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无菌注射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4803发布日期:2022-10-29 02:26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无菌注射针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无菌注射针。


背景技术:

2.由于女性的爱美天性,整容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很多女性利用药物注射的方式来保持年轻的容貌,其中利用水光针注射是业内常见的一种美容手段,水光针美容其实是一种注射类的护肤疗法,注射时要借助专门的仪器“电子注射器控制助推装置”,将需要的美容针剂注射到紧贴表皮下的真皮层。注射后能让皮肤变得水润,光亮而得名。
3.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11569190a,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孔水光针,包括依次设置的下针座、分流板、调节板和上针座;下针座靠近分流板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分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分流板靠近第一凹槽的位置对称设置有四个分流孔,分流孔贯穿分流板,分流板远离下针座的一侧在所述分流孔之间对称设置有四个第一分流块,第一分流块突出于第一凹槽设置;上针座一侧均匀设置有五个针孔套,上针座的另一侧设置有开口,调节板靠近上针座的一侧对应设置有五个上针孔,调节板设置在所述上针座内,上针孔与针孔套配合使用。本发明结构简单,密封性好,内部设置有分流板提高了液体在针板内的分布平衡,使用效果好。
4.现有的水光针注射器,在使用时操作较为繁琐,且针头裸露在外容易导致扎伤或针头污染,由于需要注射入真皮层,在注射时,难以较好的把握注射深度。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无菌注射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无菌注射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无菌注射针,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驱动控制有导液接头,所述导液接头活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调节旋钮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上盖板,所述导液接头输出端连通有针座,所述针座背离导液接头的一端与注射针相连通,且所述针座活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导液接头的侧端面中部嵌设有外螺纹,且所述调节旋钮的中部开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调节旋钮用于控制导液接头在壳体内部的往复运动,所述壳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吸附管。
8.使用时,注射液通过电子注射器控制助推装置连接导液接头并注入,在临床应用中可达到定时定量的注射效果,注射液随着导液接头通过壳体导入注射针中,通过注射针注射入皮肤内部,导液接头活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通过控制导液接头的移动即可控制注射针的吸附管内部的伸缩,在闲置时通过将注射针收缩入吸附管的内部避免对注射针的污染,注射时滑动导液接头带动注射针伸出即可使用,且在壳体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调节旋钮,通过调节旋钮与导液接头外端面的螺纹配合,通过转动调节旋钮即可控制导液接头在壳体内部的移动,操作较为便捷,且注射针可采用针尖部分二次开刃,降低了穿刺皮肤的痛
感,同时注射针可依据需要设置为五针、九针或更多。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吸附管的侧端面贯通设置有负压接头,所述负压接头背离吸附管的一端连通有负压装置,且所述吸附管表面设有刻度线和方向指示箭头。
10.具体使用时,通过转动调节旋钮可使得注射针移动并伸出吸附管的内部,通过吸附管表面的刻度即可判断注射针的伸出长度,便于使用人员掌握注射针的注射深度,且进一步的在吸附管的侧端连通有负压接头,负压接头连通负压装置,负压装置可以具体使用医用级的负压牵引器提供压力,将吸附管与注射者皮肤表面接触后通过负压装置产生负压,使得吸附管与注射者皮肤相吸附,避免注射过程中注射针的移位或脱落影响注射效果。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壳体的内壁贴合有密封橡胶,所述密封橡胶内部开设有漏液腔,所述针座活动设置在漏液腔的内部。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针座和漏液腔之间设有防漏间隙,且所述密封橡胶与注射针接触贴合处设有回流凸起,所述回流凸起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外表面。
13.具体使用时,通过设有将针座活动设置在漏液腔的内部,且漏液腔和针座之间设有防漏间隙,使得针座在漏液腔中活动时,漏液腔内部的压强处在合适值,且防漏间隙可用于防止针座产生漏液溢出,当针座底部产生漏液时,漏液填充至防漏间隙的内部,防漏间隙在液体张力作用下闭合,从而防止液体进一步漏液,设有回流凸起防止注射针内液体回流,通过回流凸起有效避免注射针产生溢液时,溢出液体随注射针回流至漏液腔内部。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导液接头置于壳体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回流嵌板,所述导液接头的背离连接板的一端设有快拆结构。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快拆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管、注液推板、第二连接管和活动套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固定连接在导液接头的上端面,所述活动套管下部滑动套接在第二连接管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管滑动套接在活动套管的上部,所述注液推板嵌设在活动套管的中部。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壁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注液推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顶针。
17.具体使用时,第一连接管可采用弹性材质,将注液用的管路或安培瓶等,通过固定槽进行固定,同时设有顶针,顶针可破除安培瓶瓶口的液面张力,使得安培瓶内部药液可快速流入导液接头的内部。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注液推板包括注液推板主体、第一过液孔、闭合板、第二过液孔、活动槽和弹簧,所述注液推板主体嵌设在活动套管的中部,所述第一过液孔开设在注液推板主体的中部,所述活动槽开设在注液推板主体的内部,所述闭合板活动连接在活动槽内部,所述弹簧固定连接在活动槽内壁,且所述弹簧背离活动槽的一端与闭合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二过液孔开设在闭合板的内部,所述闭合板与第一过液孔相适配。
19.具体使用时,闭合板通过弹簧弹性连接在活动槽的内部,在药液注入时通过按压闭合板,使得弹簧收缩,进而使得第一过液孔与第二过液孔相连通,通过移动注液推板,将药液通过第一过液孔和第二过液孔流入导液接头的内部,且导液接头可开采用透明材质,便于贯穿导液接头内部的液体状态,药液注入导液接头内部后,松开闭合板,闭合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弹出,进而将第一过液孔封闭,通过下压注液推板,使得导液接头内部压力增加,
进而即可使得药液通过导液接头流入注射针进行注射,无需将药液由安培瓶内抽出后在进行注液,操作较为便捷。
2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针座的内部开设有过流槽,所述过流槽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过流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磁吸板,所述第一磁吸板侧端面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块,所述第一磁吸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阻流块,所述第一磁吸板的上端面四角固定连接有活动连杆。
2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回流嵌板与第一磁吸板表面相适配,所述回流嵌板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磁吸板相吸合的第二磁吸板,且所述回流嵌板的表面开设有与活动连杆相适配的连杆槽,所述回流嵌板的中部开设有与阻流块相适配的阻流槽,所述阻流槽与导液接头出液端相连通。
22.具体使用时,针座与连接板的下端面固定相连,第一磁吸板通过滑块和滑槽滑动连接在过流槽的内部,当导液接头内注射液体时,由于导液接头内液体压力使得第二磁吸板和第一磁吸板相分离,使得导液接头出液端与过流槽相连通,液体通过导液接头流出随着过流槽注入注射针的内部,在未注液时,第一磁吸板与第二磁吸板在磁力作用下相互吸附,进而使得阻流槽与阻流块适配,使得导液接头的出液端闭合,有效防止在未注液状态下,液体产生回流进而对导液接头内药液产生污染,同时在第一磁吸板的上端面设有活动连杆,活动连杆和连杆槽适配,保证了第二磁吸板与第一磁吸板相互吸合时,装配的稳定性,避免对阻流槽密闭不完全,从而产生漏液。
23.工作原理:注射液通过导液接头注入,注射液随着导液接头通过壳体导入注射针中,通过注射针注射入皮肤内部,导液接头活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通过控制导液接头的移动即可控制注射针的吸附管内部的伸缩,在闲置时通过将注射针收缩入吸附管的内部避免对注射针的污染,使用时滑动导液接头带动注射针伸出即可使用,且在壳体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调节旋钮,通过调节旋钮与导液接头外端面的螺纹配合,转动调节旋钮即可控制导液接头在壳体内部的移动,操作较为便捷,通过转动调节旋钮可使得注射针移动并伸出吸附管的内部,通过吸附管表面的刻度即可判断注射针的伸出长度,便于使用人员掌握注射针的注射深度,且进一步的在吸附管的侧端连通有负压接头,负压接头连通负压装置,负压装置可以具体使用医用级的负压牵引器提供压力,将吸附管与注射者皮肤表面接触后通过负压装置产生负压,使得吸附管与注射者皮肤相吸附,避免注射过程中注射针的移位或脱落影响注射效果,同时通过设有将针座活动设置在漏液腔的内部,且漏液腔和针座之间设有防漏间隙,使得针座在漏液腔中活动时,漏液腔内部的压强处在合适值,且防漏间隙可用于防止针座产生漏液溢出,当针座底部产生漏液时,漏液填充至防漏间隙的内部,防漏间隙在液体张力作用下闭合,从而防止液体进一步漏液,设有回流凸起防止注射针内液体回流,通过回流凸起有效避免注射针产生溢液时,溢出液体随注射针回流至漏液腔内部,对装置产生污染,且第一连接管可采用弹性材质,将注液用的管路或安培瓶等,通过固定槽进行固定,同时设有顶针,顶针可破除安培瓶瓶口的液面张力,使得安培瓶内部药液可快速流入导液接头的内部,且闭合板通过弹簧弹性连接在活动槽的内部,在药液注入时通过按压闭合板,使得弹簧收缩,进而使得第一过液孔与第二过液孔相连通,通过移动注液推板,将药液通过第一过液孔和第二过液孔流入导液接头的内部,且导液接头可开采用透明材质,便于贯穿导液接头内部的液体状态,药液注入导液接头内部后,松开闭合板,闭合板在弹簧的作
用下弹出,进而将第一过液孔封闭,通过下压注液推板,使得导液接头内部压力增加,进而即可使得药液通过导液接头流入注射针进行注射,无需将药液由安培瓶内抽出后在进行注液,操作较为便捷,针座与连接板的下端面固定相连,第一磁吸板通过滑块和滑槽滑动连接在过流槽的内部,当导液接头内注射液体时,由于导液接头内液体压力使得第二磁吸板和第一磁吸板相分离,使得导液接头出液端与过流槽相连通,液体通过导液接头流出随着过流槽注入注射针的内部,在未注液时,第一磁吸板与第二磁吸板在磁力作用下相互吸附,进而使得阻流槽与阻流块适配,使得导液接头的出液端闭合,有效防止在未注液状态下,液体产生回流进而对导液接头内药液产生污染,同时在第一磁吸板的上端面设有活动连杆,活动连杆和连杆槽适配,保证了第二磁吸板与第一磁吸板相互吸合时,装配的稳定性,避免对阻流槽密闭不完全,从而产生漏液,有效防止装置内液体回流对导液接头内药液产生污染。
24.本发明在使用时注射液通过导液接头注入,注射液随着导液接头通过壳体导入注射针中,通过注射针注射入皮肤内部,导液接头活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通过控制导液接头的移动即可控制注射针的吸附管内部的伸缩,在闲置时通过将注射针收缩入吸附管的内部避免对注射针的污染,使用时滑动导液接头带动注射针伸出即可使用,装置适应性强,可依据不同患者调节注射针的注入深度,且在壳体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调节旋钮,通过调节旋钮与导液接头外端面的螺纹配合,通过转动调节旋钮即可控制导液接头在壳体内部的移动行程,进而对注射针的注射深度进行控制,装置操作便捷,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6.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发明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发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发明的导液接头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发明的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本发明的注液推板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本发明的注液推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8是本发明的针座结构示意图;
34.图9是本发明的回流嵌板结构示意图;
35.图10是本发明的壳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36.图中:1、导液接头;2、上盖板;3、调节旋钮;4、负压接头;5、注射针;6、吸附管;7、壳体;8、密封橡胶;9、针座;10、外螺纹;11、回流嵌板;12、连接板;13、顶针;14、固定槽;15、第一连接管;16、注液推板;17、第二连接管;18、活动套管;19、注液推板主体;20、第一过液孔;21、闭合板;22、第二过液孔;23、活动槽;24、弹簧;25、过流槽;26、滑块;27、第一磁吸板;28、活动连杆;29、滑槽;30、阻流块;31、第二磁吸板;32、连杆槽;33、阻流槽;34、回流凸起;35、漏液腔;36、防漏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37.实施例一
38.如图1-4所示,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无菌注射针,包括壳体7,壳体7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调节旋钮3,调节旋钮3驱动控制有导液接头1,导液接头1活动设置在壳体7的内部,调节旋钮3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上盖板2,导液接头1输出端连通有针座9,针座9背离导液接头1的一端与注射针5相连通,且针座9活动设置在壳体7的内部,导液接头1的侧端面中部嵌设有外螺纹10,且调节旋钮3的中部开设有与外螺纹10相适配的内螺纹,调节旋钮3用于控制导液接头1在壳体7内部的往复运动,壳体7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吸附管6。
39.使用时,注射液通过电子注射器控制助推装置连接导液接头1并注入,在临床应用中可达到定时定量的注射效果,注射液随着导液接头1通过壳体7导入注射针5中,通过注射针5注射入皮肤内部,导液接头1活动设置在壳体7的内部,通过控制导液接头1的移动即可控制注射针5的吸附管6内部的伸缩,在闲置时通过将注射针5收缩入吸附管6的内部避免对注射针5的污染,注射时滑动导液接头1带动注射针5伸出即可使用,且在壳体7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调节旋钮3,通过调节旋钮3与导液接头1外端面的螺纹配合,通过转动调节旋钮3即可控制导液接头1在壳体7内部的移动,操作较为便捷,且注射针5可采用针尖部分二次开刃,降低了穿刺皮肤的痛感,同时注射针5可依据需要设置为五针、九针或更多。
40.如图1所示,吸附管6的侧端面贯通设置有负压接头4,负压接头4背离吸附管6的一端连通有负压装置,且吸附管6表面设有刻度线和方向指示箭头图中未示出。
41.使用时,通过转动调节旋钮3可使得注射针5移动并伸出吸附管6的内部,通过吸附管6表面的刻度即可判断注射针5的伸出长度,便于使用人员掌握注射针5的注射深度,且进一步的在吸附管6的侧端连通有负压接头4,负压接头4连通负压装置,负压装置可以具体使用医用级的负压牵引器提供压力,将吸附管6与注射者皮肤表面接触后通过负压装置产生负压,使得吸附管6与注射者皮肤相吸附,避免注射过程中注射针5的移位或脱落影响注射效果。
42.如图1-3和10所示,壳体7的内壁贴合有密封橡胶8,密封橡胶8内部开设有漏液腔35,针座9活动设置在漏液腔35的内部。
43.如图1-3和10所示,针座9和漏液腔35之间设有防漏间隙36,且密封橡胶8与注射针5接触贴合处设有回流凸起34,回流凸起34贯穿壳体7并延伸至壳体7的外表面。
44.使用时,通过设有将针座9活动设置在漏液腔35的内部,且漏液腔35和针座9之间设有防漏间隙36,使得针座9在漏液腔35中活动时,漏液腔35内部的压强处在合适值,且防漏间隙36可用于防止针座9产生漏液溢出,当针座9底部产生漏液时,漏液填充至防漏间隙36的内部,防漏间隙36在液体张力作用下闭合,从而防止液体进一步漏液,设有回流凸起34防止注射针5内液体回流,通过回流凸起34有效避免注射针5产生溢液时,溢出液体随注射针5回流至漏液腔35内部。
45.实施例二
46.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导液接头1置于壳体7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2,连接板1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回流嵌板11,导液接头1的背离连接板12的一端设有快拆结构。
47.如图1-6所示,快拆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管15、注液推板16、第二连接管17和活动套管18,第二连接管17固定连接在导液接头1的上端面,活动套管18下部滑动套接在第二连接管17的内部,第一连接管15滑动套接在活动套管18的上部,注液推板16嵌设在活动套管18
的中部。
48.如图1-6所示,第一连接管15的内壁开设有固定槽14,注液推板16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顶针13。
49.使用时,第一连接管15可采用弹性材质,将注液用的管路或安培瓶等,通过固定槽14进行固定,同时设有顶针13,顶针13可破除安培瓶瓶口的液面张力,使得安培瓶内部药液可快速流入导液接头1的内部。
50.如图1-7所示,注液推板16包括注液推板主体19、第一过液孔20、闭合板21、第二过液孔22、活动槽23和弹簧24,注液推板主体19嵌设在活动套管18的中部,第一过液孔20开设在注液推板主体19的中部,活动槽23开设在注液推板主体19的内部,闭合板21活动连接在活动槽23内部,弹簧24固定连接在活动槽23内壁,且弹簧24背离活动槽23的一端与闭合板21固定相连,第二过液孔22开设在闭合板21的内部,闭合板21与第一过液孔20相适配。
51.使用时,闭合板21通过弹簧24弹性连接在活动槽23的内部,在药液注入时通过按压闭合板21,使得弹簧24收缩,进而使得第一过液孔20与第二过液孔22相连通,通过移动注液推板16,将药液通过第一过液孔20和第二过液孔22流入导液接头1的内部,且导液接头1可开采用透明材质,便于贯穿导液接头1内部的液体状态,药液注入导液接头1内部后,松开闭合板21,闭合板21在弹簧24的作用下弹出,进而将第一过液孔20封闭,通过下压注液推板16,使得导液接头1内部压力增加,进而即可使得药液通过导液接头1流入注射针5进行注射,无需将药液由安培瓶内抽出后在进行注液,操作较为便捷。
52.实施例三
53.如图1-4和8-9所示,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针座9的内部开设有过流槽25,过流槽25内壁开设有滑槽29,过流槽25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磁吸板27,第一磁吸板27侧端面设有与滑块26相适配的滑块26,第一磁吸板27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阻流块30,第一磁吸板27的上端面四角固定连接有活动连杆28。
54.如图1-4和8-9所示,回流嵌板11与第一磁吸板27表面相适配,回流嵌板11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磁吸板27相吸合的第二磁吸板31,且回流嵌板11的表面开设有与活动连杆28相适配的连杆槽32,回流嵌板11的中部开设有与阻流块30相适配的阻流槽33,阻流槽33与导液接头1出液端相连通。
55.使用时,针座9与连接板12的下端面固定相连,第一磁吸板27通过滑块26和滑槽29滑动连接在过流槽25的内部,当导液接头1内注射液体时,由于导液接头1内液体压力使得第二磁吸板31和第一磁吸板27相分离,使得导液接头1出液端与过流槽25相连通,液体通过导液接头1流出随着过流槽25注入注射针5的内部,在未注液时,第一磁吸板27与第二磁吸板31在磁力作用下相互吸附,进而使得阻流槽33与阻流块30适配,使得导液接头1的出液端闭合,有效防止在未注液状态下,液体产生回流进而对导液接头1内药液产生污染,同时在第一磁吸板27的上端面设有活动连杆28,活动连杆28和连杆槽32适配,保证了第二磁吸板31与第一磁吸板27相互吸合时,装配的稳定性,避免对阻流槽33密闭不完全,从而产生漏液。
56.工作原理:注射液通过导液接头1注入,注射液随着导液接头1通过壳体7导入注射针5中,通过注射针5注射入皮肤内部,导液接头1活动设置在壳体7的内部,通过控制导液接头1的移动即可控制注射针5的吸附管6内部的伸缩,在闲置时通过将注射针5收缩入吸附管
6的内部避免对注射针5的污染,使用时滑动导液接头1带动注射针5伸出即可使用,且在壳体7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调节旋钮3,通过调节旋钮3与导液接头1外端面的螺纹配合,转动调节旋钮3即可控制导液接头1在壳体7内部的移动,操作较为便捷通过转动调节旋钮3可使得注射针5移动并伸出吸附管6的内部,通过吸附管6表面的刻度即可判断注射针5的伸出长度,便于使用人员掌握注射针5的注射深度,且进一步的在吸附管6的侧端连通有负压接头4,负压接头4连通负压装置,负压装置可以具体使用医用级的负压牵引器提供压力,将吸附管6与注射者皮肤表面接触后通过负压装置产生负压,使得吸附管6与注射者皮肤相吸附,避免注射过程中注射针5的移位或脱落影响注射效果,同时通过设有将针座9活动设置在漏液腔35的内部,且漏液腔35和针座9之间设有防漏间隙36,使得针座9在漏液腔35中活动时,漏液腔35内部的压强处在合适值,且防漏间隙36可用于防止针座9产生漏液溢出,当针座9底部产生漏液时,漏液填充至防漏间隙36的内部,防漏间隙36在液体张力作用下闭合,从而防止液体进一步漏液,设有回流凸起34防止注射针5内液体回流,通过回流凸起34有效避免注射针5产生溢液时,溢出液体随注射针5回流至漏液腔35内部,对装置产生污染,且第一连接管15可采用弹性材质,将注液用的管路或安培瓶等,通过固定槽14进行固定,同时设有顶针13,顶针13可破除安培瓶瓶口的液面张力,使得安培瓶内部药液可快速流入导液接头1的内部,且闭合板21通过弹簧24弹性连接在活动槽23的内部,在药液注入时通过按压闭合板21,使得弹簧24收缩,进而使得第一过液孔20与第二过液孔22相连通,通过移动注液推板16,将药液通过第一过液孔20和第二过液孔22流入导液接头1的内部,且导液接头1可开采用透明材质,便于贯穿导液接头1内部的液体状态,药液注入导液接头1内部后,松开闭合板21,闭合板21在弹簧24的作用下弹出,进而将第一过液孔20封闭,通过下压注液推板16,使得导液接头1内部压力增加,进而即可使得药液通过导液接头1流入注射针5进行注射,无需将药液由安培瓶内抽出后在进行注液,操作较为便捷,针座9与连接板12的下端面固定相连,第一磁吸板27通过滑块26和滑槽29滑动连接在过流槽25的内部,当导液接头1内注射液体时,由于导液接头1内液体压力使得第二磁吸板31和第一磁吸板27相分离,使得导液接头1出液端与过流槽25相连通,液体通过导液接头1流出随着过流槽25注入注射针5的内部,在未注液时,第一磁吸板27与第二磁吸板31在磁力作用下相互吸附,进而使得阻流槽33与阻流块30适配,使得导液接头1的出液端闭合,有效防止在未注液状态下,液体产生回流进而对导液接头1内药液产生污染,同时在第一磁吸板27的上端面设有活动连杆28,活动连杆28和连杆槽32适配,保证了第二磁吸板31与第一磁吸板27相互吸合时,装配的稳定性,避免对阻流槽33密闭不完全,从而产生漏液,有效防止装置内液体回流对导液接头1内药液产生污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