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患者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文档序号:26992888发布日期:2021-10-19 21:15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患者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1.本发明涉及急诊科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急诊患者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急诊科经常会接诊一些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长时间的机体缺氧会使身体的许多细胞组织造成不可修复性的损伤,当出现了呼吸停止时,最及时有效的方法是将氧气有节律的强制进入肺部,再利用胸廓后肺组织的弹力压缩,使进入肺内的氧气置换成二氧化碳并向外排出,再通过外部机械性的胸部按压,使患者逐渐恢复自主呼吸能力。
3.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恢复呼吸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进行的比例为30:2,即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两次人工呼吸或将氧气强制压入患者肺部两次,但在进行急救呼吸恢复时,需要医护人员进行人工按压患者胸部,医护人员往往因为情况紧急而忘记按压胸部的次数,导致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混乱,同时人工按压胸部时需要每次按压的位置与强度都保持一致,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急诊患者心肺复苏辅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对急诊病人进行胸外按压时费时费力的问题。
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矩形壳,矩形壳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束缚带,矩形壳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可转动的主锥齿轮,矩形壳内经连板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盘,转盘上侧同轴滑动连接有转柱,转柱上同轴设有位于主锥齿轮上方且可与主锥齿轮啮合的副锥齿轮,转盘下端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半球形的压块,矩形壳内滑动连接有滑柱,滑柱上端同轴设有顶盘,顶盘上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可与压块接触的顶块,滑柱下端贯穿矩形壳且设有按块;
6.所述的转柱上转动连接有位于转盘上方的固定板,矩形壳内设有位于转盘与固定板之间且倒l形的连接壳,固定板下端设有与连接壳滑动连接的卡块,连接壳内铰接有可与卡块配合的卡扣,连接壳上滑动连接有定时板,定时板可随转柱的转动而滑动,定时板后端设有可与卡扣接触的顶柱。
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可以实现对患者胸部的持续性按压,同时可以实现在按块对患者进行30次按压后自动停止并提醒医护人员,有效的避免了医护人员由于情况紧急慌乱造成按压次数与按压力度不准确,同时在按压时医护人员可以进行其他急救措施,提高急救效率。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轴测图。
9.图2是本发明去掉壳体后的主视轴测图。
10.图3是本发明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11.图4是本发明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12.图5是本发明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13.图6是本发明的全剖右视轴测图。
14.图7是本发明中定时板的仰视轴测图。
15.图8是本发明的阶梯剖切轴测图。
16.图9是本发明的全剖仰视轴测图。
17.图10是本发明图5中a的放大图。
18.图11是本发明图6中b的放大图。
19.图12是本发明图6中c的放大图。
20.图13是本发明图8中d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由图1至图13给出,包括矩形壳1,矩形壳1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束缚带2,矩形壳1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可转动的主锥齿轮3,矩形壳1内经连板4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盘5,转盘5上侧同轴滑动连接有转柱6,转柱6上同轴设有位于主锥齿轮3上方且可与主锥齿轮3啮合的副锥齿轮7,转盘5下端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半球形的压块8,矩形壳1内滑动连接有滑柱9,滑柱9上端同轴设有顶盘10,顶盘10上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可与压块8接触的顶块11,滑柱9下端贯穿矩形壳1且设有按块12;
23.所述的转柱6上转动连接有位于转盘5上方的固定板13,矩形壳1内设有位于转盘5与固定板13之间且倒l形的连接壳14,固定板13下端设有与连接壳14滑动连接的卡块15,连接壳14内铰接有可与卡块15配合的卡扣16,连接壳14上滑动连接有定时板17,定时板17可随转柱6的转动而滑动,定时板17后端设有可与卡扣16接触的顶柱18。
24.为了使转柱6转动,所述的矩形壳1内左侧壁上固定有电机,电机输出端与主锥齿轮3同轴固定连接。
25.为了便于固定束缚带2,所述的左侧的束缚带2的自由端设有第一魔术贴,右侧的束缚带2的自由端设有可与第一魔术贴粘合的第二魔术贴。
26.为了使定时板17可随转柱6的转动而滑动,所述的矩形壳1内滑动连接有回形壳19,转盘5位于回形壳19内侧,转盘5上设有可与回形壳19接触的凸轮20,定时板17上开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且开口朝下的导向槽21,每两个相邻的导向槽21首尾相连且呈波浪形分布,多个导向槽21的深度由前至后依次减小,回形壳19上设有可插入导向槽21内的捣柱22。
27.为了使捣柱22可上下滑动,所述的回形壳19内右侧转动连接有两个上下轴向且前后相对的套筒23,前侧的套筒23上缠绕有连接绳29,连接绳29的自由端与后侧的套筒23固定连接,回形壳19上滑动连接有开口朝上的伸缩筒24,伸缩筒24底面经压簧25与捣柱22连接,固定板13下端滑动连接有动力柱26,套筒23上开设有螺旋槽27,伸缩筒24与动力柱26下端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套筒23内且设有插入螺旋槽27内的插柱28。
28.为了便于提醒医护人员,所述的矩形壳1内设有铃铛30,固定板13上端设有可与铃铛30接触的敲柱31。
29.为了便于转柱6、顶盘10、定时板17、卡扣16与捣柱22的复位,所述的固定板13与转盘5之间设有第一弹簧32,顶盘10与矩形壳1下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弹簧33,定时板17后端经第三弹簧34与连接壳14连接,卡扣16的铰接轴上与前侧的套筒23上分别设有扭簧。
30.为了便于使用,所述的卡块15下端面为弧形面,连接壳14上开设有上下贯通且左右方向的腰形槽35,动力柱26位于腰形槽35内,连接壳14上开设有前后贯通的通槽,顶柱18可插入通槽内,转柱6上端贯穿矩形壳1且设有把手,卡块15下端面为弧形面。
31.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使患者面朝上平躺,将两个束缚带2绕过患者背部且将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粘合,使按块12紧贴患者胸部,从而使矩形壳1固定在患者胸部,防止在按压过程中矩形壳1从患者身上掉落,此时开启电机,向下按动把手,把手带动转柱6向下滑动,转柱6带动副锥齿轮7与固定板13向下滑动并向下挤压第一弹簧32,固定板13带动卡块15向下滑动,卡块15向下滑动一段距离后下端面与卡扣16接触并向前挤压卡扣16左端,卡扣16逆时针转动并扭转扭簧,向下滑动一段距离后由于扭簧的恢复力,卡扣16插入卡块15内实现对卡块15的限位进而实现对固定板13与转柱6的限位,在实现限位的同时副锥齿轮7与主锥齿轮3啮合,电机经主锥齿轮3与副锥齿轮7带动转柱6顺时针转动,转柱6经转盘5带动多个压块8顺时针转动,压块8顺时针转动与顶块11接触并带动顶块11向下滑动,顶块11经顶盘10与滑柱9带动按块12向下滑动,实现对患者胸部的按压,转动一定角度后顶块11与压块8脱离接触,由于第二弹簧33向上的弹力,按块12向上滑动解除对患者胸部的按压,转动一定角度后压块8与顶块11再次接触再次带动按块12向下滑动对患者胸部进行按压,如此反复,实现对患者胸部的持续性按压;
32.在固定板13带动卡块15向下滑动的同时也带动动力柱26向下滑动,动力柱26在后侧的套筒23内向下滑动并经后侧的插柱28与后侧的螺旋槽27带动后侧的套筒23逆时针转动,后侧的套筒23经连接绳29带动前侧的套筒23逆时针转动,前侧的套筒23逆时针转动经前侧的插柱28与前侧的螺旋槽27带动伸缩筒24向上滑动,并扭转扭簧,伸缩筒24经压簧25带动捣柱22向上滑动,滑动一段距离后捣柱22上端插入最后方的导向槽21内,插入一段距离后插柱28与最后方的导向槽21底面接触,此时伸缩筒24继续向上滑动并挤压压簧25,当卡扣16插入卡块15内实现对转柱6固定限位的同时,此时动力柱26插入至后侧的套筒23内最下侧,伸缩筒24向上滑动至最上端;
33.在转盘5转动带动压块8向下滑动的同时也带动凸轮20顺时针转动,凸轮20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后与回形壳19左侧壁接触并带动回形壳19向左滑动,回形壳19带动动力柱26在腰形槽35内向左滑动,同时回形壳19经套筒23带动捣柱22在最后方的导向槽21内向左滑动,带动定时板17向后滑动,向后滑动的同时向后挤压第三弹簧34,当凸轮20转动一定角度后与回形壳19左侧壁脱离接触,此时捣柱22滑动至最后方的导向槽21的后端,并进入与最后方导向槽21连通的导向槽21内,电机继续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凸轮20与回形壳19的右侧壁接触并带动回形壳19向右滑动,回形壳19带动插柱28在导向槽21内向右滑动,由于此时捣柱22位于的导向槽21深度比最后方的导向槽21深度深,因此捣柱22不会重新滑动进最后方的导向槽21内,捣柱22在导向槽21内向右滑动再次带动定时板17向后滑动,当凸轮20与回形壳19右侧壁脱离接触时,此时捣柱22再次滑进下一个导向槽21内;
34.如此反复,转盘5转动经压块8带动按块12对患者进行胸部按压的同时经凸轮20带动回形壳19反复左右滑动,回形壳19左右反复滑动经捣柱22带动定时板17向后滑动,定时
板17带动顶柱18向后滑动,当转盘5带动按块12对患者进行按压30次时,此时捣柱22滑动至最前方的导向槽21内并带动顶柱18插入通槽内与卡扣16右端接触,顶柱18带动卡扣16逆时针转动并解除对卡块15的限位,此时卡块15解除限位由于第一弹簧32向上的弹力带动转柱6向上滑动,转柱6带动副锥齿轮7与固定板13向上滑动,向上滑动一段距离后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副锥齿轮7与主锥齿轮3脱离啮合,转柱6停止转动进而停止带动按块12对患者进行按压;
35.于此同时,固定板13带动动力柱26向上滑动,动力柱26经后侧的插柱28与后侧的螺旋槽27带动后侧的套筒23顺时针转动至初始状态,由于失去连接绳29的拉力,前侧的套筒23由于扭簧的恢复力顺时针转动,前侧的套筒23经插柱28与螺旋槽27带动伸缩筒24向下滑动,伸缩筒24带动捣柱22向下滑动,滑动一段距离后回到初始位置,捣柱22与导向槽21脱离接触,此时由于第三弹簧34的恢复力,带动定时板17向前滑动,滑动一段距离后回到初始位置,与此同时,固定板13带动敲柱31向上滑动敲响铃铛30提醒医护人员已经对患者进行按压30次,此时医护人员即可对患者进行两次人工呼吸或对患者进行两次供氧,实现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进行的比例为30:2,两次人工呼吸完成后,医护人员再次向下按动把手,把手带动转柱6向下滑动再次带动按块12对患者进行胸部按压,重复上述运动过程,当按块12对患者进行按压30次后由于卡扣16解除限位,转柱6再次向上滑动,主锥齿轮3与副锥齿轮7脱离啮合,停止按动,然后铃铛30提醒医护人员再次对患者进行两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直至患者苏醒,当患者苏醒时关闭电机即可。
3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便,省时省力,设有的电机、主锥齿轮、副锥齿轮、按块等,可以实现对患者胸部的持续性按压,设有的回形壳、导向槽、捣柱等,可以实现在按块对患者进行30次按压后自动停止并提醒医护人员,有效的避免了医护人员由于情况紧急慌乱造成按压次数与按压力度不准确,同时在按压时医护人员可以进行其他急救措施,提高急救效率,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使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