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医用缝合针收纳装置

文档序号:26952944发布日期:2021-10-16 02:2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数字医用缝合针收纳装置

1.本发明涉及医用设施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数字医用缝合针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手术过程中,尤其是重大手术,医用缝合针是用于缝合患者伤口的一种手术器械,一次重大手术至少需要用上几十根甚至上百根的带线缝针。术中缝针的管理和清点成为护士的主要的麻烦之一。由于手术缝针体积小,若不慎遗失或遗留在患者体内,不仅耽误手术时间还容易造成事故。
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弯盘对术中缝针进行收集,常规弯盘通常为不锈钢材质,其具有盘体和盖体;采用该种弯盘对术中缝针进行收集时,所有术中缝针均为堆积于弯盘内,且术中缝针与弯盘的材质、颜色相近,故而不便于对弯盘内的术中缝针的数量进行清点。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准确快速清点医用缝合针的数量及不方便取拿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字医用缝合针收纳装置。其能够实现方便手术时医用缝合针的取拿以及术后快速核查医用缝合针数量的功能从而解决医护人员无法快速清点医用缝合针数量的问题进而达到节约手术时间及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6.一种数字医用缝合针收纳装置,其包括弯盘,弯盘内设有开口向上的放置腔,放置腔内设有放置板,放置板的上面设有用于吸附医用缝合针的磁力贴,磁力贴上设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上设有用于安装医用缝合针的针槽,磁力贴上设有与针槽相对应的编号。
7.通过本发明的构造,使得医护人员通过夹持机构将医用缝合针卡接在针槽内,其医用缝合针露在针槽的部分吸附于磁力贴上,从而使医用缝合针得到较佳的固定;其中,磁力贴的颜色为黑色,从而便于其于医用缝合针形成颜色反差,进而使医用缝合针的位置更加明显;通过编号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快速清点医用缝合针的数量,其中,编号与针槽一一对应,从而便于对医用缝合针的数量进行编号标记。
8.作为优选,放置板分区设置且放置板设置三块,放置腔的底面设有用于对每块放置板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安装板,安装板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轴向与放置腔底面平行设置且可转动螺纹柱,螺纹柱一端伸出弯盘,安装槽内设有螺纹连接在螺纹柱上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能够在螺纹柱上反向直线运动;放置板的下表面上固定有铰接座,第一滑块与铰接座之间设有第一连杆,第二滑块与铰接座之间设有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通过一铰接轴连接在铰接座上。
9.通过本发明的构造,使得升降机构对每块放置板进行分区升降,使医护人员根据实际使用将不同块的放置板从放置腔内升降至合适高度后,将医用缝合针放置完全于放置板后,进而通过升降机构将放置板降至放置腔内,较佳的方便清点医用缝合针的数量。
10.作为优选,夹持机构包括夹持部和夹持件,夹持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板沿夹持件长
度方向的两侧均匀布设有呈弧形的夹持片;夹持部内设有夹持腔,夹持腔用于安装夹持件,夹持腔沿夹持部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匀布设有供对应夹持片卡入的弧形槽;针槽由夹持片的凸面与弧形槽的凹面共同构成,夹持片能够在弧形槽内沿夹持件长度方向运动。
11.本发明中,通过夹持片和弧形槽的设置,使得夹持片在弧形槽内运动,使得由夹持片的凸面与弧形槽的凹面形成的针槽能够调节张口大小,从而实现对医用缝合针的夹持和松放;其中,当针槽张开至最大时,便于医护人员安装医用缝合针至针槽内,进而实现对医用缝合针的收纳,当针槽闭合至最小时,能够使医用缝合针卡接于针槽内,使其较佳的得到固定,方便医护人员对医用缝合针进行松放后倒至锐器垃圾桶内。
12.作为优选,夹持部的端部设有与夹持腔连通的弹簧安装腔,连接板的端部设有穿过弹簧安装腔的连接柱,连接柱的与连接板连接的端部设有挡板,连接柱上套设有抵靠在挡板上的弹簧,弹簧始终有推动夹持片的凸面朝向弧形槽的凹面运动的趋势。
13.通过本发明的构造,使得弹簧始终抵靠挡板,进而使连接柱带动连接板在夹持腔内移动,从而带动夹持片在弧形槽内运动,进而实现针槽的张口逐渐闭合,较佳的实现夹持片对医用缝合针的夹持固定。
14.作为优选,连接柱伸出夹持部的一端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限位块,限位块上设有限位槽,连接柱的一端且垂直于连接柱设有卡于限位槽内的横杆;限位槽包括依次连接的延伸槽、引导槽和卡槽,延伸槽的开口朝向夹持部且能够限制横杆朝向连接柱的延伸方向运动,引导槽的截面呈弧形且能够引导横杆卡于卡槽,卡槽位于引导槽的下端。
15.通过本发明的构造,使得拉动横杆带动挡板克服弹簧弹力,使其带动连接柱移动,进而实现针槽的张口逐渐张大,便于医护人员放置医用缝合针;,通过延伸槽、引导槽和卡槽的设置,使得拉动横杆时,横杆能够沿着延伸槽进入引导槽,进而将其卡入卡槽内,实现针槽的张口最大,进而便于医护人员放置医用缝合针,从而实现对医用缝合针的收纳。
16.作为优选,横杆上对应套设有圆环板,对应圆环板连接设有把手,把手的一端呈弧形设置且能够与夹持部的端部相切,限位块设有位于限位槽上端的限位销,限位销用于将把手限制在限位销的下端。
17.通过本发明的构造,使用者通过把手带动横杆在延伸槽内移动至引导槽内,调节圆环板在横杆上的位置,使得限位销抵靠把手的上表面,进而带动把手向下移动,从而实现带动横杆卡入卡槽内,进而实现针槽的张口最大,便于医护人员对医用缝合针的安装;使用者通过旋转把手,调节圆环板在横杆上的位置,使得限位销抵靠把手的下表面,进而带动把手向上移动,从而实现带动横杆脱离出卡槽,进而使横杆沿着延伸槽滑出限位块,从而实现针槽的张口闭合,便于使其对医用缝合针的夹持固定。
18.作为优选,磁力贴上设有安装座,安装座内设有可转动的转轴,夹持部的远离限位机构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于安装座上。
19.通过本发明中的构造,使得医护人员转动夹持部,从而使夹持部能够翻转至弯盘外,通过把手的一端挤压夹持部的端部,进而带动连接柱沿夹持部长度方向延伸,从而带动夹持片在弧形槽内移动,进而实现针槽的开口逐渐张大,从而实现医用缝合针的掉落,较佳的方便医护人员将医用缝合针倒进锐器垃圾桶内。
20.作为优选,弯盘上设有盖板,弯盘的侧壁处设有转动座,转动座内设有转动轴,盖
板通过转动轴铰接于转动座上,盖板采用透明材料且形状、大小与弯盘相适配,使盖板能够对弯盘进行封盖,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弯盘的内部情况。
21.作为优选,磁力贴上还设有粘性布,较佳的方便医护人员能够放置不具有磁性的医用缝合针。
22.作为优选,磁力贴上设有鱼尾结,使得医护人员利用鱼尾结取出磁力贴,从而使磁力贴的取拿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23.图1为实施例1中的数字医用缝合针收纳装置的示意图;
24.图2为实施例1中的数字医用缝合针收纳装置的示意图;
25.图3为图2中的a的放大图;
26.图4为实施例1中的夹持机构的示意图;
27.图5为实施例1中的夹持部的示意图;
28.图6为实施例1中的夹持件的示意图;
29.图7为实施例1中的夹持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30.图8为实施例1中的限位机构的示意图;
31.图9为实施例1中的把手的示意图;
32.图10为实施例1中的数字医用缝合针收纳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33.图11为图4中的b的放大图。
34.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
35.110、弯盘;111、放置腔;112、转动座;120、放置板;130、磁力贴;131、鱼尾结;140、粘性布;150、盖板;160、转动轴;200、升降机构;310、安装板;311、安装槽;320、螺纹柱;330、第一滑块;340、第二滑块;350a、第一连杆;350b、第二连杆;410、安装座;420、转轴;430、夹持部;440、夹持片;450、限位板;451、限位销;460、把手;510、夹持腔;520、弧形槽;530、弹簧;600、夹持件;610、连接板;620、连接柱;630、挡板;640、横杆;710、弹簧安装腔;810、限位槽;810a、延伸槽;810b、引导槽;810c、卡槽;910、圆环板;1010、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37.实施例1
3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字医用缝合针收纳装置,其包括弯盘110,弯盘110内设有开口向上的放置腔111,放置腔111内设有放置板120,放置板120的上面设有用于吸附医用缝合针的磁力贴130,磁力贴130上设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上设有用于安装医用缝合针的针槽,磁力贴130上设有与针槽相对应的编号。
39.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使得医护人员通过夹持机构将医用缝合针卡接在针槽内,其医用缝合针露在针槽的部分吸附于磁力贴130上,从而使医用缝合针得到较佳的固定;本实施例中,通过弯盘110、放置板120和磁力贴130的设置,放置板120与弯盘110的形状大小相适配,使得磁力贴130能够固定在放置板120上,磁力贴130与放置板120的形状相适
配,磁力贴130的尺寸略小于放置板120且磁力贴130的颜色为黑色,从而便于其于医用缝合针形成颜色反差,进而使医用缝合针的位置更加明显;本实施例中,通过编号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快速清点医用缝合针的数量,其中,编号与针槽一一对应,从而便于对医用缝合针的数量进行编号标记。
40.结合图2

3所示,本实施例中,放置板120分区设置且放置板120设置三块,放置腔111的底面设有用于对每块放置板120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200;升降机构200包括安装板310,安装板310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安装槽311,安装槽111内设有轴向与放置腔111底面平行设置且可转动螺纹柱320,螺纹柱320一端伸出弯盘110,安装槽311内设有螺纹连接在螺纹柱320上第一滑块330和第二滑块340,第一滑块330和第二滑块340能够在螺纹柱320上反向直线运动;放置板120的下表面上固定有铰接座1010,第一滑块330与铰接座1010之间设有第一连杆350a,第二滑块340与铰接座1010之间设有第二连杆350b,第一连杆350a与第二连杆350b通过一铰接轴连接在铰接座1010上。
41.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使得升降机构200对每块放置板120进行分区升降,使医护人员根据实际使用将不同块的放置板120从放置腔111内升降至合适高度后,将医用缝合针放置完全于放置板120后,进而通过升降机构200将放置板120降至放置腔111内,较佳的方便清点医用缝合针的数量;其中,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滑块330、第二滑块340、第一连杆350a、第二连杆350b、螺纹柱320和铰接座1010的设置,使得转动螺纹柱320带动第一滑块330和第二滑块340相向运动时,从而使第一连杆350a和第二连杆350b相互带动放置板120升至合适高度,较佳的方便医护人员放置医用缝合针;转动螺纹柱320带动第一滑块330和第二滑块340反向运动时,从而使第一连杆350a和第二连杆350b相互带动放置板120降至放置腔111内,较佳的方便医护人员对医用缝合针的收纳;其中,通过铰接座1010的设置,较佳的实现放置板120升降的稳定性。
42.如图4

11所示,本实施例中,夹持机构包括夹持部430和夹持件600,夹持件600包括连接板610,连接板610沿夹持件600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匀布设有呈弧形的夹持片440;夹持部430内设有夹持腔510,夹持腔510用于安装夹持件600,夹持腔510沿夹持部430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匀布设有供对应夹持片440卡入的弧形槽520;针槽由夹持片440的凸面与弧形槽520的凹面共同构成,夹持片440能够在弧形槽520内沿夹持件440长度方向运动。
43.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夹持片440和弧形槽520的形状相适配,本实施例中,通过夹持片440和弧形槽的设置,使得夹持片440在弧形槽520内运动,使得由夹持片440的凸面与弧形槽520的凹面形成的针槽能够调节张口大小,从而实现对医用缝合针的夹持和松放;其中,当针槽张开至最大时,便于医护人员安装医用缝合针至针槽内,进而实现对医用缝合针的收纳,当针槽闭合至最小时,能够使医用缝合针卡接于针槽内,使其较佳的得到固定,方便医护人员对医用缝合针进行松放后倒至锐器垃圾桶内。
44.本实施例中,夹持部430的端部设有与夹持腔510连通的弹簧安装腔710,连接板610的端部设有穿过弹簧安装腔710的连接柱620,连接柱620的与连接板610连接的端部设有挡板630,连接柱620上套设有抵靠在挡板630上的弹簧530,弹簧530始终有推动夹持片440的凸面朝向弧形槽520的凹面运动的趋势。
45.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使得弹簧530始终抵靠挡板,进而使连接柱620带动连接板610在夹持腔510内移动,从而带动夹持片440在弧形槽520内运动,进而实现针槽的张口
逐渐闭合,较佳的实现夹持片440对医用缝合针的夹持固定。
46.本实施例中,连接柱620伸出夹持部430的一端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限位块450,限位块450上设有限位槽810,连接柱620的一端且垂直于连接柱620设有卡于限位槽810内的横杆640;限位槽810包括依次连接的延伸槽810a、引导槽810b和卡槽810c,延伸槽810a的开口朝向夹持部430且能够限制横杆640朝向连接柱620的延伸方向运动,引导槽810a的截面呈弧形且能够引导横杆640卡于卡槽810c,卡槽810c位于引导槽810b的下端。
47.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使得拉动横杆640带动挡板630克服弹簧530弹力,使其带动连接柱620移动,进而实现针槽的张口逐渐张大,便于医护人员放置医用缝合针;本实施例中,通过延伸槽810a、引导槽810b和卡槽810c的设置,使得拉动横杆640时,横杆640能够沿着延伸槽810a进入引导槽810b,进而将其卡入卡槽810c内,实现针槽的张口最大,进而便于医护人员放置医用缝合针,从而实现对医用缝合针的收纳。
48.本实施例中,横杆640上对应套设有圆环板910,对应圆环板910连接设有把手460,把手460的一端呈弧形设置且能够与夹持部430的端部相切,限位块450设有位于限位槽810上端的限位销451,限位销451用于将把手460限制在限位销451的下端。
49.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使用者通过把手460带动横杆640在延伸槽810a内移动至引导槽810b内,调节圆环板910在横杆640上的位置,使得限位销451抵靠把手460的上表面,进而带动把手460向下移动,从而实现带动横杆640卡入卡槽810c内,进而实现针槽的张口最大,便于医护人员对医用缝合针的安装;使用者通过旋转把手460,调节圆环板910在横杆640上的位置,使得限位销451抵靠把手460的下表面,进而带动把手460向上移动,从而实现带动横杆640脱离出卡槽810c,进而使横杆沿着延伸槽810a滑出限位块450,从而实现针槽的张口闭合,便于使其对医用缝合针的夹持固定;本实施例中,把手460的一端呈弧形设置,使拉动横杆640在限位槽810内运动较佳的省力,其还能够便于医护人员单手操作;其中,通过限位销451的设置,使得横杆640卡入卡槽810c内,通过移动圆环板910在横杆640上的位置,使其带动把手460的上表面卡入限位销451的下侧壁,避免医护人员在安装医用缝合针时因操作不慎导致横杆640脱离卡槽810c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
50.其中,限位销451设于延伸槽810a的中部处。
51.本实施例中,磁力贴130上设有安装座410,安装座410内设有可转动的转轴420,夹持部430的远离限位机构的一端通过转轴420铰接于安装座410上。
52.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使得医护人员转动夹持部430,从而使夹持部430能够翻转至弯盘110外,通过把手460的一端挤压夹持部430的端部,进而带动连接柱620沿夹持部430长度方向延伸,从而带动夹持片440在弧形槽520内移动,进而实现针槽的开口逐渐张大,从而实现医用缝合针的掉落,较佳的方便医护人员将医用缝合针倒进锐器垃圾桶内。
53.本实施例中,弯盘110上设有盖板150,弯盘110的侧壁处设有转动座112,转动座112内设有转动轴160,盖板150通过转动轴160铰接于转动座112上,盖板150采用透明材料且形状、大小与弯盘110相适配,使盖板150能够对弯盘110进行封盖,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弯盘110的内部情况。
54.本实施例中,磁力贴130上还设有粘性布140,较佳的方便医护人员能够放置不具有磁性的医用缝合针。
55.本实施例中,磁力贴130上设有鱼尾结131,使得医护人员利用鱼尾结131取出磁力贴130,从而使磁力贴130的取拿更加方便。
56.本实施例的数字医用缝合针收纳装置在具体使用时,翻开盖板150,转动螺纹柱320使每块放置板120升至合适的高度,通过拉动把手460带动横杆640沿着延伸槽810a的延伸方向进至引导槽810b,调节圆环板910在横杆640上的位置,使限位销451能够抵靠把手460的上表面,按压把手460向下移动,使横杆640卡入卡槽810c,旋转把手460并调节圆环板910在横杆640上的位置使把手460的上表面卡入限位销451的下端,通过上述操作,使针槽的张口最大,医护人员能够对医用缝合针收纳在针槽内,转动螺纹柱320将对应医用缝合针收纳完全的放置板120进行降至放置腔111内待处理;调节圆环板910在横杆640上的位置,使把手460旋转过后,限位销451能够抵靠把手460的下表面,拉动把手460向上移动,使横杆640脱离卡槽810c,进而横杆640沿着延伸槽810a脱离出限位块450,通过上述操作,使得针槽闭合,从而夹持片440卡接医用缝合针,旋转夹持部430,使得针槽对向锐器垃圾桶,按压把手460使把手460的一端挤压夹持部430的端部,使得夹持片440沿夹持件600的长度方向运动,从而使医用缝合针脱落至锐器垃圾桶内;撕下鱼尾结131将带有粘性布140的磁力贴130进行撕下后倒至锐器垃圾桶内。
57.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