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裙式吸收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83163发布日期:2021-06-15 21:43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裙式吸收物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一次性卫生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裙式吸收物品。



背景技术:

近年来,女性经期裤越来越受到年轻女性的喜爱,经期裤的由来是经期使用的裤式吸收物品,像内裤一样穿戴,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侧漏的几率。但目前大多经期裤产品使用的是成人拉拉裤样式设置生产,此类产品普遍存在偏厚、舒适性和结构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非常有必要提供一种集轻薄、舒适、美观为一体的专为女性经期设计的一款裙式吸收物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裙式吸收物品。本发明中的裙式吸收物品具有舒适、美观、贴身等优点;本发明中的裙式吸收物品无论在美观性还是舒适性上都具有极佳的使用效果,是一种适合用户直接外穿的轻薄舒适且防侧漏的吸收物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裙式吸收物品,所述裙式吸收物品包括吸收本体和外层,所述外层为由内衬层和外包层复合而成的裙式结构,所述吸收本体的纵向两端与所述外层的前腰区和后腰区连接在一起;所述吸收本体依次包括贴肤层、吸收层和透气底层,所述贴肤层的两侧设有高于所述贴肤层的防侧漏层;所述吸收本体的下裆位置、所述外层的前腰区和后腰区均设置有弹性拉伸材料。

优选地,所述外层的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均大于所述吸收本体;和/或所述裙式结构的裙摆下端位置呈波浪纹。

优选地,所述吸收本体的纵向两端与所述外层的前腰区和后腰区连接在一起的区域依次形成均设置有弹性拉伸材料的上拉伸区域、中拉伸区域和下拉伸区域;所述上拉伸区域设置的弹性拉伸材料的数量为2~15根,相邻两根弹性拉伸材料之间的间隔为1~10mm,优选的是,所述上拉伸区域设置的弹性拉伸材料的数量为3~10根,相邻两根弹性拉伸材料之间的间隔为2~5mm;所述中拉伸区域设置的弹性拉伸材料的数量为10~30根,相邻两根弹性拉伸材料之间的间隔为2~15mm,优选的是,所述中拉伸区域设置的弹性拉伸材料的数量为8~15根,相邻两根弹性拉伸材料之间的间隔为2~8mm;所述下拉伸区域设置的弹性拉伸材料的数量为10~30根,相邻两根弹性拉伸材料之间的间隔为2~20mm,优选的是,所述下拉伸区域设置的弹性拉伸材料的数量为5~15根,相邻两根弹性拉伸材料之间的间隔为5~15mm。

优选地,所述吸收本体的下裆位置通过设置弹性拉伸材料的方式形成褶皱,设置的所述弹性拉伸材料的数量为1~10根,相邻两根弹性拉伸材料之间的间隔为5~20mm,优选的是,设置的所述弹性拉伸材料的数量为3~6根,相邻两根弹性拉伸材料之间的间隔为6~12mm。

优选地,所述吸收本体的纵向两端设置有横向尺寸大于所述吸收层的宽度,纵向尺寸小于所述外层的前腰区和后腰区的纵向长度的缓冲区域。

优选地,所述防侧漏层由无纺布和至少1根弹性拉伸材料复合而成,所述防侧漏层的整体防漏高度高于所述贴肤层至少1cm;优选的是,所述防侧漏层由无纺布和3根弹性拉伸材料复合而成,其中位于上侧的两根弹性拉伸材料外翻使得所述防侧漏层的整体防漏高度高于所述贴肤层1~5cm。

优选地,所述贴肤层采用热风无纺布制成;所述透气底层由拒水膜和至少2层纤维布复合而成;所述内衬层采用纸质材料制成;和/或所述外包层采用纺粘无纺布制成。

优选地,所述吸收层包括导流层和吸收芯层,所述导流层相比所述吸收芯层更靠近所述贴肤层;优选的是,所述导流层采用热风无纺布制成,和/或所述吸收芯层采用含有吸水性颗粒的吸水纸材料制成,更优选的是,所述吸收芯层采用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材料制成,所述吸收芯层的克重为60~120g/m2

优选地,所述吸收芯层包括第一吸收芯层和第二吸收芯层;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吸收芯层包裹所述第二吸收芯层。

优选地,所述吸收芯层设置有贯穿所述吸收芯层的切缝;优选的是,所述切缝为弧形或直线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裙式吸收物品具有舒适、美观、贴身等优点;本发明中的吸收本体的下裆位置独立设置有弹性拉伸材料,使得该下裆位置能够独立控制弹性拉伸材料,以保证产品的立体性和吸液后的提拉效果;本发明中的外层的前腰区和后腰区的上端、中部和下端的拉伸效果符合科学人体理念,内衬层、外包层的设计独特,所述外层为由内衬层和外包层复合而成的裙式结构,使得本发明中的裙式吸收物品无论在美观性还是舒适性上都具有极佳的使用效果,是一种适合用户直接外穿的轻薄舒适且防侧漏的吸收物品。

(2)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吸收芯层采用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吸水纸材料,即优选为采用湿法造纸工艺制作而成的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材料,其厚度是普通吸水纸材质的五分之一,可以使裙式吸收物品产品做到轻薄,使得产品厚度是普通市场产品的三分之一,并且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吸收速度以及降低反渗,提高产品表面干爽性;本发明在前腰区、后腰区的弹性材料设置上,均采用精密的控制系统使弹性做到穿戴舒适且产品整体的平整性得到提升;在裙式吸收物品的外层部分可设计成针织衣物的颜色及下摆,比如裙式。

(3)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裙式吸收物品在吸收芯层设置有切缝,该切缝具有液体(例如经血)瞬间吸收,快速分散液体,防止因吸收速度慢造成侧漏、后漏,提高整体柔软性和干爽性,防止经血因不能快速分散造成的闷热,潮湿感,穿戴者舒适性大大提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本发明附图仅仅为说明目的提供,图中各部分的比例不一定与实际产品一致。

图1是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裙式吸收物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包括的吸收本体的a-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包括的防侧漏层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裙式吸收物品的外层效果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裙式吸收物品包括的切缝在吸收芯层的分布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裙式吸收物品包括的吸收本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包括的切缝在吸收芯层的分布示意图。

图中:1:吸收本体;10:贴肤层;20:防侧漏层;30:导流层;31:第一吸收芯层;32:第二吸收芯层;33:吸收芯层;34:切缝;40:透气底层;50:缓冲区域;60:下裆位置的弹性拉伸材料;70:压纹;8:外层;81:上拉伸区域;82:中拉伸区域;83:下拉伸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裙式吸收物品,例如,如图1所示,所述裙式吸收物品包括吸收本体1和外层8,所述外层8为由内衬层和外包层复合而成的裙式结构,图1中未示意出所述内衬层和所述外包层;所述外层8的效果图例如如图4所示;所述吸收本体1的纵向两端与所述外层8的前腰区和后腰区连接在一起;所述吸收本体1依次包括贴肤层10、吸收层和透气底层40,所述贴肤层10用于与人体皮肤相接触,设置于人体皮肤一侧,所述透气底层40设置在远离人体皮肤一侧;所述贴肤层10的两侧设有高于所述贴肤层10的防侧漏层20,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吸收本体1的下裆位置、所述外层8的前腰区和后腰区均设置有弹性拉伸材料,所述吸收本体1的下裆位置设置的弹性拉伸材料60,例如,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中,所述弹性拉伸材料优选为橡筋;在本发明中,所述透气底层40优选为由拒水膜(例如pe膜)与至少2层无纺布复合构成;在本发明中,具体地,所述内衬层和所述外包层复合组成所述裙式吸收物品的外层8,所述外层8的前腰区和后腰区的上端、中间位置(中部)和下端均设置有弹性拉伸材料。

本发明中的裙式吸收物品具有舒适、美观、贴身等优点;本发明中的吸收本体的下裆位置独立设置有弹性拉伸材料,使得该下裆位置能够独立控制弹性拉伸材料,以保证产品的立体性和吸液后的提拉效果;本发明中的外层的前腰区和后腰区的上端、中部和下端的拉伸效果结合科学人体理念,内衬层、外包层的设计独特,所述外层为由内衬层和外包层复合而成的裙式结构,使得本发明中的裙式吸收物品无论在美观性还是舒适性上都具有极佳的使用效果,是一种适合用户直接外穿的轻薄舒适且防侧漏的吸收物品。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衬层与所述外包层通过离线复合或在线复合的方式复合在一起,组成所述裙式吸收物品的外层8。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层8的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均大于所述吸收本体1;和/或所述裙式结构的裙摆下端位置有一定形状,优选的是,所述裙式结构的裙摆下端位置呈波浪纹,例如,如图1和图4所示。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收本体1的纵向两端与所述外层8的前腰区和后腰区连接在一起的区域从上至下依次形成均设置有弹性拉伸材料的上拉伸区域81、中拉伸区域82和下拉伸区域83,即对应所述外层8的前腰区和后腰区的上端、中间位置(中部)和下端依次形成设置有弹性拉伸材料的上拉伸区域81、中拉伸区域82和下拉伸区域83,如图1所示;所述上拉伸区域81设置的弹性拉伸材料的数量为2~15根(例如2、3、4、5、6、7、8、9、10、11、12、13、14或15根),相邻两根弹性拉伸材料之间的间隔为1~10mm(例如1、1.5、2、2.5、3、3.5、4、4.5、5、5.5、6、6.5、7、7.5、8、8.5、9、9.5或10mm),优选的是,所述上拉伸区域81设置的弹性拉伸材料的数量为3~10根(例如3、4、5、6、7、8、9或10根),相邻两根弹性拉伸材料之间的间隔为2~5mm(例如2、2.5、3、3.5、4、4.5或5mm);所述中拉伸区域82设置的弹性拉伸材料的数量为10~30根(例如10、12、14、16、18、20、22、24、26、28或30根),相邻两根弹性拉伸材料之间的间隔为2~15mm(例如2、2.5、3、3.5、4、4.5、5、5.5、6、6.5、7、7.5、8、8.5、9、9.5、10、10.5、11、11.5、12、12.5、13、13.5、14、14.5或15mm),优选的是,所述中拉伸区域82设置的弹性拉伸材料的数量为8~15根(例如8、9、10、11、12、13、14或15根),相邻两根弹性拉伸材料之间的间隔为2~8mm(例如2、2.5、3、3.5、4、4.5、5、5.5、6、6.5、7、7.5或8mm);所述下拉伸区域83设置的弹性拉伸材料的数量为10~30根(例如10、12、14、16、18、20、22、24、26、28或30根),相邻两根弹性拉伸材料之间的间隔为2~20mm(例如2、4、6、8、10、12、14、16、18或20mm),优选的是,所述下拉伸区域83设置的弹性拉伸材料的数量为5~15根(例如5、6、7、8、9、10、11、12、13、14或15根),相邻两根弹性拉伸材料之间的间隔为5~15mm(例如5、5.5、6、6.5、7、7.5、8、8.5、9、9.5、10、10.5、11、11.5、12、12.5、13、13.5、14、14.5或15mm)。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裙式吸收物品形成有所述上拉伸区域81、所述中拉伸区域82和所述下拉伸区域83,在前腰区、后腰区的弹性拉伸材料设置上,采用上述精密的控制系统使弹性做到穿戴舒适且产品整体的平整性得到提升,如此可以使得所述裙式吸收物品的拉伸效果更符合科学人体理念,使得本发明中的裙式吸收物品无论在美观性还是舒适性上都具有最佳的使用效果。在本发明中,采用形成所述上拉伸区域81、所述中拉伸区域82和所述下拉伸区域83的这种设计比较符合使用者的形体特征,从腰部至臀部的弹性伸缩效果不同,弹性材料间隔越密,该部位的拉力越大,使用者臀部穿戴会有束缚感,而采用从上拉伸区域81至下拉伸区域83,弹性拉伸材料设置间隔越宽,数量较多的设计,使整个弹性区域的下拉伸区域83包裹性较好,使用者穿戴比较舒适。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术语“从上至下”指示的方向为所述裙式吸收物品的腰区至裆部的方向。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收本体1的下裆位置通过设置弹性拉伸材料的方式形成褶皱,设置的所述弹性拉伸材料的数量为1~10根(例如1、2、3、4、5、6、7、8、9或10根),相邻两根弹性拉伸材料之间的间隔为5~20mm(例如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mm),优选的是,设置的所述弹性拉伸材料的数量为3~6根(例如3、4、5或6根),相邻两根弹性拉伸材料之间的间隔为6~12mm(例如6、6.5、7、7.5、8、8.5、9、9.5、10、10.5、11、11.5或12mm)。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收本体1的纵向两端设置有横向尺寸大于所述吸收层的宽度,纵向尺寸小于所述外层8的前腰区和后腰区的纵向长度的缓冲区域50;在本发明中,所述缓冲区域50的形状例如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设置在所述透气底层的两端并且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吸收芯层的宽度的矩形区域,例如,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中,所述缓冲区域50例如可以由透气底层材料和位于所述吸收本体纵向两端的无纺布压合而成。在本发明中,优选为设置所述缓冲区域50,如此可以使得所述吸收本体的平整性增加,不易变形,也可使得整个产品更有立体感,尤其是对于采用超薄材料制成的吸收物品,若未设置有所述缓冲区域50则会导致吸收本体部位太薄而出现两端卷角的情况,从而影响产品美观及舒适度。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侧漏层20由无纺布和至少1根弹性拉伸材料复合而成,所述防侧漏层20的整体防漏高度高于所述贴肤层10至少1cm;优选的是,所述防侧漏层20由无纺布和3根弹性拉伸材料复合而成,其中位于上侧的两根弹性拉伸材料外翻使得所述防侧漏层20的整体防漏高度高于所述贴肤层1~5cm(例如1、2、3、、4或5cm),所述防侧漏层中设置的弹性拉伸材料的分布示意图例如如图3所示。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贴肤层10采用热风无纺布制成,优选的是,所述贴肤层10采用纯棉纤维热风无纺布和/或化学纤维热风无纺布制成;所述透气底层40由拒水膜和至少2层纤维布复合而成;在本发明中,所述纤维布例如可以选用纺粘无纺布,优选为拒水纺粘无纺布(也记作拒水布),在本发明的所述透气底层40中,所述拒水膜和所述拒水纺粘无纺布例如可以通过在线复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拒水膜例如可以为采用pe膜制成的拒水膜,本发明对所述拒水纺粘无纺布没有特别的要求,采用市面上可售的拒水无纺布即可;所述内衬层采用纸质材料制成,例如可以采用湿强纸、卫生衬纸等纸质材料,优选为采用印有图案的纸质材料制成,本发明对所述图案没有特别的要求,所述图案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例如卡通、衣服都可以,主要是使得产品更加美观、潮流;和/或所述外包层采用纺粘无纺布制成,优选的是,所述外包层采用两层超柔纺粘无纺布制成,所述超柔纺粘无纺布选用市面上可售的超柔纺粘无纺布即可。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贴肤层上还设有压纹70,如此可以增加所述裙式吸收物品品的美观和导流的效果。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收层包括导流层30和吸收芯层33,所述导流层30相比所述吸收芯层33更靠近所述贴肤层10;优选的是,所述导流层30采用热风无纺布制成,优选的是,所述热风无纺布中采用的纤维为3~7旦的粗旦纤维;和/或所述吸收芯层33采用含有吸水性颗粒的吸水纸材料制成,更优选的是,所述吸收芯层33采用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材料制成,所述吸收芯层33的克重为60~120g/m2(例如60、70、80、90、100、110或120g/m2);在本发明中,所述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材料是通过湿法造纸工艺将高吸水树脂均匀分布在由木浆制成的两层原纸层之间而形成的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材料,所述高吸水树脂均匀分布在两层原纸层之间形成高吸水树脂层,在本发明中,所述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材料由两层原纸层以及夹在两层原纸层之间的高吸水树脂层构成。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湿法造纸工艺例如可以采用中国专利申请cn201710966882.0中公开的湿法造纸工艺。

本发明优选为所述吸收芯层采用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吸水纸材料,即优选为采用湿法造纸工艺制作而成的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材料,其厚度是普通吸水纸材质的五分之一,可以使裙式吸收物品产品做到轻薄,使得产品厚度是普通市场产品的三分之一,并且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吸收速度以及降低反渗,提高产品表面干爽性。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收芯层33包括第一吸收芯层31和所述第二吸收芯层32;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吸收芯层31和所述第二吸收芯层32例如可以采用直条型,和/或非直条型的其他形状;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吸收芯层31和第二吸收芯层32的排列方式为第一吸收芯层31包裹所述第二吸收芯层32,或所述第一吸收芯层31覆盖所述第二吸收芯层32,或者所述第二吸收芯层32置于所述第一吸收芯层31之上;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吸收芯层31包裹所述第二吸收芯层32,例如,如图2和图6所示。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收芯层33设置有贯穿所述吸收芯层33的切缝34,例如如图6所示;优选的是,所述切缝34为弧形或直线形。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收芯层33设置有至少两条(多条)贯穿所述吸收芯层33的切缝34,所述切缝34贯穿所述吸收芯层33的上下表面,例如,如图6所示;所述切缝34的宽度为0.2~3mm(例如0.2、0.5、0.8、1、1.5、2、2.5或3mm);所述切缝34沿所述吸收芯层33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切缝34的前端位于所述吸收芯层33的中前部,所述切缝34的后端位于所述吸收芯层33的后部;在本发明中,多条指的是两条及两条以上;在本发明中,所述切缝34的前端位于所述吸收芯层33的中前部指的是位于相比所述吸收芯层33的正中部位置稍微靠前些的大致中部位置,例如,如图7所示;具体地,当所述切缝34的前端位于所述吸收芯层33的中前部时,所述切缝34的前端距离所述吸收芯层33的正中部位置的距离例如可以为10~30mm;在本发明中,所述切缝34的前后端设置位置,可更好地收集初始时集中位于在吸收芯层33中部的经血,从而进一步实现更好的导流效果;结合使用者的调节,可以保持降低贴身闷堵、闷热感的效果。

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图2和图6中各结构层之间是紧密粘合和/或部分粘合的,图中各结构层之间显示为相互剥离,仅仅为了清晰的表明本发明各结构层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本发明中,为了清楚的显示所述切缝34,在图6和图7中示意出了一定的切缝34的宽度,但在实际产品中,所述切缝34经切刀切割而成,所述切缝34的宽度很窄,为0.2~3mm;而与经切刀切割而成的所述切缝34不同,现有技术中设置的导流槽或导流通道需要去除该导流槽或导流通道内的如吸水材料和绒毛浆等,并且现有技术中的导流槽和导流通道一般宽度较宽,宽度一般大于10mm,容易导致吸收芯体材料例如吸水材料和绒毛浆的漏出,而本发明设置的所述切缝34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问题。此外,女性经血量比较小,不如婴儿尿液量那么大,若在本发明中设置导流槽或导流通道,容易导致经血储存在导流槽或导流通道内,不利于经血等液体的导流,并且无法起到防侧漏、防后漏的效果,而本发明中所述切缝34的设置相比导流槽或导流通道,不但可以增加产品柔软度,更是可以起到很好的经血液体导流效果、很好的防后漏效果,更是有利于降低反渗,提高吸收物品的表面干爽性。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切缝34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切缝34的长度(弧长)例如为100~250mm,所述切缝34的弧度例如20~60°,多条所述切缝34沿所述吸收芯层33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轴对称设置,所述切缝34的前端至所述切缝34的后端距离所述中心线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例如,如图7所示,如此可以更有效地起到引流导流作用,提高吸收速度,有效防止侧漏和后漏;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切缝34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切缝34的数量为四条,位于中间的两条切缝34能有效起到中间液体(例如经血)导流分散的作用,位于外侧的两条切缝34能在两侧有效起到两边分流的作用,如此能进一步提高液体的分散速度;在本发明中,术语“前”、“后”指的是使用者在使用裙式吸收物品时,对应使用者“前”、“后”的位置。

本发明中所述的裙式吸收物品在吸收芯层33设置有切缝34,所述切缝34用于液体例如经血导流分散,有助于液体下渗和传导,起到引流导流作用,避免经血长时间集中在吸收芯层33的中部造成侧漏和后漏,切缝34能够使液体更快地在吸收芯层33内流动并被更多可起到吸收作用的吸收芯体部分吸收,提高经血在吸收芯层内的流动性和被吸收率,提高裙式吸收物品的吸收利用率和吸收速度,取得防止侧漏、更是有效防止后漏的效果,女性使用者体感更干燥舒适。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这些实施例只是就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解释为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裙式吸收物品,包括吸收本体和外层,吸收本体包括贴肤层、吸收层、透气底层、防侧漏层,外层分为内衬层、外包层。吸收本体的吸收层分为导流层和吸收芯层;所述吸收芯层包括第一吸收芯层和第二吸收芯层,如图1所示。所述贴肤层采用双层热风无纺布制成,所述贴肤层的克重25g/m2;导流层采用热风无纺布制成,所述导流层中的热风无纺布采用的纤维为6旦和7旦的粗旦纤维,其中6旦、7旦纤维各占50wt%,所述导流层的克重为30g/m2;所述第一吸收芯层和所述第二吸收芯层均采用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材料制成,第一吸收芯层的克重为85g/m2,第二吸收芯层的克重为100g/m2,采用第一吸收芯层包裹第二吸收芯层的方式,所述第一吸收芯层采用非直条型裁切,所述第一吸收芯层例如采用如图1所示的两端为半圆形且中部圆滑过渡连接的形状,所述第二吸收芯层采用直条型裁切形状,如图1所示;所述透气底层由拒水膜与2层拒水纺粘无纺布复合构成,拒水膜选用pe材质,且拒水纺粘无纺布经过裁切得到所述拒水纺粘无纺布包裹所述拒水膜的包裹性的形状。吸收本体的中间下档位置通过设置橡筋的方式形成褶皱,设置的橡筋(弹性拉伸材料)的数量为3根,相邻两根橡筋之间的间距为10mm;外层的前腰区、后腰区的上端、中部、下端也分别设置有橡筋,分别形成上拉伸区域、中拉伸区域和下拉伸区域;上拉伸区域的相邻两根橡筋的间隔范围为5mm,数量6根;中拉伸区域的相邻两根橡筋的间隔范围为8mm,数量10根;下拉伸区域的相邻两根橡筋的间隔范围为10mm,材料数量12根;所述内衬层与外包层通过在线复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组成裙式吸收物品的外层;所述内衬层、外包层复合而成裙式吸收物品外层的纵向及横向尺寸均大于吸收本体,内衬层采用印有牛仔颜色及设计的衬纸,外包层采用2层超柔纺粘无纺布制成,且在前后片的下端位置为波浪纹,即所述裙式结构的裙摆下端位置呈波浪纹;所述防侧漏层由无纺布和3根橡筋复合而成,上面两根橡筋形成外翻的效果,整体防漏高度4厘米;所述吸收本体的纵向两端设置有由透气底层材料和位于所述吸收本体纵向两端的无纺布压合而成的横向尺寸大于所述吸收层的宽度,纵向尺寸小于所述外层的前腰区和后腰区的纵向长度的缓冲区域。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第一吸收芯层包裹第二吸收芯层的方式,所述第一吸收芯层和所述第二吸收芯层均采用直条型裁切形状,吸收芯层有切缝设计,切缝形状为交错直线形,所述切缝经切刀切割而成,呈交错直线形分布的切缝例如如图5所示。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吸收芯层的切缝结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收芯层设置有四条宽度均为1mm的贯穿所述吸收芯层的弧形切缝,所述弧形切缝经切刀切割而成;四条所述弧形切缝的前端位于所述吸收芯层的中前部(大致中部位置),如图7所示,四条所述切缝沿所述吸收芯层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轴对称设置,所述弧形切缝的前端至所述弧形切缝的后端距离所述中心线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位于中间的两条所述弧形切缝的长度(弧长)为18cm,位于外侧的两条所述弧形切缝的长度(弧长)为25cm。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吸收芯层通过模辊热压出四条沿所述吸收芯层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设置的长条形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宽度为10.5mm,长度均为25cm,所述导流槽的前端位于所述吸收芯层的前部,所述导流槽的后端位于所述吸收芯层的后部。

本发明对实施例1~4制作的裙式吸收物品进行了性能测试,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测试方法:取动物血液2次,每次10ml,2次间隔10分钟,记录每次吸收完成的时间为吸收速度,单位s;反渗是裙式吸收物品每吸收完10ml动物血液后,将1.2kg砝码压10g滤纸置于裙式吸收物品上面1min,称量滤纸增加的克重,单位g。

表1:实施例1~4中的裙式吸收物品的性能测试结果。

本发明未详细说明部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