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低残留防针刺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98595发布日期:2021-09-18 02:35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使用低残留防针刺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注射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次性使用低残留防针刺注射器。


背景技术:

2.目前普通的一次性注射器仍被广泛使用,使用后针管暴露在外,极容易刺伤医护人员和回收人员。而且有些注射器(如胰岛素注射器、疫苗注射器等)本身体积小、对药液的残留量要求高,要开发残留量低且安全的注射器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3.中国授权专利号为cn211634668u其公开了一种滑套式的安全注射器,其设计不影响胰岛素注射器、针的正常工作,且能将用后的外露针头收缩进滑套内腔锁死,不会造成安全隐患,制作成本低。然而其并未改善药液残留量低的问题,而且其设计在使用过程中操作相对复杂,在注射完毕后要将滑套向上拔出后再旋转一定角度,需确认滑套是否卡死才能丢弃,该复杂的操作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中国专利号为cn103191492a中公开的安全胰岛素注射器保护套看似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实则在实际生产中无法实现对其结构的装配,该结构只存在于理论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次性使用低残留防针刺注射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使用低残留防针刺注射器,包括外套、针帽和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接于外套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包括沿轴向连接的针座和筒体,所述筒体上端设有朝外侧翻折的边裙,所述保护套上端设有朝内侧翻折的限位台阶,所述边裙与限位台阶卡接,所述针帽的下端面与限位台阶的上端面相抵,所述针座下端的中心设有凹台,所述保护套的下部设有卡扣,对所述保护套施加沿轴向向上的力时,所述卡扣下移抵住边裙的上端面。
6.进一步地,对所述保护套持续施加沿轴向向下的力时,所述卡扣朝内侧折弯变形以压紧边裙的上端面。
7.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上部的内壁沿周向设有若干凸点,所述凸点与边裙的下端相互限位,对所述保护套施加沿轴向向上的力时,所述边裙与凸点解除限位以允许保护套继续上移。
8.进一步地,所述卡扣沿径向对称设置于保护套的两侧。
9.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下部的内壁设有两个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位于两个卡扣的间隙中,所述限位凸台的上端高于卡扣的下端,对所述保护套施加沿轴向向上的力时,所述限位凸台抵住边裙的下端以限位保护套向上移动的范围。
10.进一步地,所述针座包括内座和外圈,所述内座和外圈存在间距,所述内座和外圈的底端通过环形的底座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外圈的上部呈斜面状,所述外圈上部的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
12.进一步地,所述针帽下端的内壁设有环筋,所述针帽的内壁与外圈的外壁过盈配
合。
13.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的外壁凸出设有环圈。
14.本发明保护套中凹台的低残留设计,使得产品在注射完成后药液的残留量小,低于0.005ml;卡扣的结构与限位台阶的限位结构设计,使得产品达到防针刺易触发,但难破坏,且越破坏越紧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组装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拆解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外套未加工边裙时的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外套加工边裙后的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保护套未加工限位台阶时一侧的视图;图6为本发明保护套未加工限位台阶时一侧的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保护套未加工限位台阶时另一侧的视图;图8为本发明保护套未加工限位台阶时另一侧的剖视图;图9为本发明保护套加工限位台阶后一侧的视图;图10为本发明保护套加工限位台阶后一侧的剖视图;图11为本发明保护套加工限位台阶后另一侧的视图;图12为本发明保护套加工限位台阶后另一侧的剖视图;图13为本发明外套和保护帽相结合的第一状态剖视图;图14为本发明外套和保护帽相结合的第二状态剖视图;图15为本发明外套和保护帽相结合的第三状态剖视图;图16为本发明外套和保护帽相结合的第四状态剖视图;图17为本发明整体的初始状态剖视图;图18为本发明针帽的剖视图;图19为本发明外套和保护帽自毁操作的初始状态图;图20为本发明外套和保护帽自毁操作的最终状态图;图21为本发明和卡环组合的拆解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发明卡扣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发明卡扣薄膜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1外套、11筒体、12边裙、13外圈、14凹台、15内座、16针座、2针帽、21环筋、3保护套、31卡扣、32限位凸台、33限位台阶、34凸点、35环圈、36卡扣薄膜、4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8.本发明公开了一次性使用低残留防针刺注射器,如图1所示,包括外套1、针帽2和保护套3,保护套3套接于外套1的外侧,外套1包括沿轴向连接的针座16和筒体11,筒体11上端设有朝外侧翻折的边裙12,保护套3上端设有朝内侧翻折的限位台阶33,边裙12与限位台阶33卡接,针帽2的下端面与限位台阶33的上端面相抵,外边裙12的翻折和限位台阶33的翻折均来自于装配过程中的热成型工艺。
19.针座16下端的中心设有凹台14,所述凹台14可减少注射过后药的残留,保护套3的下部设有卡扣31,在注射完成后,对保护套3施加沿轴向向下的力时,卡扣31下移抵住边裙12的上端面,触发安全装置,即对保护套3持续施加沿轴向向下的力时,卡扣31朝内侧折弯变形以压紧边裙12的上端面,优选地,卡扣31沿径向对称设置于保护套3的两侧。
20.保护套3上部的内壁沿周向设有若干凸点34,凸点34与边裙12的下端相互限位,对保护套3施加沿轴向向上的力时,边裙12与凸点34解除限位以允许保护套3继续上移。
21.保护套3下部的内壁设有两个限位凸台32,限位凸台32位于两个卡扣31的间隙中,限位凸台32的上端与卡扣31下端之间的间距即为自毁后的限位间隙,对保护套3施加沿轴向向上的力时,限位凸台32抵住边裙12的下端以限位保护套3向上移动的范围。
22.针座16包括内座15和外圈13,内座15和外圈13存在间距,内座15和外圈13的底端通过环形的底座连接,外圈13的上部呈斜面状,外圈13上部的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
23.如图18所示,针帽2下端的内壁设有环筋21,针帽2的内壁与外圈13的外壁过盈配合,保护套3的外壁凸出设有环圈35,所述环圈35便于工装装配和医护人员使用时的防滑,针帽2向下的移动范围受限于限位台阶33的上沿,而针帽2的内径仅与针座16的外圈13过盈配合。
2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边裙12初始状态下为筒体11上缘凸出的凸环,如图4所示,该凸环通过热成型后呈外翻状态,边裙12在初始状态下与热成型后的限位台阶33相互限位,自毁状态下成型的边裙12上缘与卡扣31形成限位,成型后的边裙12下端与限位凸台32形成限位,且针座16的外圈13上部为斜面,因此当自毁状态下,对保护套3施加沿轴向向上的力,卡扣31会沿着斜面方向向针座16的中心越夹越紧,保护针管不暴露。
2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边裙12直接注塑成型。
2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12所示,护套上端初始状态下为护套顶部延伸设置的圆环,该圆环热成型后向内弯折形成限位台阶33,限位台阶33在产品初始状态下与热成型后的边裙12相互限位,将保护套3的下限位置限制在图16所示的位置,且限位台阶33的内径与外圈13贴合,有效控制了产品在初始状态下(如图17所示)保护套3的径向晃动。
2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限位台阶33直接注塑成型。
28.如图13所示,先将保护套3与外套1装配至如a所示位置,然后对边裙12进行热成型加工,如图14所示;将保护套3移至图15所示位置,并对护套上端的圆环进行热成型加工成限位台阶33;
将热成型工艺完成后的保护套3移动至图16所示位置,此时成型的限位台阶33与成型的边裙12上端面相互限位,凸点34与成型的边裙12下端面相互限位,并且卡扣31夹紧筒体11,使得保护套3在筒体11的轴向不易滑动。
29.如图19和20所示,对保护套3施加沿轴向向上的、一定的自毁力,即可破坏凸点34的限位,当卡扣31的下端面沿轴向向上到达边裙12的上端面时,完成防针刺功能的触发,此时限位凸台32与边裙12相互限位,使保护套3无法继续沿轴向向上移动。
30.如图2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护套3内设有一卡环4,卡环4与热成型后的限位台阶33相互限位,对保护套3施加沿轴向向上的自毁力时,卡环4的上端与卡扣31形成限位,卡环4的下端与限位凸台32形成限位。
31.如图22和图2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护套3两侧设有一对矩形镂空,卡扣31与矩形镂空的上下两端连接,卡扣31的左右两侧设有条状的卡扣薄膜36,卡扣薄膜36沿左右方向相向延伸超过卡扣31左右两侧的边缘,以阻碍卡扣31向内翻折,对保护套3施加沿轴向向下的破坏力时,卡扣31会收到卡扣薄膜37的张力,卡扣薄膜37增加了卡扣31的强度,保证防针刺的可靠性。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