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236168发布日期:2022-06-01 18:3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深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血管的内窥镜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医疗领域中,普遍使用医疗图像进行诊断。例如,作为使用医疗图像的装置,有具备光源装置、内窥镜及处理器装置的内窥镜系统。在内窥镜系统中,通过对观察对象照射照明光并拍摄由照明光照明的观察对象,获取作为医疗图像的内窥镜图像。内窥镜图像显示于显示器,并且用于诊断。3.并且,近年来,使用内窥镜图像中映现的特征进行疾病的判断。例如,在疾病之一即巴雷特食管中,伴随阶段恶化而极表层的血管密度的变化变大,因此着眼于极表层的血管进行巴雷特食管的阶段判别。因此,为了可靠地进行巴雷特食管的阶段判别等疾病的判断,要求提取极表层血管等特定深度的血管的技术。相对于此,在专利文献1~3中,交替发射中心波长为410nm的紫色光及中心波长为450nm的蓝色光,并且根据在各自的发光时从摄像传感器的特定像素获得的信号,进行极表层的血管信息的可视化。通常,摄像传感器为由rgb这三个像素构成的彩色传感器,450nm的蓝色光成为均从b像素获得的信号。4.使用如上的紫色光及蓝色光的理由如下。已知410nm的紫色光的浅的血管的对比度较高,相对于此随着血管深度变深而血管对比度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已知450nm的蓝色光与410nm的紫色光相比浅的血管的对比度低,但伴随血管深度的血管对比度的下降平缓。通过使用如上的血管对比度的变化不同的紫色光及蓝色光,能够对极表层血管的血管信息进行可视化。5.以往技术文献6.专利文献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67775号公报8.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196589号9.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6153912号10.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9-122865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1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12.然而,紫色光及蓝色光均为从摄像传感器的b像素获得的信号,因此无法同时获取基于紫色光、蓝色光的信号。因此,在专利文献1~3中,交替发射紫色光及蓝色光而获取与各发光对应的信号。在交替发射紫色光及蓝色光的关系上,在紫色光及蓝色光的摄影时间上出现偏差。相对于此,进行紫色光的图像及蓝色光的图像的位置对准,并且,如专利文献3,进行提高耐用性的处理,由此消除伴随摄影时间的偏差的不良情况。但是,位置对准处理或提高耐用性的处理加大处理器装置的处理负担。并且,有时不易获取准确的极表层的血管信息。13.因此,为了没有位置偏差的极表层血管等的可视化,可考虑混合紫色光与绿色光等波长不同的两种照明光并同时发光。此时,需要以获得与交替发射两种照明光的情况相同的视觉辨认度的方式设定两种照明光的光量比。关于此,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即,当同时发射紫色光及用于从荧光体激励绿色光或红色光的蓝色光时,以使相对于粘膜的血管对比度成为与血管的深度及粗细相对应的目标对比度的方式设定紫色光及蓝色光的光量比。然而,专利文献4中未记载及提示用于对极表层血管与位于比其极表层血管更深的位置上的表层血管的差异进行明确化的两种照明光的光量比。1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混合波长彼此不同的多种照明光而照明观察对象的情况下,能够对深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血管的差异进行明确化的内窥镜系统及其工作方法。15.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16.本发明的内窥镜系统具备:光源部,发出紫色光及绿色光;光源用处理器,能够分别独立地发射紫色光及绿色光,并且混合紫色光与绿色光而以第1光量比来发光;及图像控制用处理器,获取拍摄紫色光及绿色光以第1光量比来发光的观察对象而获得且包括包含紫色光成分的蓝色图像及包含绿色光成分的绿色图像的第1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特定的血管深度下的第1混色发光的蓝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与第1混色发光的绿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的第1混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满足第1条件,并且,与第1混色发光的蓝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和第1混色发光的绿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的交叉点对应的第1混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满足第2条件。17.第1条件优选第1混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在根据特定的血管深度下的仅发射紫色光而获得的紫色光单色发光的蓝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与仅发射蓝色光而获得的蓝色光单色发光的蓝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的单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设定的第1范围内。18.第2条件优选第1混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在根据仅发射紫色光而获得的紫色光单色发光的蓝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仅发射蓝色光而获得的蓝色光单色发光的蓝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及与交叉点对应的单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设定的第2范围内。19.本发明的内窥镜系统具备:光源部,发出紫色光、绿色光及红色光;光源用处理器,能够分别独立地发射紫色光、绿色光及红色光,并且混合紫色光、绿色光及红色光而以第2光量比来发光;及图像控制用处理器,获取拍摄紫色光、绿色光及红色光以第2光量比来发光的观察对象而获得且包括包含紫色光成分的蓝色图像以及包含绿色光及红色光成分的绿色图像的第2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特定的血管深度下的第2混色发光的蓝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与第2混色发光的绿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的第2混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满足第1条件,并且,与第2混色发光的蓝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和第2混色发光的绿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的交叉点对应的第2混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满足第2条件。20.优选对第1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实施提高血管深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血管的视觉辨认度的差异的血管用图像处理。优选对第2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实施提高血管深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血管的视觉辨认度的差异的血管用图像处理。优选根据彩色图像,计算与疾病的阶段相关的指标值,或判定疾病的阶段。21.优选在显示器中显示将蓝色图像分配到亮度信号且将根据蓝色图像及绿色图像的运算图像分配到色差信号而获得的血管图像。优选根据彩色图像,分别分离并提取血管深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血管。优选紫色光在中心波长中包含405nm,在绿色光的波长范围内包含480~600nm。优选紫色光在中心波长中包含405nm,在绿色光的波长范围内包含480~600nm,红色光在中心波长中包含620~630nm。22.本发明的内窥镜系统的工作方法具备:控制发出紫色光及绿色光的光源部的光源用处理器能够分别独立地发射紫色光及绿色光,并且混合紫色光与绿色光而以第1光量比来发光的步骤;及获取拍摄紫色光及绿色光以第1光量比来发光的观察对象而获得且包括包含紫色光成分的蓝色图像及包含绿色光成分的绿色图像的第1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的步骤,特定的血管深度下的第1混色发光的蓝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与第1混色发光的绿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的第1混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满足第1条件,并且,与第1混色发光的蓝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和第1混色发光的绿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的交叉点对应的第1混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满足第2条件。23.发明效果24.根据本发明,在混合波长彼此不同的多种照明光而照明观察对象的情况下,能够对深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血管的差异进行明确化。附图说明25.图1是内窥镜系统的外观图。26.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功能的框图。27.图3是表示紫色光v、蓝色光b、绿色光g及红色光r的光谱的图表。28.图4是表示摄像传感器的各滤色器的光谱透射率的图表。29.图5是表示以第1光量比来发光时的发光光谱的图表。30.图6是表示第1混色发光时的血管对比度与血管深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31.图7是表示交替发射紫色光v及蓝色光b的说明图。32.图8是表示以第2光量比来发光时的发光光谱的图表。33.图9是表示第2混色发光时的血管对比度与血管深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34.图10是表示疾病关联处理部的功能的框图。35.图11是显示与判定相关的信息的显示器的图像图。36.图12是显示血管图像的显示器的图像图。37.图13是表示疾病关联处理模式的一系列流程的流程图。38.图14是表示实施例1~6及比较例1~5中的光量比、对比度差分值及交叉点血管深度的表。39.图15是表示第3混色发光时的血管对比度与血管深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40.图16是表示实施例1的血管图像的图像图。41.图17是表示单色发光时的血管图像的图像图。42.图18是表示实施例1的差分显示图像的图像图。43.图19是表示实施例3的血管图像的图像图。44.图20是表示实施例4的血管图像的图像图。45.图21是表示实施例4的差分显示图像的图像图。46.图22是表示实施例6的血管图像的图像图。47.图23是表示比较例1的血管图像的图像图。具体实施方式48.在图1中,内窥镜系统10具有内窥镜12、光源装置14、处理器装置16、显示器18及用户接口19。内窥镜12与光源装置14光学连接,且与处理器装置16电连接。内窥镜12具有插入于观察对象体内的插入部12a、设置于插入部12a的基端部分的操作部12b以及设置于插入部12a的前端侧的弯曲部12c及前端部12d。通过操作操作部12b的弯角钮12e,弯曲部12c进行弯曲动作。前端部12d通过弯曲部12c的弯曲动作而朝向所期望的方向。49.并且,在操作部12b,除了弯角钮12e以外,还设置有模式的切换操作中所使用的模式切换sw(模式切换开关)12f、观察对象的静态图像的获取命令中所使用的静态图像获取命令部12g及变焦透镜43(参考图2)的操作中所使用的变焦操作部12h。50.另外,内窥镜系统10具有普通光模式、特殊光模式及疾病关联处理模式这三个模式。在普通光模式下,通过对观察对象照明普通光来进行拍摄,将自然色彩的普通光图像显示于显示器18。在特殊光模式下,通过对观察对象照明波长频带与普通光不同的特殊光来进行拍摄,将强调了特定结构的特殊光图像显示于显示器18。在疾病关联处理模式下,根据普通光图像或特殊光图像,判定疾病之一即巴雷特食管的阶段。另外,在疾病关联处理模式下,除了巴雷特食管以外,还可以进行溃疡性大肠炎的病理的缓解或病理的非缓解等与其他疾病相关的处理。5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疾病关联处理模式下,使用特殊光图像(内窥镜图像),但也可以使用普通光图像。并且,作为在疾病关联处理模式下所使用的图像,除了医疗图像之一即作为内窥镜图像的特殊光图像以外,还可以使用通过放射线摄影装置获得的放射线图像、通过ct(computed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获得的ct图像及通过mri(magneticresonanceimaging:核磁共振成像)获得的mri图像等医疗图像。并且,连接有内窥镜12的处理器装置16与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对应,在该处理器装置16中,执行疾病关联处理模式,但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执行疾病关联处理模式。例如,也可以在与内窥镜系统10不同的外部图像处理装置中设置疾病关联处理部66的功能,将医疗图像输入于外部图像处理装置来执行疾病关联处理模式,将其执行结果显示于与外部图像处理装置连接的外部显示器。52.处理器装置16与显示器18及用户接口19电连接。显示器18输出显示观察对象的图像或观察对象的图像中所附带的信息等。用户接口19具有接收功能设定等的输入操作的功能。另外,在处理器装置16中也可以连接记录图像或图像信息等的外置记录部(省略图示)。并且,处理器装置16与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对应。53.在图2中,光源装置14具备光源部20及控制光源部20的光源控制部21。光源部20例如具有多个半导体光源,分别点亮或熄灭它们,当点亮时控制各半导体光源的发光量,由此发出照明观察对象的照明光。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部20具有v-led(violetlightemittingdiode:紫色发光二极管)20a、b-led(bluelightemittingdiode:蓝色发光二极管)20b、g-led(greenlightemittingdiode:绿色发光二极管)20c及r-led(redlightemittingdiode:红色发光二极管)20d这四个颜色的led。另外,在光源装置14中,与各种处理相关的程序编入于程序用存储器。通过由光源用处理器构成的光源用中央控制部执行程序用存储器内的程序,实现光源控制部21的功能。54.如图3所示,v-led20a产生中心波长405±10nm、波长范围380~420nm的紫色光v。b-led20b产生中心波长450±10nm、波长范围420~500nm的蓝色光b。g-led20c产生波长范围达到480~600nm的绿色光g。r-led20d产生中心波长620~630nm且波长范围达到600~650nm的红色光r。55.光源控制部21控制v-led20a、b-led20b、g-led20c及r-led20d。光源控制部21分别独立地控制各led20a~20d,由此能够分别独立地改变光量来发射紫色光v、蓝色光b、绿色光g或红色光r。并且,当为普通光模式时,光源控制部21以发射紫色光v、蓝色光b、绿色光g及红色光r之间的光量比成为vc∶bc∶gc∶rc的普通光的方式,控制各led20a~20d。56.并且,当为特殊光模式或疾病关联处理模式时,光源控制部21以发射作为短波长的窄频带光的紫色光v、蓝色光b、绿色光g及红色光r之间的光量比成为vs∶bs∶gs∶rs的特殊光的方式,控制各led20a~20d。在疾病关联处理模式下,为了获得对血管深度(表示对相对于粘膜表面与其粘膜表面正交的深度方向的距离(μm))存在至50μm的极表层血管与血管深度存在于从50μm至200μm之间的表层血管的差异(血管深度的分离性)进行了明确化的血管图像,作为特殊光,混合紫色光v与绿色光g而以第1光量比来发射。并且,在疾病关联处理模式下,为了获得明确了极表层血管与表层血管的差异的血管图像,作为特殊光,混合紫色光v、绿色光g及红色光r而以第2光量比来发射。关于第1光量比及第2光量比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57.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光量比包含至少一个半导体光源的比率为0(零)的情况。因此,包含各半导体光源中的任一个或两个以上不亮的情况。例如,设为如紫色光v、蓝色光b、绿色光g及红色光r之间的光量比为1∶0∶0∶0的情况,即使在半导体光源中仅点亮一个而其他三个不点亮的情况下,也具有光量比。58.如图2所示,各led20a~20d发射的光经由由反射镜或透镜等构成的光路结合部23入射到光导件25。光导件25内置于内窥镜12及通用塞绳(连接内窥镜12、光源装置14及处理器装置16的塞绳)。光导件25将来自光路结合部23的光传播至内窥镜12的前端部12d。59.在内窥镜12的前端部12d设置有照明光学系统30a及摄像光学系统30b。照明光学系统30a具有照明透镜32,通过光导件25传播的照明光经由照明透镜32照射到观察对象。摄像光学系统30b具有物镜42及摄像传感器44。基于照射照明光的来自观察对象的光经由物镜42及变焦透镜43入射到摄像传感器44。由此,在摄像传感器44中成像观察对象的像。变焦透镜43为用于放大观察对象的透镜,通过操作变焦操作部12h,在长焦端与广角端之间移动。60.作为摄像传感器44能够利用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摄像传感器或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摄像传感器等。并且,代替原色摄像传感器44,可以使用具备c(青色)、m(品红色)、y(黄色)及g(绿色)的补色滤波器的补色摄像传感器。当使用补色摄像传感器时,输出cmyg这四个颜色的图像信号,因此通过补色-原色转换,将cmyg这四个颜色的图像信号转换为rgb这三个颜色的图像信号,由此能够获取与摄像传感器44相同的rgb各颜色的图像信号。61.摄像传感器44为原色系彩色传感器,且具备具有蓝色滤色器的b像素(蓝色像素)、具有绿色滤色器的g像素(绿色像素)及具有红色滤色器的r像素(红色像素)这三种像素。如图4所示,蓝色滤色器bf主要透射蓝色频带的光,具体而言透射波长频带为380~560nm的波长频带的光。蓝色滤色器bf的透射率在波长460~470nm附近成为峰值。绿色滤色器gf主要透射绿色频带的光,具体而言透射460~620nm的波长频带的光。红色滤色器rf主要透射红色频带的光,具体而言透射580~760nm的波长频带的光。62.如图2所示,摄像传感器44由摄像控制部45驱动控制。摄像控制部45中的控制根据各模式而不同。在普通光模式下,摄像控制部45以拍摄由普通光照明的观察对象的方式控制摄像传感器44。由此,从摄像传感器44的b像素输出蓝色图像bc,从g像素输出绿色图像gc,从r像素输出红色图像rc。63.在特殊光模式或疾病关联处理模式下,摄像控制部45控制摄像传感器44,以拍摄由特殊光照明的观察对象的方式控制摄像传感器44。由此,从摄像传感器44的b像素输出蓝色图像bs,从g像素输出绿色图像gc,从r像素输出红色图像rs。64.cds/agc(correlateddoublesampling/automaticgaincontrol:相关双采样/自动增益控制)电路46对从摄像传感器44获得的模拟图像信号进行相关双采样(cds)或自动增益控制(agc)。经过了cds/agc电路46的图像信号通过a/d(analog/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器48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a/d转换后的数字图像信号输入于处理器装置16。65.处理器装置16具备图像获取部50、dsp(digitalsignal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52、降噪部54、图像处理切换部56、图像处理部58及显示控制部60。图像处理部58具备普通光图像生成部62、特殊光图像生成部64及疾病关联处理部66。66.另外,在处理器装置16中,与各种处理相关的程序编入于程序用存储器内。通过由图像控制用处理器构成的中央控制部来执行程序用存储器内的程序,由此实现图像获取部50、降噪部54、图像处理切换部56、图像处理部58及显示控制部60的功能。67.图像获取部50获取从内窥镜12输入的医疗图像之一即内窥镜图像的彩色图像。彩色图像中包含从摄像传感器44的b像素、g像素及r像素输出的蓝色图像、绿色图像及红色图像。所获取的彩色图像发送至dsp52。dsp52对所接收的彩色图像进行缺陷校正处理、偏移处理、增益校正处理、矩阵处理、伽马转换处理、去马赛克处理及yc转换处理等各种信号处理。在缺陷校正处理中,校正摄像传感器44的缺陷像素的信号。在偏移处理中,从实施了缺陷校正处理的图像信号去除暗电流分量,并设定准确的零电平。增益校正处理通过对偏移处理后的各颜色的图像信号乘以特定增益来调整彩色图像的信号电平。对增益校正处理后的各颜色的图像信号实施提高颜色再现性的矩阵处理。68.然后,通过伽马转换处理调整彩色图像的亮度或彩度。对矩阵处理后的彩色图像实施去马赛克处理(也被称为各向同性化处理、同步化处理),并通过插值生成各像素的缺失颜色的信号。通过去马赛克处理,变得所有像素具有rgb各颜色的信号。dsp52对去马赛克处理后的彩色图像实施yc转换处理,将光亮度信号y和色差信号cb及色差信号cr输出至降噪部54。69.降噪部54对通过dsp56实施了去马赛克处理等的彩色图像,例如实施基于移动平均法或中值滤波法等的降噪处理。降低了噪声的彩色图像输入于图像处理切换部56。70.图像处理切换部56根据所设定的模式,将来自降噪部54的图像信号的发送目的地切换到普通光图像生成部62、特殊光图像生成部64及疾病关联处理部66中的任一个。具体而言,当设置为普通光模式时,将来自降噪部54的图像信号输入于普通光图像生成部62。当设置为特殊光模式时,将来自降噪部54的图像信号输入于特殊光图像生成部64。当设置为疾病关联处理模式时,将来自降噪部54的图像信号输入于疾病关联处理部66。71.普通光图像生成部62对所输入的1帧量的rc图像信号、gc图像信号及bc图像信号实施普通光图像用图像处理。在普通光图像用图像处理中包含3×3的矩阵处理、灰度转换处理、三维lut(lookuptable:查找表)处理等颜色转换处理、色彩增强处理及空间频率增强等结构增强处理。已实施普通光图像用图像处理的rc图像信号、gc图像信号及bc图像信号作为普通光图像输入于显示控制部60。72.特殊光图像生成部64对所输入的1帧量的rs图像信号、gs图像信号及bs图像信号实施特殊光图像用图像处理。在特殊光图像用图像处理中包含3×3的矩阵处理、灰度转换处理、三维lut(lookuptable:查找表)处理等颜色转换处理、色彩增强处理及空间频率增强等结构增强处理。已实施特殊光图像用图像处理的rs图像信号、gs图像信号及bs图像信号作为特殊光图像输入于显示控制部60。73.疾病关联处理部66根据医疗图像之一即血管图像(极表层血管与表层血管的差异得到明瞭化的图像),进行与疾病关联的处理。具体而言,疾病关联处理部66作为与疾病关联的处理,进行巴雷特食管的阶段判定。与判定结果相关的信息输入于显示控制部60。关于疾病关联处理部66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74.显示控制部60进行用于将从图像处理部58输出的图像显示于显示器18的控制。具体而言,显示控制部60将普通光图像、特殊光图像或与判定结果相关的信息转换为在显示器18中能够以全彩色来显示的视频信号。已转换的视频信号输入于显示器18。由此,在显示器18中显示普通光图像、特殊光图像或与判定结果相关的信息。75.对用于获得明确了极表层血管与表层血管的差异的血管图像的第1光量比及第2光量比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关于第1光量比,设为vs、gs>0,bs、rs=“0”,由此熄灭蓝色光b及红色光r,混合发射紫色光v及绿色光g。通过摄像传感器44拍摄以该第1光量比来发光的观察对象,由此获得第1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第1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中包括包含紫色光v成分的蓝色图像bs及包含绿色光g成分的绿色图像gs。76.第1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关于表示血管与除此以外的粘膜等非血管部分的对比度的血管对比度具有下述特征,由此能够获得对血管深度彼此不同的极表层血管与表层血管的差异进行明瞭化的血管图像。如图6所示,血管深度为“0μm”(特定深度)的第1混色发光的蓝色图像bs的血管对比度vcb1与第1混色发光的绿色图像gs的血管对比度vcg1的第1混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δc1满足第1条件。此外,和第1混色发光的蓝色图像bs的血管对比度vcb1与第1混色发光的绿色图像gs的血管对比度vcg1的交叉点cp1对应的第1混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vd1满足第2条件。另外,关于特定深度,除了血管深度为“0μm”以外,血管深度可以超过“0”,例如为“10μm”以下。77.关于上述的第1条件及第2条件,如图7所示,在与分别以单色来交替发射紫色光v及蓝色光b时获得的单色发光的血管对比度的比较下进行设定。在此,与单色发光的血管对比度相关的特征中包含在血管深度为“0μm”(特定深度)下仅发射了紫色光v时获得的紫色光单色发光的蓝色图像bs的血管对比度vcbmv与仅发射了蓝色光b时获得的蓝色光单色发光的蓝色图像bs的血管对比度vcbmb的单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δcm。并且,包含和紫色光单色发光的蓝色图像bs的血管对比度vcbmv与蓝色光单色发光的蓝色图像bs的血管对比度vcbmb的交叉点cpm对应的单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vdm。另外,除了满足第1条件及第2条件以外,还可以增加第1混色发光的血管对比度的变化满足第3条件。作为第3条件,设为比较了第1混色发光的血管对比度的变化与单色发光的血管对比度的变化的结果,两者相似的情况。与比较相关的处理可以通过模式匹配等来进行。78.关于第1条件,是指第1混色发光的血管对比度差分值δc1在根据单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δcm设定的第1范围内。第1范围例如相对于δcm优选为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具体而言,如下述实施例所示,当单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δcm为“0.147”时,实施例1的第1混色发光的血管对比度差分值δc1为“0.085”,因此落入第1范围内。另外,关于第1条件,除了落入第1范围内以外,还可以设为相对于单色发光对比度差分值δcm与差分值用阈值相同或以上。79.关于第2条件,是指第1混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vd1在根据单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vdm设定的第2范围内。第2范围例如相对于vdm优选为1.4倍以下。具体而言,如下述实施例所示,当单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为“60μm”时,实施例1的第1混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为“55μm”,落入第2范围内。80.如图8所示,关于第2光量比,设为vs、gs、rs>0,光量比bs=“0”,由此熄灭蓝色光b,混合发射紫色光v及绿色光g。通过摄像传感器44拍摄以该第2光量比来发光的观察对象,由此获得第2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第2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中包括包含紫色光v成分的蓝色图像bs以及包含绿色光g成分及红色光r成分的绿色图像gs。81.第2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关于血管对比度具有下述特征,由此能够获得对血管深度彼此不同的极表层血管与表层血管的差异进行了明瞭化的血管图像。如图9所示,血管深度为“0μm”(特定深度)下的第2混色发光的蓝色图像bs的血管对比度vcb2与第2混色发光的绿色图像gs的血管对比度vcg2的第2混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δc2满足第2条件。此外,和第2混色发光的蓝色图像bs的血管对比度vcb2与第1混色发光的绿色图像gs的血管对比度vcg2的交叉点cp2对应的第2混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vd2满足第2条件。另外,关于第2混色发光时的第1条件及第2条件,可以与第1混色发光的情况相同,但也可以不同。82.疾病关联处理部66作为特殊光图像,根据第1混色发光或第2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进行与疾病关联的处理。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疾病关联处理部66具备:血管提取部70,从第1混色发光或第2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提取极表层血管或表层血管;判定部72,根据所提取的血管,计算极表层血管的血管密度、极表层血管的血管密度及表层血管的血管密度的比率以及它们的分布等,并进行巴雷特食管的阶段判定;及血管用图像处理部74,对第2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实施提高血管深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血管的视觉辨认度的差异的血管用图像处理。83.血管提取部70根据从第1混色发光或第2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获得的频率特性及亮度值中的至少一个,获取血管提取图像。另外,在血管提取部70中,可以分别分离提取深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血管。例如,血管提取部70提取第1混色发光或第2混色发光的绿色图像gs的血管对比度大于第1混色发光或第2混色发光的蓝色图像bs的血管对比度的血管区域作为极表层血管。另一方面,血管提取部70提取第1混色发光或第2混色发光的蓝色图像bs的血管对比度大于第1混色发光或第2混色发光的绿色图像gs的血管对比度的血管区域作为位于比极表层血管更深的位置上的表层血管。通过合成所提取的极表层血管与表层血管,获得血管提取图像。84.判定部72使用根据由血管提取部70获得的血管提取图像中的极表层血管的血管密度、密集的面积或表层血管的血管密度、密集的面积而获得的指标值(与疾病的阶段相关的指标值),判定巴雷特食管的阶段。指标值优选设为极表层血管的血管密度及表层血管的血管密度的比率。具体而言,当指标值小于阈值时,判定部72判定为巴雷特食管的初期阶段,当指标值为阈值以上时,判定部72判定为巴雷特食管的恶化阶段。85.以上的与判定部72中的判定相关的信息显示于显示器18上,并且用于用户对巴雷特食管的阶段的判定。当在判定部72中判定巴雷特食管为恶化阶段时,如图11所示,表示需要活检的“需要活检”的消息显示于显示器18上。另外,在显示与判定相关的信息时,优选重叠显示判定部72中的判定中所使用的特殊光图像、进而表示极表层血管的血管密度及表层血管的血管密度的比率的分布的热图。86.血管用图像处理部74对第2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实施血管用图像处理,由此使第2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中的极表层血管与表层血管的视觉辨认度的差异接近第1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的情况。如此,仅通过血管用图像处理便能够提高第2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中的极表层血管与表层血管的差异,是因为第2混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δc2相对较大且色差分辨率较高。另外,血管用图像处理为以提高极表层血管与表层血管的视觉辨认度的差异的方式设定的增益处理或矩阵处理。并且,可以对第1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实施血管用图像处理。在该情况下,优选设为提高极表层血管与表层血管的视觉辨认度的差异的处理。87.另外,如上所述,关于第1混色发光或第2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用于巴雷特食管的阶段判定,但也可以作为血管图像来显示于显示器18。在该情况下,如图12所示,显示控制部60通过将第1混色发光或第2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的蓝色图像bs分配到亮度信号y而将基于第1混色发光或第2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的蓝色图像bs及绿色图像gs的运算图像(当作为运算使用差分时为差分图像)分配到色差信号cr、cb,将对极表层血管与表层血管的差异进行了明确化的血管图像显示于显示器18。88.接着,按照图13所示的流程图对疾病关联处理模式的一系列流程进行说明。若切换为疾病关联处理模式,则混合紫色光v与绿色光g而以第1光量比来发光。通过拍摄以第1发光比来发光的观察对象获取第1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第1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满足与血管对比度相关的第1条件及第2条件,由此对极表层血管与表层血管的差异进行明确化。通过使用第1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例如,能够可靠地进行巴雷特食管的阶段判定。89.血管提取部70根据从第1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获得的频率特性或亮度值,提取极表层血管或表层血管。判定部72使用根据极表层血管的血管密度及表层血管的血管密度的比率而获得的指标值,判定巴雷特食管的阶段。与判定部72中的判定相关的信息显示于显示器18。90.实施例91.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将照明光的光量比设为第1光量比或第2光量比,且示出满足第1条件及第2条件时的具体例和不满足第1及第2条件时的具体例,并且示出这些具体例时的结果(血管图像)。92.[实施例1][0093]如图14所示,作为第1光量比,将vs∶bs∶gs∶rs设为“1∶0∶0.45∶0”。在此,关于vs∶bs∶gs∶rs,以从各led20a~20d经由内窥镜12的前端部12d射出的各颜色的光的光量(mw)的比率来表示。并且,在上述情况下,使用蒙特卡罗模拟等模拟处理计算血管深度为“0μm”时的第1混色发光的血管对比度vcb1(标记为b0)、vcg1(标记为g0),由这些血管对比度求出了第1混色发光的血管对比度δc1。同时,计算出第1混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vdm。另外,作为模拟处理,根据分别叠加第1光量比、观察对象的反射率(例如,猪的大肠的反射率)、摄像传感器44的透射率而获得的运算值进行计算。[0094]另外,在实施例1及其他实施例2~6以及比较例1~5中,为了确认是否满足第1条件及第2条件,关于分别以单色来发射紫色光v及蓝色光g的情况下(v、b单色发光)的血管深度为“0μm”时的单色发光的血管对比度vcbmv(标记为b0m)、vcbmb(标记为g0m),也使用蒙特卡罗模拟等模拟处理进行计算。同时,计算出单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vdm。[0095][实施例2][0096]作为第1光量比,将vs∶bs∶gs∶rs设为“1∶0∶0.3∶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0097][实施例3][0098]作为第1光量比,将vs∶bs∶gs∶rs设为“1∶0∶0.15∶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0099][实施例4][0100]作为第2光量比,将vs∶bs∶gs∶rs设为“1∶0∶0.45∶0.15”。然后,计算血管深度为“0μm”时的第2混色发光的血管对比度vcb2(标记为b0)、vcg2(标记为g0),由这些血管对比度求出了第1混色发光的血管对比度δc2。同时,计算出第2混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vdm。[0101][实施例5][0102]作为第2光量比,将vs∶bs∶gs∶rs设为“1∶0∶0.3∶0.1”。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相同。[0103][实施例6][0104]作为第2光量比,将vs∶bs∶gs∶rs设为“1∶0∶0.15∶0.05”。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相同。[0105][比较例1][0106]将光量比vs∶bs∶gs∶rs设为“1∶0∶0.15∶0.15”,并且以至少包含紫色光v、绿色光g及红色光r的混色的第3光量比来发光。通过以第3光量比来拍摄观察对象,获得第3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如图15所示,与第3混色发光的血管对比度相关的特征中包含在血管深度为“0μm”(特定深度)下第3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的蓝色图像bs的血管对比度vcb3与第3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的绿色图像gs的血管对比度vcg3的第3混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δc3。并且,包含和第3混色发光的蓝色图像bs的血管对比度vcb3与第3混色发光的绿色图像gs的血管对比度vcg3的交叉点cp3对应的第3混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vd3。[0107]在比较例1中,使用蒙特卡罗模拟等模拟处理计算血管深度为“0μm”时的第1混色发光的血管对比度vcb3(标记为b0)、vcg3(标记为g0),由这些血管对比度求出了第3混色发光的血管对比度δc3。同时,计算出第3混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vd3。另外,作为模拟处理,与实施例1相同。[0108][比较例2][0109]作为第3光量比,将vs∶bs∶gs∶rs设为“1∶0∶0.15∶0.1”。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相同。[0110][比较例3][0111]作为第3光量比,将vs∶bs∶gs∶rs设为“1∶0.3∶0.45∶0.15”。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相同。[0112][比较例4][0113]作为第3光量比,将vs∶bs∶gs∶rs设为“1∶0.2∶0.3∶0.1”。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相同。[0114][比较例5][0115]作为第3光量比,将vs∶bs∶gs∶rs设为“1∶0.1∶0.15∶0.05”。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相同。[0116][结果][0117]将实施例1~6及比较例中的对比度差分值及交叉点血管深度示于图14中。[0118]实施例1的对比度差分值δc1为“0.085”(g0-b0=0.346-0.261),且进入第1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δcm“0.147”为50%以上)内。并且,实施例1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1为“55μm”,且进入第2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m“60μm”为1.4倍以下)内。因此,满足第1条件及第2条件这两者。因此,图16所示的实施例1的唇的血管图像(将第1混色发光的蓝色图像bs分配到亮度信号y而将第1混色发光的蓝色图像bs与绿色图像的差分图像分配到色差信号cr、cb中的图像)与图17所示的单色发光时的血管图像同样地,极表层血管vcx与表层血管vcy的差异变得明确。如图18所示,可知在以亮度来表示了差分图像的差分显示图像中,极表层血管与表层血管的差异也变得明确。[0119]实施例2的对比度差分值δc1为“0.102”(g0-b0=0.338-0.236),且进入第1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δcm“0.147”为50%以上)内。并且,实施例1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1为“55μm”,且进入第2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m“60μm”为1.4倍以下)内。因此,满足第1条件及第2条件这两者。因此,获得了极表层血管与表层血管的差异明确的血管图像(省略图示)。[0120]实施例3的对比度差分值δc1为“0.117”(g0-b0=0.317-0.200),且进入第1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δcm“0.147”为50%以上)内。并且,实施例1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1为“60μm”,且进入第2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m“60μm”为1.4倍以下)内。因此,满足第1条件及第2条件这两者。因此,图19所示的实施例3的血管图像与图17所示的单色发光时的血管图像同样地,极表层血管vcx与表层血管vcy的差异变得明确。[0121]实施例4的对比度差分值δc2为“0.115”(g0-b0=0.393-0.278),且进入第1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δcm“0.147”为50%以上)内。并且,实施例4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2为“75μm”,且进入第2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m“60μm”为1.4倍以下)内。因此,满足第1条件及第2条件这两者。[0122]因此,图20所示的实施例4的血管图像与图17所示的单色发光时的血管图像同样地,极表层血管vcx与表层血管vcy的差异变得明确。如图21所示,可知在以亮度来表示了第2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的蓝色图像bs及绿色图像gs的差分图像的差分显示图像中,极表层血管与表层血管的差异也变得明确。另外,关于实施例4及其他实施例5、6,可知通过对实施例1~3的紫色光v及绿色光g增加红色光r,变得对比度差分值δc2大于对比度差分值δc1,且变得交叉点血管深度cp2大于交叉点血管深度cp1。[0123]实施例5的对比度差分值δc2为“0.134”(g0-b0=0.384-0.250),且进入第1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δcm“0.147”为50%以上)内。并且,实施例5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2为“75μm”,且进入第2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m“60μm”为1.4倍以下)内。因此,满足第1条件及第2条件这两者。因此,满足第1条件及第2条件这两者。因此,获得了极表层血管与表层血管的差异明确的血管图像(省略图示)。[0124]实施例6的对比度差分值δc2为“0.150”(g0-b0=0.359-0.209),且进入第1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δcm“0.147”为50%以上)内。并且,实施例6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2为“75μm”,且进入第2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m“60μm”为1.4倍以下)内。因此,满足第1条件及第2条件这两者。因此,图22所示的实施例6的血管图像与图17所示的单色发光时的血管图像同样地,极表层血管vcx与表层血管vcy的差异变得明确。[0125]比较例1的对比度差分值δc3为“0.202”(g0-b0=0.359-0.209),且进入第1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δcm“0.147”为50%以上)内。相对于此,比较例1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3为“100μm”,且成为第2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m“60μm”为1.4倍以下)外。因此,虽然满足第1条件,但不满足第2条件。因此,图23所示的比较例1的血管图像与图17所示的单色发光时的血管图像大为不同,极表层血管vcx与表层血管vcy的差异不明确。[0126]比较例2的对比度差分值δc3为“0.178”(g0-b0=0.396-0.218),且进入第1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δcm“0.147”为50%以上)内。相对于此,比较例2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3为“100μm”,且成为第2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m“60μm”为1.4倍以下)外。因此,虽然满足第1条件,但不满足第2条件。因此,无法获得极表层血管与表层血管的差异明确的血管图像(省略图示)。[0127]比较例3的对比度差分值δc3为“0.099”(g0-b0=0.383-0.284),且进入第1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δcm“0.147”为50%以上)内。相对于此,比较例3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3为“85μm”,且成为第2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m“60μm”为1.4倍以下)外。因此,虽然满足第1条件,但不满足第2条件。因此,无法获得极表层血管与表层血管的差异明确的血管图像(省略图示)。[0128]比较例4的对比度差分值δc3为“0.110”(g0-b0=0.375-0.265),且进入第1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δcm“0.147”为50%以上)内。相对于此,比较例3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3为“85μm”,且成为第2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m“60μm”为1.4倍以下)外。因此,虽然满足第1条件,但不满足第2条件。因此,无法获得极表层血管与表层血管的差异明确的血管图像(省略图示)。[0129]比较例5的对比度差分值δc3为“0.123”(g0-b0=0.354-0.231),且进入第1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δcm“0.147”为50%以上)内。相对于此,比较例3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3为“85μm”,且成为第2范围(相对于单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m“60μm”为1.4倍以下)外。因此,虽然满足第1条件,但不满足第2条件。因此,无法获得极表层血管与表层血管的差异明确的血管图像(省略图示)。[0130]从实施例1~6及比较例1~5的结果可知,以紫色光v为基本,增加绿色光g,而优选将使交叉点血管深度接近单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m的光量比设为第1光量比。而且,可知尽量维持与单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cpm近似的值,并且优选以相对于紫色光v及绿色光g尽量加大对比度差分值的方式,将增加了红色光r的光量比设为第2光量比。[013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像处理部58中所包含的普通光图像生成部62、特殊光图像生成部64、疾病关联处理部66、血管提取部70、判定部72及血管用图像处理部74等执行各种处理的处理部(processingunit)的硬件结构为如下所示的各种处理器(processor)。各种处理器中包含执行软件(程序)而作为各种处理部发挥功能的通用的处理器即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制造后能够变更电路结构的处理器即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device:pld)及具有为了执行各种处理而专门设计的电路结构的处理器即专用电气电路等。[0132]一个处理部可以由这些各种处理器中的一个构成,也可以由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两个以上的处理器的组合(例如,多个fpga或cpu与fpga的组合)构成。并且,也可以将多个处理部由一个处理器来构成。作为将多个处理部由一个处理器来构成的例子,第1,有如以客户端或服务器等计算机为代表,由一个以上的cpu与软件的组合来构成一个处理器,且该处理器作为多个处理部而发挥功能的方式。第2,有如以片上系统(systemonchip:soc)等为代表,使用将包含多个处理部的整个系统的功能由一个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芯片来实现的处理器的方式。如此,各种处理部作为硬件结构使用一个以上上述各种处理器而构成。[0133]而且,更具体而言,这些各种处理器的硬件结构为组合了半导体元件等电路元件的方式的电气电路(circuitry)。并且,存储部的硬件结构为hdd(harddiscdrive:硬盘驱动器)或ssd(solidstatedrive:固态硬盘)等存储装置。[0134]另外,本发明能够通过以下附记项1所记载的另一方式来实现。[0135][附记项1]一种内窥镜系统,其具备:[0136]光源部,发出紫色光及绿色光;[0137]光源控制部,能够分别独立地发射紫色光及绿色光,并且混合紫色光与绿色光而以第1光量比来发光;及[0138]图像获取部,获取拍摄紫色光及绿色光以第1光量比来发光的观察对象而获得且包括包含紫色光成分的蓝色图像及包含绿色光成分的绿色图像的第1混色发光的彩色图像,[0139]并且满足如下条件,即,特定血管深度下的第1混色发光的蓝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与第1混色发光的绿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的第1混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相对于特定血管深度下的仅发射紫色光而获得的紫色光单色发光的蓝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与仅发射蓝色光而获得的蓝色光单色发光的蓝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的单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在第1范围内,且[0140]和第1混色发光的蓝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与第1混色发光的绿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的交叉点对应的第1混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相对于仅发射紫色光而获得的紫色光单色发光的蓝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仅发射蓝色光而获得的蓝色光单色发光的蓝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及与交叉点对应的单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在第2范围内。[0141]符号说明[0142]10-内窥镜系统,12-内窥镜,12a-插入部,12b-操作部,12c-弯曲部,12d-前端部,12e-弯角钮,12f-模式切换开关,12g-静态图像获取命令部,12h-变焦操作部,14-光源装置,16-处理器装置,18-显示器,19-用户接口,20-光源部,20a-v-led,20b-b-led,20c-g-led,20d-r-led,21-光源控制部,23-光路结合部,25-光导件,30a-照明光学系统,30b-摄像光学系统,32-照明透镜,42-物镜,43-变焦透镜,44-摄像传感器,45-摄像控制部,46-cds/agc电路,48-a/d转换器,50-图像获取部,52-dsp,54-降噪部,56-图像处理切换部,58-图像处理部,60-显示控制部,62-普通光图像生成部,64-特殊光图像生成部,66-疾病关联处理部,70-血管提取部,72-判定部,74-血管用图像处理部,cp1-第1混色发光的交叉点,cp2-第2混色发光的交叉点,cp3-第3混色发光的交叉点,cpm-单色发光的交叉点,vcb1-第1混色发光的蓝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vcb2-第2混色发光的蓝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vcb3-第3混色发光的蓝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vcg1-第1混色发光的绿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vcg2-第2混色发光的绿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vcg3-第3混色发光的绿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vcbmv-紫色光单色发光的蓝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vcbmb-蓝色光单色发光的蓝色图像的血管对比度,δc1-第1混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δc2-第2混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δc3-第3混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δcm-单色发光的对比度差分值,vd1-第1混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vd2-第2混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vd3-第3混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vdm-单色发光的交叉点血管深度。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