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瘘交换用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31961发布日期:2022-10-18 18:4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胃瘘交换用导管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涉及一种胃瘘交换用导管。


背景技术:

2.目前,临床上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进食困难而胃肠道功能又正常的患者,通常采用经皮内镜引导下胃造口术(peg或prg术)维持患者营养。以上手术是指在x线或内镜引导下,经腹部皮肤穿刺放置胃瘘导管到患者胃部内,并直接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手术。
3.该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会将胃瘘交换用导管经患者腹部插入其胃内,在导管插入后医务人员从外部向导管末端的球囊内充入气体或液体,使球囊在患者胃内膨胀,最后医务人员会推动导管上套设的固定板,使其抵靠于患者腹部外侧,以对胃瘘交换用导管进行固定。
4.通常固定板与导管之间可以相对滑动,但固定板与导管外壁之间的摩擦力往往会比较大以保证固定板在固定时有足够的稳定性,在实际安装、更换、换药、拆卸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将固定板沿导管进行滑动,但由于固定板与导管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使得固定板的滑动操作十分不便,可能会使得患者胃内的球囊被拉坏,甚至会对患者产生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胃瘘交换用导管上的固定板不便滑动的缺陷,提供一种胃瘘交换用导管。
6.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7.一种胃瘘交换用导管,其特点在于,所述胃瘘交换用导管包括:管体部,所述管体部的外径大小均匀一致;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套于所述管体部上,所述调节部与所述管体部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调节部可以改变其与所述管体部之间的摩擦力。
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方便的对调节部进行调整,进而改变管体部与调节部之间的摩擦力,能够使调节部获得预定的固定效果,并且在移动调节部时又不会使其受到摩擦力过大问题的影响,进而提升操作人员对调节部进行移动操作和固定操作时的便捷性,能够有效解决胃瘘交换用导管在实际安装、换药、拆卸过程中固定板滑动不便的问题,利于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伤害。
9.较佳地,所述调节部抵靠于所述管体部的外壁以限制所述调节部只能沿所述管体部的轴向滑动。
1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提升了使用过程中对调节部自由度的约束作用,有效保证了调节部在固定完成后有更好的稳定性,便于操作人员使用,同时利于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11.较佳地,所述调节部包括包裹于所述管体部外壁的充压体,所述充压体上设有施压孔,所述管体部穿过所述施压孔,通过对所述充压体内充压可以使所述施压孔的孔径缩
小,以增大所述充压体与所述管体部之间的摩擦力。
1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内部压力作用下,充压体会向四周扩张,从而使其上的施压孔孔径缩小,施压孔孔径的减小会增大充压体对管体部外壁的压力,从而增大了充压体与管体部之间的摩擦力,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调整充压体的充压情况使调节部的固定效果达到使用要求,充压体的使用使得操作人员改变调节部与管体部之间摩擦力的过程更加方便,同时使得调节部的结构形式更加简单。
13.较佳地,所述充压体为环形气囊。
1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其环形结构能够有效保证调节部在固定完成后有更好的稳定性,便于操作人员使用利于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同时气囊结构质量更轻,弹性更好,保证调节部在固定好后足够稳定的前提下使得调节部的质量更加轻便,利于减轻对患者的负担。
15.较佳地,所述调节部还包括外部壳体,所述充压体设置于所述外部壳体内,所述外部壳体上设有通孔,所述管体部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通孔的直径不小于所述管体部的外径。
1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外部壳体对充压体起到了保护效果,防止调节部在固定好后由于外部因素使得充压体破损,从而导致调节部出现松脱情况。
17.较佳地,在对所述充压体进行充压时,所述充压体的外侧抵靠于所述外部壳体的内壁。
1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外部壳体对充压体的扩张起到了约束作用,有效防止充压体扩张程度过大产生破损,同时外部壳体对充压体外侧的约束作用使得充压体上的施压孔孔径能够更快收缩,使得充压体在充压后,充压体与管体部之间能够产生更大的摩擦力,利于提升调节部的固定效果。
19.较佳地,所述调节部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的一端与所述充压体相连通,所述控制阀的另一端露出于所述外部壳体的外表面并与外部的加压设备相连通。
2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控制阀的使用给操作人员对充压体进行充压和泄压带来了便利,同时控制阀有利于维持和调节充压体内的压力并保证充压体内的压力符合实际需求。
21.较佳地,所述控制阀包括连接管和控制开关,所述外部壳体上设有外接孔,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充压体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从所述外接孔穿出所述外部壳体并与所述加压设备相连通,所述控制开关设于所述外部壳体的外侧,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
2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对充压体停止充压时不需要将充压体与加压设备分开,有效保证了充压体在充压结束时,充压体内能保持良好的密闭性使其不发生泄漏,进而利于保证调节部固定时的稳定性。
23.较佳地,所述胃瘘交换用导管还包括端部气囊,所述端部气囊与所述管体部的端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端部气囊在膨胀前其外径不大于所述管体部的外径。
2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有利于当胃瘘交换用导管从端部气囊一端插入患者身体内时操作更加顺畅,同时有利于避免插入时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25.较佳地,所述端部气囊上远离所述管体部的一端设为圆台结构或者圆锥结构。
2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对操作人员给患者安装胃瘘交换用导管时带来了便利,保证了端部气囊一端插入患者身体内时更加顺畅,同时有利于操作人员插入导管时瞄准插入点。
27.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28.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29.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方便的对调节部进行调整,进而改变管体部与调节部之间的摩擦力,能够使调节部获得预定的固定效果,并且在移动调节部时又不会使其受到摩擦力过大问题的影响,进而提升操作人员对调节部进行移动操作和固定操作时的便捷性,能够有效解决胃瘘交换用导管在实际安装、换药、拆卸过程中固定板滑动不便的问题,利于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胃瘘交换用导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调节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调节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管体部1
35.调节部2
36.充压体21
37.施压孔211
38.外部壳体22
39.通孔221
40.外接孔222
41.控制阀23
42.连接管231
43.控制开关232
44.端部气囊3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4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胃瘘交换用导管,如图1所示,胃瘘交换用导管包括:管体部1,管体部1的外径大小均匀一致;调节部2,调节部2套于管体部1上,调节部2与管体部1的外壁滑动连接,调节部2可以改变其与管体部1之间的摩擦力。
47.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管径大小均匀一致的管体部1上安装有调节部2,调节部2在自然状态下,管体部1与调节部2之间的摩擦力基本为零,使得调节部2可以顺畅的沿管体部1的轴线在管体部1上滑动,当需要将调节部2固定于管体部1上的某一点位时调节部2进入工作状态,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操作调节部2来增大调节部2与管体部1连接间的摩擦力,进而
使得调节部2在管体部1上的固定效果满足实际固定需求。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方便的对调节部2进行调整,进而改变管体部1与调节部2之间的摩擦力,能够使调节部2获得预定的固定效果,并且在移动调节部2时又不会使其受到摩擦力过大问题的影响,进而提升操作人员对调节部2进行移动操作和固定操作时的便捷性,能够有效解决胃瘘交换用导管在实际安装、换药、拆卸过程中固定板滑动不便的问题,利于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伤害。
48.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调节部2抵靠于管体部1的外壁以限制调节部2只能沿管体部1的轴向滑动。
49.调节部2为环状部件,调节部2套于管体部1上,调节部2的内圈抵靠于管体部1的外壁,使得调节部2在使用过程中只能沿着管体部1的轴向来回滑动,这样的设计提升了使用过程中对调节部2自由度的约束作用,有效保证了调节部2在固定完成后有更好的稳定性,便于操作人员使用,同时利于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50.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调节部2包括包裹于管体部1外壁的充压体21,充压体21上设有施压孔211,管体部1穿过施压孔211,通过对充压体21内充压可以使施压孔211的孔径缩小,以增大充压体21与管体部1之间的摩擦力。
51.在调节部2内设有充压体21,充压体21采用弹性材料,在充压体21内设有空腔,充压体21中心位置设有施压孔211,充压体21通过施压孔211环绕于管体部1的外壁,在充压体21自然状态时调节部2可以在管体部1上顺畅滑动,当需要将调节部2固定于管体部1上时,操作人员可以向充压体21内的空腔注入空气或液体以对充压体21进行充压操作,由于充压体21采用弹性材料,在内部压力作用下,充压体21会向四周扩张,从而使其上的施压孔211孔径缩小,施压孔211孔径的减小会增大充压体21对管体部1外壁的压力,从而增大了充压体21与管体部1之间的摩擦力,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调整充压体21的充压情况使调节部2的固定效果到达使用要求,充压体21的使用使得操作人员改变调节部2与管体部1之间摩擦力的过程更加方便,同时使得调节部2的结构形式更加简单。
52.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充压体21为环形气囊。
53.充压体21采用环形气囊,其环形结构能够有效保证调节部2在固定完成后有更好的稳定性,便于操作人员使用,利于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同时气囊结构质量更轻,弹性更好,保证调节部2在固定好后足够稳定的前提下使得调节部2的质量更加轻便,利于减轻对患者的负担。
54.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调节部2还包括外部壳体22,充压体21设置于外部壳体22内,外部壳体22上设有通孔221,管体部1穿过通孔221,且通孔221的直径不小于管体部1的外径。
55.外部壳体22包裹于充压体21外,外部壳体22中心位置设有通孔221,管体部1穿过外部壳体22上的通孔221以及充压体21上的施压孔211使得调节部2安装于管体部1上,同时保证调节部2在自然状态下可以在管体部1上顺畅滑动,外部壳体22对充压体21起到了保护效果,防止调节部2在固定好后由于外部因素使得充压体21破损,从而导致调节部2出现松脱情况。
56.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2、图3所示,在对充压体21进行充压时,充压体21的外侧抵靠于外部壳体22的内壁。
57.当操作人员向充压体21内注入空气或液体以对充压体21进行充压时,由于充压体21采用弹性材料,在内部压力作用下,充压体21会向四周扩张,从而使其上的施压孔211孔径缩小,在充压体21外侧包覆有外部壳体22,充压体21在充压后向四周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充压体21的外侧会抵靠于外部壳体22的内壁,由于外部壳体22相对于充压体21其材质更硬,所以外部壳体22对充压体21的扩张起到了约束作用,有效防止充压体21扩张程度过大产生破损,同时外部壳体22对充压体21外侧的约束作用使得充压体21上的施压孔211孔径能够更快收缩,使得充压体21在充压后,充压体21与管体部1之间能够产生更大的摩擦力,利于提升调节部2的固定效果。
58.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调节部2还包括控制阀23,控制阀23的一端与充压体21相连通,控制阀23的另一端露出于外部壳体22的外表面并与外部的加压设备相连通。
59.在充压体21上还连通有控制阀23,控制阀23的一端与外部的加压设备相连接,操作人员通过加压设备向充压体21内充压时,当充压体21内的压力达到要求后操作人员关闭控制阀23,以对充压体21进行保压,控制阀23的使用给操作人员对充压体21进行充压和泄压带来了便利,同时控制阀23有利于维持和调节充压体21内的压力并保证充压体21内的压力符合实际需求。
60.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2、图3所示,控制阀23包括连接管231和控制开关232,外部壳体22上设有外接孔222,连接管231的一端与充压体21相连通,连接管231的另一端从外接孔222穿出外部壳体22并与加压设备相连通,控制开关232设于外部壳体22的外侧,控制开关232与连接管231固定连接。
61.控制阀23上的连接管231一端与充压体21相连通,连接管231的另一端穿过外部壳体22上的外接孔222伸出外部壳体22,连接管231的伸出端上设有适配于外部加压设备的连接口,在连接管231上还安装有控制开关232,当充压体21内压力达到预定压力后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开关232结束对充压体21充压,对充压体21停止充压时不需要将充压体21与加压设备分开,有效保证了充压体21在充压结束时,充压体21内能保持良好的密闭性使其不发生泄漏,进而利于保证调节部2固定时的稳定性。
62.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胃瘘交换用导管还包括端部气囊3,端部气囊3与管体部1的端部固定连接,且端部气囊3在膨胀前其外径不大于管体部1的外径。
63.在管体部1端部还连接有端部气囊3,端部气囊3与管体部1同轴布置,在对端部气囊3进行充气前,端部气囊3的外径不大于管体部1的外径,这样有利于当胃瘘交换用导管从端部气囊3一端插入患者身体内时操作更加顺畅,同时有利于避免插入时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64.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端部气囊3上远离管体部1的一端设为圆台结构或者圆锥结构。
65.将端部气囊3插入患者体内的一端设计为圆台结构或者圆锥结构,对操作人员给患者安装胃瘘交换用导管时带来了便利,保证了端部气囊3一端插入患者身体内时更加顺畅,同时有利于操作人员插入导管时瞄准插入点。
66.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
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