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面止血修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750752发布日期:2021-09-25 02:25阅读:94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种创面止血修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出血后如何止血一直困扰着人类。古埃及人使用一种含蜂蜡、油脂和大麦的混合物来止血。古印度人使用一种红砂和动物内脏的混合物来止血。在古代中国,大夫们则使用金疮药,金不焕等中草药来止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骨蜡等非可吸收止血材料在临床上的运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外科技术的发展,但是这些非可吸收材料带来的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却困扰着临床工作者。因此,关于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得了快速的发展,并又一次推进了外科技术的发展。
3.合适的止血材料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对创伤或术后恢复至关重要。在选择止血材料时应当多方面综合考虑,包括出血部位,术腔形态大小,不同渗/出血情况的填塞要求,不同止血材料的止血机制,与机体的相容性,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经济条件等。纤维蛋白胶类能形成纤维蛋白凝块黏附于创面,可以减少创面血肿形成的机会,适用于腹膜后出血,腹腔脏器出血的止血。氧化再生纤维素类具有抑菌和防止术后粘连的作用,适用于腹腔内脏器的止血,但在神经外科的手术中应避免使用。α

氰基丙烯酸酯类同样具有很强的黏附作用,还可以填塞组织缺损部位,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因此使用于皮肤损伤患者。止血明胶在吸收血液后体积迅速膨胀,压迫周围组织,应避免在靠近神经或空间狭小的部位使用。微纤维胶原止血过程需要血小板参与,不适用于血小板缺乏症患者。
4.理想的止血材料应具备以下特点:止血迅速、无毒性、无抗原性、不增加感染概率、不影响组织愈合、价格便宜。但是目前尚无这种理想材料,因此开发出新一代的快速止血和功能性止血材料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更高的手术要求,为人类健康提供良好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创面止血修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拓展医用止血材料的可选范围。
6.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常规医用止血材料的性能有待改善。
7.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创面止血修复纳米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纳米凹凸棒石17~25份,纳米蒙脱石21~28份,纳米电气石17~25份,醋酸铈1~5份,湿润添加剂0.5~3份,高聚物28~50份。
9.作为优选,所述纳米凹凸棒石,纳米蒙脱石,纳米电气石的粒径均小于100纳米。
10.作为优选,所述润湿添加剂选自以下成分的其中一种或其中两种:甘油,丙二醇,山梨醇。
11.作为优选,所述高聚物选自以下成分的其中一种:聚丙烯酸乙酯,聚乙烯,聚乙烯
醇。
1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上述创面止血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1)取配方量的高聚物溶于乙醇中,制成浓度为0.15~0.45g/ml的高聚物乙醇溶液;
14.2)取配方量的纳米凹凸棒石,纳米蒙脱石,纳米电气石,醋酸铈,湿润添加剂,与步骤1)所得的高聚物乙醇溶液混合,得到静电纺丝液;
15.3)将步骤2)所得的静电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所述创面止血修复纳米复合材料;其中,所述静电纺丝的参数为:滚筒转速为400~560r/min;接收距离为15~23cm;正极电压为13~15kv;负极电压为4~6kv。
16.作为优选,步骤2)中与高聚物乙醇溶液混合的物质还包括分散添加剂和生物添加剂。
17.作为优选,步骤3)中静电纺丝的出液速度为0.03~0.05ml/min;更优的,静电纺丝的出液速度为0.04ml/min。
18.在以上技术方案中,纳米凹凸棒石,纳米蒙脱石的颗粒细、可塑性强、结合性好,比表面积大,颗粒上带有负电性,有很好的的物理吸附性和表面化学活性,具备安全、无毒等优点。凹凸棒石、蒙脱石在医学领域已被证实具有较好的凝血功能,其可选择性吸收血液中的水,有效浓缩凝血活性物质;使血小板聚集粘附,同时可以激发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达到凝血目的。电气石具有放射负离子、产生微弱生物电流等特性,有利于伤口愈合,促进细胞生长。硝酸铈中的铈元素作为稀土元素可以增强电气石的性能。
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创面止血修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技术方案以纳米矿物为主要成分,利用静电纺丝技术与高聚物复合形成创面止血修复矿物材料,制备的复合材料可以实现快速止血和创面修复,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复合材料具有高吸附性,经高附加值加工后可以研制系列生物健康功能材料。
20.本发明的技术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21.1、本发明首次将具备止血功能的凹凸棒石、蒙脱石与静电纺丝技术结合,制得一种新型薄膜止血材料,相比于止血敷料粉末或将止血材料粘结在基材上,凹凸棒石、蒙脱石止血材料在对伤口止血时使用方便,且材料本身的吸水性和粘结性导致其能与创面贴合更加紧密。
22.2、凹凸棒石、蒙脱石的部分硅羟基在止血材料中与高聚物的氢键结合,形成稳定结构;剩余部分硅羟基在材料表面发挥止血与亲水作用,得到的止血材料具有性能稳定、止血速度快、使用方便、有利于伤口愈合、生物相容性好、成本低廉的优点。
23.3、凹凸棒石、蒙脱石为复合材料整体结构提供支撑,减少其收缩现象,使复合材料的孔道结构变多,止血效果得到提高。电气石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和生物细胞生长,醋酸铈增强电气石的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将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
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25.一种创面止血修复纳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由纳米凹凸棒石,纳米蒙脱石,纳米电气石,醋酸铈,润湿添加剂和高聚物通过静电纺丝复合而成。该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纳米凹凸棒石17~25份,纳米蒙脱石21~28份,纳米电气石17~25份,醋酸铈1~5份,湿润添加剂0.5~3份,高聚物28~50份。
26.其中,所述纳米凹凸棒石,纳米蒙脱石,纳米电气石的粒径小于100纳米。
27.所述润湿添加剂为甘油、丙二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两种。
28.所述高聚物为聚丙烯酸乙酯、聚乙烯或聚乙烯醇中的一种。
29.上述创面止血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1)将高聚物溶于乙醇中,制成浓度为0.15~0.45g/ml高聚物乙醇溶液;
31.(2)将纳米凹凸棒石,纳米蒙脱石,纳米电气石,醋酸铈,分散添加剂,湿润添加剂,生物添加剂与步骤(1)所得高聚物乙醇溶液混合,得到静电纺丝液;
32.(3)将步骤(2)所得静电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创面止血修复纳米复合材料;
33.静电纺丝的参数为:滚筒转速为400~560r/min;接收距离为15~23cm;正极电压为13~15kv;负极电压为4~6kv。
34.其中,静电纺丝的出液速度为0.04ml/min。
35.实施例1
36.本实施例中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如下:
37.向10ml无水乙醇中溶解聚丙烯酸乙酯2g,按比例加入纳米凹凸棒石18份,纳米蒙脱石22份,纳米电气石19份,醋酸铈2份,湿润添加剂1份,聚丙烯酸乙酯38份。常温下水浴搅拌36h;进行静电纺丝设置滚筒转速为450r/min,针头距滚筒的距离(接收距离)为21cm,出液速度为0.04ml/min,正极电压为13kv,负极电压为4kv,制得该复合材料。
38.止血实验:
39.大鼠以10%水合氯醛(0.3ml/100g)腹腔内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消毒,取腹部正中切口长约5cm,逐层剪开皮肤、肌肉及腹膜,暴露肝脏。将肝脏右叶充分暴露后在其正中以尖刀划取1
×
1cm的正方形边界,深约0.5cm。以组织剪将边界内肝组织去除,并以组织镊刮除创面,使肝脏创面出现明显渗血。将实施例1制得的止血材料置于创面,充分覆盖并贴附肝组织,以医用纱布于材料外侧创面上方适当压迫并计时,记录渗血完全停止时间为100秒。
40.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