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药辅助系统及方法

文档序号:27551685发布日期:2021-11-24 22:4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服药辅助系统及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药辅助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按月呈周期性发作的精神病,称为周期性精神病。原因不明,可能与间脑功能紊乱有关。这种病以女性为多、且多在青春发育期起病。本病症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表现为精神兴奋、言语增多、情绪高涨、奔跑叫喊等。另一类出现意识障碍,有片断零碎的幻觉,呆滞少语,甚至出现木僵。发作后常遗忘。周期性精神病的精神症状大多数于经前数天开始,经过1~2周好转,极少于月经结束时出现症状,但绝无月经周期前半期起病者。同一病人每次发病与月经的关系是一致的。
3.公开号为cn102008688b的中国专利涉及一种治疗周期性精神病的药物,药物是由下列方法制备得到:取赤芍8

12份、生大黄7.5

10.5份煎煮二次,滤液浓缩成浸膏;取生大黄0.5

1.5份,粉碎与上述浸膏混合后,粉碎成80

120目细粉;将上述细粉与稀释剂、粘合剂混匀;取莪术油0.02

0.03ml均匀喷洒在上述颗粒上,混匀;将上述颗粒加入润滑剂,压制成片。进一步地,公开号为cn105233029a的中国专利涉及一种用于月经周期性精神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是由中药成分和西药成分组成,中药成分主要是由以下原料药提取制备而成:琼越线蕨、牛耳枫根、白头翁茎叶、黑点草、芒花、雉子筵、天脚板根、百解藤、蒲葵子、金礞石、蓬子菜、虾壳钱、草金杉、厚朴花、大青盐、五色梅根、声色草、香蕉根、王瓜根、石龙刍、金刷把、铁包金;西药成分包括以下组分:盐酸氟西汀、n

乙酰半胱氨酸、萘普生钠、谷氨酸、瓜氨酸、枸橼酸钠、甘氨酸铁、叶酸、营养添加剂。上述专利中的药物组合通过中药、中西复方药进行疾病的治疗,但针对周期性精神病的发病特点,并未采用“发病猛药控制,未发病温药预防”的方针进行治疗,长时间进行精神治疗使处于未发病状态的患者的正常精神状态受到药物干扰,容易诱发长期性精神抑郁等问题。
4.针对发病过程中的精神状态的镇静,公开号为cn101313908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以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和24

亚甲基环木菠萝醇阿魏酸酯为活性成分的组合物,该组合物中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24

亚甲基环木菠萝醇阿魏酸酯的含量之和占总活性成分的的90%以上。该组合物能够镇静发病状态下的周期性精神病患者。该发明提出针对发病时期的患者的行为控制药物,但该药物有赖于镇静效果的行为控制,需要患者长时间服用且对治愈疾病的作用影响不大。
5.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服药辅助系统,其能够针对周期性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期和非发病期的药物组合物及能够辅助患者服用药物组合物的系统。
6.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设计一种服药辅助系统,用于治疗周期性精神病的药物和用于存储该药物的存放装置。用于周期性精神病的药物包含在子宫内膜脱落前后以结合间脑神经元减缓神经紧张的方式缓释地被消化系统摄入的第一组合物和在子宫内膜脱落过程中以结合神经递质的方式降低思维活跃的第二组合物。存放装置是以图像方式向用户提供所述服药辅助系统预测的子宫内膜脱落所构成的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的,其中,所述第一组合物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构成第二组合物的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之时间限制性执行条件。
8.该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周期性精神病多发生女性群体,且伴随女性子宫内膜变化发生。周期性精神病的发病高峰处于子宫内膜脱落的过程中,在该过程中患者神经递质发生异常分泌,从而引起神经元的异常活跃。在子宫内膜脱落过程结束后,神经递质恢复正常活动,并基于过度活跃的神经元的正常化引起神经衰弱。周期性精神病为循环型发病机制,因此服药建议能够以一事件为驱动进行布置。在正常时期,基于预防和减轻发病后的副作用的目的,通过服用第一组合物使第一组合物结合间脑神经元以减缓神经紧张,降低神经衰弱的症状的出现。在进入异常时期时,以降低神经递质的分泌为目的进行第二组合物的服用建议。优选地,第二组合物能够为非典型抗精神药物。第一组合物能够为谷维素。
9.第一组合物在子宫内膜脱落前后以结合间脑神经元的方式减缓神经紧张。第一组合物缓释地被消化系统摄入。基于第一组合物的作用机理,其能够设置为单日服用一次且在24小时内被缓释进入人体中,从而保持人体的神经正常状态维持。第二组合物在子宫内膜脱落过程中以结合神经递质的方式降低思维活跃。基于第二组合物的作用机理,在发病过程中,类似精神分裂的症状的产生主要由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引起,因此需要摄入第二组合物干扰神经递质分泌或与神经突触的结合,从而降低神经思维的异常活跃。存放装置用于存放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并对用户提供服药建议。服药建议能够通过语音、图像、振动或灯光变化等手段实现。存放装置向用户提供服药建议。事件驱动是指在持续事务管理过程中,进行决策的一种策略,即跟随当前时间点上出现的事件,调动可用资源,执行相关任务,使不断出现的问题得以解决。服药建议为事件驱动型的,事件驱动型由服药辅助系统预测的子宫内膜脱落所构成。子宫内膜的生理状态变化节点为锚点,使存放装置针对当前状态进行研判和指令发出。进一步地,第一组合物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作为时间限制性执行条件,用以限制第二组合物的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在患者的生理状态变化过程中,子宫增殖和子宫萎缩发生于子宫脱落前,因此受子宫内膜增殖和子宫内膜萎缩的生理状态驱动而形成的第一组合物的服药建议优先执行,并在此执行结束后基于子宫内膜脱落的生理状态的起始驱动第二组合物的服药建议的执行。
10.给药切换的节点能够以子宫内膜的存在状态为判定基础,以子宫内膜的状态变化为驱动条件,存放装置提供触发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服药建议的指令。药物组合物的服药建议的节点选择伴随子宫内膜存在状态的变化,使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的服用与子宫内膜生理状态变化同轨,并间接形成与患者周期性精神病发病进程同轨,从而达到在周期性精神病发病峰值时以子宫内膜脱落的生理状态为锚点针对性降低病发症状的效果。在非发病进程,以缓解发病带来的负向影响和降低神经衰弱为目的进行低弱疗效的第一组合物的摄入。
11.在患有周期性精神病时,患者至少在进入子宫内膜脱落使其产生异于平时且缺乏理智的行为,并伴随有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无法自行评估、管理和预测自身行为的症状产生;其治疗不仅依赖于药物性措施,也需要行为管理。而患有周期性精神病的患者的照护人员或监护人因长期对患者进行用药观察、管控患者行为的护理而产生的个人情绪管理障碍往往构成了患有周期性精神病的患者护理中的关键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利用“无情绪、无感情反馈”的智能设备来辅助治疗虽然成为常见技术措施,然而患者和家属对此类设备的学习缺乏兴趣甚至表现出极端反感,所以并未得到普及。基于上述情况的发生,本发明致力于患者及照护人员采取特殊的装置以生成患者及照护人员必须面对的服药措施的方式来规律性的培训患者形成特定服药行为习惯。进一步地,生成患者及照护人员必须面对的服药措施在与患者交互时能够不受“情绪性”波动的影响,达到操作的规范性。独处患者依靠第一及第二组合物以其两类药效互相促进且服用条件彼此构成条件的方式形成的服用训练使自身的治疗和行为突出性问题得到优化。基于第一及第二组合物在药效和服用条件上的独特要求,选择一个在时间上互相制约、以子宫内膜生理状态为锚点施行的两类组合物之服用方案,使能够对患者产生行为训练的服用方案在复杂与精准的行为治疗之间形成平衡,从而在广泛的实验与测试中以优越的性能受绝大多数患者和照护人员的认可并得到使用。虽然第一组合物与第二组合物需要严格遵守特定时间来服用才能达成最佳药物治疗效果,然而本发明所采用的组合物在两者之间的服用条件上没有达成的情况下,只要患者能够在生理期时间服用第二组合物(生理期过程中产生明显有别于其他时期的特征,能够帮助患者分辨第二组合物的服用时期),就不会出现严重治疗事故导致的患者病情未得到控制,因此第一组合物至时间条件更多扮演了行为训练或治疗的作用。此外本发明的第二组合物区别于其他精神类药物的长期服用,而选择在人体产生不适和明显生理特征时服用,使第一组合物之服用方式显著不同于第二组合物(如片剂)之服用方式,特别是第一组合物之服用方式依从于患者的正常精神状态,故此图像采集方式足以区分两者之行为区别。由此,药物存放系统并不需要大量高精度数据分析和行为模式识别,更不需要复杂且昂贵的生物传感器,特别适用于因病致贫率极高的精神类患者家庭。
12.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组合物以子宫内膜增殖为起始节点,以子宫内膜萎缩为结束节点构成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
13.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二组合物以子宫内膜脱落过程为中间节点构成受所述第一组合物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的驱动的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其中,所述子宫内膜的至少三种存在状态,即子宫内膜增殖、子宫内膜萎缩、子宫内膜脱落,以对所述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形成指导性的事件驱动型服用建议的方式形成闭环式的,并使所述第一组合物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对所述第二组合物的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执行限制的循环。
14.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服药辅助系统向用户持续提供遵医嘱的第一组合物在子宫内膜增殖为起始节点,子宫内膜萎缩为结束节点的时间线内施用的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服药辅助系统提供以第一组合物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构成的时间限制性执行条件的,并且在子宫内膜脱落起始至结束的事件中施用的第二组合物的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
15.该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周期性精神病在以子宫内膜增殖为起始节点,以子宫内膜萎缩为结束节点的事件中并不会产生发病症状,但会受上一个周期的病发症状的影响形成神经衰弱的副作用。受影响的副作用对患者的日常产生一定影响,并使机体降低对周期
内的下个病发进程的抵抗。循环累计过程中,不依靠第一组合物进行副作用缓解的患者拉长患病周期的节奏并对生理状态产生负向影响。
16.进一步地,子宫内膜变化状态为无间隙的进行增殖,而后萎缩,最后脱落,再增殖的闭环过程。依赖子宫内膜的变化状态进行药物建议驱动的存放装置基于此形成以事件驱动的服药建议的闭环。
17.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构成所述周期性精神病的药物的所述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以彼此独立的方式存储于所述服药辅助系统,其中,所述服药辅助系统以预测子宫内膜生理状态的事件发生的方式形成与女性生理周期相关的信息,用以构成第一组合物的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之驱动事件。服药辅助系统以预测子宫内膜生理状态的事件发生的方式形成与女性生理周期相关的信息,用以构成满足第一组合物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构成的时间限制性执行条件的第二组合物的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之驱动事件。
18.该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子宫内膜的生理状态变化具有可预测性,在现有技术中,相关的设计以使用者过去的自身的子宫内膜的生理状态为数据库作为训练样本数据或测试数据,以医学测试中的女性生理变化为建模模板,形成适用于大部分女性的生理周期预测模型,并以app等形式出现在手机终端。基于此,将能够对子宫内膜进行预测的预测模型进行使用,并使用个体的子宫内膜变化为数据库样本,用以校正预测模型对个人的适用度,从而使服药辅助系统能够接收预测模型对用户的子宫内膜生理状态变化的合理预测结果,并以预测报告的形式被预测模型呈递至服药辅助系统中,形成以预测报告的形成作为事件变化形成事件驱动的服药建议的更换。周期性精神病的发作跟随于女性生理期的运作,而对于很多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而导致记忆力下降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患者而言,计算并预测自身生理期极为困难,从而导致无法及时在生理期前一到两天及时服用第二组合物,即非典型性精神药物以抑制精神疾病的突发。然而,患者在非生理期进行第二组合物的长期服用会对身体肝肾功能及脑组织正常运作的干预,且伴随患者在非生理期无精神疾病的发作统计,该时期的药物服用不具有相应药物作用,产生药物浪费。基于此,循环性服药产生必要。
1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服药辅助系统至少能够以语音信息接收的方式来存储以子宫内膜生理状态为事件发生的第一组合物的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和以第一组合物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构成的时间限制性执行条件的,且由子宫内膜生理状态生成事件发生作为事件驱动的第二组合物的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的信息的,使得彼此独立的存储于所述服药辅助系统的所述第一组合物和所述第二组合物的以事件驱动的服药方案与服药行为以相关地,并且与事件发生产生相关性的方式被存储的服药辅助系统。服药辅助系统是以图像采集、语音信息接收或三维空间位移感知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方式来存储并处理所述第一组合物与第二组合物的于子宫内膜生理状态相关的事件驱动型的服用信息的。
20.该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处于服药时期的用户大多伴随精神状态的不稳定。在服药过程中,服药行为的正常与否不仅影响着用户是否正常服药,还能够为医生提供一定的精神状态判别指标。因此,服药辅助系统能够以存储与子宫内膜生理状态关联性的服药方案(包含对应的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的服药建议)和与服药方案具有相关性的服药行为的方式为医生提供用户精神状态的判别依据。在服药辅助系统被使用时,产生三维状态的位移变化、环境中的图像、声音变化,基于此变化的采集,能够辅助服药辅助系统对周围
环境信息的采集。服药辅助系统能够存储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由子宫内膜生理状态生成事件发生作为事件驱动的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的信息。
21.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服药辅助系统包含一种智能药盒,智能药盒包含处理器、存储器和存储盒体。存储盒体设置为能够将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分离存储。存储器耦合至处理器且存储有程序。程序由处理器执行以使得处理器执行操作。存储盒体隐藏放置处理器和存储器,并受处理器操控,在处理器执行操作时基于处理器的对应指令形成状态切换。
22.本发明提供一种服药辅助方法,通过使用本发明中提供的服药辅助系统,以实现不同种类的药物储藏和拿取。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服用的流程图;
24.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管理药物服用和患者行为记录的系统的框图;
25.图3是存放装置在与监护人终端、数据读写设备及患者手环交互过程中产生的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27.本文中涉及的功能能够在一实施例中的智能药盒中实现,该智能药盒可包含程序执行指令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如计算机。此外,这些功能对应的模块能够对应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
28.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服药辅助系统,用于治疗周期性精神病的药物和用于存储该药物的存放装置。现有技术中的周期性精神病服用的药物大多不考虑周期性病情变化时情绪分泌激素的抖变,均以周期峰值进行给药。上述给药的习惯是由于患者的周期生理状态不可控且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做到变化节点与给药节点的同步。一个技术问题涉及在无医生指导状态下给药切换节点如何与事件驱动型的精神周期变化同轨进行。智能药盒的遵医嘱的给药方式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在周期性精神病患者居家修养时医生脱节于对患者生理状态的掌控使服药建议成为难题,预测式循环给药成为一种依靠设备和程序完成正确给药的针对周期性精神病的正确做法。
29.针对周期性精神病的发病特点,发现发病峰值集中在女性子宫内膜脱落的过程中并伴随子宫内膜的脱落过程结束而缓降,直至子宫内膜进入增殖阶段精神状态恢复正常,发病迅速且结束迅速。正常状态下的患者神经递质分泌正常,存在神经衰弱、失眠及发病过程中服药的副作用。发病状态下的患者神经递质分泌异常,产生类似精神分裂症的如幻想、癫狂、攻击性等症状。
30.第一组合物在子宫内膜脱落前后以结合间脑神经元减缓神经紧张的方式缓释地被消化系统摄入。第二组合物在子宫内膜脱落过程中以结合神经递质的方式降低思维活跃。存放装置是以图像方式向用户提供所述服药辅助系统预测的子宫内膜脱落所构成的事
件驱动型服药建议的,其中,第一组合物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构成第二组合物的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之时间限制性执行条件。
31.图1是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服用的系统的流程图。存放装置对子宫内膜的状态变化采用数据堆积形成的预测模型进行预测,预测模型能够以时间为行进轨迹进行子宫内膜生理状态的预测。在子宫内膜处于增殖时,预测模型能够如步骤110所示,将该子宫内膜的状态以第一预测报告的形式生成并发送至存放装置的执行单元处。在步骤120中,存放装置接收预测模型对子宫内膜增殖开始的第一预测报告。在第一预测报告被打开时,其可以指示预测模型已经收到信息数据。存放装置在接收第一预测报告后,如步骤130所示指示用户第一组合物的服药建议,并向用户开放存放第一组合物的区域,使得用户能够进行第一组合物的服药操作。术语“指示”的含义包含对用户服用第一组合物的过程的指导和监控,即包含引导用户拿取第一组合物,以图像方式检测用户药物服用情况,以对总药量变化的监测的方式监控药量的拿取正确性与否的步骤。在子宫内膜增殖开始后,存放装置的第一组合物的服药建议能够以遵医嘱的方式在规律性时间内进行重复执行,形成步骤110、步骤120和步骤130的顺序重复循环。直至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即子宫内膜生理状态以增殖向萎缩变化,并以子宫内膜萎缩起始为节点,形成步骤140。步骤140为预测模型发送第二预测报告。子宫内膜增殖结束和子宫内膜萎缩开始构成第二预测报告。第二预测报告以与第一预测报告相同的方式被接收,如步骤150,并使执行单元能够不改变任何指令的进行第一组合物的服药建议的执行。步骤160中涉及的不改变指令的执行包含第一组合物的服药建议过程中产生的任何机械行为。进一步地,由于子宫内膜的生理变化规律,步骤140中第二预测报告能够被规律性生成、发送至执行单元,执行单元能够以步骤150中的接收方式单次接收,并以接收次数规律性执行第一组合物的服药建议。以子宫内膜生理状态变化即事件变化,并形成报告的方式驱动执行单元产生不同的决策,其关键节点在于第三预测报告的生成和发送。第三预测报告包含预测模型对子宫内膜由萎缩状态向脱落状态变化,并如步骤170中所示的以脱落状态起始作为发送第三预测报告的时间节点的预测信息。执行单元接收第三预测报告,并形成如步骤190和步骤200的执行操作。第三预测报告的传输操作向执行单元传达第一组合物的服药建议终止的指令,并以第一组合物服药建议的执行终止为限制,第三预测报告驱动执行单元对第二组合物的服药建议的执行。同样地,第二组合物的服药建议能够指示用户第二组合物的服用,并在第一组合物存放区域闭合的情况下向用户开放存放第二组合物的区域,使得用户能够进行第二组合物的服药操作。
32.如步骤200所示,执行单元接收第三预测报告的时间节点能够与其执行第二组合物的服药建议的起始节点以时间为发生要素形成以接收第三预测报告为优先级的顺序。
33.第一组合物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构成第二组合物的事件驱动型服药建议之时间限制性执行条件。基于子宫内膜的生理状态变化的不可逆性,第一预测报告中的子宫内膜增殖能够发生于第二预测报告中的子宫内膜萎缩之前,第二预测报告中的子宫内膜萎缩能够发生于第三预测报告中的子宫内膜脱落之前,进而。子宫内膜脱落后重新生长新的子宫内膜并继续进行增殖过程,实现正常状态下的子宫内膜的生理变化过程。伴随子宫内膜的生理变化,以子宫内膜的生理变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起始和结束为锚点,以子宫内膜变化状态为程序执行的驱动,形成事件驱动型的服药建议决策程序。
34.在执行单元接收到基于第三预测报告接收的前序变化为的第一预测报告,执行单
元执行第二组合物服药建议的终止。在执行单元试图进入下一循环时,需要预测模型发送第一检测报告作为触发指令。
35.实施上述程序且包含上述执行单元的存放装置能够以无线网络为传输通道与装载有预测模型的计算机设备连接,并实现预测报告的网络传输。能够进行药物组合物。图2是根据一示例实施例的用于管理药物服用和患者行为记录的系统的框图。用于对存放装置和手环进行有线或通过网络进行无线的数据读取,使医生在诊断或复诊过程中能够基于数据处理患者病情。监视患者的行为操作的手环佩戴于患者的手腕处,并基于与网络的连接间接的受存放装置的感应。监护人终端用于接收存放装置的信息,并基于与网络的连接以终端基础通讯功能或上层程序app进行存放装置发送的信息的接收。监护人的终端能够为手机、计算机、平板或其他设备。网络能够是互联网、专用网络、数据网络或便于在设备之间传输信息的其他类型的网络。优选地,监护人能够设置有至少两个,分别佩戴监护人a的终端和监护人b的终端,两者的终端能够通过网络与智能药盒连接,以避免单一监护人造成的信息沟通障碍、因个人原因无法及时赶往患者身边导致患者出现意外的问题。
36.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智能药盒能够收集患者对该智能药盒的操作行为。图3示出了存放装置在与监护人终端、数据读写设备及患者手环交互过程中产生的程序流程图。智能药盒沿时间轨迹顺序将操作行为以数据信息的方式存储于智能药盒存储区。在基于数据信息分析而确定与药物服用关联的操作行为的情况下,智能药盒生成验证信息,验证信息与患者的药物服用信息相关。单次药物服用的信息为一个集合存储于存储区,智能药盒通过对药物服用信息的集合进行交集处理,在交集中呈递的异常行为数量集大于医生在智能药盒中设定的异常行为数量阈值时,处于锁定状态的智能药盒以向未陪伴于患者身边的监护人的监护人终端进行患者异常行为信息分析结果传递的方式向监护人发送复诊建议。智能药盒能够通过定位监护人终端是否存在于信号检测范围内来判断监护人是否陪伴于患者身边。智能药盒在判断患者异常行为不符合当前双相情感障碍的病情程度展示的行为状态时,智能药盒能够自动锁定,以防止患者过激行为下暴力破坏药盒并误服药物,导致药物中毒的问题。
37.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