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植入物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395695发布日期:2021-08-24 16:05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植入物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植入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病变或损伤形成的局限性膨出或梭形扩张性病变,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影像技术和血管内生物材料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因比外科手术治疗具有更小的风险和创伤,已成为治疗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动脉瘤腔内栓塞弹簧圈是目前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过程中,弹簧圈在动脉瘤内扩张成预定形状,并取得相应的栓塞效果。为了将弹簧圈装配至不同大小的血管结构并使其闭塞,弹簧圈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和/或不同的横截面直径。在使用时,弹簧圈以小直径的细长形态输送并被部署至血管中,然后弹簧圈呈现二维或3d形状例如纺锤形、鸟巢形等。弹簧线圈的结构灵活,且能够通过狭窄或曲折的血管结构完成输送,但当需要闭塞相对较大的血管结构时,可能需要同时使用多个弹簧圈。对于动脉瘤的治疗来说,即刻的栓塞致密程度是影响栓塞结构长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弹簧圈在动脉瘤内的填塞致密度越大,对提高动脉瘤治疗的临床效果越有益。

现有的弹簧圈包括三维结构的弹簧圈和二维结构的弹簧圈,大多数情况下,三维结构的弹簧圈需要与二维结构的弹簧圈相配合以构成完整的弹簧圈系统,其中三维结构的弹簧圈主要用于形成篮圈并在动脉瘤内形成空间框架,以稳定地支撑在动脉瘤内,并覆盖开阔的区域,然后利用二维结构的弹簧圈填充瘤内剩余的空间以最终形成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然而,现有的三维结构的弹簧圈的端部轮廓呈平面结构,不能完全顺应动脉瘤的形态,导致弹簧圈系统不能完全栓塞动脉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植入物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医用植入物用于血管瘤栓塞,其能够很好地顺应血管瘤的形态,并有利于提高填塞的致密性,改善治疗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植入物,包括弹簧圈,所述弹簧圈包括第一弹簧圈单元和第二弹簧圈单元,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与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的外表面位于第一曲面上,所述第一曲面的凹侧朝向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布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包括至少两种不同形状的基本单元,每个所述基本单元的形状为o形、c形或ω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具有相对的两端,位于一端的一个所述基本单元与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连接,位于另一端的一个所述基本单元的形状为o形。

可选地,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的外表面位于第二曲面上,所述第二曲面的凹侧朝向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布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包括至少两种不同形状的基本单元,每个所述基本单元的形状为o形、c形或ω形。

可选地,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具有相对的两端,位于一端的一个所述基本单元与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连接,位于另一端的一个所述基本单元的形状为o形。

可选地,所述弹簧圈还包括第三弹簧圈单元,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通过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与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包括至少三个基本单元,至少三个所述基本单元布置成三维立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中的至少三个所述基本单元的形状相同或不相同,且所述基本单元的形状为c形、o形或s形。

可选地,所述医用植入物还包括促凝结构,所述促凝结构设置在所述弹簧圈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医用植入物的制造方法,用于制备如前所述的医用植入物,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初级线圈;

使所述初级线圈根据一模具进行走线,以在所述模具上绕制形成所述弹簧圈;以及,

定形处理。

可选地,所述初级线圈由金属、合金或高分子线材螺旋卷绕形成。

可选地,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弹簧圈上设置促凝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医用植入物及其制造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前述的医用植入物包括弹簧圈,所述弹簧圈包括第一弹簧圈单元和第二弹簧圈单元,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与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的外表面位于第一曲面上,所述第一曲面的凹侧朝向所述第二弹簧圈布置,将所述医用植入物植入血管瘤的瘤腔时,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用于支撑在血管瘤颈部开口对面的瘤壁上,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用于覆盖血管瘤的颈部开口并支撑在开口处的瘤壁上,两者在血管瘤内形成空间框架,该医用植入物的第一弹簧圈单元的外表面位于第一曲面上,使得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能够顺应瘤壁的形状,有利于提高填塞的致密性,改善治疗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的外表面位于第二曲面上,所述第二曲面的凹侧朝向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设置。这样设置,可进一步有利于提高弹簧圈填塞的致密性。

再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圈还包括第三弹簧圈单元,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通过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与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曲面的凹侧和所述第二曲面的凹侧均面向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布置,如此当所述医用植入物植入血管瘤内时,直接利用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填塞血管瘤腔内的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及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之间的剩余空间并促进血栓化,无需额外植入其他栓塞结构,简化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利用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构建出较为平滑的三维空间曲面结构,使得所述医用植入物最大程度地顺应血管瘤的形态,以达到更好的栓塞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医用植入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医用植入物的弹簧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医用植入物的弹簧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与图2的观察方位不同;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医用植入物的初级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医用植入物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在模具上绕制弹簧圈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在弹簧圈上设置促凝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医用植入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医用植入物的弹簧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医用植入物的弹簧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0的观察方位与图9不同;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医用植入物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弹簧圈,110-第一弹簧圈单元,120-第二弹簧圈单元,130-第三弹簧圈单元;

210-促栓绒毛;

10-初级线圈;

20-模具,21-主体部,21a-圆柱体,21b-第一半球体,21c-得人半球体,22-凸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形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形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以下说明内容的各个实施例分别具有一或多个技术特征,然此并不意味着使用本发明者必需同时实施任一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或仅能分开实施不同实施例中的一部或全部技术特征。换句话说,在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并视设计规范或实作需求,选择性地实施任一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或者选择性地实施多个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借此增加本发明实施时的弹性。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复数形式“多个”包括两个以上的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以及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请参考图1至图3及图8至图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植入物包括弹簧圈100,所述弹簧圈100包括第一弹簧圈单元110和第二弹簧圈单元120,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与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为三维立体结构,且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的外表面位于一第一曲面上,所述第一曲面的凹侧朝向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布置(也即所述第一曲面的曲率中心位于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靠近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的一侧。所述医用植入物可用于血管瘤的封堵治疗,所述血管瘤包括但不限于颅内动脉瘤,还可以是外周动脉瘤。使用时,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支撑在血管瘤颈部开口处的瘤壁上,并覆盖开口,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支撑在开口对面的瘤壁上,因此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和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形成篮圈,也即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和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在血管瘤内形成空间框架。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的外表面位于第一曲面上,使得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能够顺应血管瘤的形态,有利于提高血管瘤填塞的致密性,改善治疗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弹簧圈是一种用于填塞血管瘤的瘤腔,并促进血管瘤血栓化的三维结构。以及,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的外表面位于第一曲面上,包括所述第一弹簧圈110的外表面严格地位于第一曲面上的情形,也包括所述第一弹簧圈110的外表面大致地位于第一曲面上的情形。

优选地,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的外表面位于一第二曲面上,所述第二曲面的凹侧与所述第一曲面的凹侧相对布置(也即所述第二曲面的曲率中心位于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靠近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适应血管瘤开口周边的瘤壁,进一步提高血管瘤填塞的致密性。

请重点参考图2、图3、图9及图10,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包括至少两种不同形状的,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的所述基本单元的形状为o形、c形或ω形中的一种,也即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的所述基本单元可以是o形的基本单元、c形的基本单元或ω形的基本单元中的至少两种组合,其中o形的基本单元和ω形的基本单元的稳定性好,不易变形,因而能够保持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所包括的所述基本单元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例如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且各个所述基本单元的形状亦根据需要选择。通常,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的两端的两个所述基本单元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连接(包括该基本单元与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直接相连的情形,也包括该基本单元通过后文中述及的第三弹簧圈单元130与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间接相连的情形),另一者的形状优选为o形。具体来说,当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包括三个依次连接的基本单元时,若第三个所述基本单元与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连接,则第一个所述基本单元的形状为o形,如此当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支撑在开口对面的瘤壁上时,不会划伤瘤壁。

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可具有与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相似的配置。也即,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基本单元,且至少部分所述基本单元的形状不相同。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的所述基本单元的形状为o形、c形或ω形。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所包括的所述基本单元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例如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各个所述基本单元的形状亦根据需要选择。因此,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与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组合以形成框架结构并提供良好的支撑性能,且适应血管瘤的形状。

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的两个端部的两个所述基本单元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连接(包括该基本单元与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直接相连的情形,也包括该基本单元通过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130与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间接相连的情形),另一者的形状为o形,这样设置,使得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布置在血管瘤的开口处时,避免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的自由端伸入血管真腔进而划伤血管壁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与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可以对称布置,也可以不对称地布置,以及,所述第一曲面以及所述第二曲面可以是球面的一部分也可以是非球面,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o形包括但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闭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的是“闭环”是指沿环形的轴向观察没有开口,而非是指首尾相连的封闭环形结构。这里,c形包括但不限于圆弧,也可以是椭圆弧、具有不同曲率的圆弧或包括部分直线和部分弧形的“凹”字形等开环。ω形是指开口弧度小于c形的开口弧度的开环,其同样包括但不限于圆弧。可选地,c形的弧长大于或等于周长的50%且小于圆周的75%,ω形的弧长大于或等于周长的75%且小于圆周的100%。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当所述弹簧圈100仅包括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和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时,可通过在第一弹簧圈单元110及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之间的空间植入其他栓塞结构来填塞瘤腔,并促进血栓化。

优选地,所述弹簧圈100还包括第三弹簧圈单元130,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通过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130与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连接。也即,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130及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依次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曲面的凹侧和所述第二曲面的凹侧均面向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130布置。这样一来,所述医用植入物在植入血管瘤之后,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130直接用于填塞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与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之间的空间,并促进血栓化,无需再额外植入其他的栓塞结构,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且血管瘤被完全栓塞后,血流无法进入瘤腔,减小血管瘤的血流压力,避免破裂风险。

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130包括至少三个所述基本单元,且至少三个所述基本单元的形状相同或不相同。所述基本单元的形状为c形、o形或s形,至少三个所述基本单元通过合适的排布方式以使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130构造成具有良好顺应性的三维立体结构,进而可致密地填塞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和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之间的空间。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130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圈100可通过初级线圈在模具上绕制并定形得到,这样做,使得所述弹簧圈100在输送过程中能够被拉伸成具有较小径向尺寸的细长结构,便于输送。所述初级线圈可以是由金属、合金或高分子线材绕一轴向螺旋卷绕而成的圆柱弹簧结构。所述初级线圈包括第一节段、第二节段和第三节段,其中所述第一节段用于绕成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且所述第一节段的轴线优选位于第三曲面上,以使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的外表面位于所述第一曲面上。所述第二节段用于绕成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130。以及,所述第三节段用于绕成所述第二弹簧圈120,且所述第三节段的轴线位于第四曲面上,以使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的外表面位于所述第二曲面上。优选的,所述初级线圈为一体式结构。替代性地,所述第一节段、所述第二节段、及所述第三节段也可分体成型并分别绕制成对应的弹簧圈单元后再连接于一体。

不仅如此,所述医用植入物还包括促凝结构,所述促凝结构设置在所述弹簧圈100上。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所述促凝结构为缠绕在所述弹簧圈100上的促栓绒毛210,所述促栓绒毛210可以是高分子纤毛,具体材质可以是pet、pa、pgla中的至少一种,既可以是全拉伸丝(fdy),也可以是拉伸变形丝(dty)。所述促栓绒毛210的材质还可以是天然纤维材料。实际设置时,所述促栓绒毛210可缠绕在初级线圈上(缠绕1圈~5圈),并被所述初级线圈的相邻两个所述螺旋线圈夹紧固定,且所述促栓绒毛200的长度可以为1mm~20mm。当所述弹簧圈100被拉伸成细长结构时,相邻两个促栓绒毛210之间的距离为5mm~20mm。替代性的实施例中,所述促凝结构还可以是涂覆于所述弹簧圈100之外表面上的促凝涂层,例如水凝胶涂层。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医用植入物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前述的医用植入物。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提供一初级线圈10(如图4所示)。接着,使所述初级线圈10根据一模具20走线(如图5及图6所示),以在所述模具20上绕制形成所述弹簧圈100。最后,对所述弹簧圈100进行定形处理。

接下去结合实例说明所述医用植入物制造方法及制得的所述医用植入物。

<实施例一>

首先,将一直径为0.5mm~2mm的金属丝沿一芯轴螺旋缠绕并形成圆柱螺旋弹簧结构,然后抽离所述芯轴,得到初级线圈10(如图4所示)。

接着,提供一模具20,所述模具20包括主体部21和凸柱22。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21包括圆柱体21a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圆柱体21a两端的第一半球体21b和第二半球体21c。所述凸柱22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所述凸柱22的数量为十个,其中三个所述凸柱22绕所述第一半球体21b的轴线均匀布置,四个所述凸柱22绕所述圆柱体21a的轴线均匀布置,剩余三个所述凸柱22绕所述第二半球体21c的轴线均匀布置(如图5所示)。

随后,使所述初级线圈10沿所述模具20开始走线,并绕制形成所述弹簧圈100。在绕制过程中,所述初级线圈10从所述第一半球体21b上的一个所述凸柱22开始走线,然后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半球体21b上的其余两个所述凸柱22,再依次绕过所述圆柱体21a上的四个所述凸柱22,最后依次绕过所述第二半球体21c上的三个所述凸柱22,形成所述弹簧圈100(如图6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晓,所述初级线圈10在绕过所述凸柱22时形成所述基本单元,因此每个所述基本单元的形状由所述初级线圈10的走线路径决定。本实施例中,所述初级线圈10在所述第一半球体21b上走线时,依次形成一个o形的基本单元、一个ω形的基本线圈和一个c形的基本线圈。在所述圆柱体21a上走线时,控制所述初级线圈10的路径,以形成四个所述基本单元,并使四个所述基本单元的形状包括o形、c形及s形中的至少两种。在所述第二半球体21c上走线时,依次形成一个c形的基本单元、一个ω形的基本单元和一个o形的基本单元。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的c形基本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的c形基本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130连接。

之后,将所述模具20连同所述弹簧圈100一起放入热处理炉进行热处理,以对所述弹簧圈100定型。热处理的温度为500℃~700℃,时间为60min~120min。

然后,将所述弹簧圈100从所述模具20上取下,得到如图2及图3所示的弹簧圈10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的外表面所在的第一曲面为半球面,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的外表面所在的第二曲面也为半球面,以及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130的外表面位于一圆周面上,也即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130整体形成为圆柱形的三维结构。由于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和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均包括ω形的基本单元和o形的基本单元,因此两者的稳定性好,使得所述弹簧圈100具有较好的支撑性,还不容易移位。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130至少包括c形或s形的基本单元,c形或s形具有较好的转弯性能和可压缩性,有效提高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130的顺应性,有利于形成瘤内的致密栓塞。

最后,将所述弹簧圈100拉直,使其暂时恢复成细长的初始线圈10的形态,并使初始线圈10的任意相邻两个螺旋圈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再将促栓绒毛210缠绕在所述弹簧圈100上(如图7所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施例中,在绕制所述弹簧圈100时,若所述初级线圈10在所述圆柱体21a上完成一圈的走线后,再次在所述圆柱体21a上绕过四个所述凸柱22,则可以得到双层结构的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130,重复在所述圆柱体21a上进行多次走线,则可以得到层数更多的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130。此外,若将所述模具20的所述第一半球体21b和/或所述第二半球体21c替换为椭球体的一部分,则所述第一弹簧单元110的外表面所在的第一曲面为椭球面的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的外表面所在的第二曲面为椭球面的一部分。以及,若将所述模具20的圆柱体21a替换为其他形状,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130的外表面所在的曲面的形状也相应改变,例如当所述圆柱体被替换为圆台结构时,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130的外表面则位于一圆锥面上。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模具20上的凸柱22的数量及排布方式不同。具体地,请参考图11,所述模具20包括十六个所述凸柱22,其中三个所述凸柱22绕所述第一半球体21b的轴线均匀布置,三个所述凸柱22绕所述第二半球体21c的轴线均匀布置,剩余十个所述凸柱22被划分为第一凸柱组和第二凸柱组,每组各包括五个所述凸柱22。所述第一凸柱组靠近所述第一半球体21b,且该组中的五个所述凸柱22绕所述圆柱体21a的周向均匀布置。所述第二凸柱组靠近所述第二半球体21c,且该组中的五个所述凸柱22绕所述圆柱体21a的周向均匀布置。在所述圆柱体21a的周向上,两个凸柱组中的所述凸柱22错开布置。

绕制过程中,所述初级线圈10从所述第一半球体21b上的一个所述凸柱22开始走线,并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半球体21b上的另两个所述凸柱22。接着按照所述第二凸柱组内的凸柱22、所述第一凸柱组内的凸柱22、所述第二凸柱组内的凸柱22、所述第一凸柱组内的凸柱22……的顺序绕制,直至完成在所述圆柱体21a上的走线,最后依次绕过所述第二半球体21c上的三个所述凸柱22,形成所述弹簧圈100。

对所述模具20和位于所述模具20上的所述弹簧圈100加热定型后取下所述弹簧圈100,其结构如图9及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110包括依次连接的一个o形的基本单元、一个ω形的基本单元和一个o形的基本单元。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130包括九个s形的基本单元(也可以说是十个c形基本单元,相邻两个c形基本单元拼接成s形基本单元),且所述第三弹簧圈单元130的外表面位于一圆柱面上。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120依次连接的一个o形的基本单元、一个ω形的基本单元和一个o形的基本单元。

完成所述弹簧圈100的定型后,还可以在所述弹簧圈100上设置所述促栓绒毛210。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植入物包括弹簧圈,所述弹簧圈至少包括第一弹簧圈单元和第二弹簧圈单元,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与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一弹簧圈单元的外表面位于第一曲面上,所述第二弹簧圈单元的外表面位于第二曲面上,所述第二曲面的凹侧与所述第一曲面的凹侧相对布置。当利用所述医用植入物对血管瘤进行栓塞治疗时,所述弹簧圈能够顺应血管瘤的瘤壁的形状,有利于提高填塞的致密性,改善治疗效果。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形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