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医药用培养皿消毒注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3552发布日期:2021-07-23 21:0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医药用培养皿消毒注液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培养皿毒注液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医药用培养皿消毒注液设备。



背景技术: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培养皿材质基本上分为两类,主要为塑料和玻璃的,玻璃的可以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等;塑料的分为一次性的和多次使用的,适合实验室接种、划线和分离细菌的操作,可以用于植物材料的培养。

在培养皿使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清洗和消毒,然后根据不同的培养物在里面加入不同的培养液,再将培养皿放到一个合适的温度环境中,这样的操作比较复杂,从而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为了做实验对比,需要许多次的培养,如果都由人工来完成的话,工作效率不高,因此,设计了一种能够自动对培养皿进行清洗、消毒和注液并且操作简单的生物医药用培养皿消毒注液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人工对培养皿进行清洗、消毒和注液的工作效率不高,而且操作比较复杂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对培养皿进行清洗、消毒和注液并且操作简单的生物医药用培养皿消毒注液设备。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物医药用培养皿消毒注液设备,包括有:

底板和转盘机构,底板顶部一侧设有转盘机构;

消毒机构,底板顶部一侧与转盘机构之间设有消毒机构;

注液机构,底板顶部一侧设有注液机构。

可选地,转盘机构包括有:

伺服电机,底板顶部一侧设有伺服电机;

第一转动轴,伺服电机输出轴上设有第一转动轴;

第一支撑杆,底板顶部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一支撑杆;

第一锥齿轮,第一支撑杆下部与伺服电机输出轴上均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

第二支撑杆,底板顶部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二支撑杆;

第一滚轮,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下部均设有第一滚轮;

第一皮带,第一滚轮之间绕有第一皮带;

第三支撑杆,底板顶部一侧设有三根第三支撑杆;

托盘,第三支撑杆顶部之间设有托盘;

第四支撑杆,底板顶部一侧设有第四支撑杆;

第二转动轴,底板顶部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与第二支撑杆配合,第二转动轴与托盘中间转动式连接;

转动块,第二转动轴顶部设有转动块。

可选地,消毒机构包括有:

第一缺齿轮,第二支撑杆上部设有第一缺齿轮;

第五支撑杆,底板顶部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五支撑杆;

第一直齿轮,第五支撑杆上部设有第一直齿轮,第一直齿轮与第一缺齿轮啮合;

支撑块,底板顶部一侧对称设有支撑块;

第三转动轴,支撑块上部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三转动轴;

第二锥齿轮,第三转动轴一侧与第五支撑杆中部均设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

第六支撑杆,托盘一侧对称设有第六支撑杆;

滚轴,第六支撑杆一侧之间转动式设有滚轴;

滚动轮,滚轴中部设有滚动轮;

拉绳,第三转动轴一侧设有拉绳,拉绳另一端绕过滚动轮;

限位块,托盘一侧中部设有限位块;

第一卡套,托盘顶部一侧设有第一卡套;

滑块,限位块内部滑动式设有滑块,拉绳另一端与滑块一侧连接;

第一顶块,限位块上部滑动式设有第一顶块,第一顶块与滑块配合;

第一弹簧,第一顶块与限位块上部之间设有三个第一弹簧;

消毒罩,第一卡套上设有消毒罩,消毒罩与第一顶块配合。

可选地,注液机构包括有:

第七支撑杆,底板顶部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七支撑杆;

第二滚轮,第七支撑杆下部与第五支撑杆上部均设有第二滚轮;

第二皮带,第二滚轮之间设有第二皮带;

第八支撑杆,底板顶部一侧设有第八支撑杆;

涡杆,第八支撑杆上部滑动式设有涡杆;

第四转动轴,第八支撑杆顶部对称转动式设有第四转动轴;

第二直齿轮,第七支撑杆上部设有第二直齿轮;

第三直齿轮,第四转动轴下部均设有第三直齿轮,第三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啮合;

第二缺齿轮,第四转动轴上部均设有第二缺齿轮,第二缺齿轮与涡杆啮合;

第九支撑杆,托盘顶部一侧设有第九支撑杆;

挡块,第九支撑杆上部滑动式设有挡块,挡块与涡杆配合;

第二弹簧,挡块一侧与第九支撑杆一侧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在挡块外侧;

第二卡套,托盘顶部一侧中间设有第二卡套;

下料斗,第二卡套上设有下料斗,下料斗底部被挡块挡住;

进料管,第二卡套顶部设有进料管,进料管下部与下料斗顶部连接;

球阀,进料管上转动式设有球阀。

可选地,还包括有清洗机构,清洗机构包括有:

第十支撑杆,底板顶部一侧转动式设有第十支撑杆;

第三滚轮,第二支撑杆与第十支撑杆下部均设有第三滚轮;

第三皮带,第三滚轮之间绕有第三皮带;

第四直齿轮,第二支撑杆顶部设有第四直齿轮;

第三卡套,托盘顶部一侧设有第三卡套,第三卡套与第十支撑杆转动式连接;

毛刷管,第三卡套顶部一侧转动式设有毛刷管;

第五直齿轮,毛刷管外侧上部设有第五直齿轮,第五直齿轮与第四直齿轮啮合。

可选地,还包括有照明观测加料机构,照明观测加料机构包括有:

第十一支撑杆,下料斗一侧中部设有第十一支撑杆;

拉杆,下料斗上部滑动式设有拉杆,拉杆挡住进料管底部;

斜块,拉杆中部设有斜块;

第二顶块,第十一支撑杆顶部滑动式设有第二顶块,第二顶块与斜块配合;

第三弹簧,第二顶块与第十一支撑杆顶部之间设有三个第三弹簧;

灯泡,下料斗一侧上部设有灯泡,灯泡与第二顶块配合,下料斗为透光材料。

可选地,还包括有恒温收纳机构,恒温收纳机构包括有:

第十二支撑杆,底板顶部一侧中部设有四根第十二支撑杆;

第六转动轴,一侧的第十二支撑杆上部之间转动式设有第六转动轴;

第七转动轴,一侧的第十二支撑杆上部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七转动轴;

第四滚轮,第六转动轴和第七转动轴上均设有第四滚轮;

第四皮带,第四滚轮之间绕有第四皮带;

第八转动轴,一侧的第十二支撑杆上部转动式设有第八转动轴;

第五滚轮,第八转动轴与第七转动轴一侧均设有第五滚轮;

第五皮带,第五滚轮之间绕有第五皮带;

第三锥齿轮,第八转动轴一侧与第一支撑杆上部均设有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相互啮合;

底座,底板顶部一侧中部设有底座;

保温箱,底座顶部设有保温箱,保温箱位于第四皮带一侧。

可选地,还包括有:

滚动杆,第四支撑杆顶部一侧转动式设有两根滚动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转盘机构、消毒机构和注液机构的配合,能够自动对培养皿进行传输、消毒和注液操作,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而且操作简单。

2、通过清洗机构,能够初步对培养皿进行清洗,并且能够自动完成培养皿的上料功能。

3、通过照明观测加料机构,能够在人们通过进料管将培养液注入下料斗中时,观察到下料斗中的情况,避免加料太多溢出而浪费培养液。

4、通过恒温收纳机构,能够自动对消毒注液后的培养皿进行收集,并且使其处于一个恒温环境,方便人们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转盘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消毒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注液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清洗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照明观测加料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恒温收纳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_底板,2_转盘机构,20_伺服电机,21_第一转动轴,22_第一支撑杆,23_第一锥齿轮,24_第二支撑杆,25_第一滚轮,26_第一皮带,27_第三支撑杆,28_托盘,29_第四支撑杆,210_第二转动轴,211_转动块,3_消毒机构,30_第一缺齿轮,31_第五支撑杆,32_第一直齿轮,33_支撑块,34_第三转动轴,35_第二锥齿轮,36_第六支撑杆,37_滚轴,38_滚动轮,39_拉绳,310_限位块,311_第一卡套,312_滑块,313_第一顶块,314_第一弹簧,315_消毒罩,4_注液机构,40_第七支撑杆,41_第二滚轮,42_第二皮带,43_第八支撑杆,44_涡杆,45_第四转动轴,46_第二直齿轮,47_第三直齿轮,48_第二缺齿轮,49_第九支撑杆,410_挡块,411_第二弹簧,412_第二卡套,413_下料斗,414_进料管,415_球阀,5_清洗机构,50_第十支撑杆,51_第三滚轮,52_第三皮带,53_第四直齿轮,54_第三卡套,55_毛刷管,56_第五直齿轮,6_照明观测加料机构,60_第十一支撑杆,61_拉杆,62_斜块,63_第二顶块,64_第三弹簧,65_灯泡,7_恒温收纳机构,70_第十二支撑杆,71_第六转动轴,72_第七转动轴,73_第四滚轮,74_第四皮带,75_第八转动轴,76_第五滚轮,77_第五皮带,78_第三锥齿轮,79_底座,710_保温箱,8_滚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生物医药用培养皿消毒注液设备,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有底板1、转盘机构2、消毒机构3和注液机构4,底板1顶部后侧左部设有转盘机构2,底板1顶部后侧左部与转盘机构2之间设有消毒机构3,底板1顶部前侧左部设有注液机构4。

转盘机构2包括有伺服电机20、第一转动轴21、第一支撑杆22、第一锥齿轮23、第二支撑杆24、第一滚轮25、第一皮带26、第三支撑杆27、托盘28、第四支撑杆29、第二转动轴210和转动块211,底板1顶部后侧左部设有伺服电机20,伺服电机20输出轴上设有第一转动轴21,底板1顶部后侧左部转动式设有第一支撑杆22,第一支撑杆22下部与伺服电机20输出轴上均设有第一锥齿轮23,第一锥齿轮23相互啮合,底板1顶部后侧左部转动式设有第二支撑杆24,第一支撑杆22与第二支撑杆24下部均设有第一滚轮25,第一滚轮25之间绕有第一皮带26,底板1顶部后侧左部设有三根第三支撑杆27,第三支撑杆27顶部之间设有托盘28,底板1顶部后侧左部设有第四支撑杆29,底板1顶部后侧左部转动式设有第二转动轴210,第二转动轴210与第二支撑杆24配合,第二转动轴210与托盘28中间转动式连接,第二转动轴210顶部设有转动块211。

消毒机构3包括有第一缺齿轮30、第五支撑杆31、第一直齿轮32、支撑块33、第三转动轴34、第二锥齿轮35、第六支撑杆36、滚轴37、滚动轮38、拉绳39、限位块310、第一卡套311、滑块312、第一顶块313、第一弹簧314和消毒罩315,第二支撑杆24上部设有第一缺齿轮30,底板1顶部后侧左部转动式设有第五支撑杆31,第五支撑杆31上部设有第一直齿轮32,第一直齿轮32与第一缺齿轮30啮合,底板1顶部后侧的左部左右对称设有支撑块33,支撑块33上部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三转动轴34,第三转动轴34右侧与第五支撑杆31中部均设有第二锥齿轮35,第二锥齿轮35相互啮合,托盘28左侧前后对称设有第六支撑杆36,第六支撑杆36左侧之间转动式设有滚轴37,滚轴37中部设有滚动轮38,第三转动轴34左侧设有拉绳39,拉绳39另一端绕过滚动轮38,托盘28左侧中部设有限位块310,托盘28顶部左侧设有第一卡套311,限位块310内部滑动式设有滑块312,拉绳39另一端与滑块312左侧连接,限位块310上部滑动式设有第一顶块313,第一顶块313与滑块312配合,第一顶块313与限位块310上部之间设有三个第一弹簧314,第一卡套311上设有消毒罩315,消毒罩315与第一顶块313配合。

注液机构4包括有第七支撑杆40、第二滚轮41、第二皮带42、第八支撑杆43、涡杆44、第四转动轴45、第二直齿轮46、第三直齿轮47、第二缺齿轮48、第九支撑杆49、挡块410、第二弹簧411、第二卡套412、下料斗413、进料管414和球阀415,底板1顶部前侧左部转动式设有第七支撑杆40,第七支撑杆40下部与第五支撑杆31上部均设有第二滚轮41,第二滚轮41之间设有第二皮带42,底板1顶部前侧左部设有第八支撑杆43,第八支撑杆43上部滑动式设有涡杆44,第八支撑杆43顶部前后对称转动式设有第四转动轴45,第七支撑杆40上部设有第二直齿轮46,第四转动轴45下部均设有第三直齿轮47,第三直齿轮47与第二直齿轮46啮合,第四转动轴45上部均设有第二缺齿轮48,第二缺齿轮48与涡杆44啮合,托盘28顶部前侧左部设有第九支撑杆49,第九支撑杆49上部滑动式设有挡块410,挡块410与涡杆44配合,挡块410前部与第九支撑杆49前侧之间设有第二弹簧411,第二弹簧411套在挡块410外侧,托盘28顶部前侧中间设有第二卡套412,第二卡套412上设有下料斗413,下料斗413底部被挡块410挡住,第二卡套412顶部设有进料管414,进料管414下部与下料斗413顶部连接,进料管414上转动式设有球阀415。

当人们需要对培养皿进行消毒注液时,首先将球阀415转动打开,然后通过进料管414将培养液注入下料斗413中,再将球阀415反向转动关闭,然后将培养皿依次间隔放到托盘28上,再启动伺服电机20,伺服电机20输出轴带动第一转动轴21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23相互啮合带动第一支撑杆2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支撑杆24、第一滚轮25、第一皮带26和第一缺齿轮30转动,当第二支撑杆24与第二转动轴210接触时,带动第二转动轴210和转动块211转动,转动块211带动托盘28上的培养皿转动,当第二支撑杆24与第二转动轴210分离时,第二转动轴210和转动块211停止转动,从而完成培养皿的间歇性传输功能,当培养皿转动到消毒罩315的正下方时停止转动,此时第一缺齿轮30与第一直齿轮32啮合,带动第一直齿轮32和第五支撑杆31转动,通过第二锥齿轮35相互啮合带动第三转动轴34转动,从而将拉绳39绕起,通过滚动轮38带动滑块312往左运动,滑块312带动第一顶块313往上运动打开消毒罩315,第一弹簧314压缩,使得消毒罩315对正下方的培养皿进行消毒,当第一缺齿轮30与第一直齿轮32分离时,第三转动轴34停止转动,第一弹簧314恢复原状,带动第一顶块313往下运动复位,从而关闭消毒罩315,同时带动滑块312往右运动复位,通过滚动轮38和拉绳39带动第三转动轴34反向转动复位,然后转动块211带动消毒后的培养皿转动到下料斗413的正下方然后停止转动,当消毒罩315对下一个培养皿进行消毒时,同时第五支撑杆31带动第七支撑杆40、第二滚轮41、第二皮带42、第二直齿轮46、第四转动轴45、第三直齿轮47和第二缺齿轮48转动,当前侧的第二缺齿轮48与涡杆44啮合时,带动涡杆44往右运动,当涡杆44与挡块410接触时,带动挡块410往后运动,第二弹簧411压缩,使得下料斗413中的培养液往下掉落至培养皿中,当前侧的第二缺齿轮48与涡杆44分离时,后侧的第二缺齿轮48与涡杆44啮合,带动涡杆44往左运动复位,此时涡杆44与挡块410分离,第二弹簧411恢复原状,带动挡块410往前运动复位重新挡住下料斗413底部,然后人们手动将消毒注液后的培养皿取走即可,当所有的培养皿全部消毒注液完成后,关闭伺服电机20。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5、图6和图7所示,还包括有清洗机构5,清洗机构5包括有第十支撑杆50、第三滚轮51、第三皮带52、第四直齿轮53、第三卡套54、毛刷管55和第五直齿轮56,底板1顶部右侧后部转动式设有第十支撑杆50,第二支撑杆24与第十支撑杆50下部均设有第三滚轮51,第三滚轮51之间绕有第三皮带52,第二支撑杆24顶部设有第四直齿轮53,托盘28顶部后侧设有第三卡套54,第三卡套54与第十支撑杆50转动式连接,第三卡套54顶部前侧转动式设有毛刷管55,毛刷管55外侧上部设有第五直齿轮56,第五直齿轮56与第四直齿轮53啮合。

当人们需要对培养皿进行消毒注液时,首先将培养皿放入毛刷管55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最下侧的培养皿会往下掉落至托盘28上,从而完成自动上料功能,当人们启动伺服电机20时,第二支撑杆24带动第三滚轮51、第三皮带52、第四直齿轮53、毛刷管55和第五直齿轮56转动,毛刷管55内侧的毛刷对内部的培养皿进行刷洗,当人们关闭伺服电机20时,上述转动全部停止。

还包括有照明观测加料机构6,照明观测加料机构6包括有第十一支撑杆60、拉杆61、斜块62、第二顶块63、第三弹簧64和灯泡65,下料斗413左侧中部设有第十一支撑杆60,下料斗413上部滑动式设有拉杆61,拉杆61挡住进料管414底部,拉杆61中部设有斜块62,第十一支撑杆60顶部滑动式设有第二顶块63,第二顶块63与斜块62配合,第二顶块63与第十一支撑杆60顶部之间设有三个第三弹簧64,下料斗413左侧上部设有灯泡65,灯泡65与第二顶块63配合,下料斗413为透光材料。

当人们需要通过进料管414将培养液注入下料斗413中时,首先往左拉动拉杆61,使得拉杆61不再挡住进料管414,同时拉杆61带动斜块62往左运动,当斜块62与第二顶块63接触时,带动第二顶块63往下运动,第三弹簧64压缩,从而打开灯泡65,方便人们观察下料斗413中还剩下多少培养液,此时松开拉杆61,在第三弹簧64的作用力下,使得第二顶块63卡住斜块62,然后即可通过进料管414将培养液注入下料斗413中,然后往右推动拉杆61复位,带动斜块62往右运动复位,当斜块62与第二顶块63分离时,第三弹簧64恢复原状,带动第二顶块63往上运动复位,此时灯泡65关闭,松开拉杆61即可。

还包括有恒温收纳机构7,恒温收纳机构7包括有第十二支撑杆70、第六转动轴71、第七转动轴72、第四滚轮73、第四皮带74、第八转动轴75、第五滚轮76、第五皮带77、第三锥齿轮78、底座79和保温箱710,底板1顶部右侧中部设有四根第十二支撑杆70,右侧的第十二支撑杆70上部之间转动式设有第六转动轴71,左侧的第十二支撑杆70上部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七转动轴72,第六转动轴71和第七转动轴72上均设有第四滚轮73,第四滚轮73之间绕有第四皮带74,左后侧的第十二支撑杆70上部转动式设有第八转动轴75,第八转动轴75与第七转动轴72后侧均设有第五滚轮76,第五滚轮76之间绕有第五皮带77,第八转动轴75前侧与第一支撑杆22上部均设有第三锥齿轮78,第三锥齿轮78相互啮合,底板1顶部右侧中部设有底座79,底座79顶部设有保温箱710,保温箱710位于第四皮带74右侧。

当培养皿消毒注液完成后,转动块211带动其继续转动,将消毒注液后的培养皿传输至第四支撑杆29上,在重力的作用下,消毒注液后的培养皿会往右滑落至第四皮带74上,同时第一支撑杆22通过第三锥齿轮78相互啮合带动第八转动轴75转动,第八转动轴75带动第五滚轮76、第五皮带77和第七转动轴72转动,第七转动轴72带动第六转动轴71、第四滚轮73和第四皮带74转动,第四皮带74将消毒注液后的培养皿往右传输进入保温箱710中,使得消毒注液后的培养皿处于一个恒温环境。

还包括有滚动杆8,第四支撑杆29顶部右侧转动式设有两根滚动杆8。

当消毒注液后的培养皿在第四支撑杆29上往右滑落时,与滚动杆8接触时,带动滚动杆8转动,减少培养皿与第四支撑杆29之间的摩擦,使得消毒注液后的培养皿能够顺利的滑落至第四皮带74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