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术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65254发布日期:2021-11-06 00:2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术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术后肢体康复训练技术领域,具体为适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术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康复训练是指损伤后进行有利于恢复或改善功能的身体活动。除严重的损伤需要休息治疗外,一般的损伤不必完全停止身体练习。适当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对于损伤的迅速愈合和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3.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神经内科患者的术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一般都只注重训练的重要性,在对训练的目的上完成装置的结构,但是对于训练完成后肌肉的放松都有所欠缺,经常会导致患者在训练完成之后,会产生抽筋和痉挛的现象,从而使得患者的痛苦增加,同时还需要护士进行辅助按摩,还是需要使用到人力资源且锻炼效果不明显,使用起来十分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适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术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适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术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包括训练床体机构,所述训练床体机构包括上床体,所述上床体的后端左右两侧为斜面,所述上床体的后端下侧固定连接有下床体,所述下床体的的上表面低于上床体的上表面,所述上床体的上表面左右两端中部均开设有侧环槽,所述上床体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中心横槽,所述中心横槽的中部固定卡接有头板,所述中心横槽的前内壁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侧弧槽,所述侧弧槽的形状包括弧形,两个所述侧弧槽向着相互接近的那方弯曲。
6.优选的,所述上床体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弧板,两个所述弧板分别处于两个所述侧弧槽相背离的那一方,两个所述弧板对称设置,所述弧板的形状包括弧形且与侧弧槽适配,所述弧板的上表面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弧柱。
7.优选的,所述下床体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腿部训练机构,所述腿部训练机构包括底盒,所述底盒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下床体,两个所述底盒相背离的那一面上开设有侧槽,所述侧槽的下内壁上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下齿,所述底盒的前表面上端固定连接有小柱一,所述底盒的内部设置有训练柱,所述训练柱的左右两端外侧均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外侧齿柱,接近侧槽的所述训练柱和外侧齿柱插入侧槽中,所述外侧齿柱与下齿啮合。
8.优选的,所述训练柱的中部外侧通过轴承活动套接有中部转筒,所述中部转筒的中部开设有切换槽,所述切换槽的上侧壁上等距均匀的开设有切换孔,所述训练柱在接近侧槽的这一端与联动齿轮一固定连接,所述底盒的上方设置有大腿板,所述大腿板的前端
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小柱一,所述大腿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小柱二,所述小柱二的后端通过扭簧活动连接有小腿板,所述小腿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搭脚槽。
9.优选的,所述搭脚槽的下表面后端中部开设有球槽一,所述球槽一的内部活动卡接有球柱一,所述球柱一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小杆,所述小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切换板,所述切换板与切换槽正对且适配,所述切换板的下内壁上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切换柱,所述切换柱与切换孔正对且适配。
10.优选的,所述大腿板和搭脚槽均处于底盒的上端口处,所述大腿板和搭脚槽的下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侧板,左右两侧设置的所述侧板的中部设置有按摩柱,所述大腿板的两端通过轴承与侧板活动连接,所述按摩柱的外侧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按摩外柱。
11.优选的,所述训练床体机构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联动训练机构,所述联动训练机构包括联动带,所述联动带的材质包括弹性材质,所述联动带在接近联动齿轮一的那一端套接在联动齿轮一的外侧且与联动齿轮一啮合,所述联动带在远离联动齿轮一的那一端套接有联动齿轮二,所述联动齿轮二与联动带啮合,所述联动齿轮二的表面中部开设有中心槽,所述中心槽的内壁上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凸柱一,所述凸柱一的材质包括弹性材质,两个所述联动齿轮二相对的那一面外侧开设有连接环槽,所述连接环槽的内部插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通过轴承与连接环槽活动连接,所述连接环在接近上床体的那一端插入固定连接侧环槽且与侧环槽适配。
12.优选的,所述上床体的上方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手部训练机构,所述手部训练机构处于联动训练机构的内侧,所述手部训练机构包括滑动柱,所述滑动柱的下端插入中心横槽中且与中心横槽和侧弧槽均适配,所述滑动柱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在远离滑动柱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球柱二,所述球柱二在远离连接柱的那一方设置有手腕环,所述手腕环的在接近连接柱的那一面下侧开设有球槽二,所述球槽二活动卡接球柱二,所述手腕环的外侧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凸柱二,所述手腕环和凸柱二与联动齿轮二和凸柱一适配且正对,所述手腕环的内侧壁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手腕环在远离连接柱的那一面上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在远离手腕环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通过轴承活动套接有手指柱,所述手指柱与手腕环的中心正对,所述手指柱的前后两端外侧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手指板,所述手指板的材质包括弹性材质。
13.优选的,所述手指柱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旋转齿轮一,所述旋转齿轮一的前表面中心开设有球槽三,所述球槽三的内部通过扭簧活动卡接有球柱三,所述球柱三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弯柱,所述弯柱的形状包括弧形,所述弯柱在远离旋转齿轮一的那一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旋转齿轮二,所述旋转齿轮二与旋转齿轮一啮合,所述滑动柱处于中心横槽中且与侧弧槽正对的时候,所述旋转齿轮一与弧柱啮合。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1)、该适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术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通过腿部训练机构的存在,在联动齿轮一被联动带的移动所带动的时候,训练柱也会在联动齿轮一的带动下进行旋转,由于训练柱外侧设置的外侧齿柱与下齿啮合,所以在训练柱转动的同时,训练柱会沿着侧槽进行前进,前进中转动的外侧齿柱会在前进的过程中与按摩柱外侧的按摩外柱进行啮合,从而使得按摩外柱发生转动,从而使得按摩外柱对大腿板和搭脚槽上方搭放的腿部
进行滚动的按摩,从而可以对腿部肌肉进行放松和激活。
16.(2)、该适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术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通过切换板的设计,在联动齿轮一带动训练柱进行转动之前,腿部用力将搭脚槽后端的部分按压下,从而使得切换板卡接在切换槽中,同时切换柱插入到切换孔的内部,此时在训练柱进行转动的时候,便会在切换柱和切换孔的嵌合中带动搭脚槽的后端向前运动,从而对腿部进行弯曲运动的康复锻炼,通过在训练柱运动之前,患者可以通过是否通过腿部按压搭脚槽的后端来进行按摩和训练的切换,患者可以自行进行选择。
17.(3)、该适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术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通过联动带的存在,首先联动带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患者进行腿部锻炼的时候可以作为压力带而存在,从而使得患者对腿部进行自行的锻炼,另外还可以通过将手腕处放入到手腕环中进行装备,在将手腕环伸入到联动齿轮二中,也可以通过手臂的转动,带动联动齿轮二转动,从而通过联动带对联动齿轮一进行带动,从而使用手臂对腿部进行辅助锻炼,使得装置可以自行搭配进行手脚配合训练。
18.(4)、该适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术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通过手部训练机构与联动训练机构的配合,以及联动齿轮二、联动带和联动齿轮一之间的连接,通过旋转手腕环可以对联动齿轮二进行旋转,从而带动联动齿轮一进行旋转运动,或者联动齿轮一的主动旋转可以通过联动带传递给联动齿轮二从而进行手腕环的旋转,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对不同的神经疾病患者进行适配治疗,可以让手部不方便的患者通过自己的腿部运动辅助训练手部,也可以让腿部不方便的患者通过自己手部的运动辅助训练腿部,从而增加了装置对于患者的整体适用性。
19.(5)、该适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术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通过手指板的存在,在手腕放置在手腕环的内部之后,患者可以使用手指进手指板的抓握运动,从而可以进行手指的抓握恢复,从手指的锻炼入手对手臂进行激活,在手指得到锻炼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手臂的肌肉进行激活。
20.(6)、该适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术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手指柱与手腕环通过连接板进行连接,这样在进抓握运动的时候也并不会影响到手指的抓握训练,且使得手臂和手指的锻炼可以同时进行,这样可以在同一时间中同时进行多项身体部位的康复训练,从而使得使用装置的锻炼效率更高。
21.(7)、该适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术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通过中心横槽和侧弧槽的设计,可以使得手臂进行不同模式的锻炼,在手腕处于手腕环中的时候,手部带动手腕环使得滑动柱在中心横槽中进行来回的运动,从而可以锻炼手部的弯曲运动,在滑动柱经过侧弧槽的时候,可以使用手部带动滑动柱进入到侧弧槽中,从而可以对手部的肩部周围进行锻炼,使得装置对于手部的锻炼模式多种多样,且可以根据患者意识进行调节。
22.(8)、该适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术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通过弧板和弧柱的设计,在滑动柱进入到侧弧槽中之后,旋转齿轮二会自然的与弧柱进行啮合,这样在手臂控制滑动柱在侧弧槽中来回运动的时候,由于旋转齿轮二与弧柱的啮合,会使得旋转齿轮二进行转动,由于旋转齿轮二与旋转齿轮一的啮合,从而旋转齿轮一会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手指柱进行转动,从而在滑动柱的不断运动中,手指板会在手掌的内部不断的进行正转或者是反转,从而使得手指板主动的对患者的手指进行拨动,从而对手指进行辅助锻炼,增加了装置
对患者手部的锻炼能力。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训练床体机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腿部训练机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训练柱示意图;
27.图5为本发明切换板示意图;
28.图6为本发明联动训练机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发明连接环槽示意图;
30.图8为本发明手部训练机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发明手部训练机构背面示意图;
32.图10为本发明位置示意图;
33.图11为本发明a处放大示意图。
34.图中:1、训练床体机构;101、上床体;102、下床体;103、侧环槽;104、中心横槽;105、头板;106、侧弧槽;107、弧板;108、弧柱;2、腿部训练机构;201、底盒;202、侧槽;203、下齿;204、小柱一;205、训练柱;206、外侧齿柱;207、中部转筒;208、切换槽;209、切换孔;210、联动齿轮一;211、大腿板;212、小柱二;213、小腿板;214、搭脚槽;215、球槽一;216、球柱一;217、小杆;218、切换板;219、切换柱;220、侧板;221、按摩柱;222、按摩外柱;3、联动训练机构;301、联动带;302、联动齿轮二;303、中心槽;304、凸柱一;305、连接环槽;306、连接环;4、手部训练机构;401、滑动柱;402、连接柱;403、手腕环;404、凸柱二;405、气囊;406、连接板;407、套环;408、手指柱;409、手指板;410、球柱二;411、球槽二;414、旋转齿轮一;415、球槽三;416、球柱三;417、弯柱;418、旋转齿轮二。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6.请参阅图1

1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适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术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包括训练床体机构1,训练床体机构1包括上床体101,上床体101的后端左右两侧为斜面,上床体101的后端下侧固定连接有下床体102,下床体102的的上表面低于上床体101的上表面,上床体101的上表面左右两端中部均开设有侧环槽103,上床体101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中心横槽104,中心横槽104的中部固定卡接有头板105,中心横槽104的前内壁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侧弧槽106,侧弧槽106的形状包括弧形,两个侧弧槽106向着相互接近的那方弯曲(如图2所示)。
37.上床体10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弧板107,两个弧板107分别处于两个侧弧槽106相背离的那一方,两个弧板107对称设置,弧板107的形状包括弧形且与侧弧槽106适配,弧板107的上表面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弧柱108。
38.下床体102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腿部训练机构2,腿部训练机构2包括底盒201,底盒2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下床体102,两个底盒201相背离的那一面上开设有侧槽202,侧槽202的下内壁上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下齿203,底盒201的前表面上端固定连接有小柱一204,底盒201的内部设置有训练柱205,训练柱205的左右两端外侧均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外侧齿柱206,接近侧槽202的训练柱205和外侧齿柱206插入侧槽202中,外侧齿柱206与下齿203啮合。
39.训练柱205的中部外侧通过轴承活动套接有中部转筒207,中部转筒207的中部开设有切换槽208,切换槽208的上侧壁上等距均匀的开设有切换孔209,训练柱205在接近侧槽202的这一端与联动齿轮一210固定连接,底盒201的上方设置有大腿板211,大腿板211的前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小柱一204,大腿板21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小柱二212,小柱二212的后端通过扭簧活动连接有小腿板213,小腿板213的上表面开设有搭脚槽214。
40.搭脚槽214的下表面后端中部开设有球槽一215,球槽一215的内部活动卡接有球柱一216,球柱一21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小杆217,小杆21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切换板218,切换板218与切换槽208正对且适配,切换板218的下内壁上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切换柱219,切换柱219与切换孔209正对且适配。
41.大腿板211和搭脚槽214均处于底盒201的上端口处,大腿板211和搭脚槽214的下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侧板220,左右两侧设置的侧板220的中部设置有按摩柱221,大腿板211的两端通过轴承与侧板220活动连接,按摩柱221的外侧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按摩外柱222,在大腿板211和搭脚槽214保持水平的时候,外侧齿柱206与按摩外柱222啮合。
42.训练床体机构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联动训练机构3,联动训练机构3包括联动带301,联动带301的材质包括弹性材质,联动带301在接近联动齿轮一210的那一端套接在联动齿轮一210的外侧且与联动齿轮一210啮合,联动带301在远离联动齿轮一210的那一端套接有联动齿轮二302,联动齿轮二302与联动带301啮合,联动齿轮二302的表面中部开设有中心槽303,中心槽303的内壁上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凸柱一304,凸柱一304的材质包括弹性材质,两个联动齿轮二302相对的那一面外侧开设有连接环槽305,连接环槽305的内部插入有连接环306,连接环306通过轴承与连接环槽305活动连接,连接环306在接近上床体101的那一端插入固定连接侧环槽103且与侧环槽103适配。
43.上床体101的上方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手部训练机构4,手部训练机构4处于联动训练机构3的内侧,手部训练机构4包括滑动柱401,滑动柱401的下端插入中心横槽104中且与中心横槽104和侧弧槽106均适配,滑动柱40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402,连接柱402在远离滑动柱401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球柱二410,球柱二410在远离连接柱402的那一方设置有手腕环403,手腕环403的在接近连接柱402的那一面下侧开设有球槽二411,球槽二411活动卡接球柱二410,手腕环403的外侧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凸柱二404,手腕环403和凸柱二404与联动齿轮二302和凸柱一304适配且正对,手腕环403的内侧壁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气囊405,手腕环403在远离连接柱402的那一面上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06,连接板406在远离手腕环403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环407,套环407通过轴承活动套接有手指柱408,手指柱408与手腕环403的中心正对,手指柱408的前后两端外侧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手指板409,手指板409的材质包括弹性材质。
44.手指柱408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旋转齿轮一414,旋转齿轮一414的前表面中心开设有球槽三415,球槽三415的内部通过扭簧活动卡接有球柱三416,球柱三416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弯柱417,弯柱417的形状包括弧形,弯柱417在远离旋转齿轮一414的那一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旋转齿轮二418,旋转齿轮二418与旋转齿轮一414啮合,滑动柱401处于中心横槽104中且与侧弧槽106正对的时候,旋转齿轮一414与弧柱108啮合。
45.工作原理:
46.第一步:通过腿部训练机构2的存在,在联动齿轮一210被联动带301的移动所带动的时候,训练柱205也会在联动齿轮一210的带动下进行旋转,由于训练柱205外侧设置的外侧齿柱206与下齿203啮合,所以在训练柱205转动的同时,训练柱205会沿着侧槽202进行前进,前进中转动的外侧齿柱206会在前进的过程中与按摩柱221外侧的按摩外柱222进行啮合,从而使得按摩外柱222发生转动,从而使得按摩外柱222对大腿板211和搭脚槽214上方搭放的腿部进行滚动的按摩,从而可以对腿部肌肉进行放松和激活。
47.第二步:通过切换板218的设计,在联动齿轮一210带动训练柱205进行转动之前,腿部用力将搭脚槽214后端的部分按压下,从而使得切换板218卡接在切换槽208中,同时切换柱219插入到切换孔209的内部,此时在训练柱205进行转动的时候,便会在切换柱219和切换孔209的嵌合中带动搭脚槽214的后端向前运动,从而对腿部进行弯曲运动的康复锻炼,通过在训练柱205运动之前,患者可以通过是否通过腿部按压搭脚槽214的后端来进行按摩和训练的切换,患者可以自行进行选择。
48.第三步:通过联动带301的存在,首先联动带301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患者进行腿部锻炼的时候可以作为压力带而存在,从而使得患者对腿部进行自行的锻炼,另外还可以通过将手腕处放入到手腕环403中进行装备,在将手腕环403伸入到联动齿轮二302中,也可以通过手臂的转动,带动联动齿轮二302转动,从而通过联动带301对联动齿轮一210进行带动,从而使用手臂对腿部进行辅助锻炼,使得装置可以自行搭配进行手脚配合训练。
49.第四步:通过手部训练机构4与联动训练机构3的配合,以及联动齿轮二302、联动带301和联动齿轮一210之间的连接,通过旋转手腕环403可以对联动齿轮二302进行旋转,从而带动联动齿轮一210进行旋转运动,或者联动齿轮一210的主动旋转可以通过联动带301传递给联动齿轮二302从而进行手腕环403的旋转,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对不同的神经疾病患者进行适配治疗,可以让手部不方便的患者通过自己的腿部运动辅助训练手部,也可以让腿部不方便的患者通过自己手部的运动辅助训练腿部,从而增加了装置对于患者的整体适用性。
50.第五步:通过手指板409的存在,在手腕放置在手腕环403的内部之后,患者可以使用手指进手指板409的抓握运动,从而可以进行手指的抓握恢复,从手指的锻炼入手对手臂进行激活,在手指得到锻炼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手臂的肌肉进行激活。
51.第六步:手指柱408与手腕环403通过连接板406进行连接,这样在进抓握运动的时候也并不会影响到手指的抓握训练,且使得手臂和手指的锻炼可以同时进行,这样可以在同一时间中同时进行多项身体部位的康复训练,从而使得使用装置的锻炼效率更高。
52.第七步:通过中心横槽104和侧弧槽106的设计,可以使得手臂进行不同模式的锻炼,在手腕处于手腕环403中的时候,手部带动手腕环403使得滑动柱401在中心横槽104中进行来回的运动,从而可以锻炼手部的弯曲运动,在滑动柱401经过侧弧槽106的时候,可以
使用手部带动滑动柱401进入到侧弧槽106中,从而可以对手部的肩部周围进行锻炼,使得装置对于手部的锻炼模式多种多样,且可以根据患者意识进行调节。
53.第八步:通过弧板107和弧柱108的设计,在滑动柱401进入到侧弧槽106中之后,旋转齿轮二418会自然的与弧柱108进行啮合,这样在手臂控制滑动柱401在侧弧槽106中来回运动的时候,由于旋转齿轮二418与弧柱108的啮合,会使得旋转齿轮二418进行转动,由于旋转齿轮二418与旋转齿轮一414的啮合,从而旋转齿轮一414会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手指柱408进行转动,从而在滑动柱401的不断运动中,手指板409会在手掌的内部不断的进行正转或者是反转,从而使得手指板409主动的对患者的手指进行拨动,从而对手指进行辅助锻炼,增加了装置对患者手部的锻炼能力。
5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