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APP平台的慢性病用药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36852发布日期:2021-09-22 22:2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APP平台的慢性病用药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基于app平台的慢性病用药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慢性病健康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app平台的慢性病用药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3.患有慢性病的患者需要长年服用药物,而慢性病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且没种药服药的周期和间隔也存在差异,从而在服药过程中会出现服药错误的情况,进而发生危险。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基于app平台的慢性病用药管理系统。
6.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基于app平台的慢性病用药管理系统,包括患者信息管理模块、病例识别模块、用药计划管理模块以及app移动终端设备;
8.所述病例识别模块分别与所述患者信息管理模块和所述用药计划管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app移动终端设备与所述患者信息管理模块、病例识别模块、用药计划管理模块通过网络通讯连接;
9.所述患者信息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患者的身份信息、病例信息、用药计划、用药周期内的用药记录;
10.所述病例识别模块用于接收、识别患者的病例信息,并将病例信息分别传输至所述患者信息管理模块和用药计划管理模块;
11.所述用药计划管理模块用于接收、识别患者的病例信息,并生成用药计划,设置闹钟定时提醒患者用药,向所述app移动终端设备发送用药提示信息以及用药确认信息,患者确认用药之后,将患者用药记录传输至所述患者信息管理模块进行储存;
12.所述app移动终端设备用于录入患者身份信息、病例信息,并将患者身份信息、病例信息分别传输至所述患者信息管理模块、所述病例识别模块,同时显示患者的身份信息、病例信息、用药计划、用药周期内的用药记录,以供患者或医生查看。
13.进一步的,还包括采集模块,所述采集模块与所述app移动终端设备通过蓝牙或无线网络通讯连接;
14.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患者在用药周期内其相关慢性病的生理数据,并将患者的
生理数据通过app移动终端设备传输至患者信息管理模块中进行记录、储存。
15.进一步的,还包括患者生理数据管理模块,其与所述app移动终端设备通过网络通讯连接、与所述患者信息管理模块电性连接;
16.所述患者生理数据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app移动终端设备的患者相关慢性病的生理数据,并对所述用药周期内患者的生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储存,当患者的生理数据浮动大于0.5左右,则通过app移动终端设备提醒患者及时就医。
17.进一步的,所述用药计划包括药品名称、用药时间以及用药量。
18.进一步的,所述用药提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弹窗、通知信息、振动、响铃、语音电话。
19.进一步的,所述用药提示信息发送间隔为5分钟。
20.进一步的,所述app移动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电话手表。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本发明所采用的系统通过患者的病例信息获取患者的用药计划,并定时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因为药物品种多、服药周期和间隔差异导致付错药的情况;同时可以避免出现患者忘记用药的情况,保证患者每个用药计划内都能够按时按量吃药,保证治疗效果,避免药物浪费。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4.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app平台的慢性病用药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数字说明:
26.1、患者信息管理模块;2、病例识别模块;3、用药计划管理模块;4、app移动终端设备;5、采集模块;6、患者生理数据管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2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基于app平台的慢性病用药管理系统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30.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app平台的慢性病用药管理系统,其包括患者信息管理模块1、病例识别模块2、用药计划管理模块3以及app移动终端设备4。
31.其中,所述病例识别模块2分别与所述患者信息管理模块1和所述用药计划管理模块3电性连接,所述app移动终端设备4与所述患者信息管理模块1、病例识别模块2、用药计划管理模块3通过网络通讯连接;所述网络为2g/3g/4g/5g/或wifi无线网络。
32.所述患者信息管理模块1用于管理患者的身份信息、病例信息、用药计划、用药周期内的用药记录。
33.所述病例识别模块2用于接收、识别病例信息,并将病例信息分别传输至所述患者信息管理模块1和用药计划管理模块3。
34.所述用药计划管理模块3用于接收、识别患者的病例信息,并生成用药计划,所述用药计划具体包括药品名称、用药时间、用药量;同时根据用药计划设置闹钟定时提醒客户用药,到用药时间向所述app移动终端设备4发送用药提示信息以及用药确认信息,患者确认用药之后,将患者用药记录传输至所述患者信息管理模块1进行储存。
35.具体的,所述用药提示信息和用药确认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弹窗、通知信息、振动、响铃、语音电话;信息发送时间间隔为5分钟,客户确认用药之后,停止信息发送,从而可以避免出现患者忘记用药的情况,保证患者每个用药计划内都能够按时按量吃药,保证治疗效果,避免药物浪费。
36.同时,所述用药计划管理模块3内还设置有用于提醒患者用药周期结束前去医院拿药的闹钟,闹钟设定时间为用药周期结束前三天,提醒间隔为24h,从而避免客户出现拿药不及时导致缺药的情况。
37.所述app移动终端设备4用于录入患者身份信息、病例信息,并将患者身份信息、病例信息传输至所述病例识别模块2,同时显示患者的身份信息、病例信息、用药计划、用药周期内的用药记录,以供患者或医生查看。
38.具体的,所述app移动终端设备4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电话手表。
39.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采集模块5,其与所述app移动终端设备4通过蓝牙或无线网络通讯连接;所述采集模块5用于采集患者在用药周期内其相关慢性病的生理数据,并将患者的生理数据通过app移动终端设备4传输至患者信息管理模块1中进行记录、储存。
40.所述采集模块5包括但不限于血糖仪、血压计。
41.同时,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患者生理数据管理模块6,其与所述app移动终端设备4通过网络通讯连接、与所述患者信息管理模块1电性连接。
42.所述患者生理数据管理模块6用于接收来自所述app移动终端设备4的患者相关慢性病的生理数据,并对所述用药周期内患者的生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储存,当患者的生理数据浮动大于0.5左右,则通过app移动终端设备4提醒患者及时就医;使得患者可以及时得到救治。
43.所述系统的使用方法如下:
44.使用时,在app移动终端设备4中下载并安装app,注册后进行登录,录入患者身份
信息和病例信息,所述app移动终端设备4将患者身份信息上传至用户信息管理模块进行储存,并将病例信息传输至所述病例识别模块2。
45.所述病例识别模块2识别接收、识别患者的病例信息,并将病例信息分别传输至所述患者信息管理模块1和用药计划管理模块3;所述患者信息管理模块1对患者的病例信息进行储存管理;所述用药计划管理模块3接收识别患者的病例信息,并生成用药计划,同时根据用药计划设置闹钟定时提醒客户用药,到用药时间向所述app移动终端设备4发送用药提示信息以及用药确认信息,患者确认用药之后,将患者用药记录传输至所述患者信息管理模块1进行储存。
46.此外,客户每天使用采集模块5获得其慢性病相关生理数据,并将生理数据通过所述app移动终端设备4的上传至患者生理数据管理模块6,所述患者生理数据管理模块6并对所述用药周期内患者的生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储存,当患者的生理数据浮动大于0.5左右,则通过app移动终端设备4提醒患者及时就医;使得患者可以及时得到救治。
47.当患者一个用药周期结束后,再次去医院拿药时,可通过app移动终端设备4向医生展示用药周期内的用药记录以及生理数据记录,从而为医生开药提供参考。
48.本发明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49.所述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