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枣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043318发布日期:2021-05-14 11:24阅读:9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枣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颗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枣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大枣谚语说:“天天吃大枣,青春永不老;五谷加大枣,胜过灵芝草”,《本草纲目》指出大枣能够健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络,并能补血安神。中医认为,大枣性味甘平无毒,常用大枣能养脾胃、除烦闷、益气补虚、健胃和脾、养血安神、益智健脑,对神经衰弱等神经系统、精神方面疾病或障碍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用来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等。另外大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p,对健全毛细血管、维持血管壁的弹性、抗动脉粥样硬化很有益,大枣中含有的环磷酸腺苷,能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能力、改善心肌营养,是人体能量代谢的必需物质。
3.传统的中药煎剂煎煮时间较长,服用量大,不易携带且服用不便,又因为其储存困难,容易产生稳定性问题,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便。本发明制备的红枣配方颗粒是由红枣单味中药经水提、浓缩、干燥、混合、制粒而成的颗粒,能解决传统煎剂的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枣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枣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5.步骤一、提取:红枣饮片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入10

12倍量的水,加水升温到50

60℃浸泡,浸泡30分钟,加热至沸腾,煎煮45

60分钟,过滤后得滤液;第二次加入8

10倍量水,加热至沸腾,煎煮30

45分钟,过滤后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
6.步骤二、浓缩:减压浓缩成一定比重的流浸膏;浸膏比重控制在1.10

1.20(50

55℃)。
7.步骤三、干燥:测量出膏率,按照1:0.5

0.8的比例向浸膏中加入辅料,进行喷雾干燥,干燥温度在50

55℃,干膏水分控制在2

4%。
8.步骤四、混合:干膏细粉与1

硬脂酸镁混合均匀。
9.步骤五、干法制粒:进行干法制粒,制成配方颗粒。
10.优选的,所述步骤一第一次煎煮加12倍量的水煎煮60min。
11.优选的,所述步骤一第二次煎煮加10倍量的水加水煎煮45min。
12.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浓缩的方法是在50

55℃条件下减压浓缩得到浸膏。更优选的浓缩温度为55℃。
13.优选的,所述浸膏为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合并后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

1.2的浸膏。
14.优选的,所述步骤三干燥是采用喷雾干燥进行干燥。
15.优选的,所述步骤三干燥按照1:0.8的比例向浸膏中加入辅料。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17.吸水率考察:称取大枣50克,去核,加水浸泡,每间隔30分种观察一次浸润程度,记录时间,经试验观察约6小时,药物只有表面浸湿,结合大枣的特性,加水升温到50

60℃浸泡,每间隔30分种观察一次浸润程度,等药物完成浸透,记录时间,经试验观察约2小时能够使药物安全浸透,2小时后滤过至尽,将药渣称重,求出吸水率,结果见下表。
18.药材吸水率试验结果表吸水率=从上表的试验结果表明,煎煮提取的药材升温至50

60℃浸泡30min,能够使其药材润湿,其吸水率约为药材的2倍。
19.提取参数考察:配方颗粒是以水作为提取溶剂。选择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作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2个水平,以清膏中的总黄酮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并与标准汤剂对比,确定最佳提取方法,见下表。
20.一般采用3因素3水平试验,若不考虑交互作用,可利用正交表l9(33)安排,试验方案仅包含9个水平组合,就能反映试验方案包含27个水平组合的全面试验的情况,找出最佳
的生产条件。
21.取大枣饮片100g,采用三口烧瓶为容器,以电加热套为加热设备,加水升温到50

60℃,浸泡30min,煎煮,按照正交试验设计表进行,每煎均为武火加热煮沸后开始计时,并转文火保持微沸至规定时间,煎液滤过,合并滤液,即得。
22.正交试验结果(出膏率和含量测定转移率)序号加水倍数时间(h)次数总黄酮含量mg/g出膏率%转移率%1100.513.4727.164.222101.029.5642.1518.063101.536.7659.4218.014120.526.0942.7311.675121.035.7647.8412.356121.514.2035.006.597150.536.9645.9614.308151.015.1534.117.879151.524.0649.889.08转移率=
ꢀꢀ
出膏率=通过方差分析,寻找对出膏率和转移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寻找出最佳提取条件。
23.方差分析结论:根据试验结果,以含量测定为主要考察指标,提取率为次要考察指标,同时结合成本,能耗,效率综合考虑选出提取条件为: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提取60min;第二次加10倍量水,提取45min,煎液滤过,合并滤液。
24.提取工艺稳定性考察 :三批提取结果汇总饮片序号投料量(g)出膏率(%)总黄酮含量(mg/g)转移率(%)130043.828.68617.06230045.157.89315.97330039.458.27414.633批提取结果表明,总黄酮转移率差异不大,提取方法可行。
25.多批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对比研究:
根据《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配方颗粒与标准汤转移率比值的范围为70%

130%,可见配方颗粒转移率均符合质量要求。
26.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述测定总黄酮含量方法为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通则0401),具体操作方法包括:芦丁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5.0mg芦丁置50ml量瓶中,加入少量无水乙醇使溶解,用30%乙醇稀释至刻度,即得。
27.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吸取(0.1mg/ml)芦丁标准溶液0、0.50、1.00、2.00、3.00、4.00、5.00ml(相当于芦丁0、50、100、200、300、400、500ug),移入10ml量瓶中,加入30%乙醇溶液至5ml,各加5%亚硝酸钠溶液0.5ml,振摇后放置5min,加入10%硝酸铝溶液0.5ml摇匀后放置6min,加4%氢氧化钠溶液2ml,用30%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于51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零管为空白,以芦丁浓度(ug/ml)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8.样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适量,置于具塞三角瓶中,加入甲醇40ml,超声处理30min,放凉,过滤,滤渣用甲醇冲洗两次,合并滤液至50ml,的样品浓溶液。精密吸取浓溶液1ml,置10ml量瓶中,自“加入30%乙醇溶液至5ml”起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芦丁的重量,计算,即得。
29.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黄酮以芦丁(c
27
h
30
o
16
)计不得少于0.6 mg/g。
30.浓缩:由于药材水提液直接水浴浓缩时间较长,而且易对有些成分造成影响,故浓缩工艺选择减压浓缩。
31.仪器:旋转蒸发器re

52aa(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选择浓缩温度和真空度作为考察因素,浓缩条件为50

55℃,真空度为0.090

0.095mpa。
32.干燥:测量出膏率,按照1:0.8的比例向浸膏中加入辅料,选择减压干燥(50

55℃,0.090

0.01mpa)与常压干燥、喷雾干燥,以干燥效率、粉末外观进行考察,选择最优的干燥方式。
33.结论:取大枣饮片500g,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12倍量,煎煮60min;第二次加10倍量水,煎煮45min,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0

1.30(50℃

55℃)。采用减压干燥和常压干燥耗时较长,干燥效果差,干燥后物料粉碎易发黏,结块,造成后期制粒困难;采用喷雾干燥过程中,物料干燥效率高,不会出现粘壁现象。
34.辅料选择及用量考察:依据《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选择糊精、可溶性淀粉,采用喷雾干燥制粒,考察辅料的种类和用量,试验中以其成型性、色泽、颗粒流动性等为考察指标来进一步优选其用量。
35.辅料的种类
结果:根据溶化性比较暂定辅料为可溶性淀粉。
36.辅料的用量结果:根据成形性比较暂定辅料的用量为1:0.8辅料量(干膏粉:可溶性淀粉)。
37.按照选定的辅料比例并添加0.1

硬脂酸镁混合均匀。
38.干法制粒参数:选用可溶性淀粉与硬脂酸镁为辅料,干膏粉与可溶性淀粉的比例为1:0.5

0.8,加1

硬脂酸镁,干法制粒。干膏粉500g辅料量可溶性淀粉250g

400g,1

硬脂酸镁制粒方法干法制粒成型性颗粒成形性较好,粉末较少溶化性完全溶解,较澄清颗粒外观颗粒均匀,色泽一致吸潮情况2小时内为散状。
39.结论:根据颗粒成形性、溶化性比较,颗粒成形性较好,粉末较少。选用制粒方法为:可溶性淀粉与硬脂酸镁为辅料,药粉与可溶性淀粉的比例为1:0.5至1:0.8,加1

硬脂酸镁,干法制粒(压力:1.5

2.0 mpa;转速:15rpm;gk40型干式造粒机)。
40.实施例1一种红枣配方颗粒,包括红枣浸膏粉和辅料,辅料为药学上可接受的助剂,且辅料占红枣配方颗粒总重量的40%。
41.上述红枣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为:(1)取红枣除去杂质洗净晒干后制成红枣饮片。
42.(2)称取红枣饮片500g。
43.(3)将红枣饮片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入12倍量的水,加水升温到60℃浸泡,浸泡30分钟,加热至沸腾,煎煮60分钟,过滤后得滤液;第二次加入10倍量水,加热至沸腾,煎煮45分钟,过滤后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
44.(4)在55℃条件下进行减压浓缩,浸膏比重控制在1.10

1.20。
45.(5)测量出膏率,按照1:0.8的比例向浸膏中加入可溶性淀粉,进行喷雾干燥,干燥温度在50℃,干膏水分控制在2

4%。
46.(6)干膏细粉与1

硬脂酸镁混合均匀。
47.(7)干法制粒,制成配方颗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