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04623发布日期:2022-09-14 09:51阅读:70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尿垫(包含轻失禁垫)、卫生巾和一次性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2.目前,作为在顶片和背片之间配置有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已知有在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从顶片到吸收体形成有凹槽的吸收性物品(例如,专利文献1~3)。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36126号公报
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54755号公报
7.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7-9956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9.在吸收性物品中,要求无侧漏地、可靠地将穿着者排泄的尿等吸收/固定在吸收体中。虽然作为被配置在吸收体的吸收性材料,较多使用了纸浆纤维或者吸水性树脂等,如果吸收体中的吸水性树脂的含有比例变高,则能够使吸收体的厚度变薄,或者提高吸收容量,但是,和纸浆纤维相比,吸水性树脂对尿等的吸引力较弱,尿等的吸收速度有变慢的倾向。因此,在包括吸水性树脂的含有比例高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中,特别希望提高尿等的防止侧漏的效果,并更快速地被吸收体所吸收。
10.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事项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是包括含有吸水性树脂作为吸收性材料的主成分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优异的对尿等的吸收性和防止侧漏的效果。
11.解决课题的手段
12.能够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是具有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并具有顶片和背片和设置在所述顶片与所述背片之间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吸收体具有多层片体部件,并具有片体部件彼此接合的封合部和片体部件彼此不接合的非封合部,在非封合部配置有吸收性材料并形成吸收区域;配置在吸收区域的吸收性材料中,以50质量%以上的比例包含吸水性树脂;吸收区域设置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条形状;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形成有凹槽,凹槽从顶片到吸收体,在宽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沿前后方向连续或者断续地延伸;凹槽设置为整体和吸收区域重合,且前后方向的端部朝宽度方向的内侧弯曲。
13.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中,由于形成从顶片到吸收体,在宽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且该凹槽设置为和吸收区域重合,因此,排泄到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的尿等不容易朝相比于凹槽靠宽度方向的外侧扩散,不容易发生尿等的侧漏,并且尿等在凹槽中容易地浸透到吸收区域的内部。此外,由于凹槽的前后方向的端部朝
宽度方向的内侧弯曲,因此在凹槽沿前后方向扩散的尿等,在凹槽的前后方向的端部朝宽度方向的内侧流动,在吸收性物品的前后端部不容易发生尿等的泄漏。在凹槽的前后方向的端部朝宽度方向的内侧流动的尿等,在到达吸收体的封合部后,容易沿封合部扩散。由此,和尿等在凹槽从吸收区域的肌肤面侧被吸收相结合,从而尿等从吸收区域的侧面也变得容易地被吸收,从而吸收区域的整体容易地有助于尿等的吸收/固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具有优异的对尿等的吸收性和防止侧漏的效果。
14.如上述地设置凹槽的效果是:配置在吸收区域的吸收性材料的吸水性树脂的含有比例越高越特别有效。例如,配置在吸收区域的吸收性材料的吸水性树脂的含有比例越高,尿等在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越容易扩散,凹槽带来的防止侧漏的效果得以提高。此外,当吸水性树脂吸收尿等时膨润而凝胶化,存在于其内部的吸水性树脂可能对尿等的吸收不起作用,但是通过使凹槽从顶片到吸收体而形成,可使尿等容易地浸透到吸收区域的内部,使更多的吸水性树脂容易地有助于对尿等的吸收。而且,由于吸收性材料的吸水性树脂的含有比例变高,因此凹槽中的尿等的朝前后方向的扩散效果也提高,凹槽的前后方向的端部朝宽度方向的内侧弯曲而形成的效果也更加有效。从这种观点来看,优选地,吸收区域中,仅配置有吸水性树脂作为吸收性材料。
15.优选地,在凹槽的底部隔着片体部件存在有吸收性材料。通过如此地形成凹槽,在凹槽中尿等从凹槽的侧面和底面的两者被吸收,从而尿等可容易地被快速地吸收。
16.优选地,凹槽沿前后方向断续地设置。由此,可控制在凹槽的尿等朝前后方向的扩散速度,能够不容易发生在吸收性物品的前后端部的尿等的泄漏。
17.优选地,吸收体在非封合部和顶片接合,在封合部和顶片设为非接合。假如如此地使吸收体和顶片接合,则尿等在非封合部即吸收区域中,容易快速地从顶片转移到吸收体的内部。另一方面,在封合部中,透过了顶片的尿等在顶片和吸收体之间的空间容易地在前后方向扩散。因此,能够提高尿等的吸收性和扩散性。
18.优选地,顶片由具有线状的压纹部的压纹无纺布构成。假如顶片如此地构成,则尿等在顶片上容易沿着压纹部而扩散。另一方面,顶片在非压纹部未被压实,从而可确保尿等在顶片的透过性。
19.优选地,压纹无纺布具有由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且在一方向和另一方向延伸的多处直线部构成的四边网格状的压纹部。假如顶片如此地构成,则沿线状的压纹部扩散的尿等在四边网格状的压纹部的网格点处容易地向多个方向扩散,向顶片的平面方向的扩散性得以提高。
20.优选地,构成压纹部的直线部,设置为相对于前后方向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地以15
°
以上且40
°
以下的角度倾斜。通过如此地设置压纹部的直线部,使尿等在顶片上沿前后方向比沿宽度方向更容易扩散。
21.优选地,顶片具有被压纹部包围的非压纹部,非压纹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封合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假如如此地在顶片形成非压纹部,则各非压纹部的至少一部分和吸收区域重合而存在。因此,在任何一处设置在与吸收体重合的区域的非压纹部中,透过了非压纹部的尿等也容易地被配置在吸收区域的吸收性材料快速地吸收。
22.优选地,压纹无纺布由短纤维无纺布构成,该无纺布的构成纤维在前后方向取向。由此,使尿等在顶片上容易优先地在前后方向上扩散的同时也确保朝宽度方向的扩散性。
23.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4.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具有优异的对尿等的吸收性和防止侧漏的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示例,表示从肌肤面侧观察到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26.图2表示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
ⅱ‑ⅱ
处的剖视图。
27.图3表示配置在图2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28.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其他的一个示例,表示从肌肤面侧观察到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
30.图1~图3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示例,表示的是轻失禁垫的构成例子。图1表示从顶片侧观察到的吸收性物品(轻失禁垫)的俯视图,图2表示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
ⅱ‑ⅱ
处的剖视图,图3表示配置在图2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在本技术的图中,箭头x表示宽度方向,箭头y表示前后方向,垂直于由箭头x、y形成的面的方向表示厚度方向z。在图1中,图的上侧相当于吸收性物品的前侧,图的下侧相当于吸收性物品的后侧。
31.吸收性物品1具有顶片2、背片3及设在它们之间的吸收体11。顶片2配置在吸收体11的肌肤面侧,背片3配置在吸收体11的非肌肤面侧。透过顶片2的排泄物被吸收体11吸收。背片3防止排泄物向外泄漏。
32.吸收性物品1具有前后方向y和宽度方向x。前后方向y指的是,穿着吸收性物品时,相当于在穿着者的胯裆间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向。宽度方向x指的是,在和吸收性物品为相同的面上,表示正交于前后方向y的方向,相当于穿着吸收性物品时,穿着者的左右方向。另外,在穿着者穿着吸收性物品时,朝向穿着者的肌肤的一侧作为肌肤面侧,其相反的一侧作为非肌肤面侧。
33.顶片2配置在吸收体11的肌肤面侧,设置为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面向穿着者的肌肤。顶片2优选为透液性的。作为顶片2,可以使用例如由纤维素、人造纤维、棉纱等亲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或者使用由聚烯烃(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例如pet)、聚酰胺(例如尼龙)等的疏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其中,疏水性纤维的表面通过表面活性剂而亲水化。另外,作为顶片2也可以使用纺织布、针织布或者有孔塑料布等。
34.背片3配置在吸收体11的非肌肤面侧,优选为不透液性的。作为背片3可以使用由聚烯烃(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例如pet)、聚酰胺(例如尼龙)等的疏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或者塑料薄膜等。另外,作为背片3也可以使用无纺布和塑料薄膜的层叠体。
35.在附图中,背片3和吸收体11之间设置有衬纸4,通过衬纸4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1的形状保持性。衬纸4可以由皱纹纸或者无纺布构成。也可以不设置衬纸4。
36.优选地,在使用无纺布作为顶片2或者背片3的情况下,作为无纺布,可以使用纺粘
无纺布、热轧无纺布、点粘无纺布、熔喷无妨布、气流成网无纺布或者sms无纺布等。
37.优选地,顶片2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设置有立起襟翼5。通过立起襟翼5防止尿等的侧漏。立起襟翼5可以由可使用在背片3的片体部件构成,优选地,由不透液性的塑料薄膜或者不透液性的无纺布构成。优选地,立起襟翼5在前后方向y具有前侧端部、后侧端部和它们之间的中间部,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直接或者间接地接合到顶片2,中间部设有沿前后方向y延伸的襟翼弹性部件6。通过如此地构成立起襟翼5,可使中间部形成为可起立。在图1中,立起襟翼5的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被压纹处理,并在被压纹的部分接合到顶片2。
38.立起襟翼5具有作为立起起点的基部和作为立起前端的自由端,基部和自由端之间,设置有襟翼弹性部件6。优选地,襟翼弹性部件6在伸展状态下,通过粘接剂等与立起襟翼5固定,通过襟翼弹性部件6的收缩力,促进立起襟翼5的立起。立起襟翼5在顶片2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接合沿前后方向y延伸的侧片7,能够通过在侧片7的宽度方向x的里面部设置襟翼弹性部件6而形成。
39.在附图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中,侧片7在宽度方向x的剖面处,折叠成z字状,襟翼弹性部件6被安装在包含折叠的侧片7的自由端的面上。即,立起襟翼5沿着在从基部到自由端之间沿前后方向y延伸的翻折线翻折,翻折线和自由端之间设置有襟翼弹性部件6。在立起襟翼5的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折叠成z字状的侧片7的各面相互接合,由此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间接地(即经由侧片7)固定到顶片2。此外,优选地,通过侧片7的各面如此地在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相互接合,可维持z字状的折叠状态。在附图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中,立起襟翼5的比翻折线更靠基部侧的部分和自由端侧的部分在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被一起压纹处理,由此折叠成z字状的侧片7的各面相互接合。
40.如图3所示,吸收体11具有:具有多层片体部件12且片体部件12彼此接合的封合部14,和片体部件12彼此不接合的非封合部15。非封合部15配置有吸收性材料13,从而形成吸收区域16。配置在吸收区域16的吸收性材料13中,以50质量%以上的比例包含吸水性树脂。通过如此地形成吸收区域16,吸收性物品1能够较高地形成吸收体11的吸收容量,或者能够在确保吸收容量的同时较薄地形成吸收体11的厚度。此外,通过封合部14能够提高吸收体11中的尿等朝前后方向y的扩散性。
41.片体部件12包括肌肤面侧的片体部件12a和非肌肤面侧的片体部件12b,片体部件12a和片体部件12b之间配置有吸收性材料13。片体部件12a和片体部件12b既可以分别设置,也可以将一个片体部件12进行翻折并作为位于肌肤面侧的片体部件12a和位于非肌肤面侧的片体部件12b。
42.片体部件12至少一部分为透液性。优选地,至少肌肤面侧的片体部件12a形成为透液性,更加优选地,肌肤面侧的片体部件12a和非肌肤面侧的片体部件12b的两者形成为透液性。作为透液性的片体材料12可以使用例如:由纤维素、人造纤维、棉纱等亲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使用由聚烯烃(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例如pet)、聚酰胺(例如尼龙)等的疏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其中,疏水性纤维的表面通过表面活性剂而亲水化。另外,作为片体部件12,也可以使用纺织布、针织布或者有孔塑料布等。优选地,作为片体部件12,使用无纺布制片体部件,即无纺布片体。
43.封合部14可以通过使用粘接剂将片体部件12接合、或者将片体部件12彼此进行焊接(热封或者超声波焊接等)而形成。非封合部15规定为片体部件12彼此不接合的部分,封
合部14之外的部分相当于非封合部15。另外,只要片体部件12彼此被接合,吸收体11也可以在封合部14内也配置吸收性材料。
44.配置在吸收区域16的吸收性材料13必须包含吸水性树脂。作为吸水性树脂,可以使用:聚丙烯酸钠等的聚丙烯酸类吸水性树脂;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或者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等的淀粉系吸水性树脂;交联聚乙烯醇等的聚乙烯醇类吸水性树脂等。其中,在具有高液体吸收量这点上,优选聚丙烯酸钠等的聚丙烯酸类吸水性树脂。吸收性材料13也可以含有:纸浆纤维、人造纤维等的亲水性纤维,聚乙烯、聚丙烯等的聚烯烃纤维,pet等的聚酯纤维,或者聚酰胺纤维等的热熔性纤维。另外,为了提高和尿等的亲和性,优选地,热熔性纤维可以通过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亲水化处理。
45.吸收性材料13所含有的吸水性树脂的含有比例为50质量%以上,优选地为70质量%以上,更加优选地为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地为90质量%以上。通过增加吸收性材料13所含有的吸水性树脂的含有比例,能够在具有高吸收容量的同时,形成薄型的吸收体11。
46.吸收体11的形状(平面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作为吸收体11的形状,可列举例如:大致长方形、沙漏形、葫芦形或者毽球板形等。
47.在吸收体11中,吸收区域16设置为在前后方向y延伸的条形状。即,吸收区域16在宽度方向x并排地设置至少两个,优选地,在宽度方向x并排地设置三个以上。另一方面,优选地,吸收区域16在宽度方向x并排地设置八个以下,更加优选为六个以下。优选地,各吸收区域16设置为横跨吸收体11的前后方向y的整体而延伸。在附图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中,吸收区域16在宽度方向x并排地设置三个。
48.优选地,封合部14也设置为在前后方向y延伸的条形状,更加优选地,在吸收体11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的端部和另一侧的端部的封合部14,分别设置为在前后方向y延伸。通过如此地设置封合部14,尿等容易在吸收体11上沿前后方向y扩散,尿等容易被吸收体11快速地吸收。
49.每一个封合部14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优选为1mm以上,更加优选为2mm以上;此外,优选为10mm以下,更加优选为8mm以下。每一个吸收区域16(或者非封合部15)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优选为5mm以上,更加优选为8mm以上;此外,优选为50mm以下,更加优选为3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下。封合部14和吸收区域16(或者非封合部15)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的比例,作为封合部14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吸收区域16(或者非封合部15)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优选为5/95以上,更加优选为10/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85以上;此外,优选为50/50以下,更加优选为60/40以下。
50.吸收性物品1的肌肤面侧形成有凹槽17,该凹槽17从顶片2到吸收体11,在宽度方向x的一侧和另一侧,沿前后方向y连续或者断续地延伸。通过在凹槽17中使顶片2和吸收体11一体凹陷地形成,在凹槽17中,透过顶片2的尿等容易地浸透到吸收区域16的内部。此外,通过在吸收性物品1的肌肤面侧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和另一侧形成凹槽17,可抑制排泄到吸收性物品1的肌肤面侧的尿等扩散到比凹槽17靠宽度方向x的外侧,可容易地防止尿等的侧漏。到达凹槽17的尿等容易在凹槽17沿前后方向y扩散,吸收体11的前后方向y的更大范围有助于尿等的吸收。
51.凹槽17设置为整体和吸收区域16重合,前后方向y的端部朝宽度方向x的内侧弯
曲。优选地,凹槽17在前后方向y的端部,宽度方向x的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两者朝宽度方向x的内侧弯曲。通过如此地形成凹槽17,在凹槽17沿前后方向y扩散的尿等,在凹槽17的前后方向y的端部朝宽度方向x的内侧流动,在吸收性物品1的前后端部不容易发生尿等的泄漏。另外,在凹槽17的前后方向y的端部朝宽度方向x的内侧流动的尿等,在到达吸收体11的封合部14后,容易沿封合部14扩散。由此,尿等容易从吸收区域16的宽度方向x的侧面被吸收,与在凹槽17中尿等从吸收区域16的肌肤面侧被吸收相结合,从而吸收区域16的整体容易地有助于尿等的吸收/固定。因此,吸收性物品1具有优异的对尿等的吸收性和防止泄漏的效果。
52.如上述地设置凹槽17的效果是:配置在吸收区域16的吸收性材料13的吸水性树脂的含有比例越高越特别有效。吸水性树脂和纸浆纤维等的亲水性纤维相比对尿等的吸引力较弱,尿等的吸收速度有变慢的倾向。因此,配置在吸收区域16的吸收性材料13的吸水性树脂的含有比例越高,尿等在吸收性物品1的肌肤面侧越容易扩散,凹槽17带来的防止侧漏的效果越有效。此外,当吸水性树脂吸收尿等时膨润而凝胶化,存在于其内部的吸水性树脂可能对尿等的吸收不起作用,但是通过使凹槽17从顶片2到吸收体11而形成,可使尿等容易地浸透到吸收体11的内部(特别是吸收区域16的厚度方向的内部),使更多的吸水性树脂容易地有助于对尿等的吸收。而且,由于吸收性材料13的吸水性树脂的含有比例变高,因此凹槽17中的尿等的朝前后方向y的扩散效果也提高,凹槽17的前后方向y的端部朝宽度方向x的内侧弯曲而形成的效果也更加有效。从这种观点来看,吸收性材料13所含有的吸水性树脂的含有比例优选为9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地,吸收区域16仅配置有吸水性树脂作为吸收性材料13。
53.优选地,凹槽17设置为分别和最靠近吸收体11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的吸收区域16和最靠近吸收体11的宽度方向x的另一端的吸收区域16重合。即,优选地,设置在宽度方向x的一侧的凹槽17设置为和最靠近吸收体11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的吸收区域16重合,设置在宽度方向x的另一侧的凹槽17和最靠近吸收体11的宽度方向x的另一端的吸收区域16重合。通过如此地设置凹槽17,穿着者所排泄的尿等容易地在顶片2上在宽度方向x的大范围扩散。
54.在作为吸收体11的前后方向y的相对位置将前侧端设为0%且将后侧端设为100%时,优选地,凹槽17的前侧端处在3%~30%的位置,更加优选地,处在5%~25%的位置;优选地,凹槽17的后侧端处在70%~97%的位置,更加优选地,处在75%~95%的位置。通过如此地设置凹槽17,能够在前后方向y的更大范围提高防止尿等侧漏的效果。
55.优选地,凹槽17的前侧端和后侧端,位于立起襟翼5直接或者间接地接合到顶片2的前侧端部的后侧端的旁边或者后侧端部的前侧端的旁边。具体地,凹槽17的前侧端,优选地,处在从立起襟翼5的前侧端部的后侧端到前方15mm以内且到后方30mm以内的范围,更加优选地,处在到前方10mm以内且到后方20mm以内的范围。凹槽17的后侧端,优选地,处在从立起襟翼5的后侧端部的前侧端到前方30mm以内且到后方15mm以内的范围,更加优选地,处在到前方20mm以内且到后方10mm以内的范围。此情况下,由于凹槽17设置为与立起襟翼5的中间部在前后方向y大致重合,因此可进一步提高防止尿等的侧漏的效果。
56.优选地,凹槽17沿前后方向y断续地设置。由此,可控制在凹槽17的尿等向前后方向y的扩散速度,能够不容易发生在吸收性物品1的前后端部的尿等的泄漏。该情况下,凹槽
17的断续距离(在前后方向y邻接的凹槽17的最短间隔距离)优选为0.5mm以上,更加优选为1mm以上;此外,优选为5mm以下,更加优选为3mm以下。优选地,凹槽17的断续部分形成为相对宽度方向x倾斜地延伸,由此,即使断续地设置凹槽17,尿等也不容易越过凹槽17而朝宽度方向x的外侧转移。
57.优选地,在凹槽17的底部隔着片体部件12存在有吸收性材料13。即,虽然凹槽17在吸收区域16的肌肤面侧凹陷地形成,但是优选地,凹槽17并非以在厚度方向贯通配置在吸收区域16的吸收性材料13的方式形成,而是在凹槽17的底部隔着片体部件12存在有吸收性材料13。通过如此地形成凹槽17,在凹槽17中尿等从凹槽17的侧面和底面的两者被吸收,从而尿等可容易地被快速地吸收。更加优选地,在凹槽17的底部隔着片体部件12而存在吸水性树脂。
58.吸收性物品1中,可以在肌肤面侧的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也设有沿前后方向y延伸的凹槽18。在此情况下也是优选地,凹槽18设置为整体和吸收区域16重合。此外,优选地,凹槽18沿前后方向y断续地设置。另外,优选地,设置在宽度方向x的中间的凹槽18设置为在前后端部沿宽度方向x延伸,由此容易地防止尿等朝前后方向y的泄漏。
59.优选地,吸收体11在非封合部15和顶片2接合,在封合部14和顶片2设为非接合。假如如此地使吸收体11和顶片2接合,则尿等在非封合部15即吸收区域16中,容易快速地从顶片2转移到吸收体11的内部。另一方面,在封合部14中,透过了顶片2的尿等在顶片2和吸收体11之间的空间容易地在前后方向y扩散。因此,能够提供对尿等具有优异的吸收性和扩散性的吸收性物品1。
60.优选地,吸收体11的非封合部15通过粘接剂和顶片2接合。在此情况下,从使得透过了顶片2的尿等在吸收体11的吸收区域16快速地被吸收的观点来看,优选地,粘接剂被涂布成线状、网状或者散点状。作为这种粘接剂的涂布方法,将顶片2和吸收体11接合的粘接剂层优选地通过焊珠法、帘式喷雾法、欧米茄镀层法、螺旋镀层法、图案涂布等来形成。
61.优选地,就算吸收性材料13吸水,吸收体11的封合部14仍然保持片体部件12彼此的接合。由此,即使吸收性材料13吸水后,也容易地确保吸收体11对尿等的吸收能力。根据这种观点,优选地,封合部14通过橡胶系粘接剂或者苯乙烯系弹性体等的粘接剂将片体部件12彼此接合,或者将片体部件12彼此焊接而形成。
62.吸收体11的肌肤面侧即顶片2和吸收体11之间,也可以配置第二层片体(未图示)。第二层片体用于将排泄到吸收性物品1的肌肤面侧的尿等快速地吸引到吸收性物品1的内部,或者提高透过了顶片2的尿等的向平面方向的扩散性而设置。在吸收体11的肌肤面侧设置有第二层片体的情况下,优选地,吸收体11在非封合部15和第二层片体接合,在封合部14和第二层片体设为非接合。此外,凹槽17、18可以和顶片2和第二层片体和吸收体11一体凹陷地形成。
63.吸收体11的非肌肤面侧也可以配置其他的第二吸收体(未图示)。作为第二吸收体,可列举:纸浆纤维等的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在该集合体内混合或者分散吸水性树脂的材料等。此外,作为第二吸收体,可以使用构成为在片体部件之间配置有吸水性树脂且不配置纸浆纤维的片状的吸收体。另外,从形成更薄的吸收性物品1的观点来看,优选地,不配置第二吸收体。
64.优选地,顶片2由具有线状的压纹部的压纹无纺布构成。假如顶片2如此地构成,则
顶片2在压纹部被压实,尿等在顶片2上容易地沿着线状的压纹部而扩散。另一方面,顶片2在非压纹部未被压实,从而可确保尿等在顶片2的透过性。
65.线状的压纹部可以以规定的图案设置在顶片2的和吸收体11重合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地,设置在顶片2的和吸收体11重合的整个区域内。通过如此地设置压纹部,尿等容易在顶片2上的大范围扩散,吸收体11整体容易有助于尿等的吸收。更加优选地,压纹部横跨顶片2整体而设置。
66.线状的压纹部既可以设置成直线状,也可以设置成曲线状,也可以以它们的组合而设置。优选地,压纹部设置为可促进尿等朝前后方向y的扩散,例如,优选地,设置为相对前后方向y而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地沿小于45
°
的角度的方向延伸的直线状或者蛇形线状。该角度优选为40
°
以下,更加优选为35
°
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
°
以下。由此,更加不容易发生尿等的侧漏。
67.压纹部既可以通过在非加热状态下按压顶片2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在加热状态下按压顶片2而形成。在后者的情况下,压纹部可以通过热封或者超声波焊接等而形成。不管哪种情况,优选地,压纹部都通过单独地按压顶片2而形成。此外,从提高尿等在压纹部的扩散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地,压纹部通过在加热状态下被按压而形成,即,优选地,压纹部为热压纹部。在此情况下,优选地,顶片2由包含热熔性纤维的无纺布构成。另外,优选地,在热压纹部中,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至少一部分熔融。作为热熔性纤维,可以列举由聚烯烃(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例如,pet)或者聚酰胺(例如,尼龙)等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纤维。
68.如图4所示,优选地,顶片2由具有四边网格状的压纹部8的压纹无纺布构成,该四边网格状的压纹部8由相对于前后方向y倾斜并在一方向和另一方向延伸的多处直线部构成。假如顶片2如此地构成,则沿线状的压纹部8扩散的尿等在四边网格状的压纹部8的网格点处容易地向多个方向扩散,向顶片2的平面方向的扩散性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虽然在顶片2上被四边网格状的压纹部8包围而形成非压纹部10,但是通过在四边网格状的压纹部8的网格点改变尿等的流动方向,尿等在非压纹部10也容易地扩散,尿等在非压纹部10容易快速地透过顶片2。
69.四边网格状的压纹部8,通过多处直线部9(以下称作“第一直线部9a”)和多处直线部9(以下,称作“第二直线部9b”)相交而形成,其中,多处第一直线部9a相对于前后方向y倾斜并在一个方向延伸,多处第二直线部9b相对于前后方向y倾斜并在另一个方向延伸。优选地,顶片2通过多处第一直线部9a和第二直线部9b彼此相交,形成多处大致菱形的非压纹部10。“大致菱形”不仅包括完整的菱形,还包括倒圆的菱形或者倒角的菱形。例如,以四边网格状的图案对顶片2进行压纹时,有在第一直线部9a和第二直线部9b的交点处,第一直线部9a和/或第二直线部9b的线宽比其他部分粗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非压纹部10能够形成倒圆的菱形或者倒角的菱形。优选地,大致菱形的非压纹部10以在宽度方向x和前后方向y多处排列地形成。
70.第一直线部9a相对于前后方向y,优选为顺时针地以15
°
以上的角度倾斜,更加优选地以20
°
以上的角度倾斜;此外,优选地以40
°
以下的角度倾斜,更加优选地以35
°
以下的角度倾斜。第二直线部9b相对于前后方向y,优选地以逆时针15
°
以上的角度倾斜,更加优选地以20
°
以上的角度倾斜;此外,优选地以40
°
以下的角度倾斜,更加优选地以35
°
以下的角度倾斜。通过如此地设置第一直线部9a和第二直线部9b,使尿等在顶片2上沿前后方向y比
沿宽度方向x更容易扩散。
71.多处第一直线部9a优选地以大致相等的间距在一方向倾斜地配置,多处第二直线部9b优选地以大致相等的间距在另一方向倾斜地配置。多处第一直线部9a的间距长度以及多处第二直线部9b的间距长度优选为3mm以上,更加优选为4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上;此外,优选为15mm以下,更加优选为12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下。多处第一直线部9a(或者第二直线部9b)的间距长度,是指相邻的第一直线部9a(或者第二直线部9b)的线宽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第一直线部9a和第二直线部9b的线宽优选为0.5mm以上,更加优选为0.8mm以上;此外,优选为2.5mm以下,更加优选为2.0mm以下。另外,多处第一直线部9a的间距长度优选为比第一直线部9a的线宽要大,例如,多处第一直线部9a的间距长度优选为第一直线部9a的线宽的2倍以上,更加优选为3倍以上;此外,优选为20倍以下,更加优选为15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倍以下。多处第二直线部9b的间距长度优选为比第二直线部9b的线宽要大,例如,多处第二直线部9b的间距长度优选为第二直线部9b的线宽的2倍以上,更加优选为3倍以上;此外,优选为20倍以下,更加优选为15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倍以下。
72.优选地,大致菱形的非压纹部10形成为前后方向y的长度比宽度方向x的长度长。具体地,优选地,由四边网格形状的压纹部8包围的各非压纹部10,形成为前后方向y的长度比宽度方向x的长度长。通过如此地形成非压纹部10,尿等容易地在顶片2上沿前后方向y扩散。非压纹部10的前后方向y的长度,优选为宽度方向x的长度的1.2倍以上,更加优选为1.5倍以上;此外,优选为4.0倍以下,更优选为3.0倍以下。假如如此地形成的非压纹部10,则尿等容易在顶片2上优先地沿前后方向y扩散的同时也确保其向宽度方向x的扩散性。
73.非压纹部10的前后方向y的长度例如优选为5mm以上,更加优选为7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上;此外,优选为25mm以下,更加优选为22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下。非压纹部10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例如优选为3mm以上,更加优选为4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上;此外,优选为16mm以下,更加优选为14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mm以下。
74.优选地,非压纹部10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比吸收体11的封合部14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长。具体地,优选地,被四边网格状的压纹部8包围的各非压纹部10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比吸收体11的封合部14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长。假如如此地形成非压纹部10,则在和封合部14重合地设置的非压纹部10中,并非该非压纹部10的整体和封合部14重合,而是存在该非压纹部10的一部分与吸收区域16重合的情况。因此,在任何一处设置在与吸收体11重合的区域的非压纹部10中,透过了非压纹部10的尿等容易被配置在吸收区域16的吸收性材料13快速地吸收。
75.从尿等在顶片2上容易地沿前后方向y扩散的观点来看,优选地,顶片2由无纺布构成,该无纺布的构成纤维在前后方向y取向。更加优选地,顶片2由短纤维无纺布构成,该无纺布的构成纤维在前后方向y取向。由此,尿等在顶片2上容易优先地沿前后方向y扩散的同时也确保其向宽度方向x的扩散性。
76.作为构成纤维在一方向取向的无纺布,列举有纺粘无纺布、热轧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等。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取向方向可以通过使用显微镜等来观察无纺布的表面确认。例如在纺粘无纺布中,对于构成纤维的取向方向进行如下说明。纺粘无纺布,例如将聚合物原料熔融,从纺丝口挤出并拉伸,将此在传送带等的上面收集,通过形成网状而得到,此时,在传送带上收集到的网(纤维)沿传送带的前进方向排列。因此,这种情况下,网(纤维)沿传送
带的前进方向(md方向)取向。在热轧无纺布中,在制造无纺布时,可以通过适当地设定纤维块形成时的原料短纤维的收集方法或者网形成时的开纤方法,对齐构成纤维的取向方向。在水刺无纺布中,在形成无纺布时,可以通过控制短纤维分散于其中的水流的流动而使纤维堆积,从而对齐构成纤维的取向方向。
77.优选地,顶片2作为短纤维无纺布,由热轧无纺布或者针刺无纺布构成。由于热轧无纺布或者针刺无纺布能够形成相对较低的堆积密度,因此,对尿等具有优良的透过性。此外如上所述,优选地,热轧无纺布和针刺无纺布,该无纺布的构成纤维在前后方向y取向,由此能够提高朝前后方向y的扩散性。
78.以上,虽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并不限于如附图所示的轻失禁垫片,也可以是一次性尿布或者卫生巾。
79.在吸收性物品为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一次性尿布由例如前腹部、后背部、和位于前腹部与后背部之间且包括吸收体的裆部构成。前腹部相当于穿着一次性尿布时与穿着者的腹部侧接触的部分,后背部相当于穿着一次性尿布时与穿着者的背部侧接触的部分。裆部,位于前腹部与后腹部之间,相当于与穿着者的胯裆接触的部分。
80.一次性尿布既可以是带型的一次性尿布,也可以是内裤型的一次性尿布。带型一次性尿布例如在后背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固定部件而构成,通过将该固定部件固定到前腹部,在穿着时能够形成内裤的形状。内裤型一次性尿布具有内裤形状,该内裤形状具有腰开口部和一对腿开口部,在穿着前就形成内裤的形状。
81.当吸水性物品为一次性尿布时,一次性尿布例如形成为:在顶片和背片之间配置有吸收体的层叠体具有前腹部和后背部和位于前腹部与后背部之间的裆部。另外,一次性尿布也可以构成为:在具有前腹部和后背部和位于前腹部与后背部之间的裆部的外装部件的裆部,设置吸收性本体,吸收性本体在顶片和背片之间配置有吸收体。在后者的情况下,通过将外装部件形成为内裤形状,能够将外装部件作为内裤型的一次性尿布。不管哪种情况,通过如上说明地构成吸收性物品的顶片或者吸收体,都能够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
82.本技术要求基于2019年6月7日申请的日本国发明专利申请第2019-107301号的优先权的利益。2019年6月7日申请的日本国发明专利申请第2019-107301号的说明书的全部内容用于参考而被引用到本技术中。
83.符号说明
84.1:吸收性物品
85.2:顶片
86.3:背片
87.4:衬纸
88.5:立起襟翼
89.6:襟翼弹性部件
90.7:侧片
91.8:压纹部
92.9:直线部,9a:第一直线部,9b:第二直线部
93.10:非压纹部
94.11:吸收体
95.12:片体部件
96.13:吸收性材料
97.14:封合部
98.15:非封合部
99.16:吸收区域
100.17、18:凹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