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268772发布日期:2021-11-06 02:3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咽炎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复杂,为咽部的非特异性炎症。可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为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咽淋巴组织常被累及,主要表现为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吞咽疼痛明显,咽部充血肿胀等。慢性咽炎又以慢性单纯性咽炎较多见,病变主要在黏膜层,表现为咽部黏膜慢性充血,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增生,黏液腺肥大,分泌功能亢进,黏液分泌增多。患者常咯出咽内黏痰,或感觉咽部有异物感,咯不出,咽不下。病程长,易复发,症状顽固,较难治愈;
3.在现有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中,为了将药材的药性最大的提炼出,因此,需要对药材进行煎煮多次,提高药材的利用率,在对药材进行煎煮时,需要用到煎煮装置,但是现有的煎煮装置在对药材进行一次煎煮后,需要将药液排出后才能再次加水煎煮,浪费大量的时间,效率较低。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各原料:甘草200~1500份、乌梅150~1000份、青果600~1200份、罗汉果300~1900份、金银花600~2000份、化橘红300~1500份、薄荷脑0.5~50份。
7.一种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按重量份称取甘草、乌梅、青果、罗汉果、金银花、化橘红后,放入煎煮装置内,在煎煮装置内加入6~15倍质量水煎煮2~4次,每次煎煮0.5~3小时;
9.s2、分别收集每次煎煮药液,过滤后,合并,加热,滤液在60~100℃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30的浓缩液;
10.s3、取浓缩液干燥,粉碎,制粒,整粒;
11.s4、将薄荷脑用乙醇溶解后喷入颗粒中,混匀,密封3小时以上;加入润滑剂,混匀,置压片机中压制成片;
12.s5、片心包胃溶性薄膜衣,包薄膜衣后增重2%~5%,得含片。
13.其中,步骤s1中所使用的煎煮装置包括支架、加热仓、第一加热器、第二加热器、隔热壳、离合机构、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蜗杆减速器、第一电机、储渣盒、转杆、搅拌
杆、支撑板、顶板、隔板、排液管、漏水孔、第一转轴、阀板、转槽、第一齿轮、第二电机、第二齿轮、第三电机和第三齿轮,所述支架顶部固定有加热仓,所述加热仓内壁底部固定有第一加热器,所述加热仓外侧上端固定有第二加热器,所述加热仓外侧固定有隔热壳,所述加热仓底部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加热仓底部固定有离合机构,所述加热仓内壁滑动连接有储渣盒,所述储渣盒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外侧固定有搅拌杆,所述转杆底部与离合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加热仓顶部等距固定有支撑板,三个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和加热仓内部固定有用于驱动储渣盒的第一升降机构,所述加热仓内壁滑动连接有隔板,所述顶板和加热仓内部固定有用于驱动隔板的第二升降机构,所述加热仓底部固定有排液管;
14.所述隔板中部开设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中部固定有阀板,且阀板与漏水孔转动连接,所述隔板一端固定有蜗杆减速器,且蜗杆减速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隔板靠近蜗杆减速器的一端开设有转槽,所述转槽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中部与蜗杆减速器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隔热壳外侧下方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穿过隔热壳和加热仓固定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位于第一齿轮的下方,一个所述支撑板上端固定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支撑板固定有第三齿轮,且第三齿轮位于第一齿轮的上方。
15.优选的,所述加热仓内壁底部向排液管做3%找坡。
16.优选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套筒、第一锥齿轮、第一双头电机和第二锥齿轮,所述顶板和加热仓内部通过轴承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储渣盒一侧对称镶嵌固定有第一螺纹套筒,所述第一螺纹套筒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顶部穿过顶板固定有第一锥齿轮,所述顶板上表面固定有第一双头电机,所述第一双头电机的两个输出端对称固定有第二锥齿轮,且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
17.优选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螺纹杆、螺纹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锥齿轮、第二双头电机和第四锥齿轮,所述顶板和加热仓内部通过轴承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隔板两端对称开设有螺纹孔,且第二螺纹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储渣盒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二螺纹杆穿过第一通孔,所述隔板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一螺纹杆穿过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螺纹杆顶部穿过顶板固定有第三锥齿轮,所述顶板上表面固定有第二双头电机,所述第二双头电机的两个输出端对称固定有第四锥齿轮,且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连接。
18.优选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固定筒、滑槽、滑块、弹簧、六角柱和连接筒,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加热仓固定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中部开设有六角孔,所述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槽内壁固定有弹簧,且弹簧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顶部固定有六角柱,且六角柱与六角孔滑动连接,所述转杆底部固定有连接筒,且连接筒内壁呈六边形设置,所述六角柱与连接筒内壁插接。
19.优选的,所述蜗杆减速器包括驱动壳、第二转轴、蜗轮、第五锥齿轮、蜗杆、第三转轴和第六锥齿轮,所述隔板一端固定有驱动壳,所述驱动壳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侧依次固定有蜗轮和第五锥齿轮,所述驱动壳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蜗杆,且蜗杆与蜗轮啮合连接,所述蜗杆一端穿过驱动壳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驱
动壳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一端固定有第六锥齿轮,且第六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
20.优选的,所述隔板外侧和阀板外侧均固定有密封圈,所述阀板外侧和漏水孔内壁均设置相配合的弧形。
21.优选的,所述储渣盒一侧开设有排渣口,所述储渣盒内壁中部固定有围挡,所述围挡靠近排渣口的一端通过铰链铰接有排渣门,所述储渣盒中部开设有过滤孔,所述储渣盒一侧设有避让位。
22.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一双头电机和第二双头电机均为一种减速电机。
2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本发明提供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25.1、在使用时,将原料加入围挡内,通过第一升降机构将储渣盒移动至加热仓下方,然后人们对加热仓内壁进行进行加水,加水完成后,通过第二升降机构带动隔板下降至加热仓顶部的位置,对加热仓顶部进行密封,通过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对水进行加热煎煮,在一次加热煎煮完成后,通过排液管将药液排出,与此同时,通过第二升降机构驱动隔板慢慢下降,使得隔板上端的空间形成新的储液空间,人们在隔板上方加入清水,并通过第二加热器进行加热预热,直至隔板下方的药液完全排出时,隔板下降至靠近第二齿轮的一端,使得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此时通过第二电机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可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使得第一齿轮带动蜗杆转动,进而可带动蜗轮转动,使得蜗轮通过第五锥齿轮带动第六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转轴转动,使得第三转轴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可带动阀板旋转,将漏水孔打开,使得隔板上方的液体完全流进隔板下方,与此同时,通过第二升降机构驱动隔板慢慢上升,直至隔板上的第一齿轮向上与第三齿轮啮合,通过第三电机带动阀板关闭,并通过第二升降机构再次将隔板移动至加热仓顶部,对加热仓进行,进行密封,对原料继续进行煎煮,此装置可在排除药液的同时,加注清水并预热,在药液完全排出后,使清水与原料混合,从而大大提高煎煮效率;
26.2、在工作过程中,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一双头电机和第二双头电机均设置在外侧不与液体接触,降低密封成本,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27.3、在对药液进行煎煮时,通过第一电机转动,通过离合机构带动转杆转动,进而可带动搅拌杆转动,对围挡内的原料进行搅拌,提高煎煮效率。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29.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排液管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储渣盒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隔板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围挡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齿轮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蜗杆减速器结构示意图;
37.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离合机构结构示意图;
38.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阀板结构示意图。
39.图中标号:1、支架;2、加热仓;3、第一加热器;4、第二加热器;5、隔热壳;6、离合机构;61、固定筒;62、滑槽;63、滑块;64、弹簧;65、六角柱;66、连接筒;7、第一升降机构;71、第一螺纹杆;72、第一螺纹套筒;73、第一锥齿轮;74、第一双头电机;75、第二锥齿轮;8、第二升降机构;81、第二螺纹杆;82、螺纹孔;83、第一通孔;84、第二通孔;85、第三锥齿轮;86、第二双头电机;87、第四锥齿轮;9、蜗杆减速器;91、驱动壳;92、第二转轴;93、蜗轮;94、第五锥齿轮;95、蜗杆;96、第三转轴;97、第六锥齿轮;10、第一电机;11、储渣盒;12、转杆;13、搅拌杆;14、支撑板;15、顶板;16、隔板;17、排液管;18、漏水孔;19、第一转轴;20、阀板;21、转槽;22、第一齿轮;23、第二电机;24、第二齿轮;25、第三电机;26、第三齿轮;27、排渣口;28、围挡;29、排渣门。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41.参考图1所示,一种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一种煎煮装置配合完成,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2.s1、按重量份称取甘草200~1500份、乌梅150~1000份、青果600~1200份、罗汉果300~1900份、金银花600~2000份、化橘红300~1500份,放入煎煮装置内,在煎煮装置内加入6~15倍质量水煎煮2~4次,每次煎煮0.5~3小时;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测试实施例,我们按重量分计各组分具体为:甘草600份、乌梅1200份、青果1200份、罗汉果1800份、金银花1200份、化橘红600份,
43.s2、分别收集每次煎煮药液,过滤后,合并,加热,滤液在60~100℃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30的浓缩液;相对密度值为在温度60℃的状态下相对水的密度;
44.s3、取浓缩液干燥,粉碎,制粒,整粒;
45.s4、将0.5~50份薄荷脑用乙醇溶解后喷入颗粒中,混匀,密封3小时以上;加入润滑剂,混匀,置压片机中压制成片;3小时以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即为时间满足大于三小时即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测试实施例,药片的片重为1g的,薄荷脑为14.6份;
46.s5、片心包胃溶性薄膜衣,包薄膜衣后增重2%~5%,得含片。
47.参考图2、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其中,步骤s1中所使用的煎煮装置包括支架1、加热仓2、第一加热器3、第二加热器4、隔热壳5、离合机构6、第一升降机构7、第二升降机构8、蜗杆减速器9、第一电机10、储渣盒11、转杆12、搅拌杆13、支撑板14、顶板15、隔板16、排液管17、漏水孔18、第一转轴19、阀板20、转槽21、第一齿轮22、第二电机23、第二齿轮24、第三电机25和第三齿轮26,所述支架1顶部固定有加热仓2,所述加热仓2内壁底部固定有第一加热器3,所述加热仓2外侧上端固定有第二加热器4,所述加热仓2外侧固定有隔热壳5,所述加热仓2底部固定有第一电机10,所述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穿过加热仓2底部固定有离合机构6,所述加热仓2内壁滑动连接有储渣盒11,所述储渣盒11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12,所述转杆12外侧固定有搅拌杆13,所述转杆12底部与离合机构6固定连接,所述加热仓2
顶部等距固定有支撑板14,三个所述支撑板14顶部固定有顶板15,所述顶板15和加热仓2内部固定有用于驱动储渣盒11的第一升降机构7,所述加热仓2内壁滑动连接有隔板16,所述顶板15和加热仓2内部固定有用于驱动隔板16的第二升降机构8,所述加热仓2底部固定有排液管17,所述加热仓2内壁底部向排液管17做3%找坡;
48.参考图5、图7、图8和图11所示,所述隔板16中部开设有漏水孔18,所述漏水孔18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9,所述第一转轴19中部固定有阀板20,且阀板20与漏水孔18转动连接,所述隔板16一端固定有蜗杆减速器9,且蜗杆减速器9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19固定连接,所述隔板16靠近蜗杆减速器9的一端开设有转槽21,所述转槽21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22,且第一齿轮22中部与蜗杆减速器9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隔热壳5外侧下方固定有第二电机23,所述第二电机23的输出端穿过隔热壳5和加热仓2固定有第二齿轮24,且第二齿轮24位于第一齿轮22的下方,一个所述支撑板14上端固定有第三电机25,所述第三电机25的输出端穿过支撑板14固定有第三齿轮26,且第三齿轮26位于第一齿轮22的上方。
49.参考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升降机构7包括第一螺纹杆71、第一螺纹套筒72、第一锥齿轮73、第一双头电机74和第二锥齿轮75,所述顶板15和加热仓2内部通过轴承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71,所述储渣盒11一侧对称镶嵌固定有第一螺纹套筒72,所述第一螺纹套筒72与第一螺纹杆7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71顶部穿过顶板15固定有第一锥齿轮73,所述顶板15上表面固定有第一双头电机74,所述第一双头电机74的两个输出端对称固定有第二锥齿轮75,且第一锥齿轮73和第二锥齿轮75啮合连接,通过第一双头电机74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73和第二锥齿轮75带动第一螺纹杆71转动,进而可带动储渣盒11升起。
50.参考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二升降机构8包括第二螺纹杆81、螺纹孔82、第一通孔83、第二通孔84、第三锥齿轮85、第二双头电机86和第四锥齿轮87,所述顶板15和加热仓2内部通过轴承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81,所述隔板16两端对称开设有螺纹孔82,且第二螺纹杆81与螺纹孔82螺纹连接,所述储渣盒11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通孔83,且第二螺纹杆81穿过第一通孔83,所述隔板16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二通孔84,且第一螺纹杆71穿过第二通孔84,所述第二螺纹杆81顶部穿过顶板15固定有第三锥齿轮85,所述顶板15上表面固定有第二双头电机86,所述第二双头电机86的两个输出端对称固定有第四锥齿轮87,且第三锥齿轮85与第四锥齿轮87啮合连接,通过第二双头电机86转动,通过第三锥齿轮85和第四锥齿轮87带动第二螺纹杆81转动,进而可带动隔板16升起。
51.参考图10所示,所述离合机构6包括固定筒61、滑槽62、滑块63、弹簧64、六角柱65和连接筒66,所述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穿过加热仓2固定有固定筒61,所述固定筒61内壁开设有滑槽62,所述滑槽62中部开设有六角孔,所述滑槽62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63,所述滑块63与滑槽62滑动连接,所述滑槽62内壁固定有弹簧64,且弹簧64与滑块63固定连接,所述滑块63顶部固定有六角柱65,且六角柱65与六角孔滑动连接,所述转杆12底部固定有连接筒66,且连接筒66内壁呈六边形设置,所述六角柱65与连接筒66内壁插接,通过第一升降机构7驱动储渣盒11下降至加热仓2内壁底部,使得储渣盒11内的转杆12底部的连接筒66内壁插入到六角柱65上,如果六角柱65不与连接筒66内壁对齐,则使连接筒66挤压六角柱65收缩至六角孔内,通过第一电机10转动带动固定筒61转动,进而可带动六角柱65转动,使六角柱
65与连接筒66内壁对齐,六角柱65在弹簧64的作用下向上插入连接筒66内,使得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与转杆12连接。
52.参考图9所示,所述蜗杆减速器9包括驱动壳91、第二转轴92、蜗轮93、第五锥齿轮94、蜗杆95、第三转轴96和第六锥齿轮97,所述隔板16一端固定有驱动壳91,所述驱动壳91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92,所述第二转轴92外侧依次固定有蜗轮93和第五锥齿轮94,所述驱动壳91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蜗杆95,且蜗杆95与蜗轮93啮合连接,所述蜗杆95一端穿过驱动壳91与第一齿轮22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壳91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96,所述第三转轴96一端固定有第六锥齿轮97,且第六锥齿轮97与第五锥齿轮94啮合连接,所述第三转轴96与第一转轴19固定连接,通过第二电机23转动带动第二齿轮24转动,进而可带动第一齿轮22转动,使得第一齿轮22带动蜗杆95转动,进而可带动蜗轮93转动,使得蜗轮93通过第五锥齿轮94带动第六锥齿轮97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转轴96转动,使得第三转轴96带动第一转轴19转动,进而可带动阀板20旋转,将漏水孔18打开,通过蜗轮93和蜗杆95传动,具有自锁功能,防止阀板20私自转动。
53.参考图11所示,所述隔板16外侧和阀板20外侧均固定有密封圈,所述阀板20外侧和漏水孔18内壁均设置相配合的弧形,提高阀板20与漏水孔18之间的密封性。
54.参考图5和图6所示,所述储渣盒11一侧开设有排渣口27,所述储渣盒11内壁中部固定有围挡28,所述围挡28靠近排渣口27的一端通过铰链铰接有排渣门29,所述储渣盒11中部开设有过滤孔,所述储渣盒11一侧设有避让位,便于原料的加料和排除。
55.所述第一电机10、第二电机23、第三电机25、第一双头电机74和第二双头电机86均为一种减速电机。
56.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点值的一个实施例获得的组合物含片进行临床效果观察:
57.选择男性、女性咽炎患者各10例,年龄为10~70岁;中医辨证属符合方案的合格受试对象,给予服用上述制备的口含片1周,每次1

2片,每日含服10片。
58.诊断标准:
59.症状:咽痛、咽干、咽痒、有异物感、有痰。
60.评定标准:
61.显效:咽痛、咽干、咽痒、有异物感、有痰明显改善或消失。
62.有效:咽痛、咽干、咽痒、有异物感、有痰有所好转。
63.无效:咽痛、咽干、咽痒、有异物感、有痰无改善或加重。
64.下表为本发明所述咽炎含片的临床效果统计
[0065][0066]
根据表格数据得出的结论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物,治疗咽炎总有效率为85%。
[0067]
结合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以下提供煎煮装置的工作原理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
本发明有更深刻的理解:
[0068]
在使用时,人们通过第二双头电机86转动,通过第三锥齿轮85和第四锥齿轮87带动第二螺纹杆81转动,进而可带动隔板16升起,使得隔板16升起至最顶端,然后在通过第一双头电机74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73和第二锥齿轮75带动第一螺纹杆71转动,进而可带动储渣盒11升起,使得储渣盒11升起至加热仓2顶部,然后人们将排渣门打开,将原料放入围挡28内部,并通过第一升降机构7驱动储渣盒11下降至加热仓2内壁底部,使得储渣盒11内的转杆12底部的连接筒66内壁插入到六角柱65上,如果六角柱65不与连接筒66内壁对齐,则使连接筒66挤压六角柱65收缩至六角孔内,通过第一电机10转动带动固定筒61转动,进而可带动六角柱65转动,使六角柱65与连接筒66内壁对齐,六角柱65在弹簧64的作用下向上插入连接筒66内,使得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与转杆12连接;
[0069]
然后人们对加热仓2内壁进行进行加水,加水完成后,通过第二升降机构8带动隔板16下降至加热仓2顶部的位置,对加热仓2顶部进行密封,通过第一加热器3和第二加热器4对水进行加热煎煮,在一次加热煎煮完成后,通过排液管17将药液排出,与此同时,通过第二升降机构8驱动隔板16慢慢下降,使得隔板16上端的空间形成新的储液空间,人们在隔板16上方加入清水,并通过第二加热器4进行加热预热,直至隔板16下方的药液完全排出时,隔板16下降至靠近第二齿轮24的一端,使得第一齿轮22与第二齿轮24啮合,此时通过第二电机23转动带动第二齿轮24转动,进而可带动第一齿轮22转动,使得第一齿轮22带动蜗杆95转动,进而可带动蜗轮93转动,使得蜗轮93通过第五锥齿轮94带动第六锥齿轮97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转轴96转动,使得第三转轴96带动第一转轴19转动,进而可带动阀板20旋转,将漏水孔18打开,使得隔板16上方的液体完全流进隔板16下方,与此同时,通过第二升降机构8驱动隔板16慢慢上升,直至隔板16上的第一齿轮22向上与第三齿轮26啮合,通过第三电机25带动阀板20关闭,并通过第二升降机构8再次将隔板16移动至加热仓2顶部,对加热仓2进行,进行密封,对原料继续进行煎煮,依次往复,对药液煎煮多次;
[0070]
在对药液进行煎煮时,通过第一电机10转动,通过离合机构6带动转杆12转动,进而可带动搅拌杆13转动,对围挡28内的原料进行搅拌,提高煎煮效率。
[0071]
本发明中涉及的电路以及控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
[007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