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襁褓式光疗装置

文档序号:26232306发布日期:2021-08-10 16:3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襁褓式光疗装置

本发明涉及蓝光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襁褓式光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针对新生儿黄疸的光疗设备主要包括蓝光灯、蓝光箱和蓝光床等。但这类光疗设备普遍存在以下缺陷:护理人员在观察及护理蓝光灯下或蓝光箱内的患儿时,会出现眼花、恶心等症状,有碍护理工作正常进行;不适宜母婴同室,影响母乳喂养;治疗过程中,患儿体位不易改变,喂奶不便,易吐奶;大多数家长不愿意患儿俯卧位治疗,影响该仪器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襁褓式光疗装置,包括光源箱、导光组件和襁褓毯,所述襁褓毯包括第一保护套和光纤编织毯,所述第一保护套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婴儿,所述光纤编织毯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套的内壁,所述光纤编织毯通过所述导光组件与所述光源箱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保护套的外壁设有遮光层,所述第一保护套的内壁设有反光层。

可选地,所述襁褓毯还包括第二保护套,所述第二保护套设置在所述光纤编织毯的内壁,所述第二保护套为透光材质。

可选地,所述第二保护套为无纺布、硅胶、柔性tpu膜和pu膜材质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可选地,所述襁褓毯包括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包括连接边和开口边,所述连接边与所述第二连接套的边沿连接,所述开口边与所述第二连接套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的开口。

可选地,所述连接边和所述第二连接套的边沿通过拉链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套包括第一展开翼和第二展开翼,所述第一展开翼和所述第二展开翼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展开翼和所述第二展开翼适于通过粘扣带和单面复合海绵进行粘接。

可选地,所述光纤编织毯包括至少一层编织片,每层所述编织片包括多条光纤,多条所述光纤相互编织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套管和设置在所述套管内的导光光纤,所述光源箱内设有光源组件,所述导光光纤连接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光纤编织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襁褓式光疗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将婴儿身体放入容纳腔时,治疗光可以零距离接触婴儿并且可以实现上下同时治疗功能,增加照射面积,快速退黄,且能避免对新生儿眼睛的损害;光纤编织毯不会照到护理人员,避免对护理人员的伤害;在使用本发明襁褓式光疗装置的时候,仍然可以进行正常哺乳、抱起婴儿安抚等动作,可以做到母婴同室,更加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及照顾产妇和家属感受;也便于配合其他新生儿医疗设备(例如暖箱、抢救台及婴儿床等)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襁褓式光疗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襁褓毯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视角下襁褓毯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襁褓毯的纵向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襁褓毯的容纳腔开口的正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纤编织毯的一个单层编织片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纤编织毯的一个单层编织片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光源箱;2-导光组件;3-襁褓毯;31-容纳腔;32-第一保护套;321-第一连接套;3211-连接边;3212-开口边;322-第二连接套;3221-第一展开翼;3222-第二展开翼;33-光纤编织毯;34-光纤接口;331-编织光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襁褓式光疗装置,用于治疗婴儿或者新生儿黄疸。该襁褓式光疗装置包括光源箱1、导光组件2和襁褓毯3,光纤编织毯33通过导光组件2与光源箱1连接。光源箱1内设有电源、控制装置和光源组件,光源组件用于发射治疗光,对于新生儿黄疸患者,该治疗光可以为蓝光。导光组件2包括套管和设置在套管内的一束或多束导光光纤,该导光光纤的一端与光源组件耦合,导光光纤的另一端与光纤编织毯33耦合。套管可以为挠性塑料管。

襁褓毯3包括第一保护套32和光纤编织毯33。第一保护套32为柔性材质,例如遮光效果较好的布料,第一保护套32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腔31,容纳腔31用于容纳婴儿。第一保护套32做成婴儿襁褓的样式,能较好的包裹婴儿。光纤编织毯33为由光纤编织成的片状结构且具有柔性,光纤编织毯33设置在第一保护套32的内壁(这里及后文提到的内壁均指靠近婴儿的一面),能依第一保护套32的形状弯折。

光纤编织毯33与导光组件2的导光光纤连接,因此光源箱1内的光源组件发射的治疗光可以通过导光组件2导入光纤编织毯33内,光纤编织毯33可以直接照射婴儿肌肤。

导光组件2的光纤和光纤编织毯33的光纤均可以做以下处理:光纤由环氧树脂或ptfe保护层等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包封,可以是高分子聚合物光纤(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称亚克力、mma: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并且光纤直径可以在0.25mm至1mm之间,光纤至少可以传输波长450-460nm的光束,以更好的被人体胆红素吸收。

本实施例的襁褓式光疗装置产生的治疗光可以零距离接触婴儿并且可以实现上下同时治疗功能,增加照射面积,快速退黄,且能避免对新生儿眼睛的损害;光纤编织毯不会照到护理人员,避免对护理人员的伤害;在使用本发明襁褓式光疗装置的时候,仍然可以进行正常哺乳、抱起婴儿安抚等动作,可以做到母婴同室,更加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及照顾产妇和家属感受;也便于配合其他新生儿医疗设备(例如暖箱、抢救台及婴儿床等)使用。

较佳地,光纤编织毯33包括一层编织片或者多层编织片,每层编织片包括多条光纤,多条光纤相互编织连接。编制方式可以采用经纬编织法等。在光源输出一定的情况下,光的强弱由光纤编织毯33的厚度决定,光纤编织毯33的厚度由光纤编织毯33的编织片的层数决定,层数越多光强越强,可以满足常规光疗和强光疗的需求。

可选地,光纤编织毯33可以包括多个编织片,多个编织片根据第一保护套32的形状分布。其中每个编织片可以为一层或者多层编织片。

如图6所示,给出了一个单层编织片的示意图。该单层编织片包括一根编织光纤331。该编织光纤331包括两段,其中一段弯曲成纵向“弓”字形,另一段弯曲成横向“弓”字形,纵向“弓”字形段和横向“弓”字形段相互交叉编织以形成稳定的片状结构。本实施例中,使用一根编制光纤331采用巧妙且简单的编织方法形成单个编织片,减少了编织光纤331的连接耦合次数及使用的耦合零件数量,从而减少了光纤编织毯33的制造难度,可有效降低成本,促进襁褓式光疗装置的家庭化应用。

较佳地,如图7所示,横向“弓”字形段的末端弯折后纵向延伸,并编织到横向“弓”字形段的弯折部位内,且最终一根编制光纤331的两端汇集到一处。从而进一步减少编织光纤331的连接耦合次数及使用的耦合零件数量。

较佳地,第一保护套32的外壁设有遮光层,第一保护套32的内壁设有反光层。遮光层保障光纤编织毯33发射的光不会向襁褓毯3外部照射,可减少光的衰减并且可以降低对护理人员眼睛的伤害。反光层用来反射光纤编织毯33发出的光以提高辐照强度,有利于将光纤编织毯33发射的光聚集在襁褓毯3内集中照射婴儿,提高治疗效果。

襁褓毯3还包括第二保护套,第二保护套为亲肤透光的柔性材质,第二保护套设置在光纤编织毯33的内壁。第二保护套和第一保护套32形成夹层结构,光纤编织毯33就设置在该夹层内。第二保护套直接接触婴儿肌肤,更有利于保护婴儿皮肤,减少过敏发生。

第二保护套可以为无纺布、硅胶、柔性tpu膜(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或pu膜(pu:聚氨酯)材质中的一种,也可以是上述几种材料拼接而成。第二保护套的形状与第一保护套32的形状匹配,第二保护套的边沿与第一保护套32的边沿固定连接或者通过拉链、粘扣带等可拆卸连接。

较佳地,第一保护套32包括第一连接套321和第二连接套322,第一连接套321和第二连接套322相互连接以形成容纳腔31。第一连接套321包括连接边3211和开口边3212,其中连接边3211为曲线形状,连接边3211与第二连接套322的边沿连接,开口边3212与第二连接套322之间形成容纳腔31的开口。可选地,连接边3211和第二连接套322的边沿通过拉链可拆卸连接。

第二连接套322包括大身部、头枕部、第一展开翼3221和第二展开翼3222。在第二连接套322铺平展开的情况下,大身部和头枕部向相反的方向伸展,第一展开翼3221和第二展开翼3222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套322的形状与婴儿身体形状相适应,以便与第一连接套321配合较好的包裹婴儿,从而实现婴儿体表光疗面积的最大化。

可选地,第一展开翼3221的端部和第二展开翼3222的端部通过粘扣带和单面复合海绵进行粘接。将第一展开翼3221和第二展开翼3222粘结可以裹紧患儿。

如图3所示,第一保护套32的大身部设有光纤接口34,光纤接口34用于导光组件2的导光光纤与光纤编织毯33连接。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