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运载内窥镜的智能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37526发布日期:2021-09-14 23:50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运载内窥镜的智能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用于运载内窥镜的智能载车。


背景技术:

2.内窥镜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它对医生非常有用。例如,借助内窥镜医生可以观察胃内的溃疡或肿留,据此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内窥镜可以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
3.所以内窥镜在使用结束后,上面不可避免的会沾粘很多污渍,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清洗,由因为内窥镜属于精密仪器,所以有些地方的污渍难以通过简单的清洗去除,所以需要送到专门的清洗室进行。
4.但是清洗室与检查科室之间距离较远,所以需要专门的医护人员通过内窥镜推车将干净的内窥镜送到检查科室,再将经过简单清理后被用过的内窥镜送到清洗室,需要医护人员来回跑很多趟,极大的浪费了人力。推车结构简单而且由于考虑到运输中器械碰撞,所以一个推车所能运送的内窥镜也是少量的。
发明创造内容
5.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提出了一种用于运载内窥镜的智能载车。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运载内窥镜的智能载车,包括运载底盘,还包括:功能车厢,一端安装在运载底盘上,与运载底盘电连接;控制中枢,安装在功能车厢的另一端,与功能车厢电连接,用于驱动运载底盘的运动;所述功能车厢包括:箱体,一端与运载底盘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控制中枢可拆卸连接;内窥镜放置模块,安装在箱体上,用于容纳内窥镜;二级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内窥镜放置模块的开启和关闭,安装在箱体中,与功能车厢电连接,与运载底盘电连接,与内窥镜放置模块电连接;电源模块,安装在箱体中,与二级控制模块电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的内窥镜放置模块有多个,排列设置在箱体上。
8.作为优选,所述的内窥镜放置模块包括:放置容纳槽,为开设在箱体上的凹槽;放置组件,安装在放置容纳槽中,与放置容纳槽滑动连接,用于容纳内窥镜;驱动电机,安装在箱体内,与二级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驱动放置组件运动;隔离容纳槽,为开设在箱体上的凹槽,位于放置容纳槽下方,且与放置容纳槽连通;隔离组件,安装在隔离容纳槽中,用于给内窥镜提供隔离措施,防止内窥镜污染周边环境。
9.作为优选,所述的隔离组件包括:支撑柱,两端分别与隔离容纳槽的两侧壁可拆卸连接;隔离袋卷,套在支撑柱上,与支撑柱转动连接,另一端进入到放置装置中,用于将内窥镜和放置组件隔离;所述隔离袋卷包括若干个首尾相连的隔离袋,所述隔离袋有两种颜色,不同颜色的隔离袋间隔设置。
10.作为优选,所述的放置容纳槽的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的第
一凹槽中安装有滚珠丝杠,所述的滚珠丝杠的一端与箱体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滚珠丝杠的螺母与放置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凹槽中设置有第一导电片和滑动导电棒;所述第一导电片设置在第二凹槽的底部,与二级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滑动导电棒安装在第二凹槽中,一端与第一导电片接触,另一端与放置组件接触。作为优选,所述的放置组件包括:抽屉,安装在放置容纳槽中,与箱体滑动连接;热封装置,安装在抽屉的面板上,与滑动导电棒的另一端电连接,用于对隔离袋进行封口;所述抽屉的侧板外壁上开设有沿着侧板延伸的第三凹槽;在所述第三凹槽靠近抽屉面板的端部开设有导电棒容纳槽,所述导电棒容纳槽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与热封装置电连接;所述抽屉的底部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第二导电片电连接。
11.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动导电棒包括:第一导电筒,安装在第二凹槽中,封闭端与第一导电片相抵;橡胶弹簧,安装在第一导电筒中,一端与第一导电筒的底部相抵;第一导电棒,一端与插入到第一导电筒中,与第一导电筒滑动连接,与橡胶弹簧的另一端相抵,另一端与第二导电片相抵。
12.作为优选,所述的热封装置包括:加热电阻,安装在抽屉面板中,与第二导电片电连接;温控开关,安装在抽屉面板中,与加热电阻电连接;下压板,安装在抽屉面板的上表面上,与加热电阻连接;上压板,安装在下压板的上方,与抽屉面板铰接。
13.作为优选,在所述放置容纳槽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照明灯和颜色传感器;所述照明灯和颜色传感器设置在与抽屉地板相对的侧壁上,用于分辨处于抽屉中隔离袋的颜色。
14.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转运车可以自动将干净的内窥镜送到所需的科室,同时也可以将用过的内窥镜送回到清洗室。其中内窥镜放置模块可以区分在其中内窥镜的是否有被使用过,对于多科室运输任务来说,可以避免将用过的内窥镜取出,造成交叉感染事件的发生。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创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6.图1为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功能车厢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抽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滑动导电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整体连接关系图
21.附图标记:
[0022]1‑
控制中枢,2

功能车厢,21

放置组件,211

导电棒容纳槽,212

热封装置,2121

上压板,2122

下压板,213

第三凹槽,214

压力传感器,22

隔离组件,221

支撑柱,222

隔离袋卷,223

隔离袋,23

放置容纳槽,231

滑动导电棒,2311

第一导电筒,2312

橡胶弹簧,2313

第一导电棒,232

滚珠丝杠,233

照明灯,234

颜色传感器,235

第一凹槽,24

隔离容纳槽,25

驱动电极,26

箱体,27

电源模块,28

第二控制模块,3

运动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0024]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运载内窥镜的智能载车,包括运载底盘,还包括:功能车厢2和控制中枢1。功能车厢2的一端安装在运载底盘上,与运载底盘电连接。控制中枢1,安装在功能车厢2的另一端,与功能车厢2电连接,用于驱动运载底盘的运动。
[0025]
如图2所示和图5所示,功能车厢2包括:箱体26、内窥镜放置模块、二级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27。箱体26的一端与运载底盘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控制中枢1可拆卸连接。二级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内窥镜放置模块的开启和关闭,安装在箱体26中,与功能车厢2电连接,与运载底盘电连接,与内窥镜放置模块电连接。电源模块27安装在箱体26中,与二级控制模块电连接。
[0026]
由于功能车厢2需要放置内窥镜,为了保证内窥镜的不会出现交叉感染,所以需要定期的对内窥镜放置模块进行消毒。所以将功能车厢2与运载底盘以及控制中枢1可拆卸式连接,有利于节约设备投入成本。又因为电源模块27设置在功能车厢2中,所以在电源模块27需要充电时,同样可以更换功能车厢2继续进行运输工作,不会对工作造成影响。
[0027]
内窥镜放置模块安装在箱体26上,用于容纳内窥镜。内窥镜放置模块有多个,排列设置在箱体26上。内窥镜放置模块包括:放置容纳槽23、放置组件21、驱动电机、隔离容纳槽24和隔离组件22。驱动电机安装在箱体26内,与二级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驱动放置组件21运动。隔离容纳槽24为开设在箱体26上的凹槽,位于放置容纳槽23下方,且与放置容纳槽23连通。
[0028]
隔离组件22安装在隔离容纳槽24中,用于给内窥镜提供隔离措施,防止内窥镜污染周边环境。隔离组件22包括:支撑柱221和隔离袋卷222。支撑柱221的两端分别与隔离容纳槽24的两侧壁可拆卸连接。隔离袋卷222套在支撑柱221上,另一端进入到放置装置中,用于将内窥镜和放置组件21隔离。隔离袋卷222包括若干个首尾相连的隔离袋223,隔离袋223有两种颜色,不同颜色的隔离袋223间隔设置。
[0029]
由于该智能运载车结构复杂,全面消毒较为困难,所以为了减少消毒次数,在内窥镜放置模块中设置了隔离组件22,隔离组件22可以将内窥镜与箱体26隔离,使得内窥镜不与箱体26发生直接接触,避免使用过的内窥镜污染箱体26,以及未使用的内窥镜被箱体26污染。
[0030]
放置容纳槽23为开设在箱体26上的凹槽。放置容纳槽23的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235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235中安装有滚珠丝杠232,滚珠丝杠232的一端与箱体26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滚珠丝杠232的螺母与放置组件21固定连接。第二凹槽中设置有第一导电片和滑动导电棒231。第一导电片设置在第二凹槽的底部,与二级控制模块电连接。
[0031]
放置组件21安装在放置容纳槽23中,与放置容纳槽23滑动连接,用于容纳内窥镜。放置组件21包括:抽屉、热封装置212、第三凹槽213、第二导电片和压力传感器214。抽屉,安装在放置容纳槽23中,与箱体26滑动连接。抽屉的侧板外壁上开设有沿着侧板延伸的第三凹槽213。在第三凹槽213靠近抽屉面板的端部开设有导电棒容纳槽211,导电棒容纳槽211
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导电片,第二导电片与热封装置212电连接。抽屉的底部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14,压力传感器214与第二导电片电连接。
[0032]
如图4所示,滑动导电棒231安装在第二凹槽中,一端与第一导电片接触,另一端与放置组件21接触。滑动导电棒231包括:第一导电筒2311、橡胶弹簧2312和第一导电棒2313。第一导电筒2311安装在第二凹槽中,封闭端与第一导电片相抵。橡胶弹簧2312安装在第一导电筒2311中,一端与第一导电筒2311的底部相抵。第一导电棒2313的一端与插入到第一导电筒2311中,与第一导电筒2311滑动连接,与橡胶弹簧2312的另一端相抵,另一端与第二导电片相抵。
[0033]
如图3所示。热封装置212,安装在抽屉的面板上,与滑动导电棒231的另一端电连接。热封装置212包括:加热电阻、温控开关、下压板2122和上压板2121。加热电阻安装在抽屉面板中,与第二导电片电连接。温控开关安装在抽屉面板中,与加热电阻电连接。下压板2122安装在抽屉面板的上表面上,与加热电阻连接。上压板2121安装在下压板2122的上方,与抽屉面板铰接。
[0034]
同样为了保持箱体26内的环境卫生,且为了运输中更加安全,放置内窥镜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洒落的问题,内窥镜放置装置采用抽屉式的放置结构,并且通过电机驱动滚珠丝杠232转动来实现抽屉的打开和关闭。其中滚珠丝杠232的螺母与抽屉的侧板外壁固定连接。同样为了保证在运输过程中内窥镜不会从隔离袋223中滑落,所以在抽屉的面板上设置有热封装置212,其中隔离袋223的开口处会被上压板2121和下压板2122压住,使得隔离袋223有一部分位于抽屉外。同样的由于隔离袋223有一部分位于抽屉外,所以在医护人员取用时,便会很轻易的将内窥镜从抽屉中拿出。
[0035]
在放置容纳槽23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照明灯233和颜色传感器234。照明灯233和颜色传感器234设置在与抽屉地板相对的侧壁上,用于分辨处于抽屉中隔离袋223的颜色。
[0036]
由于本技术中抽屉的打开和关闭由第二控制模块28控制,而抽屉中可能放置的是干净的内窥镜,也可能是使用过的内窥镜,也可能没有放置内窥镜,所以该智能载车在什么时候打开什么哪个抽屉最为关键。所以在抽屉底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14,而在抽屉的顶部设置了颜色传感器234和照明灯233。通过压力传感器214来确认抽屉内是否存在有内窥镜,通过颜色传感器234来确定抽屉中内窥镜装在什么颜色的隔离袋223中。由于在实际操作用,刚刚使用完的内窥镜会在检测室进行初步清理,而初步清理后的内窥镜再不经过仔细观察的情况下,很难和未使用的内窥镜进行区分,所以本技术通过给予其装不同颜色的隔离袋223,并通过颜色传感器234来对抽屉中隔离袋223的颜色进行识别,进而对抽屉中的内窥镜实现状态判断,如此设置可以节约时间,也可以避免打开了装有使用过的内窥镜,导致病人发生交叉感染的问题。
[0037]
具体的,在本技术控制中枢1上,设置有控制按键,该控制按键主要包括,取镜,放镜、清洗以及其他和运输目的相关的功能键,工作人员通过按下相应的功能键实现对该运载装置的不同操作。如按下取镜按键时,该运载车先通过重力传感器找出装有内窥镜的抽屉,然后再通过颜色传感器234的数据找出未被使用的内窥镜。如果按下放镜按键时,则是通过压力传感器214找到空的抽屉,并打开。如果按下清洗按键,则会打开所有的抽屉。
[0038]
在进行放镜时,医护人员需要注意当前装内窥镜的隔离袋223颜色是否正确,在颜色正确后,将内窥镜放入抽屉中,然后将隔离袋223的端部放在下压板2122上,并将上压板
2121扣合,然后将抽屉推回去,在抽屉被推回去的过程中,滑动导电棒231与第三凹槽213发生相对运动,最终使得滑动导电棒231的第一导电棒2313落入到导电棒容纳槽211中,使得热封装置212以及压力传感器214与第二控制模块28连接。此时热封装置212开始发热,对隔离袋223进行封口,当封口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温控开关断开,使得封口装置与第二控制模块28断开连接,此时压力传感器214产生的电流便可以通过滑动导电棒231传输到第二控制模块28中,使得第二控制模块28获得当前抽屉中是否有内窥镜。
[0039]
在取镜时,第二控制模块28会自动将装有未使用内窥镜的抽屉打开,医护人员将热封装置212的上压板2121打开,将隔离袋223从抽屉中取出,并将当前隔离袋223与下一个隔离袋223之间断开。
[0040]
本技术的转运车可以自动将干净的内窥镜送到所需的科室,同时也可以将用过的内窥镜送回到清洗室。其中内窥镜放置模块可以区分在其中内窥镜的是否有被使用过,对于多科室运输任务来说,可以避免将用过的内窥镜取出,造成交叉感染事件的发生。
[0041]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创造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