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内科用供氧呼吸装置

文档序号:25883617发布日期:2021-07-16 18:5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内科用供氧呼吸装置

1.本发明涉及急诊内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急诊内科用供氧呼吸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急诊内科对病患的治疗过程中,为了保证病患的呼吸顺畅,通常需要使用供氧呼吸装置,而供氧呼吸装置主要是通过输氧管将氧气瓶中的氧气传输至呼吸罩内来实现供氧,例如公开号为cn211486070u的一种急诊内科滤氧呼吸装置

使得供氧频率与患者的呼吸频率相接近,同时第一控制器也会控制微型气泵运行,来抽取辅助氧气罐内部的氧气,进而增加了氧气的供量,以满足病危患者单次呼吸的氧气需求,避免了病危患者由于体力虚弱而无法呼吸到充足氧气的问题,因此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但是该急诊内科滤氧呼吸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以下缺点:
3.1.现有供氧呼吸装置的氧气瓶,大多是通过支架承托的方式进行固定和搬运,由于氧气瓶的重量较大,因此在推动其移动过程中会出现晃动倾倒等现象,不利于将供氧呼吸装置快速移动至指定位置;
4.2.并且不同患者的治疗手段不同,而传统的供氧呼吸装置在供氧过程中,不具备对氧气加热,以及在氧气中添加药物的结构,在供氧过程中需要辅助其他药物治疗装置,两者无法统一造成治疗效果差的现象。
5.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供氧呼吸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诊内科用供氧呼吸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在推动其移动过程中会出现晃动倾倒等现象,不利于将供氧呼吸装置快速移动至指定位置,传统的供氧呼吸装置在供氧过程中,不具备对氧气加热,以及在氧气中添加药物的结构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内科用供氧呼吸装置,包括底座板、氧气瓶、加热盒、药液雾化器和呼吸罩,所述底座板的下端面螺栓安装有万向轮,且底座板的上端面固定有装置箱,所述装置箱的一侧开设有卡合氧气瓶的安装槽,且氧气瓶的顶部通过输气管和装置箱内的缓流腔相连通;
8.所述加热盒安装在缓流腔外侧的装置箱上,且缓流腔的底部通过传输氧气的连接管和混合腔相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套设有提供雾化药液的输药管的一端,且两者之间均预留有固定孔,并且输药管的另一端通过药液雾化器和装置箱的内壁相连接;
9.所述混合腔的内壁设置有活动轴,且活动轴的侧面固定有带动其转动的连接板,所述装置箱的另一侧和可调节长度的供氧管的一端相连接,且供氧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呼吸罩;
10.所述氧气瓶的下方活动设置有托板,且托板下方的底座板上固定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与装置箱之间通过分隔板分隔设置。
11.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缓流腔和混合腔相连通,且连接管通过固定孔和输药管相连通,并且连接管和输药管紧密贴合,以便雾化之后的药液通过输药管进入连接管内。
12.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在活动轴上等角度分布,且活动轴和装置箱为轴承连接,并且水平状态的连接板的边缘处刚好处于连接管的正下方,当连接管底部的氧气输出时能够与固定板接触进而带动活动轴转动,实现氧气和药液全面的混合。
13.优选的,所述托板的下端面固定有第一固定杆的一端,且托板的上表面为向下凹陷设置,并且第一固定杆的外侧缠绕有带动托板复位的复位弹簧,通过氧气瓶的重量能够带动托板向下运动。
14.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引导气体流通的第一阀板,且第一固定杆与托板和第一阀板均为垂直设置,并且第一阀板外侧的固定盒内开设有第一储气腔,同时第一阀板和第一储气腔组成纵向的相对升降结构,当第一阀板向下运动时能够将第一储气腔内的空气推入连接通道内。
15.优选的,所述固定盒底部的底座板内开设有传输气体的连接通道,且连接通道端头处的固定盒上预留有第二储气腔,并且第二储气腔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第二阀板,同时第二储气腔通过连接通道和第一储气腔组成气体的连通,进入连接通道内的空气能够进入第二储气腔内。
16.优选的,所述第二阀板的侧面和第二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对氧气瓶夹紧的限位板,并且限位板和固定盒的连接处设置有提升移动稳定性的滚珠,当第二阀板被推动时,能够带动限位板对氧气瓶进行夹紧。
17.优选的,所述限位板和安装槽的俯视角度均为弧形结构,且限位板和第二阀板均与第二储气腔组成横向的相对滑动结构,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氧气瓶放置后的限位。
18.优选的,所述分隔板的内部开设有固定腔,且分隔板的侧壁嵌入设置有吸盘,并且吸盘通过固定腔和第一储气腔相连通,同时吸盘为等角度分布,在第一阀板向下运动时产生的吸力,能够传递至吸盘内实现对氧气瓶的吸紧。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急诊内科用供氧呼吸装置,可保持氧气瓶的稳定性,也方便将供氧呼吸装置快速推至指定位置,并且在供氧过程中可对氧气进行加热,以及在氧气中添加药物,进而在供氧的同时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20.1.当氧气瓶与托板接触后能够带动其向下运动,并带动第一阀板在第一储气腔内下降,这样能够将其内部的空气通过连接通道推入第二储气腔内,进而带动第二阀板和限位板运动,实现对氧气瓶的夹紧,防止搬运过程中出现倾倒的现象,同时也方便氧气瓶的更换;
21.2.在第二阀板下降的同时其上方可产生吸力,吸力通过固定腔传递至吸盘内部,这样能够带动吸盘与氧气瓶紧密贴合,进一步的保证氧气瓶放置后的稳定性,而氧气瓶与托板分离后即可带动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恢复原位;
22.3.当氧气进入缓流腔内之后可被加热,并通过药液雾化器通入的雾化药液能够使氧气具备热量并含有药液,当输出的氧气与连接板接触后可带动活动轴转动,进而通过连接板的转动实现对氧气和药物的全面混合,进而提升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正视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正剖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固定盒正剖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阀板运动后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发明图2中a

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发明连接管和输药管俯剖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底座板;2、万向轮;3、装置箱;4、安装槽;5、氧气瓶;6、输气管;7、缓流腔;8、加热盒;9、连接管;10、固定孔;11、输药管;12、药液雾化器;13、混合腔;14、活动轴;15、连接板;16、供氧管;17、呼吸罩;18、托板;181、第一固定杆;182、复位弹簧;183、第一阀板;184、第一储气腔;19、固定盒;191、连接通道;192、第二储气腔;193、第二阀板;194、第二固定杆;195、限位板;196、滚珠;20、分隔板;201、固定腔;202、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请参阅图1

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急诊内科用供氧呼吸装置,包括底座板1、万向轮2、装置箱3、安装槽4、氧气瓶5、输气管6、缓流腔7、加热盒8、连接管9、固定孔10、输药管11、药液雾化器12、混合腔13、活动轴14、连接板15、供氧管16、呼吸罩17、托板18、第一固定杆181、复位弹簧182、第一阀板183、第一储气腔184、固定盒19、连接通道191、第二储气腔192、第二阀板193、第二固定杆194、限位板195、滚珠196、分隔板20、固定腔201和吸盘202,底座板1的下端面螺栓安装有万向轮2,且底座板1的上端面固定有装置箱3,装置箱3的一侧开设有卡合氧气瓶5的安装槽4,且氧气瓶5的顶部通过输气管6和装置箱3内的缓流腔7相连通;
32.加热盒8安装在缓流腔7外侧的装置箱3上,且缓流腔7的底部通过传输氧气的连接管9和混合腔13相连接,连接管9的外侧套设有提供雾化药液的输药管11的一端,且两者之间均预留有固定孔10,并且输药管11的另一端通过药液雾化器12和装置箱3的内壁相连接;
33.混合腔13的内壁设置有活动轴14,且活动轴14的侧面固定有带动其转动的连接板15,装置箱3的另一侧和可调节长度的供氧管16的一端相连接,且供氧管16的另一端连接有呼吸罩17;
34.氧气瓶5的下方活动设置有托板18,且托板18下方的底座板1上固定有固定盒19,固定盒19与装置箱3之间通过分隔板20分隔设置;
35.连接管9的两端分别与缓流腔7和混合腔13相连通,且连接管9通过固定孔10和输药管11相连通,并且连接管9和输药管11紧密贴合,药液雾化器12可将雾化后的药液通过输药管11和固定孔10通入连接管9内,实现氧气与药液之间的混合,进而来保证治疗效果;
36.连接板15在活动轴14上等角度分布,且活动轴14和装置箱3为轴承连接,并且水平状态的连接板15的边缘处刚好处于连接管9的正下方,如图1

2和图6所示,通过连接管9底
部输出的氧气可与连接板15接触,并带动活动轴14转动,这样通过多组连接板15的转动可实现对氧气和药液全面的混合,最后具有热量并且含有药液的氧气通过供氧管16传递至呼吸罩17以便患者使用;
37.托板18的下端面固定有第一固定杆181的一端,且托板18的上表面为向下凹陷设置,并且第一固定杆181的外侧缠绕有带动托板18复位的复位弹簧182;第一固定杆181的另一端连接有引导气体流通的第一阀板183,且第一固定杆181与托板18和第一阀板183均为垂直设置,并且第一阀板183外侧的固定盒19内开设有第一储气腔184,同时第一阀板183和第一储气腔184组成纵向的相对升降结构;固定盒19底部的底座板1内开设有传输气体的连接通道191,且连接通道191端头处的固定盒19上预留有第二储气腔192,并且第二储气腔192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第二阀板193,同时第二储气腔192通过连接通道191和第一储气腔184组成气体的连通;第二阀板193的侧面和第二固定杆194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杆194的另一端连接有对氧气瓶5夹紧的限位板195,并且限位板195和固定盒19的连接处设置有提升移动稳定性的滚珠196;限位板195和安装槽4的俯视角度均为弧形结构,且限位板195和第二阀板193均与第二储气腔192组成横向的相对滑动结构,如图2

5所示,当托板18受到重力的压制后可下移,并通过第一固定杆181带动第一阀板183在第一储气腔184内下滑,这样能够将第一储气腔184内的空气通过连接通道191推入第二储气腔192内,并带动第二储气腔192内的第二阀板193向左运动,同时通过第二固定杆194带动限位板195向左同步的运动,当托板18运动至与固定盒19贴合时,限位板195刚好与氧气瓶5的侧面相贴合,通过限位板195与安装槽4实现对氧气瓶5的夹紧,防止推动过程中出现倾倒的现象;
38.分隔板20的内部开设有固定腔201,且分隔板20的侧壁嵌入设置有吸盘202,并且吸盘202通过固定腔201和第一储气腔184相连通,同时吸盘202为等角度分布,如图2

3和图5所示,在第一阀板183向下运动的同时,其上方可产生吸力,吸力通过固定腔201传递至吸盘202内,进而可通过吸盘202与氧气瓶5紧密吸附,进一步的保证氧气瓶5放置后的稳定性,同时后期对氧气瓶5进行更换时直接将其托起即可,通过复位弹簧182的回弹性能够带动第一阀板183和第二阀板193均恢复原位。
39.工作原理:首先如图2

5所示,将需要供氧的氧气瓶5放置在托板18上,再通过万向轮2即可实现对装置的移动,如图1

2和图6所示,最后需要实现供氧呼吸时,氧气瓶5内的氧气通过输气管6进入缓流腔7内,并且缓流腔7内的氧气可通过加热盒8进行加热,以便氧气与患者连通时可提升舒适性,进而完成装置的供氧呼吸操作。
4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