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14092发布日期:2022-07-29 21:35阅读:76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2.在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中,在使各片材层叠而切断成制品形状之后,通过对外缘部进行密封来固定制品前后端部的各片的层叠状态。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和背面片在从吸收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延伸出的部分相互热封,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一对密封部。另外,作为专利文献1的表面片,优选使用由热塑性的合成纤维构成的无纺布制片。
3.在先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2901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7.根据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在使防漏片23介于表面片与背面片之间的同时将片彼此牢固地固定,抑制片彼此剥离。然而,密封部容易因热熔接而变硬,在密封部的边界处安装时产生弯折、硬的密封部分与使用者的肌肤接触,有可能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
8.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度方向的端缘难以变硬、使用者容易感觉到柔软性的吸收性物品。
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0.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的发明是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相互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体;表面片,设置在比所述吸收体靠所述厚度方向的肌肤侧的位置;以及背面片,设置在比所述吸收体靠所述厚度方向的非肌肤侧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片具有多根纱在所述厚度方向上观察时相互交叉的机织物或针织物,所述多根纱分别具有相互交叉的交叉部和相互不交叉的非交叉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缘具有所述多根纱的所述非交叉部。
11.关于本发明的其它的特征,通过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而明确。
12.发明的效果
13.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长度方向的端缘难以变硬、使用者容易感觉到柔软性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说明
14.图1是从肌肤侧观察生理用卫生巾1的俯视图。
15.图2是从非肌肤侧观察生理用卫生巾1的俯视图。
16.图3是沿着图1的x-x线的剖视图。
17.图4是表面片3的局部放大图。
18.图5是表示将表面片3分离成机织物40和纤维集合体50的状态的图。
19.图6是表面片3的机织物40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20.图7是沿着图4的y-y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至少明确以下的事项。
22.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相互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体;表面片,设置在比所述吸收体靠所述厚度方向的肌肤侧的位置;以及背面片,设置在比所述吸收体靠所述厚度方向的非肌肤侧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片具有多根纱在所述厚度方向上观察时相互交叉的机织物或针织物,所述多根纱分别具有相互交叉的交叉部和相互不交叉的非交叉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缘具有所述多根纱的所述非交叉部。
23.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纱彼此不交叉的非交叉部是由一根一根纱构成的部分。长度方向的端缘通过具有由一根一根这样的纱构成的非交叉部而难以变硬,使用者容易感觉到柔软性直到吸收性物品的端部。
24.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机织物具有多根经纱和在所述厚度方向上观察时与所述经纱相互交叉的多根纬纱,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分别具有所述交叉部和所述非交叉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缘具有所述经纱或所述纬纱的所述非交叉部。
25.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机织物的经纱和纬纱不交叉的非交叉部是由一根一根经纱或纬纱构成的部分,端缘通过具有这样的非交叉部而难以变硬,使用者容易感觉到柔软性直到吸收性物品的端部。
26.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表面片还具有非织造的纤维集合体,所述纤维集合体通过交织而与所述机织物或所述针织物的非肌肤侧面一体化,一部分的构成纤维向比所述机织物或所述针织物的肌肤侧面靠所述厚度方向的肌肤侧延伸。
27.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够通过交织来保持表面片的强度,能够在不使机织物或针织物与纤维集合体牢固地粘接等的情况下确保层叠状态。由此,长度方向端部的刚性也难以变高。另外,通过交织也不易产生机织物的纬纱及经纱的位置偏移、或针织物的纱彼此的位置偏移,因此,容易均匀地保持纱间距离,也能够保持美观。另外,排泄液容易沿着向肌肤侧延伸的纤维向下方的吸收体转移。
28.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缘部,所述表面片和所述背面片通过热熔粘接剂接合。
29.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将各片材接合后切割成制品形状时,机织物的经纱及纬纱、或针织物的纱彼此不易散开。
30.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机织物具有多根经纱和在所述厚度方向上观察时与所述经纱相互交叉的多根纬纱,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挤压所述表面片和所述吸收体而成的挤压部,所述挤压部的底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的平均值比所述机织物的所述经纱与所述纬纱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交点间的长度的平均值长。
31.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挤压部通过具有一定程度的粗细而容易折弯,对身体的合身性提高。另外,通过在挤压部的宽度中存在经纱与纬纱的交点(交叉部),在挤压时,与没有交点的部分相比,容易通过交点的厚度维持挤压部的形状。
32.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机织物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伸长率为3~8%,所述针织物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伸长率为80~100%,所述挤压部的深度均匀。
33.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于机织物和针织物的长度方向的伸长率低,因此即使使用机织物和针织物中的任一种,表面片整体的伸长率也降低。对于难以伸长的表面片,通过使用没有凹凸的辊等进行挤压,容易设置具有均匀深度的挤压部。在挤压部的底部存在凹凸的情况下,即,在深度有变化的情况下,挤压部容易变硬,但通过深度恒定,挤压部能够保持柔软性。另外,这样的挤压部容易均匀地吸入排泄液。
34.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机织物的构成纱通过由多根原纱构成的捻纱构成,所述捻纱的纤度为30棉支数以上且100棉支数以下。
35.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构成纱越是细的纱,机织物越能够得到柔软性,对使用了该机织物的吸收性物品本身赋予柔软性。
36.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表面片还具有非织造的纤维集合体,所述纤维集合体包括:肌肤侧延伸部分,位于比所述机织物或所述针织物的肌肤侧面靠所述厚度方向的肌肤侧的位置;以及非肌肤侧延伸部分,位于比所述机织物或所述针织物的非肌肤侧面靠所述厚度方向的非肌肤侧的位置,所述非肌肤侧延伸部分的最大厚度比所述肌肤侧延伸部分的最大厚度大。
37.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于向非肌肤侧延伸的部分的厚度较大,因此,更多的液体容易顺着纤维集合体的纤维进入配置于比纤维集合体靠下侧(厚度方向的非肌肤侧)的吸收体。
38.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表面片还具有非织造的纤维集合体,所述纤维集合体包含亲水性纤维和疏水性纤维。
39.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利用亲水性纤维,表面片具有如布料那样的肌肤触感,排泄物的刮取性优异,并且能够利用疏水性纤维抑制纤维彼此的粘连引起的折痕的形成。
40.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亲水性纤维含有人造丝纤维。
41.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人造丝不仅提高液体的吸入性,而且纤维自身较细而柔软,因此对纤维集合体赋予柔软性。
42.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纤维集合体不含有亲水性油剂。
43.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通常大多使用亲水性油剂对疏水性的纤维赋予亲水性能,但由于通过含有人造丝等亲水性纤维而具有亲水性,因此能够不使用亲水性油剂而形成纤维集合体。因此,不易引起因油剂接触肌肤而引起的肌肤斑疹等,对肌肤较为柔和。
44.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纤维集合体中,每单位面积所含的所述疏水性纤维的重量比所述每单位面积所含的所述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大。
45.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通过疏水性纤维的重量大,纤维集合体难以保持液体,液体沿着纤维集合体的纤维被引导到吸收体侧。另外,即使在穿着过程中液体因身体压力而欲倒流,也难以吸入欲倒流的液体,抑制回液。
46.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机织物具有多根经纱和在所述厚度方向上观
察时与所述经纱相互交叉的多根纬纱,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分别具有所述交叉部和所述非交叉部,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长度方向的所述端缘中的、存在所述表面片的区域,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处的全部的所述非交叉部的数量中的所述纬纱的所述非交叉部所占的比例比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处的全部的所述非交叉部的数量中的所述纬纱的所述非交叉部所占的比例大。
47.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是在穿着中穿着者的腹股沟部容易抵接的部分,通过存在纬纱的非交叉部,纬纱的纱端与腹股沟部接触,肌肤触感得到改善。
48.实施方式
49.以下,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以生理用卫生巾为例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月经片、取尿垫等其它的吸收性物品。
50.《生理用卫生巾1的基本结构》
51.图1是从肌肤侧观察生理用卫生巾1(以下也称为“卫生巾1”)的俯视图。图2是从非肌肤侧观察生理用卫生巾1的俯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x-x线的剖视图。
52.卫生巾1具有相互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在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上,将与穿着者的下腹部抵接的一侧称为前侧,将与穿着者的臀部抵接的一侧称为后侧。在厚度方向上,将与穿着者接触的一侧称为肌肤侧,将其相反侧称为非肌肤侧。
53.如图3所示,卫生巾1具有吸收体2、设置于比吸收体2靠厚度方向的肌肤侧的表面片3、设置于比吸收体2靠厚度方向的非肌肤侧的背面片4和一对侧片5。表面片3和吸收体2通过热熔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部件相互接合。表面片3和背面片4的平面尺寸比吸收体2大,覆盖吸收体2的整个平面。另外,相互层叠的表面片3、背面片4和侧片5经由沿着卫生巾1的外周缘而设置的外周密封部8(参照图2)相互接合。
54.如图1所示,一对侧片5设置于表面片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以从比表面片3靠厚度方向的肌肤侧重叠的方式沿着长度方向配置。一对侧片5经由由公知的粘接部件或熔接部件构成的侧接合部(未图示)接合于表面片3。
55.另外,卫生巾1具有从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区域向宽度方向的两外侧延伸出的一对翼部6。翼部6由从表面片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向外侧延伸出的侧片5和背面片4形成。另外,卫生巾1也可以是不具有翼部6的方式。
56.另外,虽未图示,但为了提高卫生巾1的柔软性,也可以在表面片3与吸收体2之间配置由纤维密度比较高的无纺布等形成的中间片。另外,在吸收体2与背面片4之间,为了抑制体液的泄漏,也可以优选配置由具有透气性的不透液性的塑料膜、无纺布等构成的防漏片。
57.如图2所示,在卫生巾1的非肌肤侧面(背面片4的非肌肤侧面)设置有通过粘接剂的涂敷等而设置的粘着区域11。在使用卫生巾1时,粘着区域11粘贴于内衣等肌肤侧面,由此卫生巾1固定于内衣等。在图2中,在长度方向上具有长边的长方形状的6个粘着区域11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但粘着区域11的形状、数量并不限定于此。
58.同样地,在各翼部6的非肌肤侧面(背面片4的非肌肤侧面)设置有翼部用粘着区域12。在使用卫生巾1时,翼部用粘着区域12粘贴于内衣等非肌肤侧面,由此卫生巾1固定于内衣等。在图2中,在各翼部6分别设置有一个在长度方向上具有长边的长方形状的翼部用粘着区域12,但翼部用粘着区域12的形状、数量并不限定于此。另外,粘着区域11及翼部用粘
着区域12分别被塑料膜制的隔离件(未图示)覆盖。
59.另外,卫生巾1具有挤压表面片3和吸收体2而成的挤压部(凹部)7。在本实施方式中,表面片3和吸收体2从表面片3的肌肤侧面在厚度方向被挤压,表面片3和吸收体2被接合一体化。通过挤压部7来防止表面片3的浮起,在经血等流入挤压部7的情况下,能够促进向吸收体2的浸透,抑制扩散。
60.表面片3具有透液性且在厚度方向上具有肌肤侧面(上表面)3a和位于其相反侧的非肌肤侧面(下表面)3b,由机织物40和纤维集合体50构成。背面片4能够由不透液性和透湿性的塑料膜、不透液性的无纺布、它们的层压片等形成。侧片5能够使用公知的无纺布,但为了有效地防止体液的侧漏,优选使用具有疏水性或防水性的片材。
61.吸收体2是吸收经血等排泄物并保持在内部的构件,如图3所示,具有吸收液体的吸收性芯10和为了提高吸收性芯10的保形性和液体扩散性而包覆吸收性芯10整体的透液性的芯包覆片20。
62.吸收性芯10是在作为液体吸收性纤维的纸浆纤维、纤维素系吸收性纤维等中加入作为液体吸收性粒状物的高吸收性聚合物(所谓sap)等而成形为规定的形状的芯。芯包覆片20是透液性的片,能够例示出薄绉纸、亲水性的无纺布、气流成网法无纺布等。
63.芯包覆片20以覆盖吸收性芯10的整体的方式配置,芯包覆片20中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侧缘部20a、20b彼此在吸收性芯1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的非肌肤侧相互层叠(参照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芯包覆片20由一张连续的片形成,但也可以分开构成覆盖吸收性芯10的肌肤侧面的片构件和覆盖非肌肤侧面的片构件。
64.《表面片3的机织物40和纤维集合体50》
65.图4是从肌肤侧观察表面片3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表示将表面片3分离成机织物40和纤维集合体50的状态的图。如图3、图4及图5所示,表面片3具有位于肌肤侧面的机织物40和位于非肌肤侧面的纤维集合体50。如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和图5所示,机织物40具有与纤维集合体50相向的下表面40a和成为与其相反的肌肤接触的面的上表面40b。机织物40与纤维集合体50通过相互缠绕(交织)而一体化。关于使机织物40与纤维集合体50交织的方法,在后面叙述。
66.如图4所示,机织物40由织成格子状的构成纱41构成。构成纱41具有多根经纱42和在厚度方向观察时与经纱42相互交叉的多根纬纱43,通过该交叉形成多个织眼45。机织物40的构成纱41是将由棉纱(棉纤维)构成的原纱捻合而形成的捻纱。在原纱的材料中,除了棉纤维以外,还优选使用麻、纸浆纤维等天然纤维素纤维、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纤维、醋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素纤维等的纤维素系纤维。另外,作为原纱所使用的棉纱,优选为30棉支数以上且100棉支数以下。构成纱41越是细的纱,机织物40越能够得到柔软性。
67.主要由棉材料等构成的机织物40位于表面片3的肌肤侧,从而使用者能够获得舒适的肌肤触感,也不易引起肌肤问题。另外,机织物40的编织方法并不限定于如上述那样织成格子状的平纹编织,能够适当采用斜纹编织、缎纹编织、缠绕编织等公知的编织方法。
68.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表面片3具有机织物40,但机织物40也可以为针织物。针织物是通过编织捆扎多根纤维并捻合而成的纱构成的,但与机织物相同,多根纱在厚度方向上观察时相互交叉。针织物可以是经编、纬编中的任一种编织方法,例如可举出天竺棉、特里科经编织物、罗纹布、鹿点花纹布、蜂窝网眼布、双面针织物、毛圈布等。
69.纤维集合体50是通过使用长纤维的纺粘法、利用梳棉机将短纤维向一定方向进行梳理并整理纤维而形成网的干式法等公知的制法形成的、被成形而成为无纺布之前的阶段的纤维集合体。另外,纤维集合体50由含有亲水性纤维的构成纤维51形成。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亲水性纤维,使用人造丝纤维。不仅通过人造丝纤维提高液体的吸入性,而且人造丝纤维由于纤维自身较细而柔软,因此对纤维集合体50赋予柔软性。另外,亲水性纤维不限于人造丝纤维,例如也可以是纤丝化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纤维、棉花、粉碎纸浆等天然纤维素纤维、醋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素等。
70.作为将机织物40与纤维集合体50交织一体化的方法,例如能够使用公知的水流交织法。在利用水流交织法的透液性片的制造工序中,从在与连续层叠体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喷嘴相对于在作为机织物40的材料的连续的格子状的机织物的上表面层叠作为纤维集合体50的材料的连续的纤维的集合体而成的连续层叠体,喷射高压水流。由此,能够使纤维集合体50的构成纤维51与机织物40的构成纱41相互缠绕、一体化。另外,也能够通过水的压力,对一体化的片赋予花纹。另外,在机织物40为针织物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同样的方法使针织物与纤维集合体50交织一体化。
71.通过使位于肌肤侧的机织物40与位于机织物40的下表面(非肌肤侧面)40a的纤维集合体50交织而形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表面片3与仅由无纺布形成的情况下的表面片3相比强度高。另外,纤维集合体50不经由粘接剂等而与机织物40一体化,因此,与经由粘接剂等而相互接合的情况相比,柔软性优异。因此,使用了这样的表面片3的卫生巾1直至长度方向的端部1ep容易保持柔软性。另外,通过交织,也不易产生机织物40的经纱42及纬纱43的位置偏移(在针织物的情况下,纱彼此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容易均匀地保持各纱间距离,也能够保持表面片3的美观。
72.另外,如图4所示,有时构成纤维51的一部分缠绕于机织物40的经纱42和纬纱43,或者以缠绕的方式卷绕,或者进一步以进入经纱42和纬纱43的原纱之间的方式交织。由此,纤维集合体50与机织物40稳定地一体化。并且,一部分的构成纤维51向比机织物40的肌肤侧面(上表面)40b靠厚度方向的肌肤侧延伸(图3的局部放大图),排泄到表面片3的体液沿着机织物40的经纱42和纬纱43扩散,并且沿着向肌肤侧延伸的纤维集合体50的构成纤维51迅速地转移到下方的吸收体2。另外,纤维集合体50的构成纤维51是纤维长度为25~64mm、优选为32~58mm、进一步优选为38~51mm的短纤维。
73.另外,假设若表面片3仅由机织物40构成,则在将制品端部切断成制品形状时,机织物40的构成纱41有可能会在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的端缘1ed(图1)的部位靠近,但通过使机织物40与纤维集合体50交织一体化,机织物40的织眼45稳定,在切断时构成纱41也不易靠近。因此,能够彻底地切割制品端部(在此为1ep)。
74.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将使机织物40与纤维集合体50交织一体化而成的表面片3使用于与使用者的肌肤接触的一侧。另一方面,一般的生理用卫生巾的表面片大多仅由无纺布形成,在制造时,有时在将各片材粘接并将制品端部切断成制品形状后,使外缘部热熔接,将各片材彼此固定。通过热熔接被密封的部分被牢固地接合,但由于接合的部分容易变硬,所以有可能在与接合的部分的分界线处安装时弯折,在与使用者的肌肤接触时会带来不适感。
75.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在表面片3的外周密封部8,由棉纱构成
的机织物40未热熔接,表面片3与背面片4接合,因此长度方向的外缘部(端部1ep)不会变硬而保持柔软性。另外,通过表面片3的机织物40存在至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的端缘1ed(图1),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
76.图6是表面片3的机织物40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在图6中,为了说明机织物40的经纱42和纬纱42的状态,为方便起见,省略纤维集合体50和侧片5。如图6所示,机织物40的经纱42和纬纱43分别具有相互交叉的交叉部cx和相互不交叉的非交叉部nx。而且,在卫生巾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cl附近,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的端缘1ed具有多个经纱42的非交叉部nx。另外,在宽度方向的外侧,端缘1ed具有多根纬纱43的非交叉部nx及经纱42的非交叉部nx。
77.机织物40的经纱42和纬纱43不交叉的非交叉部nx是由一根一根经纱42或纬纱43构成的部分。由于长度方向的端缘1ed具有多个由一根一根这样的纱构成的非交叉部nx,因此端缘1ed难以变硬。通过能够将柔软性保持到卫生巾1的端缘1ed,使用者容易感觉到柔软性。
78.另外,在机织物40为针织物的情况下,通过将构成针织物的多根纱分别相互交叉的部分作为交叉部cx,将相互不交叉的部分作为非交叉部nx,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的端缘1ed具有该多个纱的非交叉部nx,由此起到与使用机织物40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79.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在长度方向的两端缘部(包括各端缘1ed),表面片3和背面片4通过热熔粘接剂(未图示)接合。具体而言,在从表面片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的区域内,热熔粘接剂例如描绘ω图案或螺旋图案等而设置。通过表面片3和背面片4由热熔粘接剂固定到端缘1ed,即使在固定后将制品端部切断成制品形状时,机织物40的经纱42和纬纱43也难以散开。通过在端缘1ed处不产生经纱42和纬纱43的散乱等,也能够保持卫生巾1的美观。
8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外周密封部8,但由于使机织物40与纤维集合体50交织一体化而形成表面片3,因此只要利用上述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使相互层叠的表面片3、背面片4和侧片5接合,则即使不设置外周密封部8,也能够维持制品形状。由此,能够确保制品端部的柔软性。
81.另外,如图1及图4的局部放大图所示,若在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的端缘1ed中的存在表面片3的区域中,将宽度方向的中央作为中央部1ch,将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作为端部1et,则机织物40的经纱42及纬纱43如下那样地配置。另外,这里所说的中央部1ch是以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的端缘1ed处的表面片3的宽度方向的全长中的10%的量从中央位置cl朝向宽度方向的两侧(外侧)的部分,两端部1et同样是以端缘1ed处的表面片3的宽度方向的全长中的10%的量从表面片3的宽度方向的外端1ee(图4)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中央部1ch中,配置于端缘1ed的交叉部cx以及非交叉部nx的合计数量为12个,全部为经纱42的非交叉部nx。另外,在端部1et中,配置于端缘1ed的交叉部cx以及非交叉部nx的合计的数量为18个,其中15个为非交叉部nx,3个为交叉部cx。另外,端部1et的非交叉部nx中的纬纱43的非交叉部nx的数量为7个。即,端部1et中的全部的非交叉部nx的数量(15个)中的纬纱43的非交叉部nx所占的比例(即,7/15个=约47%)比宽度方向的中央部1ch中的全部的非交叉部nx的数量(12个)中的纬纱43的非交叉部nx(0个)所占的比例(0/12=0%)大。宽度方向的两端部1et是在卫生巾1的穿着中穿着者的腹股沟部容易抵接的部
分。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与中央部1ch相比较,通过这样的两端部1et中的纬纱43的非交叉部nx的比例较大,纬纱43的纱端容易与腹股沟部接触,肌肤触感得到改善。
82.《挤压部7》
83.如上所述,卫生巾1具有挤压表面片3和吸收体2而成的挤压部7。本实施方式的挤压部7沿着吸收体2的外周缘部连接多个而形成为线状,由此,作为整体呈在长度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环状。另外,挤压部7的形状以及配置不限于此,能够形成为所希望的形状。
84.另外,挤压部7具有底部7d(参照图3),底部7d的宽度l(宽度方向的长度l)的平均值比机织物40的经纱42与纬纱43的宽度方向的交点间的长度m(参照图4及图6)的平均值长。各长度的平均值的求法如下。首先,使用keyence社制的数字显微镜vhx-1000等拍摄包括挤压部7及机织物40在内的表面片3的放大照片。关于机织物40,如图4所示,在织眼45中的1个织眼45中,将相对于一根纬纱43相邻的经纱42彼此各自的与纬纱43的交点设为c1以及c2。将宽度方向的交点间即c1与c2用直线连结,该直线的长度成为宽度方向的交点间的长度m。在图4中,作为另一例,将相对于另一根纬纱43相邻的经纱42彼此各自的与纬纱43的交点设为c3和c4,同样地将连结c3和c4的直线表示为交点间的长度m。基于上述的放大照片,随机地对该长度m进行例如10处测量,求出测量出的值的平均值。关于挤压部7,也在从表面片3的肌肤侧观察的放大照片中,随机地对底部7d的宽度方向的长度l进行例如10处测量,求出测量出的值的平均值。
85.挤压部7由于具有一定程度的粗细而容易弯折,卫生巾1相对于身体的合身性提高。另外,挤压部7的底部7d的宽度l比经纱42和纬纱43的宽度方向的交点间的长度m长,由此在挤压部7的宽度(宽度方向的长度)中存在经纱42与纬纱43的交点(交叉部cx)。在形成挤压部7时,在挤压的部位存在交点(交叉部cx)的情形容易通过纱重叠的交点的厚度而维持挤压部7的形状。
86.另外,挤压部7通过沿厚度方向挤压表面片3和吸收体2而形成,此时,表面片3所具有的机织物40的长度方向的伸长率为3~8%,更优选为5~6%。另外,机织物40的宽度方向的伸长率为15~30%,更优选为19~26%。在表面片3的机织物40为针织物的情况下,针织物的长度方向的伸长率优选为80~100%,更优选为85~95%,宽度方向的伸长率优选为150~160%。
87.在此,上述的“伸长率”是机织物40(或针织物)的伸长率(%),能够根据jis l1906“机织物及针织物的布料试验方法”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将与纤维集合体50交织前的状态的机织物40(或针织物)切成宽度25mm、长度150mm的大小,制成试验片,以规定的拉伸速度(例如100mm/min)伸长,求出断裂时的伸长率的值。作为拉伸试验机,例如能够使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autograph型拉伸试验机(型号:ag-i)。测定进行3次,将其平均值作为机织物40(或针织物)的伸长率。
88.在形成挤压部7时,由于一边使卫生巾1在md方向(长度方向)上搬送一边设置挤压部,因此机织物40或针织物的长度方向的伸长率低,从而能够在挤压部7的底部7d不设置凹凸地形成。具体而言,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机织物40的长度方向的伸长率低,因此使该机织物40与纤维集合体50交织而成的表面片3整体的伸长率也降低。对于这样的难以伸长的表面片3,若想要利用具有凹凸的压花辊等形成挤压部7,则有可能表面片3不与凹凸吻合地伸长而导致机织物40的纱断裂。但是,通过由没有凹凸的表面均匀的辊等形成挤压部7,能够形
成均匀的深度的挤压部7。
89.挤压部7的深度是指与挤压部7的底面(底部)7d正交的方向上的从挤压部7的底面(底部)7d到外周缘的长度p(图3)。另外,这里所说的“均匀”不是指挤压部7的深度在任意的位置都完全相同这样的严格的均匀性,而是指在从肌肤侧视觉上确认表面片3时,在挤压部7的底部7d未观察到凹凸,另外,到底部7d为止的深度未观察到变化的状态。假设在对伸长率高的片材以在底部形成凹凸的方式进行挤压的同时形成线状的挤压部的情况下,挤压部因形成的凹凸而容易变硬。另一方面,如本实施方式的挤压部7那样,通过在底部7d没有凹凸而深度恒定,底部7d的表面变得光滑,挤压部7能够保持柔软性。另外,通过均匀的深度,容易均匀地吸入积存于挤压部7的排泄液。
90.需要说明的是,一般而言,针织物与机织物相比较,具有容易伸长的倾向,但是,如果例如是通过作为经编的特里科经编织等而形成的针织物,则如上所述,具有难以在长度方向上伸长的性质,通过在包含这样的针织物的表面片3以与机织物40的情况相同的方法形成挤压部7,能够起到同样的效果。另外,由纬编形成的针织物通常伸长率高,但在使用这样的纬编的针织物的情况下,具有在形成挤压部7时不易破损这样的优点。
91.另外,纤维集合体50如上所述包含亲水性纤维,但不仅包含亲水性纤维,还包含疏水性纤维。作为疏水性纤维,优选聚酯系的热塑性树脂纤维,但也能够使用包含聚丙烯(pp)、聚乙烯(pe)的聚烯烃系的热塑性纤维、由pp和pe构成的芯鞘构造的复合纤维、并列型复合纤维等复合纤维。
92.通过使纤维集合体50含有亲水性纤维和疏水性纤维,利用亲水性纤维,表面片3具有如布料那样的肌肤触感,排泄物的刮取性优异,并且能够利用疏水性纤维抑制由纤维彼此的粘连引起的折痕的形成。
93.另外,对于疏水性的纤维,有时也使用亲水性油剂赋予亲水性能,但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集合体50不含有亲水性油剂。即,纤维集合体50通过含有作为亲水性纤维的人造丝纤维而具有亲水性,因此不使用亲水性油剂。因此,不易引起因油剂接触肌肤而引起的肌肤斑疹等,对肌肤较为柔和。
94.另外,纤维集合体50含有疏水性纤维时的亲水性纤维与疏水性纤维的配合比例优选每单位体积所含的疏水性纤维的重量比每单位体积所含的亲水性纤维的重量大。作为一例,优选以疏水性纤维为70重量%、亲水性纤维为30重量%的比例进行配合。通过在纤维集合体50中含有疏水性纤维,纤维集合体50自身难以保持液体,液体容易沿着纤维集合体50的构成纤维51向吸收体2侧引导。另外,即使在穿着卫生巾1的过程中液体在身体压力下欲倒流,作为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的构成比例,每单位体积所含的疏水性纤维的重量较大,因此,难以吸入欲倒流的液体,抑制回液。
95.图7是沿着图4的y-y线的剖视图,用假想线表示位于表面片3的非肌肤侧的芯包覆片20及吸收性芯10。参照图7,在表面片3中,纤维集合体50的一部分的构成纤维51向比机织物40靠厚度方向上的肌肤侧或非肌肤侧延伸。具体而言,纤维集合体50包括:肌肤侧延伸部分52,位于比机织物40的上表面(肌肤侧面)40b靠厚度方向的肌肤侧的位置;以及非肌肤侧延伸部分53,位于比机织物40的下表面(非肌肤侧面)40a靠厚度方向的非肌肤侧的位置。非肌肤侧延伸部分53是在通过水流交织法形成时直接喷射高压水流的部分。另一方面,肌肤侧延伸部分52是在喷射高压水流时位于下方的机织物40的格子状的构成纱41以及贯通构
成纱41之间而向作为搬送部件的网带侧延伸出的部分。
96.另外,如图7所示,若将从机织物40的上表面(肌肤侧面)40b到向肌肤侧延伸部分52的最靠肌肤侧延伸的点51a为止的厚度设为肌肤侧延伸部分52的最大厚度d1,将从机织物40的下表面(非肌肤侧面)40a到向非肌肤侧延伸部分53的最靠非肌肤侧延伸出的点51b为止的厚度设为非肌肤侧延伸部分53的最大厚度d2,则优选非肌肤侧延伸部分53的最大厚度d2大于肌肤侧延伸部分52的最大厚度d1。
97.最大厚度d1及最大厚度d2为表观的厚度,其厚度尺寸的测定如图7所示,首先优选沿着纤维集合体50的厚度方向切断表面片3,使用keyence社制的数字显微镜vhx-1000等拍摄切断面的放大照片。基于该放大照片,测定从机织物40的上表面40b到向肌肤侧延伸部分52的最靠肌肤侧延伸的点51a为止的分离尺寸(d1),测定从机织物40的下表面40a到向非肌肤侧延伸部分53的最靠非肌肤侧延伸出的点51b为止的分离尺寸(d2)。
98.这样,通过纤维集合体50的非肌肤侧延伸部分53的最大厚度d2较大,能够使更多的液体沿着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51被吸入到非肌肤侧,从而能够使液体迅速地转移到配置于比纤维集合体50靠非肌肤侧的吸收体2。
99.其它的实施方式
100.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容易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解释本发明。另外,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变更或改良,并且在本发明中包含其等价物。
101.附图标记的说明
102.1生理用卫生巾(吸收性物品)
103.1ch宽度方向的中央部、1ed端缘
104.1ee外端、1ep端部
105.1et宽度方向的端部
106.2吸收体
107.3表面片
108.3a肌肤侧面(上表面)
109.3b非肌肤侧面(下表面)
110.4背面片
111.5侧片
112.6翼部
113.7挤压部
114.7d底部(底面)
115.8外周密封部
116.10吸收性芯
117.11粘着区域
118.12翼部用粘着区域
119.20芯包覆片
120.20a、20b两侧缘部
121.40机织物
122.40a下表面(非肌肤侧面)
123.40b上表面(肌肤侧面)
124.41构成纱
125.42经纱
126.43纬纱
127.45织眼
128.50纤维集合体
129.51构成纤维
130.52肌肤侧延伸部分
131.53非肌肤侧延伸部分
132.60亲水性纤维
133.c1~c4交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