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7264发布日期:2022-07-20 01:0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采血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


背景技术:

2.采血针用于血液取样,常规体检,血糖检查等都需要用到采血笔,采血笔是采血针的一种,在结构上多采用机械装置,针头采用弹射装置,几乎能完全做到准确、快速、深浅适度、直线路径刺穿皮肤,大大降低了病人的痛楚,使取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基本解决了前两代采血针痛感强、创口大等问题。
3.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采血针,有的似手枪,有的似钢笔,往往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减少心理压力,对成年病人也有同样的作用。但是现有的采血针都是只能使用一次,之后就需要进行更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较为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该多头采血笔的多针固定组件内设置有多个采血针,可以以此进行使用,从而提高使用次数,减少更换频率,提高采血工作的效率;其出针驱动结构在采血使用返回时自动将采血针进行替换无需再次手动更换,提高工作效率。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包括固定筒、出针驱动结构、深度调节组件和多针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筒底部与深度调节组件卡接固定,所述出针驱动结构和多针固定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筒内部且所述出针驱动结构的顶部穿出固定筒设置,所述多针固定组件内设置有多个采血针,所述出针驱动结构内设置有用于带动采血针上下移动的驱动杆,从而便于将采血针按下以进行采血工作。
6.进一步地,所述出针驱动结构包括按压移动组件以及旋转定位组件,所述按压移动组件通过上下移动可带动旋转定位组件进行转动;
7.所述按压移动组件包括按钮、复位弹簧、驱动杆、升降弹簧、驱动筒、以及过渡筒,所述驱动杆包括顶部的驱动头和底部的驱动部,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卡设在按钮的顶壁中心处和驱动头的顶部,所述升降弹簧套设在驱动部的外侧且两端分别位于驱动头的底部和所述驱动筒内的卡槽内;
8.所述按钮底部对称设置有两组按压条,所述按压条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驱动筒位于按钮的下方且按压条套设在驱动筒的外侧,所述驱动杆位于驱动筒的内侧,所述驱动筒的底部外侧套设有过渡筒,且所述过渡筒与驱动筒外壁上的限位环的底壁接触;
9.所述旋转定位组件包括第一旋转环、第二旋转环和第三旋转限位环,所述第一旋转环、第二旋转环和第三旋转限位环由上到下同轴心设置,第一旋转环和第二旋转环插接进行限位固定,且第三旋转限位环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弧板,所述定位弧板插设在第二旋转环内且与第二旋转环的内壁紧贴设置;
10.所述第一旋转环的外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旋转凹槽,两个所述按压条底部的导向柱分别卡设在两个旋转凹槽内,所述第二旋转环的外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旋转凹槽,两个所述第二旋转凹槽与旋转凹槽的底部正对设置,所述第二旋转环的外壁圆周方向上开设有两个相平行的滑动槽道,所述滑动槽道中心位置的槽壁上设置有一竖向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一滑块,所述滑块上还滑动连接有一滑动按钮;
11.所述第三旋转限位环的外壁上圆周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凹槽,其中第二旋转凹槽、滑槽分别对应连通有一定位凹槽。
12.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底壁上设置有一卡块,所述卡块的底侧端部设置有凸块,所述滑块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与卡块可卡接固定的凹槽,分别为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滑块顶壁上设置有一滑动通槽,所述滑动按钮为一带有顶壁上设置有拨块的弧形板,所述滑动按钮的底壁上设置有滑动滑块,该滑动滑块插入在该滑动通槽内。
13.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滑块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滑块的宽度,所述滑动滑块的宽度小于滑动槽道的宽度。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环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柱,所述第二旋转环的顶壁上开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柱插设在定位槽中。
15.进一步地,所述过渡筒由上到下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圆筒、第二圆筒、第三缩颈筒和第四圆筒,所述第二圆筒、第三缩颈筒和第四圆筒插设在第一旋转环和第二旋转环内,且第一圆筒位于所述第一旋转环和限位环之间。
16.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圆筒的内壁上圆周设置有多个凸块,其中一个凸块上开设有通孔且其顶部连接有限位竖块;所述驱动筒的底部设置有定位筒,所述定位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筒,所述驱动筒的侧壁底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定位筒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侧设置有开口的第二限位槽,所述限位筒的外侧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第一端卡设在第一限位槽内,扭簧的第二端插设在所述过渡筒的通孔内。
1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筒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观察窗口、第二观察窗口、第一定位插块和第二定位凹槽,所述固定筒的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竖向对称设置的第一定位槽和两个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观察窗口正对滑动按钮b设置,所述拨块b贯穿第二观察窗口设置;
18.所述按压条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且沿第一定位槽上下滑动连接;
19.所述驱动筒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定位卡块,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卡块分别卡设在两个第二定位槽内。
2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筒上竖向设置有驱动移动凹槽,所述驱动移动凹槽的顶部还连通设有驱动定位凹槽;所述驱动杆的驱动头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卡块,所述定位卡块卡设在驱动定位凹槽内;所述限位筒中心位置设置有定位杆,所述驱动部内开设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杆的顶部插设在所述定位通孔内,所述驱动筒上设置有供驱动部穿过的通槽。
21.进一步地,所述按钮的顶壁内部设置有第一夹爪,所述按钮的内壁上设置有肋板,所述驱动头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夹爪,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卡设在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内,所述驱动头上设置有旋转斜面,所述肋板设置于旋转斜面的正上方;
22.所述按钮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移动限位块,所述驱动筒上开设有移动限位槽,驱动筒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环且位于所述移动限位槽底部。
23.进一步地,所述多针固定组件包括固定针筒和外套筒,所述的固定针筒与外套筒
同轴心设置,所述外套筒套设在固定针筒外侧且与所述固定针筒卡设连接;所述固定针筒包括固定柱和环筒,所述固定柱和环筒通过隔板形成多个定位空腔,多个所述采血针放置于多个所述定位空腔内,所述采血针底部正对设置有第一出针孔和第二出针孔,所述第一出针孔和第二出针孔分别开设于固定针筒的底壁和外套筒的底壁上;所述外套筒和固定针筒均由带弹性的工程塑胶制成。
24.进一步地,所述环筒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凹槽而形成梅花形,每相邻的两个凹槽内分别固定设置有第六定位凸起和第七定位凸起,所述第六定位凸起和第七定位凸起沿固定针筒的径向方向向外翘起;
25.所述外套筒上设有与所述第六定位凸起和第七定位凸起分别相匹配对应的第六定位凹槽和第七定位凹槽,所述第六定位凹槽为通孔结构,所述第七定位凹槽沿外套筒的径向方向上内凹设置;
26.所述外套筒的内壁上设有隔离凸台,隔离凸台设在第六定位凹槽的下方,环筒通过多个隔离凸台进行轴向的限位。
27.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底壁中心处设有第五定位凸起,所述固定针筒底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五定位凸起相匹配的第五定位缺口,所述第五定位凸起和第五定位缺口均为锥形且二者间隙配合;
28.所述第六定位凸起设置于第七定位凸起的上侧,所述第六定位凸起的下端设有向上翘起的倒钩,所述第七定位凸起上设有台肩固定面;
29.所述第六定位凸起的倒钩探出第六定位凹槽设置,所述第七定位凹槽的槽壁上设有限高环,所述第七定位凸起的台肩固定面位于限高环的下侧;
30.所述外套筒内壁的顶部设有多个第八定位凸起,所述环筒的外壁上设有多个第九定位凸起,所述第八定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九定位凸起的上侧;
31.每个所述第六定位凹槽竖向方向的两侧均紧邻设置有第十定位凸起,两个所述第十定位凸起以第六定位凹槽为中心对称设置。
32.进一步地,限位筒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爪,第三旋转限位环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爪,第二定位爪和第一定位爪均与环筒外壁的凹槽对应设置且端面与环筒的凹槽卡接;且第一定位爪与环筒外壁的凹槽的凸起位置形成棘轮棘爪机构。
33.进一步地,所述深度调节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上定位环、驱动环和升降环,所述上定位环的下方外圈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驱动环的内圈上端设有多个档位调节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相邻档位调节凸起形成的凹槽对应设置,所述驱动环内圈的下端设有第一螺旋凸起,所述升降环套设在驱动环内,所述升降环的外圈设有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凸起设在螺旋槽内且二者相对运动,所述升降环的下端设有出针孔。
34.进一步地,所述上定位环的上端设有下凹的定位缺口,所述上定位环的内圈设有向内凸起的第一定位凸起,所述固定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插块和定位凹槽,所述定位插块插设在定位缺口内,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卡设在定位凹槽内,从而将上定位环与固定筒进行固定。
35.进一步地,所述上定位环下端的直径小于其上端的直径,所述上定位环的下端伸入驱动环的内部,所述上定位环的下端设有倒钩形第一定位凸台;
36.所述螺旋槽两侧由多个间断式设置的第二螺旋凸起组成,所述第二螺旋凸起与驱
动环的内圈接触设置且间隙配合;
37.所述驱动环的外径小于等于上定位环顶端的外径,所述驱动环的下端设有圆弧凸起,且所述圆弧凸起处的外径大于驱动环上端的外径;
38.所述上定位环的下端设有第二定位缺口,所述升降环的上端设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定位凸起设在第二定位缺口内,且二者上下滑动设置。
39.进一步地,所述采血针包括针头和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包括一体成型的驱动段和固定段,所述针头贯穿固定段且固定在固定段中心,所述驱动段位于固定段的上端,所述驱动段上设置有挂耳凸起、第三定位凸起以及薄壁区域;所述针头的底端设有套头,所述套头为软橡胶结构。
40.进一步地,所述环筒上设有第三定位缺口,所述第三定位缺口与采血针上的第三定位凸起可匹配卡接。
41.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42.1、本发明的多头采血笔依次包括固定筒、出针驱动结构、深度调节组件和多针固定组件,且多针固定组件内设置有多个采血针,减少采血针的更换频率,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43.2、本发明中的出针驱动结构包括按压移动组件和旋转定位组件,在使用时按压移动组件可以将采血针击出实现采血功能,同时按压移动组件与旋转定位组件配合返回时实现自动换针功能,无需人工再次手动换针,提高工作效率,使用便捷。
44.3、本发明的旋转定位组件中通过滑块和滑动按钮可更换采血笔的不同状态,在首次使用时,调换到调试状态用以调试采血针的出针长度,使其满足采血需求,之后再调换到使用状态进行使用,操作便利,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45.图1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的组合结构图;
46.图2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的拆分图;
47.图3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的剖视图;
48.图4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出针驱动结构的组合结构图;
49.图5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出针驱动结构的拆分图;
50.图6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固定筒的结构示意图一;
51.图7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固定筒的结构示意图二;
52.图8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53.图9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驱动杆、复位弹簧、升降弹簧的组装示意图;
54.图10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55.图11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驱动筒的结构示意图;
56.图12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驱动筒的剖视图;
57.图13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驱动筒、过渡筒与旋转定位组件的组装图;
58.图14是图13的剖视图;
59.图15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过渡筒的结构示意图一;
60.图16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过渡筒的结构示意图二;
61.图17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旋转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62.图18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第一旋转环的结构示意图;
63.图19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第二旋转环的结构示意图;
64.图20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第三旋转限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65.图21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滑块与滑动按钮的组装示意图;
66.图22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多针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67.图23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固定针筒的结构示意图一;
68.图24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固定针筒的结构示意图二;
69.图25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一;
70.图26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二;
71.图27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采血针的结构示意图;
72.图28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固定针筒与采血针组合的剖视图;
73.图29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深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74.图30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深度调节组件的剖视图;
75.图31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上定位环的结构示意图一;
76.图32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上定位环的结构示意图二;
77.图33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驱动环的结构示意图;
78.图34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升降环的结构示意图;
79.图35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第三旋转限位环与过渡筒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80.图36是本发明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中驱动筒与过渡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81.图中:
82.1固定筒,101-第一观察窗口,102-第二观察窗口,103-第一定位插块,104-第二定位凹槽,105-第一定位槽,106-第二定位槽,107-第三观察窗口;
83.2-出针驱动结构,21-驱动杆,211-驱动头,211-1、定位卡块,211-2、第二夹爪,211-3、旋转斜面,212-驱动部,212-1、定位通孔,213-接触杆,214-卡接凸起;
84.a-按压移动组件,a1-按钮,a1-1、按压条,a1-2、导向柱,a1-3、第一夹爪,a1-4、肋板,a1-5、移动限位块;a2-复位弹簧,a3-升降弹簧,a4-驱动筒,a4-1、卡槽,a4-2、限位环,a4-3、定位筒,a4-3-1、限位块,a4-3-2、第二限位槽,a4-4、限位筒,a4-4-1、定位杆,a4-4-2、第二定位爪,a4-5、第一限位槽,a4-6、第二定位卡块,a4-7、驱动移动凹槽,a4-8、驱动定位凹槽,a4-9、移动限位槽,a4-10、第二限位环,a4-11、通槽,a5-过渡筒,a5-1、第一圆筒,a5-2、第二圆筒,a5-3、第三缩颈筒,a5-4、第四圆筒,a5-4-1、凸块,a5-4-2、通孔,a5-4-3、第三定位卡块,a5-4-4、定位块,a5-4-5、限位竖块,a6-扭簧;
85.b-旋转定位组件,b1-第一旋转环,b1-1、旋转凹槽,b1-2、定位柱,b2-第二旋转环,b2-1、第二旋转凹槽,b2-2、滑动槽道,b2-3、滑槽,b2-4、卡块,b2-5、凸块,b2-6、定位槽,b3-第三旋转限位环,b3-1、定位弧板,b3-2、定位凹槽,b3-3、第一定位爪,b4-滑块,b4-1、第一凹槽,b4-2、第二凹槽,b4-3、滑动通槽,b5-滑动按钮,b5-1、滑动滑块,b5-2、拨块;
86.3-深度调节组件,31-上定位环,311-第一定位凸起,312-第一定位缺口,313-限位凸起,314-第一定位凸台,315-第二定位缺口,32-驱动环,321-档位调节凸起,322-第一螺旋凸起,323-圆弧凸起,33-升降环,331-第二定位凸起,332-螺旋槽,333-第二螺旋凸起,34-出针孔;
87.4-多针固定组件,41-固定针筒,410-定位空腔,411-第三定位缺口,412-第六定位凸起,4121-倒钩,413-第七定位凸起,4131-台肩固定面,414-第五定位缺口,415-固定柱,416-第九定位凸起,417-环筒,418-第一出针孔;42-外套筒,421-第六定位凹槽,422-第五定位凸起,423-第七定位凹槽,424限高环,425-第八定位凸起,426-隔离凸台,427-第十定位凸起,428-第二出针孔;
88.5-采血针,51-针头,52-保护套,521-固定段,522-驱动段,5221-挂耳凸起,5224-第三定位凸起,5225-薄壁区域,53-套头。
具体实施方式
8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90.参照图1到图3,一种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包括固定筒1、出针驱动结构2、深度调节组件3和多针固定组件4,固定筒1底部与深度调节组件3卡接固定,出针驱动结构2和多针固定组件4安装在固定筒1内部且出针驱动结构2的顶部穿出固定筒1设置,多针固定组件4内设置有多个采血针5,出针驱动结构2内设置有用于带动采血针5上下移动的驱动杆21,从而便于将采血针5按下以进行采血工作。其中,固定筒1用于将各组件进行安装固定,深度调节组件3用于调节采血针5的出针长度,出针驱动结构2用于按压从而将采血针5按出进行采血工作和进行换针,保证每个采血针5使用一次,从而保证安全;多针固定组件4用于将多个采血针5同时进行存储,便于使用和更换。
91.参照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筒1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观察窗口101、第二观察窗口102、第三观察窗口107、第一定位插块103和第二定位凹槽104,固定筒1的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竖向对称设置的第一定位槽105和两个第二定位槽106。其中,第一观察窗口101用于观察采血笔处于调试状态还是使用状态;第二观察窗口102便于拨块b5-2进行上下移动,从而改变采血笔的状态,当拨块b5-2处于上方时,此时采血笔处于调试状态,当拨块b5-2处于下放时,此时采血笔处于使用状态,可直接进行采血使用;第三观察窗口107用于观察采血针5使用到第几个,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更换;第一定位插块103和第二定位凹槽104用于将固定筒1与深度调节组件3中的上定位环31进行固定安装。
92.参照图4到图5,出针驱动结构2包括按压移动组件a以及旋转定位组件b,按压移动组件a通过上下移动可带动旋转定位组件b进行转动。按压移动组件a向下按动时会带动旋转定位组件b进行转动,进而便于将采血针5按下进行采血使用和便于更换新的采血针5。
93.其中,按压移动组件a包括按钮a1、复位弹簧a2、驱动杆21、升降弹簧a3、驱动筒a4、以及过渡筒a5,如图8所示,驱动杆21包括顶部的驱动头211和底部的驱动部212,驱动部212固定设置有接触杆213,接触杆213的下端部设有卡接凸起214;如图9所示,复位弹簧a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卡设在按钮a1的顶壁中心处和驱动头211的顶部,具体的,参照图10和图9,按钮a1的顶壁内部设置有第一夹爪a1-3,驱动头21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夹爪211-2,复位弹簧a2的两端分别卡设在第一夹爪a1-3和第二夹爪211-2内;升降弹簧a3套设在驱动部212的外
侧且两端分别位于驱动头211的底部和驱动筒a4内的卡槽a4-1内;复位弹簧a2和升降弹簧a3分别位于驱动头211的上方和下方,在按动按钮1向下移动时,则复位弹簧a2压缩,之后复位弹簧a2释放压制驱动杆21下移,升降弹簧a3继续蓄能,由于惯性,驱动杆21持续下移直至驱动部212的底部与通槽a4-11槽顶壁接触后,驱动杆21停止下移,此时采血针5刺出,且此时复位弹簧a2处于拉伸状态,升降弹簧a3处于压缩状态,驱动杆21在该两个弹簧的作用下即刻迅速回缩,从而其卡接凸起214与采血针5卡住带动采血针5缩回到定位空腔410内,实现采血针5的回缩。
94.如图4和10所示,按钮a1底部对称设置有两组按压条a1-1,按压条a1-1设置于第一定位槽105内,且沿第一定位槽105上下滑动连接;此设计将按钮a1与固定筒1进行限位,使得按钮a1只能竖直上下移动,防止二者发生相对转动;按压条a1-1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柱a1-2,驱动筒a4位于按钮a1的下方且按压条a1-1套设在驱动筒a4的外侧,驱动筒a4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定位卡块a4-6,两个第二定位卡块a4-6分别卡设在两个第二定位槽106内;将驱动筒a4与固定筒1进行卡设固定,从而防止驱动筒a4发生转动;驱动杆21位于驱动筒a4的内侧,驱动筒a4的底部外侧套设有过渡筒a5,且过渡筒a5与驱动筒a4外壁上的限位环a4-2的底壁接触。限位环a4-2限制过渡筒a5与驱动筒a4发生上下位移,保持两者稳定。
95.参照图6、图7和图8,驱动筒a4上竖向设置有驱动移动凹槽a4-7,驱动移动凹槽a4-7的顶部还连通设有驱动定位凹槽a4-8;驱动杆21的驱动头211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卡块211-1,定位卡块211-1卡设在驱动定位凹槽a4-8内;驱动头211上设置有旋转斜面211-3,按钮a1的内壁上设置有肋板a1-4,肋板a1-4设置于旋转斜面211-3的正上方;正常状态下,定位卡块211-1卡设在驱动定位凹槽a4-8中,但在使用时,因向下按动按钮a1,使得肋板a1-4压持旋转斜面211-3从而使得驱动杆21旋转,进而定位卡块211-1旋出到驱动移动凹槽a4-7中,并沿驱动移动凹槽a4-7向下移动,此时驱动杆21持续向下移动,可实现将采血针5击出的功能。
96.另外,限位筒a4-4中心位置设置有定位杆a4-4-1,驱动部212内开设有定位通孔212-1,定位杆a4-4-1的顶部插设在定位通孔212-1内,驱动筒a4上设置有供接触杆213穿过的通槽a4-11,在驱动杆21下移时,其驱动部212连接的接触杆213穿过该通槽a4-11与采血针5接触从而带动采血针5下移工作,驱动部212的底端与通槽a4-11槽顶壁接触后使得驱动杆21停止下移。按钮a1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移动限位块a1-5,驱动筒a4上开设有移动限位槽a4-9,驱动筒a4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环a4-10且位于移动限位槽a4-9底部。当按钮a1在持续下移时,当移动限位块a1-5与第二限位环a4-10接触时,即到达最低位置。
97.参照图13、图14和图17,旋转定位组件b包括第一旋转环b1、第二旋转环b2和第三旋转限位环b3,第一旋转环b1、第二旋转环b2和第三旋转限位环b3由上到下同轴心设置,第一旋转环b1和第二旋转环b2插接进行限位固定,具体的,第一旋转环b1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柱b1-2,第二旋转环b2的顶壁上开设有多个定位槽b2-6,定位柱b1-2插设在定位槽b2-6中。此设计便于将第一旋转环b1、第二旋转环b2进行定位和组装。
98.如图20所示,第三旋转限位环b3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弧板b3-1,定位弧板b3-1插设在第二旋转环b2内且与第二旋转环b2的内壁间隙设置;此设计便于将第二旋转环b2和第三旋转环b3进行定位和组装。
99.参照图18和图19,第一旋转环b1的外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旋转凹槽b1-1,两个按压条a1-1底部的导向柱a1-2分别卡设在两个旋转凹槽b1-1内,第二旋转环b2的外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旋转凹槽b2-1,两个第二旋转凹槽b2-1与旋转凹槽b1-1的底部正对设置,第二旋转环b2的外壁圆周方向上开设有两个相平行的滑动槽道b2-2,滑动槽道b2-2中心位置的槽壁上设置有一竖向的滑槽b2-3,滑槽b2-3内滑动连接有一滑块b4,滑块b4上还滑动连接有一滑动按钮b5;第三旋转限位环b3的外壁上圆周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凹槽b3-2,其中第二旋转凹槽b2-1、滑槽b2-3分别对应连通有一定位凹槽b3-2。第一旋转环b1和第二旋转环b2固定卡接,第三旋转限位环b3和第二旋转环b2通过滑块b4进行连接,当滑块b4下移同时位于滑槽b2-3和定位凹槽b3-2中时,则将第二旋转环b2与第三旋转限位环b3进行固定;当滑块b4仅位于滑槽b2-3内时,此时第二旋转环b2与第三旋转限位环b3不固定。
100.其中,第三旋转限位环b3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爪b3-3,第一定位爪b3-3与环筒417外壁的凹槽对应设置且端面与环筒417的凹槽卡接,使得第一定位爪b3-3与环筒417外壁的凹槽的凸起位置形成棘轮棘爪机构。当第三旋转限位环b3与第二旋转环b2固定时,此时为使用状态,将按钮a1下移时,导向柱a1-2沿旋转凹槽b1-1进行移动,因旋转凹槽b1-1为倾斜设置,因此第一旋转环b1进行正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旋转环b2和第三旋转限位环b3进行正向转动,因第三旋转限位环b3通过第一定位爪b3-3与环筒417形成棘轮棘爪机构,又驱动筒a4的第二定位爪a4-4-2与环筒417卡接,因此,当第三旋转限位环b3正向转动时不会带动环筒417转动,此时驱动杆21直接将采血针5击出使用;导向柱a1-2依次穿过旋转凹槽b1-1、第二旋转凹槽b2-1和定位凹槽b3-2,随着按钮a1向下移动驱动杆21将采血针5击出之后再次带动采血针5返回原位;当将按钮a1不再按动时,此时导向柱a1-2沿之前下移的路径原路返回,此时,第一旋转环b1、第二旋转环b2与第三旋转环b3反向转动,第三旋转环b3的第一定位爪b3-3带动环筒417进行转动,从而将采血针5自动更换。由此该设计在使用时,每使用一次在按钮a1返回的过程中自动将采血针5更换为新的未使用过的,使得使用更为方便。
101.当第三旋转限位环b3与第二旋转环b3不固定时,此时为调试状态,此时第二旋转环b2旋转不会带动第三旋转限位环b3转动,因此按动按钮a1时,击出的是同一个采血针5,该状态下适用于调整采血针5的出针长度,配合深度调节组件3进行使用,主要调节采血针5的出针长度,以适应不同的采血标本。
102.具体的,参照图17、图19和图21,滑槽b2-3底壁上设置有一卡块b2-4,卡块b2-4的底侧端部设置有凸块b2-5,滑块b4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与卡块b2-4可卡接固定的凹槽,分别为第一凹槽b4-1和第二凹槽b4-2,滑块b4顶壁上设置有一滑动通槽b4-3,滑动按钮b5为一带有顶壁上设置有拨块b5-2的弧形板,拨块b5-2穿过第二观察窗口102设置,滑动按钮b5的底壁上设置有滑动滑块b5-1,该滑动滑块b5-1插入在该滑动通槽b4-3内。设置滑动按钮b5便于将滑块b4上下移动,从而将第三旋转限位环b3进行固定和放开,以更换采血笔的使用状态。当采血笔处于调试状态时,第三旋转限位环b3与第二旋转环b2不连接,此时,拨块b5-2位于上方,滑块b4的第二凹槽b4-2与凸块b2-5卡接,此时第三旋转限位环b3不进行转动,可以进行调试采血针5的出针长度;当采血笔处于使用状态时,拨块b5-2处于下方,带动滑块b4在滑槽b2-3内向下移动,直至第一凹槽b4-1与凸块b2-5卡接,则将第三旋转限位环b3与第二旋转环b2进行固定,在使用的过程中便于将采血针5进行自动换针。
103.另外,滑动滑块b5-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滑块b4的宽度相同,滑动滑块b5-1的宽度小于滑动槽道b2-2的宽度,第二旋转环b2转动时,为防止滑动按钮b5阻碍第二旋转环b2的正常转动,因此设置滑动环块b5-1使得滑动按钮b5可以沿滑动槽道b2-2进行滑动,从而保证第二旋转环b2的正常转动。
104.另外,因互动按钮b5为弧形板,可以在该弧形板的表面注明调试状态与使用状态的标注,由第一观察窗口101进行显示,可以方便判读采血笔处于何状态。
105.参照图15和16,过渡筒a5由上到下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圆筒a5-1、第二圆筒a5-2、第三缩颈筒a5-3和第四圆筒a5-4,第二圆筒a5-2、第三缩颈筒a5-3和第四圆筒a5-4插设在第一旋转环b1和第二旋转环b2内,且第一圆筒a5-1位于第一旋转环b1和限位环a4-2之间。所述第一圆筒a5-1与第三观察窗口107正对设置,可在第一圆筒a5-1的侧壁上圆周均匀标记数字,由1开始标记,可以将1标记为红色或黄色等显著颜色,从第三观察窗口107处可以观察到被标记的数字。在进行安装时使得数字6正对第三观察窗口107设置,之后随着底部采血针的更换使用,过渡筒a5不断地旋转,当第三观察窗口107显示数字1时,则证明此时需要更换更换新的采血针。
106.参照图14和15,第四圆筒a5-4的内壁上圆周设置有多个凸块a5-4-1,其中一个凸块a5-4-1上开设有通孔a5-4-2且其顶壁上设置有限位竖块a5-4-5;驱动筒a4的底部设置有定位筒a4-3,定位筒a4-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筒a4-4,驱动筒a4的侧壁底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槽a4-5,定位筒a4-3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块a4-3-1,限位块a4-3-1的一侧设置有开口的第二限位槽a4-3-2,限位筒a4-4的外侧套设有扭簧a6,扭簧a6的第一端卡设在第一限位槽a4-5内,扭簧a6的第二端插设在通孔a5-4-2内;在进行装配时,将扭簧a6的第二端穿过第二限位槽a4-3-2之后再套上过渡筒,使第二端插设在过渡筒a5的通孔a5-4-2内。凸块a5-4-1的底部延伸出第四圆筒a5-4的底壁形成第三定位卡块a5-4-3,第三定位卡块a5-4-3卡设在环筒417的凹槽内,便于将环筒417与过渡筒a5进行固定,使得两者同时转动。且其中一个第三定位卡块a5-4-3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块a5-4-4,所述第三旋转限位环b3的定位弧板b3-1的一侧与第三定位卡块a5-4-3贴合,因此当第三旋转限位环b3随着转动。当旋转将近一周时,其定位弧板b3-1与定位块a5-4-4卡接,同时驱动筒a4上的限位块a4-3-1与过渡筒a5上的限位竖块a5-4-5相抵持后,此时驱动筒a4、过渡筒a5和第三旋转限位环b3三者同时卡住,从而使得采血笔再无法旋转,此时则需要将底部卡设的多针固定组件4拔下,以将采血针5进行更换。另外,因设置扭簧a6,在将多针固定组件4拔下后,过渡筒a5和驱动筒a4在扭簧a6的弹力作用下返回原位,即扭簧a6带动过渡筒a5快速复位。可参照图35,此图为装配时第三旋转限位环b3与过渡筒a5的初始状态图,参照图36,此图为装配时驱动筒a4与过渡筒a5的初始卡接状态图,随着第三旋转限位环b3的转动,从而带动环筒417和过渡筒a5转动进行换针,直到过渡筒a5旋转接近一周,其定位弧板b3-1与定位块a5-4-4相抵持,与此同时,驱动筒a4上的限位块a4-3-1与过渡筒a5上的限位竖块a5-4-5的另一端面相抵持,即过渡筒a5在图36的基础上旋转一圈使得限位块a4-3-1与限位竖块a5-4-5的另一侧的端面相卡接,此时则将第三旋转限位环b3进行限位固定,可防止再次转动,从而保证采血针5只使用一次。
107.如图22和图2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针固定组件4包括固定针筒41和外套筒42,固定针筒41与外套筒42同轴心设置,外套筒42套设在固定针筒41外侧且与固定针筒41卡设连接;固定针筒41包括固定柱415和环筒417,固定柱415和环筒417通过隔板形成多个定位
空腔410,多个采血针5放置于多个定位空腔410内,采血针5底部正对设置有第一出针孔418和第二出针孔428,第一出针孔418和第二出针孔428分别开设于固定针筒41的底壁和外套筒42的底壁上;外套筒42和固定针筒41均由带弹性的工程塑胶制成。多针固定组件4用于固定安装多组采血针5且配合旋转驱动组件b将采血针5进行旋转,进而达到更换新的采血针5使用的目的。
108.如图23到2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环筒417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凹槽而形成梅花形,每相邻的两个凹槽内分别固定设置有第六定位凸起412和第七定位凸起413,第六定位凸起412和第七定位凸起413沿固定针筒41的径向方向向外翘起;如图19和20所示,外套筒42上设有与第六定位凸起412和第七定位凸起413分别相匹配对应的第六定位凹槽421和第七定位凹槽423,第六定位凹槽421为通孔结构,第七定位凹槽423沿外套筒42的径向方向上内凹设置;其中,第六定位凸起412设置于第七定位凸起413的上侧,第六定位凸起412的下端设有向上翘起的倒钩4121,第七定位凸起413上设有台肩固定面4131;第六定位凸起412的倒钩4121探出第六定位凹槽421设置,第七定位凹槽423的槽壁上设有限高环424,第七定位凸起413的台肩固定面位于限高环424的下侧。倒钩4121探出第六定位凹槽421,该设置用于对固定针筒41的上极限位置进行限位,设置限高环424用于抵持第七定位凸起413的台肩固定面4131,进而对固定针筒41的下极限位置进行固定。当固定针筒41与外套筒42组装后,倒钩4121探出环筒417沿其径向向外设置。当采血针5全部用完后取出时,第六定位凸起412收缩,此时,倒钩4121卡在第六定位凹槽421的上端面,同时台肩固定面4131与限位环424抵持配合,实现轴向定位,从而防止被取出的采血针5再次使用,避免重复使用。
109.另外,外套筒42的内壁上设有隔离凸台426,隔离凸台426设在第六定位凹槽421的下方,环筒417通过多个隔离凸台426进行周向限位。外套筒42底壁中心处设有第五定位凸起422,固定针筒41底壁上设有与第五定位凸起422相匹配的第五定位缺口414,第五定位凸起422和第五定位缺口414均为锥形且二者间隙配合。在进行安装时,第五定位凸起422插设在第五定位缺口414中,可以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保证外套筒42和固定针筒41快速配合,从而提升组装的精度和效率。外套筒42内壁的顶部设有多个第八定位凸起425,环筒417的外壁上设有多个第九定位凸起416,第八定位凸起425位于第九定位凸起416的上侧。在组合后,其第八定位凸起425位于第九定位凸起416的上侧,利用弹性原理,实现外套筒42和固定针筒41在轴线方向上的定位。每个第六定位凹槽421竖向方向的两侧均紧邻设置有第十定位凸起427,两个第十定位凸起427以第六定位凹槽421为中心对称设置。设置第十定位凸起427,一是增加外套筒42的强度,避免外套筒42在第六定位凹槽421处强度降低,二是在进行安装采血针组件时,进行导向定位,从而提升装配精度。
110.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筒a4-4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爪a4-4-2,第三旋转限位环b3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爪b3-3,第二定位爪a4-4-2和第一定位爪b3-3均与环筒417外壁的凹槽对应设置且端面与环筒417的凹槽卡接;且第一定位爪b3-3与环筒417外壁的凹槽的凸起位置形成棘轮棘爪机构,第二定位爪a4-4-2与环筒417的凹槽卡接,可以防止转动后的多针固定组件4再逆向旋转;第一定位爪b3-3用于带动环筒417进行转动,从而使其进行换针;第四圆筒a5-4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定位卡块a5-4-3,第三定位卡块a5-4-3卡设在环筒417的凹槽内,便于将环筒417与过渡筒a5进行固定,使得两者同时转动。
111.如图29-3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深度调节组件3包括同轴设置的上定位环31、驱动
环32和升降环33,上定位环31的下方外圈设有限位凸起313,驱动环32的内圈上端设有多个档位调节凸起321,限位凸起313与相邻的档位调节凸起321之间形成的凹槽对应设置,驱动环32内圈的下端设有第一螺旋凸起322,升降环33套设在驱动环32内,升降环33的外圈设有螺旋槽332,第一螺旋凸起322设在螺旋槽332内且二者相对运动,升降环33的下端设有出针孔34。
112.如图31和32所示,上定位环31的上端设有下凹的定位缺口312,上定位环31的内圈设有向内凸起的第一定位凸起311,固定筒1上的第一定位插块103插设在定位缺口312内,第一定位凸起311卡设在固定筒1上的第二定位凹槽104内,从而将上定位环51与固定筒1进行固定。
113.其中,上定位环31、驱动环32和升降环33均由工程塑料制成,方便零件之间的配合和卡接,简化配合结构和装配工艺,降低成本,上述的工程塑料包括但不限于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abs树脂、聚四氟乙烯。
114.上定位环31下端的直径小于其上端的直径,上定位环31的下端伸入驱动环32的内部,上定位环31的下端设有倒钩形第一定位凸台314;在实际安装的时候,由于采用工程塑料,有一定的弹性,上定位环31锁紧后深入到驱动环32的上端,相邻档位调节凸起321之间形成槽体,此时限位凸起313卡在上述槽体内部,同时第一定位凸台314与档位调节凸起321底部形成的台阶结构相接触,保证上定位环31和驱动环32在轴向方向的配合定位,结构简单,稳定可靠。
115.螺旋槽332两侧由多个间断式设置的第二螺旋凸起333组成,第二螺旋凸起333与驱动环32的内圈接触设置且间隙配合,避免了驱动环32的晃动,提升稳定性;驱动环32的外径小于等于上定位环31顶端的外径,驱动环32的下端设有圆弧凸起323,且圆弧凸起323处的外径大于驱动环32上端的外径;一是美观,二是避免划伤操作者,提升安全性,三是方便拔出;第一螺旋凸起322是分段设置,第二螺旋凸起333也是分段设置,方便二者进行装卡和装配,由于二者均采用工程塑料材质,分段式安装的时候,卡接配合后螺旋设置即可,这样装配完成后,不容易拆卸,结构稳定,只有破坏后才能拆卸,使用寿命长。
116.参照图31-34,上定位环31的下端设有第二定位缺口315,升降环33的上端设有第二定位凸起331,第二定位凸起331设在第二定位缺口315内,且二者上下滑动设置。可以防止上定位环31和升降环33发生相对转动,当转动驱动环32时,升降环33在螺旋槽332的作用下发生沿轴向的移动,第二定位凸起331在第二定位缺口315内的上下移动,相当于将第一螺旋凸起322在螺旋槽332内的转动转换为升降环33的上下直线运动;同时螺旋槽332的两端不是连通的而是封死的,这样设置有利于限制升降环33的上下移动距离,同时还限制了升降环33旋转的角度。
117.如图27所示,采血针5包括针头51和保护套52,保护套52包括一体成型的驱动段522和固定段521,针头51贯穿固定段521且固定在固定段521中心,驱动段522位于固定段521的上端,驱动段522上设置有挂耳凸起5221、第三定位凸起5224以及薄壁区域5225;针头51的底端设有套头53,套头53为软橡胶结构。
118.其中,薄壁区域5225位于固定段521的上端,且向外侧内凹设置;驱动杆21的驱动部212固定设置有接触杆213,接触杆213的下端部设有卡接凸起214。
119.在本实施例中,环筒417上设有第三定位缺口411,第三定位缺口411与采血针5上
的第三定位凸起5224可匹配卡接。初始状态,第三定位凸起5224是置于第三定位缺口411内的,当驱动杆21向下运动时,此时卡接凸起214与挂耳凸起5221是不接触的,保护套52在薄壁区域5225发生形变,保护套52向中轴线方向弯曲,实现针头51的伸出,当驱动杆21向上运动时,由于薄壁区域5225的形变,卡接凸起214与挂耳凸起5221卡接,进而带动保护套52向上运动,实现针头51的缩回。
120.进一步地,保护套52为工程塑料材质。
121.本发明的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在使用时:
122.本发明的自动换针型多针采血笔分为两个状态分别为调试状态和使用状态:其中,调试状态为使用同一根采血针5来调节固定出针长度,使用状态即使用采血针5进行采血,且按钮a1返回的过程中自动更换新的采血针5以便于下一次使用。一般在使用时,先根据需要确定采血针5的出针长度,之后采用第一根采血针5进行调试,直至调试到需要的长度;之后更换到使用状态进行使用。
123.当处于调试状态:
124.首先,手动调节拨块b5-2位于第二观察窗口102的上侧,第一观察口101处可显示调试状态。此时,第三旋转限位环b3与第二旋转环b2处于分离状态;
125.其次,手动按动按钮a1向下移动,则复位弹簧a2压缩,之后复位弹簧a2释放压制驱动杆21下移,升降弹簧a3继续蓄能,由于惯性,驱动杆21持续下移直至驱动部212的底部与通槽a4-11槽顶壁接触后,驱动杆21停止下移,此时复位弹簧a2处于拉伸状态,升降弹簧a3处于压缩状态,驱动杆21在该两个弹簧的作用下即刻迅速回缩,从而其卡接凸起214与采血针5卡住带动采血针5缩回到定位空腔410内,根据该操作,配合深度调节装置3条调节出针长度,即根据需要正向或反向转动驱动环32从而将升降环33进行上升或下降;
126.再次,反复按动按钮a1和调节驱动环32,直至采血针5的出针长度达到要求则调试完毕。
127.当处于使用状态时:
128.首先,手动调节拨块b5-3位于第二观察窗口102的下侧,第一观察口101处显示使用状态,此时,第三旋转限位环b3与第二旋转环b2处于固定状态;
129.其次,手动按动按钮a1向下移动,在下移过程中,复位弹簧a2被压缩,升降弹簧a3继续蓄能,由于惯性,驱动杆21持续下移直至驱动部212的底部与通槽a4-11槽顶壁接触后,驱动杆21停止下移,此时,采血针5击出且将皮肤刺破,因复位弹簧a2处于拉伸状态,升降弹簧a3处于压缩状态,故驱动杆21在该两个弹簧的作用下即刻迅速回缩,从而其卡接凸起214与采血针5卡住带动采血针5缩回到定位空腔410内,采血针5再次卡设在定位空腔410内,此时,复位弹簧a2与升降弹簧a3处于平衡状态;同时在按钮a1下移过程中,导向柱a1-2沿旋转凹槽b1-1进行移动,因旋转凹槽b1-1为倾斜设置,因此第一旋转环b1进行正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旋转环b2和第三旋转限位环b3进行正向转动,因第三旋转限位环b3通过第一定位爪b3-3与环筒417形成棘轮棘爪机构,又驱动筒a4的第二定位爪a4-4-2与环筒417卡接,因此,当第三旋转限位环b3正向转动时不会带动环筒417转动;之后松动按钮a1则导向柱a1-2沿下移的路径原路返回,此时,第一旋转环b1、第二旋转环b2与第三旋转环b3反向转动,第三旋转环b3的第一定位爪b3-3带动环筒417进行转动,从而将采血针5更换为下一个未使用的;
130.再次,当把第一个使用过的采血针5更换后,即可进行按压采血使用,将升降环33的底部紧挨着待采血的载体,之后按动按钮1,则采血针5击出将皮肤刺破,之后使用采血仪器进行收集即可,松动按钮1在按钮1返回原位的过程中将采血针更换为新的采血针5,即可继续采集下一个血样;
131.最后,当随着使用,在进行换针时,环筒417与过渡筒a5同时进行转动,进而扭簧a6随着进行扭转,当定位弧板b3-1与定位块a5-4-4卡接后,过渡筒a5与第三旋转限位环b3之间相互卡住,同时过渡筒a5与驱动筒a4相互卡住,其过渡筒a5、第三旋转限位环b3与驱动筒a4三者配合卡住后,此时环筒417不会再次旋转,即采血针5全部使用完毕,需要进行更换;同时,当采血针5全部使用完毕之后拔出时,扭簧a6可以带动过渡筒a5快速复位;另外,当所有的采血针5都使用完毕后,因过渡筒a5旋转一周,因此,第三观察窗口107处显示数字1,由此可知,采血针5需要进行更换了,及时更换即可再次使用。
132.当更换采血针5时,操作如下:
133.首先,将深度调解组件d拔下;
134.其次,将带有多个采血针5的多针固定组件4拔下,此时,扭簧a6在其扭力的作用下带动过渡筒a5反向旋转一周直至与限位块a4-3-1远离第二限位槽a4-3-2的一端抵持固定,即返回原位;
135.再次,将安装有新的采血针5的多针固定组件4进行安装,将第三定位卡块a5-4-3插入到环筒217的凹槽内,将过渡筒a5与环筒217进行固定,且将第二定位爪a4-4-2和第一定位爪b3-3的端面与环筒417的凹槽进行卡接,之后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即完成更换;
136.之后,将深度调节组件3再次与固定筒1进行卡接固定即完成更换,可继续使用。此处需要注意的是,更换完之后首次使用时,需要先行调试出针长度,调试好之后再使用即可。
137.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