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可及时供氧的复苏室转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49886发布日期:2021-08-20 20:2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可及时供氧的复苏室转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患者转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可及时供氧的复苏室转运设备。



背景技术:

患者转运设备是用来转移患者的,最简单的转移装置就是简易担架,对行动不便或缺失的患者进行转移,方便对患者快速转移进行治疗。

现有用于复苏室的转运设备,一般都在转移床行配备供氧设备,让患者在转移过程中能够有效吸入氧气,但是现有的转移床功能单一,当患者有呼吸疾病时,躺在转移床上的姿势会对吸入的氧气量造成影响,不同患者的吸入最大氧气量时躺下的姿势会根据自身情况而有所不同,转移床无法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患者的姿势,无法让患者达到最大的吸氧量,如果转移时间过程可能会对患者的病情造成影响,同时现有技术的转移设备无法自动转移人体,需要人们将患者台上转移床,操作非常麻烦为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且耗时耗力影响最佳治疗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转移床功能单一,当患者有呼吸疾病时,躺在转移床上的姿势会对吸入的氧气量造成影响,不同患者的吸入最大氧气量时躺下的姿势会根据自身情况而有所不同,转移床无法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患者的姿势,无法让患者达到最大的吸氧量,如果转移时间过程可能会对患者的病情造成影响,同时现有技术的转移设备无法自动转移人体,需要人们将患者台上转移床,操作非常麻烦为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且耗时耗力影响最佳治疗时间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针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可及时供氧的复苏室转运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可及时供氧的复苏室转运设备,包括底板、支柱和顶板,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四角处均通过支柱与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顶板上设置有人体转移机构,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位于顶板的上侧,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供氧机构,供氧机构位于驱动机构的右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人体转移机构对患者进行转移,而驱动机构控制调节机构工作对人体位置进行调节,在底板下侧设置万向轮方便对患者转移。

进一步地,所述人体转移机构包括贴合在顶板上表面的弧形罩,弧形罩的前后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贴合在顶板的上表面,两个第一支撑板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转移板,转移板的上表面为弧形,两个转移板相远离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卡接在第一支撑板的一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转移板对人体支撑进行转移。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和前侧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空槽,第二空槽内设置有第一螺纹柱,第一螺纹柱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卡接在第二空槽内壁的背面,第一螺纹柱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前侧第一支撑板的正面,第一螺纹柱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螺纹帽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两个第一滑槽分别开设在第二空槽内壁的左右两侧面,螺纹帽的上表面与前侧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螺纹柱和第一螺纹帽的作用下达到对患者所处位置进行调节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开设在底板上表面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左侧面的前后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滑杆的外侧套设有滑套,滑套卡接在底板的左侧面,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拉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滑杆和拉板达到对第二电机位置控制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为双轴电机,第二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上啮合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卡接在螺纹筒的外表面,所述螺纹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外侧套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卡接在底板的上表面,螺纹筒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柱,第二螺纹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下表面的前后两侧均通过伸缩杆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电机和螺纹柱配合调节机构进行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开设在顶板上表面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橡胶垫的下侧设置有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的前后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三滑槽内,两个第三滑槽分别开设在第二通孔内壁的前后两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三支撑板达到人体背部调节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一空槽,第三支撑板中部镶嵌有电磁铁板,第一空槽内设置有第四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的一侧面通过多个弹簧与第一空槽内壁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四支撑板达到人体背部调节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左侧第二支撑板上表面的两个支杆,两个支杆前后对称设置,支杆位于顶板上表面开设的限位孔内,支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辊轮,辊轮的外表面与托板的下表面贴合,托板的右侧面通过合页与顶板的上表面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弧形板对人体颈部位置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供氧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上表面的氧气罐,氧气罐的左侧面连通有供气管,供气管的另一端贯穿至底板的下侧,供气管的外表面设置有空气传感器,空气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固定连接在前侧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供氧机构为患者供氧。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人体转移机构,第一电机工作时能够带动第一螺纹柱旋转,在其作用下第一螺纹帽能够沿着轨迹稳定移动,第一螺纹帽能够带动第一支撑板和弧形罩向后移动,第一支撑板和弧形罩移动至病床上,弧形罩位于人体上侧时,控制电动推杆工作带动转移板移动,两个转移板相互靠近能够有效插入至人体下侧,达到对人体支撑的效果,此时人体位于弧形罩内部,控制第一电机工作第一螺纹柱反转时弧形罩和转移板能够带动人体移动至顶板的上侧。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其中第二电机工作时能够带动第一锥齿轮旋转,第一锥齿轮能够带动螺纹筒旋转,通过设置第二转轴和第二轴承,在其作用下螺纹筒能够稳定的旋转,螺纹筒旋转时能够带动第二螺纹柱上下移动,第二螺纹柱能够带动第二支撑板上下移动,在伸缩杆的作用下第二支撑板能够沿着轨迹稳定的上下移动,第二支撑板上下移动时能够顶动调节机构达到控制人体躺下姿势的效果。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右侧第二螺纹柱上下移动时能够通过第二支撑板带动第三支撑板上下移动,第三支撑板高度改变时能够顶动橡胶垫,使得橡胶垫能够凸起或凹陷,达到对患者背部拱起调节的效果,以便于患者能够吸入更多的氧气,通过设置电磁铁板并设置第四支撑板为磁性材质,电磁铁板通电时能够对第四支撑板排斥,两个第四支撑板相远离扩大对橡胶垫的支撑面积,扩大对患者背部的支撑面积,调节患者躺下姿势调节患者氧气吸入含量,通过设置支杆和限位孔,支杆能够在限位孔内上下移动从而调节辊轮的高度,辊轮向上移动时能够顶动托板向上移动,托板能够调节患者头枕的高度,通过设置弧面板、第三转轴和弧形板,拉动控制板通过插杆带动弧面板左右移动,两个弧面板能够左右移动,左侧弧面板对弧形板挤压时弧形板旋转,右侧弧面板对弧形板造成挤压效果时弧形板反向旋转,调节患者头颈的倾斜角度,通过多向调节达到调节患者更好的躺下姿势,让患者能够更好的吸入氧气。

4、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供氧机构和控制器,将供气管的一端与氧气面罩连接,并将氧气面罩戴在患者的面部,氧气罐能够通过供气管和氧气面罩为患者供气,同时空气传感器能够有效检测供气管内的氧气流动速度,氧气流动速度越快说明患者的吸氧量越多,根据控制器的显示数据对调节机构进行有效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可及时供氧的复苏室转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可及时供氧的复苏室转运设备中驱动机构分解和供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可及时供氧的复苏室转运设备中调节机构分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可及时供氧的复苏室转运设备中第一支撑板和转移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可及时供氧的复苏室转运设备中第一螺纹柱和第一滑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可及时供氧的复苏室转运设备中调节机构分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底板;2、支柱;3、顶板;4、人体转移机构;41、第一支撑板;42、弧形罩;43、电动推杆;44、第一电机;45、第一滑块;46、第一螺纹柱;47、第一转轴;48、转移板;49、u形杆;5、控制器;6、驱动机构;61、拉板;62、滑杆;63、第二电机;64、第二滑块;65、第一锥齿轮;66、第二锥齿轮;67、第二转轴;68、第二螺纹柱;69、螺纹筒;610、第二支撑板;611、伸缩杆;7、供氧机构;71、供气管;72、氧气罐;73、空气传感器;8、调节机构;81、橡胶垫;82、第三支撑板;83、电磁铁板;84、弹簧;85、第四支撑板;86、第三滑块;87、辊轮;88、支杆;89、限位孔;810、弧形板;811、螺栓;812、托板;813、滑板;814、插杆;815、弧面板;816、第一通孔;817、连接块;818、第三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针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可及时供氧的复苏室转运设备,包括底板1、支柱2和顶板3,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四角处均通过支柱2与顶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底板1下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顶板3上设置有人体转移机构4,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8,调节机构8位于顶板3的上侧,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供氧机构7,供氧机构7位于驱动机构6的右侧。

具体的,所述人体转移机构4包括贴合在顶板3上表面的弧形罩42,弧形罩42的前后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41,第一支撑板41贴合在顶板3的上表面,两个第一支撑板41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转移板48,转移板48的上表面为弧形,两个转移板48相远离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43,电动推杆43卡接在第一支撑板41的一侧面,后侧第一支撑板41背面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u形杆49,u形杆49的另一端插入至顶板3背面开设的收纳槽内,在u形杆49和收纳槽的作用下,第一支撑板41前后移动时会带动u形杆49在收纳槽内前后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板41能够沿着轨迹稳定的前后移动,所述顶板3和前侧第一支撑板4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空槽,第二空槽内设置有第一螺纹柱46,第一螺纹柱46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7,第一转轴47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卡接在第二空槽内壁的背面,第一螺纹柱46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4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电机44固定安装在前侧第一支撑板41的正面,第一螺纹柱46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螺纹帽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45,第一滑块45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两个第一滑槽分别开设在第二空槽内壁的左右两侧面,螺纹帽的上表面与前侧第一支撑板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人体转移机构4,第一电机44工作时能够带动第一螺纹柱46旋转,在第一转轴47和第一轴承的作用下第一螺纹柱46能够稳定旋转,在其作用下第一螺纹帽能够沿着轨迹稳定移动,通过设置第一滑块45和第一滑槽,在其作用下第一螺纹帽能够沿着轨迹稳定的前后移动,第一螺纹帽能够带动第一支撑板41和弧形罩42向后移动,第一支撑板41和弧形罩42移动至病床上,弧形罩42位于人体上侧时,控制电动推杆43工作带动转移板48移动,两个转移板48相互靠近能够有效插入至人体下侧,达到对人体支撑的效果,此时人体位于弧形罩42内部,控制第一电机44工作第一螺纹柱46反转时弧形罩42和转移板48能够带动人体移动至顶板3的上侧。

具体的,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开设在底板1上表面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第二滑块64,第二滑块64左侧面的前后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杆62,滑杆62的外侧套设有滑套,滑套卡接在底板1的左侧面,滑杆6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拉板61,所述第二滑块6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63,第二电机63为双轴电机,第二电机63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65,第一锥齿轮65上啮合有第二锥齿轮66,第二锥齿轮66卡接在螺纹筒69的外表面,所述螺纹筒6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67,第二转轴67的外侧套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卡接在底板1的上表面,螺纹筒69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柱68,第二螺纹柱6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610,第二支撑板610下表面的前后两侧均通过伸缩杆611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驱动机构6,其中第二电机63工作时能够带动第一锥齿轮65旋转,第一锥齿轮65能够带动螺纹筒69旋转,通过设置第二转轴67和第二轴承,在其作用下螺纹筒69能够稳定的旋转,螺纹筒69旋转时能够带动第二螺纹柱68上下移动,第二螺纹柱68能够带动第二支撑板610上下移动,在伸缩杆611的作用下第二支撑板610能够沿着轨迹稳定的上下移动,第二支撑板610上下移动时能够顶动调节机构8达到控制人体躺下姿势的效果,通过设置拉板61、滑杆62和第二滑杆62,控制拉板61带动滑杆62的一端移动,滑杆62的另一端带动第二滑块64移动,第二滑块64在第二滑槽内能够带动第二滑块64稳定的左右移动,第二滑块64带动第二电机63左右移动,此时两个第一锥齿轮65能够左右移动分别控制左右两侧的第二螺纹柱68旋转。

具体的,所述调节机构8包括开设在顶板3上表面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固定连接有橡胶垫81,橡胶垫81的下侧设置有第三支撑板82,第三支撑板82的前后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86,第三滑块86滑动连接在第三滑槽内,两个第三滑槽分别开设在第二通孔内壁的前后两侧面,所述第三支撑板82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一空槽,第三支撑板82中部镶嵌有电磁铁板83,第一空槽内设置有第四支撑板85,第四支撑板85的一侧面通过多个弹簧84与第一空槽内壁的一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三支撑板82和第四支撑板85,右侧第二螺纹柱68上下移动时能够通过第二支撑板610带动第三支撑板82上下移动,第三支撑板82高度改变时能够顶动橡胶垫81,使得橡胶垫81能够凸起或凹陷,达到对患者背部拱起调节的效果,以便于患者能够吸入更多的氧气,通过设置电磁铁板83并设置第四支撑板85为磁性材质,电磁铁板83通电时能够对第四支撑板85排斥,两个第四支撑板85相远离扩大对橡胶垫81的支撑面积,扩大对患者背部的支撑面积,调节患者躺下姿势调节患者氧气吸入含量,通过设置弹簧84,当电磁铁板83不再通电时,弹簧84通过自身弹力收缩带动第四支撑板85移动至初始位置,通过设置第三滑块86和第三滑槽,在其作用下第三支撑板82能够沿着轨迹稳定的上下移动。

具体的,所述调节机构8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左侧第二支撑板610上表面的两个支杆88,两个支杆88前后对称设置,支杆88位于顶板3上表面开设的限位孔89内,支柱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辊轮87,辊轮87的外表面与托板812的下表面贴合,托板812的右侧面通过合页与顶板3的上表面铰接,所述托板812内部开设有空腔,托板812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斜对称设置的第一通孔816,第一通孔816内设置有弧面板815,弧面板815的左侧面通过插杆814固定连接有控制板,插杆814位于托板812左侧面卡接的插孔内,所述控制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滑板813,滑板813贯穿至空腔内,托板812的上侧设置有螺栓811,螺栓811位于托板812上表面开设的螺纹孔内,所述托板8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内套设有第三转轴818,第三转轴818上表面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817,连接块817的顶端与弧形板8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杆88和限位孔89,支杆88能够在限位孔89内上下移动从而调节辊轮87的高度,辊轮87向上移动时能够顶动托板812向上移动,托板812能够调节患者头枕的高度,通过设置弧面板815、第三转轴818和弧形板810,拉动控制板通过插杆814带动弧面板815左右移动,两个弧面板815能够左右移动,左侧弧面板815对弧形板810挤压时弧形板810旋转,右侧弧面板815对弧形板810造成挤压效果时弧形板810反向旋转,在第三转轴818、第三轴承和连接块817的作用下弧形板810能够旋转至任意位置,通过设置滑板813和螺栓811,拧动螺栓811达到对滑板813固定的效果,从而使得两个弧面板815移动至任意位置时都能够被有效固定住,弧形板810旋转至任意位置都能够被固定住,调节患者头颈的倾斜角度,通过多向调节达到调节患者更好的躺下姿势,让患者能够更好的吸入氧气。

具体的,所述供氧机构7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表面的氧气罐72,氧气罐72的左侧面连通有供气管71,供气管71的另一端贯穿至底板1的下侧,供气管71的外表面设置有空气传感器73,空气传感器73的输出端与控制器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5固定连接在前侧第一支撑板41的上表面,通过设置供氧机构7和控制器5,将供气管71的一端与氧气面罩连接,并将氧气面罩戴在患者的面部,氧气罐72能够通过供气管71和氧气面罩为患者供气,同时空气传感器73能够有效检测供气管71内的氧气流动速度,氧气流动速度越快说明患者的吸氧量越多,根据控制器5的显示数据对调节机构8进行有效调节。

工作原理:使用时,如果需要对患者转移,第一电机44工作时能够带动第一螺纹柱46旋转,在其作用下第一螺纹帽能够沿着轨迹稳定移动,第一螺纹帽能够带动第一支撑板41和弧形罩42向后移动,第一支撑板41和弧形罩42移动至病床上,弧形罩42位于人体上侧时,控制电动推杆43工作带动转移板48移动,两个转移板48相互靠近能够有效插入至人体下侧,达到对人体支撑的效果,此时人体位于弧形罩42内部,控制第一电机44工作第一螺纹柱46反转时弧形罩42和转移板48能够带动人体移动至顶板3的上侧,随后控制两个转移板48相远离患者被顶板3支撑,第二电机63工作时能够带动第一锥齿轮65旋转,第一锥齿轮65能够带动螺纹筒69旋转,通过设置第二转轴67和第二轴承,在其作用下螺纹筒69能够稳定的旋转,螺纹筒69旋转时能够带动第二螺纹柱68上下移动,第二螺纹柱68能够带动第二支撑板610上下移动,在伸缩杆611的作用下第二支撑板610能够沿着轨迹稳定的上下移动,控制拉板61带动滑杆62的一端移动,滑杆62的另一端带动第二滑块64移动,第二滑块64带动第二电机63左右移动,此时两个第一锥齿轮65能够左右移动分别控制左右两侧的第二螺纹柱68旋转,右侧第二螺纹柱68上下移动时能够通过第二支撑板610带动第三支撑板82上下移动,第三支撑板82高度改变时能够顶动橡胶垫81,使得橡胶垫81能够凸起或凹陷,达到对患者背部拱起调节的效果,以便于患者能够吸入更多的氧气,通过设置电磁铁板83并设置第四支撑板85为磁性材质,电磁铁板83通电时能够对第四支撑板85排斥,两个第四支撑板85相远离扩大对橡胶垫81的支撑面积,扩大对患者背部的支撑面积,调节患者躺下姿势调节患者氧气吸入含量,支杆88能够在限位孔89内上下移动从而调节辊轮87的高度,辊轮87向上移动时能够顶动托板812向上移动,托板812能够调节患者头枕的高度,通过设置弧面板815、第三转轴818和弧形板810,拉动控制板通过插杆814带动弧面板815左右移动,两个弧面板815能够左右移动,左侧弧面板815对弧形板810挤压时弧形板810旋转,右侧弧面板815对弧形板810造成挤压效果时弧形板810反向旋转,节患者头颈的倾斜角度,通过多向调节达到调节患者更好的躺下姿势,让患者能够更好的吸入氧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