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输液港穿刺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72225发布日期:2021-12-04 09:41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输液港穿刺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输注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输液港穿刺固定器。


背景技术:

2.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皮下、可长期留置于体内的输液装置,其包括置入中心静脉的静脉导管和埋植于皮下的港座,药物外渗是使用维护输液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药物外渗的主要原因包括蝶翼针穿刺不到位,蝶翼针穿刺不到位是由于目前港座大小因不同厂家、不同型号有不同规格,尤其是手臂港港座相较而言尺寸偏小,无形中增加了临床医务人员的穿刺难度,同时医务人员操作手法及熟练程度不同,致使穿刺时不能准确、稳定固定输液港港座,降低穿刺成功率,增加穿刺次数,影响患者用药,造成导管堵塞,增加患者痛苦及医疗护理风险。因此,为了减少使用输液港的并发症发生,有必要对上述缺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适用于不同规格、型号的港座,穿刺时便于准确固定港座,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医疗护理风险,减少药物外渗的一次性输液港穿刺固定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一次性输液港穿刺固定器,包括柔性套体,用于套设于置有输液港座的皮肤外表面,所述柔性套体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柔性套体包括远端的第一孔和近端的第二孔,所述柔性套体由第一孔侧向第二孔侧内径逐渐增大,所述柔性套体包括打卷状态和舒展状态,所述柔性套体为打卷状态时,第二孔端侧壁向第一孔端侧卷曲,所述柔性套体为舒展状态时,所述第二孔端侧壁的卷曲全部打开。
5.进一步,所述穿刺固定器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柔性套体上第一孔位置的硬质环,所述硬质环外径与所述第一孔孔径相适应,所述硬质环外表面设有第一位置标记、第二位置标记、第三位置标记和第四位置标记,所述第一位置标记、第二位置标记、第三位置标记和第四位置标记沿所述硬质环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柔性套体套设于置有输液港座的皮肤外表面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记正对于输液港底座与导管连接位置。
6.进一步,所述硬质环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内侧的第一硬环和外侧的第二硬环,所述第一硬环与所述第二硬环之间设有撕裂纹。
7.进一步,所述硬质环采用医用塑料制造。
8.进一步,所述柔性套体外表面设有数道沿其圆周方向的凸棱;所述穿刺固定器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固定柱一端和第二固定柱一端垂直设置于所述硬质环上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柱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用于固定第一连接带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柱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用于固定第二连接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带另一端侧和第二连接带另一端侧能
够沿凸棱缠绕于所述柔性套体外表面,使所述柔性套体固定于置有输液港座的皮肤外表面。
9.进一步,所述穿刺固定器还包括均沿所述柔性套体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沿所述柔性套体的轴向中截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带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带一端均固定设置于所述柔性套体外表面、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对应柔性套体的部分随柔性套体由第二孔端侧壁向第一孔端侧卷曲、所述第一固定带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带另一端均伸出所述柔性套体第二孔侧且均设有便于粘接固定于皮肤的粘接部。
10.进一步,所述粘接部包括依次设置的基层、粘接层和离型纸层。
11.进一步,所述柔性套体均匀设置数个透气孔。
12.进一步,所述柔性套体采用乳胶材料制造。
13.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套体可适用于半球形、三角锥形等不同形状的港座;第一孔内对应输液港穿刺隔区域,第二孔大于第一孔,使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的佩戴于置有输液港座的皮肤外表面;柔性套体具有打卷状态,使柔性套体具有可调节的高度和底部直径,可适用于不同规格、型号的港座,穿刺时便于准确固定港座,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医疗护理风险,减少药物外渗。另外,本穿刺固定器为一次性用品,可有效避免使用时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次性输液港穿刺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次性输液港穿刺固定器的俯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次性输液港穿刺固定器的俯视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次性输液港穿刺固定器的俯视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粘接部的截面图。
19.其中:1、柔性套体;11、第一孔;12、第二孔;13、凸棱;14、透气孔;2、硬质环;211、第一位置标记;212、第二位置标记;213、第三位置标记;214、第四位置标记;22、第一硬环;23、第二硬环;3、固定组件;31、第一固定柱;32、第二固定柱;33、第一连接带;34、第二连接带;41、第一固定带;42、第二固定带;43、粘接部;44、基层;45、粘接层;46、离型纸层。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1.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输液港穿刺固定器,如图1、图2所示,包括柔性套体1,用于套设于置有输液港座的皮肤外表面,所述柔性套体1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柔性套体1包括远端的第一孔11和近端的第二孔12,所述柔性套体1由第一孔侧向第二孔侧内径逐渐增大,所述柔性套体1包括打卷状态和舒展状态,所述柔性套体1为打卷状态时,第二孔12端侧壁向第一孔11端侧卷曲,所述柔性套体1为舒展状态时,所述第二孔端侧壁的卷曲全部打开。
22.具体的,所述柔性套体1采用乳胶材料制造,生产成本低。优选的,第一孔11孔径不低于7.6mm,第二孔12孔径不低于18mm,使输液港穿刺固定器至少可匹配于儿童型静脉植入
港座。
23.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套体1可适用于半球形、三角锥形等不同形状的港座;第一孔11内对应输液港穿刺隔区域,第二孔12大于第一孔11,使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的佩戴于置有输液港座的皮肤外表面;柔性套体1具有打卷状态,使柔性套体1具有可调节的高度和底部直径,可适用于不同规格、型号的港座,穿刺时便于准确固定港座,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医疗护理风险,减少药物外渗。另外,本穿刺固定器为一次性用品,可有效避免使用时交叉感染。
24.进一步,如图1、图2所示,所述穿刺固定器还包括粘接固定于所述柔性套体上第一孔11位置的硬质环2,所述硬质环2外径与所述第一孔孔径相适应,所述硬质环2外表面设有第一位置标记211、第二位置标记212、第三位置标记213和第四位置标记214,所述第一位置标记211、第二位置标记212、第三位置标记213和第四位置标记214沿所述硬质环2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柔性套体1套设于置有输液港座的皮肤外表面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记211正对于输液港底座与导管连接位置。
25.反复同一位置穿刺致使注射座穿刺隔受损也是药物外渗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反复在输液港穿刺隔同一部位进行穿刺,使穿刺隔不能有效愈合,穿刺孔变大,硅胶不能有效包裹无损伤针,输液过程中港座内压力升高,药液将随着穿刺间隙处外渗。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位置标记211、第二位置标记212、第三位置标记213和第四位置标记214可使用数字标记、文字标记、颜色标记、图形标记等,第一位置标记211、第二位置标记212、第三位置标记213和第四位置标记214可将硬质环2内对应的输液港穿刺隔区域区分为分别靠近各位置标记的区域,可避免连续穿刺时重复穿刺同一位置,保证穿刺隔能有效愈合,防止药液从穿刺间隙处外渗。具体的,所述硬质环2可采用医用塑料制造,使用时不易变形,定位准确,制造成本低。
26.进一步,如图1、图2所示,所述硬质环2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内侧的第一硬环22和外侧的第二硬环23,所述第一硬环与所述第二硬环之间设有撕裂纹,当使用较大型号的港座时,可以方便的将第一硬环22从第二硬环23内撕除,进而使用与该型号匹配的第二硬环内孔来限定输液港穿刺隔区域,使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多种穿刺隔膜直径的港座,具有通用性。可以想到的,为了满足使用需要,硬质环2的内外套设的硬环数还可以设置为3个、4个等需要的个数 。
27.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输液港穿刺固定器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遵循无菌原则打开包装袋,将穿刺固定器置于打开的输液港维护包无菌范围内,随后用无菌手套取出穿刺固定器并置于已充分消毒的输液港皮肤上方的无菌洞巾内部操作区,先用左手将柔性套体1佩戴于置有输液港座的皮肤外表面,使硬质环2内孔对应于输液港穿刺隔区域,硬质环2第一位置标记211正对于输液港底座与导管连接位置。再用右手取无损伤穿刺针,针尖斜面背向港口进行垂直穿刺,达到注射座底部,回抽血液确认针头位置无误,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输液港,然后夹住延长管,其中,穿刺时可按以下顺序轮流选择第一孔11中的穿刺位置:第一孔11中间位置——靠近第一位置标记211的区域——靠近第二位置212标记的区域——靠近第三位置标记213的区域——靠近第四位置标记214的区域。穿刺完毕后取下穿刺固定器。
28.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输液港穿刺固定器,与实施例
一的差异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柔性套体1外表面设有数道沿其圆周方向的凸棱13,便于与柔性套体1的光滑内表面相区分,简化穿刺前的准备工作;所述穿刺固定器还包括固定组件3,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柱31、第二固定柱32、第一连接带33和第二连接带34,所述第一固定柱31一端和第二固定柱32一端垂直设置于所述硬质环2上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柱31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用于固定第一连接带33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柱32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用于固定第二连接带34一端,所述第一连接带另一端侧和第二连接带另一端侧能够沿凸棱13缠绕于所述柔性套体1外表面,第一连接带33和第二连接带34打结固定后,可使所述柔性套体1固定于置有输液港座的皮肤外表面。
29.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输液港穿刺固定器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遵循无菌原则打开包装袋,将穿刺固定器置于打开的输液港维护包无菌范围内,随后用无菌手套取出穿刺固定器并置于已充分消毒的输液港皮肤上方的无菌洞巾内部操作区,先用左手将柔性套体1佩戴于置有输液港座的皮肤外表面,使硬质环2内孔对应于输液港穿刺隔区域,硬质环2第一位置标记211正对于输液港底座与导管连接位置,将第一连接带33另一端侧和第二连接带34另一端侧沿凸棱13缠绕于所述柔性套体1外表面并将第一连接带33和第二连接带34打结固定。再用右手取无损伤穿刺针,针尖斜面背向港口进行垂直穿刺,达到注射座底部,回抽血液确认针头位置无误,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输液港,然后夹住延长管,其中,穿刺时可按以下顺序轮流选择第一孔11中的穿刺位置:第一孔11中间位置——靠近第一位置标记211的区域——靠近第二位置标记212的区域——靠近第三位置标记213的区域——靠近第四位置标记214的区域。穿刺完毕后取下穿刺固定器。
30.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输液港穿刺固定器,与实施例一的差异在于,如图4所示,所述穿刺固定器还包括均沿所述柔性套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固定带41和第二固定带42,所述第一固定带41和所述第二固定带42沿所述柔性套体1的轴向中截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带41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带42一端均固定设置于所述柔性套体1外表面、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对应柔性套体的部分随柔性套体由第二孔端侧壁向第一孔端侧卷曲、所述第一固定带41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带42另一端均伸出所述柔性套体第二孔12侧且均设有便于粘接固定于皮肤的粘接部43,所述柔性套体套设于置有输液港座的皮肤外表面时,向所述柔性套体1外圆周侧拉动所述第一固定带41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带42另一端,能够将所述柔性套体1的卷曲逐渐打开,将第一固定带41和第二固定带42通过粘接部43对称粘贴于输液港座周边的皮肤时,使输液港穿刺固定器固定安装在置有输液港座的皮肤外表面,可实现便捷、卫生、准确、稳定的固定输液港港座,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医疗护理风险。
31.进一步,如图5所示,所述粘接部43包括依次设置的基层44、粘接层45和离型纸层46,离型纸层使粘接层45可实现无菌保存,防止其受潮变质。使用时可将离型纸层撕开,将第一固定带41和所述第二固定带42固定在皮肤上。
32.本实施例其余技术措施均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33.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输液港穿刺固定器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遵循无菌原则打开包装袋,将穿刺固定器置于打开的输液港维护包无菌范围内,随后用无菌手套取出穿刺固定器并置于已充分消毒的输液港皮肤上方的无菌洞巾内部操作区,先用左手将柔性套体1佩戴于置有输液港座的皮肤外表面,使硬质环2内孔对应于输液港穿刺隔区域,硬质环2第
一位置标记211正对于输液港底座与导管连接位置,向柔性套体1外圆周侧拉动所述第一固定带41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带42另一端,将柔性套体1的卷曲逐渐打开至该港座需要的程度,将第一固定带41和第二固定带42通过粘接部43对称粘贴于输液港座周边的皮肤。再用右手取无损伤穿刺针,针尖斜面背向港口进行垂直穿刺,达到注射座底部,回抽血液确认针头位置无误,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输液港,然后夹住延长管,其中,穿刺时可按以下顺序轮流选择第一孔11中的穿刺位置:第一孔11中间位置——靠近第一位置标记211的区域——靠近第二位置标记212的区域——靠近第三位置标记213的区域——靠近第四位置标记214的区域。穿刺完毕后取下穿刺固定器。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柔性套体1均匀设置数个透气孔14,使柔性套体1具有透气性,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