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锻炼装置

文档序号:27117472发布日期:2021-10-27 19:1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锻炼装置

1.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锻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2.膝关节炎的患病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及地理因素有关,现代医学认为骨性膝关节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因素有软骨基质合成和分解代谢失调、软骨下骨板损害使软骨失去缓冲作用、关节内局限性炎症等;患者在进行治疗时,进行一定的锻炼可以提高康复效率,也能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目前患者在进行膝关节和大腿部的股四头肌进行锻炼时,需要看护人员辅助进行锻炼,增加了看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目前的锻炼装置比较简单,对于卧床的患者不方便进行锻炼。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提供了一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锻炼装置,能有效的解决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锻炼装置,包括支撑床架,所述支撑床架上固接有床板,所述床板上设置有可升降的升降架,所述升降架上转动连接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调节架滑动连接;所述床板上滑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插接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板,所述第二转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板。
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6.1、本装置可以将升降架升起,并拆除插板,升降架可以将患者的腰部支起,患者可以做抬腿的动作,抬大腿运动可以对患者的股四头肌进行锻炼,使用方便。
7.2、调节架可以在升降架内转动,调节架转动后支撑板可以在调节架上滑出,支撑板和调节架与升降架形成一定的弧形,这样可以防止升降架升起后,升降架与床板之间有高度差,患者将腰部靠在升降架上会很不舒服和方便,无法进行抬腿运动。
8.3、运动转轴转动带着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运转,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之间的角度发生改变,方便对患者的膝关节进行锻炼,提高了本装置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9.4、本装置的插板可以从调节板上拆卸,方便配合患者进行锻炼,提高了本装置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使用状态图;
11.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使用状态图;
12.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轴测图;
13.图4为本发明的床板及其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4.图5为本发明的升降架及其附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15.图6为本发明的升降架及其附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16.图7为本发明局的图6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8为本发明的调节架及其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9为本发明的图8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10为本发明的调节架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11为本发明的调节架和第三升降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12为本发明的调节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13为本发明的支撑板及其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4为本发明的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及其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5为本发明的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及其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5.图16为本发明的插板和第一转板、第二转板及其附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6.图17为本发明的插板和第一转板、第二转板及其附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27.图18为本发明的第一角度连杆和第二角度连杆及其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9为本发明的调节板及其附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9.图20为本发明的调节板及其附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30.图21为本发明的拉紧结构的示意图。
31.图中,1、支撑床架;2、床板;3、升降架;301、第一异形板;302、第一动力柱;303、第一动力齿条;304、第一动力齿轮;305、第二从动齿轮;306、第一升降连杆;307、第二升降连杆;308、第一平移架;309、第三升降连杆;310、第二异形板;4、调节架;401、调节柱;5、转动体;6、支撑板;601、支撑柱;7、插板;8、第一转板;801、第一角度蜗杆;802、第一角度蜗轮;803、角度调节轴;804、连接柱;805、第一插接筒;806、插接轴;807、第二角度蜗杆;808、第二角度蜗轮;809、第一万向连接件;810、第二万向连接件;811、第一角度丝杆;812、第一角度滑块;813、第一角度连杆;9、第二转板;901、第二角度丝杆;902、第二角度滑块;903、第二角度连杆;10、调节板;11、拉紧蜗杆;12、拉紧蜗轮; 13、第一拉紧锥齿轮;14、第二拉紧锥齿轮;15、卡环;16、第一花键轴;17、调节蜗轮; 18、调节连杆;19、第一动力锥齿轮;20、调节转轴;21、第二动力锥齿轮;22、第一平移锥齿轮;23、第一调节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32.一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锻炼装置,如图1

21所示,包括支撑床架1,所述支撑床架1上固接有床板2,所述床板2上设置有可升降的升降架3,所述升降架3上转动连接有调节架4,所述调节架4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与调节架4滑动连接;所述床板2上滑动连接有调节板10,所述调节板10上插接连接有插板7,所述插板7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板 9,所述第二转板9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板8。
33.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者可以躺在床板2上进行锻炼,患者躺在床板2上,将大腿放置于第二转板9上,小腿部放置于第一转板8上,第一转板8和第二转板9进行运转可以辅助患者进行膝关节部的锻炼,同时也可以对大腿部进行活动;本装置可以将升降架3升起,并拆除插板7,升降架3可以将患者的腰部支起,患者可以做抬腿的动作,抬大腿运动可以对患者的股四头肌进行锻炼,使用方便;调节架4可以在升降架3内转动,调节架4转动后支撑板6可以在调节架4上滑出,支撑板6和调节架4与升降架3形成一定的弧形,这样可以防止升降
架3升起后,升降架3与床板2之间有高度差,患者将腰部靠在升降架3上会很不舒服和方便,无法进行抬腿运动。
34.所述支撑床架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动力锥齿轮19,所述支撑床架1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动力锥齿轮19相啮合的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两端固接有第一转向蜗杆,所述支撑床架1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转向蜗杆相啮合的第一转向蜗轮,所述第一转向蜗轮上固接有调节转轴20,所述调节转轴20上设置有第一升降丝杆和第二升降丝杆,所述第一升降丝杆和第二升降丝杆上均螺接有升降滑块,所述升降滑块与支撑床架1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滑块上转动连接有调节连杆18,所述调节连杆18与升降架3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床架1上固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动力锥齿轮19与第一电机固接,所述支撑床架1上设置有与第一电机相配合的第一控制开关。
35.按动第一控制开关,第一电机带着第一动力锥齿轮19转动,第一动力锥齿轮19带着第一从动锥齿轮转动,第一从动锥齿轮带着第一转向蜗轮转动,第一转向蜗轮带着调节转轴20 转动,调节转轴20带着第一升降丝杆和第二升降丝杆转动,第一升降丝杆和第二升降丝杆带着升降滑块在支撑床架1上滑动,升降滑块通过调节连杆18带着升降架3在床板2上滑动,升降架3可以升起可以降落;优选的本装置的升降架3可以升起三段,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升降架3也可以滑入床板2;可以根据患者需要将腰部垫起来的高度进行选择升降架3升起的高度。
36.所述支撑床架1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动力锥齿轮21,所述支撑床架1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二动力锥齿轮21相啮合的第二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上固接有第二转向蜗杆,所述支撑床架1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转向蜗杆相啮合的第二转向蜗轮,所述第二转向蜗轮上固接有第一花键轴,所述第一花键轴与支撑床架1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架3上转动连接有调节蜗杆,所述调节蜗杆与第一花键轴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架3上转动连接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上固接有与调节蜗杆相啮合的调节蜗轮17;所述动力轴两端固接有转动体5,所述升降架3 上固接有多个与支撑板6相对应的第一异形板301,所述转动体5上设置有与第一异形板301 相配合的可以控制支撑板6滑动的第一传动结构;所述调节架4上固接有调节柱401,所述升降架3上固接有与调节柱401相配合的第二异形板310;所述支撑床架1上固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动力锥齿轮21与第二电机固接,所述支撑床架1上设置有与第二电机相配合的第二控制开关。
37.将升降架3升起一定高度后,看护人员可以按第二控制开关,第二电机带着第二动力锥齿轮21转动,第二动力锥齿轮21带着第二从动锥齿轮转动,第二从动锥齿轮带着第二转向蜗杆转动,第二转向蜗杆带着第二转向蜗轮转动,第二转向蜗轮带着第一花键轴转动,第一花键轴带着调节蜗杆转动,调节蜗杆带着调节蜗轮17转动,调节蜗轮17带着动力轴转动,动力轴带着转动体5转动,转动体5转动带着调节架4转动,在动力轴转动的过程中,第一传动结构可以带着相应的支撑板6在调节架4上滑动;对应的第一段滑出一个支撑板6,第二段滑出两个支撑板6,第三段滑出三个支撑板6;第二异形板310的前段弧的直径不同,后段弧的直径相同,转动体5转动带着调节柱401转动,调节柱401在第二异形板310的前段弧上滑动,由于前段弧的直径不同,调节柱401会带着调节架4滑动直到调节柱401与第二异形板310的后段弧接触,由于后段弧的直径相同调节柱401不在带着调节架4滑动。
38.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转动体5上滑动连接的第一动力齿条303,所述第一动力齿
条303 上固接有第一动力柱302,所述第一动力柱302上固接有与第一异形板301相配合的弧形板;所述转动体5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动力齿条303相啮合的第一动力齿轮304,所述转动体5 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动力齿轮304相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所述转动体5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从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305,所述第二从动齿轮305上固接有第一升降连杆306,所述转动体5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升降连杆307,所述第一升降连杆306与第二升降连杆307 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架4上滑动连接有与第二升降连杆307相配合的第一平移架308,所述第一平移架308上固接有滑动柱,所述调节架4上转动连接有与支撑板6相配合的第三升降连杆309,所述第三升降连杆309上设置有与滑动柱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支撑板6上固接有支撑柱601,所述支撑柱601与转动体5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柱601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调节架4固接,所述第一弹簧远离调节架4的一端与支撑板6固接;每个所述第一平移架308上均固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调节架4固接。
39.如图6和图7所示,调节蜗轮17带着动力轴转动,动力轴带着转动体5转动,转动体5 带着弧形板转动,弧形板在第一异形板301上转动,第一异形板301的前段弧的直径不同,后段弧的直径相同;需要一个支撑板6直起来时,弧形板在第一异形板301的后段弧的直径相同的部分滑动,然后逐渐滑到前段弧的直径不同的区域,通过弹簧的按压,第一动力柱302 带着第一动力齿条303向靠近第一异形板301的方向滑动,第一动力齿条303带着第一动力齿轮304转动,第一动力齿轮304带着第一从动齿轮转动,第一从动齿轮带着第二从动齿轮 305转动,第二从动齿轮305带着第一升降连杆306转动,第一升降连杆306带着第二升降连杆307转动,第二升降连杆307的一端逐渐向靠近第一异形板301的方向转动,同时第二弹簧会拉着第一平移架308在调节架4上滑动,调节架4通过滑动柱和滑槽带着第三升降连杆309转动,第三升降连杆309将支撑板6顶起;优选的,本装置设置有三个支撑板6,每个支撑板6对应一个弧形板和第一异形板301,一个弧形板先从第一异形板301的前段弧的直径不同的部分滑下时,后两个弧形板还在第一异形板301的后段弧的直径相同的部分滑动;两个弧形板从第一异形板301的前段弧的直径不同的部分滑下时,第三个弧形板还在第一异形板301的后段弧的直径相同的部分滑动,继续转动转动体5,三个弧形板均从第一异形板 301的前段弧的直径不同的部分滑下。
40.所述支撑床架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平移锥齿轮,所述支撑床架1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平移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平移锥齿轮,所述第二平移锥齿轮上固接有平移转轴,所述平移转轴上设置有多个平移蜗杆,所述支撑床架1上转动连接有与平移蜗杆相啮合的平移蜗轮,所述平移蜗轮上固接有平移丝杆,所述平移丝杆与支撑床架1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10与平移丝杆螺接;所述支撑床架1上固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一平移锥齿轮与第三电机固接,所述支撑床架1上设置有与第三电机相配合的第三控制开关。
41.如图14所示,按动第三控制开关,第三电机带着第一平移锥齿轮转动,第一平移锥齿轮带着第二平移锥齿轮转动,第二平移锥齿轮带着平移转动转动,平移转轴带着平移蜗杆转动,平移蜗杆带着平移蜗轮转动,平移蜗轮带着平移丝杆转动,平移丝杆带着调节板10在支撑床架1上滑动,将支撑床架1的位置调节完成后,看护人员可以将插板7插接在调节板10内;如图1和图14所示,床板2内滑动连接有限位柱,插板7上和床板2上均设置有限位孔,将插板7插在调节板10上后,看护人员推着限位柱卡在限位孔内,限位柱上设置有通孔,床板 2上设置有与通孔相配合的限位销,限位销位于床板2的边缘,将限位柱插好后将限位销
插入通孔内,限位柱对插板7有一定的稳固效果,防止患者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插板7活动,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性。
42.所述插板7上转动连接有运动转轴,所述运动转轴上设置第二角度丝杆901,所述第二角度丝杆901上螺接有第二角度滑块902,所述第二角度滑块902与插板7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角度滑块902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角度连杆903,所述第二角度连杆903远离第二角度滑块902的一端与第二转板9转动连接;所述运动转轴上还固接有第一万向连接件809,所述第一万向连接件809上固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上滑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固接有第二万向连接件810,所述第二万向连接件810上固接有第一角度丝杆811,所述第一角度丝杆811上螺接有第一角度滑块812,所述第一角度滑块812与第二转板9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角度滑块812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角度连杆813,所述第一角度连杆813远离第一角度滑块812的一端与第一转板8转动连接;所述运动转轴上连接有第二传动结构。
43.如图16、图17和图18所示,第二传动结构带着运动转轴转动,运动转轴带着第二角度丝杆901转动,第二角度丝杆901带着第二角度滑块902在插板7上滑动,第二角度滑块902 带着第二角度连杆903运转,第二角度连杆903带着第二转板9在插板7上转动,同时,运动转轴带着第一万向连接件809运转,第一万向连接件809通过连接筒和连接轴带着第二万向连接件810进行运转,第二万向连接件810带着第一角度丝杆811转动,第一角度丝杆811 带着第一角度滑块812滑动,第一角度滑块812带着第一角度连杆813运转,第一角度连杆 813带着第一转板8在第二转板9上转动,运动转轴转动带着第一转板8和第二转板9运转,第一转板8和第二转板9之间的角度发生改变,方便对患者的膝关节进行锻炼,提高了本装置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44.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运动转轴上固接的第二角度蜗轮808,所述插板7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角度蜗轮808相啮合的第二角度蜗杆807,所述第二角度蜗杆807上连接有控制调节结构。
45.如图18、图19、图20所示,将插板7插入调节板10内后,将第二角度蜗杆807与控制调节结构吻合,然后第二角度蜗杆807带着第二角度蜗轮808转动,第二角度蜗轮808带着运动转轴运转。
46.所述控制调节结构包括第二角度蜗杆807上固接的第一插接轴806;所述支撑床架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锥齿轮23,所述支撑床架1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调节锥齿轮23相啮合的第二调节锥齿轮,所述第二调节锥齿轮上固接有拉紧转轴,所述拉紧转轴上固接有两个第一角度蜗杆801,所述支撑床架1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角度蜗杆801相啮合的第一角度蜗轮802,所述第一角度蜗轮802上固接有角度调节轴803,所述角度调节轴803与支撑床架1转动连接,所述角度调节轴803上设置有第二插接筒,所述第二插接筒上插接有第二插接轴806,所述第二插接轴806上固接有连接柱804,所述连接柱804上设置有与第一插接轴806相配合的第一插接筒805;所述连接柱804上连接有拉紧结构;所述支撑床架1上固接有第四电机,所述支撑床架1上设置有与第四电机相配合的第四开关,所述第一调节锥齿轮23与第四电机固接。
47.如图14、图15、图19和图20所示,第四电机带着第一调节锥齿轮23转动,第一调节锥齿轮23带着第二调节锥齿轮转动,第二调节锥齿轮带着第一角度蜗杆801转动,第一角度蜗杆801带着第一角度蜗轮802转动,第一角度蜗轮802带着角度调节轴803转动,角度调节
轴803通过第二插接筒和第二插接轴806带着连接柱804转动,连接柱804通过第一插接筒805和第一插接轴806带着第二角度蜗杆807转动,第二角度蜗杆807带着第二角度蜗轮 808转动,第二角度蜗轮808带着运动转轴运转;连接柱804上的拉紧结构可以带着第一插接筒805滑动,方便在调节完插板7的位置后,第一插接筒805与第一插接轴806吻合。
48.所述拉紧结构包括支撑床架1上转动连接有拉紧蜗杆11,所述支撑床架1上转动连接有与拉紧蜗杆11相啮合的拉紧蜗轮12,所述拉紧蜗轮12上固接有第一拉紧锥齿轮13,所述支撑床架1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一拉紧锥齿轮13相啮合的第二拉紧锥齿轮14,所述第二拉紧锥齿轮14上固接有调节带轮,所述支撑床架1上转动连接有与调节带轮相配合的转向带轮,所述连接柱804上套设有卡环,所述连接柱804与卡环转动连接,所述卡环上固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与条耳机带轮固接。
49.转动拉紧蜗杆11,拉紧蜗杆11带着拉紧蜗轮12转动,拉紧蜗轮12带着第一拉紧锥齿轮13转动,第一拉紧锥齿轮13带着第二拉紧锥齿轮14转动,第二拉紧锥齿轮14带着调节带轮转动,调节带轮可以缠绕牵引绳,牵引绳带着卡环在调节板10上滑动,卡环拉着第一插接筒805和连接柱804滑动并挤压弹簧,连接柱804带着第二连接轴在第二插接筒内滑动,方便在调节完插板7的位置后第一插接筒805和第一插接轴806相吻合;本装置的插板7可以进行拆卸,因此可以做多种类型的,比如第一转板8和第二转板9的长度可以是多种长度的,方便不同的患者使用。
50.发明的工作过程为:
51.患者在使用本装置时,如图3所示的状态,看护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旋转升降架3升降的高度,优选的,本装置升降状态如图2所示,使用者先按动第一控制开关,第一电机带着第一动力锥齿轮19转动,第一动力锥齿轮19带着第一从动锥齿轮转动,第一从动锥齿轮带着第一转向蜗轮转动,第一转向蜗轮带着调节转轴20转动,调节转轴20带着第一升降丝杆和第二升降丝杆转动,第一升降丝杆和第二升降丝杆带着升降滑块在支撑床架1上滑动,升降滑块通过调节连杆18带着升降架3在床板2上滑动,升降架3升起到第一段,在此过程中升降架3带着调节蜗杆在第一花键轴上滑动;然后看护人员按动第二控制开关,第二电机带着第二动力锥齿轮21转动,第二动力锥齿轮21带着第二从动锥齿轮转动,第二从动锥齿轮带着第二转向蜗杆转动,第二转向蜗杆带着第二转向蜗轮转动,第二转向蜗轮带着第一花键轴转动,第一花键轴带着调节蜗杆转动,调节蜗杆带着调节蜗轮17转动,调节蜗轮17带着动力轴转动,动力轴带着转动体5转动,转动体5转动也带着调节架4转动;
52.在转动体5带着调节架4转动的过程中,调节柱401先在第二异形板310上滑动,调节柱401在第二异形板310的前段弧的直径不同的部分滑动,调节架4转动的过程中逐渐升高,因为调节架4的头部有一定的厚度,如图2所示;调节柱401逐渐从第二异形板310的前段弧的直径不同的部分滑动到第二异形板310的后段弧的直径相同的部分,如图6所示;当调节柱401滑完第二异形板310的前段弧的直径不同的部分时,转动体5带着弧形板在第一异形板301上滑动,弧形板在第一异形板301上转动,弧形板逐渐从第一异形板301的后段弧的直径相同的部分滑动,并从第一异形板301的后段弧滑动到前段弧的直径不同的部分,最终从第一异形板301的前段弧的直径不同的部分滑落,弧形板继续滑动,弧形板不在发升降;
53.在此过程中,通过弹簧的按压,第一动力柱302带着第一动力齿条303向靠近第一异形板301的方向滑动,第一动力齿条303带着第一动力齿轮304转动,第一动力齿轮304带
着第一从动齿轮转动,第一从动齿轮带着第二从动齿轮305转动,第二从动齿轮305带着第一升降连杆306转动,第一升降连杆306带着第二升降连杆307转动,第二升降连杆307的一端逐渐向靠近第一异形板301的方向转动,同时第二弹簧会拉着第一平移架308在调节架4 上滑动,调节架4通过滑动柱和滑槽带着第三升降连杆309转动,第三升降连杆309将支撑板6顶起,患者可以将腰部靠与升降架3上,在使用时可以在床板2上垫上软垫,增加舒适性。
54.如图14所示,按动第三控制开关,第三电机带着第一平移锥齿轮转动,第一平移锥齿轮带着第二平移锥齿轮转动,第二平移锥齿轮带着平移转动转动,平移转轴带着平移蜗杆转动,平移蜗杆带着平移蜗轮转动,平移蜗轮带着平移丝杆转动,平移丝杆带着调节板10在支撑床架1上滑动,将支撑床架1的位置调节完成后,看护人员可以将插板7插接在调节板10内,并将第一插接轴806插入到第一插接筒805内,然后,第四电机带着第一调节锥齿轮23转动,第一调节锥齿轮23带着第二调节锥齿轮转动,第二调节锥齿轮带着第一角度蜗杆801转动,第一角度蜗杆801带着第一角度蜗轮802转动,第一角度蜗轮802带着角度调节轴803转动,角度调节轴803通过第二插接筒和第二插接轴806带着连接柱804转动,连接柱804通过第一插接筒805和第一插接轴806带着第二角度蜗杆807转动,第二角度蜗杆807带着第二角度蜗轮808转动,第二角度蜗轮808带着运动转轴运转,运动转轴带着第二角度丝杆901转动,第二角度丝杆901带着第二角度滑块902在插板7上滑动,第二角度滑块902带着第二角度连杆903运转,第二角度连杆903带着第二转板9在插板7上转动,同时,运动转轴带着第一万向连接件809运转,第一万向连接件809通过连接筒和连接轴带着第二万向连接件 810进行运转,第二万向连接件810带着第一角度丝杆811转动,第一角度丝杆811带着第一角度滑块812滑动,第一角度滑块812带着第一角度连杆813运转,第一角度连杆813带着第一转板8在第二转板9上转动,运动转轴转动带着第一转板8和第二转板9运转,第一转板8和第二转板9之间的角度发生改变,方便对患者的膝关节进行锻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