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驾驶操控的老年人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96617发布日期:2021-08-24 16:07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驾驶操控的老年人轮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智能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无人驾驶操控的老年人轮椅。



背景技术:

轮椅是行动不便的群体或老年人的辅助设备,通过借助轮椅出行和参加社会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轮椅技术不断进步,通过智能无人驾驶的轮椅解放双手,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当老人使用无人驾驶的老年人轮椅时,乘坐于座椅上,将脚部放置于轮椅的脚踏板上,由于脚踏板为平板状,四周未进行隔挡,以至于当在行走的过程中急停时,其行动不便的老人无法自主的固定于板面上,在惯性的作用下,其脚部会从脚踏板上向前滑出,偏移脚踏板面,完全滑出时会伤到脚后跟。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无人驾驶操控的老年人轮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操控的老年人轮椅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其结构包括座椅、放置臂、行走轮、脚踏板、控制器,所述放置臂嵌固连接于座椅左右两侧,所述行走轮可滚动的安装于座椅下端,所述脚踏板位于行走轮之间,所述控制器可按压的安装于放置臂上端;所述脚踏板由连接轴、隔档装置、放置板、夹持机构组成,所述连接轴与放置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隔档装置活动卡合于放置板下端,所述夹持机构位于连接轴下方前端。

其中,所述夹持机构由弹性带、摩擦板、固定处、橡胶粒组成,所述弹性带固定安装于固定处外侧,所述摩擦板嵌固连接于固定处后端,所述橡胶粒与摩擦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橡胶粒呈阵列式分布于摩擦板的表面,且摩擦板中部设有可伸缩的隔板。

其中,所述固定处由滚轮、支撑杆、弹簧、摆动轴、连接框组成,所述滚轮可活动的安装于支撑杆上端,所述支撑杆活动卡合于摆动轴左右两侧,所述弹簧螺纹连接于支撑杆之间,所述摆动轴位于弹簧下端,所述支撑杆呈八字形对称安装于弹簧左右两侧。

其中,所述滚轮由转盘、突出块、转轴组成,所述突出块固定安装于转盘外侧,所述转轴安装于转盘内侧,所述突出块分布于转盘的外侧,且外表面包裹有海绵垫。

其中,所述隔档装置由伸缩带、展开处、底板、限位框组成,所述伸缩带铆合连接于展开处与限位框之间,所述展开处活动卡合于底板上端,所述底板与限位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限位框与底板相拼接呈直角状,将展开处包裹于内侧。

其中,所述展开处由顶块、海绵垫、接触块、凹陷槽、第二转轴组成,所述顶块可转动的安装于第二转轴上端,所述海绵垫位于接触块下端,所述接触块活动卡合于顶块内侧,所述凹陷槽固定安装于接触块与海绵垫之间,所述顶块内侧设有弹簧连接着接触块上端。

其中,所述接触块由活动板、充气层、波纹垫组成,所述充气层与活动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波纹垫嵌固连接于活动板下端表面,所述充气层内部为镂空状,同时为橡胶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根据使用者脚部大小挤压支撑杆,使其在摆动轴的控制下向两侧张开到合适的位置,从而通过固定处从两侧进行夹持,促使两脚呈并拢状进行固定,同时在摩擦板表面分布有颗粒状的橡胶粒,增大脚底与板面的摩擦力避免在行走时滑出。

2.通过在急停滑出时挤压展开处,使得在挤压的过程中其顶块绕着第二转轴向上摆动,挤压伸缩带顶于限位框处,使得顶块成竖直状进行隔档,从而避免在行走时滑出伤到脚后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操控的老年人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操控的老年人轮椅脚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操控的老年人轮椅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操控的老年人轮椅固定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操控的老年人轮椅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操控的老年人轮椅隔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操控的老年人轮椅展开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操控的老年人轮椅接触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座椅-1、放置臂-2、行走轮-3、脚踏板-4、控制器-5、连接轴-41、隔档装置-42、放置板-43、夹持机构-44、弹性带-441、摩擦板-442、固定处-443、橡胶粒-444、滚轮-431、支撑杆-432、弹簧-433、摆动轴-434、连接框-435、转盘-311、突出块-312、转轴-313、伸缩带-421、展开处-422、底板-423、限位框-424、顶块-221、海绵垫-222、接触块-223、凹陷槽-224、第二转轴-225、活动板-231、充气层-232、波纹垫-23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驾驶操控的老年人轮椅,其结构包括座椅1、放置臂2、行走轮3、脚踏板4、控制器5,所述放置臂2嵌固连接于座椅1左右两侧,所述行走轮3可滚动的安装于座椅1下端,所述脚踏板4位于行走轮3之间,所述控制器5可按压的安装于放置臂2上端;所述脚踏板4由连接轴41、隔档装置42、放置板43、夹持机构44组成,所述连接轴41与放置板4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隔档装置42活动卡合于放置板43下端,所述夹持机构44位于连接轴41下方前端。

其中,所述夹持机构44由弹性带441、摩擦板442、固定处443、橡胶粒444组成,所述弹性带441固定安装于固定处443外侧,所述摩擦板442嵌固连接于固定处443后端,所述橡胶粒444与摩擦板44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橡胶粒444呈阵列式分布于摩擦板442的表面,且摩擦板442中部设有可伸缩的隔板,可增加脚底与板面的摩擦力,避免在行走时滑出。

其中,所述固定处443由滚轮431、支撑杆432、弹簧433、摆动轴434、连接框435组成,所述滚轮431可活动的安装于支撑杆432上端,所述支撑杆432活动卡合于摆动轴434左右两侧,所述弹簧433螺纹连接于支撑杆432之间,所述摆动轴434位于弹簧433下端,所述支撑杆432呈八字形对称安装于弹簧433左右两侧,用于根据使用者需求在摆动轴434的限定下张开不同的角度。

其中,所述滚轮431由转盘311、突出块312、转轴313组成,所述突出块312固定安装于转盘311外侧,所述转轴313安装于转盘311内侧,所述突出块312分布于转盘311的外侧,且外表面包裹有海绵垫,便于在使用固定时贴合于脚部两侧,增加舒适度。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步骤一,在使用时老年人乘坐于座椅1内,将脚放置于脚踏板4上,随后按动放置臂2上的控制器5启动,促使内侧的驱动装置驱使行走轮3往指定方向进行移动,当在使用过程中未急停时,转步骤二;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急停的情况时,转步骤三。

步骤二,在使用过程中未急停时,其脚踏板4通过脚踏板4内的连接轴41安装于放置臂2下端位置,使用时将脚放置于放置板43前端的夹持机构44中部,调整到舒适的角度进行行走。

步骤三,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急停的情况时,在夹持机构44内左右两侧设有固定处443,在脚部放置时会接触到固定处443内的滚轮431,使得滚轮431内转盘311在转轴313的限定下贴合于脚部进行转动,随后根据使用者脚部大小会挤压支撑杆432,使其在摆动轴434的控制下向两侧张开到合适的位置,从而通过固定处443从两侧进行夹持,促使两脚呈并拢状进行固定,从而避免行走时脚部滑出,而在摩擦板442中部设有可伸缩的支板,便于根据使用者放置姿势将两脚分离调节,转步骤四。

步骤四,在摩擦板442表面分布有颗粒状的橡胶粒444,增大脚底与板面的摩擦力避免在行走时滑出。

实施例2:

如附图6至附图8所示:所述脚踏板4由连接轴41、隔档装置42、放置板43、夹持机构44组成,所述连接轴41与放置板4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隔档装置42活动卡合于放置板43下端,所述夹持机构44位于连接轴41下方前端。

其中,所述隔档装置42由伸缩带421、展开处422、底板423、限位框424组成,所述伸缩带421铆合连接于展开处422与限位框424之间,所述展开处422活动卡合于底板423上端,所述底板423与限位框42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限位框424与底板423相拼接呈直角状,将展开处422包裹于内侧,使得在遇到冲击时顶于展开处422侧端,起到支撑的效果。

其中,所述展开处422由顶块221、海绵垫222、接触块223、凹陷槽224、第二转轴225组成,所述顶块221可转动的安装于第二转轴225上端,所述海绵垫222位于接触块223下端,所述接触块223活动卡合于顶块221内侧,所述凹陷槽224固定安装于接触块223与海绵垫222之间,所述顶块221内侧设有弹簧连接着接触块223上端,用于在受到冲击时控制接触块223在顶块221内滑动。

其中,所述接触块223由活动板231、充气层232、波纹垫233组成,所述充气层232与活动板23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波纹垫233嵌固连接于活动板231下端表面,所述充气层232内部为镂空状,同时为橡胶材质,有利于挤压充气层232控制活动板231向内凹陷。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在放置板43下端设有隔档装置42,在行走脚部因急停滑出时,会接触挤压展开处422内接触块223与海绵垫222之间的凹槽处,根据脚型不同,其脚面会接触接触块223内的充气层232促使其向内凹陷,控制活动板231向顶块221收缩,随后在挤压的过程中其顶块221会绕着第二转轴225向上摆动,挤压伸缩带421顶于限位框424处,使得顶块221成竖直状进行隔档,从而避免在行走时滑出伤到脚后跟。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