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用清肺排痰辅助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2000发布日期:2021-07-23 21:0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内科用清肺排痰辅助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床,尤其涉及一种呼吸内科用清肺排痰辅助床。



背景技术:

肺结核咳出来的痰有泡沫痰,白粘痰,绿脓痰,黄粘痰,血性痰。得了肺结核的人肺内痰液无法及时排除,需要使用辅助装置进行辅助排痰。肺结核患者在治疗中,肺部囤积痰液无法咳出,长时间堆积会堵塞肺部气管,造成呼吸不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体负担。

在帮助患者进行排痰时,医护人员五指并拢呈弓形,以患者能承受为宜的力量对患者进行叩击,帮助患者进行排痰,这种操作十分麻烦,费时费力,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使患者坐起,方便对患者背部进行击打辅助排痰的呼吸内科用清肺排痰辅助床,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医护人员叩击患者背部进行排痰,这种操作十分麻烦,费时费力,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使患者坐起,方便对患者背部进行击打辅助排痰的呼吸内科用清肺排痰辅助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呼吸内科用清肺排痰辅助床,包括:脚座,两个脚座之间设置有底板;支撑机构,底板上设置有支撑机构;卡紧机构,底板两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卡紧机构,卡紧机构与支撑机构配合;排痰机构,支撑机构底部设置有排痰机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底板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转轴,底板中轴线位置转动式设置有转轴,转轴两端均贯穿底板两侧;第二支撑板,转轴上设置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中心位置开有方形口;第一导杆,底板顶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导杆;第一滑套,两个第一导杆上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一滑套,两个第一滑套与第二支撑板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卡紧机构包括:滑槽板,底板靠近第一支撑板两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滑槽板;第一滑块,两个滑槽板上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一滑块;转动块,转轴两端均设置有转动块;连杆,同一侧的转动块一端与第一滑块之间均转动式设置有连杆;第二导杆,两个滑槽板侧壁上对称设置有第二导杆;第二滑块,相近的两个第二导杆之间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二滑块;楔形块,两个第二滑块相向一侧均设置有楔形块,两个楔形块均贯穿滑槽板的侧壁;第一弹性件,两个第二滑块两侧与滑槽板的侧壁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排痰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支撑板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导套,两个第一固定块相向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套;第三导杆,第一导套中心位置滑动式设置有第三导杆;顶块,第三导杆顶端设置有顶块,顶块位于第二支撑板中部的方形口内;卡槽块,第三导杆底端设置有卡槽块;第二弹性件,第一导套一侧与顶块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四导杆,第一导套两侧均设置有第四导杆;第三滑块,两个第四导杆上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三滑块,第一导套两侧均开有一字滑槽,两个第三滑块贯穿一字滑槽与卡槽块配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第五导杆,靠近第一支撑板一侧的脚座一侧上设置有第五导杆;丝杆,同一侧的脚座侧壁上转动式设置有丝杆;螺母,丝杆一端设置有螺母;第二滑套,螺母底部设置有第二滑套,第二滑套与第五导杆另一端滑动式连接;第二固定块,螺母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滑杆,两个第二固定块端部均滑动式设置有滑杆;卡块,两个第一滑块底部均设置有卡块,两个滑杆贯穿两个卡块;第三弹性件,两个滑杆底部均绕接有第三弹性件;伺服电机,靠近第一支撑板一侧的脚座上设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另一端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异形块,两个滑槽板底部均设置有异形块;固定杆,两个滑杆底端背向一侧均设置有固定杆,两个固定杆均与两个异形块配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第四弹性件,两个第四导杆一侧与两个第三滑块一侧之间设置有第四弹性件;第二导套,两个第一固定块底部均设置有第二导套;拉绳,同一侧的第三滑块一侧与异形块一侧的侧壁之间均设置有拉绳。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导杆为弧形。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支撑机构向上转动,随后通过卡紧机构将支撑机构进行卡紧,使得患者坐在支撑机构上,并且靠在支撑机构上,通过排痰机构移动击打患者背部,排痰机构对患者进行辅助排痰。

2、楔形块相向移动将第一滑块卡住能够避免患者靠着第二支撑时倒下。

3、通过顶块向右移动对患者背部进行击打辅助排痰。

4、螺母左右移动能够使得第二支撑板上下转动,并且进行卡紧,不再需要医护人员推动第二支撑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卡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排痰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脚座,2.底板,3.支撑机构,31.第一支撑板,32.转轴,33.第二支撑板,34.第一导杆,35.第一滑套,4.卡紧机构,41.滑槽板,42.第一滑块,43.转动块,44.连杆,45.第二导杆,46.第二滑块,47.楔形块,48.第一弹性件,5.排痰机构,51.第一固定块,52.第一导套,53.第三导杆,54.顶块,55.卡槽块,56.第二弹性件,57.第四导杆,58.第三滑块,6.第五导杆,7.丝杆,8.螺母,9.第二滑套,10.第二固定块,11.滑杆,12.卡块,13.第三弹性件,14.伺服电机,15.异形块,16.固定杆,17.第四弹性件,18.第二导套,19.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说的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本文中为零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如: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呼吸内科用清肺排痰辅助床,包括有脚座1、底板2、支撑机构3、卡紧机构4和排痰机构5,两个脚座1之间设置有底板2,底板2上设置有支撑机构3,底板2前后两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卡紧机构4,卡紧机构4与支撑机构3配合,支撑机构3底部设置有排痰机构5。

在需要对患者进行排痰时,医护人员推动支撑机构3向上转动,卡紧机构4随之向右移动对支撑机构3进行卡紧,使得患者坐在支撑机构3上,并且靠在支撑机构3,随后通过医护人员拉动排痰机构5击打患者背部,排痰机构5对患者进行辅助排痰,该装置使用完成后,医护人员将卡紧机构4背向拉动,卡紧机构4不再卡住支撑机构3,医护人员推动支撑机构3向下转动复位,支撑机构3向下转动带动卡紧机构4向左移动复位。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实施例2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支撑机构3包括有第一支撑板31、转轴32、第二支撑板33、第一导杆34和第一滑套35,底板2右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31,底板2中轴线位置转动式设置有转轴32,转轴32前后两端均贯穿底板2前后两侧,转轴32上设置有第二支撑板33,第二支撑板33中心位置开有方形口,底板2顶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导杆34,两个第一导杆34上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一滑套35,两个第一滑套35与第二支撑板33连接。

在需要对患者进行排痰时,医护人员推动第二支撑板33在转轴32上向上转动,第二支撑板33向上转动带动第一滑套35在第一导杆34上向上滑动,转轴32转动带动卡紧机构4向右移动对第二支撑板33进行卡紧,使得患者坐在第一支撑板31上,并且靠在第二支撑板33上,随后通过医护人员拉动排痰机构5击打患者背部,排痰机构5对患者进行辅助排痰,该装置使用完成后,医护人员将卡紧机构4背向拉动,卡紧机构4不再卡住第二支撑板33,医护人员推动第二支撑板33在转轴32上向下转动复位,第二支撑板33向下转动带动第一滑套35在第一导杆34上向下滑动复位,转轴32转动带动卡紧机构4向左移动复位。本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根据患者的需求来调节第二支撑板33上下转动。

卡紧机构4包括有滑槽板41、第一滑块42、转动块43、连杆44、第二导杆45、第二滑块46、楔形块47和第一弹性件48,底板2右部前后两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滑槽板41,两个滑槽板41上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一滑块42,转轴32前后两端均设置有转动块43,同一侧的转动块43一端与第一滑块42之间均转动式设置有连杆44,两个滑槽板41侧壁上对称设置有第二导杆45,相近的两个第二导杆45之间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二滑块46,两个第二滑块46相向一侧均设置有楔形块47,两个楔形块47均贯穿滑槽板41的侧壁,两个第二滑块46左右两侧与滑槽板41的侧壁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弹性件48。

转轴32转动带动转动块43向上转动,转动块43向上转动带动连杆44向上转动,并且推动第一滑块42在滑槽板41内向右滑动,第一滑块42向右滑动至与楔形块47接触时,并且将楔形块47挤压,楔形块47在滑槽板41上背向移动,楔形块47背向移动带动第二滑块46在第二导杆45上背向滑动,第一弹性件48被拉伸,当第一滑块42滑动至与楔形块47脱离接触时,第一弹性件48复位带动楔形块47在滑槽板41上相向移动,楔形块47相向移动带动第二滑块46在第二导杆45上相向滑动,楔形块47相向移动将第一滑块42卡住,待患者排痰完成后,医护人员拉动第二滑块46在第二导杆45背向滑动,第一弹性件48被拉伸,第二滑块46背向滑动带动楔形块47在滑槽板41上背向移动,这时另一个医护人员推动第二支撑板33在转轴32上向下转动复位,转轴32转动带动转动块43向下转动,转动块43向下转动带动连杆44向下转动,并且拉动第一滑块42在滑槽板41内向左滑动复位,这时医护人员松开第二滑块46,第一弹性件48复位带动楔形块47在滑槽板41上相向移动,楔形块47相向移动带动第二滑块46在第二导杆45相向滑动复位。本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将第二支撑板33卡紧,避免患者靠着第二支撑板33时倒下。

排痰机构5包括有第一固定块51、第一导套52、第三导杆53、顶块54、卡槽块55、第二弹性件56、第四导杆57和第三滑块58,第二支撑板33底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块51,两个第一固定块51相向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套52,第一导套52中心位置滑动式设置有第三导杆53,第三导杆53顶端设置有顶块54,顶块54位于第二支撑板33中部的方形口内,第三导杆53底端设置有卡槽块55,第一导套52上侧与顶块54下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56,第一导套52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四导杆57,两个第四导杆57上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三滑块58,第一导套52前后两侧均开有一字滑槽,两个第三滑块58贯穿一字滑槽与卡槽块55配合。

当楔形块47相向移动将第一滑块42卡住之后,使得患者坐在第一支撑板31上,并且靠在第二支撑板33上,随后医护人员背向拉动第三滑块58在第四导杆57上背向滑动,第三滑块58背向滑动不再将卡槽块55卡住,医护人员向左拉动卡槽块55,卡槽块55向左移动带动第三导杆53在第一导套52上向左滑动,第二弹性件56被压缩,第三导杆53向左滑动带动顶块54向左移动,随后医护人员松开卡槽块55,第二弹性件56复位带动第三导杆53在第一导套52上向右滑动,第三导杆53向右滑动带动顶块54向右移动击打患者背部,重复上述动作,能够对患者进行辅助排痰,当不需要进行辅助排痰时,医护人员推动第三滑块58在第四导杆57上相向滑动复位,第三滑块58相向滑动卡入卡槽块55两侧。本装置结构简单,通过顶块54向右移动对患者背部进行击打辅助排痰。

实施例3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还包括有第五导杆6、丝杆7、螺母8、第二滑套9、第二固定块10、滑杆11、卡块12、第三弹性件13和伺服电机14,右部的脚座1左侧上设置有第五导杆6,同一侧的脚座1侧壁上转动式设置有丝杆7,丝杆7左端设置有螺母8,螺母8底部设置有第二滑套9,第二滑套9与第五导杆6左端滑动式连接,螺母8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块10,两个第二固定块10端部均滑动式设置有滑杆11,两个第一滑块42底部均设置有卡块12,两个滑杆11贯穿两个卡块12,两个滑杆11底部均绕接有第三弹性件13,右部的脚座1右侧设置有伺服电机14,伺服电机1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7右端连接。

在需要对患者进行排痰时,医护人员启动伺服电机14,伺服电机14转动带动丝杆7转动,丝杆7转动带动螺母8向右移动,螺母8向右移动带动第二固定块10向右移动,第二固定块10向右移动通过滑杆11带动第一滑块42在滑槽板41内向右滑动,滑槽板41向右滑动带动连杆44向上转动,连杆44向上转动带动转动块43向上转动,进而实现了第二支撑板33在转轴32上向上转动,当楔形块47相向移动将第一滑块42卡住之后,医护人员拉动滑杆11在第二固定块10上向下滑动,第三弹性件13被拉伸,滑杆11向下滑动不再卡住卡块12,随后医护人员松开滑杆11,第三弹性件13复位带动滑杆11在第二固定块10上向上滑动复位,螺母8继续向右移动,及其上部件均向右移动至最右方时,医护人员关闭伺服电机14停止转动,丝杆7随之停止转动,这时医护人员拉动卡槽块55带动顶块54移动击打患者背部进行辅助排痰,待患者排痰完成后,医护人员启动伺服电机14反转,伺服电机14反转带动丝杆7反转,丝杆7反转带动螺母8向左移动,螺母8向左移动带动第二固定块10向左移动,第二固定块10向左移动带动滑杆11向左移动至卡块12底部时,医护人员拉动滑杆11在第二固定块10上向下滑动,第三弹性件13被拉伸,滑杆11向左移动至卡块12圆孔位置时,第三弹性件13复位带动滑杆11在第二固定块10上向上滑动复位卡入卡块12内,这时医护人员拉动第二滑块46在第二导杆45背向滑动,第一弹性件48被拉伸,第二滑块46背向滑动带动楔形块47在滑槽板41上背向移动,螺母8向左移动带动第二固定块10向左移动,第二固定块10向左移动通过滑杆11带动第一滑块42在滑槽板41内向左滑动,滑槽板41向左滑动带动连杆44向下转动,连杆44向下转动带动转动块43向下转动,进而实现了第二支撑板33在转轴32上向下转动复位。本装置结构简单,能够自动将第二支撑板33上下转动,并且进行卡紧,不再需要医护人员推动第二支撑板33。

还包括有异形块15和固定杆16,两个滑槽板41底部均设置有异形块15,两个滑杆11底端背向一侧均设置有固定杆16,两个固定杆16均与两个异形块15配合。

当楔形块47相向移动将第一滑块42卡住之后,螺母8向右移动带动第二固定块10向右移动,第二固定块10向右移动带动滑杆11向右移动,滑杆11向右移动带动固定杆16与异形块15斜面接触,固定杆16向下移动带动滑杆11在第二固定块10上向下滑动,第三弹性件13被拉伸,滑杆11向下滑动不再卡住卡块12,当螺母8向左移动带动第二固定块10向左移动,第二固定块10向左移动带动滑杆11向左移动至卡块12底部时,三弹性件复位带动滑杆11在第二固定块10上向上滑动复位卡入卡块12内。本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将滑杆11向下拉动与卡块12脱离,不再需要工人拉动。

还包括有第四弹性件17、第二导套18和拉绳19,两个第四导杆57一侧与两个第三滑块58一侧之间设置有第四弹性件17,两个第一固定块51底部均设置有第二导套18,同一侧的第三滑块58一侧与异形块15左侧的侧壁之间均设置有拉绳19。

当第二支撑板33在转轴32上向上转动时,拉绳19随之向上移动,拉绳19向上移动带动第三滑块58在第四导杆57上背向滑动不再卡住卡槽块55,第四弹性件17被压缩,医护人员拉动卡槽块55带动顶块54击打患者背部进排痰,当第二支撑板33在转轴32上向上转动时,第四弹性件17复位带动第三滑块58在第四导杆57上相向滑动卡住卡槽块55,拉绳19随之复位。本装置结构简单,不再需要通过人工推动第三滑块58对卡槽块55进行卡紧或者松开。

所述第一导杆34为弧形,能够使得患者双手扶在第一导杆34上进行支撑。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