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位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6995发布日期:2021-08-31 13:4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梯形位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梯形位垫。



背景技术:

梯形位垫作为医疗护理器械的一种,作用是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尤其是在股骨头置换术后,将梯形位垫垫于两腿中间,以便固定患肢外展中立位,确保患者术后护理的高效性。

但是目前市场上关于医疗护理用的梯形位垫存在着一些缺点,传统的梯形位垫结构较为单一,其灵活升降性不足,无法适应不同的患者人群,且在使用过程中,其散热性较差,极易导致患者腿部出汗、瘙痒难忍、压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梯形位垫,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梯形位垫,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梯形位垫,包括升降框架,所述升降框架的内侧对称固定有定位滑杆,且升降框架的内侧位于后端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升降框架的内侧位于前端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尾端固定有升降手轮,且第一丝杆的外侧套接有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上方对称连接有第一传动连杆,所述第一丝杆的顶端固定有差速齿轮a,所述第二丝杆的顶端固定有差速齿轮b,且第二丝杆的外侧套接有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上方对称连接有第二传动连杆,所述第二传动连杆与第一传动连杆的顶端均连接有支承板,所述支承板的上方位于中部位置处设置有位垫机构,所述位垫机构的一侧对称连接有魔术贴带,且位垫机构的另一侧对称连接有粘贴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位垫机构包括梯形框架,所述梯形框架的内侧开设有散热腔室,且梯形框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热软垫,所述梯形框架的外侧包裹有透气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梯形框架为两侧开设有透气通孔,所述导热软垫采用硅胶材质构件,所述透气垫采用棉质材质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位垫机构为等边梯形结构,且位垫机构的高度不高于12c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魔术贴带与粘贴带的数量均为两组,且魔术贴带与粘贴带相互一一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差速齿轮a的齿牙与差速齿轮b的齿牙相互啮合,且差速齿轮a的齿盘大小为差速齿轮b齿盘大小的二分之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的长度相同,且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通过差速齿轮a和差速齿轮b同步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组差速齿轮带动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的差速转动,能够对第一传动连杆与第二传动连杆的支撑角度进行差速转动调节,进而对支承板进行倾斜形式的升降调节,同步的对位垫机构的高低进行调节,以便于不同的患者人群使用梯形位垫,且通过对梯形位垫高低的调节,在具有良好散热性位垫机构的配套组合下,能够使患者舒适的使用梯形位垫,避免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出汗、瘙痒难忍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梯形位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梯形位垫中升降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梯形位垫中位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梯形位垫中位垫机构的受力分布图。

图中:1、升降框架;2、支承板;3、位垫机构;31、梯形框架;32、散热腔室;33、导热软垫;34、透气垫;4、魔术贴带;5、粘贴带;6、升降手轮;7、第一丝杆;8、差速齿轮a;9、第二丝杆;10、差速齿轮b;11、定位滑杆;12、第一传动件;13、第一传动连杆;14、第二传动件;15、第二传动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梯形位垫,包括升降框架1,升降框架1的内侧对称固定有定位滑杆11,且升降框架1的内侧位于后端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7,升降框架1的内侧位于前端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9,第一丝杆7的尾端固定有升降手轮6,且第一丝杆7的外侧套接有第一传动件12,第一传动件12的上方对称连接有第一传动连杆13,第一丝杆7的顶端固定有差速齿轮a8,第二丝杆9的顶端固定有差速齿轮b10,且第二丝杆9的外侧套接有第二传动件14,第二传动件14的上方对称连接有第二传动连杆15,第二传动连杆15与第一传动连杆13的顶端均连接有支承板2,差速齿轮a8的齿牙与差速齿轮b10的齿牙相互啮合,且差速齿轮a8的齿盘大小为差速齿轮b10齿盘大小的二分之一,第一丝杆7与第二丝杆9的长度相同,且第一丝杆7与第二丝杆9通过差速齿轮a8和差速齿轮b10同步转动,在对患者双腿定位完毕后,医疗人员转动升降手轮6,带动第一丝杆7转动,进而带动差速齿轮a8转动,通过差速齿轮a8与差速齿轮b10齿牙的相互啮合,带动第二丝杆9同步转动,在第一丝杆7与第二丝杆9的差速转动下,使第一传动件12与第二传动件14进行差速对称滑动,同步的使第一传动连杆13与第二传动连杆15差速转动,对支承板2进行倾斜形式的升降调节,进而对位垫机构3的高低进行调节,使患者腿部能够舒适的放置。

支承板2的上方位于中部位置处设置有位垫机构3,位垫机构3为等边梯形结构,且位垫机构3的高度不高于12cm,在梯形位垫使用过程中,梯形位垫的受力形式如图4所示:过o点作梯形上下底的垂线,交二底于e和f,梯形上下底平行,即ad//bc,三角形aod相似三角形boc,od//ob=of//oe=ad//bc,进而使位垫机构3对患者双腿进行平稳、均匀的对称定位处理,使位垫机构3中的o点与患者保持在同一水平方向受力点。

位垫机构3的一侧对称连接有魔术贴带4,位垫机构3为等边梯形结构,且位垫机构3的高度不高于12cm,在梯形位垫使用过程中,梯形位垫的受力形式如图4所示:过o点作梯形上下底的垂线,交二底于e和f,梯形上下底平行,即ad//bc,三角形aod相似三角形boc,od//ob=of//oe=ad//bc,进而使位垫机构3对患者双腿进行平稳、均匀的对称定位处理,使位垫机构3中的o点与患者保持在同一水平方向受力点。

位垫机构3的另一侧对称连接有粘贴带5,魔术贴带4与粘贴带5的数量均为两组,且魔术贴带4与粘贴带5相互一一对应,在对梯形位垫使用过程中,医疗人员将梯形位垫置于医疗床上,进而将患者的双腿放置于支承板2上,同步的使患者双腿紧贴位垫机构3的两侧,进而医疗人员将魔术贴带4与粘贴带5对贴,对患者双腿进行定位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对梯形位垫使用过程中,医疗人员将梯形位垫置于医疗床上,进而将患者的双腿放置于支承板2上,同步的使患者双腿紧贴位垫机构3的两侧,进而医疗人员将魔术贴带4与粘贴带5对贴,对患者双腿进行定位处理,在对患者双腿定位完毕后,医疗人员转动升降手轮6,带动第一丝杆7转动,进而带动差速齿轮a8转动,通过差速齿轮a8与差速齿轮b10齿牙的相互啮合,带动第二丝杆9同步转动,在第一丝杆7与第二丝杆9的差速转动下,使第一传动件12与第二传动件14进行差速对称滑动,同步的使第一传动连杆13与第二传动连杆15差速转动,对支承板2进行倾斜形式的升降调节,进而对位垫机构3的高低进行调节,使患者腿部能够舒适的放置,进一步的在梯形位垫使用过程中,棉质材质的透气垫34具有良好的透气柔软性,能够对患者腿部进行良好的衬垫支撑处理,同步的患者腿部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透气垫34扩散至导热软垫33内,进而在硅胶材质的导热软垫33良好的导热下,将热量通过梯形框架31排散至散热腔室32内,使患者腿部维持在舒适稳定的温度范围内。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