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81999发布日期:2021-07-09 09:5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刺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穿刺缝合器。


背景技术:

2.在腹腔检查、腹腔手术及其它微创或者外科手术中,穿刺器使用广泛。穿刺器可以在人体的腹壁中建立进入通道,以便供腹腔镜或者其它手术器械例如腹腔镜操作器械、导丝、导管等进入腹腔内,进行相应的检查或者手术操作。
3.穿刺器整体结构包括穿刺套管和穿于套管内的穿刺锥,穿刺器的临床使用方式为:在患者的腹部划开一个小切口,医生握持穿刺锥端部施加穿刺操作力,使穿刺锥带动套管一起进入腹腔内部,再拔出穿刺锥,套管内部形成手术器械进出腹腔的通道。手术完毕,拔出穿刺器,再用缝合针将腹膜、肌层组织、筋膜等及皮肤进行缝合。
4.目前临床使用的套管穿刺器,一般只有建立器械手术通道的作用,不能同时辅助实现腹壁关键组织的缝合。目前,由于手术创口很小一般只有5

12毫米左右,所以做完手术后在缝合腹壁组织时比较困难,尤其是肥胖患者,腹壁组织层厚,无法满足对穿刺切口的精确、有效缝合,造成腹腔筋膜无法确切愈合,因此导致局部组织愈合不良出现相应并发症比如裂开、出血、感染、疝等;后续需要进一步手术等治疗,给患者带来身心及经济上的额外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穿刺缝合器,除了具有常规的穿刺作用,还能起到缝合作用,实现对于穿刺创口的准确有效的缝合,操作方便。
6.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穿刺缝合器,包括穿刺针和套管,所述穿刺针滑动的穿设在套管内,所述套管的侧壁上沿其轴线对称的设有两个通道;所述套管上端沿轴线对称的设有两个凸耳,两个所述凸耳上分别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上滑动连接有两根推杆,每根所述推杆的一端设有插装孔,所述插装孔中滑动设有缝合针,且两根缝合针的针眼通过一根缝合线连接在一起;张紧或松开所述缝合线远离缝合针的两端,以使得所述缝合针定位在插装孔中或从插装孔中脱离,当所述推杆沿着导向部朝下滑动预设的距离时,所述推杆连接缝合针的一端穿过通道伸入至套管内腔中。
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8.本发明的穿刺缝合器结构中,利用现有的穿刺器的套管结构,在套管的侧壁上开设现有的通道,并且在套管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凸耳,两个凸耳上分别滑动设有推杆,在推杆的一端还设置了穿有缝合线的缝合针,更加重要的是该结构中的两根缝合针是通过一根缝合线连接起来的,即两根缝合针分别与缝合线的两个端部连接固定,这样在缝合时,两根缝合针分别通过对应的推杆推动穿过待缝合的腹壁组织后,再穿过通道进入到套管的内腔中;此结构中在凸耳上还设置了导向部,当推杆沿着导向部滑动时,推杆上连接缝合针的一
端可以恰好穿过通道进入至套管内腔中。初始状态时,缝合针的尾端插装在配装孔中,并且通过拉紧缝合线的一端定位在卡线部,在缝合线张紧力作用下以使得所述缝合针定位在插装孔中不会掉出;当推杆的一端部随着缝合针穿过缝合的腹壁组织让后进入套管后,松开缝合线靠近缝合针的一端,失去缝合线的张紧力后,在缝合针的自身重力作用下与推杆端部脱离;然后拔出推杆保证两根缝合针停留在套管内部,最后拔出套管,连同两个缝合针一起带出,这样就实现了一根完整缝合线的两个端部从创口两侧穿入,然后从创口中间位置穿出的一个走线过程,最后将缝合线的两个端部打结固定,剪去两根缝合针即可实现整个缝合过程,操作方便,创口缝合精确、高效并且牢靠。
9.作为改进的,所述凸耳上设有沿着套管的径向从外往内倾斜的导向滑道,所述推杆可滑动的穿设在导向滑道中。此改进结构使得推杆的滑动具有更好的导向性与稳定性;使得创口的缝合更加的顺利、高效,缝合位置更加的精准。
10.再改进的,所述推杆近通道的一端设有插装孔,所述缝合针的尾端可滑动的插配合在插装孔中;拉紧所述缝合线远离缝合针的一端,以使得所述缝合针定位在插装孔中。此结构中通过拉紧缝合线远离缝合针的一端,在插装孔以及缝合线的拉紧力作用下,缝合针能够稳定的定位在插装孔中,并且当松开缝合线后,失去缝合线绷紧力的缝合针又能从插装孔中轻松的掉落出来,实现缝合针与推杆的轻松分离。
11.再改进的,所述推杆远离插装孔的一端设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上设有卡线槽,以形成卡线部;当所述缝合针插装在插装孔中时,拉紧缝合线直至缝合线远离缝合针的一端绕设在卡线槽中,用以实现缝合针定位在插槽内;两个所述凸耳的侧壁上均设有与导向滑道连通的开口槽,且所述开口槽沿导向滑道轴线方向延伸;当缝合线从卡线槽中松开时,缝合线可沿着开口槽与凸耳分离。
12.再改进的,所述套管上端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槽;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操作杆远离推杆的一端限位配合在限位槽内,工作状态时,转动操作杆使其从限位槽中脱离,以使得推杆可在导向滑道中滑动。
13.再改进的,所述推杆上用于安装缝合针的一端设有一端过渡段,且所述过渡段的直径小于推杆的直径,但大于缝合针的直径;所述配装孔设在过渡段的外端部。
14.在改进的,所述过渡段的外侧壁为圆锥面,且所述圆锥面的小端延伸至缝合针的侧壁。这样在缝合时,推杆配装缝合针的一端也能更好的穿过待缝合的腹壁组织层。
15.再改进的,所述推杆侧壁上设有沿轴向延伸设置的刻度线。此改进结构中,通过刻度线可以直接反映出推杆滑动的距离,依此保证滑动推杆至设定的距离时,缝合针部分能够完全进入至套管内腔中。
16.再改进的,所述套管的内腔中沿轴向且位于通道的下方设有活瓣膜。此结构中设置活瓣膜是为了保证套装中的操作空间的密封性,方便手术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充气状态进行操作。
17.再改进的,所述套管位于两个通道下方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磁铁。此结构中通过增加了磁铁结构,使得推杆拔出时,缝合针能够稳定的保留在套管内腔中,方便后续缝合针能够随着套管从患者体腔中分离,同时带出缝合线的两个端部。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的穿刺缝合器的结构示意图。(不含有推杆)
19.图2是图1中的穿刺缝合器去除穿刺的半剖结构图。
20.图3是图2中的穿刺缝合器装入推杆结构后的剖视图。
21.图4是图2中的穿刺缝合器装入推杆结构后的剖视图。(缝合针与推杆分离状态)
22.图5是缝合线的缝合示意图。
23.图6是缝合针与推杆端部的配合结构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24.图7是图2中穿刺缝合器的俯视图。
25.其中图中所示:
[0026]1‑
套管,1.1

通道,1.2

限位槽,2

穿刺针,3

推杆,3.1

插装孔,3.2

圆锥面,3.3

容置槽,3.4

过渡段,4

缝合针,5

缝合线,6

凸耳,6.1

导向滑道,6.2

开口槽,7

活瓣膜,8

操作杆,8.1

卡线槽,8.2

限位块,9

磁铁,10

限位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端”、“下端”、“外、内”、“尾端”、“下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0]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穿刺缝合器,包括穿刺针2和套管1,穿刺针2滑动的穿设在套管1内,穿刺针主要用于穿透皮肤或者筋膜层。
[0031]
套管1的侧壁上沿其轴线对称的设有两个通道1.1;套管1上端沿轴线对称的设有两个凸耳6,两个凸耳6上分别设有导向部,导向部上滑动连接有两根推杆3,每根推杆3的一端设有插装孔3.1,插装孔3.1中滑动设有缝合针4,且两根缝合针4的针眼通过一根缝合线5连接在一起;张紧或松开所述缝合线5远离缝合针4的两端,以使得缝合针4定位在插装孔3.1中或从插装孔3.1中脱离,当推杆3沿着导向部朝下滑动预设的距离时,推杆3连接缝合针4的一端穿过通道1.1伸入至套管1内腔中。
[0032]
具体的,缝合针4与推杆3的一端是可拆卸的滑动连接,具体的是在推杆3近通道1.1的一端设有插装孔3.1,缝合针4的尾端可滑动的插装在插装孔3.1中,在推杆3上设有卡线部,当两根缝合针4分别配装在配装孔3.1内时,用手拉紧缝合线5近靠缝合针4的两端,然后顺着缝合线5慢慢往缝合线5的中间位置移动,直至将缝合线5的两端限位在卡线部中,在缝合线5的张紧力作用下,以实现缝合针4定位在插装孔3.1中,不会松脱。脱针时,将缝合线5从卡线部中释放出来,失去缝合线5的张紧力作用,缝合针4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从插装孔3.1中自动脱出;然后推杆3反向拔出,使得缝合针4继续留在套管1内腔中。如图6所示,为缝
合针4与推杆3端部的分离状态。
[0033]
此结构中,为了促使推杆3拔出时,缝合针4不会被带出,在套管1位于两个通道1.1下方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磁铁9。这样设置后,当缝合针4完全进入套管1内腔后,松开缝合线5,在磁铁9的吸力作用下,缝合针4被稳稳的吸合在套管1的内侧壁上,这时拔出推杆3时,保证缝合针4能够稳定、牢固的定位在套管1内部;同时,在套管2拔出体腔时,套管1内的缝合针4、缝合线5也能够与其一起离开体腔,从而实线缝合线5的两个端部从体腔外部进入内部,然后从内部绕出,如图5所示,实现打结缝合。
[0034]
更加具体的,为了保证在套管1拔出时,缝合针4能够随着套管1一起脱出,还可以在套管1侧壁上的通道1.1中设置一层弹性膜,该弹性膜需要保证缝合针4能够顺利穿过,这样在缝合时,推杆3推动缝合针4一起穿过腹壁组织,然后穿过弹性膜后(这时弹性膜上的孔处于弹性张开状态),进入到套管1的内腔中,当缝合针4与推杆3分体后,推杆3往外抽出,驱使缝合针4继续留在套管1内腔中,这时在弹性膜上的穿孔又回缩至细小的孔,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在套管1拔出体外时,缝合针4不能被一起带出的情况出现。
[0035]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推杆3上用于安装缝合针4的一端设有一端过渡段3.4,该过渡段3.4的直径小于推杆3的直径,但大于缝合针4的直径,能够实现缝合针4的安装,并且更加方便该段随着缝合针4一起穿过腹壁组织,具体的,该过渡段3.4的外侧壁为圆锥面,且该圆锥面3.2的小端延伸至缝合针4的侧壁。这样在缝合时,推杆3配装缝合针4的一端也能更好的穿过待缝合的腹壁组织层。此结构中,推杆3主要用于推动缝合针4的作用,它需要有一定的结构强度,所以直径不能过小;而用于连接缝合针4的一端是需要一起穿过腹壁组织的,所以直径又不能过大,所以此结构中增加了一段过渡段3.4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0036]
如图3所示,在推杆3远离插装孔3.1的一端设有操作杆8,套管1上端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槽1.2;非工作状态时,操作杆8的一端限位配合在限位槽1.2内,工作状态时,转动操作杆8使其从限位槽1.2中脱离,以实现推杆3在导向滑道6.1中滑动。
[0037]
操作杆8上还设有卡线槽8.1,当两根缝合针4分别插装在插装孔3.1中时,分别拉紧缝合线5两端直至缝合线5远离缝合针4的两个端部均绕设在卡线槽8.1中,在缝合线5的张紧力作用下,以实现缝合针4定位在插槽3.1内。
[0038]
再一方面的,两个凸耳6的侧壁上均设有与导向滑道6.1连通的开口槽6.2,且开口槽6.2沿导向滑道6.1轴线方向延伸。由于缝合针4上是连接有缝合线5的,当缝合线5从卡线槽8.1中松开时,缝合线5可沿着开口槽6.1与凸耳6分离,以保证在拔出推杆3时,缝合针能够继续留置在套管1内腔中;在凸耳6侧壁上开设有了相应的开口槽6.2,主要是供缝合线5从导向滑道6.1中脱离。
[0039]
此结构中更加具体的,如图2、7所示,在套管1上端的侧壁上外凸的设有两个限位凸块10,并且两个限位凸块10与两个凸耳6结构相对应,每个限位凸块10的上端设有侧壁呈弧形的限位槽1.2,相应的,在操作杆8的端部凸设有外壁为弧形的限位块8.2,且该限位块8.2沿着操作杆8的厚度方向延伸,这样在缝合操作之前,推杆3的上端通过操作杆8一端的限位块8.2配合在限位槽1.2中,实现对于推杆3的限位;优选的,此结构中的限位块8.2为具有弹性,且球形的限位块8.2体积略大于限位槽1.2的体积,这样配装后限位块8.2与限位槽1.2的稳定性更好,不容易脱落;并且弹性体容易变形,不会影响拆卸。当需要进行缝合操作时,首先将操作杆8往上提升一小段距离,促使操作杆8与限位凸块10分离,然后将操作杆8
旋转合适的角度,即可进行推杆3的滑动、缝合操作。
[0040]
再一方面的,此结构中在推杆3侧壁上设有沿轴向延伸设置的线性刻度线。这样设置后,在缝合时推动推杆3使其斜向下滑动至设定的刻度位置时,即可保证推杆3端部的缝合针4部分安全进入套管1的内部,这样当松开缝合线5时,能够保证缝合针5轻松从插装孔3.1中掉出,进入到套管1的内腔中。
[0041]
本实施例中,缝合针4、缝合线5以及推杆3是预先组装在一起的组合件,并且该组合件是滑动配合在套管1侧壁上的,这样当手术完成后进行创口缝合时,直接推动推杆3即可,如图2、3所示。再一方面的,此结构中为了使得拉动缝合线5时,缝合针4在推杆3的插装孔3.1中能够更加的稳定,并且缝合线5不会乱晃,因此在推杆3的侧壁上同样设置了用于容置缝合线5的容置槽3.3,如图6所示,这样在拉动缝合线5时能够更好的保证缝合线5出于绷紧状态,使得缝合针4在插装孔3.1中更加的稳定。
[0042]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推杆3与带有缝合线5的缝合针4也可以是后期配装的,即在缝合时,需要先将带有缝合线5的缝合针4插装在推杆3上,通过张紧缝合线5使得缝合针4定位在推杆3的一端,然后再推动推杆3进行缝合操作。
[0043]
另外的,如图2所示,在套管1的内腔中沿轴向且位于通道1.1的下方设有活瓣膜7。这里的活瓣膜7设置主要是为了实现操作体腔的密封性,方便进行气腹操作,在腹腔充入一定气体,促使操作腹腔微微鼓起,使得手术过程中组织器官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现,提高手术成功率。另外的,由于该活瓣膜7结构的存在,还能起到防止缝合针4掉落到患者体内的风险。
[0044]
具体操作时,先在患者皮肤上切开小口,再将穿刺器的穿刺2尖端对准划开的小切口左右往复转动的同时向下移动穿刺器,穿刺器进入体腔后,穿刺针2组件即可从套管1中取走,留下密封套管组件作为手术器械进出体腔的通道;在手术完成后需要对创口进行缝合,这时需要配合推杆3进行缝合操作,将两根推杆3带有缝合针4的一端沿着凸耳6的倾斜方向滑动,两根推杆3设有缝合针4的一端首先穿过腹壁组织的缝合层后分别经过两个通道1.1进入套管1内,如图3所示;然后通过锁紧装置的解锁,使得推杆3的端部与缝合针4脱离,拔出推杆3使得所述缝合针4停留在套管1内,如图4所示,这样再拔出套管1时,可以带出两根缝合针4,并且缝合针4会将缝合线5的两端一起带出,如图5所示,这样拉动缝合线5的两个连接缝合针4的端部,即可实现创口的闭合,然后将连接缝合针4的两端打结即实现创口的缝合。
[0045]
另一方面的,本实施例中,在凸耳6上设有沿着套管1的径向从外往内倾斜的导向滑道6.1,推杆3可滑动的穿设在导向滑道6.1中,这样设置后,导向滑道6.1对于推杆3的滑动具有更好的限位和引导作用。并且,本发明的结构中,导向通道6.1的中心线位置与套管1下端的侧壁之间留有适当的距离,具体的,即导向通道6.1穿出的缝合针4与套管1侧壁之间要留有0.8cm以上的距离,保证缝合时缝合针4刺破腹壁组织后不会导致缝合穿线孔与创口撕破贯通,保证缝合的准确性。
[0046]
此结构中,两个凸耳6的下端均为限位平面,即当套管1在患者体腔内深入至限位平面与患者创口缝合面相抵靠时,即可以实现推杆3沿着导向滑道1.1进行推进缝合操作,保证缝合的位置更加的准确,缝合更加的方便、高效。
[0047]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中,为了保证凸耳6的下端限位平面在缝合时具有更好的限位
作用,此结构中的凸耳6结构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锥形台结构,并且该锥形台结构的上端为大径端,下端为小径端。
[0048]
以上就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发明独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