一种用于输液管的温控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3296发布日期:2021-12-08 10:41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输液管的温控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输液管的温控加热器。


背景技术:

2.输液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一般由静脉针或注射针、针头护帽、输液软管、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等多个部分连接组成,部分输液器还有注射件,加药口等。普通的输液器不具有加热的功能,在冬季进行静脉输液会使患者感到明显的冰凉感,整个输液过程难以忍受。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方法是另外按照加热装置,例如市面上的点滴加热器,加热方法是通过一个可加热的夹子夹在输液软管上进行加热。但是这种加热方式是先将输液软管加热后,再通过热传递对输液软管内的药液进行加热。但先加热输液软管再加热药液,加热效率低,无法直接加热药液,致使药液升温滞后,输液的前期过程患者仍能感觉明显的冰凉感。另外,现有的加热装置可以手动调节温度,但没有温度反馈的功能,容易使药液温度过高或者太低,智能化程度低,不能实现恒温。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以提高药液的升温速度和加热效率,增加自动调节的功能,减缓患者的不适症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输液管的温控加热器,包括保温盒体以及与保温盒体铰接的盒盖,所述盒盖盖设于保温盒体的开口上;
5.所述保温盒体的内部设有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的内部设有电加热片和垫体;所述垫体连接于电加热片的上面以及垫体的上表面设有多条平行的凹槽,且所有的凹槽依次连通;连通后的凹槽形成加热槽且加热槽的两端分别贯穿保温盒体的侧面;所述下腔体的内部设有与所述电加热片电连接的电源;
6.包括位于所述加热槽中的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两端从加热槽的两端伸出,且伸出的两端连通于输液管的外圆锥接头和静脉针之间。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8.导热管经过消毒后能达到静脉注液的卫生标准,其能与药液直接接触。药液流入导热管之前,电加热片对导热管进行提前预热,药液流至导热管便进行加热,避免了药液升温滞后的问题。另外,导热管直接加热药液,相比现有的加热方式,大幅度提高了药液的升温速度和加热效率,减缓患者的不适症状。
9.优选地,包括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电连接,以及温度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加热片电连接。
10.优选地,还包括与温度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静脉针可拆分连接。
11.通过温度控制器设定加热温度,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进入人体的当前药液温度,该温度最能反馈人体对药液的适应程度。温度控制器再通过温度传感器反馈药液的当前温
度,实现药液的恒温加热,避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智能控温。
12.优选地,所述静脉针套设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设有与固定环的内径连通的插孔,所述温度传感器插入插孔中,进而使温度传感器与静脉针接触。
13.固定环可以从静脉针上取下,即沿着静脉针滑出固定环。输液软管属于一次性用品,加热组件未与药液直接接触,经过消毒后可以重复使用,用于下一个输液管,固定环方便温度传感器与静脉针快速拆装。
14.优选地,所述固定环的材料为医用级硅胶且固定环远离静脉针的末端。
15.优选地,所述导热管的材料为医用级不锈钢且导热管镶嵌于所述加热槽中。
16.不锈钢的具有很好的导热性,是药液的升温速度快,加热效率高的主要原因。
17.优选地,所述导热管的上端设有与外圆锥接头连通的接头,以及导热管的下端设有与静脉针连通的另一接头。
18.现有的输液软管中静脉针和外圆锥接头可拆分,两者通过接头连接,而导热管的接头与静脉针和外圆锥的接头适配。每次使用过后,消毒导热管即可,以便下次使用。
19.两个接头分别与现有的外圆锥接头适配以及静脉针的适配,可实现快速拆装,操作难度极低,有利于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20.优选地,所述下腔体内设有按键板;所述温度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按键板电连接且按键板的按钮露出保温盒体。
21.按键板设有“开关”按钮、“+”按钮、
“‑”
按钮和“确定”按钮,“开关”按钮、“+”按钮、
“‑”
按钮和“确定”按钮均从保温盒体的侧壁露出。“+”按钮和
“‑”
按钮用于调节设定温度,“开关”按钮控制启停,操作简单,无需进行专业培训便能使用,极易上手使用。
22.优选地,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设有隔板。
23.优选地,所述隔板的材料为隔热的玻璃纤维。
24.隔板将上腔体的温度反射至上腔体,提升保温效果的同时,避免热量传递至下腔体影响电源、电控板和按键板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6.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a

a的剖视图。
28.附图中,保温盒体1、盒盖2、上腔体3、下腔体4、隔板5、电加热片6、垫体7、加热槽8、温度控制器9、电源10、温度传感器11、按键板12、导热管13、接头14、固定环15。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0.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3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输液管的温控加热器,包括保温盒体1以及与保温盒体1铰接的盒盖2,所述盒盖2盖设于保温盒体1的开口上。所述保温盒体1的内部设有上腔体3和下腔体4,进一步地,上腔体3和下腔体4之间设有隔板5,所述隔板5的材料为隔热的玻璃纤维。上腔体3的内部设有电加热片6和垫体7;所述垫体7连接于电加热片6的上面以及垫体7的上表面设有多条平行的凹槽,且所有的凹槽依次连通;连通后的凹槽形成加热槽8且加热槽8的两端分别贯穿保温盒体1的侧面;所述下腔体4的内部设有与所述电加热片6电连接的电源10。另外,还包括安装于下腔体4的温度控制器9。温度控制器9采用plc电路板,其内部储存温度控制程序。所述温度控制器9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10电连接,以及温度控制器9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加热片6电连接。电源10采用锂电池,可充电重复使用。还包括与温度控制器9的输入端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11;所述温度传感器11与所述静脉针可拆分连接。而下腔体4内设有按键板12;所述温度控制器9的输入端与所述按键板12电连接且按键板12的按钮露出保温盒体1。按键板12设有“开关”按钮、“+”按钮、
“‑”
按钮和“确定”按钮,“开关”按钮、“+”按钮、
“‑”
按钮和“确定”按钮均从保温盒体1的侧壁露出。“+”按钮和
“‑”
按钮用于调节设定温度,“开关”按钮控制启停,操作简单,无需进行专业培训便能使用,极易上手使用。
32.对于管路连接,本实施例包括位于所述加热槽8中的导热管13,所述导热管13的两端从加热槽8的两端伸出,且伸出的两端连通于输液管的外圆锥接头14和静脉针之间。导热管13的材料为医用级不锈钢且导热管13镶嵌于所述加热槽8中。不锈钢的具有很好的导热性,是药液的升温速度快,加热效率高的主要原因。导热管13经过消毒后能达到静脉注液的卫生标准,其能与药液直接接触。药液流入导热管13之前,电加热片6对导热管13进行提前预热,药液流至导热管13便进行加热,避免了药液升温滞后的问题。另外,导热管13直接加热药液,相比现有的加热方式,大幅度提高了药液的升温速度和加热效率,减缓患者的不适症状。隔板5将上腔体3的温度反射至上腔体3,又进一步提升了保温效果的同时,可避免热量传递至下腔体4影响电源10、电控板和按键板12的正常工作。导热管13的上端设有与外圆锥接头14连通的接头14,以及导热管13的下端设有与静脉针连通的另一接头14。现有的输液软管中静脉针和外圆锥接头14可拆分,两者通过接头14连接,而导热管13的接头14与静脉针和外圆锥的接头14适配。每次使用过后,消毒导热管13即可,以便下次使用。两个接头14分别与现有的外圆锥接头14适配以及静脉针的适配,可实现快速拆装,操作难度极低,有利于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33.本实施例是通过温度控制器9设定加热温度,即通过按键板12的“开关”按钮、“+”按钮、
“‑”
按钮和“确定”按钮设定温度,温度传感器11用于检测进入人体的当前药液温度,该温度最能反馈人体对药液的适应程度。温度控制器9再通过温度传感器11反馈药液的当前温度,实现药液的恒温加热,避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智能控温。所述静脉针套设固定环15;所述固定环15设有与固定环15的内径连通的插孔,所述温度传感器11插入插孔中,进而使温度传感器11与静脉针接触。固定环15可以从静脉针上取下,即沿着静脉针滑出固定环15。输液软管属于一次性用品,加热组件未与药液直接接触,经过消毒后可以重复使用,用于下一个输液管,固定环15方便温度传感器11与静脉针快速拆装。所述固定环15的材料为
医用级硅胶且固定环15远离静脉针的末端。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