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器械用床旁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4738发布日期:2021-09-25 12:1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器械用床旁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用床旁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代医疗手术过程中,增加了许多先进的医疗器械及相关设备。比如微创手术中常用的内窥镜、冲洗管和拉钩等,且为了保证手术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往往需要对上述医用设备的位姿进行固定,以及在一定范围内对医用设备进行调节。
3.目前,通常采用人工的方式对上述医用设备进行固定,这就需要医护人员用手扶着一个或多个设备,若手术的时间较长,无疑会极大地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手术强度,不利于手术效率的提升。此外,若医护人员长期保持某一固定姿势,根本无法避免手部的抖动,这就很可能会影响手术的稳定性和精确性。现有技术还存在一种具有旋紧锁定功能的万向型医疗器械支架,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一套管固定有第一套筒;第二套管上固定有第二套筒;第一、二套筒中穿设有圆柱头螺钉,圆柱头螺钉连接有旋拧手柄;圆柱头螺钉上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连接有定位螺钉;第二套管中穿设有第二轴杆,第二轴杆上设有第一楔形面,圆柱头螺钉上设有第二楔形面,第二楔形面贴合于第一楔形面上;第二套管上设有第二球头关节,第二轴杆抵靠于第二球头关节的球头上;球头上固定有器械夹头。
4.上述方案提供的支架通过旋转旋拧手柄来实现对于支架中各零部件的固定和调整,并且由于器械夹头与球头万向连接,因此能够使得器械夹头上夹持的医疗器械实现任意方向的旋转。这种结构的支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工手扶各器械造成的抖动,提高了手术的稳定性和精确性。但是,上述方案中关于球头的固定结构,仅通过第二球头关节与球头之间面接触的形式进行固定。具体地,第二球头关节与球头之间通过球面与平面的接触产生摩擦力,从而实现对于球头的限位。这种面接触的方式使得第二球头关节与球头之间的应力分散,若器械夹头所夹持的医疗器械重量过大,或者器械夹头受到外力作用时,很有可能会导致球头相对于第二球头关节发生转动,从而无法实现对于医疗器械稳定的限位,进而不利于提升手术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5.此外,无论是上述第二球头关节与球头之间的万向连接结构,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其他结构的万向连接器,球壳与球体之间通常无法分离,且多采用一体式结构以提升对于零部件的连接强度。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种一体式结构的万向连接器的应用范围有限,只能与特定零部件之间形成万向连接,从而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场景。
6.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疗器械用床旁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8.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器械用床旁固定装置,所述医疗器械具有定位部,所述床旁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具有夹持单元,所述夹持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夹持件,各所述夹持件能够相互配合以形成与所述定位部适配的夹持腔;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夹持件可活动,以使所述固定座具有形成所述夹持腔以夹紧所述定位部的夹持状态,以及解除对所述定位部的夹紧的释放状态。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座还具有锁紧单元,所述锁紧单元包括夹紧臂,所述夹紧臂相对于所述夹持件可活动,且所述夹紧臂活动过程中能够驱动至少一个所述夹持件移动以减少夹持腔的径向尺寸,以使所述夹紧臂具有锁紧所述夹持单元的锁合位置以及解除对所述夹持单元的锁紧的解锁位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锁紧单元还包括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夹紧臂的锁止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夹持件的止挡部,在所述锁合位置,所述锁止部与所述止挡部止挡配合,以限制所述夹紧臂由所述锁合位置移动至所述解锁位置,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止部与所述止挡部脱离;并且/或者,
12.所述锁止结构包括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夹持件的锁止部,以及设置于另一个夹持件的止挡部,在所述锁合位置,所述锁止部与所述止挡部止挡配合,以使所述固定座处于夹持状态,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止部与所述止挡部脱离,以使所述固定座能够由所述夹持状态向所述释放状态切换。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持单元还包括按压件,所述按压件驱动可活动的所述夹持件移动,以使所述固定座由所述夹持状态向所述释放状态切换;在所述锁合位置,所述夹紧臂覆盖所述按压件的至少部分区域。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持单元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夹持件移动以改变所述夹持腔的内径;所述按压件驱动第一夹持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固定座由所述夹持状态切换至所述释放状态;所述夹紧臂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固定座保持所述夹持状态。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持单元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按压件设置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两者至少其一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部配合的第二导向部。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紧臂包括夹紧臂本体以及与所述夹紧臂本体相连的枢转部;所述枢转部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转动连接,且所述枢转部具有变化的曲率半径的抵靠面,在所述夹紧臂的转动过程中,所述抵靠面与所述第二夹持件接触并推顶所述第二夹持件移动以减少夹持腔的径向尺寸。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紧臂本体包括第一夹紧臂本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夹紧臂本体相连的第二夹紧臂本体,所述第一夹紧臂本体和所述第二夹紧臂本体之间具有能够与所述夹持腔相对的避让缺口;所述按压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按压件和第二按压件,在所述锁合位置,所述第一按压件的至少部分区域被所述第一夹紧臂本体遮挡,所述第二按压件的至少部分区域被所述第二夹紧臂本体遮挡。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夹持状态,所述夹持腔的内壁与所述定位部的表面之间线接触和/或点接触。
2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2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器械用床旁固定装置,通过夹持单元的设置实现对于定位部的夹持。具体地,夹持单元中至少一个夹持件可活动,以使固定座具有夹持状态和释放状态。这种结构的固定座能够通过至少一个夹持件的移动实现对于定位部的夹持和释放动作,从而方便用户对定位部进行更换,以使固定座能够对更多类型的医疗器械进行固定,进而提升固定座的使用范围,使其能够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此外,各夹持件配合形成的夹持腔能够与定位部相适配,这种设置方式一方面能够便于定位部与固定座之间的装配,从而提升定位部的更换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定位部在夹持腔中发生相对运动,从而提升定位部在固定座中的限位效果,利于医疗器械的固定,进而大幅提升手术过程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再者,夹持腔的内壁与定位部表面之间接触和/或点接触的设置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夹持腔对定位部限位效果,从而使得固定座对于定位部的夹持更加牢靠。
2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锁紧单元中夹紧臂的设置能够驱动至少一个夹持件移动以减少夹持腔的径向尺寸,从而使得固定座由夹持状态向锁合位置切换,并实现固定座夹持状态的进一步锁紧,防止定位部在夹持状态下受到外力作用时,从夹持腔中脱落的情况发生,进而很大程度上提升固定座对于定位部的夹持效果,使得固定座具备第一道自锁结构。此外,夹紧臂的结构简单,作用原理明晰,从而便于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固定座紧固效果的同时,利于产品成本的降低。
23.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锁紧单元中锁止结构的设置,能够在固定座第一道自锁结构的基础上,通过锁止部和止挡部之间的配合,使得固定座具备第二道自锁结构,从而再进一步地提升固定座对于定位部的限位效果,防止固定座中可活动的夹持件受到外力的影响时,与其他夹持件之间相分离情况的出现。这种设置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固定座与定位部之间配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利于手术过程的平稳进行。
24.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按压件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便于用户对固定座的状态进行切换操作,方便用户施力,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夹紧臂能够在锁合位置下覆盖至少部分区域的按压件,从而使得用户不易从外部对按压件进行观察,利于降低用户触碰按压件的概率;再一方面,夹紧臂与按压件之间相接触形成摩擦限位,能够在用户误触按压件时,一定程度上避免按压件受力运动,进而防止固定座由夹持状态向释放状态切换。
附图说明
2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作通道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座处于解锁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座处于锁合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座处于锁合位置时的俯视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座处于锁合位置时的剖视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座处于解锁位置时的侧视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座由解锁位置向锁合位置转动时的侧视图;
3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座处于锁合位置时的侧视图;
3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固定座处于锁合位置时的俯视图;
36.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床旁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其中,
38.100定位部;
39.200固定座、210夹持单元、211夹持腔、212第一夹持件、213第二夹持件、214复位件、220夹紧臂、221夹紧臂本体、2211第一夹紧臂本体、2212第二夹紧臂本体、2213避让缺口、222枢转部、230按压件、231第一按压件、232第二按压件、233防滑部、240紧固件、241第一连接孔、242第二连接孔、250连接柱、260连接头;
40.300支撑架、310活动臂、320定位臂。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4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6.目前,国内外用于腹腔、脊柱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微创手术,一般都是采用置换法进行手术通道的建立。即依次进行穿刺针定位、置入导丝、置入定位杆、置入工作通道器、抽出定位杆等步骤完成手术通道的建立。其中,工作通道器可以是如图1中所示的装置,且图1中
的球体为定位部100,定位部100用于和本实施例中下述的固定座200相连接。
47.此外,在上述置换法中,工作通道器沿定位杆进行置入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受力不均衡,导致手术通道发生偏移,进而致使定位失误。若发生定位失误,则需要再次进行操作,重置手术通道。但这就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手术风险加大,同时还会增加医生的工作强度。
48.基于此,如图2和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疗器械用床旁固定装置,所述医疗器械具有定位部100,所述床旁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架300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300的固定座200,所述固定座200具有夹持单元210,所述夹持单元210包括至少两个夹持件,各所述夹持件能够相互配合以形成与所述定位部100适配的夹持腔211。
49.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夹持件可活动,以使所述固定座200具有形成所述夹持腔211以夹紧所述定位部100的夹持状态,以及解除对所述定位部100的夹紧的释放状态。
50.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对于夹持单元210中所包含的夹持件的数量没有具体限定。具体地,夹持单元210例如可以如图2中所示包含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件,也可以如图3中所示包含三个能够围合形成夹持腔211的夹持件,夹持单元210甚至可以是由四个乃至更多个夹持件所共同构成的一个组件。此外,关于夹持腔211的具体形状,本实施例也没有限定,夹持腔211可以是如图2和图3中所示的圆形腔体,也可以是方形腔体、矩形腔体或者菱形腔体,以至于可以是任何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腔体。而作为优选,所述夹持腔211与所述定位部100适配,以实现对定位部100的稳定性夹持。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技术对于所述医疗器械的形式不做限定,当然对于与所述医疗器械相连的所述定位部的结构形式亦不做限定,两者并不局限于图1的示例性展示。所述医疗器械还可以是内窥镜、手术钳、腹腔镜等,也可以是常用的患者肢体支撑结构、甚至是为了便于照明手术部位的医用照明灯等等。
51.相应地,基于夹持腔211形状和夹持件数量的不同,夹持件之间的布局方式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类型。若以图3中夹持腔211为圆形腔体,夹持件的数量为三个的情况为例,三个夹持件可以绕圆周方向均布设置以围合形成圆形夹持腔211;若夹持腔211为方形腔体,夹持件的数量为四个时,那么该四个夹持件可以均匀地将方形腔体分为四等份,且四个夹持件围合形成方形腔体;若夹持腔211为圆形腔体,夹持件的数量同样为四个时,那么该四个夹持件既可以对圆形腔体进行四等分,也可以将该圆形腔体依次分为份、份、份、份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并且,对于各夹持件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布局方式,此处亦不再进行一一阐述。
52.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座结构中至少一个夹持件可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已有经验和先验知识能够联想到多种关于该夹持件的活动方式。具体地,夹持件例如可以是如图2中所示的沿夹持腔211的径向进行运动,也可以是如图2中所示的沿夹持腔211的轴向进行运动,还可以是绕夹持单元210中某一位置进行的水平转动,甚至可以是绕某一轴线所进行的上下转动等,本实施例对于至少一个夹持件的具体活动方式不作限定。另一个方面,本实施例中夹持件活动方式的具体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下述举例:滑动、滚动、翻转等。再一个方面,显然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夹持件可活动,包括一个夹持件可活动,以及两个、三个或者全部夹持件可活动等不同的情形。
5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器械用床旁固定装置,通过夹持单元210的设置实现对于
定位部100的夹持。具体地,夹持单元210中至少一个夹持件可活动,以使固定座200具有夹持状态和释放状态。这种结构的固定座200能够通过至少一个夹持件的移动实现对于定位部100的夹持和释放动作,从而方便用户对定位部100进行更换,以使固定座200能够对更多类型的医疗器械进行固定,进而提升固定座200的使用范围,使其能够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此外,各夹持件配合形成的夹持腔211能够与定位部100相适配,这种设置方式一方面能够便于定位部100与固定座200之间的装配,从而提升定位部100的更换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定位部100在夹持腔211中发生相对运动,从而提升定位部100在固定座200中的限位效果,利于医疗器械的固定,进而大幅提升手术过程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54.还有一点应当注意的是,固定座200在夹持状态下虽然能够对定位部100进行夹持,但是该种夹持更加类似于对定位部100的初步限位或者预紧,即夹持件对定位部100产生的夹持力仅能够克服一定范围内的作用力(如定位部100自身重力)的影响,而使定位部100能够被夹持单元210夹住。若用户对处于夹持状态的定位部100按压,或者定位部100受到其他外力的作用时,夹持单元210所产生的夹持力便无法同时克服定位部100的自身重力和外力的影响,而只能从夹持腔211中脱出。
55.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参照图2和图4所示,例如可以在固定座200上设置锁紧单元(图中未标记)。具体地,锁紧单元可以包括夹紧臂220,其中,夹紧臂220相对于所述夹持件可活动,且所述夹紧臂220活动过程中能够驱动至少一个夹持件移动以减少夹持腔211的径向尺寸,以使夹紧臂220具有锁紧夹持单元210的锁合位置(如图4中所示位置)以及解除对夹持单元210的锁紧的解锁位置(如图2中所示位置)。
56.在该实施方式下,夹紧臂220相对于夹持件的活动方式可以是转动、滑动,甚至滚动等,且与上述至少一个夹持件的活动方式类似,此处将不再进行展开说明。另外,本实施例中夹紧臂220的具体结构、数量和设置方式也可以有不同的类型,例如夹紧臂220可以是如图2中所示的中空结构,且数量为一个并转动设置于夹持单元210的一侧;夹紧臂220也可以是两个,且两个夹紧臂220分别转动设置于夹持单元210相对的两侧,本实施例对于上述内容均没有限定。
57.夹紧臂220的设置能够使得固定座200由夹持状态向锁合位置切换,并实现固定座200夹持状态的进一步锁紧,防止定位部100在夹持状态下受到外力作用时,从夹持腔211中脱落的情况发生,进而很大程度上提升固定座200对于定位部100的夹持效果,使得固定座200具备第一道自锁结构。此外,夹紧臂220的结构简单,作用原理明晰,从而便于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固定座200紧固效果的同时,利于产品成本的降低。
58.继续以图4中所示的固定座200的结构为例,若夹紧臂220处于锁合位置,且固定座200不受外力的影响,或者受到的外力较小时,那么固定座200能够对定位部100形成良好的夹持效果。但是,如果固定座200中的夹持件受到一个较大的水平拉扯力的作用时,该夹持件有可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水平运动,从而使得固定座200无法保持对于定位部100的有效夹持。
59.基于此,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锁紧单元例如还可以包括锁止结构(图中未示出)。其中,锁止结构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夹紧臂220的锁止部(图中未示出),以及设置于夹持件的止挡部(图中未示出)。
60.在锁合位置,锁止部与止挡部止挡配合,以限制夹紧臂220由锁合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在解锁位置,锁止部与止挡部脱离。并且/或者,锁止结构可以包括设置于其中一个夹持件的锁止部,以及设置于另一个夹持件的止挡部;在锁合位置,锁止部与止挡部止挡配合,以使固定座200处于夹持状态;在解锁位置,锁止部与止挡部脱离,以使固定座200能够由夹持状态向释放状态切换。
61.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锁止结构可以是卡合结构,其中锁止部和止挡部两者之一可以为卡扣,两者之另一可以为卡槽;锁止结构也可以是磁吸式结构,其中锁止部和止挡部两者之一可以为第一磁体,两者之另一可以为第二磁体,且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能够产生磁性力;锁止结构还可以是螺纹紧固结构,其中锁止部和止挡部两者之一可以为螺栓,两者之另一可以为螺孔等。虽然锁止结构的类型多种多样,但是无论何种类型的锁止结构,其目的均是为了实现夹持单元210的锁紧,防止夹持单元210受到较大地外力作用时由夹持状态向释放状态切换,本实施例对于锁止结构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且也不再一一例举。
62.本实施例锁止结构的设置,能够在固定座200第一道自锁结构的基础上,通过锁止部和止挡部之间的配合,使得固定座200具备第二道自锁结构,从而再进一步地提升固定座200对于定位部100的限位效果,防止固定座200中可活动的夹持件受到外力的影响时,与其他夹持件之间相分离情况的出现。这种设置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固定座200与定位部100之间配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利于手术过程的平稳进行。
63.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和图4所示,夹持单元210还可以包括按压件230,且按压件230能够驱动可活动的夹持件移动,以使固定座200由夹持状态向释放状态切换。此外,在锁合位置,夹紧臂220可以覆盖按压件230的至少部分区域。
64.需要注意的是,按压件230的结构和按压方式等应当根据夹持单元210的结构和活动方式来相应地进行设置或调整,若夹持单元210为图2中所示的结构,则按压件230可以为设置于夹持单元210两侧的滑动按压件230。关于按压件230的具体结构和对夹持件的驱动方式,本实施例下述内容将会对其进行详细地叙述,此处不再展开。
65.按压件230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便于用户对固定座200的状态进行切换操作,方便用户施力,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夹紧臂220能够在锁合位置下覆盖至少部分区域的按压件230,从而使得用户不易从外部对按压件230进行观察,利于降低用户触碰按压件230的概率;再一方面,夹紧臂220与按压件230之间相接触形成摩擦限位,能够在用户误触按压件230时,一定程度上避免按压件230受力运动,进而防止固定座200由夹持状态向释放状态切换。
66.为了能够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医疗器械用床旁固定装置进行清楚的理解,下面将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67.在该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固定座200中夹持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夹持件分别记为第一夹持件212和第二夹持件213,第一夹持件212能够相对于第二夹持件213移动以改变夹持腔211的内径。并且,按压件230可以驱动第一夹持件212沿第一方向(如图5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固定座200由夹持状态切换至释放状态;夹紧臂220则可以驱动第二夹持件213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固定座200保持夹持状态。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紧臂220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件213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按压件230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212的移动方向相同,从而使得所述夹紧臂220与所述按压件230对于所述夹持腔211的形成的助力效
果一致,且所述第一夹持件212和所述第二夹持件213的同向运动避免了两者在所述夹持腔211的轴线方向发生错位,即便在使用过程中,夹持状态和释放状态,以及解锁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的反复、频繁切换之后,所述第一夹持件212和所述第二夹持件213在配合后依然能在轴线方向保证不错位,从而可以保证稳固性。
68.进一步地,为了实现第一夹持件212和第二夹持件213之间的相对运动,且避免第一夹持件212和第二夹持件213在发生相对运动时两者发生脱离。参照图6所示,固定座200还可以包括紧固件240,在第一夹持件212和第二夹持件213上还可以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41和第二连接孔242,紧固件240能够穿过第一连接孔241和第二连接孔242,以将第一夹持件212和第二夹持件213连接起来。
69.其中,上述紧固件240可以是螺栓,螺栓的一端能够与第二夹持件213螺纹配合,另一端是能够与第一连接孔241止挡配合的螺栓头,螺栓的中间部分为光滑的螺柱,且螺柱与第一连接孔241和第二连接孔242配合,以使第一夹持件212能够以螺柱作为导轨进行滑动。这种紧固件240的结构十分简单,且在实现第一夹持件212相对于第二夹持件213滑动的同时,防止第一夹持件212相对于第二夹持件213发生脱离,从而利于固定座200结构稳定性的保证。紧固件240除了可以是螺栓之外,还可以是l型销钉、t型插柱等,本实施例对于紧固件240的具体结构没有限定。
70.此外,固定座20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二夹持件213的连接柱250,其中,连接柱250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以使得连接柱250能够与紧固件240之间螺纹配合。
71.再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夹持单元210还可以包括复位件214,所述复位件214用于驱动第一夹持件212沿第二方向(如图6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相反。
72.复位件214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夹持件212具有自动复位的功能,在作用于按压件的外力消失后,用户无需手动复位,而是仅通过复位件214所提供的弹力即能够实现固定座200由释放状态向夹持状态的切换,从而能够简化用户对于固定座200的操作,给用户以良好的使用体验。
73.需要注意的是,复位件214可以复位弹簧,也可以是弹性橡胶件,还可以是金属弹片等,本实施例对于复位件214的类型没有限定。此外,复位件214既可以仅与第一夹持件212相连接,也可以分别与第一夹持件212和第二夹持件213连接,换句话说,复位件214既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本实施例对于复位件214的数量和设置方式也没有限定。
74.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参照图5和图6所示,按压件230可以设置有第一导向部231,第一夹持件212和第二夹持件213两者至少其一可以设置有与第一导向部231配合的第二导向部232。其中,第一导向部231可以是导向槽,第二导向部232可以是导向柱。并且,第一导向部231和第二导向部232相配合时的导向方向可以是沿第一夹持件212和第二夹持件213接触面的沿伸方向倾斜。
75.至于第一导向部231和第二导向部232的倾斜角度,本实施例没有限定,其可以是15
°
、20
°
或者30
°
等。并且,本实施例对于第一导向部231和第二导向部232的数量也没有限定。此外,第一导向部231和第二导向部232除了可以是导向柱与导向槽的配合方式之外,还可以是滑轨与滑槽相配合的方式,甚至可以是导轮和凸棱之间的配合等。应当理解的是,对于上述第一导向部231和第二导向部232之间不同的配合方式,其具体的实现结构可以是多
种多样的,此处将不再进行详细地叙述。
76.按压件230中第一导向部231和第二导向部232的设置能够对按压件230的运动过程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便于用户对按压件230进行操作,从而利于固定座200在夹持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的切换,进而便于用户对定位部100进行更换和取放等操作。
77.在一个具体地示例中,参照图7

图9所示,夹紧臂220可以包括夹紧臂本体221以及与夹紧臂本体221相连的枢转部222。其中,枢转部222可以与第二夹持件213转动连接,且枢转部222具有变化的曲率半径的抵靠面,在夹紧臂220的转动过程中,抵靠面与第二夹持件213接触并推顶第二夹持件213移动以减少夹持腔211的径向尺寸。
78.如图7所示,当夹紧臂220处于解锁位置时,枢转部222的抵靠面与第二夹持件213之间存在间隙,两者之间没有力的作用,第二夹持件213不发生移动;如图8所示,当夹紧臂220由解锁位置向锁合位置转动时,抵靠面开始与第二夹持件213之间相接触,且随着抵靠面曲率半径的增大,枢转部222对于第二夹持件213的挤压力也相应地增大,第二夹持件213也开始朝向第一夹持件212移动;如图9所示,当夹紧臂220处于锁合位置时,枢转部222中曲率半径最大的抵靠面与第二夹持件213相接触,从而使得第二夹持件213与第一夹持件212所形成的的夹持腔211的径向尺寸最小,即此时固定座200对于定位部100的夹持效果最好。
79.此外,枢转部222与第二夹持件213之间的转动连接可以是枢转部222与上述连接柱250之间的转动连接。具体地,枢转部222上可以开设有第一轴孔(图中未标记),连接柱250上开设有第二轴孔(图中未标记),固定座200还可以包括旋转轴(图中未标记),且所述旋转轴能够闯过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以实现连接柱250与枢转部222之间的转动连接。再一方面,关于枢转部222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没有进行限定,其可以是如图7

图9中所示的凸轮结构,也可以是偏心轮结构,还可以是槽轮结构等。
80.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夹紧臂本体221的结构和尺寸虽然没有限定,但是为了便于用户对夹紧臂220进行握持和方便施力,夹紧壁本体的长度可以大于夹持单元210的长度,以增大夹紧臂220的转动力臂的长度,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较小的力就能够实现夹紧臂220的转动操作。并且,可以在夹紧臂本体221的边缘处设置与用户的手型相适配的弧形面,从而使得加工出来的产品更加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在提升固定座200美观性的同时,避免用户因频繁操作夹紧臂220而导致手部受伤的情况发生,进而一定程度上利于产品安全性能的提升和改善。
81.进一步地,参照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夹紧臂本体221可以包括第一夹紧臂本体2211以及与第一夹紧臂本体2211相连的第二夹紧臂本体2212,且第一夹紧臂本体2211和所述第二夹紧臂本体2212之间具有能够与所述夹持腔211相对的避让缺口2213。此外,按压件23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按压件231和第二按压件232,夹紧臂220处于锁合位置时,第一按压件231的至少部分区域被第一夹紧臂本体2211遮挡,第二按压件232的至少部分区域被第二夹紧臂本体2212遮挡。
82.避让缺口2213的设置能够防止夹紧臂220处于锁合位置时,对位于夹持腔211中的定位部100产生干扰,从而避免夹紧臂220与定位部100之间相接触产生相互作用力,进而提升固定座200对于定位部100的夹持效果,利于固定座20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此外,第一按压件231和第二按压件232的设置一方面不仅符合人们单手操作的习惯,还便于用户双手操作,从而能够更加方便用户对固定座200的夹持状态和释放状态进行切换;另一方面,第一
按压件231和第二按压件232之间相对设置的方式,使得第一夹持件212和第二夹持件213之间的相对运动过程更加稳定,避免第一夹持件212在移动时,因单侧按压件230的设置而产生偏移,从而使得第一夹持件212的运动过程更加顺畅,提升固定座200中夹持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切换的灵敏度。再者,第一夹紧臂本体2211和第二夹紧臂本体2212分别对第一按压件231和第二按压件232的至少部分区域进行遮挡,这种设置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固定座200防误触碰的能力。
8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固定座200在夹持状态下,夹持腔211的内壁可以与定位部100的表面之间线接触和/或点接触。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球壳与球体之间面接触的方式而言,无论点接触还是线接触的方式,均能够使得定位部100与夹持腔211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使得夹持腔211作用于定位部100上的应力集中于某些点或某条线,进而进一步提升夹持腔211对于定位部100的固定效果。即使定位部100受到外力作用时,这种设置方式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定位部100在夹持腔211中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利于医疗器械的位姿固定,进而利于手术过程稳定性和精确性的提升。
84.点接触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在夹持腔211的内壁上设置细小的凸起,且凸起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凸起与定位部100的表面相接触,从而提升定位部100与夹持腔211之间的摩擦力等。线接触的实现方式也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在夹持腔211的内壁上设置竖向凸筋、横向凸筋、环形凸筋等,也可以在夹持腔211的内壁上开设圆孔、三角形孔、矩形孔或者菱形孔等,本实施例对于夹持腔211与定位部100之间点接触和线接触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8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继续参照图10所示,按压件230的表面还可以设置有防滑部233。防滑部233的设置能够增加用户的手部与按压件23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防止用户在对按压件230进行按压时,因施力不均或手部湿润等因素从按压件230上滑脱,进而在便于用户施力的同时,利于按压件230的开合。
86.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防滑部233可以是设置于按压件230表面的连续凹槽,也可以是若干间隔设置的凸筋,还可以是具有斜纹的防滑条等,本实施例对于防滑部233的具体结构没有限定。
87.此外,本技术对于所述支撑架300的设置位置和结构形式不做限定,即所述支撑架300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图11中的结构形式。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支撑架300为落地架,即所述支撑架300具有底座,所述底座可以支撑于手术床旁的地面或其它支撑面。而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支撑架300固定于手术床,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300可沿所述手术床移动。所述支撑架300本身可具有一个或多个自由度,以带动所述固定座移动,调整所述固定座相对于所述手术床的位置。
88.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2或图4所示,固定座20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夹持件212和第二夹持件213两者至少其一的连接头260,所述连接头260能够与支架310相连接。
89.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继续参照图11所示,所述支撑架300包括活动臂310和定位臂320,所述活动臂310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200相连,且带动所述固定座200至少绕第一轴线旋转,定位臂设置于床体的一侧,且所述定位臂320具有与所述活动臂310活动连接的连接端,且所述连接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床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范围内。
90.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91.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9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