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头单元和颈部按摩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69503发布日期:2022-02-12 10:51阅读:83来源:国知局
按摩头单元和颈部按摩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按摩头单元和颈部按摩仪。


背景技术:

2.颈部按摩仪小巧,能有效代替人工按摩,舒展全身紧张的筋骨和肌肉,减轻用户的紧张和压迫感,使全身舒畅无比,更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从而达到防病保健强身之效。
3.相关技术中,为了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一般集成有多个功能部件,例如发热部件和振动部件,发热部件一般设置在振动部件靠近人体的一侧,然后再通过按摩头的按摩面向外传递热量,此种形式的按摩头虽然满足的多功能需求,但是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还会从按摩面向振动部件的外周区域传递,影响振动部件的正常工作,而且还会影响振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按摩头单元,通过将至少部分围板与振动组件分开,从而减缓围板处的热量向振动组件处散发,即有利于提升按摩头单元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颈部按摩仪。
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按摩头单元,包括:振动组件;发热件;按摩罩,所述按摩罩包括:端板和围板,所述围板连接于所述端板的外周且朝向背离人体的一侧延伸,所述端板和所述围板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发热件和所述振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且所述发热件位于所述端板和所述振动组件之间,其中,至少部分所述按摩罩夹紧所述振动组件,至少另一部分所述按摩罩与所述振动组件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缓热空间。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头单元,通过将至少部分围板夹紧振动组件,至少另一部分围板与振动组件之间间隔设置,可以在第一段与振动组件之间形成缓热空间,从而可以减缓围板处的热量向振动组件处散发,即有利于提升按摩头单元的使用寿命。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围板包括:在背离人体的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到所述振动组件外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段到所述振动组件外周的距离,以在所述第一段与所述振动组件外周之间形成减缓热传递的缓热空间。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均为在背离人体的方向上延伸的圆环段,所述第二段为在背离人体的方向上延伸的锥台段。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振动组件包括振动部件。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振动组件还包括:缓冲隔热套,所述缓冲隔热套包裹所述振动组件,以至少将所述振动组件和所述发热件隔离开。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缓冲隔热套包括:隔板和外周板,所述外周板连接于所述隔板的外周且朝向背离人体的一侧延伸,所述隔板和所述外周板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振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板的厚度大于所述外周板的厚度,以增大所述振动组件和所述发热件之间的距离。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板的厚度为h1,所述外周板的厚度为h2,所述h1和所述h2满足关系式:0.8mm≤h1≤2mm,0.2mm≤h2≤0.8mm。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热件连接有第一导线,所述外周板设置有避让槽,所述导线部分地容置于所述避让槽且朝向背离人体的一侧延伸。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热件为发热膜,所述隔板朝向所述发热膜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发热膜容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缓冲隔热套背离所述发热件的一侧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孔。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振动组件为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连接有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振动电机背离人体的一侧且从所述散热孔伸出所述缓冲隔热套。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按摩头单元还包括:第一缓冲隔热件,所述第一缓冲隔热件设置于所述发热件和所述缓冲隔热套之间。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隔热件分别与所述发热件和所述缓冲隔热套粘接连接,所述第一缓冲隔热件和所述发热件之间的粘性大于所述第一缓冲隔热件和所述缓冲隔热套之间的粘性。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按摩头单元还包括:第二缓冲隔热件,所述第二缓冲隔热件设置于所述振动组件和所述缓冲隔热套之间。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按摩头单元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朝向人体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且另一端用于连接按摩仪的主机,所述第三段配合在所述安装槽内且与所述连接件朝向人体的一端固定连接。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在背离人体的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四段和第五段,所述第二段配合在所述第四段的内周面,所述第三段配合在所述第五段的内周面,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四段均为在背离人体的方向上延伸的锥台段。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段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五段的外表面平齐;所述第四段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段抵接。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段与所述连接件卡接和/或粘接连接。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包括:主机和上述的按摩头单元,所述按摩头单元连接于所述主机朝向人体的一侧。
2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
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颈部按摩仪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摩头单元的爆炸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摩罩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摩头单元的剖视图;
3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热缓冲套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热缓冲套的剖视图。
35.附图标记:
36.s、颈部按摩仪;
37.100、按摩头单元;
38.10、按摩罩;11、端板;12、围板;121、第一段;122、第二段;123、第三段;13、第一容纳空间;
39.20、缓冲隔热套;21、隔板;22、外周板;23、避让槽;24、容纳槽;25、散热孔;
40.30、连接件;31、安装槽;32、第四段;33、第五段;
41.40、振动组件;41、振动部件;42、发热件;43、第一缓冲隔热件;44、第二缓冲隔热件;45、第一导线;46、第二导线;47、固定件;
42.200、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44.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头单元10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按摩头单元100的颈部按摩仪s。
45.如图所示,按摩头单元100包括:振动组件40、发热件42和按摩罩10,按摩罩10包括:端板11和围板12,围板12连接于端板11的外周,而且围板12朝向背离人体的一侧延伸,端板11和围板12形成第一容纳空间13,发热件42和振动组件40均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13内,并且发热件42位于端板11和振动组件40之间。
46.其中,振动组件40可以通过振动使得人体肌肉在振动组件40的带动下发生抖动,从而产生按摩舒缓的作用。发热件42可以产生热量,在用户使用颈部按摩仪s时,通过加热可以促进用户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此外,发热件42也可以替换为冷敷件,即冷敷件可以制冷,对在肌肉拉伤、淤血等问题有着很好的抑制或治疗效果。
47.为了提升发热件42的使用效果,通常将按摩罩10设置为金属,以方便导热,因此按摩罩10上的围板12处也会有由端板11处传递来的热量,也就是说,围板12也会将热量传递给振动组件40。因此,将至少部分的围板12夹紧振动组件40,并且将至少另一部分的围板12与振动组件40间隔开,这样避免了振动组件40与围板12直接接触,可以在围板12和振动组件40之间形成缓热空间,可以有效减少围板12传递给振动组件40的热量,有利于提升按摩头单元100的使用寿命。
48.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围板12包括:在背离人体的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段121、第二段122和第三段123,第一段121到振动组件40外周的距离大于第三段123到振动组
件40外周的距离,以在第一段121与振动组件40外周之间形成减缓热传递的缓热空间。此,将振动组件40与第一段121间隔开,这样避免了振动组件40与第一段121直接接触,可以有效减少围板12传递给振动组件40的热量,有利于提升按摩头单元100的使用寿命。而且,第二段122可以在第一段121和第三段123之间起到连接作用,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延长热传递路径,就可以有利于减少传递给振动组件40的热量。另外,第三段123可以与振动组件40相互配合,从而可以保证振动组件40的稳定性。
49.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段121和第三段123均为在背离人体的方向上延伸的圆环段,第二段122为在背离人体的方向上延伸的锥台段。也就是说,第一段121、第二段122和第三段123在人体上的投影变化为先不变,再慢慢减小,最后不变,即第一段121在径向上尺寸大于第三段123在径向上的尺寸,从而使得第一段121与振动组件40外周之间形成减缓热传递的缓热空间。此外,第一段121和第三段123之间通过在背离人体的方向上延伸的锥台段连接,使得围板12处比较圆滑,用户在使用时不会被锐边割伤。
50.如图4和图6所示,振动组件40包括:振动部件41和缓冲隔热套20,缓冲隔热套20包裹振动部件41,以至少将振动部件41和发热件42隔离开。即,振动部件41的外周包裹有缓冲隔热套20,通过缓冲隔热套20可以将发热件42与振动部件41隔开,由此通过缓冲隔热套20可以隔热和缓冲的作用,避免发热件42的热量对振动部件41造成影响。此外,缓冲隔热套20与第一段121间隔开,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第一段121向振动部件41传递热量。其中振动部件41可以振动电机。
51.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缓冲隔热套20包括:隔板21和外周板22,外周板22连接于隔板21的外周,并且朝向背离人体的一侧延伸,隔板21和外周板22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纳空间,振动部件41设置于第二容纳空间内。即,发热件42和振动部件41之间设置有隔板21,围板12和振动部件41之间设置有外周板22,如此,可以避免发热件42的热量传输到振动部件41处。
52.其中,如图4和图6所示,隔板21的厚度大于外周板22的厚度,以增大振动部件41和发热件42之间的距离。即,缓冲隔热套20与发热件42接触的隔板21比缓冲隔热套20的外周板22要厚,因为发热件42的温度高,将与其接触的缓冲隔热套20的隔板21部分设置的较厚,可以有效减小发热件42传递向振动部件41的热量,而缓冲隔热套20的外周板22的隔热需求较小,因此设置的较薄。此外,将外周板22设置的较薄,在将振动部件41安装于缓冲隔热套20内时,缓冲隔热套20容易发生变形,使振动部件41能够方便地安装于缓冲隔热套20内。
53.如图6所示,隔板21的厚度为h1,外周板22的厚度为h2,h1和h2满足关系式:0.8mm≤h1≤2mm,0.2mm≤h2≤0.8mm。如此,将隔板21的厚度h1设置在0.8mm-2mm之间,可以在保证隔板21的隔热效果的同时,避免隔板21过厚造成按摩头单元100的轴向尺寸过大,以及造成材料的浪费。进一步地,将外周板22的厚度h2设置在0.1mm-0.8mm之间,如此设置可以保证外周板22的隔热效果的同时,还避免外周板22过厚造成按摩头单元100的径向尺寸过大。此外,外周板22的厚度大于0.2mm,因为在成型过程中,外周板22的厚度小于0.2mm时,硅胶流体的粘滞阻力大,外周板22较薄流体就容易流不到,容易出现缺料和缩孔的情况,不利于成型。
54.如图2所示,发热件42连接有第一导线45,外周板22设置有避让槽23,导线部分地容置于避让槽23且朝向背离人体的一侧延伸。如此设置,第一导线45容置于避让槽23内,一方面,避让槽23可以对第一导线45起到定位的作用,使得按摩头单元100内部的线路清楚,
避免混淆线路的情况,另一方面,避让槽23可以起到避位的作用,避免第一导线45凸出导致缓冲隔热套20与第三段123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使得缓冲隔热套20与按摩罩10连接不稳定。
55.如图5所示,发热件42可以为发热膜,隔板21朝向发热膜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24,发热膜容置于容纳槽24内。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对发热膜起到定位作用,避免发热膜在缓冲隔热套20上发生错位,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对发热膜进行安装,使得发热膜的布置合理。
56.如图6所示,缓冲隔热套20背离发热件42的一侧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孔25。通过在缓冲隔热套20上设置散热孔25,可以对缓冲隔热套20起到散热作用,避免在缓冲隔热套20内积累过多热量,也有利于提升按摩头单元100的使用寿命。
57.如图2所示,振动部件41可以为振动电机,振动电机连接有第二导线46,第二导线46的一端连接于振动电机背离人体的一侧,并且从散热孔25伸出缓冲隔热套20。可以理解,将振动电机的接线端设置于振动电机的朝向按摩罩10的一侧或外周侧,在安装振动电机的时候,容易出现断线的情况,且第二导线46会使得缓冲隔热套20鼓起,使得缓冲隔热套20与第三段123的接触面积小,连接不稳定。此外,在第二导线46设置在于振动电机的朝向按摩罩10的一侧时,第二导线46还会由于焊点存在明显的凸起,使得按摩罩10变得不平整,对发热件42起不到有效的抵贴作用,发热件42与按摩罩10接触面积小,传热效率低。
58.如图2和图4所示,按摩头单元100还包括:第一缓冲隔热件43,第一缓冲隔热件43设置于发热件42和缓冲隔热套20之间。通过在发热件42和缓冲隔热套20之间设置第一隔热缓冲件,使得发热件42和振动部件41之间设置有缓冲隔热套20和第一缓冲隔热件43,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发热件42和振动部件41之间的隔热和缓冲效果。
59.其中,第一缓冲隔热件43分别与发热件42和缓冲隔热套20粘接连接,第一缓冲隔热件43和发热件42之间的粘性大于第一缓冲隔热件43和缓冲隔热套20之间的粘性。也就是说,在装配时可以将发热件42、第一缓冲隔热件43和缓冲隔热套20之间粘接在一起,方便装配,并且,在使用时,发热件42不容易发生移位。
60.此外,如图2和图4所示,按摩头单元100还包括:第二缓冲隔热件44,第二缓冲隔热件44设置于振动部件41和缓冲隔热套20之间。也就是说,使得发热件42和振动部件41之间设置有缓冲隔热套20、第一缓冲隔热件43和第二缓冲隔热件44,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发热件42和振动部件41之间的隔热和缓冲效果。其中,第二缓冲隔热件44粘接于振动部件41上,在将振动部件41装配于缓冲隔热套20内时,二者也不易发生相对移位,更容易安装到位。
61.如图2和图4所示,按摩头单元100还包括:连接件30,连接件30朝向人体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31,而且连接件30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按摩仪的主机200,第三段123配合在安装槽31内且与连接件30朝向人体的一端固定连接。
62.如图4所示,连接件30包括:在背离人体的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四段32和第五段33,第二段122配合在第四段32的内周面,第三段123配合在第五段33的内周面,第二段122和第四段32均为在背离人体的方向上延伸的锥台段。即,第三段123朝向连接件30的一侧表面与第四段32朝向按摩罩10的一侧表面抵接,并且两个平行设置,如此可以方便第三段123与第四段32对位配合。
63.其中,第四段32的端部与第二段122抵接。如此,可以提升按摩头单元100的密封
性,避免液体通过第二段122与第四段32之间的缝隙流到按摩头单元100内部,造成电路短路。并且,第一段121的外表面与第五段33的外表面平齐,也就是说,按摩头单元100在按摩罩10和连接件30处高度相等,使得按摩头单元100外周处较为平稳,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手感。
64.进一步地,第三段123与连接件30卡接或粘接连接。也就是说,在连接件30与按摩罩10连接时,通过卡接或者粘接可以将连接件30和按摩罩10起来。即,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三段123上设置有卡槽,在连接件30的内周处设置有卡扣,卡扣与卡槽卡接配合,从而可以将连接件30与按摩罩10连接起来。
6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s,包括:主机200和上述的按摩头单元100,按摩头单元100连接于主机200朝向人体的一侧。其中,在主机200上还设置有固定件47,固定件47设置于内壳背离人体颈部的一侧,连接件30与固定件47在内壳的两侧相对设置,并且固定连接,以将内壳夹设固定在连接件30和固定件47之间。也就是说,通过连接件30和固定件47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将按摩组件与主机200连接起来。
6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6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