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固定患者体位的放射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57064发布日期:2021-10-24 08:27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固定患者体位的放射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放射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固定患者体位的放射治疗设备。


背景技术:

2.放射治疗主要是利用一种或多种电离辐射对恶性肿瘤及一些良性肿瘤进行治疗,而体位固定又是实施放射治疗的第一步,也对整个放射治疗有着重大的影响。然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不自主运动,而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因为位置偏差造成ctv部分体积少接受200cgy(处方剂量5000cgy的4%),肿瘤的控制率就可能降低5%

8%。
3.目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借助一些辅助装置来对患者进行体位固定,以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位保持不变,但是,放射治疗需要进行多次,这就需要体位定位具有较好的精确重现性,以缩短每次进行放射治疗时的摆位时间,而目前经常是使用患者体表的标记线来进行定位,容易因标记线擦落而无法重现定位,不仅增加放射治疗的难度,也会增加病人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固定患者体位的放射治疗设备,能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较好地固定,同时重现性好,为放射治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5.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便于固定患者体位的放射治疗设备,包括垫板及位于垫板上的腿部定位部、侧边定位部及头部定位部,所述腿部定位部包括与垫板固定连接的连接块及位于连接块两侧的靠板,所述靠板上设置有沿着靠板长度方向滑动的脚部定位块。
7.更进一步地,所述垫板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垫板的支撑板,所述垫板上设置有沿垫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位于2块靠板之间,所述垫板上设置有沿着第一通槽滑动的第一调节块,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穿过第一通槽与第一调节块连接的第一调节杆,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推动第一调节杆沿着第一通槽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调节块两侧铰接有第二调节杆,所述靠板上设置有沿着靠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至第二通槽,所述第二调节杆穿过第二通槽与脚部定位块铰接,所述脚部定位块沿着第二通槽往复移动。
8.更进一步地,所述靠板上开设有与第一通槽平行的第一滑槽,所述脚部定位块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配合的第一滑块。
9.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槽两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调节块底部设置有与第二滑槽配合的第二滑块。
1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与第一通槽平行的第一丝杆及带动第一丝杆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第一调节杆连接。
11.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端部延伸至垫板外的第三调节杆,所述第三调节杆与垫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调节杆两侧铰接有第四连接杆,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推动第三调节杆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靠板上设置有沿着靠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设置有沿着第三滑槽滑动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调节杆与第三滑块铰接。
1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与第三调节杆铰接的第五连接杆,所述第五连接杆另一端铰接有滑座,所述滑座连接有带动滑动往复移动的伸缩电缸,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竖直定位槽,所述第三调节杆沿着第一竖直定位槽上下移动。
13.更进一步地,所述侧边定位部包括对称设置在垫板两侧的辅助定位板,所述辅助定位板连接有带动辅助定位板沿着垫板的宽度方向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与第一丝杆垂直设置的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一端连接有带动第二丝杆转动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二丝杆包括反向对称设置的第一螺纹段及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及第二螺纹段各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铰接有第六连接杆,所述第六连接杆端部铰接有第四调节杆,所述垫板上开设有供第四调节杆穿过的第一调节孔,所述第四调节杆穿过第一调节孔延伸至垫板外一端铰接有第七连接杆,所述第七连接杆与辅助定位板铰接。
14.更进一步地,所述垫板上设置有与辅助定位板的移动轨迹重合的第五滑槽,所述第五滑槽为t型槽,所述辅助定位板上设置有与第五滑槽配合的第五滑块。
15.更进一步地,所述靠板、第三调节杆及第四调节杆上均设置有刻度线。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发明提供的便于固定患者体位的放射治疗设备,能通过腿部定位部、侧边定位部及头部定位部对患者进行有效固定,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移动,影响治疗效果,同时靠板及脚部定位块能对患者的腿部及脚部进行定位,既能辅助对患者身体下部进行固定,也能通过记录脚部定位部及靠板的位置,以在下次治疗时对患者的体位进行精确重现。
附图说明
18.图1是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圈a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图1中圈b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装置侧面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装置后视图;
24.附图标记:1

垫板,2

支撑板,3

连接块,401

靠板,402

脚部定位块,403

第一调节块,404

第二调节杆,405

第一通槽,406

第二通槽,407

第一调节杆,408

第一连接座,409

第一丝杆,410

第一电机,411

第一滑槽,412

第三调节杆,413

第四连接杆,414

第五连接杆,415

滑座,416

伸缩电缸,417

第三滑槽,418

第三滑块,419

第一竖直定位槽,501

辅助定位板,502

第四调节杆,503

第七连接杆,504

第五滑槽,505

第二丝杆,506

第六连接杆,507

第二连接座,508

第三电机,6

头部定位部,701

肩部定位板,702

第五调节杆,703

第九连接杆,704

第三丝杆,705

第四电机,706

第三连接座,707

第八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通,也可以是可拆卸连通,或一体地连通;可以是机械连通,也可以是电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
2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放射治疗床的摆位固定装置,请参见图1所示,包括垫板1及位于垫板1上的腿部定位部、侧边定位部、肩部定位部及头部定位部6,其中,垫板1可以设置为主体部及位于主体部一端的头颈部,头颈部位于主体部中间,用于供患者放置头颈,以便于患者在躺下时找到垫板1的中部,腿部定位部用于固定患者的两条腿,防止患者的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位移,侧边定位部用于固定患者的身体上部,防止患者身体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移位,而头部定位部6则是用于固定患者的头部,防止患者的头部在治疗过程中移动,当然,对于头部的固定,可以与现有的方式一样,使用热塑膜进行固定,即在垫板1上设置固定点,调整好患者的体位后,直接用热塑膜固定好患者的头部即可。
28.作为腿部定位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图2、图4、图5、图6所示,所述腿部定位部包括与垫板1固定连接的连接块3及位于连接块3两侧的靠板401,所述靠板401上设置有沿着靠板401长度方向滑动的脚部定位块402,脚部定位块402可以包括长度方向与靠板401长度方向平行的定位框,定位框具有一定长度,可供患者部分小腿放入,定位框顶部及前端开口,以供患者的小腿及脚部放入,并在定位框内设置定位气囊等物,对患者的腿部及脚部进行固定,使得患者的腿靠在靠板401上,而小腿及脚部定位块402固定住,在治疗过程中无法移动,然而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身高有所差异,脚部最终所在的位置也不同,为了使靠板401能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所述垫板1上设置有沿垫板1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通槽405,所述第一通槽405位于2块靠板401之间,所述垫板1上设置有沿着第一通槽405滑动的第一调节块403,所述支撑板2上设置有穿过第一通槽405与第一调节块403连接的第一调节杆407,所述支撑板2上设置有推动第一调节杆407沿着第一通槽405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调节块403两侧铰接有第二调节杆404,所述靠板401上设置有沿着靠板401的长度方向延伸至第二通槽406,所述第二调节杆404穿过第二通槽406与脚部定位块402铰接,所述脚部定位块402沿着第二通槽406往复移动。利用第一驱动装置带动脚部定位块402沿着靠板401往复移动,对脚部定位块402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其能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
29.而为了更好地限制脚部定位块402的移动方向,所述靠板401上开设有与第一通槽405平行的第一滑槽411,所述脚部定位块402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411配合的第一滑块,当然第一滑槽411最好为t型槽,而第一滑块可以为工字型或t型滑块,以免脚部定位块402与靠板401脱离。
30.同样地,为了限制第一调节块403的移动方向,所述第一通槽405两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调节块403底部设置有与第二滑槽配合的第二滑块。
3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与第一通槽405平行的第一丝杆409及带动第一丝杆409转动的第一电机410,所述第一丝杆409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座408,所述第一连接座408与第一调节杆407连接,第一滑槽411能对地调节杆进行限制,使得
第一调节杆407及第一连接座408不会随着第一丝杆409转动,而是在第一丝杆409转动时带动第一调节块403沿着第一滑槽411往复移动,调整脚部定位块402的位置,这样不仅调节效果好,也不会占用垫板1过多的空间,影响患者治疗。
3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2上设置有端部延伸至垫板1外的第三调节杆412,所述第三调节杆412与垫板1滑动连接,即在垫板1上设置有供第三调节杆412穿过的通孔,第三调节杆412从垫板1下方穿过通孔延伸至垫板1上方,并可沿着通孔上下滑动,所述第三调节杆412两侧铰接有第四连接杆413,所述支撑板2上设置有推动第三调节杆412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靠板401上设置有沿着靠板401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滑槽417,所述第三滑槽417内设置有沿着第三滑槽417滑动的第三滑块418,所述第三调节杆412与第三滑块418铰接。不同患者的体型及习惯有所差别,通过第二驱动装置带动第三调节杆412上下移动,即可调整2块靠板401转动的角度,从而使得患者的腿部能以较为舒适的方式靠在靠板401上,提升患者治疗的舒适性,也能提升靠板401对患者腿部的固定效果。
33.作为第二驱动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与第三调节杆412铰接的第五连接杆414,所述第五连接杆414另一端铰接有滑座415,所述滑座415连接有带动滑动往复移动的伸缩电缸416,所述支撑板2上设置有竖直定位槽,所述第三调节杆412沿着竖直定位槽上下移动,通过伸缩电缸416带动滑座415在支撑板2上往复移动,从而使得第五连接杆414带动第三调节杆412上下移动,使2块靠板401绕着连接块3转动。
34.作为侧边定位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3所示,所述侧边定位部包括对称设置在垫板1两侧的辅助定位板501,辅助定位板501卡在患者身体2侧,每侧可以设置1块或多块,所述辅助定位板501连接有带动辅助定位板501沿着垫板1的宽度方向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与第一丝杆409垂直设置的第二丝杆505,所述第二丝杆505一端连接有带动第二丝杆505转动的第三电机508,所述第二丝杆505包括反向对称设置的第一螺纹段及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及第二螺纹段各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座507,所述第二连接座507铰接有第六连接杆506,所述第六连接杆506端部铰接有第四调节杆502,所述垫板1上开设有供第四调节杆502穿过的第一调节孔,所述第四调节杆502穿过第一调节孔延伸至垫板1外一端铰接有第七连接杆503,所述第七连接杆503与辅助定位板501铰接。通过第二丝杆505及第三电机508同步对患者身体两侧的辅助定位板501位置进行调整,以将患者限制在垫板1的中部,即能在治疗过程中限制患者的体位,也能使得患者每次摆位都具有极佳的重现性,减少患者摆位时间,提升患者放射治疗的效果。
35.而为了防止辅助定位板501与垫板1脱离,使得辅助定块板始终能沿着垫板1滑动,所述垫板1上设置有与辅助定位板501的移动轨迹重合的第五滑槽504,所述第五滑槽504为t型槽,所述辅助定位板501上设置有与第五滑槽504配合的第五滑块。
36.虽然垫板1区分主体部及肩颈部后已经基本可以定位患者的头部及肩部位置,但是患者头颈部长度是不一样的,每次躺下后,其实是不容易对患者头颈部所在的位置进行控制的,也不容易使患者躺在垫板1的中部,而本实施例中设置的肩部定位部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肩部定位部主要是用于限制患者的肩颈部位置,以重现患者的体位,在治疗时,其实是可以放开肩颈定位部对患者的限制的,直接使用热塑膜固定患者的肩颈部,具体来说,所述肩部定位部包括2块对称设置于头部定位部6与侧边定位部之间的肩部定位板701,即2块肩部定位板701分别位于患者身体两侧,所述肩部定位板701折弯设置,折弯处圆滑过渡,
且肩部定位板701一端与颈部贴合、另一端与肩部贴合,所述肩部定位板701连接有带动肩部定位板701沿着垫板1的宽度方向移动的第四驱动装置。
37.作为第四驱动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四驱动装置包括沿垫板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丝杆704,所述第三丝杆704连接有带动第三丝杆704转动的第四电机705,所述第三丝杆704及第四电机705均设置在支撑板2上,所述第三丝杆704包括反向对称设置的第三螺纹段与第四螺纹段,所述第三螺纹段与第四螺纹段上各螺纹连接有第三连接座706,所述第三连接座706铰接有第八连接杆707,所述第三连接杆端部铰接有第五调节杆702,所述垫板1上开设有供第五调节杆702穿过的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五调节杆702穿过第二调节孔延伸至垫板1外一端铰接有第九连接杆703,所述第九连接杆703与肩部定位板701铰接,第二调节孔与第五调节杆702的形状适配,并对第五调节杆702的移动方式进行限制,使第五调节杆702只能上下移动,而不能转动,这就使得第五调节杆702最好为方形杆,当然也可以在支撑垫板1上或垫板1底部设置第二竖直定位槽,使得第五调节杆702卡合在第二竖直定位槽内,利用第二竖直定位槽对第五调节杆702进行进一步限制。
38.在调节肩部定位板701的位置时,启动第四电机705,第四电机705带动第三丝杆704转动,使得第三连接座706朝着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2根第五调节杆702同步上升或下降,从而使得2块肩部定位板701同步朝着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方向移动,在整个过程中2块肩部定位板701的之间的中线与垫板1的中线始终是重合的,即能起到极佳的对中效果,在患者第一次摆位后,先让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躺好后,再启动第四电机705调整肩部定位板701的位置,使得肩部定位板701与患者肩部、颈部贴合,并记录此时肩部定位板701或第五调节杆702的位置,在下次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将肩部定位板701调整至这个位置即可使得患者的头部及肩颈部摆位重现,而腿部及身体则可以通过侧边定位部及脚部定位部来进行摆位重现及定位。
39.当然,第四驱动装置也可以为液压油缸、伸缩电缸416等物,并将其直接设置在垫板1上即可,但是这样的设置方式需要的驱动部件则较多,不仅会增加成本,影响调节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垫板1上的美观,影响患者的治疗心情。
40.另外,所述垫板1上设置有与肩部定位板701的移动轨迹重合的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为t型槽,所述肩部定位板701上设置有与第四滑槽配合的第四滑块,利用第四滑槽及第四滑块对肩部定位板701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肩部定位板701只会沿着第四滑槽移动,而不会与垫板1脱离随着第五调节杆702上升或者下降。
41.当然,为了在每次摆位时,能直接重现上次的摆位,减少患者的摆位时间,所述靠板401、第三调节杆412、第四调节杆502及第五调节杆702上均设置有刻度线,记录每个患者对应的各个刻度线位置,以此为标准在患者下次进行放射治疗时,直接调整腿部定位部、侧边定位部、头部定位部6及肩部定位部的位置即可重现患者的摆位位置。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