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科用新型喂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26818发布日期:2021-05-11 16:53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科用新型喂药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喂药器,尤其涉及一种内科用新型喂药器。



背景技术:

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鼻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鼻炎发作起来会不停的打喷嚏,而且鼻咽部位会有痒感,鼻炎发作是非常难受的,所以鼻炎患者都迫切的想要将鼻炎治好,但是想要根治鼻炎并不容易,只能使用药物抑制闭眼的发作,缓解鼻炎发作时的难受,用于鼻炎的药物一般都是喷剂,现有的鼻炎喷剂都是塑料瓶内装有药水,塑料瓶上接有喷头,患者将喷头对准鼻腔,挤压瓶身,使要喷进鼻腔,这种喷剂的喷雾不够细腻,喷雾过大比较敏感的患者就会很难完成上药,药基本都流出了鼻子,而且瓶身较硬的话,瓶子内的药物就难以喷出。

因此,需研发一种便于操作,省力且喷雾细腻的内科用新型喂药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喷剂喷雾不够细腻,且瓶身较硬难以操作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省力且喷雾细腻的内科用新型喂药器。

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科用新型喂药器,包括有:

外筒和下盖板,外筒一侧开有上药孔,外筒一侧设有下盖板;

上盖板,外筒一侧设有上盖板;

推动机构,外筒一侧设有推动机构;

雾化呼吸机构,上盖板一侧设有雾化呼吸机构。

进一步地,推动机构包括有:

导套,外筒一侧连接有导套;

推动杆,导套一侧滑动式连接有推动杆;

活塞,推动杆一侧设有活塞;

第一压缩弹簧,推动杆一侧与导套一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套在推动杆一侧;

移动块,推动杆一侧设有移动块,移动块与外筒一侧滑动式连接;

第二压缩弹簧,移动块一侧与外筒一侧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二压缩弹簧。

进一步地,雾化呼吸机构包括有:

活动管,上盖板一侧设有活动管;

面罩,活动管一侧连接有面罩;

耳扣,面罩两侧均设有耳扣;

雾化喷嘴,活动管一侧设有雾化喷嘴。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按压机构,按压机构包括有:

转套,外筒一侧设有2个转套;

压板,转套一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压板;

第一连接板,压板一侧设有第一连接板;

第二连接板,移动块一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连接板;

导向板,第一连接板一侧转动式连接有导向板,导向板一侧与第二连接板一侧滑动式连接;

第三压缩弹簧,导向板一侧与第二连接板一侧之间连接有第三压缩弹簧,第三压缩弹簧套在导向板一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上药机构,上药机构包括有:

第一固定套,外筒一侧设有第一固定套;

药瓶,第一固定套一侧与外筒一侧的上药孔之间连接有药瓶;

盖子,药瓶一侧安装有可拆卸的盖子;

单向阀,药瓶一侧设有单向阀。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报警机构,报警机构包括有:

第二固定套,外筒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套;

报警器,第二固定套一侧与下盖板一侧之间设有报警器;

弹性拉绳,报警器一侧与推动杆一侧之间连接有弹性拉绳。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有:

导柱,上盖板一侧设有两个导柱;

缓冲柱,导柱一侧均滑动式连接有缓冲柱;

第四压缩弹簧,缓冲柱一侧与同侧的导柱一侧之间均连接有第四压缩弹簧,第四压缩弹簧分别套在缓冲柱一侧。

进一步地,耳扣具有弹性,可与耳根贴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有缓冲机构,可以对面罩起到缓冲作用,保护面罩不被磕坏,可以节省成本;通过设有报警机构,使得人们可以及时知道药物用尽,及时对本设备进行药物补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推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雾化呼吸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雾化呼吸机构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按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上药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上药机构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报警机构第一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报警机构第二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_外筒,2_下盖板,3_上盖板,4_推动机构,41_导套,42_推动杆,43_活塞,44_第一压缩弹簧,45_移动块,46_第二压缩弹簧,5_雾化呼吸机构,51_活动管,52_面罩,53_耳扣,54_雾化喷嘴,6_按压机构,61_转套,62_压板,63_第一连接板,64_第二连接板,65_导向板,66_第三压缩弹簧,7_上药机构,71_第一固定套,72_药瓶,73_盖子,74_单向阀,8_报警机构,81_第二固定套,82_报警器,83_弹性拉绳,9_缓冲机构,91_导柱,92_缓冲柱,93_第四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内科用新型喂药器,如图1所示,包括有外筒1、下盖板2、上盖板3、推动机构4和雾化呼吸机构5,外筒1左上侧开有上药孔,外筒1底部设有下盖板2,外筒1底部设有上盖板3,外筒1内部设有推动机构4,上盖板3顶部设有雾化呼吸机构5。

当鼻炎患者需要清洗鼻腔时,可以使用本设备,患者可以将生理盐水通过上药孔将生理盐水倒进外筒1内,再将上药孔堵住,再将雾化呼吸机构5部件对准鼻子,人们推动推动机构4部件,使得推动机构4部件将生理盐水挤压进雾化呼吸机构5部件内,雾化呼吸机构5部件对生理盐水进行雾化,雾化后的生理盐水通过雾化呼吸机构5部件进入患者的鼻腔内,清洗完后,患者将本设备收好即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10所示,推动机构4包括有导套41、推动杆42、活塞43、第一压缩弹簧44、移动块45和第二压缩弹簧46,外筒1内部连接有导套41,导套41内部滑动式连接有推动杆42,推动杆42顶部设有活塞43,推动杆42下侧与导套41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44,第一压缩弹簧44套在推动杆42下部,推动杆42右侧设有移动块45,移动块45与外筒1内部右侧滑动式连接,移动块45顶部与外筒1内部右侧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二压缩弹簧46。

当患者手动推动移动块45时,此时第二压缩弹簧46压缩,移动块45带动推动杆42往上移动,此时第一压缩弹簧44压缩,进而带动活塞43往上移动,使得活塞43将生理盐水挤压进雾化呼吸机构5内,当患者放开移动块45时,此时第一压缩弹簧44和第二压缩弹簧46拉伸,带动推动杆42和移动块45往下移动复位,进而推动杆42带动活塞43往下移动复位。

雾化呼吸机构5包括有活动管51、面罩52、耳扣53和雾化喷嘴54,上盖板3顶部设有活动管51,活动管51顶部连接有面罩52,面罩52上部前后两侧均设有耳扣53,活动管51顶部设有雾化喷嘴54。

患者抓住面罩52将活动管51拉长,活动管51可伸缩,患者将面罩52罩在脸上,使雾化喷嘴54对准鼻孔,将耳扣53扣在耳朵上,使患者操作本设备时更加的方便,清洗完后,患者按住面罩52使活动管51收缩。

还包括有按压机构6,按压机构6包括有转套61、压板62、第一连接板63、第二连接板64、导向板65和第三压缩弹簧66,外筒1中部右侧设有2个转套61,转套61右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压板62,压板62内部设有第一连接板63,移动块45右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连接板64,第一连接板63内部下侧转动式连接有导向板65,导向板65左侧与第二连接板64右侧滑动式连接,导向板65右侧与第二连接板64右侧之间连接有第三压缩弹簧66,第三压缩弹簧66套在导向板65左部。

当患者手动按压压板62时,压板62带动第一连接板63进而带动导向板65往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接板64往下移动,第二连接板64带动移动块45往上移动,当移动块45往上移动到停止时,此时导向板65继续往下移动,此时第三压缩弹簧66压缩,当患者松开压板62时,此时移动块45往下移动复位进而带动第二连接板64往下移动,第二连接板64带动导向板65往上移动,此时第三压缩弹簧66拉伸带动导向板65继续往上移动复位,进而带动第一连接板63和压板62往上移动复位。

还包括有上药机构7,上药机构7包括有第一固定套71、药瓶72、盖子73和单向阀74,外筒1左上侧设有第一固定套71,第一固定套71左侧与外筒1左上侧的上药孔之间连接有药瓶72,药瓶72顶部安装有可拆卸的盖子73,药瓶72内部中间设有单向阀74。

患者手动将盖子73拧开,将生理盐水倒进药瓶72内,再盖上盖子73,盖子73上开有小孔,活塞43往下移动时,带动空气通过小孔进入到药瓶72内,空气再将生理盐水挤压进外筒1内,当活塞43往上移动时,由于有单向阀74,所以生理盐水不会被挤压回药瓶72内。

还包括有报警机构8,报警机构8包括有第二固定套81、报警器82和弹性拉绳83,外筒1内底部设有第二固定套81,第二固定套81内部与下盖板2顶部之间设有报警器82,报警器82顶部与推动杆42底部之间连接有弹性拉绳83。

当推动杆42往上移动时,带动弹性拉绳83往上移动,当活塞43将生理盐水全部挤压完后,碰到顶部时,此时弹性拉绳83到极限会启动报警器82上的开关,提醒人们喷剂用完,当推动杆42往下移动时,带动弹性拉绳83往下移动复位,报警器82停止报警。

还包括有缓冲机构9,缓冲机构9包括有导柱91、缓冲柱92和第四压缩弹簧93,上盖板3顶部设有两个导柱91,导柱91顶部均滑动式连接有缓冲柱92,缓冲柱92上部与同侧的导柱91顶部之间均连接有第四压缩弹簧93,第四压缩弹簧93分别套在缓冲柱92中部。

当患者对面罩52进行按压使活动管51收缩时,面罩52底部触碰到缓冲柱92,带动缓冲柱92往下移动,此时第四压缩弹簧93压缩,对面罩52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面罩52由于力气过大而磕坏,患者松开面罩52后,此时第四压缩弹簧93拉伸带动缓冲柱92往上移动复位,进而带动面罩52往上移动复位。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