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

文档序号:25349589发布日期:2021-06-08 13:0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


背景技术:

2.耳廓假性囊肿,又称为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耳廓非化脓性软骨膜炎、耳廓软骨间积液等,系由外伤、局部机械刺激以及其他不明原因引起的耳廓外侧面囊肿样隆起,临床表现为局限于耳廓软骨内的无菌性浆液性渗出,积液多淤积在软骨内,而非软骨膜和软骨之间。该病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变多位于耳廓的上侧面,可单耳或双耳同时发病,若不及时治疗易造成耳廓变形影响美观,如囊肿破溃甚至会导致耳廓组织的感染、坏死。
3.目前临床中针对耳廓假性囊肿的治疗方法较多,保守疗法包括导管插入引流、理疗、磁疗、液氮冷冻法、co2激光治疗、射频疗法、微波凝固治疗、穿刺、囊内药物注射等,主要药物种类有平阳霉素、碘伏、50%高糖、曲安奈德、5

fu、注射用硫酸氢酯等;手术疗法旨在通过开窗引流、加压包扎,以促进囊壁塌陷,紧贴粘连,直至愈合,主要包括改良开窗引流术、小切口联合pvc片贯穿缝合法、前囊壁软骨切除法、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小切口法、对穿缝合加压包扎法等多种术式。
4.然而,由于耳廓无骨性结构支撑,仅由软骨组织提供自体形态的维持,而现有的保守疗法很难在不改变耳廓局部形态的情况下提供稳定持续的压力以阻止新囊肿的生成,从而大大降低了其治疗效果,与此同时,尽管某些外科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往往操作相对复杂且创伤较大,对手术环境的要求较高,出现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几率高,而且治疗费用较为昂贵。因此,目前临床实践中急需一种疗效好、创伤小、操作便捷、安全经济的耳廓假性囊肿治疗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治疗方法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并经反复临床验证后制得了一种针对耳廓假性囊肿的加压治疗器。本发明的设计就是旨在提供一种新的微创、操作便捷又能确保临床疗效的治疗器,利用本治疗器对耳廓假性囊肿进行治疗,既能改善治疗效果和提高治愈率,明显减少治疗损伤和疼痛,又可以降低操作对环境的要求,显著降低治疗费用。
6.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所述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包含耳后支撑板6、连接薄膜7、耳廓内侧塑型板11和粘结胶;
7.其中:所述耳后支撑板6呈饺子状,包含端面、上侧面和下侧面;其中端面与上侧面的结合处与耳后沟相贴合,端面整体与颞部相贴合,上侧面与耳廓背面相贴合,同时与颞部成角贴合自然角度,上侧面上下缘分别与耳轮上下边界平齐,下侧面与所述连接薄膜7平齐;所述耳后支撑板6的作用为在耳廓后方提供支撑力;
8.所述连接薄膜7位于所述耳后支撑板6和耳廓内侧塑型板11之间;所述连接薄膜7的作用为紧密连接耳后支撑板6和耳廓内侧塑型板11,使其成为一体式模具;
9.所述耳廓内侧塑型板11包含结合面和底面;其中结合面与耳廓内侧相贴合,在其上设置有耳舟窝填充部8、耳甲腔填充部9和三角窝填充部10,底面与所述连接薄膜7平齐;所述耳廓内侧塑型板11的作用为完全贴合耳廓内侧各沟壑,维持囊肿引流后恢复的自然形态,使得耳廓内侧各部位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彻底消除死腔;
10.所述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的外部由粘结胶完全覆盖,所述粘结胶的作用为使得所述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与耳廓内外侧、颞部、耳后沟牢固贴合。
11.优选地,本发明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中所述连接薄膜7的厚度为1.5

2毫米,宽度为前后对折时与耳轮上下边界平齐或超出耳轮上下边界0

2厘米。
12.优选地,本发明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中所述粘结胶为双面胶或喷涂胶,且当粘结胶采用喷涂胶时,在喷涂胶外侧加覆塑料薄膜保护层。
13.进一步地,本发明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中所述耳后支撑板6为上下纵行圆孔镂空结构,其镂空圆孔的直径为2

3毫米,相邻镂空圆孔间距为0.5

0.7毫米。
14.进一步地,本发明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中所述耳廓内侧塑型板11为上下纵行圆孔镂空结构,其镂空圆孔的直径为1

1.5毫米,相邻镂空圆孔间距为0.2

0.3毫米。
15.优选地,本发明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由医用硅橡胶或聚乙烯树脂材料制成。
16.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系通过模具成型或3d打印方法制备而成。
17.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在治疗耳廓外伤性血肿和耳廓整容塑形中的应用。
18.本发明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在使用过程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优势:
19.(1)作为一种特殊设计的单体式塑形装置,本治疗器在外部胶带的配合下,通过与耳廓周边及颞部区域的双面胶相粘合,可以在微创治疗后的愈合期内为已恢复自然形态的耳廓组织提供持续稳定的双向正压,有效解决了传统保守疗法缺乏稳定正压来源的问题,保证治疗窗口期耳廓假性囊肿囊腔的有效闭合,从而为消除死腔恢复耳廓形态提供了技术保障;治疗器中耳后支撑板和耳廓内侧塑型板采用上下纵行的圆孔镂空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治疗器的弹性和应变性,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形态的耳廓结构,且能够更好地实现严密贴合的技术目的。
20.(2)临床中使用本治疗器后,疗效明显改善且预后良好,最大程度地保持了患者耳廓原有形态,基本能够达到与患病前无差别。
21.(3)本治疗器使用便捷,可用于普通门诊操作,大大降低了手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环境需求及治疗创伤。
22.(4)使用本治疗器仅需通过简单的穿刺引流排空囊内液即可实现治疗目的,不必过多骚扰耳廓软骨,大大降低了耳廓软骨膜炎等耳廓感染的发生几率,进而降低了耳廓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23.(5)使用本治疗器可显著降低治疗费用,节省医疗成本,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24.(6)本治疗器适用面广,不仅可满足耳鼻喉科常见病耳廓假性囊肿治疗方面的需求,还可用于治疗耳廓外伤性血肿以及耳廓整容塑形。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背景技术和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背景技术和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针对本发明述及的背景技术和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下述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是正常耳廓形态示意图。
27.图2是本发明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横向截面图。
28.图注说明:3、三角窝;4、耳甲腔;5、耳周窝;6、耳后支撑板;7、连接薄膜;8、耳舟窝填充部;9、耳甲腔填充部;10、三角窝填充部;11、耳廓内侧塑型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30.在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之前,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下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1.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义相同。除实施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设备、材料外,根据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发明的记载,还可以使用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设备、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本发明。
32.在本发明中,若无特别说明,所有的装置和材料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或是本行业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33.实施例1
34.一种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本治疗器由医用硅橡胶制成,包含耳后支撑板6、连接薄膜7、耳廓内侧塑型板11和粘结胶;其中:
35.耳后支撑板6呈饺子状,包含端面、上侧面和下侧面;其中端面与上侧面的结合处与耳后沟相贴合,端面整体与颞部相贴合,上侧面与耳廓背面相贴合,同时与颞部成角贴合自然角度,上侧面上下缘分别与耳轮上下边界平齐,下侧面与连接薄膜7平齐,耳后支撑板6为上下纵行圆孔镂空结构,其镂空圆孔的直径为2.5毫米,相邻镂空圆孔间距为0.6毫米;耳后支撑板6的作用为在耳廓后方提供支撑力;
36.连接薄膜7位于耳后支撑板6和耳廓内侧塑型板11之间,连接薄膜7的厚度为2毫米,宽度为前后对折时与耳轮上下边界平齐;连接薄膜7的作用为紧密连接耳后支撑板6和耳廓内侧塑型板11,使其成为一体式模具;
37.耳廓内侧塑型板11包含结合面和底面;其中结合面与耳廓内侧相贴合,在其上设置有耳舟窝填充部8、耳甲腔填充部9和三角窝填充部10,底面与连接薄膜7平齐,耳廓内侧塑型板11为上下纵行圆孔镂空结构,其镂空圆孔的直径为1.2毫米,相邻镂空圆孔间距为0.3毫米;耳廓内侧塑型板11的作用为完全贴合耳廓内侧各沟壑,维持囊肿引流后恢复的自
然形态,使得耳廓内侧各部位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彻底消除死腔;
38.上述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的外部由粘结胶完全覆盖,粘结胶采用双面胶;粘结胶的作用为使得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与耳廓内外侧、颞部、耳后沟牢固贴合。
39.实施例2
40.本发明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的使用方法及步骤:
41.(1)本治疗器操作前要求患者剔除颞部耳廓附着处周围约5cm以内的毛发,并用脱脂膏仔细祛除备皮区域的死皮及油脂,保证此区域干爽清洁,然后在备皮区域内进行双面胶贴合固定,尽量不留白;对耳廓假性囊肿穿刺点表面皮肤进行局部消毒,穿刺点选取于囊肿直立位低点,穿刺引流囊腔内液体,无菌棉片贴敷于穿刺点表面;
42.(2)将治疗器前后安装于耳廓前面及后部颞部皮肤表面,使其与耳廓形态紧密贴合并与备皮区域的双面胶紧密贴合;
43.(3)使用医用单面胶布以耳屏前为圆心,自前上至后下,每条部分重合依次自前向后加压拉拢粘合,直至双面胶无粘性部分裸露,从而达到加压塑型效果,根据现有临床经验,可隔七日后拆除加压治疗器,耳廓外观形态恢复良好,与健侧耳无明显差别。
44.以上对本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