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预后评分算法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

文档序号:27760135发布日期:2021-12-03 23:2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预后评分算法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

1.本公开涉及医学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预后评分算法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


背景技术:

2.通常,医院管理是涉及医疗管理、人员组织、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应用性、边缘性的特点。医院管理是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对求诊者、医务人员、医疗物资、医务信息进行综合管理的过程,以取得最佳医疗管理效果为目的的管理过程。
3.相关技术中,通过针对脑卒中预后患者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脑卒中预后保健情况,效率比较低且不够全面。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预后评分算法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
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预后评分算法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包括:服务器,分别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医生工作端、护士工作端、用户端;
6.所述用户端,用于采集用户的脑卒中预后信息;
7.所述医生工作端,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基本用户信息和历史诊断信息;
8.所述护士工作端,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历史护理信息;
9.所述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脑卒中预后信息、所述基本用户信息、所述历史诊断信息、所述历史护理信息和预后评价指标进行计算,获取所述用户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分数值。
10.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基本用户信息、所述历史诊断信息和所述历史护理信息确定多个预后评价指标;判断所述脑卒中预后信息是否满足每个所述预后评价指标,生成多个评价分数值;获取每个所述预后评价指标对应的评价权重,根据每个所述评价分数值和所述评价权重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所述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分数值。
11.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基于预后评分算法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还包括:医院管理端,与所述服务器、医生工作端、护士工作端和用户端通信连接;
12.所述医院管理端,用于接收所述医生工作端、所述护士工作端和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所述脑卒中预后信息、所述基本用户信息、所述历史诊断信息、所述历史护理信息和预后评价指标,并对接收的信息进行管理操作;其中,所述医院管理端包括医院管理页面,所述医院管理页面用于管理信息操作。
1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医生工作端,还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用户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分数值并显示,接收针对所述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分数值的确
认或者调整指令;其中,当接收到调整指令时,获取调整信息通过所述服务器发送给所述用户端;或当接收到确认指令时,获取确认信息通过所述服务器发送给所述用户端。
14.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包括注册登录模块、用户信息数据库、医院管理信息数据库、医生诊断信息数据库和护士护理信息数据库;
15.所述注册登录模块用于管理所述医生工作端、所述护士工作端和用户端注册登录过程;
16.所述用户信息数据库用于存储、管理用户信息;
17.所述医院管理信息数据库用于存储、管理医院管理信息;
18.所述医生诊断信息数据库用于存储、管理医生诊断信息;
19.所述护士护理信息数据库用于存储、管理护士护理信息。
20.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医生工作端包括医生诊断页面和医生端用户信息采集模块;
21.所述医生诊断页面用于诊断信息操作获取所述历史诊断信息;
22.所述医生端用户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基本用户信息。
2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士工作端包括护士护理页面和护士端用户信息采集模块;
24.所述护士护理页面用于护理信息操作获取所述历史护理信息;
25.所述护士端用户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基本用户信息。
2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统计数据库和统计模块;
27.所述统计模块用于调取所述用户信息数据库、所述医院管理信息数据库、所述医生诊断信息数据库、所述护士护理信息数据库和移动护理信息数据库内的信息根据设定的算法生成用户就诊统计表存入所述统计数据库。
28.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端还用于获取目标格式文档,将所述目标格式文档上传到所述服务器中。
29.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端,还用于获取每个时间段的所述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分数值,并计算所述每个时间段的平均分数值;
30.根据所述每个时间段和对应的所述平均分数值构建分数曲线并显示。
3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32.提出一种基于预后评分算法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包括:服务器,分别与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医生工作端、护士工作端、用户端;用户端,用于采集用户的脑卒中预后信息;医生工作端,用于获取用户的基本用户信息和历史诊断信息;护士工作端,用于获取用户的历史护理信息;服务器,用于根据脑卒中预后信息、基本用户信息、历史诊断信息、历史护理信息和预后评价指标进行计算,获取用户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分数值。由此,采用基于预后评分算法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用户就医的便利性,具有管理效率高,操作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3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一种基于预后评分算法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一种基于预后评分算法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基于预后评分算法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38.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基于预后评分算法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的登录页面示例图;
39.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基于预后评分算法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的添加患者页面示例图;
40.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基于预后评分算法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的基于预后评分算法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的分组评分分析平台示例图;
41.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基于预后评分算法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的患者信息页面。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4.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一种基于预后评分算法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5.如图1所示,包括:服务器100,分别与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医生工作端200、护士工作端300、用户端400。
46.其中,用户端400,用于采集用户的脑卒中预后信息。
47.医生工作端200,用于获取用户的基本用户信息和历史诊断信息。
48.护士工作端300,用于获取用户的历史护理信息。
49.服务器100,用于根据脑卒中预后信息、基本用户信息、历史诊断信息、历史护理信息和预后评价指标进行计算,获取用户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分数值。
50.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用户端400,包括注册登录页面、信息采集模块、医院管理信息页面、诊断信息页面、护理信息页面,注册登录页面用于注册登录系统,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信息,医院管理信息页面用于查阅医院管理信息,诊断信息页面用于查阅医生诊断信息,护理信息页面用于查阅护士护理信息。
51.其中,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账户访问服务输入用户对应的脑卒中预后信
息,从而可以通过访问预后保健评价系统,可以及时了解患卒中后的保健活动评价及康复活动评分。
52.其中,脑卒中预后信息比如用户的行动信息、睡眠信息等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输入。
53.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用户端400还用于获取目标格式文档,将目标格式文档上传到服务器中。
54.也就是说,用户端400还包括信息表上传的功能,信息表上传包括xls、xlsx格式等文档,上传后文档将被保存在服务器100中。
55.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用户端400,还用于获取每个时间段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分数值,并计算每个时间段的平均分数值;根据每个时间段和对应的平均分数值构建分数曲线并显示。由此,用户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预后保健情况,进一步调整生活和保健等操作,进一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56.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医生工作端200可以录入用户的基本用户信息比如姓名、年龄、性别等,以及历史诊断信息比如发病时间、诊断结果、检查结果和服药信息等等。
57.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医生工作端200,还用于接收服务器100发送的用户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分数值并显示,接收针对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分数值的确认或者调整指令;其中,当接收到调整指令时,获取调整信息通过服务器100发送给用户端400;或当接收到确认指令时,获取确认信息通过服务器100发送给用户端400。进一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58.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医生工作端200包括医生诊断页面和医生端用户信息采集模块;医生诊断页面用于诊断信息操作获取历史诊断信息;医生端用户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基本用户信息。
59.也就是说,医生工作端200包括医生诊断页面和医生端用户信息采集模块,医生诊断页面用于诊断信息操作,医生端用户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信息。
60.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护士工作端300包括护士护理页面和护士端用户信息采集模块;护士护理页面用于护理信息操作获取历史护理信息;护士端用户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基本用户信息。
61.也就是说,护士工作端300包括护士护理页面和护士端用户信息采集模块,护士护理页面用于护理信息操作,护士端用户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信息。
62.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服务器100,具体用于:根据基本用户信息、所述历史诊断信息和历史护理信息确定多个预后评价指标;判断脑卒中预后信息是否满足每个预后评价指标,生成多个评价分数值;获取每个预后评价指标对应的评价权重,根据每个评价分数值和评价权重进行加权求和,获取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分数值。
63.也就是说,根据脑卒中预后信息,比如身体部位活动时间和操作信息是否符合对应的指标,从而给与评价分数值,根据多个评价分数值,以及每个预后评价指标对应的评价权重,根据每个评价分数值和评价权重进行加权求和,获取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分数值。
64.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建立脑卒中预后评估量表包含但不限于ssv量表,iscore评分,plan评分,洛桑评分(astral),span

100量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获取上述一种或者多种评价的合并结果。本公开可以提供在线多种脑卒中预后评估量表,使医生及患者可以自主选择相关脑卒中预后评估量表进行评估。
65.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服务器100包括注册登录模块、用户信息数据库、医院管理信息数据库、医生诊断信息数据库和护士护理信息数据库;注册登录模块用于管理医生工作端、护士工作端和用户端注册登录过程;用户信息数据库用于存储、管理用户信息;医院管理信息数据库用于存储、管理医院管理信息;医生诊断信息数据库用于存储、管理医生诊断信息;护士护理信息数据库用于存储、管理护士护理信息。
66.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服务器100还包括统计数据库和统计模块;统计模块用于调取用户信息数据库、医院管理信息数据库、医生诊断信息数据库、护士护理信息数据库和移动护理信息数据库内的信息根据设定的算法生成用户就诊统计表存入统计数据库。
67.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基于预后评分算法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还包括:医院管理端500,与服务器100、医生工作端200、护士工作端300和用户端400通信连接。
68.医院管理端500,用于接收医生工作端200、护士工作端300和用户端400发送的脑卒中预后信息、基本用户信息、历史诊断信息、历史护理信息和预后评价指标,并对接收的信息进行管理操作;其中,医院管理端500包括医院管理页面,医院管理页面用于管理信息操作。
69.也就是说,医院管理端500包括医院管理页面,医院管理页面用于管理信息操作,管理端用户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信息。
70.作为一种场景举例,如图3所示,所述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基于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可以进行分组管理、病患管理、回访管理、健康管理、活动管理和综合评分管理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71.其中,分组管理包括分组管理页面;的病患管理包括病患管理页面;回访管理包括查看回访页面和回访设置页面;健康管理包括导入评分页面、分组评分页面和患者评分页面;活动管理包括保健活动管理页面和康复活动管理页面;综合评分管理包括综合评分设置页面、综合评分

患者页面和综合评分

分组页面。
72.基于上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任一端,比如医生工作端200、护士工作端300、用户端400等通过账号登录的方式,比如图4所示登录页面上输入账号“xxxxxx”比如为“stroke”,密码,验证码比如图4所示的“5*6=”输入“30”后点击“登录”控件进行验证登录,查看和操作相关信息,其中,“xxxxxx”可以根据应用需要设置,包括字母、数字和字符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比如图5所示,在医生工作端200患者管理中点击“添加”控件显示可以添加患者的界面如图5所示填写相关信息即可。
73.基于上述描述,采用基于预后评分算法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用户就医的便利性,具有管理效率高,操作方便的特点。比如图6所示,可以通过分组评分分析平台快速了解相关用户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分数值,从而采取相对应措施,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以及还可通过医生工作端200、护士工作端300、用户端400等查看患者信息,比如图7所示界面,可以进行回访管理,可以查看患者不同时间的评分等信息。
74.由此,提出一种基于预后评分算法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包括:服务器,分别与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医生工作端、护士工作端、用户端;用户端,用于采集用户的脑卒中预后信息;医生工作端,用于获取用户的基本用户信息和历史诊断信息;护士工作端,用于获取用户的历史护理信息;服务器,用于根据脑卒中预后信息、基本用户信息、历史诊断信
息、历史护理信息和预后评价指标进行计算,获取用户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分数值。由此,采用基于预后评分算法的脑卒中预后保健评价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用户就医的便利性,具有管理效率高,操作方便的特点。
7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76.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