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过敏复合提取物、提取方法、应用配方与流程

文档序号:25734980发布日期:2021-07-06 18:43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过敏复合提取物、提取方法、应用配方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日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过敏复合提取物、提取方法、应用配方。
背景技术
:cn201710747401.7公开了一种抗过敏修复面膜,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杜仲药渣提取物1.2~5.3%、蜂花粉渣提取物1.1~5.1%、茯苓渣酵素1~5.6%、丁二醇3~8%、甘油3~8%、甘油聚甲基丙烯酸酯3~8%、pvm/ma共聚物0.1~1%、燕麦β-葡聚糖0.01~0.1%、木糖醇3~6%、生物糖胶-12~3%、甜菜碱1~5%、透明质酸0.01~0.02%、透明质酸钠0.01~0.02%、乙基己基甘油0.3~0.5%、羟苯甲酯0.1~0.3%、去离子水余量。能有效的还原强氧化的自由基,终止自由基链反应,起到抗氧化作用,能够提供细胞充足的营养物质,调节血管微循环,起到抗过敏、修复细胞损伤的功效。cn201910447585.4公开了一种去屑止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去屑止痒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比原料组成:4-10重量份二氢燕麦生物碱、4-8重量份丙氨酰谷氨酰胺、5-30重量份增稠剂、10-25重量份有机醇、5-10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20-60重量份扩散剂。采用的原料组份明确,对头皮细胞刺激性小,且含有二氢燕麦生物碱、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去屑止痒组合物具有较好的除菌效果和抗过敏效果,并营养头皮,减缓头皮角质层细胞异常的快速脱落,还有明显的止痒效果;而且组合物为外观透明液体,常温下即可直接添加到现有的洗发水中制备去屑止痒洗发水,方便厂家开发新产品,尤其是透明洗发水产品,有效解决现有去屑止痒功能成分无法直接添加和/或难以制备透明洗发水的问题。百度百科记载:燕麦生物碱仅在燕麦谷物和蚕卵中存在,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和抗过敏特性,使得它成为优良的皮肤保护剂。强效的皮肤消炎和止痒活性,使得它能够代替糖皮质激素而应用于各种外用皮肤乳膏产品中。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将胶态燕麦粉用于缓解皮肤的瘙痒症状。2003年,美国fda认可,胶态燕麦粉作为缓解各种皮肤疾病的保护剂。研究人员发现,传统使用胶态燕麦粉作为消炎、止痒和减轻红斑的用途,其实正是胶态燕麦粉中的燕麦生物碱成分在起作用。在紫外线和化学物质诱导的红斑模型中,在0.025%的低浓度下,临床参与的250位对象均证明,燕麦生物碱能够快速缓解红斑症状。所以燕麦生物碱能够抗炎、抗过敏是毋庸置疑的。cn201710716409.7公开了一种天然复合植物紫外吸收剂及其应用,该紫外吸收剂采用巴拉圭茶提取物,芦丁和燕麦生物碱按重量比1~3:1~3:1~4复配而成,应用时紫外吸收剂的添加量为产品体系总重的0.5~1.5%。天然复合植物紫外吸收剂中的巴拉圭茶多酚、芦丁、燕麦生物碱在紫外区有明显的紫外吸收特性,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将本发明获得的天然复合紫外吸收性能在相同浓度情况下与市售的化学防晒剂相比较,其紫外吸收效果要明显优于市售化学防晒剂。且该天然复合紫外吸收剂绿色环保、天然无刺激。本发明应用的防晒凝胶清爽不油腻,并且具有优良的防晒效果。可以理解的,茶多酚、燕麦生物碱的组合对于抗紫外线方面有着一定的效果。此外《茶多酚抗过敏作用的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2)江涛等著,分析了茶多酚对小鼠皮肤的过敏抑制作用。关于黄酮,在百度百科中记载:生物类黄酮泛指两个苯环(a-环和b-环)通过中央三碳键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c6-c3-c6化合物。主要是指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的化合物。天然的生物类黄酮多为其基本结构的衍生物,多以糖苷形式存在。除常见的o-糖苷外,还有c-糖苷,如葛根素。植物中已发现的生物类黄酮多达5000余种,但研究发现这些生物类黄酮因结构的不同有的表现出生物活性,有的则没有。普遍认为生物类黄酮分子中心的alpha、beta-不饱和吡喃酮是其具有各种生物活性的关键。而a、b、c三个环上的各种取代基则决定了不同生物类黄酮分子的特定的生理功能。生物类黄酮的主要功效之一为:抗菌、消炎及抗过敏作用。黄酮类化合物中的抗菌成分较多,对细菌有广泛性的抑制。有报道称,0.005%游离的异黄酮即可抑制真菌的活性,随着其浓度的增加,抑菌活性还在不断增强,但浓度超过0.1%后,浓度增加不再有显著的增效作用。黄酮单体类化合物licochaionea最低浓度为0.3μg/kg时,体外对革兰氏阳性菌、杆菌、棒形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豆异黄酮还具有在胃肠道内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并可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以保护身体抵御致病病原体的侵袭。染料木黄酮具有可抑制dna裂合酶(topoii)的作用,还有温和的抗炎作用。木犀草素对hsuis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浓度在1:3500时可抑制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生长,对卡他、白色念珠、变形菌也有抑制作用;花青素类中的飞燕草素有很强的抗养化与抗炎作用,可抑制头皮生理性皮脂分泌过度及后发的病菌感染;茶多酚类能抗炎抗口腔微生物作用,可有效防止龋齿发生。柑橘类黄酮中如槲皮素、洋姜荽苷等也有抗炎活性,并且效果与剂量相关;其主要机理在于影响花生酸代谢以及抑制组胺释出;洋姜荽苷(diosmin)作为一种抗发炎的强保护剂能显著地减少水肿的形成,如:静脉注射洋姜荽苷可降低鼠由注射四氧嘧啶诱导的痛觉过敏。综上所述,生物碱、黄酮、多酚类化合物均具有或多或少的抗过敏作用。由于生物碱、生物类多酚、不同类黄酮的区别,其抗过敏作用有显著差异。本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从植物中提取性能显著优异的抗过敏组合物。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过敏复合提取物,该提取物抗敏效果优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以及采用该提取物的若干应用配方。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抗过敏复合提取物,采用小麦胚芽、燕麦麸皮、藜麦麸皮作为原料提取其所含有的生物碱、黄酮、多酚类化合物得到。在上述的抗过敏复合提取物中,所述小麦胚芽、燕麦麸皮、藜麦麸皮的重量比例为0.5-1.5:2-4:1.5-2.5。在上述的抗过敏复合提取物中,所述小麦胚芽、燕麦麸皮、藜麦麸皮的重量比例为1:3:2。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任一所述的抗过敏复合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按照比例将小麦胚芽、燕麦麸皮、藜麦麸皮,并浸泡于溶剂中;步骤2:将步骤1的混合物加压均质,分离得到溶液并浓缩得到浓缩液;步骤3:将浓缩液经吸附、洗脱后得到所述抗过敏复合提取物。在上述的抗过敏复合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体积百分比不低于70%的乙醇,浸泡时间不低于0.5h。在上述的抗过敏复合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中,所述溶剂中还添加有相当于溶剂总重量0.1%的冰醋酸。在上述的抗过敏复合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均质压力为40-80mpa;均质温度为常温。在上述的抗过敏复合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通过大孔树脂吸附,通过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洗脱吸附后的大孔树脂,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原来体积的15%,再加入15%丁二醇溶解,过滤,即得具有抗过敏复合提取物。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抗敏舒缓啫喱,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组分:3%甘油、0.05%尿囊素、0.1%泛醇、0.03%透明质酸钠、0.35%卡波姆940、0.5%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2%聚二甲基硅氧烷、0.3%异壬酸异壬酯、0.2%氢化聚异丁烯、0.05%生育酚乙酸酯、4%丁二醇、0.5%对羟基苯乙酮、0.4%己二醇、0.3%氨甲基丙醇、1%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抗过敏复合提取物,余量为水。以及一种抗敏舒缓乳液,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组分:1.2%聚甘油-3-甲基葡糖二硬脂酸酯、0.5%甘油硬脂酸酯、0.5%硬脂酸、0.4%芒果籽脂、2%辛酸甘油三酯、3%白池花籽油、3%氢化聚异丁烯、0.1%维生素e、0.5%聚二甲基硅氧烷、0.02%edta-2na、3%甘油、5%1,3-丁二醇、0.05%透明质酸钠、0.17%卡波姆、0.2%葡聚糖、0.5%对羟基苯乙酮、0.4%己二醇、0.09%氨甲基丙醇、0.1%香精、1%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抗过敏复合提取物,余量为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抗过敏复合提取物中,燕麦麸皮中含有较多的燕麦生物碱,小麦胚芽中含有较多的谷胱甘肽,藜麦麸皮中含有较多的多酚、类黄酮类,经过提取,可得含有燕麦生物碱、黄酮、多酚类化合物的复合提取物,该复合提取物具有抑制组胺释放的效果,且有显著舒敏止痒效果,基本与5%丙酸倍他米松效果一致,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提取物。附图说明图1和图2为斑马鱼胚胎模型实验结果,其中,图1为斑马鱼胚胎正常发育结果,图2为斑马鱼胚胎采用实施例1进行致畸实验的结果。图3为实施例、对比例、空白例的皮肤止痒效果测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分别将10份小麦胚芽、30份燕麦麸皮、20份藜麦麸皮粉碎并过40目筛,然后混合;按液固质量比10:1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添加0.1%冰醋酸)作为提取液,浸泡1h后,在60mpa提取压力下用高压均质提取机进行常温提取1h;将提取液离心分离后,减压浓缩至原来体积的15%;浓缩液用ab-8大孔树脂吸附,再用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原来体积的15%,再加入15%丁二醇溶解,过滤,即得具有抗敏感功效的复合提取物。实施例2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小麦胚芽10份、燕麦麸皮20份、藜麦麸皮25份。实施例3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小麦胚芽10份、燕麦麸皮40份、藜麦麸皮15份。对比例1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燕麦麸皮30份、藜麦麸皮30份。对比例2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小麦胚芽30份、燕麦麸皮30份。抗敏舒缓啫喱的制备将实施例1制备的具有抗敏感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应用于抗敏舒缓啫喱。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抗敏舒缓啫喱包括以下组分:3%甘油、0.05%尿囊素、0.1%泛醇、0.03%透明质酸钠、0.35%卡波姆940、0.5%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2%聚二甲基硅氧烷、0.3%异壬酸异壬酯、0.2%氢化聚异丁烯、0.05%生育酚乙酸酯、4%丁二醇、0.5%对羟基苯乙酮、0.4%己二醇、0.3%氨甲基丙醇、1%实施例1制备的具有抗敏感功效的组合物,余量为水。上述抗敏舒缓啫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将透明质酸在甘油中分散均匀,得到a组分;将对羟基苯乙酮分散在丁二醇中,加热至溶解透明,得到b组分;(2)将a组分,尿囊素、泛醇、卡波姆940、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依次加入水中,升温至80℃,搅拌至溶解均匀;(3)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异壬酸异壬酯、氢化聚异丁烯、生育酚乙酸酯混合均匀,加入步骤(2)处理的溶液中,以3000r/min的速度均质5min,搅拌均质至完全均匀,降温;(4)当温度降为60℃时,加入b组分,搅拌至均匀;(5)当温度降为40℃时,加入氨甲基丙醇、己二醇和实施例1制备的具有抗敏感功效的组合物,以3000r/min的速度均质4min,搅拌均质至完全均匀;(6)真空脱泡,过滤出料,即得抗敏舒缓啫喱。抗敏舒缓乳液的制备将实施例1制备的具有抗敏感功效的组合物应用于抗敏舒缓乳液。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抗敏舒缓乳液包括以下组分:1.2%聚甘油-3-甲基葡糖二硬脂酸酯、0.5%甘油硬脂酸酯、0.5%硬脂酸、0.4%芒果籽脂、2%辛酸甘油三酯、3%白池花籽油、3%氢化聚异丁烯、0.1%维生素e、0.5%聚二甲基硅氧烷、0.02%edta-2na、3%甘油、5%1,3-丁二醇、0.05%透明质酸钠、0.17%卡波姆、0.2%葡聚糖、0.5%对羟基苯乙酮、0.4%己二醇、0.09%氨甲基丙醇、0.1%香精、1%实施例1制得的具有抗敏感功效的组合物,余量为水。上述抗敏舒缓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1,3-丁二醇和透明质酸钠混合后搅拌均匀至透明,得到a组分,将卡波姆配成质量浓度1%的卡波姆水分散液;将甘油和对羟基苯乙酮混合分散,加热至溶解透明,得到b组分(2)将聚甘油-3-甲基葡糖二硬脂酸酯、甘油硬脂酸酯、硬脂酸、芒果籽脂、辛酸甘油三酯、白池花籽油、氢化聚异丁烯、维生素e和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后,搅拌加热至80℃,作为油相;(3)将去离子水、edta-2na、甘油、a组分混合,搅拌加热至80℃,作为水相;(4)将油相加入到水相中,以2000r/min的转速均质3min,并搅拌降温;(5)温度降至65℃时,加入1%的卡波姆水分散液,均质2min,搅拌至均匀;(6)当温度降至45℃时,加入b组分、葡聚糖、己二醇、氨甲基丙醇、香精和实施例1制备的具有抗敏感功效的组合物。试验例1致畸性测试依照oecdtg236标准;reprodtoxicol.2009,28(3):308-320;birthdefectsresbdevreprodtoxicol.2010,89(1):66-77;birthdefectsresbdevreprodtoxicol.2010,89(5):382-395;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年版;sccs/1602/18第10版,以斑马鱼胚胎模型测试组合物的致畸性。实验对象:实施例1试验结果(参考图1和2,以及表1):表1斑马鱼胚胎模型实验结果项目测试结果1最低致畸浓度1.6g/l2致畸危害指数6633致畸毒性评价對人危害小/不致畸注释:1.最低致畸浓度:观察记录每个测试浓度下鱼胚胎出现的不同程度缺损,包括心脏(心包水肿,心率过慢),循环系统(血流过慢,循环缺失),出血及血栓,脑(畸形),下颌(畸形),眼睛(眼变小),肝脏(缺失,肝变小,肝变性,卵黄囊吸收延迟),肾脏(水肿),肠道(肠腔异常),躯干/尾/脊索(弯曲),肌肉/体节(肌肉变性),身体着色(异常),体长变短,身体水肿或死亡等症状的概率,计算最低(10%)致畸浓度。2.致畸危害指数:致畸危害指数=最大不致畸浓度/最大可能摄入量。最大可能摄入量参照sccs/1602/18第10版中相关产品的日用量及建议的10%摄入量计算获得。3.致畸毒性评价:分为对人危害小/不致畸(致畸危害指数>300),对人危害中等/致畸(致畸危害指数在100~300间),和对人危害大/强致畸(致畸危害指数<100)。致畸危害指数数值越大,致畸毒性越小、对人体越安全。试验例2组胺抑制评价1、组胺含量的hplc检测方法组胺既没有荧光发色基团也没有紫外发色基团,但是丹磺酰氯可以同组胺的伯胺或仲胺基上的活泼氢反应,脱掉hcl生成具有荧光和紫外光的衍生物。2、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dmem,fbs,mtt,丹磺酰氯,nahco3,氨水,乙腈,乙酸铵3、实验方法:p815细胞培养:(1)用移液枪吸取dmem培基吹散p815细胞分散细胞,利用hemacytometer来计数细胞,然后利用dmem来稀释细胞,稀释到浓度为5×104cells/ml。(2)释后的细胞溶液分别接种到6wellpetridish中,每一孔为1ml,即0.5×107cells/well。(3)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4)待测样品和空白样准备:待测样品(实施例1)用dmem培基稀释,稀释后的浓度分别为:2%(该浓度通过前面的mtt测试,结果为无毒)。(5)24小时后,将6wellpetridish放置于15w紫外灯下方照射20秒,诱导p815细胞产生过敏反应,释放组胺。(6)由于p815细胞为半贴壁式生长,不更换培基的前提下,空白样中添加1ml的dmem培基,待测样中添加1ml含有2%样品的培养基,使总培养基里样品的浓度达到1%。(7)样品加入之后,放入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8)24小时后,移取200ul的培养基进行组胺的衍生化反应。4、组胺的hplc分析(1)样品衍生取100ul培养基于2mltube中,依次加入饱和nahco3溶液200ul,10mg/ml丹磺酰氯溶液400ul,盖塞漩涡混合均匀后,于室温下避光反应60分钟。反应60分钟后加入20%氨水-乙腈溶液100ul,静止30分钟终止反应。加入100ul乙腈后漩涡混合均匀,过0.45um滤膜进行hplc分析。(2)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c18反相色谱柱,250mm×4.6mm,5um流动相:乙腈:0.1mol/l乙酸铵=80:20(v:v)流速:1ml/min柱温:35℃进样量:20ul紫外检测波长:254nm。3、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见表2所示。表2抗敏组合物对组胺释放抑制结果样品组胺释放量抑制率%实施例180.52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具有抑制组胺释放的抗敏修复组合物对组胺释放有显著性的抑制效果,抑制率达到80.52%。试验例3皮肤止痒效果测试组胺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模型:组胺诱导皮肤炎症伴随瘙痒,对小鼠耳朵背面进行脱毛,使用实施例、对比例制得的具有抑制组胺释放的抗敏修复组合物以及5%丙酸倍他米松分别对小鼠患处进行涂抹,连续涂抹两天,对患处涂抹组胺,观察小鼠抓挠次数。由图3可以看出,实施例1具有抑制组胺释放的抗敏修复组合物有显著舒敏止痒效果,基本与5%丙酸倍他米松效果一致。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