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行器

文档序号:27422593发布日期:2021-11-17 17:5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行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助行器。


背景技术:

2.助行器多用于需要进行下肢功能锻炼的患者,例如,下肢骨折患者、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均需通过助行器进行术后锻炼与恢复行走。另外,对于残疾人或其他对步行时保持平衡没有信心的人群,也可使用助行器协助其行走。现有的助行器通常包括连接支架以及可拆卸安装在连接支架两端的门型支撑管组。此类助行器只能起到提供稳定支撑的作用,功能比较单一,使用者在外出锻炼或散步时,如果累了想坐下来休息,就必须要找到公共座椅,或者由陪护人员推着轮椅在旁边跟着,否则只能站着休息,直到找到公共座椅为止。因此,现有的助行器无法满足使用者需要临时坐下休息的需求,容易给使用者外出行走和散步时带来困扰。
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行器,从而克服现有的助行器无法满足使用者需要临时坐下休息的需求的缺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助行器,其中,包括:第一立柱,两个该第一立柱左右相对分布;摆杆,两个该摆杆的后端各与一个所述第一立柱的中部连接;第二立柱,两个所述摆杆的前端各以能够左右摆动的方式套设在一个该第二立柱的上部;转动座,两个该转动座各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第三立柱,两个该第三立柱的下端各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设置在一个所述转动座上;座板,其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三立柱之间;以及扶手,两个该扶手的前端各与一个所述第三立柱的上端连接,且两个该扶手的后端各与同侧的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
6.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摆杆的前端各通过一个转动套筒套设在一个所述第二立柱的上部。
7.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转动座之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有一个转轴,两个所述第三立柱的下端均固定在所述转轴上。
8.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通过外螺纹与一个连接套筒的内孔的下部设置的内螺纹进行啮合连接;每个所述扶手的后端通过一个连接柱套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一立柱上的所述连接套筒的内孔的上端。
9.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第一立柱的上部之间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设置有一个靠背。
10.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靠背为两端通过拉链进行连接的布块。
11.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座板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靠背的槽腔。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作为助行器使用时,两个扶手的后端分别与两个第一立柱的上端连接在一起,两个第一立柱和两个第二立柱同时支撑在地面,整体结构便与常规的助行器结构类似。当把两个扶手的后端从两个第一立柱的上端拆开,并使两个第一立柱向两侧摆开后,两个扶手便能通过两个第三立柱绕着转动座向下翻转,使两个扶手的后端支撑在地面,座板便随着翻转至水平位置,以供使用者乘坐,从而满足助行器使用者需要临时坐下休息的需求,给使用者外出行走和散步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1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助行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把座板翻转至水平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16.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17]1‑
第一立柱,2

摆杆,3

第二立柱,4

转动套筒,5

转动座,6

第三立柱7

转轴,8

座板,9

扶手,10

连接套筒,11

连接柱,12

布块,13

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9]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0]
图1至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助行器的结构示意图,该助行器包括第一立柱1、摆杆2、第二立柱3、转动座5、第三立柱6、座板8以及扶手9。
[0021]
参考图1,第一立柱1、摆杆2、第二立柱3、第三立柱6均可以为圆柱体。两个第一立柱1左右相对分布。两个摆杆2的后端各与一个第一立柱1的中部连接,两个摆杆2的前端各以能够左右摆动的方式套设在一个第二立柱3的上部,使得两个第二立柱3也左右分布。这样四个柱子便分布在四个角,两个第一立柱1位于后面,两个第二立柱3位于前面。而且,每个第一立柱1通过摆杆2能够绕着同侧的第二立柱3进行左右摆动。优选地,两个摆杆2的前端各通过一个转动套筒4套设在一个第二立柱3的上部。转动套筒4固定在摆杆2的前端,且转动套筒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套设在第二立柱3的上部。
[0022]
参考图1,两个转动座5各设置在一个第二立柱3的上端,两个第三立柱6的下端各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设置在一个转动座5上。每个第三立柱6能够向上摆动至竖直,以与对应的第二立柱3位于同一直线上,也能向后下方摆动至水平,以与对应的第二立柱3相互垂直。优选地,两个转动座5之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有一个转轴7,两个第三立柱6的下端均固定在转轴7上。转动座5可以为开口朝上的u形座,转动轴7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在一个转动座5上。座板8设置在两个第三立柱6之间。当两个第三立柱6位于竖直位置时,座板8的板面也竖立起来,当两个第三立柱6向后下方摆动至水平位置时,座板8的板面便水平分布,以供使用者乘坐。
[0023]
参考图1,两个扶手9的前端各与一个第三立柱6的上端连接,两个第三立柱6左右分布,则两个扶手9也左右分布。扶手9垂直于对应的第三立柱6,当两个第三立柱6位于竖直位置时,两个扶手9便位于水平位置,当两个第三立柱6向后下方摆动至水平位置时,两个扶手便位于竖直位置。两个扶手9的后端各与同侧的第一立柱1的上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当两个扶手9的后端与两个第一立柱1连接后,第一立柱1便能限制扶手9和第三立柱6的摆动;当两个扶手9的后端与两个第一立柱1分离,且左侧的第一立柱1向左边摆动离开左侧的扶手9的下方,右侧的第一立柱1向右边摆动离开右侧的扶手9的下方,扶手9和第三立柱6便能带着座板8向后下方摆动。优选地,每个第一立柱1的上端通过外螺纹与一个连接套筒10的内孔的下部设置的内螺纹进行啮合连接,每个扶手9的后端通过一个连接柱11套设在对应的第一立柱1上的连接套筒10的内孔的上端。即第一立柱1的上端设置有外螺纹,连接套筒10的内孔的下部设置有与第一立柱1的外螺纹进行啮合连接的内螺纹,连接柱11与扶手9垂直,连接套筒10通过转动能够上移,以使连接柱11插入到其内孔的上端,扶手9带动连接柱11的摆动轨迹是弯曲的弧线,当连接柱11伸入连接套筒10的内孔到达一定的长度后,连接套筒10的内壁便能够顶住连接柱11,从而限制连接柱11随着扶手9摆动,以对扶手9和第三立柱6的摆动进行限制。当通过转动使连接套筒10下移,以使连接柱11离开连接套筒10的内孔的上端后,便能取消对扶手9和第三立柱6的摆动的限制。可以使连接套筒10的整个内孔为螺孔,连接柱11也设置有对应的外螺纹,从而使得连接套筒10的上端也是与连接柱11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配合,使得结构更加的稳固可靠。
[0024]
本实用新型作为助行器使用时,参考图1,两个扶手9的后端分别与两个第一立柱1的上端连接在一起,两个第一立柱1和两个第二立柱3同时支撑在地面,整体结构便与常规的助行器结构类似。本实用新型需要供使用者乘坐时,参考图2,把两个扶手9的后端从两个第一立柱1的上端拆开,并使两个第一立柱1向两侧摆开后,两个扶手9便能通过两个第三立柱6绕着转动座5向下翻转,使两个扶手9的后端支撑在地面,座板8便随着翻转至水平位置,座板8由两个扶手9和两个第二立柱3共同进行支撑,以供使用者乘坐。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助行器使用者需要临时坐下休息的需求,给使用者外出行走和散步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0025]
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两个第一立柱1的上部之间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设置有一个靠背,作为助行器使用时,把靠背拆下来,而需要乘坐时再把靠背装上去。优选地,靠背为两端通过拉链13进行连接的布块12,从而便于拆装和收纳。锁紧拉链13,使布块12围成一个圈,由两个第一立柱1撑开绷紧,便作为靠背使用,打开拉链13,便能取下布块12。优选地,座板8开设有用于容纳靠背的槽腔,从而在作为助行器使用时由座板8收纳好拆下来的靠背。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靠背,能够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0026]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