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用腿部康复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49376发布日期:2021-05-14 12:57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康复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骨科用腿部康复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2.在病人腿部受伤时,常常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养,但是在长时间的休养过程中,会导致肌肉萎缩,使肢体丧失行动能力,在伤势趋好后,一般需要一段时间的康复练习,以便及时恢复肢体机能。
3.现有技术中有一些针对腿部的康复辅助训练器,但是使用该训练器做康复运动时,需要人们利用手臂将训练器向前移动,当提起训练器时,人体的重量和训练器本身的重量几乎全部集中在人们的腿部,将会对恢复训练极为不利,很容易摔倒,安全性不高,而且不能根据人们的需求来调节训练器,适应范围小,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应范围广和安全性较高的骨科用腿部康复辅助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的康复辅助训练器适应范围小和安全性不高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适应范围广和安全性较高的骨科用腿部康复辅助设备。
5.技术方案是:一种骨科用腿部康复辅助设备,包括有:支撑柱和升降机构,四个支撑柱上部之间设有升降机构;正坐机构,升降机构上设有正坐机构;关节活动机构,升降机构一侧设有关节活动机构。
6.进一步,升降机构包括有:卡杆,支撑柱外侧上部均设有卡杆;底板,支撑柱顶部之间放置有底板;滑动杆,底板底部转角处均设有滑动杆;第一固定套,滑动杆外侧下部均设有第一固定套;第一卡块,第一固定套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一卡块,第一卡块与卡杆配合;第一弹簧,同侧的第一卡块与第一固定套之间均设有第一弹簧。
7.进一步,正坐机构包括有:第一滑杆,底板顶部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一滑杆;坐板,第一滑杆顶部之间设有坐板;第二弹簧,第一滑杆上均套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两端与坐板和底板连接;第二固定套,第一滑杆下部均设有第二固定套;第一固定杆,底板底部两侧均设有第一固定杆;转动杆,第一固定杆下部均转动式设有转动杆;升降扶手,底板顶部对称滑动式设有升降扶手,转动杆两侧分别与同侧的第二固定套和升降扶手转动式连接。
8.进一步,关节活动机构包括有:转动板,底板一侧对称转动式设有转动板;第一放置棉,转动板一侧均设有第一放置棉;第一滑轨,转动板一侧均设有第一滑轨;第二固定杆,底板底部中间设有四个第二固定杆;电动推杆,第二固定杆下部之间设有电动推杆;第三固定杆,电动推杆一侧设有第三固定杆;连接块,第三固定杆中部设有连接块;第一滑块,连接块一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第二滑杆,第一滑块两侧均设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均在同侧的第一滑轨内滑动;第三固定套,第一滑块一侧中部设有第三固定套;滑动卡块,第三固定套一侧滑动式设有滑动卡块,滑动卡块与第一滑块滑动式连接,滑动卡块与连接块配合;第三弹簧,滑动卡块与第三固定套之间设有两个第三弹簧。
9.进一步,还包括有捆绑机构,捆绑机构包括有:第二滑轨,转动板两侧均设有第二滑轨;第二滑块,第二滑轨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绑带,第二滑块一侧均设有绑带。
10.进一步,还包括有辅助机构,辅助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块,支撑柱内侧上部均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一转轴,第一固定块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第一齿轮,第一转轴外侧均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条,滑动杆内侧均设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压杆,底板顶部对称滑动式设有压杆;棘条,压杆两侧下部均设有棘条,棘条与第一齿轮啮合;第四弹簧,压杆下部与底板之间均设有两个第四弹簧。
11.进一步,还包括有靠背机构,靠背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块,底板底部一侧对称设有第二固定块;靠板,第二固定块下部之间转动式设有靠板;第二放置棉,靠板一侧设有第二放置棉;第三固定块,底板底部一侧对称设有第三固定块;第二齿轮,第三固定块下部均滑动并转动式设有第二齿轮;第二转轴,靠板上部设有第二转轴,第二齿轮均与第二转轴滑动式连接;第二齿条,第二固定套上均设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
12.进一步,第二转轴的形状为圆柱形。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升降机构、正坐机构和关节活动机构的配合,能够自动辅助人们做腿部康复治疗运动,并且能够根据人们不同的需求,调节座位的高度和需要康复的部位进行运动,适应范围广。
14.2、通过捆绑机构,能够在人们做康复运动时,固定人们腿的位置,避免人们的腿滑
落转动板而受到伤害,安全性较高。
15.3、通过辅助机构,在人们坐在坐板之后,能够自己调节座位的高度,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16.4、通过靠背机构,在人们做康复运动时,人们可以靠在靠板上休息,增加人们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第四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的第五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_支撑柱,2_升降机构,21_卡杆,22_滑动杆,23_第一固定套,24_第一卡块,25_第一弹簧,26_底板,3_正坐机构,31_坐板,32_第一滑杆,33_第二弹簧,34_第二固定套,35_第一固定杆,36_转动杆,37_升降扶手,4_关节活动机构,41_转动板,42_第一放置棉,43_第一滑轨,44_第二固定杆,45_电动推杆,46_第三固定杆,47_连接块,48_第一滑块,49_第二滑杆,410_第三固定套,411_滑动卡块,412_第三弹簧,5_捆绑机构,51_第二滑块,52_绑带,53_第二滑轨,6_辅助机构,61_第一固定块,62_第一转轴,63_第一齿轮,64_第一齿条,65_压杆,66_棘条,67_第四弹簧,7_靠背机构,71_第二固定块,72_靠板,73_第二放置棉,74_第三固定块,75_第二齿轮,76_第二转轴,77_第二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25.实施例1一种骨科用腿部康复辅助设备,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包括有支撑柱1、升降机构2、正坐机构3和关节活动机构4,四个支撑柱1上部之间设有升降机构2,升降机构2上设有正坐机构3,升降机构2前侧设有关节活动机构4。
26.升降机构2包括有卡杆21、滑动杆22、第一固定套23、第一卡块24、第一弹簧25和底板26,支撑柱1外侧上部均设有卡杆21,支撑柱1顶部之间放置有底板26,底板26底部转角处均设有滑动杆22,滑动杆22外侧下部均设有第一固定套23,第一固定套23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一卡块24,第一卡块24与卡杆21配合,同侧的第一卡块24与第一固定套23之间均设有第一弹簧25。
27.正坐机构3包括有坐板31、第一滑杆32、第二弹簧33、第二固定套34、第一固定杆35、转动杆36和升降扶手37,底板26顶部左右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一滑杆32,第一滑杆32顶部之间设有坐板31,第一滑杆32上均套有第二弹簧33,第二弹簧33两端与坐板31和底板26连接,第一滑杆32下部均设有第二固定套34,底板26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固定杆35,第一固定杆35下部均转动式设有转动杆36,底板26顶部左右对称滑动式设有升降扶手37,转动杆36左右两侧分别与同侧的第二固定套34和升降扶手37转动式连接。
28.关节活动机构4包括有转动板41、第一放置棉42、第一滑轨43、第二固定杆44、电动推杆45、第三固定杆46、连接块47、第一滑块48、第二滑杆49、第三固定套410、滑动卡块411和第三弹簧412,底板26前侧左右对称转动式设有转动板41,转动板41前侧均设有第一放置棉42,转动板41后侧均设有第一滑轨43,底板26底部中间设有四个第二固定杆44,第二固定杆44下部之间设有电动推杆45,电动推杆45前侧设有第三固定杆46,第三固定杆46中部设有连接块47,连接块47前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48,第一滑块48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滑杆49,第二滑杆49均在同侧的第一滑轨43内滑动,第一滑块48前侧中部设有第三固定套410,第三固定套410前侧滑动式设有滑动卡块411,滑动卡块411与第一滑块48滑动式连接,滑动卡块411与连接块47配合,滑动卡块411与第三固定套410之间设有两个第三弹簧412。
29.当人们需要使用该设备做腿部康复时,首先往上拉动底板26,带动其上所有部件往上运动,卡杆21带动第一卡块24往内侧运动,第一弹簧25压缩,当底板26运动到合适位置时,停止拉动底板26,第一弹簧25恢复原状,带动第一卡块24往外侧运动卡进卡杆21,从而固定住底板26的位置,从而调节人们坐着的高度,然后坐在坐板31上,带动坐板31、第一滑杆32和第二固定套34往下运动,第二弹簧33压缩,通过转动杆36带动升降扶手37往上运动,使得人们能够用手抓住升降扶手37,避免摔倒,此时人们的双腿位于第一放置棉42前侧,然后启动电动推杆45,控制电动推杆45带动第三固定杆46和其上所有部件往前运动,第二滑杆49带动第一滑轨43、转动板41和第一放置棉42往前转动,从而带动人们的腿伸出,然后控制电动推杆45带动第三固定杆46和其上所有部件往后运动复位,第二滑杆49带动第一滑轨43、转动板41和第一放置棉42往后转动复位,从而带动人们的腿回缩,如此反复即可辅助人们做腿部康复,当人们只需要为一条腿做腿部康复时,往前拉动滑动卡块411,第三弹簧412压缩,使得滑动卡块411与连接块47分离,然后即可根据人们需要左右滑动第一滑块48和第二滑杆49,人们不需要哪条腿做腿部康复,就使哪一侧的第二滑杆49与第一滑轨43分离即可,当人们不需要做腿部康复时,先关闭电动推杆45,然后将第一滑块48和第二滑杆49滑动复位,此时第三弹簧412恢复原状,带动滑动卡块411往后运动复位重新卡住连接块47,然后起身离开坐板31,第二弹簧33恢复原状,带动坐板31、第一滑杆32和第二固定套34往上运动复位,通过转动杆36带动升降扶手37往下运动复位,然后往内侧拨动第一卡块24,第一弹簧25压缩,使得第一卡块24与卡杆21分离,然后即可往下按压底板26复位,带动其上所有部件往下运动复位,再松开第一卡块24,第一弹簧25恢复原状,带动第一卡块24往外侧运动重新卡进卡杆21,从而固定住底板26的位置。
30.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图4和图6所示,还包括有捆绑机构5,捆绑机构5包括有第二滑块51、绑带52和第二滑轨53,转动板41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滑轨53,第二滑轨53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51,第二滑块51前侧均设有绑带52。
31.当人们坐在坐板31上之后,可以上下滑动第二滑块51和绑带52,当绑带52运动到合适位置时,将绑带52绑在人们的腿上,从而对人们的腿起稳定作用,当人们不需要做腿部康复时,将绑带52拆开即可。
32.还包括有辅助机构6,辅助机构6包括有第一固定块61、第一转轴62、第一齿轮63、第一齿条64、压杆65、棘条66和第四弹簧67,支撑柱1内侧上部均设有第一固定块61,第一固定块61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62,第一转轴62外侧均设有第一齿轮63,滑动杆22内侧均
设有第一齿条64,第一齿条64与第一齿轮63啮合,底板26顶部左右对称滑动式设有压杆65,压杆65前后两侧下部均设有棘条66,棘条66与第一齿轮63啮合,压杆65下部与底板26之间均设有两个第四弹簧67。
33.当人们坐在坐板31上之后,也可以用手将压杆65往下压动,第四弹簧67拉伸,带动棘条66往下运动,然后稍微的起身,此时棘条66带动第一齿轮63转动,第一齿轮63带动第一齿条64和滑动杆22往上运动,从而带动底板26和其上所有部件往上运动,然后松开压杆65,第四弹簧67恢复原状,带动压杆65和棘条66往上运动复位,此时棘条66不带动第一齿轮63转动,从而可以调节人们坐着的高度。
34.还包括有靠背机构7,靠背机构7包括有第二固定块71、靠板72、第二放置棉73、第三固定块74、第二齿轮75、第二转轴76和第二齿条77,底板26底部后侧左右对称设有第二固定块71,第二固定块71下部之间转动式设有靠板72,靠板72后侧设有第二放置棉73,底板26底部后侧左右对称设有第三固定块74,第三固定块74下部均滑动并转动式设有第二齿轮75,靠板72上部设有第二转轴76,第二齿轮75均与第二转轴76滑动式连接,第二固定套34上均设有第二齿条77,第二齿条77与第二齿轮75啮合。
35.当人们坐在坐板31上时,带动第二固定套34和第二齿条77往下运动,第二齿条77带动第二齿轮75、第二转轴76、靠板72和第二放置棉73转动,使得人们可以靠在靠板72上休息,当人们离开坐板31时,第二固定套34和第二齿条77往上运动复位,第二齿条77带动第二齿轮75、第二转轴76、靠板72和第二放置棉73反向转动复位,当人们不需要靠板72时,可以往外侧拉动第二齿轮75远离第二转轴76,此时第二齿轮75不会带动第二转轴76、靠板72和第二放置棉73转动,当人们需要靠板72时,往内侧推动第二齿轮75复位即可。
36.以上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