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4945发布日期:2021-04-16 15:5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背景技术:

2.骨小梁是骨皮质在松质骨内的延伸部分,即骨小梁与骨皮质相连接,在骨髓腔中呈不规则立体网状结构。骨小梁是股骨近端的主要支撑结构,按其分布可以分为压力小梁和张力小梁,是股骨近端骨皮质在松质骨内的延伸。因此对于骨折的固定有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使用的内固定系统,多为支撑重建的类型,也就是重建压力性骨小梁,但对于不稳定的骨折而言,单单恢复重建压力性小梁,并不能完全恢复骨折的稳定结构,在功能活动后又出现再移位,影响骨折愈合和恢复。
3.中国专利文献:cn202010660922.0,申请日2020.07.10,专利名称为:一种近端并排双螺钉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公开了一种近端并排双螺钉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包括髓内钉主钉、近端头颈螺钉和远端锁钉,髓内钉主钉包括近端部、过渡部和远端部,近端头颈螺钉设置有两枚,近端部上设置有用于两枚近端头颈螺钉并排安装的近端螺钉通道,远端部上设置有与远端锁钉配合的远端螺钉通道;在近端部的端部还旋接有用于固定近端头颈螺钉的内锁钉,近端部上设置有与内锁钉配合的内螺纹孔,内螺纹孔通过尾帽密封。
4.中国专利文献:cn201911269613.4,申请日2019.12.11,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髓内钉系统。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髓内钉系统,其包括主钉、头钉及支撑钉,所述主钉由近端部分、过渡部分及远端部分组成,所述头钉穿过位于近端部分的头钉孔道,支撑钉穿过位于过渡部分的支撑钉孔道,支撑钉的末端与所述头钉的下侧抵接;所述主钉、头钉及支撑钉在股骨的近端形成三角形结构。
5.上述专利文献cn202010660922.0中的一种近端并排双螺钉型股骨近端髓内钉,通过在近端部并排设置双近端头颈螺钉,既有较好的抗旋作用,又能有效对抗股骨头颈骨折块的内翻趋势、并降低头颈螺钉应力;而专利文献cn201911269613.4中的一种用于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髓内钉系统,结构合理,采用近端三角稳定及加压的原理,减少术后负重造成骨折部位塌陷所引起的股骨颈短缩、头颈内翻甚至切割等症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关于一种能增强头颈骨块抗旋转和内翻的应力,且能够起到很好的稳定性的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目前则没有相关的报道。
6.综上所述,亟需一种可能增强头颈骨块抗旋转和内翻的应力,且能够起到很好的稳定性的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增强头颈骨块抗旋转和内翻的应力,且能够起到很好的稳定性的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9.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所述的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包括主钉本体、重建装置和锁紧装置;所述的主钉本体近段横向设有重建装置通孔;所述的重建装置通孔呈空心结构,前端为圆锥状,末端为内螺纹圆柱状;所述的重建装置包括锚钉和钛缆线;所述的钛缆线与锚钉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的锁紧装置包括锁紧头和连接部;所述的锁紧头两端呈圆锥状开口结构;所述的连接部前端表面为外螺纹结构,末端为空心内六角结构;所述的连接部中心位置内部还设有与锁紧头末端相配合的圆锥孔结构。
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重建装置通孔前端开口为4

4.5mm,右端开口为5

7mm。
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主钉本体远端和近端还分别设有近端锁定孔和远端锁定钉。
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重建装置通孔水平方向上分别与主钉本体近端的轴线的夹角呈5
°
的倾斜角度,其竖直方向上分别与主钉本体近端的轴线夹角的倾斜角度为90

95
°

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锚钉和钛缆线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的锚钉直径为4

4.5mm,所述的钛缆线直径为1.5

2mm。
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锚钉外侧设有主螺牙与副螺牙,所述的主螺牙与副螺牙间隔设置,且所述的主螺牙的尺寸大于副螺牙的尺寸。
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锁紧头和连接部均为圆柱空心状结构,且锁紧头前后两端为四爪开口卡钳状结构,所述的连接部内径为“8”形,外径为圆形。
1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锁紧装置通过连接部前端的外螺纹结构与主钉本体近段设有的重建装置通孔内螺纹圆柱形结构相互配合连接固定。
1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重建装置通孔末端开口呈斜向内螺纹结构,且连接部前端外螺纹结构形状与重建装置通孔末端斜向内螺纹结构相配合。
18.本发明优点在于:
19.1、改变既往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的不足之处,不仅仅重建支撑系统,还重建了张力系统,增加固定的稳定性,可以防止股骨头与头颈拉力螺钉之间发生旋转,可以增加抗内翻应力的作用,减少术后髋内翻和螺钉切割等并发症。
20.2、锚钉上的主螺牙与副螺牙可增加锚钉与骨骼的接触面积,增加锚钉与骨骼之间的稳定性,锚钉周围压缩骨的区域更大,抗牵拉力增强。
21.3、锁紧头呈圆锥状,在使用时可随着连接部与螺钉通孔的旋转配合而向前移动,便可使得四爪开口卡钳状结构渐渐向中心相互挤压而靠拢收紧,从而将穿过于锁紧装置中的钛缆线夹紧固定。
22.4、连接部中心位置内部设有与锁紧头末端相配合的圆锥孔结构的设计,使得连接部在与主钉本体近段螺钉通孔后段旋转配合固定时,可同时带动锁紧头向前移动,使得锁紧头前后两端开口同时渐渐挤压缩小,最终将内部通过的钛缆线固定夹紧。
23.5、连接部内径为“8”形,外径为圆形,通过“8”形的内径,可方便同时穿过两条钛缆线,避免钛缆线相互缠绕牵绊而影响操作及固定效果,同时锚钉打入时的方向可以自由调整(建议方向为侧位上向前5
°
和向后5
°
范围之内,正位与头颈拉力螺钉或螺旋刀片的顶部
在同一水平面上),适应不同股骨颈的直径。
24.6、连接部末端为空心内六角结构的设计,在收紧固定钛缆线时,可以借助螺丝刀来拧动连接部,方便省力的同时,可保证锁紧头的收紧以及钛缆线的夹紧效果。在拧紧螺丝时,要保持线缆具有一定的张力。
25.7、通过螺钉通孔末端开口设计为斜向内螺纹结构的设计,且连接部前端外螺纹结构形状与螺钉通孔末端斜向内螺纹结构相配合。由于该通孔呈椎状,锚钉打入时可以万向操作(不同的角度方向拧入),可根据患者不同的股骨颈直径,自由调节锚钉打入方向。
附图说明
26.附图1是本发明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主钉的前外侧面结构示意图。
27.附图2是本发明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主钉的前内侧面结构示意图。
28.附图3是本发明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张力小梁重建结构通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附图4是本发明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张力小梁重建结构通孔水平和竖直轴线与主钉本体近端轴线之间的夹角平面结构示意图。
30.附图5是本发明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重建装置结构示意图。
31.附图6是本发明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收紧装置结构示意图。
32.附图7是本发明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收紧装置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8是本发明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植入后前外侧面结构示意图。
34.附图9是本发明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植入后前内侧面结构示意图。
35.附图10是本发明另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重建装置通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37.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38.1.主钉本体
ꢀꢀꢀꢀꢀꢀꢀꢀꢀꢀꢀꢀꢀ
11.重建装置通孔
39.12.近端锁定孔
ꢀꢀꢀꢀꢀꢀꢀꢀꢀꢀ
13.远端锁定钉
40.14.近端锁定钉
ꢀꢀꢀꢀꢀꢀꢀꢀꢀꢀ
15.远端锁定钉
41.2.重建装置
ꢀꢀꢀꢀꢀꢀꢀꢀꢀꢀꢀꢀꢀ
21.锚钉
42.22.钛缆线
ꢀꢀꢀꢀꢀꢀꢀꢀꢀꢀꢀꢀꢀꢀ
23.主螺牙
43.24.副螺牙
ꢀꢀꢀꢀꢀꢀꢀꢀꢀꢀꢀꢀꢀꢀ
3.锁紧装置
44.31.锁紧头
ꢀꢀꢀꢀꢀꢀꢀꢀꢀꢀꢀꢀꢀꢀ
32.连接部
45.33.外螺纹结构
ꢀꢀꢀꢀꢀꢀꢀꢀꢀꢀ
34.内六角结构
46.实施例1
47.本发明的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包括主钉本体1、重建装置2和锁紧装置3;
48.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49.请参看附图1

4,图1是本发明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主钉的前外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主钉的前内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张力小梁重建结构通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张力小梁重建结构通孔水平和竖直轴线与主钉本体近端轴线之间的夹角平面结构示意图。
50.所述的主钉本体1近端横向设有重建装置通孔11;所述的重建装置通孔11为空心结构,前端为圆锥状,末端为内螺纹圆柱状;所述的重建装置通孔11前端开口为4.5mm,末端开口为5mm;所述的主钉本体1上重建装置通孔11下方还分别设有近端锁定孔12和远端锁定孔13;所述的近端锁定孔12和远端锁定孔13中分别固定有近端锁定钉14和远端锁定钉15;所述的重建装置通孔11水平方向上分别与主钉本体1近端的轴线的夹角呈5
°
的倾斜角度(请参见附图4中的α),其竖直方向上分别与主钉本体1近端的轴线夹角的倾斜角度为90

100
°
(请参见附图4中的β);所述的近端锁定孔12的轴线与主钉本体1近段轴线夹角为135
°

51.请参看附图5,图5是本发明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重建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重建装置2包括锚钉21和钛缆线22;所述的锚钉21为一种peek锚钉,且具备较好的生物相融性,可以代替传统的钛金属,同时能够防止锚钉21脱落,在受到挤压时具有一定的张力;所述的钛缆线22与锚钉23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的锚钉21的外侧还设有主螺牙23与副螺牙24,所述的主螺牙23与副螺牙24间隔设置,且所述的主螺牙23的尺寸大于副螺24牙的尺寸;所述主螺牙23与副螺牙24的设置能够增加锚钉21与骨骼的接触面积,增加锚钉21与骨骼之间的稳定性;
52.请参看附图6

7,图6是本发明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收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收紧装置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锁紧装置3包括锁紧头31和连接部32;所述的锁紧头31和连接部32本体均呈圆柱空心状结构;所述的锁紧头31两端呈圆锥状开口结构;所述的连接部32前端表面设有外螺纹结构33,末端为空心内六角结构34;所述的连接部32内径为“8”形,外径为圆形;所述的连接部32中心位置内部还设有与锁紧头31末端相配合的圆锥孔结构(所述的圆锥孔结构与主钉本体1近段的重建装置通孔11结构相似,故图中未示出);所述的锁紧装置3通过连接部32前端的外螺纹结构34与主钉本体1近段设有的圆柱形重建装置通孔11末端内螺纹圆柱状结构相互配合连接固定。
5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主钉本体1近段设有的重建装置通孔11前端开口直径为4

4.5mm,末端开口直径为5

7mm;所述的重建装置通孔11水平方向上分别与主钉本体1近端的轴线的夹角呈5
°
的倾斜角度,竖直方向上分别与主钉本体1近端的轴线夹角的倾斜角度为
90

95
°
的设计,符合生物力学性能;
54.所述的锚钉21和钛缆线22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的锚钉21的直径为4

4.5mm;所述的钛缆线22的直径为1.5

2mm;所述的锚钉21在固定时,穿过主钉本体1上近段的重建装置通孔11,由外部的工具将锚钉21植入到骨块内;所述的锚钉21上的主螺牙23与副螺牙24可增加锚钉21与骨骼的接触面积,增加锚钉21与骨骼之间的稳定性,使得锚钉21在重建装置通孔11内不会发生转动,结构更加稳定,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55.所述的收紧装置3中锁紧头31前后两端为四爪开口卡钳状结构;所述的锁紧头31呈圆锥状,在使用时可随着连接部32与重建装置通孔11的旋转配合而向前移动,便可使得四爪开口卡钳状结构渐渐向中心相互挤压而靠拢收紧,从而将穿设于锁紧装置3中的钛缆线22夹紧固定;所述的连接部32中心位置内部设有与锁紧头31末端相配合的圆锥孔结构的设计,使得连接部32在与主钉本体1近段重建装置通孔11后段旋转配合固定时,可同时带动锁紧头31向前移动,使得锁紧头31前后两端的开口同时渐渐挤压缩小,最终将内部通过的钛缆线22固定夹紧;所述的连接部32内径为“8”形,外径为圆形,通过“8”形的内径,可方便同时穿过两条钛缆线22,避免钛缆线22相互缠绕牵绊而影响操作及固定效果,同时锚钉21打入时的方向可以自由调整(建议方向为侧位上向前5
°
和向后5
°
范围之内,正位与头颈拉力螺钉或螺旋刀片的顶部在同一水平面上),适应不同股骨颈的直径;所述的连接部32末端为空心内六角结构34的设计,在收紧固定钛缆线22时,可以借助螺丝刀来拧动连接部32,方便省力的同时,可保证锁紧头31的收紧以及钛缆线22的夹紧效果。
56.本发明的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使用方法:先将主钉本体1从股骨大粗隆顶点向远端髓腔插入后,通过锁定孔12和锁定钉13将主钉本体1进行固定,然后将两条带有钛缆线22的锚钉21分别穿过主钉本体1上的重建装置通孔11,用外部装置将锚钉21分别植入患者的骨块内,然后将钛缆线22穿过收紧装置3,并将收紧装置3旋转植入到主钉本体1上,接着拉紧钛缆线22将骨与骨之间的距离拉至最小,然后旋转锁紧装置3上的转动部33,此时的转动部33带动连接部32以及锁紧头31前后两端的开口状结构收缩并收紧,实现对钛缆线22的夹持固定,固定结束后将多余的钛缆线22从收紧装置3末端减掉,其固定植入完毕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口,依次缝合深筋膜和皮下皮肤,伤口加压包扎,手术完毕;使用以上手术治疗受伤的骨折恢复,具有微创、不用二次手术取出等特点,能够有效减少骨折恢复治疗过程中的多种并发症,提高骨折的稳定性,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且可实现根据患者不同的股骨直径,自由调节锚定打入方向。
57.实施例2
58.请参看附图10,图10是本发明另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重建装置通孔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重建装置通孔11末端开口呈斜向内螺纹结构,且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2前端外螺纹结构33形状(图中未示出)与重建装置通孔11末端斜向内螺纹结构相配合;所述的通过重建装置通孔11末端开口设计为斜向内螺纹结构的设计,由于该通孔呈椎状,锚钉21打入时可以万向操作(不同的角度方向拧入),可根据患者不同的股骨颈直径,自由调节锚钉21打入方向。
59.本发明的一种改良张力性骨小梁重建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改变既往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的不足之处,不仅仅重建支撑系统,还重建了张力系统,增加固定的稳定性,可以防止股骨头与头颈拉力螺钉之间发生旋转,可以增加抗内翻应力的作用,减少术后髋内翻和
螺钉切割等并发症;主钉本体近段设有的重建装置通孔水平方向上分别与主钉本体近端的轴线的夹角呈5
°
的倾斜角度,竖直方向上分别与主钉本体近端的轴线夹角的倾斜角度为95
°
的设计,符合生物力学性能;锚钉上的主螺牙与副螺牙可增加锚钉与骨骼的接触面积,增加锚钉与骨骼之间的稳定性,使得锚钉在重建装置通孔内不会发生转动,结构更加稳定,减少患者的不适感;锁紧头呈圆锥状,在使用时可随着连接部与重建装置通孔的旋转配合而向前移动,便可使得四爪开口卡钳状结构渐渐向中心相互挤压而靠拢收紧,从而将穿设于锁紧装置中的钛缆线夹紧固定;连接部中心位置内部设有与锁紧头末端相配合的圆锥孔结构的设计,使得连接部在与主钉本体近段重建装置通孔后段旋转配合固定时,可同时带动锁紧头向前移动,使得锁紧头前后两端开口同时渐渐挤压缩小,最终将内部通过的钛缆线固定夹紧;连接部内径为“8”形,外径为圆形,通过“8”形的内径,可方便同时穿过两条钛缆线,避免钛缆线相互缠绕牵绊而影响操作及固定效果,同时锚钉打入时的方向可以自由调整(建议方向为侧位上向前5
°
和向后5
°
范围之内,正位与头颈拉力螺钉或螺旋刀片的顶部在同一水平面上),适应不同股骨颈的直径;连接部末端为空心内六角结构的设计,在收紧固定钛缆线时,可以借助螺丝刀来拧动连接部,方便省力的同时,可保证锁紧头的收紧以及钛缆线的夹紧效果;通过重建装置通孔末端开口设计为斜向内螺纹结构的设计,且连接部前端外螺纹结构形状与重建装置通孔末端斜向内螺纹结构相配合,由于该通孔呈椎状,锚钉打入时可以万向操作(不同的角度方向拧入),可根据患者不同的股骨颈直径,自由调节锚钉打入方向。
6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