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引流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4862发布日期:2021-12-08 10:59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腔引流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胸腔引流瓶。


背景技术:

2.随着医疗服务的发展,患者对医疗辅助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下胸部手术后患者需要配备胸瓶,而传统的胸瓶没有提拉把手,患者下床活动过程中,只能提拉挂钩,这样不便于控制胸瓶的高度,也不利于患者活动;且用于引流的导液管直接插设在瓶体上,很容易脱出,影响使用;再者,瓶体上缺乏提示装置,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瓶体内灌满液体却不自知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的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胸腔引流瓶,通过在瓶体上设置可调节的把手来解决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胸腔引流瓶,包括瓶体、导液管和排气管,导液管和排气管伸入瓶体内,导液管长度大于排气管,瓶体上方设置有便于手提的把手,瓶体两侧对称设置有可供把手上下纵向调节的调节槽,把手和调节槽通过锁紧螺栓连接。
5.进一步的,调节槽的外侧面开设有限位孔,把手两侧均匀开设有通孔,限位孔直径与通孔直径相同。
6.进一步的,把手中部设置有用于管体限位的固定座,固定座设置有两个。
7.进一步的,固定座包括固定安装在把手上的底座和铰接设置在底座上的上盖,底座和上盖一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磁块吸附固定。
8.进一步的,瓶体外壁设置有用于液位警示的蜂鸣器,蜂鸣器的内侧面设置有伸入瓶体内部的感应触头。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瓶体两侧的调节槽实现对把手高度的调节,使患者在活动时能够控制胸瓶的高度,便于下床活动;通过在把手上设置固定座,实现对导液管和排气管的限位固定,避免管道从瓶体上脱出;通过设置在瓶体上端的感应触头和蜂鸣器,进行瓶体液位警示,避免液体溢出。
附图说明
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13.图3是瓶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14.图4是把手上的通孔示意图;
15.图5是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瓶体,2.导液管,3.排气管,4.把手,5.调节槽,6.锁紧螺栓,7.限位孔,8.通孔,9.固定座,91.底座,92.上盖,93.销轴,94.磁块,10.蜂鸣器,11.感应触。
具体实施方式
17.如图1~3所示,一种胸腔引流瓶,包括瓶体1、导液管2和排气管3,导液管2和排气管3伸入瓶体1内,导液管2长度大于排气管3,瓶体1上方设置有便于手提的把手4,瓶体1两侧对称设置有可供把手4上下纵向调节的调节槽5,把手4和调节槽5通过锁紧螺栓6连接。
18.使用时,可以根据患者使用需求,在调节槽5内调整把手4的高度,并且利用锁紧螺栓6进行限位固定,调节槽5便于对把手4进行导向调节。
19.把手4 中部设置有用于管体限位的固定座9,固定座9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座9分别用于导液管2和排气管3的限位固定。
20.瓶体1外壁设置有用于液位警示的蜂鸣器10,蜂鸣器10的内侧面设置有伸入瓶体1内部的感应触头11。蜂鸣器10与感应触头11电性连接,当液位上升至瓶体1顶端时,感应触头11感受到液体,就会触发蜂鸣器10进行报警,提醒医护人员或是患者及时对瓶体1内液体进行倾倒,以避免液体溢出后回流至导液管2甚至身体内。
21.如图4所示,调节槽5的外侧面开设有限位孔7,把手4两侧均匀开设有通孔8,限位孔7直径与通孔8直径相同。
22.把手4的两侧边上对应调节槽5上的限位孔7均匀开设有通孔8,调整好把手4的高度后,将锁紧螺栓6贯穿限位孔7和通孔8,从而对把手4位置进行固定。
23.如图5所示,固定座9包括固定安装在把手4上的底座91和铰接设置在底座91上的上盖92,底座91和上盖92一端通过销轴93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磁块94吸附固定。
24.固定座9通过螺栓可拆卸设置在把手4侧面,底座91和上盖92的拼合面开设有用于固定管道的半圆形槽,上盖92可绕销轴93翻转,使用时,将导液管2或排气管3放置在底座91的圆槽内,然后合上上盖92,底座91和上盖92通过端面上的磁块94进行吸附固定,从而实现对管道的导向和限位固定,为避免管道上下窜动,可以在半圆形槽的内表面贴覆硅胶垫,增大摩擦,从而保证管道不从瓶体1上脱下。
25.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胸腔引流瓶,包括瓶体(1)、导液管(2)和排气管(3),导液管(2)和排气管(3)伸入瓶体(1)内,导液管(2)长度大于排气管(3),其特征是,所述瓶体(1)上方设置有便于手提的把手(4),瓶体(1)两侧对称设置有可供把手(4)上下纵向调节的调节槽(5),把手(4)和调节槽(5)通过锁紧螺栓(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引流瓶,其特征是,所述调节槽(5)的外侧面开设有限位孔(7),把手(4)两侧均匀开设有通孔(8),限位孔(7)直径与通孔(8)直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引流瓶,其特征是,所述把手(4)中部设置有用于管体限位的固定座(9),固定座(9)设置有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胸腔引流瓶,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座(9)包括固定安装在把手(4)上的底座(91)和铰接设置在底座(91)上的上盖(92),底座(91)和上盖(92)一端通过销轴(93)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磁块(94)吸附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引流瓶,其特征是,所述瓶体(1)外壁设置有用于液位警示的蜂鸣器(10),蜂鸣器(10)的内侧面设置有伸入瓶体(1)内部的感应触头(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胸腔引流瓶,包括瓶体、导液管和排气管,导液管和排气管伸入瓶体内,导液管长度大于排气管,瓶体上方设置有便于手提的把手,瓶体两侧对称设置有可供把手上下纵向调节的调节槽,把手和调节槽通过锁紧螺栓连接,调节槽的外侧面开设有限位孔,把手两侧均匀开设有通孔,限位孔直径与通孔直径相同,把手中部设置有用于管体限位的固定座,通过瓶体两侧的调节槽实现对把手高度的调节,使患者在活动时能够控制胸瓶的高度,便于下床活动;通过在把手上设置固定座,实现对导液管和排气管的限位固定,避免管道从瓶体上脱出;通过设置在瓶体上端的感应触头和蜂鸣器,进行瓶体液位警示,避免液体溢出。避免液体溢出。避免液体溢出。


技术研发人员:周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2.29
技术公布日:202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