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股骨大转子保护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1127发布日期:2022-01-15 04:5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股骨大转子保护钢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股骨大转子保护钢板。


背景技术:

2.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不断上升,目前我国每年发生人数约为100万人次。老年患者多合并各种基础疾病,骨折发生后如果长期卧床会显著增加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坠积性肺炎、褥疮等并发症的风险,此种骨折又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因此选择更坚强的内固定促进骨折愈合,使患者可以早日下床活动,对减少并发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3.股骨转子间骨折累及外侧壁的类型占到58.3%,是临床上及其棘手的难题,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虽然传统髓内钉技术是治疗首选,但是对于外侧壁破裂的骨折类型单纯使用髓内钉无法有效固定,失败率极高,且术中复位、置钉等操作具有较大的难度,约22%患者需要进行二次修补手术。外侧壁在解剖学上通常是指上至股外侧肌嵴,下至小转子平面的外侧皮质。外侧壁的完整性对于内固定的稳定性以及临床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修补外侧壁可以对近端股骨头颈骨块起到支撑作用,允许头颈骨块沿拉力螺钉的滑动轴向外侧进行有限滑动,使得骨块紧密接触;可以抵抗股骨头颈骨块的旋转、内翻和股骨干的內移;同时可以提供碎钉钉头髓钉的三点受力的外侧作用点,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然而此类骨折。迄今,临床还没有专用的内固定器械来修补外侧壁,只能使用其它部位使用的钢板替代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股骨大转子保护钢板,包括:
5.钢板本体,所述钢板本体呈板体结构,所述钢板本体近似呈圆角矩形设置,所述钢板本体固定安装于股骨的外侧,所述钢板本体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
6.所述钢板本体的中部开设有一滑动孔,所述滑动孔呈圆角矩形设置,且所述滑动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钢板本体的长轴方向设置;
7.所述钢板本体开设有三钢缆孔组,三所述钢缆孔组分别开设于所述钢板本体的上部、所述钢板本体的中部和所述钢板本体的下部;
8.其中,每一所述钢缆孔组均包括两个钢缆孔,每一所述钢缆孔组的两所述钢缆孔均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每一所述钢缆孔组的两所述钢缆孔分别设置于所述钢板本体的两侧,每一所述钢缆孔组的两所述钢缆孔内分别固定有一钢丝的两端,所述钢丝的中部围绕所述股骨远离所述钢板本体的一侧设置,所述钢板本体通过三所述钢丝绑紧于所述股骨的外侧。
9.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钢板本体的上部相对于所述钢板本体的中部朝向所述股骨呈弯曲设置,且所述钢板本体紧贴所述股骨的外侧的表面设置。
10.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孔内可操作地安装有一髓内钉头髓钉,所述髓内钉头髓钉的一端插入于所述股骨设置,所述滑动孔的宽度略大于所述髓内钉头髓钉的直径。
11.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钢板本体的一侧开设有两第一固定孔,其中一所述第一固定孔设置于所述钢板本体的上部,另一所述第一固定孔设置于所述钢板本体的下部,所述钢板本体的另一侧开设有两第二固定孔,其中一所述第二固定孔设置于所述钢板本体的上部,另一所述第二固定孔设置于所述钢板本体的下部,两所述第一固定孔内和两所述第二固定孔内均可操作地安装有一第一螺钉,四所述第一螺钉的一端均插入所述股骨设置。
12.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钢板本体的上部还开设有一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内可操作地安装有一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的一端插入所述股骨设置,且所述第二螺钉孔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
13.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钢板本体的上部还开设有两防旋钉孔,两所述防旋钉孔分别设置于所述钢板本体的两侧,两所述防旋钉孔呈对称设置,两所述防旋钉孔中的至少一个内安装有一空心钉,所述空心钉的一端插入所述股骨设置。
14.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两所述防旋钉孔均呈椭圆形设置,且两所述防旋钉孔的长轴均沿所述钢板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15.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钢缆孔的轴线均与所述钢板本体远离所述股骨的一侧的表面呈倾斜设置。
16.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钢板本体的厚度由下至上逐渐变薄设置。
17.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钢板本体靠近所述股骨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凹槽。
18.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可以辅助修补股骨外侧壁,且为钢丝捆扎修复以及固定骨折块提供锚定位置;进一步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促进了股骨的愈合,且采用有限接触设计减少了钢板本体与骨膜之间的接触,保证了血供。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股骨大转子保护钢板的第一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股骨大转子保护钢板的第二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股骨大转子保护钢板的加长型实施例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股骨大转子保护钢板的加长型安装示意图。
23.附图中:
24.1、钢板本体;11、滑动孔;12、钢缆孔;2、钢丝;3、髓内钉头髓钉;13、第一固定孔;14、第二固定孔;4、第一螺钉;15、第三固定孔;5、第二螺钉;16、防旋钉孔;6、空心钉;7、股骨;8、髓内钉主钉;9、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6.如图1及图2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股骨大转子保护钢板,包括:钢板本体1,钢板本体1呈板体结构,钢板本体1近似呈圆角矩形设置,钢板本体1固定安装于股骨7的外侧,钢板本体1的长轴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钢板本体1的中部开设有一滑动孔11,滑动孔11呈圆角矩形设置,且滑动孔11的长度方向沿钢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钢板本体1开设有三钢缆孔12组,三钢缆孔12组分别开设于钢板本体1的上部、钢板本体1的中部和钢板本体1的下部;其中,每一钢缆孔12组均包括两个钢缆孔12,每一钢缆孔12组的两钢缆孔12均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每一钢缆孔12组的两钢缆孔12分别设置于钢板本体1的两侧,每一钢缆孔12组的两钢缆孔12内分别固定有一钢丝2的两端,钢丝2的中部围绕股骨7远离钢板本体1的一侧设置,钢板本体1通过三钢丝2绑紧于股骨7的外侧。进一步地,每一根钢丝2的两端均通过绑扎打结的方式固定于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两钢缆孔12内,每一上述的股骨大转子保护钢板至少设置有三组上述的钢缆孔12,每一组钢缆孔12包括同一水平位置的两个钢缆孔12,两个钢缆孔12换一种说法其位置是布置在,当医护人员的视线正对钢板本体1时钢板本体1的左右两侧上;具体地说,每一组钢缆孔12分别对应安装有一钢丝2,且每一钢丝2缠绕并固定,从而使得整个钢板本体1通过钢丝2与股骨7的外侧完成固定,股骨7的外侧具体是指朝向股骨7的大转子的凸出的一侧,且通过滑动孔11为髓内钉头髓钉3提供安装位置,通过滑动孔11使得髓内钉头髓钉3提供合适的打入角度和位置。更进一步地,钢板本体1的宽度优选地可为22mm,长度为80mm,且钢板本体1的整体形状采用医学上的解剖型结构,从而更加贴近股骨7的表面,减少了股外侧肌嵴处的金属物突出。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钢缆孔12的开设轴线应与钢板本体1的表面呈30
°
倾斜设置,从而使得钢缆便于穿过,尤其是对于粉碎性骨折,有利于通过钢丝2捆扎技术来稳定骨折块,提高了力学稳定性,更具体的讲,上中下三组钢缆孔12可以分别对股骨7的大转子、小转子以及股骨干游离骨块进行固定。
27.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钢板本体1呈解剖型设计,钢板本体1的上部相对于钢板本体1的中部朝向股骨7呈弯曲设置,且钢板本体1紧贴股骨7的外侧的表面设置。进一步地,通过钢板本体1的上部的弯曲与股骨7的上端的大转子凸出部位相紧贴匹配,且钢板本体1的上端采用低切迹的边缘设计,从而减少钢板本体1对患者的软组织的激惹。
28.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滑动孔11内可操作地安装有一髓内钉头髓钉3,髓内钉头髓钉3的一端插入于股骨7设置,滑动孔11的宽度略大于髓内钉头髓钉3的直径。进一步地,滑动孔11由于长度方向沿钢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使得髓内钉头髓钉3有更大的插入角度可以利用,从而髓内钉头髓钉3与滑动孔11之间相互配合,不影响髓内钉头髓钉3根据情况调整方向;优选地采用gamma3型号髓内钉系统中的髓内钉头髓钉3,其直径为10.5mm,滑动孔11的长度为27mm,宽度为27mm;在实际操作中,髓内钉头髓钉3以合适的角度打入股骨7的骨颈中心偏下方的位置处,从而可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患者的髓内钉头髓钉3的安装固定;且为髓内钉头髓钉3的尾端提供了支撑,增强了髓内钉头髓钉3的固定强度,减轻了髓内钉应力,避免重要的髓内钉头髓钉3发生断裂。
29.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钢板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两第一固定孔13,其中一第一固定孔13设置于钢板本体1的上部,另一第一固定孔13设置于钢板本体1的下部,钢板本体1的另一侧开设有两第二固定孔14,其中一第二固定孔14设置于钢板本体1的上部,另一第二固定孔14设置于钢板本体1的下部,两第一固定孔13内和两第二固定孔14内均可操作地安装有一第一螺钉4,四第一螺钉4的一端均插入股骨7设置。
30.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钢板本体1的上部还开设有一第三固定孔15,第三固定孔15内可操作地安装有一第二螺钉5,第二螺钉5的一端插入股骨7设置,且第二螺钉5孔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进一步地,通过两第一固定孔13、两第二固定孔14和第三固定孔15共五个固定孔位对3.5mm的第一螺钉4或第二螺钉5进行安装,且第一螺钉4和第二螺钉5优选地采用皮质骨螺钉,同时,两第一固定孔13、两第二固定孔14和第三固定孔15均采用万向孔设置,万向孔具体地说即是靠近股骨7的一端的直径大于远离股骨7的一端的直径的孔位设计,从而为第一螺钉4或第二螺钉5提供可相对于孔位中心轴进行偏移15
°
的倾斜范围。同时第一固定孔13、第二固定孔14与第三固定孔15之间相互错开布置,从而避免钢板本体1上的应力过于集中;且通过第一螺钉4和第二螺钉5将钢板本体1固定在股骨7上,从而发挥了钢板本体1靠近股骨7的表面对股骨7的外侧壁的稳定作用;同时采用皮质骨螺钉可以更好地对粉碎骨块进行固定,第一步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31.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钢板本体1的上部还开设有两防旋钉孔16,两防旋钉孔16分别设置于钢板本体1的两侧,两防旋钉孔16呈对称设置,两防旋钉孔16中至少其中一个安装有一6.5mm空心钉6,空心钉6的一端插入股骨7设置。进一步地,通过防旋钉孔16设计,避免空心钉6(髓内钉近端加压螺钉)无法有效对抗旋转,从而提高隔着近端抗旋转稳定性;两防旋钉孔为了根据头髓钉位置以及股骨颈解剖结构允许术者选择不同的孔进行空心钉6的打入,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选择至一个空心点6安装在位置较为适宜的一防旋钉孔16内;具体地,空心钉6可根据股骨颈前倾角进行相应的角度调整,从前、后穿厚穿过骨折线。
32.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两防旋钉孔16均呈椭圆形设置,且两防旋钉孔16的长轴均沿钢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进一步地,椭圆孔设置方便术中对空心钉6调整角度,从而置入最佳的固定位置;每一防旋钉孔16的短轴长为6.8mm。长轴长为8.8mm,防旋钉孔16短轴大于螺杆直径,可允许内侧的空心钉6进行偏离防旋钉孔16的中心轴15
°
的范围内的倾斜位姿调节,其中空心钉6采用6.5mm直径规格,实现整体的交锁固定,为整个股骨7提供更好的旋转稳定性;且由于在实际手术过程中,髓内钉头髓钉3可能存在偏前或者偏后的放置情况,因此防旋钉孔16采用每两防旋钉孔16设置成分布在钢板本体1的左右两侧的对称式设计。
33.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钢缆孔12的轴线均与钢板本体1远离股骨7的一侧的表面呈倾斜设置。进一步地,便于钢缆孔12中钢丝2的置入并对整个股骨大转子进行有效的加压,避免局部卡压。
34.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钢板本体1的厚度由下至上逐渐变薄设置。进一步地,钢板的上端(即靠近大转子的一端)的厚度为1mm,且至距离钢板上端1/3长度位置处逐渐增厚至1.2mm,并向钢板本体1的下端继续逐渐增厚至3.5mm;且钢板本体1采用低切迹设计。
35.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钢板本体1靠近所述股骨7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凹槽9。进一步地,每一凹槽9均呈沿水平方向开设于钢板本体1靠近股骨7一侧的圆柱形凹槽,从而尽量减少钢板本体与股骨7的骨膜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保护血供。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37.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3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钢板主体加长实施例,其特征在于,与上述的标准规格的钢板主体相比,长度继续向下延长至10mm,使得滑动孔11位于整个加长式钢板本体1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六个钢缆孔12和七个固定孔。
3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与股骨7的具体安装固定示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了一髓内钉主钉8,用于与整体的固定进行配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髓内钉主体由上至下贯穿股骨7的大转子及骨干部位。
40.更进一步地,在实际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取仰卧位;选择watson-jones入路暴露股骨7近端外侧壁,轴向牵引、外展内旋、然后内收患侧下肢进行复位,同时在直视下通过辅助工具将破裂的外侧壁骨块进行复位,并临时置入克氏针进行固定;c臂机透视确认骨折力线符合标准;将钢板本体1放置于股骨7外侧相应的解剖位置,经钢板本体1的远、近端固定孔各置入两上述的皮质骨螺钉将钢板本体1固定于外侧壁上,c臂机正侧位透视确认滑动孔11投影于股骨颈轮廓线内,并与其轴线方向一致;沿大转子顶点向近端行5cm的切口,切开臀大肌腱膜,暴露大转子顶点内侧缘,置入导针;c臂机确认导针位置理想后,扩髓至股骨髓腔,更换长导针至股骨远端,通过导针的测深选择合适长度的髓内钉主钉8;依次选用不同尺寸髓腔挫扩髓至理想尺寸,用导向器插入髓内钉主钉8,移除导针,c臂机确认髓内钉主钉8位置无误;通过滑动孔11沿股骨颈轴线置入髓内钉头髓钉3至股骨头软骨下5mm;透视下置入远端交锁的第一螺钉4和第二螺钉5;经钢板本体1近端防旋钉孔16植入空心钉6至股骨头方向;将其余螺钉依次置入,术中根据骨折粉碎情况决定是否经钢缆孔12应用钢丝2捆扎骨块;c臂机透视确认骨折力线满意,髓内钉头髓钉3和钢板本体1位置满意,冲洗伤口,逐层缝合。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