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炎镇痛气雾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523375发布日期:2021-06-18 20:11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炎镇痛气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双氯芬酸钠是新型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其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适应症为各种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关节强直性脊椎炎、各种手术后引起的疼痛及各种原因的发热等。双氯芬酸钠类消炎镇痛药在同类药物中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长期应用无积蓄性等优点。目前市场上的双氯芬酸钠存在较多的剂型,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如双氯芬酸钠口服片具有较好的消炎镇痛作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剂具有消炎、抗风湿、止痛及解热等作用。但是这些不同的剂型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不足之处,例如口服非甾体镇痛抗炎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肝脏首过效应,并且其还存在气味难闻难以吞咽的问题。中国专利cn106562928a公开了一种消炎镇痛气雾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气雾剂由气相和液相组成,其中,液相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双氯芬酸钠10-20份;月桂氮卓酮5-10份;丙二醇20-50份;乙醇30-40份;聚乙二醇10-20份,得到的气雾剂具有消炎消肿,解热镇痛等功效。文献:万来鸿,林文辉,林广怡.环保型双氯芬酸钠气雾剂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的研究[j].气雾剂通讯,2007(5):1-3.公开了一种环保型双氯芬酸钠气雾剂,处方为双氯芬酸钠12.5g、1-2丙二醇20.0g、月桂氮卓酮12.5g、乙醇700.0g、丙丁烷253.0g,总量制成1000g,最终制备得到的产品质量稳定,符合工业化大生产要求。上述技术中的气雾剂均能够有效地避免口服类药物等存在的各类问题,但整体而言,气雾剂的消炎镇痛效果相比于口服或注射制剂等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故而在使用时常存在气雾剂消耗严重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镇痛药产品对胃肠的刺激、肝脏的首过效应以及气雾剂功效有限、消耗较大的问题,亟需寻找一种疗效好、见效快的产品,从而在使患者得到良好治疗的同时也避免产品的过量消耗。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消炎镇痛气雾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气雾剂疗效好、见效快的产品,从而在使患者得到良好治疗的同时也避免产品的过量消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雾剂,所述气雾剂由气相和液相组成,所述液相包括以下原料:双氯芬酸钠、月桂氮卓酮、丙二醇、乙醇、聚乙二醇、增效剂和薄荷油。进一步地,所述液相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10-20份双氯芬酸钠、6-11份月桂氮卓酮、15-20份丙二醇、25-30份乙醇、12-22份聚乙二醇、3-8份增效剂和5-8份薄荷油。优选地,所述液相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12-18份双氯芬酸钠、8-10份月桂氮卓酮、16-18份丙二醇、28-30份乙醇、15-20份聚乙二醇、4-6份增效剂和6-7份薄荷油。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液相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15份双氯芬酸钠、9份月桂氮卓酮、16份丙二醇、30份乙醇、18份聚乙二醇、5份增效剂和6份薄荷油。进一步地,所述增效剂包括吐温-80、亚叶酸和没食子酸丙酯。优选地,所述吐温-80、亚叶酸和没食子酸丙酯的重量比为5-10:1:6-9。更进一步优选为8:1:8。进一步地,所述气相为抛射剂。进一步地,所述抛射剂为丙丁烷、异丁烷、四氟乙烷、七氟丙烷或二甲醚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异丁烷。进一步地,所述液相和气相的重量比为1:2-6,优选为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气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双氯芬酸钠粉碎后加入乙醇中,搅拌混匀,得到混合液a;(2)将月桂氮卓酮、丙二醇、乙醇、聚乙二醇、增效剂和薄荷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b;(3)将混合液a和混合液b混合后,剪切并搅拌至混合液呈微米级微乳溶液;(4)将步骤(3)得到的微米级微乳溶液注入容器后封口,再注入气相,压盖即得气雾剂。进一步地,所述微米级微乳的粒径为5-10μm,优选为5-6μm。本发明所取得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中的气雾剂以双氯芬酸钠为主料,通过加入月桂氮卓酮、丙二醇、乙醇、聚乙二醇、增效剂和薄荷油,进而得到的气雾剂能够有效地避免对胃肠的刺激及肝脏首过效应,还具有消炎消肿,解热镇痛等功效。本发明通过对原料成分以及含量的调整改变,各原料之间相互协同,进一步提高了气雾剂的消炎镇痛功效,同时各组分相互之间的均匀分散度更高,能够有效地减少气雾剂使用量、提高利用率的同时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相关治疗病症包括但不限于运动伤害或急性关节炎如痛风、退化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具体实施方式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中使用的原料均为普通市售产品,因此对其来源不做具体限定。实施例1一种气雾剂,由重量比为1:2的气相和液相组成,其中,液相包括以下原料:10份双氯芬酸钠、6份月桂氮卓酮、15份丙二醇、25份乙醇、12份聚乙二醇、3份增效剂和5份薄荷油。增效剂为重量比为5:1:6的吐温-80、亚叶酸和没食子酸丙酯。气相为抛射剂,该抛射剂为丙丁烷。上述气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双氯芬酸钠粉碎后加入乙醇中,搅拌混匀,得到混合液a;(2)将月桂氮卓酮、丙二醇、乙醇、聚乙二醇、增效剂和薄荷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b;(3)将混合液a和混合液b混合后,剪切并搅拌至混合液呈微米级微乳溶液,其中微乳的粒径为5μm;(4)将步骤(3)得到的微米级微乳溶液注入容器后封口,再注入气相,压盖即得气雾剂。实施例2一种气雾剂,由重量比为1:6的气相和液相组成,其中,液相包括以下原料:20份双氯芬酸钠、11份月桂氮卓酮、20份丙二醇、30份乙醇、22份聚乙二醇、8份增效剂和8份薄荷油。增效剂为重量比为10:1:9的吐温-80、亚叶酸和没食子酸丙酯。气相为抛射剂,该抛射剂为四氟乙烷。上述气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双氯芬酸钠粉碎后加入乙醇中,搅拌混匀,得到混合液a;(2)将月桂氮卓酮、丙二醇、乙醇、聚乙二醇、增效剂和薄荷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b;(3)将混合液a和混合液b混合后,剪切并搅拌至混合液呈微米级微乳溶液,其中微乳的粒径为10μm;(4)将步骤(3)得到的微米级微乳溶液注入容器后封口,再注入气相,压盖即得气雾剂。实施例3一种气雾剂,由重量比为1:5的气相和液相组成,其中,液相包括以下原料:15份双氯芬酸钠、9份月桂氮卓酮、16份丙二醇、30份乙醇、18份聚乙二醇、5份增效剂和6份薄荷油。增效剂为重量比为8:1:8的吐温-80、亚叶酸和没食子酸丙酯。气相为抛射剂,该抛射剂为异丁烷。上述气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双氯芬酸钠粉碎后加入乙醇中,搅拌混匀,得到混合液a;(2)将月桂氮卓酮、丙二醇、乙醇、聚乙二醇、增效剂和薄荷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b;(3)将混合液a和混合液b混合后,剪切并搅拌至混合液呈微米级微乳溶液,其中微乳的粒径为5μm;(4)将步骤(3)得到的微米级微乳溶液注入容器后封口,再注入气相,压盖即得气雾剂。实施例4一种气雾剂,由重量比为1:2的气相和液相组成,其中,液相包括以下原料:12份双氯芬酸钠、8份月桂氮卓酮、16份丙二醇、28份乙醇、15份聚乙二醇、4份增效剂和6份薄荷油。增效剂为重量比为8:1:8的吐温-80、亚叶酸和没食子酸丙酯。气相为抛射剂,该抛射剂为七氟丙烷。上述气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双氯芬酸钠粉碎后加入乙醇中,搅拌混匀,得到混合液a;(2)将月桂氮卓酮、丙二醇、乙醇、聚乙二醇、增效剂和薄荷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b;(3)将混合液a和混合液b混合后,剪切并搅拌至混合液呈微米级微乳溶液,其中微乳的粒径为5μm;(4)将步骤(3)得到的微米级微乳溶液注入容器后封口,再注入气相,压盖即得气雾剂。实施例5一种气雾剂,由重量比为1:6的气相和液相组成,其中,液相包括以下原料:18份双氯芬酸钠、10份月桂氮卓酮、18份丙二醇、30份乙醇、20份聚乙二醇、6份增效剂和7份薄荷油。增效剂为重量比为8:1:8的吐温-80、亚叶酸和没食子酸丙酯。气相为抛射剂,该抛射剂为二甲醚。上述气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双氯芬酸钠粉碎后加入乙醇中,搅拌混匀,得到混合液a;(2)将月桂氮卓酮、丙二醇、乙醇、聚乙二醇、增效剂和薄荷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b;(3)将混合液a和混合液b混合后,剪切并搅拌至混合液呈微米级微乳溶液,其中微乳的粒径为6μm;(4)将步骤(3)得到的微米级微乳溶液注入容器后封口,再注入气相,压盖即得气雾剂。对比例1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液相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8份双氯芬酸钠、15份月桂氮卓酮、12份丙二醇、35份乙醇、10份聚乙二醇、10份增效剂3份薄荷油。对比例2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吐温-80、亚叶酸和没食子酸丙酯的重量比为3:1:10(三者的总重量与实施例3一致)。对比例3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不加入增效剂。对比例4中国专利cn106562928a中实施例2的气雾剂。一、气雾剂物化性能测试对实施例1-5以及对比例1-4制备得到的消炎镇痛气雾剂进行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参考双氯芬酸钠气雾剂质量标准(ws1-(x-384)-2003z)以及《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113气雾剂中的方法,测试结果见下表1。表1实例喷出总量(%)喷射速率(g/s)雾滴粒径(μm)实施例199.20.9220-50μm占93%,<20μm占7%实施例298.50.9320-50μm占95%,<20μm占5%实施例399.20.9520-50μm占96%,<20μm占4%实施例499.30.9420-50μm占95%,<20μm占5%实施例599.00.9320-50μm占95%,<20μm占5%对比例193.20.7420-50μm占78%,<20μm占22%对比例298.40.9220-50μm占90%,<20μm占10%对比例397.00.8820-50μm占88%,<20μm占12%对比例497.60.9320-50μm占93%,<20μm占7%气雾剂质量标准(ws1-(x-384)-2003z)以及《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113气雾剂中的标准要求气雾剂的喷出总量不少于85%为合格,喷射速率为0.7-1.3g/s为合格。气雾剂的其它性能的评价标准:雾滴粒径小于50μm的为气雾滴,雾滴均匀度的评判标准如下:差:雾滴粒径20-50μm内小于60%;一般:雾滴粒径20-50μm内占60-80%;良:雾滴粒径20-50μm内占80-90%;优:雾滴粒径20-50μm内占90-100%。由表1可知,各实施例的气雾剂均满足气雾剂质量标准,尽管气雾剂中气相与液相的质量比对气雾剂的物化性质影响较大,但气雾剂中各个组分的含量以及组成则可能发生诸如团聚、分散作用,进而影响到最终喷出的效果。整体而言,本发明中的气雾剂整体物化性质较优。二、气雾剂消炎镇痛疗效评价试验1:气雾剂的抗炎作用试验动物: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体重200±10g,共110只;试验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11组,每组10只,其中一组为正常组、一组为模型组,其余各组为试验组,自由饮食1周后开始试验,正常组每支给予0.1ml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其余各组在大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入0.02ml质量分数为25%的尿酸钠(msu)溶液。致炎后1h正常组不给药,其余各试验组分别给予实施例1-5以及对比例1-4中的气雾剂,给药量为50μl/只,模型组给予等量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喷涂于大鼠右后足跖,直至皮肤微干。测量致炎后造模前、1h、2h以及5h大鼠足跖肿胀体积,计算大鼠关节肿胀度,其中,大鼠关节肿胀度(ml)=致炎后大鼠后足体积-造模前大鼠的后足体积,将结果统计至表2。表2气雾剂对msu诱导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足跖肿胀度的影响(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由表2可知,各实施例组在致炎后1h、2h以及5h后均大鼠足趾肿胀度显著下降,尤其在致炎后2h时呈现良好的效果,在致炎后5h基本恢复正常。其余各组对比例肿胀度尽管也呈现下降趋势,但整体而言,效果差于实施例3,尤其对比例3在致炎后1h相比于模型组并不显著。综上可知,本发明中的气雾剂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试验2:气雾剂的镇痛作用试验动物:6周龄昆明小鼠,雌雄均有,体重20±2g,共100只。试验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只,其中一组作为空白对照组,剩余各组为试验组,空白对照组不给药,试验组分别给予实施例1-5以及对比例1-4中产品,给药方式为外喷足部,给药量为0.1ml/只,给药后30min,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200μl质量分数为0.6%的冰醋酸,记录注射后15min内小鼠的扭体次数(扭体具体指腹部内凹,呈蜂腰状、躯干与后退伸张、臀部高起),将试验结果统计至表3。表3痛风气雾剂对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作用实例扭体次数(次)空白对照组29.8±2.3实施例116.0±2.2*实施例215.2±3.0*实施例313.2±2.1**实施例414.4±1.8**实施例513.8±1.5**对比例117.3±2.0*对比例215.7±2.2*对比例319.9±2.6*对比例420.7±1.9*(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由表3可知,相比于空白对照组,在给予本发明中气雾剂后,小鼠扭体次数明显降低,尤其当小鼠喷涂实施例3中的气雾剂时,扭体次数减少至13.2次。而相比较而言,当气雾剂组分中不加入增效剂或者其组成成分含量发生较大改变时,尽管相比于空白对照组也具有一定的显著效果,但其效果要明显差于实施例3。综上可知,本发明中的气雾剂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