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装置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11595发布日期:2022-10-04 19:25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保健装置操作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系关于一种保健装置,尤指与一操作方法有关者。
2.本发明系操作一保健装置之方法,该保健装置则揭露于与本案 同日申请,并同时主张2020年4月30日提申之pct/cn2020/088533及同年 8月7日提申之pct/cn2020/107950之优先权之申请案。


背景技术:

3.如本发明所欲操作之保健装置之本案同日申请案之基础母案所载。


技术实现要素:

4.如前所述,本发明所欲操作之保健装置已详细见于与本案同日 申请之申请案及其基础母案,故本发明仅择取其相关之部分内容作为基础, 以利清楚说明本发明之内容及实施方式。
5.使用本发明方法之保健装置系用以对一特定身体部位(通常是 穴道或感觉不适所在)进行一保健工作。此处所谓保健工作,系指针对特定 穴道或身体部位工作,以使工作对象主体获得保健效果之一种保健行为,例 如透过电刺激(如第一优先权基础案说明书第[0001]段及[0019]所载)、光刺 激(如与本发明案同日申请之保健装置申请案之第一优先权基础案说明书第 [0002]段所载,含雷射刺激(如前述第一优先权基础案说明书第[0003]段所载))、 热刺激(如前述第一优先权基础案说明书第[0004]段所载)、非侵入式或非接 触式之穴道刺激模式(如前述第一优先权基础案说明书第[0005]段及第[0017] 段所载)、微波刺激(如前述第一优先权基础案说明书第[0006]段、及第[0021] 至[0029]段所载)、磁力刺激(如前述第一优先权基础案说明书第[0007]至[0038] 段所载)及/或传统之针灸(如前述第一优先权基础案说明书第[0008]及[0044] 段所载)。本发明其一目的系提供一种操作该保健装置之方法,以获得使用 该保健装置之一安全。
[0006]
本发明其二目的系提供一种操作一保健装置之方法,以使该保 健装置之使用个人化。
[0007]
本发明其三目的系提供一种操作一保健装置之方法,以期利用 目前人手一机之行动装置而协助使用者正确使用该保健装置。
[0008]
本发明其四目的系提供一种操作一保健装置之方法,以使该保 健装置能更有效被使用。
附图说明
[0009]
本发明前述一或多或更多其他目的之实现,可借由以下实施例 获得理解,但各该实施例皆仅属发明概念之例示。图1系使用本发明操作方法之一保健装置之一工作件之实施例。图2系使用本发明操作方法之一保健装置之第一实施例。
图3系使用本发明操作方法之一保健装置之第二实施例。图4系使用本发明操作方法之一保健装置之第三实施例。图5系使用本发明操作方法之一保健装置之第四实施例中工作件之第一 实施例。图5a系使用本发明操作方法之一保健装置之第四实施例中工作件之第 二实施例。图5b系使用本发明操作方法之一保健装置之第四实施例中工作件之第 三实施例。图6系使用本发明操作方法之一保健装置之第五实施例。图7系本发明操作方法步骤流程之第一实施例。图8系本发明操作方法步骤流程之第二实施例。图9系人体可能发生不适或疾病之部位及症状选择之手机画面实施例。图10系手厥阴心包络经中曲泽穴之图与文字说明。图11系圆形贴纸,以协助使用者标定穴道位置。【符号说明】1,3,5,7:穴位工作装置;2,4,6,8:保健装置;10:工作本体;12:中央螺孔;14:内螺纹;16:凹槽;18:勾扣部;20:一工作件;22:工作杆;24:工作端;24t:工作端之顶端;26:螺纹部;28:操作部;30:软性保健本体;32:软性保健本体之端部;34:勾扣;36:左斜向下勾扣端;38:扣持线段;380:工作件;382:螺纹部;384:工作端;386:计时器;388:珠宝;390:工作本体;392:中央螺孔;
394/396:翼片;398:下凸柱;400:凹槽;402:下凸柱;404:凹槽;406/408:对称横向贯通槽;410/412:自由端;1400:保健装置;1700:保健装置;1702:挠性件或束带;1704:底扣件;1705:中央开孔;1706:下壳体;1708:内螺纹;1710:外螺纹;1712:下扣持件;1714:内螺纹;1716:上扣持件;1718:工作件;1720:工作程度感测器;1722:定位件;1724:上壳体;1725:下部;1726:外螺纹;1727:上部;1728:底表面;1730:电路板;1735:容纳空间;1740:usb充电插座;1750:上盖;1755:顶盖;1760:束带;1770:工作端;1772:工作端之顶端;1780:电池;1790:操作端;1800,1810,1820:保健装置之工作件;1802:工作前端;1812:工作件本体;
1814:复数纵槽;1824:凹槽;1826:远红外线释放圆饼;1828:开孔;1900:保健装置;1910:工作本体;1920:工作件;1930:远红外线圆饼;1940:装置定位件;1942:第一端;1944:第二端;1950:扣持弹片;1960:电路板;1962:加热装置;1965:加热控制器;1970:加热程度显示板;2000:保健装置操作方法;2010:使底扣件1704结合于装置定位件1702;2020:使中央开孔1705对准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特定部位或一穴 位;2030:使装置定位件1702定位于该身体部位,而维持开中央开孔1705 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位间之对准关系;2040:使装置本体1706(或工作本体1910)结合于底扣件1704(1980) 上;2050:使工作件1718(1920)装设于工作本体1724(1910)上,而使 操作端1790结合于工作本体1724之一下部1725;2060:使工作本体1724结合于装置本体1706上;2070:操作操作端1790(已结合于下部1725),以使工作端1770对该 特定部位或一穴位进行一保健工作,用以许该使用者透过操作操作端1790(或 工作本体1724)而使工作端1770或顶端1772直接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位间 维持一特定工作关系,及使工作端1770或顶端1772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位 彼此间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2100:保健装置操作方法;2105:以圆贴2210贴住特定部位或穴位之准备步骤;2110:使该中央开孔对准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特定部位或一穴位;2120:使该装置定位件定位于该身体部位,而维持开中央开孔与该特定 部位或该穴位间之对准关系;2130:使装置本体结合于该底扣件上;2140:请使用人输入其岁数及性别2140,借以首度调整其预设工作参数 值;2150:使用者自评瘦弱或强健指标;2160:使用者希望本次工作之强度,较诸前次工作增加或减少10%强度;2170:使用者不适或疾病之部位或症状、该部位或症状之具体病症、及 欲选用之
工作穴位;2172:设定工作强度步骤;2174:设定使用时间步骤;2176:设定使用频率;2178:设定手机提醒此次使用时间已届步骤;2180:设定手机提醒或停止提醒下次使用时间;2182:使手机显示目前作操作程度已达若干%预设值步骤;2184:使使用者选择目前不适或病症正处于(a)初发期间、(b)严 重期间、(c)改善期间、或(d)慢性病,并据此而调整标准服用或工作 期间及标准间隔提醒期间;2190:操作该操作端1790(工作本体1724),以使工作端1770或顶端 1772对该特定部位或一穴位进行一保健工作,用以许该使用者透过操作该操 作端1790而使工作端1770或顶端1772直接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位间维持一 特定工作关系,及使工作端1770或顶端1772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位彼此间 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2200:圆形贴纸;2210:圆贴;d,d:中央螺孔之直径;d0:工作本体之厚度;h0:高度;h00:工作端之高度;l1:肢体扣持弹片与肢体皮肤接触之水平面;l2:工作件底端之水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以下谨配合图式,逐次揭露相关保健装置之工作原理,以及本 发明如何操作保健装置之相关实施例。有关保健装置,其更多实施态样可见 于同日申请之“保健装置”申请案,本案仅揭露足以说明本发明操作方法之 少数具体实施例,而将重点摆在操作方法具体实施例之描述。
[0011]
请参阅图1,依据本发明穴位工作装置1之第一实施例,包括一 工作本体10及一工作件20,其中工作本体10具一中央螺孔12而有内螺纹 14,及一厚度d0。工作件20具一工作杆22及一操作部28,而工作杆22具 一工作端24及一螺纹部26。螺纹部26之高度h0(即自工作本体10之操作 部28之一底部表面往下延伸之长度)略大于工作本体之厚度d0,以利螺合 于内螺纹14后,决定工作端24凸出于工作本体之程度。操作部28系供手动 操作,以决定工作端24按压穴道之非侵入性深度或力道。
[0012]
穴道承受压力之轻重可能因(1)年龄、(2)体质及(3)皮肉 粗嫩程度,而对按压之轻重感受颇有差异。此外,如吾人所知,压力得自(4) 力除以(5)面积,即除关乎力之大小以外,受力面积亦扮演相同份量之决定 因素。下表之穴道压力值应可概括考量以上五因素后之所有范围,而两个受 力面积实例则显示对应施力值。
*
1kgf=9.8n一般而言,吾人指压穴道之作用面积大约是0.3cm2(指头真正施力面 1cm*0.3cm),故或轻或重按压穴道之力大约是0.9kgf至5.4kgf。也就是这 样之力,让施指压之人觉得劳累。但如以图1工作端24缩小之面积(不论是 0.03cm2或0.07cm2)为之,其所须施力则仅须0.09kgf至1.26kgf(纵使施力 面积加大到0.2cm2,其所须施力亦仅须0.6kgf至3.6kgf),非但显然轻松许 多,抑且因不借人力或借物为之而不知劳累,故可为使用者随时随地服务。 工作端24形状以钝圆为佳,其全圆面积如小于0.02cm2,较易引起疼痛感, 且如筋肉较为脆弱者,或许会有陷入危险,故不宜小于0.02cm2;反之,其全 圆面积如大于0.8cm2,虽不太可能疼痛感,但欲精准与穴位互动恐有未殆。 故较佳之全圆面积范围应在0.05cm2至0.6cm2之间。
[0013]
换言之,本发明即是使工作端24代替中医师巧手,进行穴道调 理。针灸与指压两者间治疗效果如何?有经验之中医师(如潘隆森教授/中医 师)会答以:如能精准掌握穴位,按压之效果可达针刺之八成。此处,吾人 再分析如次:同一医师按压之效果虽仅针刺之八成,但针刺之时间毕竟有限 而颇有花费。故如使用者自己拥有穴位工作装置1,则不妨自行加长按压时间, 即可在最终累积效果(瞬间效果*施加时间)上反败为胜矣!
[0014]
保健装置1之使用,请参图2,其中工作本体10更包括两凹槽 16,各凹槽16均有左斜向下之勾扣部18。为使工作端24为吾人役使,一软 性保健本体30,即一布质条带30具两端32,各端32固设两勾扣34,各勾扣 34具一左斜向下勾扣端36用以扣入勾扣部18。布质条带30接近各端32部 设有复数扣持线段38,俾布质条带30将穴位工作装置1绕固于使用者某一穴 位后,依使用者胖瘦而决定之末圈长度选用可将穴位工作装置1扣持定位之 最适当之线段对38,而使穴位工作装置1与使用者之某一特定穴位间维持彼 此间之一定位关系。因此,穴位工作装置1及布质条带30乃共同构成一保健 装置2,资以媲美在前母案各种保健装置之功效。当然为美感故,布质条带 30得为丝质,或其他任何令人喜悦之质地或设计。
[0015]
在使用上,软性保健本体30用以将保健装置1定位于该身体部 位,俾工作端24与该穴位彼此间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其中该身体部位具 有一皮肤表面。该软性保健本体30之第一端32可如上述使连接于该工作本 体10,或仅单纯置放于该皮肤表面或该保健装置1上,因软性保健本体30属 于布质,自我缠绕数圈后,第一端32即自动系持于自身与工作本体10(及/ 或工作件20或皮肤表面)间,故软性保健本体30在接近另一端32之末段表 面,即缝制或设置复数扣持线段对38,以供勾扣34扣持定位。如此,在该特 定位置关系限制下,该工作端24之顶端24t即与该皮肤表面两者间以一工作 深度,对该穴位进行一按压或保健工作。
[0016]
按,依身体之胖瘦及部位之不同,指头或工作端24压陷皮肤表 面之深度大约在
0.1cm至3cm,较佳或对于普通体型而言,则在0.2cm至2cm 之间,但依身体部位之不同,更佳或更常见之工作深度范围通常在0.3cm至 1.5cm之间。故如将工作端24之高度h00订为0.2cm,吾人即可得到(螺纹 部26之高度)h0略大于(工作本体10厚度)d0意指不宜超过1.8cm。因胸 背部之穴道离脏腑所在不远,故以此等部位而言,工作端头尖24t(图1)与 皮肤表面之落差不宜超过0.3cm。当然,此时/此等处所之h0最好等于d0, 以策安全。详言之,虽工作件20之工作深度可完全由工作端24之高度h00 范围界定,但为使操作部28与工作本体10贴合,以避免保健装置1在皮肤 表面上之突兀感,螺纹部26最好完全锁入内螺纹14中,故保健装置1之工 作深度最好由伸置于工作本体10下方表面之螺纹部26及/或工作端24来决定, 而高度h00之范围最少要在0.1cm至0.3cm,以免螺纹部26与皮肤相接触, 而让皮肤觉得不适。当然,在适合较深工作深度之身体部位,因本发明非属 侵入性,高度h00之范围如定在0.3cm至0.5cm之间,则螺纹部26之全部高 度h0(+d0)大于工作本体10之厚度d0之范围可求得系介在1.5cm至1.7cm 之间(总工作深度等于前述0.2-2cm较佳范围)。自另一角度观察,如前述工 作深度全由工作端24扮演,则在前述较佳工作深度下,工作端24长度可达 2cm。反之,如前述工作深度主要由螺纹部26扮演,则考虑工作端24最好有 0.3cm之情况,螺纹部26之高度大于工作本体10之厚度应小于1.7cm。但考 量工作深度在不同穴位之调整需求,螺纹部26较佳或较常见之范围应介在 0.3cm至1.5cm之间。
[0017]
请参阅图3,保健装置之第二实施例1400,包括一工作本体390 及一工作件380,其中工作本体390包括一中央螺孔392及自其对称两下侧分 别延伸有两翼片394/396。右翼片396设有复数下凸柱402及复数相配合凹槽 404,而左翼片394则有复数下凸柱398及复数凹槽400。此外,该工作本体 390具两对称横向贯通槽406/408,俾该两翼片394/396之两自由端可穿经其 间,以自我扣持定位。如此,该两翼片394/396乃可调适由其形成之环绕该身 体部位之一周长而藉凸柱/凹槽398/400(402/404)相互扣持定位。工作本体 390可全呈透明,以利使用者定位穴位。工作件380包括螺纹部382、工作端384、计时器386及珠宝388。如前所述,使用时,可先使翼片394/396假组 合于工作本体390上,有如左翼片394所图示者然,并使工作件380假对准 某一身体部位之一穴位部分,随后因工作本体390可呈透明而易觑知对准状 态,并最终完成正确之穴位按压工作。当然,此两翼片394/396得与工作本体 390一体成形。欲于前此实施例使用此种翼片设计,显在可想像行列。
[0018]
请参阅图4,本保健装置再一实施例1700包括一挠性件或束带 1702、一底部连接件(此处呈现一底扣件形式)1704结合于该束带1702上, 并具一中央开孔1705、一下壳体1706扣结于底扣件1704上,并具内螺纹1708 与外螺纹1710、一下扣持件1712具一内螺纹1714、一上扣持件1716、一工 作件1718具操作端1790及一相对一工作端1770、一工作程度感测器1720、 一定位件1722、一上壳体1724,具一上部1727及一下部1725、一外螺纹1726、 一底表面1728及一容纳空间1735、一电路板1730与工作程度感测器1720电 连接以施行感测、一锂电池1780设置于电路板1730上、一usb充电插座1740 设于电路板1730上,以对锂电池1780充电、一上盖1750、及一顶盖1755。
[0019]
组合时,先将电路板1730、锂电池1780及usb插座1740定位 或置入容纳空间1735,随后将组合工作件1718、工作程度感测器1720及定 位件1722依序叠合后,藉上扣持件1716将此叠合组件扣结于底表面1728而 成一扣结组件。再将此扣结组件置入下壳体1706内,并使工作端1770(具一 顶端1772)向下伸出。此时以下扣持件1712自扣结组件上方,藉下壳体
1706 上之外螺纹1710与下扣持件1712上之内螺纹1714,而将该扣结组件与下壳 体1706相扣锁,此因上壳体(工作本体)1724上之外螺纹部1726所构成凸 缘之直径小于下扣持件1712之最小直径,故扣结组件在未工作状态下,无法 脱逸下扣持件1712之拘限。
[0020]
使用时,先使底扣件1704正中心或中央开孔1705对准一穴位, 并将束带1702束紧于适当身体部位,而使该穴位与底扣件1704处于同心关 系后,当吾人转动外盖1750(连同上壳体1724)时,工作端1770(具一顶端 1772)即往下行进。工作端1770之工作型态,可为各式各样,有如第【0005】 段所载,例如可以使工作程度感测器感测压力、温度或深度之属。在图4实 施例中,我们假设工作程度感测器1720为一压力或温度感测器,并由电路板 感知其压力、温度相关参数值后,将原始或经转换或计算之讯号传出。所谓 原始值,例如是压力或深度大小。所谓经转换或计算之讯号,例如某一原始 值所代表之工作强度(如照射或刺激强度)或工作效能(如释放粒子数)。 宜说明者,为便于使用者使底扣件1704或中央开孔1705对准一特定部位或 穴位,底扣件1704之总高度较佳控制在保健装置1700未操作状态下总高度 之10%至35%间。
[0021]
依本实施例保健装置,其包括一装置本体1706;一工作件,具 一操作端及一相对工作端,其中该工作端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 特定部位或一穴位进行一保健工作;一工作本体1724,连接于该装置本体上, 并于其下部装设该操作端,用以许该使用者透过操作该操作端(即工作本体) 而使该工作端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位维持一特定工作关系;以及一装置定位 件(如挠性件),连接该装置本体,用以将该装置本体定位于该身体部位, 俾工作端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位彼此间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所谓特定工 作关系,例如是按压、热辐射、电或光刺激等,有如本说明书第【0005】段 所载。所谓特定位置关系,通常代表著该保健工作之强度,或工作端或其顶 端接近或接触该身体部位之特定部位或穴位之程度。
[0022]
为便于理解第【0021】段所述本发明之工作模式可为第【0005】 段所载之各种方式,兹再以“灸”疗方式为例,举实例以说明本发明之实际 应用。查,中国传统之灸材料
‑‑‑
艾草,其成分含挥发油、黄酮类、鞣质类、 多糖类、微量元素(铁、钙、磷),而能获得特殊效果,但须中医师或护理 师亲手执行,以免烫伤,故有其不便之处。次查,红外线自西元1800年科学 家赫希尔(william herschel)利用三棱镜探讨光谱热效应而被发现后,今已广泛 运用于相关医疗或复健。其依波长得再分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和远红外线, 而红外线医疗仪器所释放波长皆在远红外线范围内。远红外线对于生物体可 产生温热效应、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血管循环不良、促使组织生长与再生 等功效,故远红外线不仅得促进生物体生长发育,亦可用为辅助治疗工具, 如伤口止痛或愈合、活血化瘀、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治疗高血压、纾解精神 压力等。最近又有学术研究指出,波长4μm至14μm之远红外线乃生育光线, 而电气石(tourmaline)又称碧玺宝石,系可不断释出远红外线及负离子功能 之天然矿石,并指出电气石结构中镁铁矿(magnesioferrite)晶体乃放射远红 外线之关键矿物,且已有以天然矿物合成放射此远红外线之材料。纵使有此 材料,其在使用上所面临之不便,与传统之针或灸并无差异。
[0023]
复查,人体70%是水,而血液中80%是水。此外,水共振波长 之一为6.27um,而红外线范围虽广(0.78um至1000um),但仅4um至14um 之生命光波涵盖水之共振波长,而能引发水分子共振,让大团水分子裂解为 小分子水,俾有益人体吸收。再查,人体乃碳水化合
物,ch键、cc键及co 键之共振波长皆在生命光波范围,故4um至14um波长能透过人体分子共振 深入微血管而加速血液流动。经此介绍,不论灸或远红外线皆当为吾人所爱, 然如何以低成本,且方便之方式为使用,显然非本发明不可,兹说明如后。
[0024]
请参阅图5,其系保健装置之第四实施例中工作件之第一实施 例1800,其具一工作前端1802。工作件1800系以第【0022】段所述天然矿 物合成而能放射远红外线之材料模塑而成,将工作件1800入替图4之工作件, 显然即可简易而低成本执行远红外线照护。请回参图4之实施例,吾人得借 内螺纹1708之螺纹深度来决定阳螺纹部1726所能下锁之深度,并据此确定 工作前端1802与对应穴位或吾人所欲养护之皮肤表面两者间之距离,且根据 此一距离来调整或设定相关工作参数。
[0025]
请参阅图5a,其系保健装置之第四实施例中工作件之第二实施 例1810,我们在工作件本体1812上得开设复数纵槽1814,借此不但可节省 远红外线释放材料,且得借该复数纵槽置入艾草,俾期获两者并施之效果。 请参阅图5b,其系保健装置之第四实施例中工作件之第三实施例1820。本 实施例工作件本体1822系环状排列之四角柱,每一角柱之末端有一凹槽1824, 借此四凹槽1824扣持一远红外线释放圆饼1826,而充作工作端。圆饼1826 上则开设复数开孔1828,除可于其上置放艾草外,开孔1828亦能将艾草燃 烧之精华渗入肌肤,有如传统“灸”所期盼者然。
[0026]
查,通常人类肌肤可以忍受接触而无伤害之最高温度为摄氏45 度,在53度下,很可能一分钟就烫伤了。燃烧之艾草,当接触到皮肤时,必 然引起烫伤,此系针比灸流行原因之一。此外,借电路板1730及精准控制工 作前端1802与身体部位皮肤两者间之一工作距离,吾人除可避免接触性烫伤 外,亦可因保持该工作距离,而增加圆饼1826之工作温度,因温度愈高,圆 饼1826将释放愈多远红外线,而增加其疗愈效果。当然,此种实施例下,结 构得与前述举例不同,如图6所示,其系保健装置第五实施例1900,并包括 一工作本体1910,具一外螺纹1912、一工作件1920,于其末端扣持一远红 外线圆饼1930、单侧或一对装置定位件1940、一电路板1960、加热装置1962、 一加热控制器1965、一环状连结件1980,具一内螺纹1982、及一加热程度 显示板1970。各装置定位件1940具一第一端1942连结于连结件1980,并 透过连结件1980之内螺纹1982与外螺纹1912之螺接而连接工作本体1910、 及一第二端1944连接于一肢体扣持弹片1950,而扣持弹片1950与肢体皮肤 接触之水平面为l1,且工作件1920底端之水平面为l2。吾人得极轻易控制 l1与l2之间距,例如为2mm或1cm,而定义工作件1920之工作态样。因 经过如此许多实施例之说明,更多细节说明应属赘余,就此打住。
[0027]
值得一提者,在图6例中,因工作件1920仅须扣结于工作本体 1910(相当于图4之工作本体或上壳体1724),故图4中下壳体1706所扮 演之装置即可省去。自另一角度观之,此时得认为装置本体与该工作本体1910 一体成形。
[0028]
本发明系在诉求操作一保健装置之方法,而非保健装置本身。 故以上保健装置或其零件之揭露仅在说明适合使用本发明操作方法之少许保 健装置实施例。详言之,适合以本发明方法操作之保健装置之核心特征如次: 一种保健装置,包括一工作件,具一操作端及一相对工作端,其中该工作端 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特定部位或一穴位进行一保健工作,其中 该工作端具一顶端;一工作本体,于其下部装设该操作端,用以许该使用者 透过操作该操作端或该工作本体而使该工作端或该顶端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 位维
持一特定工作关系;以及一装置定位件,连接于该工作本体,以许该使 用者将该工作本体定位于该身体部位,而使该工作端或该顶端与该特定部位 或该穴位彼此间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
[0029]
如前述之保健装置,其中该保健装置更包括一底扣件,且该保 健工作所采取之手段系选自以下群组之一:电刺激、光刺激、热刺激、非侵 入式或非接触式之穴道刺激模式、微波刺激、磁力刺激、针、灸或其任何组 合,其中该底扣件系一连结件,用以连结该工作本体于该装置定位件;及/或 该装置定位件系绕设于该身体部位之一挠性件,或一固定于该身体部位上之 一机构件。
[0030]
既已知本发明所欲操作保健装置之核心特征如上,为便于理解 本发明操作方法,谨配合图4之保健装置而依序展开说明本操作方法之各实 施例如次。请参阅图7,一种操作一保健装置之方法2000,其中该保健装置 1700包括一装置本体1706、一工作件1718、一工作本体1724、一底扣件 1704及一装置定位件1702、工作件1718具一操作端1790及一相对工作端 1770、工作端1770具一顶端1772、工作本体1724于其下部1725装设操作 端1790、底扣件1704具一中央开孔1705、且该方法包括第一步2010:使 底扣件1704结合于装置定位件1702、第二步2020:使中央开孔1705(于 此处,装置定位件1702亦须维持透空)对准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特定 部位或一穴位、第三步2030:使装置定位件1702定位于该身体部位,而维 持开中央开孔1705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位间之对准关系、第四步2040:使 装置本体1706结合于底扣件1704上、第五步2050:使工作件1718装设于 工作本体1724上,而使操作端1790结合于工作本体1724之一下部1725、 第六步2060:使工作本体1724结合于装置本体1706上、以及第七步2070: 操作操作端1790(已结合于下部1725),以使工作端1770对该特定部位或 一穴位进行一保健工作,用以许该使用者透过操作操作端1790(或工作本体 1724)而使工作端1770或顶端1772直接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位间维持一特 定工作关系,及使工作端1770或顶端1772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位彼此间维 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此其中,第一步2010、第五步2050及第六步2060得 于出厂前进行,而使用者仅需操作第二至四步2020-2040及第七步2070。
[0031]
前段系以图4为例之操作方法,如以图6为例,则因装置本体 与工作本体已一体成形,操作方法将更为精简。详言之,于此情形,操作方 法将如次:因连结件1980已结合于装置定位件1940,故第一步是:调整扣 持弹片1950在身体部位上之位置,使连结件1980之中央对准一使用者之一 身体部位之一特定部位或一穴位、第二步:使工作本体1910结合于连结件1980 上、第三步:使工作件1920装设于工作本体1910上,而使操作端1930结合 于工作本体1910之一下部、以及第四步:操作工作本体1910,以使工作端 1930对该特定部位或一穴位进行一保健工作,用以许该使用者透过操作工作 本体1910而使工作端1930直接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位间维持一特定工作关 系,及使工作端1930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位彼此间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 如前段所述,第三步得于出厂前先行完工。事实上,如使第二步亦在出厂前, 先行初步结合,本无不可。当然,直接省去第二步,而使所涉初步结合当成 第四步之局部动作,似属得能想像之范围。
[0032]
第【0012】段曾提及:穴道承受压力之轻重可能因(1)年龄、 (2)体质及(3)皮肉粗嫩程度,而对按压之轻重感受颇有差异。事实上, 申请人曾就此做出研究,发现确实有若干差异,有如下表一(表中所谓浅压 系指该穴道已觉知有被触压或按摩、深压系指该穴道觉
知受重触压或按摩):表一表一深度单位为mm、压力单位为n。
[0033]
为求谨慎,申请人更针对女性是否有差别于男性而做研究,而 得如下表二之结果。表二
深度单位为mm、压力单位为n。
[0034]
经过深入研究及实验,并经以上例示说明后,申请人认为六岁 至十八岁间应依比例最多降低20%(成年男性平均值)当成该个人之预设值, 至于女性则以降低成年男性标准值10%为其预设值,但两者之交集(岁数少 于18岁、且为女性),以最多降低20%为其预设值。做此规划之目的在于, 当吾人设计一款应用程式(app),俾使用者得利用其手机来操
作保健装置 1700,以获得最适宜之按压或保健工作内容。请参图8,本发明操作方法之 第二实施例2100,依申请人所设计app,于使用者操作第一步2110:使该 中央开孔对准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特定部位或一穴位、第二步2120: 使该装置定位件定位于该身体部位,而维持开中央开孔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 位间之对准关系、及第三步2130:使装置本体结合于该底扣件上后、第四步: 请使用人输入其岁数及性别2140,借以首度调整其预设工作参数值。
[0035]
查,前段之参数调整仅及于年龄及性别,就第【0012】段所提 及之体质及皮肉粗嫩程度等因素尚未顾及。为此,于第四步2140之前或后, 再加询第五步2150:使用者自评瘦弱或强健指标。如自评强壮,则依原预设 值;反之,如自评瘦弱或皮肤细嫩,则减原理论预设值10%为其二度调整预 设参数值。
[0036]
经以上调整后,吾人仍不放心二度调整预设参数值是否已属个 人化之最佳一时或长期预设参数值,故吾人宜设计每当使用者欲为使用保健 装置1700时,许其一时间或逐次尝试应加重或减轻预设工作参数值。为此, 于第四步2140或第五步2150之前或后,再加询第六步2160:使用者希望本 次工作之强度,较诸前次工作增加或减少10%强度。但为安全起见,最多仅 许使用者加重20%强度,即设定预设工作参数值之极限值(最大值以求安全、 最小值以求发生最小功效)。当然,此处所谓某步之前或后,并非绝对概念。 例如,吾人纵使将前述第六步设为使用保健装置之第一步,亦无不可。
[0037]
为更增加使用者之方便性,请参阅图9,其系人体可能发生不 适或疾病之部位及症状选择之手机画面,以供使用者选择。依图例,总共将 人可能产生不适之部位或症状分成二十二个部位或初筛,即(1)鼻子及呼吸 道系统常见疾病、(2)口齿喉相关、(3)耳朵相关、(4)眼眉相关、(5) 神经及精神、(6)头脸部、(7)肩颈、(8)臂肘及关节、(9)手掌及 腕、(10)胸腹部、(11)生产及生殖系统、(12)消化系统、(13)背 部/脊椎/筋骨、(14)腰臀部(连背膂)、(15)前后阴相关、(16)慢性 病失眠/睡及软组织、(17)腿膝及关节、(18)脚掌及踝、(19)跨/不限 部位/肌肉/抽慉、(20)嗜癖/心神/思/梦/食、(21)多症状并发/热寒/阴阳、(22) 虚/损/风寒/血气/阴阳。于使用者初步选择后,app再从资料库2300抓取有关 所选择部位/初筛,有可能有哪些病症?当使用者自初筛所含括之众多病症中, 再次选取病症后,app再从资料库抓取有关所选择之病症,总共有哪些穴位 得对治该症而可供选择?其资料库已建立于申请人关系企业网站。即,道体 一世安股份有限公司(www.tao-body.com)与唯兑股份有限公司 (www.taobody.com.tw)公开网站。兹举其一段资料库形式如次表3:表三
[0038]
为此,于第四步2140或第五步2150或第六步2160之前或后, 再加询第七步2170:
请使用者依序选择不适或疾病之部位或症状、该部位或 症状之具体病症、及欲选用之工作穴位。根据使用者就此之选择,兹以图10 为例,其系手厥阴心包络经中曲泽穴之图与文字说明。即,app会再从前述 网站抓取曲泽穴之图片,以让手机使用者清晰得知该穴位何在?并附上引经 据典之文字说明,辅助使用者之穴位定位。
[0039]
在第一步2110或第二步2120之前或后,请参图11,其系圆形 贴纸2200,以协助使用者标定穴道位置,即使用者参阅手机画面所呈现之穴 道图文,先行以一圆贴2210贴住特定部位或穴位之准备步骤2105。如此, 第一步对准或第二步定位该特定部位或穴位位置将更形容易。
[0040]
经以上准备后,使用者即可进行核心操作步骤2190:操作该操 作端1790(工作本体1724),以使工作端1770或顶端1772对该特定部位 或一穴位进行一保健工作,用以许该使用者透过操作该操作端1790(或工作 本体1724)而使工作端1770或顶端1772直接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位间维持 一特定工作关系,及使工作端1770或顶端1772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位彼此 间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所谓特定工作关系指保健内容,例如,按压、照 射或灸疗等,有如第【0005】段所述。所谓特定位置关系,系指工作端1770 或顶端1772与某一特定部位或穴位(皮肤表面)间之几何关系,或间距、接 触或方位关系。
[0041]
本发明就保健装置之操作方法之揭露至此应已完整,但一些例 行生活常识,例如设定工作强度步骤2172、设定使用时间步骤2174、设定 使用频率2176、设定手机提醒此次使用时间已届步骤2178、设定手机提醒 或停止提醒下次使用时间2180、使手机显示目前作操作程度已达若干%预设 值步骤2182

。当然,如欲更精致,吾人可使使用者选择目前不适或病症正 处于(a)初发期间、(b)严重期间、(c)改善期间、或(d)慢性病之 步骤2184,并据此而调整标准服用或工作期间及标准间隔提醒期间,由于此 乃中医师之手艺选择,于此难以尽述。其余于此不赘。
[0042]
要言之,本发明之方法主要包括:使底部连接件或装置连接件 之定位开孔对准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特定部位或一穴位、使该装置定 位件定位于该身体部位,而维持该定位开孔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位间之对准 关系、使工作本体结合于该装置定位件上、以及操作该操作端或该工作本体, 以使该工作端或该顶端对该特定部位或一穴位进行一保健工作,用以许该使 用者透过操作该操作端或该工作本体而使该工作端或顶端直接与该特定部位 或该穴位间维持一特定工作关系,及使该工作端或顶端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 位彼此间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当然,前述四个步骤,可先后依序为之; 及/或该使用者可系直接操作该操作端或该工作本体;及/或该工作端或顶端可 系直接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位间维持一特定工作关系。
[0043]
综言之,本案实施方式得由熟习于本技艺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 般修饰,然皆不脱后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而属于申请人所欲保护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