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中医心内科的四肢外敷辅助与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59832发布日期:2021-07-13 16:15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中医心内科的四肢外敷辅助与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中医心内科的四肢外敷辅助与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中药外敷散是运用中药归经原则,以气味具厚药物为引导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灶。固可透入皮肤产生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

如申请号为:cn201910592180.x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骨关节敷药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兼顾敷药的稳定性与关节的正常活动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两个定位块和置于两个定位块之间的密闭活塞筒,活塞筒内有活塞和置于活塞一侧的顶推弹簧,所述的活塞筒与两个定位块之间分别有一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活塞筒铰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定位块连接;所述的活塞筒上有置于活塞筒下方的气囊,气囊与活塞筒内活塞另一侧的腔室连通,活塞筒上有置于活塞另一侧的充气孔和用于启闭充气孔的密封盖;所述的定位块上有置于定位块前后两侧的两个绑带;通过气囊内部压力的动态平滑实现对敷药部位的按压,以提高敷药的稳定性;同时,可保证关节的随意活动,利于运动功能的正常恢复。

基于上述,传统的骨关节敷药固定结构中,通常是将中药贴在关节处,在更换中药时,需要进行撕裂,增加关节处的疼痛感,更换中药不方便,其次,在敷药过程中还需要对关节处进行按摩,其结构单一,只是起到敷药固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中医心内科的四肢外敷辅助与固定结构,以解决在更换中药时,需要进行撕裂,增加关节处的疼痛感,更换中药不方便,其次,在敷药过程中还需要对关节处进行按摩,其结构单一,只是起到敷药固定的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基于中医心内科的四肢外敷辅助与固定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基于中医心内科的四肢外敷辅助与固定结构,包括下肢卡位机构;

所述下肢卡位机构包括:

下卡板一,下卡板一为圆环状结构,并采用塑料制成,其后端开设有一开口,且其开口处的两端为圆弧状结构;

上卡板一,上卡板一也为圆环状结构,并也采用塑料制成,其后端也开设有一开口,且其开口处的两端也为圆弧状结构,且上卡板一与下卡板一的前外侧通过四组u型连架一相连,u型连架一为橡胶材质,u型连架一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上卡板一与下卡板一的前外侧中间;

上卡板一的前外侧上还连接有四组l型连板,l型连板的上端设有环孔;

敷药件,敷药件安装在下卡板一与上卡板一的前侧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下肢卡位机构还包括:

下卡板二,下卡板二为半圆状结构,并设在下卡板一的下侧,且下卡板二与下卡板一的前外侧之间通过五组u型连架二相连,u型连架二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下卡板一与下卡板二的前外侧中间;

下卡板二采用橡胶材质,其后侧两端分别连接有魔术贴粘带a;

上卡板二,上卡板二也为半圆状结构,并设在上卡板一的上侧,且上卡板二与上卡板一的前侧之间通过四组弹性绳相连,弹性绳的上端连接在上卡板二的前侧底部,另一端通过卡环套装在l型连板的环孔上;

上卡板二也采用橡胶材质,且后侧两端分别连接有魔术贴粘带b。

进一步的,所述下卡板二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侧连接板a,上卡板二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侧连接板b,且侧连接板a的下端与侧连接板b的上端相对并通过转轴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敷药件包括:

调节板,调节板为弧形结构,并滑动卡装在下卡板一与上卡板一的前内侧上;

敷药筒,敷药筒为筒状结构,并设有三组分别固定插装在调节板上;

调节驱动件,调节驱动件采用微型马达,并竖直安装在调节板的前外侧上端,其下端的传动轴上连接有驱动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板外弧侧的上下两端设有两组凹型卡槽,凹型卡槽由上下两组对位的l型弧形卡板组成,且调节板通过两组凹型卡槽滑动卡在下卡板一与上卡板一。

进一步的,所述敷药筒包括:

外筒,外筒的内侧为中空通透状结构,并固定插装在调节板上,其前端设有敷药口,其内侧底端以及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导向轨,外筒的外端面上分别通过安装柱转动连接有限位板;

内筒,内筒也为中空状结构,且其前侧面上设有出药孔,其后侧端设有后挡板,内筒底侧与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滑槽,且内筒插入到外筒内时,三组滑槽分别与导向轨卡合。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的内壁中间也为中空状,并镶嵌有加热丝与充电电池,外筒的外端还为台阶状结构,且内筒插入到外筒内时,后挡板与该台阶状结构卡合,且限位板转至内筒后端面对其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的内侧还设有压板与压簧,且压簧设在压板与后挡板之间,内筒的顶前端还设有上调节槽,压板的顶端设有凸起,凸起置于上调节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u型连架一中间两组的内侧上端还安装有弧形内齿条,且驱动齿轮上的卡齿与弧形内齿条啮合连接。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下肢卡位机构,可将下卡板一与上卡板一卡在腿部关节侧,使敷药筒能够对在关节前凹处,利用下卡板二套在小腿上,并通过魔术贴粘带a进行捆绑,从而利用u型连架二对下卡板一的位置进行限制,通过利用上卡板二套装在大腿上,并通过魔术贴粘带b进行捆绑,并在屈膝时,通过弹性绳拉动上卡板一,使敷药筒前端紧密贴在腿部关节处,提高敷药与按摩效果。

2、本发明通过设置敷药件,通过将敷药件滑动安装在下卡板一与上卡板一前侧,并利用调节驱动件下端的驱动齿轮与弧形内齿条啮合,带动调节板在下卡板一与上卡板一前侧转动,通过敷药筒对关节处进行敷药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对关节处按摩的作用。

3、本发明通过由外筒与内筒组成的敷药筒,可将内筒从外筒中抽出,并将中药膏置于压板前侧,通过压簧带动压板向前压动,使中药膏能够通过出药孔挤出作用于关节处,并通过滑槽插入到外筒,利用滑槽与滑轨的配合,使调节槽始终处于上侧,避免中药的泄漏,并通过限位板对内筒进行限位,防止内筒滑出,无需拆下整个结构即可能够对中药进行更换,也不会增加关节处的疼痛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1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敷药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敷药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5中敷药筒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图6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外筒一端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内筒一端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下肢卡位机构;

101、下卡板一;102、上卡板一;1021、l型连板;103、下卡板二;1031、魔术贴粘带a;1032、侧连接板a;104、上卡板二;1041、魔术贴粘带b;1042、侧连接板b;105、u型连架一;1051、弧形内齿条;106、u型连架二;107、弹性绳;

2、敷药件;

201、调节板;2011、凹型卡槽;

202、敷药筒;2021、外筒;20211、敷药口;20212、导向轨;20213、加热丝;20214、限位板;20215、安装柱;2022、内筒;20221、上调节槽;20222、出药孔;20223、后挡板;20224、压板;20225、压簧;20226、滑槽;

203、调节驱动件;2031、驱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9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中医心内科的四肢外敷辅助与固定结构,包括下肢卡位机构1;

下肢卡位机构1包括:

下卡板一101,下卡板一101为圆环状结构,并采用塑料制成,其后端开设有一开口,且其开口处的两端为圆弧状结构;

上卡板一102,上卡板一102也为圆环状结构,并也采用塑料制成,其后端也开设有一开口,且其开口处的两端也为圆弧状结构,且上卡板一102与下卡板一101的前外侧通过四组u型连架一105相连,u型连架一105为橡胶材质,u型连架一105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上卡板一102与下卡板一101的前外侧中间;

上卡板一102的前外侧上还连接有四组l型连板1021,l型连板1021的上端设有环孔;

敷药件2,敷药件2安装在下卡板一101与上卡板一102的前侧位置;

其中,敷药件2包括:

调节板201,调节板201为弧形结构,并滑动卡装在下卡板一101与上卡板一102的前内侧上;

敷药筒202,敷药筒202为筒状结构,并设有三组分别固定插装在调节板201上;

调节驱动件203,调节驱动件203竖直安装在调节板201的前外侧上端,其下端的传动轴上连接有驱动齿轮2031,调节驱动件203采用42gx775r型微型马达,方便安装而且能够正向与反向转动,并带动驱动齿轮2031正向与反向转动,u型连架一105中间两组的内侧上端还安装有弧形内齿条1051,且驱动齿轮2031上的卡齿与弧形内齿条1051啮合连接,通过操作调节驱动件203,利用调节驱动件203下端的驱动齿轮2031与弧形内齿条1051啮合,带动调节板201在下卡板一101与上卡板一102前侧转动,通过敷药筒202对关节处进行敷药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对关节处按摩的作用。

其中,调节板201外弧侧的上下两端设有两组凹型卡槽2011,凹型卡槽2011由上下两组对位的l型弧形卡板组成,且调节板201通过两组凹型卡槽2011滑动卡在下卡板一101与上卡板一102。

其中,下肢卡位机构1还包括:

下卡板二103,下卡板二103为半圆状结构,并设在下卡板一101的下侧,且下卡板二103与下卡板一101的前外侧之间通过五组u型连架二106相连,u型连架二106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下卡板一101与下卡板二103的前外侧中间;

下卡板二103采用橡胶材质,其后侧两端分别连接有魔术贴粘带a1031;

上卡板二104,上卡板二104也为半圆状结构,并设在上卡板一102的上侧,且上卡板二104与上卡板一102的前侧之间通过四组弹性绳107相连,弹性绳107的上端连接在上卡板二104的前侧底部,另一端通过卡环套装在l型连板1021的环孔上;

上卡板二104也采用橡胶材质,且后侧两端分别连接有魔术贴粘带b1041。

其中,下卡板二10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侧连接板a1032,上卡板二104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侧连接板b1042,且侧连接板a1032的下端与侧连接板b1042的上端相对并通过转轴相连。

其中,敷药筒202包括:

外筒2021,外筒2021的内侧为中空通透状结构,并固定插装在调节板201上,其前端设有敷药口20211,其内侧底端以及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导向轨20212,外筒2021的外端面上分别通过安装柱20215转动连接有限位板20214,外筒2021的内壁中间也为中空状,并镶嵌有加热丝20213与充电电池,外筒2021的外端还为台阶状结构,且内筒2022插入到外筒2021内时,后挡板20223与该台阶状结构卡合,且限位板20214转至内筒2022后端面对其限位;

内筒2022,内筒2022也为中空状结构,且其前侧面上设有出药孔20222,其后侧端设有后挡板20223,内筒2022底侧与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滑槽20226,且内筒2022插入到外筒2021内时,三组滑槽20226分别与导向轨20212卡合,内筒2022的内侧还设有压板20224与压簧20225,且压簧20225设在压板20224与后挡板20223之间,内筒2022的顶前端还设有上调节槽20221,压板20224的顶端设有凸起,凸起置于上调节槽20221内,将限位板20214转开,便于将内筒2022从外筒2021中抽出,将中药膏置于压板20224前侧,将内筒2022通过滑槽20226插入到外筒2021,利用滑槽20226与滑轨20212的配合,使调节槽20221始终处于上侧,避免中药的泄漏,并通过限位板20214对内筒2022进行限位,防止内筒2022滑出,通过压簧20225带动压板20224向前压动,使中药膏能够通过出药孔20222挤出作用于关节处,无需拆下整个结构即可能够对中药进行更换。

在另一实施例中,调节驱动件203还可采用转把,转把转动在调节板201的前外侧上端,其下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2031,在使用时,通过转动转把带动驱动齿轮2031进行转动,通过驱动齿轮2031与弧形内齿条1051啮合,带动调节板201在下卡板一101与上卡板一102前侧转动,通过敷药筒202对关节处进行敷药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对关节处按摩的作用,操作时还能起到训练手腕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将下卡板一101与上卡板一102卡在腿部关节侧,使敷药筒202能够对在关节前凹处,将下卡板二103套在小腿上,并通过魔术贴粘带a1031进行捆绑,从而利用u型连架二106对下卡板一101的位置进行限制,将利用上卡板二104套装在大腿上,并通过魔术贴粘带b1041进行捆绑,将内筒2022从外筒2021中抽出,并将中药膏置于压板20224前侧,将内筒2022通过滑槽20226插入到外筒2021,利用滑槽20226与滑轨20212的配合,使调节槽20221始终处于上侧,避免中药的泄漏,并通过限位板20214对内筒2022进行限位,防止内筒2022滑出,通过压簧20225带动压板20224向前压动,使中药膏能够通过出药孔20222挤出作用于关节处,无需拆下整个结构即可能够对中药进行更换,也不会增加关节处的疼痛感,在屈膝时,通过弹性绳107拉动上卡板一102,使敷药筒202前端紧密贴在腿部关节处,提高敷药与按摩效果,还可通过操作调节驱动件203,利用调节驱动件203下端的驱动齿轮2031与弧形内齿条1051啮合,带动调节板201在下卡板一101与上卡板一102前侧转动,通过敷药筒202对关节处进行敷药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对关节处按摩的作用。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