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呼吸锻炼治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慢阻肺呼吸锻炼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慢阻肺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并伴有对有害颗粒或气体,主要是吸烟所致的肺部异常炎症反应。虽然慢阻肺直接累及肺,但也可引起显著的全身效应。慢阻肺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当患者有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症状和(或)疾病危险因素接触史时,应考虑慢阻肺。慢性咳嗽、咳痰常先于气流受限许多年存在,但不是所有具有咳嗽、咳痰症状的患者都会发展为慢阻肺。要明确诊断慢阻肺,则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
现有的慢阻肺呼吸锻炼治疗装置在使用时药液的雾化量不足,不便于使用者呼吸,同时对使用者所起到的锻炼效果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慢阻肺呼吸锻炼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慢阻肺呼吸锻炼治疗装置,包括箱体和通管,所述箱体和通管通过吸气管连通,所述通管一侧安装有吹嘴,所述吹嘴靠近通管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通管内壁之间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通管的另一端上方连接有呼气管;所述吸气管延伸至箱体底部,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下方设置有药液池,所述药液池两侧对称设置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内设置有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腔与吸气管底部通过第一通气管连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管内部位于吹嘴和吸气管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量计,所述吸气管和吹气管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二流量计一侧设置有筛状隔网,所述筛状隔网一侧设置有电热丝加热网。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座,所述滑座表面设置有多边形滑槽,所述滑座上方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贯穿安装腔连接有按压板,所述多边形滑槽内部滑动配合有滑柱,所述滑柱上方铰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安装腔底部铰连接,所述滑座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外部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安装座上下侧对称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杆与限位孔相配合,所述压缩弹簧的上下端分别与滑座底部和安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腔底部位于限位杆正下方设置有开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多边形滑槽的内槽边和外槽边为不规则对应设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雾化装置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雾化腔的底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下部周向安装有扇叶,所述雾化腔内位于扇叶上方处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表面设置有气孔,所述旋转轴位于横板上方处等距设置有多个雾化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雾化板为一块菱形弹力板,且雾化板内部安装有多条连接弹簧,所述雾化腔顶部一侧安装有进液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板上方设置有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的顶部通过第二通气管与吸气管连通,所述第一压缩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之间通过第三通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压缩腔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底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贯穿第二压缩腔和隔板延伸至药液池内且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升降杆位于第一活塞底部与第二压缩腔底部之间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药液池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一侧与压板滑动连接,所述挡板一侧位于进液口下方处安装有水位监测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使用者吸取药液时的吸力一方面使得扇叶转动从而带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转动时上方的雾化板同步转动,另一方面吸力通过第二通气管向上吸第一活塞,使的第一活塞压缩第一压缩腔内的空气,同步增大第二压缩腔内的压强,使第二活塞向下运动,通过升降杆带动压板向下运动,下压药液池内的药液,使药液从进液口进入雾化腔内,通过雾化板打散形成雾气便于使用者吸取;同时吹嘴安装方便,通过将安装座插入通管内,按压通管外部的按压板,即可带动限位杆伸入限位孔内,完成固定,再次挤压按压板即可使限位杆离开限位孔,提高了吹嘴的安装更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慢阻肺呼吸锻炼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慢阻肺呼吸锻炼治疗装置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慢阻肺呼吸锻炼治疗装置中多边形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慢阻肺呼吸锻炼治疗装置中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慢阻肺呼吸锻炼治疗装置中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通管,3-吸气管,4-吹嘴,5-安装座,6-固定装置,61-安装腔,62-滑座,63-多边形滑槽,64-传动杆,65-按压板,66-滑柱,67-连杆,68-限位杆,69-压缩弹簧,610-开口,7-呼气管,8-隔板,9-药液池,10-雾化腔,11-雾化装置,111-旋转轴,112-扇叶,113-横板,114-雾化板,115-连接弹簧,116-进液口,117-连杆,118-限位杆,119-复位弹簧,1110-开口,12-第一通气管,13-第一流量计,14-第二流量计,15-筛状隔网,16-电热丝加热网,17-限位孔,18-第一压缩腔,19-第二压缩腔,20-第二通气管,21-第一活塞,22-第三通气管,23-第二活塞,24-升降杆,25-压板,26-复位弹簧,27-挡板,28-水位监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慢阻肺呼吸锻炼治疗装置,包括箱体1和通管2,所述箱体1和通管2通过吸气管3连通,所述通管2一侧安装有吹嘴4,所述吹嘴4靠近通管2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5,所述安装座5与通管2内壁之间设置有固定装置6,所述通管2的另一端上方连接有呼气管7;所述吸气管3延伸至箱体1底部,所述箱体1内部设置有隔板8,所述隔板8下方设置有药液池9,所述药液池9两侧对称设置有雾化腔10,所述雾化腔10内设置有雾化装置11,所述雾化腔10与吸气管3底部通过第一通气管12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管2内部位于吹嘴4和吸气管3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量计13,所述吸气管3和吹气管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量计14,所述第二流量计14一侧设置有筛状隔网15,所述筛状隔网15一侧设置有电热丝加热网16,通过电热丝加热网16可以对筛状隔网15进行加热,防止呼入的空气在筛状隔网15上凝结成水珠堵塞网眼,影响对流速检测的精度性。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和3,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6包括安装腔61,所述安装腔61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座62,所述滑座62表面设置有多边形滑槽63,所述滑座62上方连接有传动杆64,所述传动杆64贯穿安装腔61连接有按压板65,所述多边形滑槽63内部滑动配合有滑柱66,所述滑柱66上方铰连接有连杆67,所述连杆67的另一端与安装腔61底部铰连接,所述滑座62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68,所述限位杆68外部套设有压缩弹簧69,所述安装座5上下侧对称设置有限位孔17,所述限位杆68与限位孔17相配合,所述压缩弹簧69的上下端分别与滑座62底部和安装腔6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腔61底部位于限位杆68正下方设置有开口610,通过下压按压板65带动滑座62向下运动,此时滑柱66与多边形滑槽63相配合,滑柱66由多边形滑槽63下方移动至上方,此时限位杆68移动至限位孔17内,对安装座5进行固定,再次下压按压板65,滑柱66由多边形滑槽63上方移动至下方,限位杆68离开限位孔17,即可对吹嘴4进行更换。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边形滑槽63的内槽边和外槽边为不规则对应设置,如图所示,多边形滑槽63上方a点相对于a’点偏右上方,b点相对于b’点偏右上方,c点相对于c’点偏左上方,d点相对于d’点偏左下方,目的是实现滑座62下方运动时,滑柱66在多边形滑槽63内始终保持顺时针运动。
实施例3
请参阅图4和5,本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11包括旋转轴111,所述旋转轴111与雾化腔10的底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旋转轴111的下部周向安装有扇叶112,所述雾化腔10内位于扇叶112上方处安装有横板113,所述横板113表面设置有气孔,所述旋转轴111位于横板113上方处等距设置有多个雾化板114。
本实施例中,所述雾化板114为一块菱形弹力板,且雾化板114内部安装有多条连接弹簧115,所述雾化腔10顶部一侧安装有进液口116,使雾化板114在转动时通过连接弹簧115伸缩,调高对药液的雾化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8上方设置有第一压缩腔18和第二压缩腔19,所述第一压缩腔18的顶部通过第二通气管20与吸气管3连通,所述第一压缩腔18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21,所述第一压缩腔18和第二压缩腔19之间通过第三通气管22连通,所述第二压缩腔19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23,所述第二活塞23底部连接有升降杆24,所述升降杆24贯穿第二压缩腔19和隔板8延伸至药液池9内且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25,所述升降杆24位于第一活塞21底部与第二压缩腔19底部之间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26,使用者吸取药液时的吸力一方面使得扇叶112转动从而带动旋转轴111转动,旋转轴111转动时上方的雾化板114同步转动,另一方面吸力通过第二通气管20向上吸第一活塞21,使的第一活塞21压缩第一压缩腔18内的空气,同步增大第二压缩腔19内的压强,使第二活塞23向下运动,通过升降杆24带动压板25向下运动,下压药液池9内的药液,使药液从进液口116进入雾化腔10内,通过雾化板114打散形成雾气便于使用者吸取。
本实施例中,所述药液池9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挡板27,所述挡板27一侧与压板25滑动连接,所述挡板27一侧位于进液口116下方处安装有水位监测器28。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使用者吸取药液时的吸力一方面使得扇叶112转动从而带动旋转轴111转动,旋转轴111转动时上方的雾化板114同步转动,另一方面吸力通过第二通气管20向上吸第一活塞21,使的第一活塞21压缩第一压缩腔18内的空气,同步增大第二压缩腔19内的压强,使第二活塞23向下运动,通过升降杆24带动压板25向下运动,下压药液池9内的药液,使药液从进液口116进入雾化腔10内,通过雾化板114打散形成雾气便于使用者吸取;同时吹嘴4安装方便,通过将安装座5插入通管2内,按压通管2外部的按压板65,即可带动限位杆68伸入限位孔17内,完成固定,再次挤压按压板65即可使限位杆68离开限位孔17,提高了吹嘴4的安装更换效率。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