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手部用预留针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83387发布日期:2021-06-01 17:31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手部用预留针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留针固定装置,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手部用预留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预留针又名留置针,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面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和患儿的舒适成为护士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技术中,预留针在扎进患儿手部时存在患儿手部摆动将预留针的针头的位置发生偏移,导致血管破裂的问题;

2、现有技术中,对一些患儿家长来说会在患儿睡觉时,将预留针挤压,使得预留针的位置发生偏移,进而达不到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的使用初衷,该预留针的适用性变差,因此需要进行结构创新来解决具体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童手部用预留针固定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将预留针与患儿的手部进行保护,解决患儿摆动手部以及睡觉时使预留针的针头发生偏移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通过医用胶带以及硬质板将患儿的手部固定,长时间造成患儿手部较痒,使患儿胡闹,将预留针破坏,使得患儿血管破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儿童手部用预留针固定装置,包括手部固定结构,所述手部固定结构的内部设置有上板与下板,所述下板设置在上板的下端,所述上板的上端的中部设置有预留针固定结构,所述手部固定结构的上端的一侧设置有气压调节结构,所述上板的两侧边均固定连接有防碰撞结构,所述上板的下端以及下板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内支撑结构,所述气压调节结构与上板的内部以及防碰撞结构的内部均为连通设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板的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间隔挡板,相邻两个所述间隔挡板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下板的上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软板,所述连接软板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头,所述密封头的侧面均卡接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连接软板的上下端靠近密封头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引导轮,所述上板的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分板。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留针固定结构的内部设置有透明卡壳,所述透明卡壳的上端卡接设置有透明软壳,是透明卡壳的内侧设置有流管卡块,所述透明卡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端卡接设置有预留针固定壳,所述预留针固定壳的内部与透明软壳的一侧连通。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碰撞结构的内部设置有侧边气囊,所述侧边气囊的一侧连通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远离侧边气囊的一端连通设置有一号气流孔。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支撑结构的内部设置有套壳,所述套壳的内侧活动卡接有压阀,所述套壳连通设置有气流软板,所述气流软板远离套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气囊,所述气流软板靠近内气囊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气流软板通过通孔与内气囊连通,所述内气囊的内部放置有震铃。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气压调节结构的内部设置有气压桶,所述气压桶的一端活动连接且紧密配合设置有调节旋钮,所述气压桶的内部侧下端远离调节旋钮的一侧开设有二号气流孔,所述气压桶的外表面靠近调节旋钮的一侧设置有泄压膜,所述调节旋钮的中部靠近二号气流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侧啮合设置有橡胶活塞,所述橡胶活塞的外侧与气压桶的内部滑动连接且紧密配合,所述气压桶的内部位于二号气流孔靠近调节旋钮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气压桶的内部位于泄压膜靠近二号气流孔的一侧设置有丝杆。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板的内部靠近泄压膜的一侧开设有气流通道,且通过分板密封,所述上板、气压桶之间贯穿设置有一号气流孔,所述二号气流孔与上板贯穿设置,所述连接软板设置在两个相邻间隔挡板之间,所述透明卡壳与固定块均固定在上板的上端的中部,所述上板与透明卡壳连通设置,所述上板的下端以及下板的上端均与气流软板固定连接,所述套壳设置在上板的上端与气流软板连通。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儿童手部用预留针固定装置,通过设计精妙,采用侧边气囊与泄压膜结合,方便在患儿的手部碰撞时,通过侧边气囊能够将碰撞的力进行缓冲、逐步降低,通过泄压膜的配合,能够将内部受到的力通过气压的传递,将泄压膜打开,通过降低气压的方式将力减缓、消除,同时可防止由于侧边气囊受到的力较大,使得内部的气压同时受到挤压变大,使得侧边气囊被挤压爆裂。

2、本发明提供一种儿童手部用预留针固定装置,通过采用气压调节结构与内支撑结构组合设置,可以实现通过气压对患儿的手部与本发明之间进行固定,且该设计通过气压内各点之间受到的压力相同的性质,使得患儿手部受到的压力均相等,以此方式,在保证患儿的手部被固定的同时可避免患儿手部之间受到的力不同,导致患儿内部血液流通不顺畅,引起患儿不适的问题,且通过内气囊之间的间隙的设置,能够增加患儿的手臂之间的气体的流动性,可防止患儿手部长时间与空气隔绝,使得患儿手部发痒的问题,通过内气囊内设置的震铃的设置,可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可减低患儿的躁动,且通过震铃的震动,并通过内气囊的传递,可起到一定的按摩效果,可促进患儿的静脉血液回流。

3、本发明提供一种儿童手部用预留针固定装置,通过采用透明软壳的设置,可对患儿的预留针进行防护,并且不会影响对预留针的观察,并且可避免与外界的接触,降低预留针滑出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图3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内支撑结构(4)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手部固定结构、防碰撞结构、气压调节结构之间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部固定结构;11、上板;12、下板;13、间隔挡板;14、连接软板;141、密封头;142、密封圈;143、引导轮;15、分板;2、预留针固定结构;21、透明软壳;22、预留针固定壳;23、透明卡壳;24、流管卡块;25、固定块;3、防碰撞结构;31、侧边气囊;32、气流通道;33、一号气流孔;4、内支撑结构;41、套壳;42、压阀;43、内气囊;44、气流软板;45、震铃;5、气压调节结构;51、气压桶;52、泄压膜;53、丝杆;54、调节旋钮;55、橡胶活塞;56、挡板;57、二号气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儿童手部用预留针固定装置,包括手部固定结构1,手部固定结构1的内部设置有上板11与下板12,下板12设置在上板11的下端,上板11的上端的中部设置有预留针固定结构2,手部固定结构1的上端的一侧设置有气压调节结构5,上板11的两侧边均固定连接有防碰撞结构3,上板11的下端以及下板12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内支撑结构4,气压调节结构5与上板11的内部以及防碰撞结构3的内部均为连通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手部固定结构1、预留针固定结构2、防碰撞结构3、内支撑结构4、气压调节结构5的配合设置,通过手部固定结构1、防碰撞结构3、气压调节结构5的配合设置,可通过调节气压调节结构5同时将手部固定结构1进行夹紧将防碰撞结构3膨胀,以完成对儿童手部的固定,通过内支撑结构4的设置,将儿童手部进行通风,防止皮肤长时间不接触空气,通过预留针固定结构2将预留针进行固定,防止预留针的位置改变,出现血管破裂等问题。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上板11的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间隔挡板13,相邻两个间隔挡板13之间的间距相等,下板12的上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软板14,连接软板14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头141,密封头141的侧面均卡接设置有密封圈142,连接软板14的上下端靠近密封头141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引导轮143,上板11的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分板15。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引导轮143的设置,可保证连接软板14的移动顺畅,防止密封头141在移动过程中,由于上板11的内部的弧面的设置,密封头141出现倾斜,导致密封头141无法正常移动的问题。

实施例3

如图1-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预留针固定结构2的内部设置有透明卡壳23,透明卡壳23的上端卡接设置有透明软壳21,是透明卡壳23的内侧设置有流管卡块24,透明卡壳2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5,固定块25的上端卡接设置有预留针固定壳22,预留针固定壳22的内部与透明软壳21的一侧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流管卡块24与透明软壳21的设置,以将预留针的软管进行固定,防止外界将软管刮蹭,使得针头发生移位,或被拔出的问题,通过预留针固定壳22与固定块25的设置,用于将肝素帽进行固定,以便于药物注射。

实施例4

如图3、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防碰撞结构3的内部设置有侧边气囊31,侧边气囊31的一侧连通设置有气流通道32,气流通道32远离侧边气囊31的一端连通设置有一号气流孔3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侧边气囊31的设置,能够在本发明的侧面受到撞击时,通过侧边气囊31减缓冲击对儿童手部的碰撞,以保证儿童手部的安全。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内支撑结构4的内部设置有套壳41,套壳41的内侧活动卡接有压阀42,套壳41连通设置有气流软板44,气流软板44远离套壳4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气囊43,气流软板44靠近内气囊43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气流软板44通过通孔与内气囊43连通,内气囊43的内部放置有震铃45。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内气囊43的设置,可使上板11、下板12与儿童的手部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以便于气流通过,且内气囊43的设置能够保证儿童的手臂不会由于受力不均导致手臂被挤压变形,通过内气囊43内的震铃45的设置,可供儿童玩耍,转移儿童的注意力,防止儿童无聊的作用,且通过震铃45的碰撞,由内气囊43传递至儿童的皮肤,能够起到一定的揉搓的效果,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气压调节结构5的内部设置有气压桶51,气压桶51的一端活动连接且紧密配合设置有调节旋钮54,气压桶51的内部侧下端远离调节旋钮54的一侧开设有二号气流孔57,气压桶51的外表面靠近调节旋钮54的一侧设置有泄压膜52,调节旋钮54的中部靠近二号气流孔5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丝杆53,丝杆53的外侧啮合设置有橡胶活塞55,橡胶活塞55的外侧与气压桶51的内部滑动连接且紧密配合,气压桶51的内部位于二号气流孔57靠近调节旋钮54的一侧设置有挡板56,气压桶51的内部位于泄压膜52靠近二号气流孔57的一侧设置有丝杆53。

在本实施例中,挡板56用于限制橡胶活塞55的移动位置,防止橡胶活塞55与二号气流孔57接触,导致气压降低问题,泄压膜52用于补充和喷出气体,以调整压力值。

实施例7

如图1-图6所示,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上板11的内部靠近泄压膜52的一侧开设有气流通道32,且通过分板15密封,上板11、气压桶51之间贯穿设置有一号气流孔33,二号气流孔57与上板11贯穿设置,连接软板14设置在两个相邻间隔挡板13之间,该设计起到通过控制橡胶活塞55的移动,可同时满足连接软板14的一定以及侧边气囊31的填充,透明卡壳23与固定块25均固定在上板11的上端的中部,上板11与透明卡壳23连通设置,该设计起到便于预留针的注射以及观察的作用,上板11的下端以及下板12的上端均与气流软板44固定连接,套壳41设置在上板11的上端与气流软板44连通,上板11与下板12之间的气流软板44于靠近透明软壳21的一侧相互连通,以便于手部固定结构1的固定同时不影响套壳41的内部的压力的平衡。

下面具体说一下该儿童手部用预留针固定装置的工作原理。

使用时,如图1-6所示,先将该儿童手部用预留针固定装置套在儿童的手上,通过转动调节旋钮54,使得橡胶活塞55沿着靠近调节旋钮54的方向移动,通过二号气流孔57使上板11的内部的压力降低,使密封头141由于压力的降低开始移动,以将压力调平,通过密封头141的移动,使下板12靠近上板11,以此将儿童的手固定在上板11与下板12之间,同时,通过橡胶活塞55的移动,使得气流通道32内的气压增大,使得侧边气囊31被气压压动开始膨胀,当气流通道32内的气压过大时,被气压压动,使得泄压膜52打开将气体泄出,以保证气压的压力值,然后通过套壳41与压阀42向气流软板44内注入气体,使内气囊43膨胀,以贴合皮肤,通过内气囊43之间的间隙的设置,可增加气体的流动性,最后将透明软壳21与预留针固定壳22打开,将预留针注入完成注射,然后将预留针上的软管通过流管卡块24卡接,然后将预留针上的肝素帽放进固定块25上,通过预留针固定壳22将肝素帽夹紧,然后将透明软壳21与透明卡壳23卡接,以完成固定。

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