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发酵汁液用于制备提升新陈代谢组合物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51236发布日期:2021-07-20 17:0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关于一种发酵液,特别是关于一种黄精、芡实及枸杞发酵液用于制备提升新陈代谢组合物的用途。
背景技术
::基于消费者对于人工化合物或添加物的疑虑日益增加,故而有机及天然的饮食概念更为受到欢迎。生技公司及食品业者积极投入关于天然产物的相关产品之研发。在各项对身体健康有帮助的科学验证基础上,针对不同植物的活性成分分析及功效评估成为产品开发的重点项目。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向是藉由天然植物改善或提升身体机能,如减重、美白、肠胃保健、生酮饮食等。其中,新陈代谢过低、身体慢性发炎、水肿更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危害,而新陈代谢过低则可能进一步导致肾脏方面的疾病、脂肪肝、动脉硬化/或心肌无力等多种病变。技术实现要素: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汁液用于制备提升新陈代谢的组合物的用途。其中,植物发酵汁液是由黄精(polygonatumkingianum)、芡实(euryaleferox)及枸杞(lyciumchinense)的水浸提液经酵母菌及乳酸杆菌初发酵后,再以醋酸菌次发酵而制得。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汁液用以提升粒线体活性相关基因表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粒线体活性相关基因包括为cct5基因、sirt1基因及foxo基因其中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汁液用以降低抗发炎反应相关基因表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抗发炎反应相关基因为il-1β基因、il-8基因、il-6基因、il-18基因及tnf-α基因其中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汁液用以增加水分代谢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汁液用以增加排尿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汁液用以减少水肿。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汁液用以改善手脚冰冷。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汁液的有效用量为7ml/day。综上所述,根据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汁液,其可以提升细胞内粒线体活性,藉由提升细胞活性达到提升新陈代谢的用途。根据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汁液,其可以降低体内发炎反应,藉由维持细胞正常机能达到提升新陈代谢的用途。根据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汁液,其可以增加排尿量,藉由提升体内水分代谢达到提升新陈代谢的用途。根据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汁液,其可以提升体内水分代谢而减少水肿,维持身体循环达到提升新陈代谢的用途。根据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汁液,其提升肢体末稍温度,达到改善手脚冰冷的用途。并且,根据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汁液,在每日服用植物发酵汁液7ml的情况下即能有效达到提升新陈代谢的用途。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是水浸提液及植物发酵汁液的总多酚含量图。图2是细胞粒线体活性相关基因表现量实验结果图图3是细胞抗发炎相关基因表现量实验结果图。图4是人体实验排尿量检测结果图。图5是人体实验水肿指数结果图。图6是人体实验脚踝围量测结果图。图7是人体实验问卷调查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汁液是由黄精(polygonatumkingianum)、芡实(euryaleferox)及枸杞(lyciumchinense)的水浸提液经酵母菌及乳酸杆菌初发酵后,再以醋酸菌次发酵而制得。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浸提液是由黄精原料、芡实原料、枸杞原料及水所制得。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浸提液是由黄精原料、芡实原料、枸杞原料、水及葡萄糖所制得。在一些实施例中,黄精(polygonatumkingianum)植株是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的落叶灌木。在一些实施例中,黄精原料为黄精植株的根茎部位。在一些实施例中,黄精原料为黄精干燥根茎。举例而言,黄精原料可以为市售。在一些实施例中,芡实(euryaleferox)植株是睡莲科(nymphaeaceae)芡属(euryale)的水生植物,别名鸡头莲。在一些实施例中,芡实原料是指芡实果实,别名芡米或鸡头米。在一些实施例中,芡实原料是指芡实种仁。在一些实施例中,芡实种仁是将芡实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仁,再将种仁除去硬壳后晒干而制得。在一些实施例中,芡实原料是指芡实种仁经热炒制而得。举例而言,芡实原料可以为市售的芡实种仁。在一些实施例中,枸杞(lyciumchinense)植株是茄科(solanaceae)枸杞属(lycium)的落叶灌木,其果实为常称的枸杞或枸杞子,其嫩叶称枸杞头,其根皮称为地骨皮。在一些实施例中,枸杞原料为枸杞果实。在一些实施例中,枸杞原料为枸杞干燥果实。举例而言,枸杞原料可以为市售的枸杞干燥果实。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浸提液是由重量比2:2:0.5~1.5:38~40的黄精原料、芡实原料、枸杞原料及水所制得。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浸提液是由重量比2:2:1:40的黄精原料、芡实原料、枸杞原料及水所制得。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浸提液是将黄精原料、芡实原料、枸杞原料及水依据2:1:80的比例混合后进行持续60分钟到70分钟的高温浸提(如,90±5℃)所制得。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浸提液是将黄精原料、芡实原料、枸杞原料及水依据2:2:1:40的比例混合后进行持续60分钟的高温浸提(如,95℃)所制得。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浸提液的白利糖度(brix°)大于或等于9。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浸提液是由黄精原料、芡实原料、枸杞原料、水及葡萄糖所制得。其中,山黄精原料、芡实原料、枸杞原料及水的重量比为2:2:1:40,而葡萄糖的含量为相对于黄精原料、芡实原料、枸杞原料及水的总重的11%(v/v)。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浸提液是将黄精原料、芡实原料、枸杞原料及水依据2:2:1:40的比例混合后,再加入11%的葡萄糖,然后进行持续1小时的高温浸提(如,95℃)所制得。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浸提液是将黄精原料、芡实原料、枸杞原料及水依据2:2:1:40的比例混合后,再加入添加葡萄糖,使其白利糖度(brix°)大于或等于9的葡萄糖的量。意即,在添加葡萄糖的过程中同步量测溶液的白利糖度,并且于其糖度达到9或超过9时,则停止添加葡萄糖。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浸提液不另滤除其内部的固形物(即黄精原料/或芡实原料/或枸杞原料)直接加入菌种进行发酵,以利用菌种进一步提取固形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而得到植物发酵汁液。在一些实施例中,于高温浸提后,将水浸提液降温以供后续发酵程序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于高温浸提后,将水浸提液降温到小于40℃以供后续发酵程序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于高温浸提后,将水浸提液降温到35℃±2以供后续发酵程序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浸提液接种菌株之后进行发酵程序以制得植物发酵汁液,并且发酵程序分为初发酵程序及次发酵程序。首先,初发酵程序是在水浸提液内加入0.05wt%~0.15wt%的酵母菌以及0.025%~0.01wt%的乳酸菌并且于室温下静置发酵2天~5天以形成初发酵液。在一些实施例中,初发酵程序是在水浸提液内加入0.1wt%的酵母菌以及0.05wt%的乳酸菌并且于25℃到28℃下静置发酵3天以形成初发酵液。在一些实施例中,酵母菌可以是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举例来说,乳酸菌可为寄存于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bcrc)且寄存编号bcrc20271菌株啤酒酵母菌(且国际寄存编号atcc26602)或其他市售啤酒酵母。在一些实施例中,乳酸菌可以是胚芽乳酸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举例来说,乳酸菌可为寄存于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且寄存编号bcrc910805菌株的tci028菌株,并且此菌株亦寄存于德国国家菌种保藏中心(germancollectionofmicroorganismsandcellcultures,dsmz)且其国际寄存编号为dsm33108。接着,将初发酵程序中所制得的初发酵液进行次发酵程序。在一些实施例中,次发酵程序是在初发酵液内加入5wt%的醋酸菌静置并检测其白利糖度小于4,且其酸碱值(ph值)为3.8±0.5时即完成发酵,形成植物发酵原液。在一些实施例中,次发酵程序是在初发酵液内加入5wt%的醋酸菌室温下静置发酵3天到6天以形成植物发酵原液。在一些实施例中,次发酵程序是在初发酵液内加入5wt%的醋酸菌于25℃到28℃下静置发酵4天以形成植物发酵原液。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寄存编号bcrc11688(国际寄存atcc15973)菌株的醋酸菌。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酵程序所得的植物发酵原液即为植物发酵汁液。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发酵程序之后所得的植物发酵原液可以再进行下列至少一再处理程序:过滤程序、减压浓缩程序、调味程序、填充程序及灭菌程序,以形成植物发酵汁液。于此,过滤程序、减压浓缩程序、调味程序、填充程序或灭菌程序系用以延长植物发酵汁液的保存期限、口感并且避免变质。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程序是将植物发酵原液以400目数(mesh)的网孔的滤网过滤以形成植物发酵汁液。于此,藉由适当目数的滤网将固形物去除。在一些实施例中,减压浓缩程序是将植物发酵原液在55℃到65℃下减压浓缩以形成植物发酵汁液。举例来说,减压浓缩的温度设定值为60℃。在一些实施例中,减压浓缩的压力设定值为150巴(bar)。于此,透过减压浓缩能去除植物发酵汁液内酒精成分,并且减少植物发酵汁液的存放体积。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味程序是将植物发酵原液添加寡糖以形成植物发酵汁液。于此,寡糖系指由3~10个单醣分子聚合而成的低聚糖。在一些实施例中,寡糖可为果寡糖、半乳寡糖、木寡糖、异麦芽寡糖等等。在一实施例中,添加相对于植物发酵原液40%~70%的寡糖。在一实施例中,添加相对于植物发酵原液60%的寡糖。在一实施例中,添加寡糖使植物发酵原液的白利糖度(brix°)达到42±2时,则停止添加寡糖以制得植物发酵汁液。于此,添加寡糖是为调整植物发酵汁液的渗透压,使植物发酵汁液内的水活性下降而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滋长而影响植物发酵汁液的质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填充程序是将植物发酵汁液/或植物发酵原液分装于适当尺寸的保存容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填充程序是将植物发酵汁液/或植物发酵原液分装于7ml的保存容器。在一些实施例中,灭菌程序是将植物发酵汁液/或植物发酵原液加热到95℃±5至少60分钟。在一些实施例中,灭菌程序是将植物发酵汁液/或植物发酵原液加热到100℃持续70分钟。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汁液/或植物发酵原液的总多酚含量达62ppm。多酚具有抗氧化功能,藉以帮助提升人体新陈代谢。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汁液用于提升粒线体活性相关基因表现量。学界普遍认为粒线体活性愈高,则细胞生理年龄愈低。意即,粒线体活性相关基因表现量愈高,则代表身体机能愈高,其新陈代谢能力愈强。故亦有将粒线体活性相关基因称为抗老基因,粒线体活性高亦可以辅助细胞达到调节电解质(如钠、钾、钙)平衡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粒线体活性相关基因包括为cct5基因(geneid:22948)、sirt1基因(geneid:23411)及foxo基因(geneid:2308)其中至少一种。其中,cct5基因表现量提升表示细胞回复年轻状态,sirt1基因用以协助粒线体修护受损dna以推迟老化的发生,foxo基因恢复粒线体活性以使细胞保持青春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汁液用以降低抗发炎反应相关基因表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抗发炎反应相关基因为il-1β基因(geneid:3553)、il-8基因(geneid:3576)、il-6基因(geneid:3569)、il-18基因(geneid:3606)及tnf-α基因(geneid:7124)其中至少一种。其中,il-1β基因是一种抗发炎反应的细胞激素,可以活化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破坏局部组织使免疫细胞更容易进入。其中,il-8基因的表现会使中性白血球、巨噬细胞、嗜碱性白血球及t细胞进行趋化作用,并且向发炎处移动。其中,il-6基因过度表现会引起发炎反应并刺激肝细胞制造急性期蛋白。其中,il-18基因可以诱使t细胞生产的干扰素-γ(ifnγ)。其中,tnf-α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具有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更涉及到系统性炎症的细胞因子,同时也是属于引起急相反应的众多细胞因子中的一员。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汁液用以增加水分代谢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汁液用以增加排尿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汁液用以减少水肿。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汁液用以改善手脚冰冷。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汁液的有效用量为7ml/day。综上所述,根据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汁液,其可以提升细胞内粒线体活性,藉由提升细胞活性达到提升新陈代谢的用途。根据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汁液,其可以降低体内发炎反应,藉由维持细胞正常机能达到提升新陈代谢的用途。根据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汁液,其可以增加排尿量,藉由提升体内水分代谢达到提升新陈代谢的用途。根据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汁液,其可以提升体内水分代谢而减少水肿,维持身体循环达到提升新陈代谢的用途。根据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汁液,其提升肢体末稍温度,达到改善手脚冰冷的用途。并且,根据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汁液,在每日服用植物发酵汁液7ml的情况下即能有效达到提升新陈代谢的用途。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汁液能用于制备提升新陈代谢的组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之任一组合物可为医药品。换言之,此医药品包含有效含量的植物发酵汁液。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之医药品可利用熟习此技艺者所详知的技术而被制造成适合于经肠地道、非经肠地道(parenterally)、口服的、或局部地(topically)投药剂型。在一些实施例中,经肠道或口服的投药剂型可为,但不限于,锭剂(tablet)、片剂(troche)、口含锭(lozenge)、丸剂(pill)、胶囊(capsule)、分散性粉末(dispersiblepowder)或细颗粒(granule)、溶液、悬浮液(suspension)、乳剂(emulsion)、糖浆(syrup)、酏剂(elixir)、浓浆(slurry)或类似之物。在一些实施例中,非经肠地道或局部地投药剂型可为,但不限于,注射品(injection)、无菌的粉末(sterilepowder)、外部制剂(externalpreparation)或类似之物。在一些实施例中,注射品的投药方式可为皮下注射(subcutaneousinjection)、表皮内注射(intraepidermalinjection)、皮内注射(intradermalinjection)或病灶内注射(intralesionalinjection)。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之医药品可包含被广泛地使用于药物制造技术之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pharmaceuticallyacceptablecarrier)。在一些实施例中,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可为下列载剂中一种或多种:溶剂(solvent)、缓冲液(buffer)、乳化剂(emulsifier)、悬浮剂(suspendingagent)、分解剂(decomposer)、崩解剂(disintegratingagent)、分散剂(dispersingagent)、黏结剂(bindingagent)、赋形剂(excipient)、安定剂(stabilizingagent)、螯合剂(chelatingagent)、稀释剂(diluent)、胶凝剂(gellingagent)、防腐剂(preservative)、润湿剂(wettingagent)、润滑剂(lubricant)、吸收延迟剂(absorptiondelayingagent)、脂质体(liposome)以及类似之物。关于选用之载剂的种类与数量是落在熟习此项技术之人士的专业素养与例行技术范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作为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的溶剂可为水、生理盐水(normalsaline)、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或含有醇的水性溶液(aqueoussolutioncontainingalcohol)。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之任一组合物可为食用产品(即食品组合物)。换言之,食用产品包含特定含量的植物发酵汁液。在一些实施例中,食用产品可为一般食品、保健食品、膳食补充品或食品添加物(foodadditive)。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之食用产品可利用熟习此技艺者所详知的技术而被制造成适合于口服的剂型。在一些实施例中,一般食品可为但不限于:饮料(beverages)、发酵食品(fermentedfoods)、烘培产品(bakeryproducts)或调味料。在一些实施例中,能藉由习知方法于原料制备时添加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汁液(即作为食品添加物),或是于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添加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汁液(即作为食品添加物),而与任一种可食性材料配制成供人类与非人类动物摄食的食用产品。例1:植物发酵汁液的制备首先,准备重量比为2:2:1:40的黄精原料、芡实原料、枸杞原料及水。其中,黄精原料使用采购自新世纪汉方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干燥黄精根茎,芡实原料使用采购自新世纪汉方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芡实炒制种仁,枸杞原料使用采购自新世纪汉方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干燥枸杞果实。接着,将黄精原料、芡实原料、枸杞原料及水混合并加入相对于黄精原料、芡实原料、枸杞原料及水总重的11%的葡萄糖,以形成植物基液。于此,植物基液的白利糖度大于9。将植物基液加热至95℃,并于加热环境达到95℃后持续加热60分钟,以得到水浸提液。并且,待水浸提液的温度降温至小于40℃后,即可作为后续发酵程序的培养液使用。于培养液中加入0.1wt%的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以及0.05wt%的胚芽乳酸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并静置培养三天以形成初发酵液。于此,啤酒酵母是采用寄存编号bcrc20271的啤酒酵母,胚芽乳酸菌采用寄存编号bcrc910805的tci028菌株。接着,在初发酵液内加入5wt%的醋酸菌静置发酵四天以形成植物发酵原液。于此,醋酸菌是采用寄存编号bcrc11688的醋酸菌。植物发酵原液的白利糖度小于4,且其酸碱值(ph值)为4.5±0.5。将植物发酵原液以孔径400目数的筛网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植物发酵原液于60℃下及150巴下进行减压浓缩程序,添加相对于植物发酵原液60%的异麦芽寡糖后以得到植物发酵汁液。例2:总多酚含量测试2.1.测试流程分别以前述例1所得的水浸提液为对照组样本及植物发酵原液为实验组样本。将各样本以水稀释后取100μl到离心管中。接着,加入500μl之folin-ciocalteu酚试剂(folin-ciocalteu'sphenolreagent,merck1.09001.0100)至离心管中与稀释后的样本混合并静置3分钟,然后再加入400μl之7.5%(w/v)碳酸钠(sigma31432)混匀静置30分钟,以得到待测反应溶液。于确认待测反应溶液中无气泡存在后,取200μl之待测反应溶液至96孔盘中,并测量待测反应溶液于750nm下之吸亮度。以上各样品进行三重复试验并取其四舍五入后的平均值。并且,以没食子酸(gallicacid)作为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于此,以没食子酸(粉末,sigmag7384)与纯水配置0μl/ml、20μl/ml、40μl/ml、60μl/ml、80μl/ml、及100μl/ml之没食子酸的标准溶液,并分别取100μl之各浓度的标准溶液至10ml离心管中。加入500μl之folin-ciocalteu酚试剂至离心管内与标准溶液混合并静置3分钟,然后再加入400μl之7.5%碳酸钠混合并静置30分钟,以得到标准反应溶液。取200μl之标准反应溶液至96孔盘中,并测量其在750nm下之吸亮度。然后,以没食子酸的浓度与其对应的吸光值绘制标准曲线。接着,利用标准曲线将待测反应溶液的吸光值以内差法换算成浓度后,在回乘稀释倍率,以得到各样品的总多酚含量。2.2.测试结果于此,可得到水浸提液的总多酚含量仅有6ppm及植物发酵汁液的总多酚含量为62ppm,如图1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植物发酵汁液的总多酚含量较水浸提液的总多酚含量提升近10倍。基此,可知藉由酵母菌、乳酸菌及醋酸菌的发酵能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例3:细胞粒线体活性测试粒线体(mitochondrion)是细胞内的一种胞器,其主要合成三磷酸腺苷(atp)以为细胞能量的来源,当细胞内粒线体充足时通常代表细胞较为年轻有弹性,并且代表细胞的代谢率高。再,由于血管遍布全身,单核球细胞产生于骨髓并散布于血管内,亦可随需求进入其他身体细胞内,因此以单核球细胞做为实验细胞株进行相关基因表现量的试验,以延伸提升基础代谢之效。3.1材料、仪器及溶液配置实验细胞:人类单核球细胞thp-1(后续简称单核球细胞,采购向atcc公司,寄存编号为tbi202)。培养基:rpmi1640培养基(品牌gibco型号rpmimedium1640,采购自thermofisherscientific,编号31800-022)并添加有10%胎牛血清(fetalbovineserum,fbs,品牌gibco编号10438-026)及1%抗生素-抗霉菌素(antibiotic-antimycotic,品牌gibco编号15240-062)。试剂:rna萃取试剂套组(购自geneaid公司,台湾,lotno.fc24015-g)、kapafastqpcr试剂组(购自sigma公司,美国,编号38220000000)。反转录酶:采用iiireversetranscriptase品牌invitrogen公司,美国,编号18080-051。检测仪器:abisteponeplustm实时pcr系统(real-timepcrsystem,购自thermofisherscientific公司,美国)。3.2.测试流程在六孔板中各孔分别加入2ml上述培养基并接种1x106的单核球细胞隔夜培养。将隔夜培养的细胞分为二组(控制组及实验组)。其中,控制组不添加任何测试样本。实验组添加的测试样本为例1的所制得的植物发酵原液。于此,实验组的培养基内的测试样本浓度为1.0%(v/v)。将控制组及实验组在37℃下培养24小时。于24小时后,以400xg离心5分钟,去除上清液后以1xdpbs缓冲冲洗后并以400xg离心5分钟,再次移除上清液,加入600μl的rb缓冲液将细胞裂解。接着,使用rna萃取试剂套组分别收集二组细胞溶液内之rna。接着,每组取2000奈克(ng)所萃取出的rna为模板,藉由反转录酶以表一中之引子黏合进行反转录作用产生相应之cdna。后续利用实时pcr系统,以及qpcr试剂组将二组反转录后产物分别以表一之组合引子进行定量实时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quantitativereal-time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以观察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单核球细胞的基因的表现量。定量实时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的仪器设定条件为95℃反应1秒,60℃反应20秒,总共40个循环,并使用2-δct方法进行基因定量。于此,藉由cdna进行定量实时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可间接定量各基因的mrna表现量,进而推断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表现量。表一并且,图2中显示的各基因的相对基因表现系以相对倍率呈现,其中使用excel软件之stdev公式计算标准偏差,并在excel软件中以单尾学生t检验(studentt-test)分析是否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图式中「*」代表p值小于0.05,「**」代表p值小于0.01,以及「***」代表p值小于0.001。当「*」越多时,代表统计上的差异越显著。3.3.测试结果请参阅图2。将控制组的cct5基因的表现量视为1(即100%)时,实验组相对于控制组的cct5基因的表现量为1.65(即120%),代表实验组的cct5基因的表现量为控制组的1.65倍。将控制组的sirt1基因的表现量视为1(即100%)时,实验组相对于控制组的sirt1基因的表现量为1.32(即130%),代表实验组的sirt1基因的表现量为控制组的1.32倍。将控制组的foxo基因的表现量视为1(即100%)时,实验组相对于控制组的foxo基因的表现量为1.21(即150%),代表实验组的foxo基因的表现量为控制组的1.21倍。由图2可见,单核球细胞经过黄精、芡实及枸杞所制得的植物发酵汁液处理过后,可以有效达到提升粒线体活性,进而提升新陈代谢的功效。例4:细胞抗发炎测试医学界已逐渐有共识认为慢性发炎是新陈代谢症候群的原因之一。单核球细胞产生于骨髓并散布于血管内,在发炎情况下会作出对应的全身性免疫反应,因此以单核球细胞做为实验细胞株进行相关抗发炎基因表现量的试验,体现出在降低发炎相关基因的表现下系指身体处于正常状态,延伸可提升新陈代谢效率之效。4.1材料、仪器及溶液配置实验细胞:人类单核球细胞thp-1(后续简称单核球细胞,采购向atcc公司,寄存编号为tbi202)。培养基:rpmi1640培养基(品牌gibco型号rpmimedium1640,采购自thermofisherscientific,编号31800-022)并添加有10%胎牛血清(fetalbovineserum,fbs,品牌gibco编号10438-026)及1%抗生素-抗霉菌素(antibiotic-antimycotic,品牌gibco编号15240-062)。试剂:rna萃取试剂套组(购自geneaid公司,台湾,lotno.fc24015-g)、fastqpcr试剂组(购自sigma公司,美国,编号38220000000)。反转录酶:采用iiireversetranscriptase品牌invitrogen公司,美国,编号18080-051。检测仪器:abisteponeplustm实时pcr系统(real-timepcrsystem,购自thermofisherscientific公司,美国)。4.2.测试流程在六孔板中各孔分别加入2ml上述培养基并接种1x106的单核球细胞隔夜培养。将隔夜培养的细胞分为二组(控制组及实验组)。其中,控制组不添加任何测试样本。实验组添加的测试样本为例1的所制得的植物发酵原液。于此,实验组的培养基内的测试样本浓度为1.0%(v/v)。将控制组及实验组在37℃下培养24小时。于24小时后,以400xg离心5分钟,去除上清液后以1xdpbs缓冲冲洗后并以400xg离心5分钟,再次移除上清液,加入600μl的rb缓冲液将细胞裂解。接着,使用rna萃取试剂套组分别收集二组细胞溶液内之rna。接着,每组取2000奈克(ng)所萃取出的rna为模板,藉由反转录酶以表二中之引子黏合进行反转录作用产生相应之cdna。后续利用实时pcr系统,以及qpcr试剂组将二组反转录后产物分别以表二之组合引子进行定量实时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quantitativereal-time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以观察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单核球细胞的基因的表现量。定量实时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的仪器设定条件为95℃反应1秒,60℃反应20秒,总共40个循环,并使用2-δct方法进行基因定量。于此,藉由cdna进行定量实时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可间接定量各基因的mrna表现量,进而推断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表现量。表二并且,图3中显示的各基因的相对基因表现系以相对倍率呈现,其中使用excel软件之stdev公式计算标准偏差,并在excel软件中以单尾学生t检验(studentt-test)分析是否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图式中「*」代表p值小于0.05,「**」代表p值小于0.01,以及「***」代表p值小于0.001。当「*」越多时,代表统计上的差异越显著。4.3.测试结果请参阅图3。将控制组的il-1β基因的表现量视为1(即100%)时,实验组相对于控制组的il-1β基因的表现量为0.58(即58%),代表实验组的il-1β基因的表现量较控制组降低了42%。将控制组的il-8基因的表现量视为1(即100%)时,实验组相对于控制组的il-8基因的表现量为0.59(即59%),代表实验组的il-8基因的表现量较控制组降低了41%。将控制组的il-6基因的表现量视为1(即100%)时,实验组相对于控制组的il-6基因的表现量为0.25(即25%),代表实验组的il-6基因的表现量较控制组降低了75%。将控制组的il-18基因的表现量视为1(即100%)时,实验组相对于控制组的il-18基因的表现量为0.73(即73%),代表实验组的il-18基因的表现量较控制组降低了27%。将控制组的tnf-α基因的表现量视为1(即100%)时,实验组相对于控制组的tnf-α基因的表现量为0.48(即48%),代表实验组的tnf-α基因的表现量较控制组降低了52%。由图3可见,单核球细胞经过黄精、芡实及枸杞所制得的植物发酵汁液处理过后,可以有效达降低全身发炎的情况,进而提升新陈代谢的功效。例5:人体测试一5-1.样品制备植物发酵汁液:采用例1所制备的植物发酵汁液。5-2.受试者:4位受试者(受试者年龄在25~30之间的女性)。其中,各受试者皆是易产生水肿症状的患者。意即,本次测试挑选水分代谢状况及新陈代谢率较差的受试者。5-3.测试项目:排尿量5-4.测试方式:第一天令4位受试者于上午9时将体内尿液排空之后开始饮水50ml,接下在每个小时再饮水180ml,并且统计上午9时到下午1时之间的各受试者的总排尿量,此为控制组。第二天令相同的4位受试者于上午9时将体内尿液排空之后开始饮用7ml植物发酵汁液及43ml的水,接下在每个小时再喝水180ml,同样统计上午9时到下午1时之间的各受试者的总排尿量,此为实验组。5-5.测试结果请参阅图4,在饮用植物发酵汁液的情况下,4位受试者的平均总排尿量从465ml上升至785ml,其平均总排尿量的其前后差距达到40%。意即,饮用7ml植物发酵汁液可以有效增加排尿量,提升身体的水分代谢率。例6:人体测试二6-1.样品制备植物发酵汁液:采用例1所制备的植物发酵汁液。6-2.受试者:3位受试者(受试者年龄在25~30之间的女性)。其中,各受试者皆是易产生水肿症状的患者。意即,本次测试挑选水分代谢状况及新陈代谢率较差的受试者。6-3.测试项目:下肢水肿指数、脚踝围及身体感觉问卷。6-4.测试方式:令3位受试者每日饮用7ml植物发酵汁液,并连续饮用8周。于饮用前(即第0周,又称控制组)及饮用8周后(即第8周,又称为实验组)分别进行量测。其中,下肢水肿指数是分别以人体成分分析仪x-scan对受试者的下肢进行量测,其系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oelectricalimpedanceanalysis,bia),利用微电流对人体下肢进行测量。水肿指数为细胞外水分(ecw)/身体总水分(tbw)之比值。于此,水肿指数越高,表示水肿状况越严重。其中,脚踝围系于临床上医师常用于判别病患是否水分代谢不良的常见方法。于此,利用皮尺分别量测受试者的脚踝围。其中,分别于第0周及第8周由受试者填写身体感觉问卷,问卷中对于新陈代谢相关的各种状况进行调查,其调查及计分方式如下表三。其中,第一部分的各分数代表各种症状的严重程度,1分为无异状,2分为轻微,3分为普通,4分为有些严重,5分为严重。表三下面图式中显示的以受试者的平均脚踝围呈现,其中使用excel软件之stdev公式计算标准偏差,并在excel软件中以单尾学生t检验(studentt-test)分析是否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图式中「*」是指其p值小于0.05,代表统计上具有显著差异。6-5.测试结果请参阅图5。经过8周的每日饮用植物发酵汁液后,3位受试者的平均水肿指数从0.387ecw/tbw(第0周)下降至0.369ecw/tbw(第8周)。并且,依据水肿指数参考值为<0.40属于正常,0.40-0.41属于水肿临界,>0.41属于已产生水肿现象。由上述参考值可知,水肿指数差距0.01即意谓从水肿临界到产生水肿,而饮用本发明之植物发酵汁液8周,其实前后的平均水肿指数差异高达0.018。换算后,其平均水肿指数其前后差距达到4.5%。意即,每日饮用7ml植物发酵汁液可以有效降水肿,提升新陈代谢。请参阅图6。经过8周的每日饮用植物发酵汁液后,3位受试者其平均脚踝围从21.25cm(第0周)降低至20.82cm(第8周),其前后差距达0.43cm。意即,每日饮用7ml植物发酵汁液可以显著减少脚踝水肿情况。其中,一位受试者的在第0周时按压脚踝水肿处,其回复凹陷的皮肤至复至原位约费时3分钟,而其在第8周时按压脚踝水肿处,其回复凹陷的皮肤至复至原位仅费时4秒。参考图7。其中,对于第1题所述长久坐或站立易水肿的情况,受试者的平均评分由4.17分降到0.67分,意即受试者自评已回到无异状的情况。其中,对于第2题所述容易觉得晚上裤子或鞋子较紧绷的情况,受试者的平均评分由3分降到1.67分。其中,对于第3题所述容易觉得手部肿胀的情况,受试者的平均评分由2.67分降到1分,意即受试者自评已回到无异状的情况。其中,对于第4题所述经常感觉倦怠疲备的情况,受试者的平均评分由4.33分降到2分,意即受试者自评已回到轻微的情况。其中,对于第5题所述气血循环差或手脚冰冷的情况,受试者的平均评分由4.67分降到3分,意即受试者自评由接近最高分严重的情况,已回到普通的情况。由上述可知,各题目的平均分数都有减少,意即各受试者平均而言,对于上述症状都有明显的改善。整体新陈代谢低落的感受度下降,受试者均能明显感受到其新陈代谢能力的提升。由此可知,长期使用植物发酵汁液可提升粒线体活性、降低发炎反应、增加排尿量、减少水肿症状、改善手脚冰冷等,即植物发酵汁液具明显的提升新陈代谢之功效。综上所述,根据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汁液,其可以提升细胞内粒线体活性,藉由提升细胞活性达到提升新陈代谢的用途。根据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汁液,其可以降低体内发炎反应,藉由维持细胞正常机能达到提升新陈代谢的用途。根据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汁液,其可以增加排尿量,藉由提升体内水分代谢达到提升新陈代谢的用途。根据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汁液,其可以提升体内水分代谢而减少水肿,维持身体循环达到提升新陈代谢的用途。根据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汁液,其提升肢体末稍温度,达到改善手脚冰冷的用途。并且,根据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汁液,在每日服用植物发酵汁液7ml的情况下即能有效达到提升新陈代谢的用途。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汁液能用于制备用于提升新陈代谢的组合物。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所作些许之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序列表】<110>大江生医股份有限公司<120>植物发酵汁液用于制备提升新陈代谢组合物的用途<150>62/961,742<151>2020-01-16<160>16<170>patentinversion3.5<210>1<211>19<212>dna<213>artificialsequence<220><223>cct5-f<400>1ataaatgtgaggctgaatc19<210>2<211>18<212>dna<213>artificialsequence<220><223>cct5-r<400>2acttgtcacttgtggcac18<210>3<211>21<212>dna<213>artificialsequence<220><223>sirt1-f<400>3tgctggcctaatagagtggca21<210>4<211>20<212>dna<213>artificialsequence<220><223>sirt1-r<400>4ctcagcgccatggaaaatgt20<210>5<211>19<212>dna<213>artificialsequence<220><223>foxo-f<400>5cggacaaacggctcactct19<210>6<211>21<212>dna<213>artificialsequence<220><223>foxo-r<400>6ggacccgcatgaatcgactat21<210>7<211>20<212>dna<213>artificialsequence<220><223>il-1β-f<400>7agctacgaatctccgaccac20<210>8<211>22<212>dna<213>artificialsequence<220><223>il-1β-r<400>8cgttatcccatgtgtcgaagaa22<210>9<211>22<212>dna<213>artificialsequence<220><223>il-8-f<400>9ttttgccaaggagtgctaaaga22<210>10<211>21<212>dna<213>artificialsequence<220><223>il-8-r<400>10aaccctctgcacccagttttc21<210>11<211>23<212>dna<213>artificialsequence<220><223>il-6-f<400>11actcacctcttcagaacgaattg23<210>12<211>23<212>dna<213>artificialsequence<220><223>il-6-r<400>12ccatctttggaaggttcaggttg23<210>13<211>23<212>dna<213>artificialsequence<220><223>il-18-f<400>13tcttcattgaccaaggaaatcgg23<210>14<211>21<212>dna<213>artificialsequence<220><223>il-18-r<400>14tccggggtgcattatctctac21<210>15<211>19<212>dna<213>artificialsequence<220><223>tnf-α-f<400>15gaggccaagccctggtatg19<210>16<211>19<212>dna<213>artificialsequence<220><223>tnf-α-r<400>16cgggccgattgatctcagc19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