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外科用肚脐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26786发布日期:2021-06-11 21:40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普外科用肚脐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普外科用肚脐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肚脐是与腹腔内脏相通的一个器官,它同时也是凹陷的、阴暗的、潮湿的、容易积水的地方,人正常的肚脐可能会有少量的分泌物,如果分泌物积聚过多,容易引起细菌的感染以及产生臭味,因为定期对肚脐进行一定的清理也成为了扼制细菌滋生的有效办法,现有的肚脐清理大多通过手持棉签蘸取清水对肚脐进行刮试的方法进行,由于棉签单次吸水量的限制,使得整个操作需持续进行多次才能完成,且手持棉签进行擦拭时,对于棉签刮试的力度很难把控,如果用力过度可能会引起胃肠道的症状以及骶尾部的疼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普外科用肚脐清理装置,本普外科用肚脐清理装置使用更加方便、省力,稳定性更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普外科用肚脐清理装置,包括下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对本装置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两个所述支撑机构关于壳体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壳体内设有驱动本装置运行的动力机构,所述壳体的下端开口处设有由所述动力机构驱动的清理机构。

使用本装置前,患者平躺在床上,通过支撑机构将本装置放置在患者的肚子上,并调节壳体的下端开口刚好位于患者肚脐上方,待装置安装好后,启动动力机构,通过动力机构带动清理机构在患者的肚脐内进行间歇性的正向和反向转动,以实现对患者肚脐的润湿和刮试清理。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侧端面的第一伸缩缸,所述第一伸缩缸内滑动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一伸缩缸底端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壳体的侧端面上位于所述第一伸缩缸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二伸缩缸,所述第二伸缩缸内滑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与所述第一伸缩缸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端面转动连接。

使用本清理装置前,患者平躺在床上,将第一伸缩杆从第一伸缩缸内抽出,通过支撑板和第一伸缩缸在壳体的侧端发生角度偏转,使支撑板将本装置稳定安置在患者的肚子上,控制壳体下端的开口刚好对准患者肚脐,第一伸缩缸在偏转过程中一方面拉动第二伸缩杆向第二伸缩缸的外部滑动,另一方面通过第二伸缩杆带动第二伸缩缸在壳体的侧端发生角度偏转,使第二伸缩缸、第二伸缩杆和第一伸缩缸、壳体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进一步提高本装置放置在患者肚子上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端壁内的齿条,所述齿条的右端面固连有推块,所述齿条上端面固连有按钮,所述按钮下端面与所述壳体的上端面间固连有两个第一压缩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关于按钮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壳体的前后两侧内壁间转动连接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上套设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轴上位于所述齿轮的后方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壳体的右侧内壁固连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转轴内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弧形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滑槽的底端间固连有第一拉伸弹簧,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两个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关于第二转轴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每个所述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弧形槽配合的第一限位滚球,每个所述第一限位滚球与所述限位槽的底端间固连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设有与所述推块配合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转轴左端面上的凹槽,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壁内开位于所述凹槽下方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内滑动连接有与伸缩第二转轴固连的滑杆,所述滑杆与所述滑道的底端间固连有第三压缩弹簧,所述滑杆上固连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固连有h型支架,所述h型支架的左端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推块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h型支架的底端间固连有第四压缩弹簧,所述h型支架的右端滑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滚球,所述第二限位滚球与所述h型支架的底端间固连有两个第二拉伸弹簧,所述第二限位滚球与所述滑块间传动连接有线绳。

待本装置在患者肚子上放置好后,向靠近壳体的方向按压按钮,按钮下移时一方面将两个第一压缩弹簧压缩蓄力,另一方面带动齿条向壳体内滑动,由于齿条上齿块和推块的位置关系,使得齿条初始向壳体内下移时无法与齿轮进行啮合;

初始时由于第一转轴端面对第二限位滚球的挤压,使第二限位滚球位于h型支架内部,即两个第二拉伸弹簧处于压缩蓄力状态,此时滑块在第四压缩弹簧的推动下位于h型支架的外部,随着齿条的下移,推块优先与滑块接触,推块通过滑块推动h型支架在第一转轴的左端面下移,h型支架下移时通过连接杆带动滑杆在滑道内下滑并将第三压缩弹簧压缩蓄力,滑杆下滑时带动第二转轴向滑槽的外部滑动,通过第二转轴带动清理机构向患者的肚脐处靠近,

h型支架滑动过程中当第二限位滚球滑动至凹槽处时,被压缩的两个第二拉伸弹簧复位推动第二限位滚球向h型支架的外部滑动并与凹槽接触,通过第二限位滚球与凹槽间的配合对h型支架在第一转轴左端面的位置进行限定,第二限位滚球滑动的同时通过线绳拉动滑块向h型支架内部滑动,并将第四压缩弹簧压缩蓄力,通过滑块向h型支架内部的滑动使推块与滑块断开接触,即齿条再次下移时对h型支架限位组件不产生影响,此时第二转轴在滑槽内的滑动,使第一限位滚球刚好处于弧形槽处,被压缩的第二压缩弹簧推动第一限位滚球向限位槽的外部滑动并与弧形槽接触,通过弧形槽与第一限位滚球间的配合,对第二转轴的位置进行再次限定,以保障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同步转动时的稳定性;

当推块与滑块断开接触后,齿条上的齿块刚好与齿轮接触发生啮合,齿条带动齿轮在壳体内进行转动,齿轮转动过程中通过齿轮轴带动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时通过与第二锥齿轮间的啮合,带动第一转轴在壳体内进行转动,第一转轴通过带动第二转轴的同步转动为清理机构的运行提供动力,同理当取消按压按钮时,两个第一压缩弹簧复位带动按钮向远离壳体的方向滑动,即控制齿条与齿轮进行反向啮合,齿轮通过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间的传动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进行反向转动,即通过间歇向靠近壳体的方向按压按钮的方式,控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在壳体的下方进行间歇性正反转。

作为优选,所述清理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动力机构第二转轴上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套设有清理滚球,所述清理滚球上可拆卸连接有海绵块,所述清理滚球内限定有安置腔,所述安置腔内滑动连接有半圆板,所述半圆板与所述安置腔的底端间固连有两个第五压缩弹簧,所述清理滚球上开设有至少两组的凸块槽,若干组所述凸块槽沿清理滚球的圆周方向均布在清理滚球的外周侧,每个所述凸块槽内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轴,两个所述连接轴间转动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凸块槽的底端间固连有第六压缩弹簧,所述凸块与所述半圆板间传动连接有第一拉绳,所述动力机构第二转轴下端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二转轴间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内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套设有半齿齿轮,所述连接架靠近所述第三转轴的内壁上固连有底座,所述底座内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底座的底端间固连有扭簧,所述第四转轴上套设有与所述半齿齿轮啮合的全齿齿轮,所述第四转轴上位于所述全齿齿轮下方套设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与所述半圆板间传动连接有第二拉绳。

当动力机构的齿条向靠近壳体的方向滑动即第二转轴正转时,第二转轴通过连接架带动清理滚球在患者的肚脐进行转动,清理滚球转动时通过外周侧安装的浸湿后的海绵块对患者的肚脐进行擦拭,同时凸块在第六压缩弹簧的推动下与海绵块持续接触,由于第二转轴下方通过轴承设有第三转轴,故第二转轴转动时,第三转轴也会发生一定的转动(第三转轴转速小于第二转轴),第三转轴转动时通过半齿齿轮间歇性的与两个全齿齿轮进行交替啮合;

当半齿齿轮与全齿齿轮啮合时,通过全齿齿轮带动第四转轴进行转动,第四转轴转动时带动绕线轮缠绕第二拉绳,通过第二拉绳拉动半圆板向靠近绕线轮的方向滑动,半圆板滑动时一方面将两个第五压缩弹簧压缩蓄力,另一方面半圆板通过第一拉绳拉动凸块向凸块槽内部偏转,使凸块与海绵块断开接触,当半齿齿轮与全齿齿轮断开啮合时,凸块受到的外力消失,在第六压缩弹簧的推动下再次与海绵块接触,即通过半齿齿轮与两个全齿齿轮间的间歇性交替啮合控制凸块间歇性的与海绵块接触,由于初始时患者肚脐内较为干燥,避免凸块持续与肚脐内壁进行硬性接触,对肚脐造成磨损,同时凸块在第六压缩弹簧的推动下间歇性拍击海绵块,也可使海绵块上的清水更好被挤到肚脐内;

当动力机构的齿条向远离壳体的方向滑动即第二转轴反转时,此时半齿齿轮与全齿齿轮间的啮合带动第四转轴进行反转,第四转轴反转时绕线轮无法缠绕第二拉绳,使得凸块槽内的凸块通过海绵块持续与润滑后的肚脐内壁进行接触,已完成对润湿、润滑后的肚脐进行清理。

所述导水机构包括套设在所述清理机构第三转轴上的辊筒,所述清理机构位于所述辊筒右侧的连接架上固连有安置块,所述安置块内滑动连接有拨片滑块,所述拨片滑块靠近所述辊筒的一侧固连有与所述辊筒配合的拨片,所述清理机构第三转轴上位于所述辊筒下方套设有离心槽,所述离心槽内滑动连接有离心块,所述离心块与所述离心槽的底端间设有离心块弹簧,所述清理机构的两个连接架间位于所述辊筒下方设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与所述蓄水箱的上侧内壁间设有活塞板弹簧,所述活塞板与所述拨片滑块间传动连接有传动绳,所述蓄水箱的下端壁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蓄水箱的左端壁内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清理机构的两个海绵块间连通有引流管,所述蓄水箱的上端固连有卡位支架,所述卡位支架内滑动连接有卡位滑块,所述卡位滑块与所述卡位支架的底端间设有卡位弹簧,所述卡位支架靠近所述辊筒的一端固连有卡位板,所述卡位板上固连有两个与所述离心块配合的推杆。

清理机构的第三转轴转动时一方面带动辊筒在清理机构间进行转动,另一方面带动离心槽和离心块在清理机构间进行转动,辊筒转动过程中通过拨片带动拨片滑块在安置块内进行上下往复滑动,拨片滑块滑动过程中通过拉动传动绳带动活塞板在蓄水箱内进行上下往复滑动,活塞板在蓄水箱内上移时,控制蓄水箱内压强减小,利用第一单向阀将清理机构上挤压下的水再次吸入蓄水箱内,当活塞板在蓄水箱内下移时,控制蓄水箱内压强增大,利用第二单向阀将蓄水箱内的水沿引流管再次排入到清理机构的海绵块上,以实现水的循环使用;

离心块转动过程中间歇性的推动推杆,推杆通过卡位板带动卡位滑块向卡位支架内滑动,卡位滑块滑动过程中使卡位板断开与引流管的接触,即取消卡位板对引流管的阻隔,使蓄水箱内的水顺利通过,随着本清理装置的停运,第三转轴转动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逐渐缩小,即离心块向离心槽外滑动的距离逐渐缩小,使离心块无法与推杆间产生接触,此时卡位板受到离心块施加的外力消失,在卡位弹簧的推动下,卡位板始终保持与引流管接触,对引流管内水的流动进行阻隔,使清理机构的海绵块上停止水的供应,此时通过清理机构的海绵块对清理后的肚脐进行擦干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普外科用肚脐清理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动力机构齿条上齿块和推块的位置关系,使得齿条初始向壳体内下移时无法与齿轮进行啮合,齿条通过推块优先与动力限位组件接触配合,控制第二转轴向第一转轴外延长,即控制清理机构向患者的肚脐处靠近,当两个转轴距离调整好后,齿条方可与齿块进行啮合,以带动清理进行运行,对患者的肚脐进行清理。

2、由于第二转轴内第一限位滚球的设计,通过第一限位滚球与第一转轴内弧形槽的配合,对第二转轴的位置进行限定,以保障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同步转动时的稳定性。

3、当清理机构的半齿齿轮与全齿齿轮啮合时,全齿齿轮通过第四转轴带动绕线轮缠绕第二拉绳,通过第二拉绳拉动半圆板向靠近绕线轮的方向滑动,半圆板滑动时一方面将两个第五压缩弹簧压缩蓄力,另一方面半圆板通过第一拉绳拉动凸块向凸块槽内部偏转,使凸块与海绵块断开接触,当半齿齿轮与全齿齿轮断开啮合时,凸块受到的外力消失,在第六压缩弹簧的推动下再次与海绵块接触,即通过半齿齿轮与两个全齿齿轮间的间歇性交替啮合控制凸块间歇性的与海绵块接触,由于初始时患者肚脐内较为干燥,避免凸块持续与肚脐内壁进行硬性接触,对肚脐造成磨损,同时凸块在第六压缩弹簧的推动下间歇性拍击海绵块,也可使海绵块上的清水更好被挤到肚脐内。

4、当动力机构的齿条向远离壳体的方向滑动即第二转轴反转时,此时半齿齿轮与全齿齿轮间的啮合带动第四转轴进行反转,第四转轴反转时绕线轮无法缠绕第二拉绳,使得凸块槽内的凸块通过海绵块持续与润滑后的肚脐内壁进行接触,已完成对润湿、润滑后的肚脐进行清理。

5、由于导水机构的设计,清理机构在清理肚脐过程中,被挤压掉的水可经导水机构处理再次引流回清理机构的海绵块上,实现水的循环,同时在装置停止运行时,导水机构可对引流管进行卡进,停止向清理机构的海绵块输送液体,使挤干水的海绵块对肚脐完成擦干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普外科用肚脐清理装置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5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图5中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图5中g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图5中h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图9中i-i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壳体10、第一伸缩缸11、第一伸缩杆12、支撑板13、第二伸缩缸14、第二伸缩杆15、齿条16、按钮17、第一压缩弹簧18、齿轮轴19、齿轮20、第一锥齿轮21、第二锥齿轮22、第一转轴23、推块24、滑槽25、弧形槽26、第二转轴27、第一拉伸弹簧28、支撑杆29、限位槽30、第一限位滚球31、第二压缩弹簧32、凹槽33、滑道34、滑杆35、连接杆36、h型支架37、滑块38、第四压缩弹簧39、线绳40、第二限位滚球41、第二拉伸弹簧42、连接架43、清理滚球44、安置腔45、半圆板46、第五压缩弹簧47、凸块槽48、连接轴49、凸块50、第一拉绳51、第六压缩弹簧52、海绵块53、第二拉绳54、第三转轴55、轴承56、半齿齿轮57、底座58、第四转轴59、绕线轮60、全齿齿轮61、第三压缩弹簧62、扭簧63、辊筒64、安置块65、拨片滑块66、拨片67、蓄水箱68、传动绳69、活塞板70、活塞板弹簧71、离心槽72、离心块73、离心块弹簧74、第一单向阀75、第二单向阀76、引流管77、卡位支架78、卡位滑块79、卡位弹簧80、卡位板81、推杆8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普外科用肚脐清理装置,包括下端开口的壳体10,壳体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对本装置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两个支撑机构关于壳体10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壳体10内设有驱动本装置运行的动力机构,壳体10的下端开口处设有由动力机构驱动的清理机构。

使用本装置前,患者平躺在床上,通过支撑机构将本装置放置在患者的肚子上,并调节壳体10的下端开口刚好位于患者肚脐上方,待装置安装好后,启动动力机构,通过动力机构带动清理机构在患者的肚脐内进行间歇性的正向和反向转动,以实现对患者肚脐的润湿和刮试清理。

如图1所示,支撑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壳体10侧端面的第一伸缩缸11,第一伸缩缸11内滑动连接有第一伸缩杆12,第一伸缩杆12远离第一伸缩缸11底端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板13,壳体10的侧端面上位于第一伸缩缸11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二伸缩缸14,第二伸缩缸14内滑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5,第二伸缩杆15与第一伸缩缸11靠近壳体10的一侧端面转动连接。

使用本清理装置前,患者平躺在床上,将第一伸缩杆12从第一伸缩缸11内抽出,通过支撑板13和第一伸缩缸11在壳体10的侧端发生角度偏转,使支撑板13将本装置稳定安置在患者的肚子上,控制壳体10下端的开口刚好对准患者肚脐,第一伸缩缸11在偏转过程中一方面拉动第二伸缩杆15向第二伸缩缸14的外部滑动,另一方面通过第二伸缩杆15带动第二伸缩缸14在壳体10的侧端发生角度偏转,使第二伸缩缸14、第二伸缩杆15和第一伸缩缸11、壳体10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进一步提高本装置放置在患者肚子上的稳定性。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动力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壳体10上端壁内的齿条16,齿条16的右端面固连有推块24,齿条16上端面固连有按钮17,按钮17下端面与壳体10的上端面间固连有两个第一压缩弹簧18,两个第一压缩弹簧18关于按钮17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壳体10的前后两侧内壁间转动连接有齿轮轴19,齿轮轴19上套设有与齿条16啮合的齿轮20,齿轮轴19上位于齿轮20的后方套设有第一锥齿轮21,壳体10的右侧内壁固连有支撑杆29,支撑杆29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23,第一转轴23上套设有与第一锥齿轮21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22,第一转轴23内开设有滑槽25,滑槽25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弧形槽26,滑槽25内滑动连接有第二转轴27,第二转轴27与滑槽25的底端间固连有第一拉伸弹簧28,第二转轴27上设有两个限位槽30,两个限位槽30关于第二转轴27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每个限位槽30内滑动连接有与弧形槽26配合的第一限位滚球31,每个第一限位滚球31与限位槽30的底端间固连有第二压缩弹簧32,第一转轴23的左端设有与推块24配合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开设在第一转轴23左端面上的凹槽33,第一转轴23的左端壁内开位于凹槽33下方设有滑道34,滑道34内滑动连接有与伸缩第二转轴27固连的滑杆35,滑杆35与滑道34的底端间固连有第三压缩弹簧62,滑杆35上固连有连接杆36,连接杆36上固连有h型支架37,h型支架37的左端滑动连接有与推块24配合的滑块38,滑块38与h型支架37的底端间固连有第四压缩弹簧39,h型支架37的右端滑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滚球41,第二限位滚球41与h型支架37的底端间固连有两个第二拉伸弹簧42,第二限位滚球41与滑块38间传动连接有线绳40。

待本装置在患者肚子上放置好后,向靠近壳体10的方向按压按钮17,按钮17下移时一方面将两个第一压缩弹簧18压缩蓄力,另一方面带动齿条16向壳体10内滑动,由于齿条16上齿块和推块24的位置关系,使得齿条16初始向壳体10内下移时无法与齿轮20进行啮合;

初始时由于第一转轴23端面对第二限位滚球41的挤压,使第二限位滚球41位于h型支架37内部,即两个第二拉伸弹簧42处于压缩蓄力状态,此时滑块38在第四压缩弹簧39的推动下位于h型支架37的外部,随着齿条16的下移,推块24优先与滑块38接触,推块24通过滑块38推动h型支架37在第一转轴23的左端面下移,h型支架37下移时通过连接杆36带动滑杆35在滑道34内下滑并将第三压缩弹簧62压缩蓄力,滑杆35下滑时带动第二转轴27向滑槽25的外部滑动,通过第二转轴27带动清理机构向患者的肚脐处靠近;

h型支架37滑动过程中当第二限位滚球41滑动至凹槽33处时,被压缩的两个第二拉伸弹簧42复位推动第二限位滚球41向h型支架37的外部滑动并与凹槽33接触,通过第二限位滚球41与凹槽33间的配合对h型支架37在第一转轴23左端面的位置进行限定,第二限位滚球41滑动的同时通过线绳40拉动滑块38向h型支架37内部滑动,并将第四压缩弹簧39压缩蓄力,通过滑块38向h型支架37内部的滑动使推块24与滑块38断开接触,即齿条16再次下移时对h型支架37限位组件不产生影响,此时第二转轴27在滑槽25内的滑动,使第一限位滚球31刚好处于弧形槽26处,被压缩的第二压缩弹簧32推动第一限位滚球31向限位槽30的外部滑动并与弧形槽26接触,通过弧形槽26与第一限位滚球31间的配合,对第二转轴27的位置进行再次限定,以保障第二转轴27和第一转轴23同步转动时的稳定性;

当推块24与滑块38断开接触后,齿条16上的齿块刚好与齿轮20接触发生啮合,齿条16带动齿轮20在壳体10内进行转动,齿轮20转动过程中通过齿轮轴19带动第一锥齿轮21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21转动时通过与第二锥齿轮22间的啮合,带动第一转轴23在壳体10内进行转动,第一转轴23通过带动第二转轴27的同步转动为清理机构的运行提供动力,同理当取消按压按钮17时,两个第一压缩弹簧18复位带动按钮17向远离壳体10的方向滑动,即控制齿条16与齿轮20进行反向啮合,齿轮20通过第一锥齿轮21和第二锥齿轮22间的传动带动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7进行反向转动,即通过间歇向靠近壳体10的方向按压按钮17的方式,控制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7在壳体10的下方进行间歇性正反转。

如图1、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清理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动力机构第二转轴27上的连接架43,连接架43上套设有清理滚球44,清理滚球44上可拆卸连接有海绵块53,清理滚球44内限定有安置腔45,安置腔45内滑动连接有半圆板46,半圆板46与安置腔45的底端间固连有两个第五压缩弹簧47,清理滚球44上开设有至少两组的凸块槽48,若干组凸块槽48沿清理滚球44的圆周方向均布在清理滚球44的外周侧,每个凸块槽48内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轴49,两个连接轴49间转动连接有凸块50,凸块50与凸块槽48的底端间固连有第六压缩弹簧52,凸块50与半圆板46间传动连接有第一拉绳51,动力机构第二转轴27下端设有轴承56,轴承56的外圈与第二转轴27间固定连接,轴承56内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55,第三转轴55上套设有半齿齿轮57,连接架43靠近第三转轴55的内壁上固连有底座58,底座58内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59,第四转轴59与底座58的底端间固连有扭簧63,第四转轴59上套设有与半齿齿轮57啮合的全齿齿轮61,第四转轴59上位于全齿齿轮61下方套设有绕线轮60,绕线轮60与半圆板46间传动连接有第二拉绳54。

当动力机构的齿条16向靠近壳体10的方向滑动即第二转轴27正转时,第二转轴27通过连接架43带动清理滚球44在患者的肚脐进行转动,清理滚球44转动时通过外周侧安装的浸湿后的海绵块53对患者的肚脐进行擦拭,同时凸块50在第六压缩弹簧52的推动下与海绵块53持续接触,由于第二转轴27下方通过轴承56设有第三转轴55,故第二转轴27转动时,第三转轴55也会发生一定的转动(第三转轴55转速小于第二转轴27),第三转轴55转动时通过半齿齿轮57间歇性的与两个全齿齿轮61进行交替啮合;

当半齿齿轮57与全齿齿轮61啮合时,通过全齿齿轮61带动第四转轴59进行转动,第四转轴59转动时带动绕线轮60缠绕第二拉绳54,通过第二拉绳54拉动半圆板46向靠近绕线轮60的方向滑动,半圆板46滑动时一方面将两个第五压缩弹簧47压缩蓄力,另一方面半圆板46通过第一拉绳51拉动凸块50向凸块槽48内部偏转,使凸块50与海绵块53断开接触,当半齿齿轮57与全齿齿轮61断开啮合时,凸块50受到的外力消失,在第六压缩弹簧52的推动下再次与海绵块53接触,即通过半齿齿轮57与两个全齿齿轮61间的间歇性交替啮合控制凸块50间歇性的与海绵块53接触,由于初始时患者肚脐内较为干燥,避免凸块50持续与肚脐内壁进行硬性接触,对肚脐造成磨损,同时凸块50在第六压缩弹簧52的推动下间歇性拍击海绵块53,也可使海绵块53上的清水更好被挤到肚脐内;

当动力机构的齿条16向远离壳体10的方向滑动即第二转轴27反转时,此时半齿齿轮57与全齿齿轮61间的啮合带动第四转轴59进行反转,第四转轴59反转时绕线轮60无法缠绕第二拉绳54,使得凸块槽48内的凸块50通过海绵块53持续与润滑后的肚脐内壁进行接触,已完成对润湿、润滑后的肚脐进行清理。

如5、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导水机构包括套设在所述清理机构第三转轴55上的辊筒64,所述清理机构位于所述辊筒64右侧的连接架43上固连有安置块65,所述安置块65内滑动连接有拨片滑块66,所述拨片滑块66靠近所述辊筒64的一侧固连有与所述辊筒64配合的拨片67,所述清理机构第三转轴55上位于所述辊筒64下方套设有离心槽72,所述离心槽72内滑动连接有离心块73,所述离心块73与所述离心槽72的底端间设有离心块弹簧74,所述清理机构的两个连接架43间位于所述辊筒64下方设有蓄水箱68,所述蓄水箱68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板70,所述活塞板70与所述蓄水箱68的上侧内壁间设有活塞板弹簧71,所述活塞板70与所述拨片滑块66间传动连接有传动绳69,所述蓄水箱68的下端壁内设有第一单向阀75,所述蓄水箱68的左端壁内设有第二单向阀76,所述第二单向阀76与所述清理机构的两个海绵块53间连通有引流管77,所述蓄水箱68的上端固连有卡位支架78,所述卡位支架78内滑动连接有卡位滑块79,所述卡位滑块79与所述卡位支架78的底端间设有卡位弹簧80,所述卡位支架78靠近所述辊筒64的一端固连有卡位板81,所述卡位板81上固连有两个与所述离心块73配合的推杆82。

清理机构的第三转轴55转动时一方面带动辊筒64在清理机构间进行转动,另一方面带动离心槽72和离心块73在清理机构间进行转动,辊筒64转动过程中通过拨片67带动拨片滑块66在安置块65内进行上下往复滑动,拨片滑块66滑动过程中通过拉动传动绳69带动活塞板70在蓄水箱68内进行上下往复滑动,活塞板70在蓄水箱68内上移时,控制蓄水箱68内压强减小,利用第一单向阀75将清理机构上挤压下的水再次吸入蓄水箱68内,当活塞板70在蓄水箱68内下移时,控制蓄水箱68内压强增大,利用第二单向阀76将蓄水箱68内的水沿引流管77再次排入到清理机构的海绵块53上,以实现水的循环使用;

离心块73转动过程中间歇性的推动推杆82,推杆82通过卡位板81带动卡位滑块79向卡位支架78内滑动,卡位滑块79滑动过程中使卡位板81断开与引流管77的接触,即取消卡位板81对引流管77的阻隔,使蓄水箱68内的水顺利通过,随着本清理装置的停运,第三转轴55转动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逐渐缩小,即离心块73向离心槽72外滑动的距离逐渐缩小,使离心块73无法与推杆82间产生接触,此时卡位板81受到离心块73施加的外力消失,在卡位弹簧80的推动下,卡位板81始终保持与引流管77接触,对引流管77内水的流动进行阻隔,使清理机构的海绵块53上停止水的供应,此时通过清理机构的海绵块53对清理后的肚脐进行擦干处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得到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