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深低温冷疗软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86284发布日期:2022-01-15 01:0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深低温冷疗软舱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冷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深低温冷疗软舱。


背景技术:

2.深低温冷疗是通过定时定温的极寒深低温冷气介质,作用于人体,从而促进身体机能自愈修复的一种新型的冷疗手段。深低温冷疗,是利用液态氮气作为冷源,通过液氮气化后创造一种超低温环境对人体体表进行2到3分钟的冷疗,可让运动员迅速消除疼痛,防止疼痛记忆的产生,从而及时消除反射性肌肉失能;防止长时间的疼痛和炎症所导致的受累关节活动受限;改善局部肌肉灌注和肌肉代谢并提高运动单元的活性;此外还可以增强运动员体质和提高运动能力,以及缩短恢复时间。采用低温氮气或者液氮对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最早始于国外。
3.冷疗可应用于健康领域、体育领域、医美领域。健康领域:日常训练与赛事科技保障;体育领域:肌肉损伤,身体炎症与疼痛,睡眠障碍、湿疹等皮肤问题;医美领域:皮肤与身体护理,收紧皮肤,分解脂肪。
4.氮气是很好的冷源,利用氮气做冷疗,对人本身的刺激小,但是与氮气相配合的全身冷疗设备却少之又少。专利cn112998994a公开了一种利用液氮制冷的冷疗舱,该冷疗舱包括制冷机舱和冷疗箱体,冷疗箱体的侧壁开设有供人进入的门体,冷疗箱体内设置有供人站立的腔室,制冷机舱固定设置于冷疗箱体的一侧,制冷机舱和冷疗箱体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制冷机舱内设置有用于制造冷气的制冷装置,冷气通过所述通孔进入腔室内,借此,该发明具有能够利用液氮制冷对人体进行冷疗的优点。
5.此非金属舱体冷疗箱体,形状固定,金属材料支撑成本高,固定式,移动不方便,这样冷疗体验只能选择此处,如果某特定地点需要进行冷疗,则需要搬动运输。冷疗箱体的侧壁开设有供人进入的门体,固定后高度不可改变,根据人机工程,不同高度的人进入方便度不同,高度高的人需要进行弯腰进入。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便携式深低温冷疗软舱,冷疗舱体部分为充气便携式软体冷仓与控制台完全脱离,又可以完全折叠收纳到冷疗控制台中,便于移动。
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便携式深低温冷疗软舱,包括冷疗舱体和控制台,控制台和冷疗舱体之间通过l型通风管连接;l型通风管内置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
9.所述冷疗舱体包括外表层和内里层,外表层和内里层之间形成充气支撑腔;所述充气支撑腔在充气状态下,内里层内侧形成冷疗空腔室;
10.所述冷疗舱体顶部设置有一个通口;
11.所述冷疗舱体正面设置一个软舱门;
12.所述冷疗舱体侧壁连接有第一圆柱带和第二圆柱带;
13.所述控制台上设置有控制屏,控制台内设置有控制板、离心风机、液氮释放装置、鼓风机,离心风机、液氮释放装置、鼓风机均与控制板电连接。
14.进一步地,充气状态下,舱体整体呈圆柱体结构。
15.进一步地,顶部通口为圆形且处于中心位置,当人站立在冷疗空腔室内,头部通过圆形通口伸出,并进行原地活动;圆形通口内侧壁采用棉质布料。
16.进一步地,充气支撑腔采用缝纫工艺,通过采用多条高强布竖向拉筋成型,将整个充气支撑腔的腔室均匀分割成若干个竖向区间。
17.进一步地高强布采用的是涤纶经纬线平纹交织而成的高强超低温专用耐受材料。
18.进一步地,第一圆柱带为氮气进出口,连接至冷疗空腔室;第二圆柱带为空气进出口,一端连通至充气支撑腔,另一端与鼓风机连接;第二圆柱带内部缝入pe棉。
19.进一步地,l型通风管的横向部分放置于第一圆柱带内,竖向部分放置于冷疗空腔室内。
20.进一步地,软舱门采用专用隐藏式l型拉链直通舱体顶部,软舱门设置圆润倒角。
21.进一步地,控制台内还设有一处容纳未充气状态下冷疗舱体的空腔;所述控制屏采用高性能物联网触摸屏进行指令操作控制,控制启动鼓风机、启动液氮释放装置、液氮释放量,以及设置身高体重数据。
22.进一步地,该便携式深低温冷疗软舱的安装及工作过程为:
23.(1)从控制台空腔内取出冷疗舱体,将鼓风机接入第二圆柱带,操作人员操作控制台启动鼓风机给舱体充气,形成冷疗空腔室;
24.(2)充气完毕后,将l型通风管竖向部分穿过第一圆柱带伸入冷疗空腔室,横向部分位于第一圆柱带内并连接控制台内的液氮释放装置;
25.(3)拉开l型拉链打开软舱门,待冷疗的人进入冷疗空腔室内,合上拉链关闭软舱门;
26.(4)通过控制台的控制屏设定待冷疗的人身高及体重,点击开启冷疗功能按钮,电磁阀得电工作,控制台内部液氮释放装置的液氮通道打开,在压力作用下进入液氮腔体,并在其中蒸发为氮气;随后在离心风机的作用下流经l型通风管的出风通道进入冷疗空腔室,迅速降低舱内温度;
27.(5)经过换热后的部分高温氮气经l型通风管的进风通道回到液氮腔体,与刚完成蒸发过程的低温氮气混合后重新送入软舱的冷疗空腔室。
28.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29.冷疗软舱本体为非金属舱体,采用缝纫工艺,其充气支撑腔内部结构采用高强布拉筋成型,网格拉筋,框架支撑,无需人为固定,充气后结构稳定;采用充气式的冷疗软舱可放气折叠,放气后体积小易收纳;冷疗舱体和控制台独立存在,在未使用时收纳于一体,移动方便;高强布采用的是涤纶经纬线平纹交织而成的高强超低温专用耐受材料,使冷疗软舱本体具有轻质、防阻燃、耐寒、耐磨的特点;根据人机工程,软舱门采用设置圆润倒角,方便开关,并配以专用隐藏式l型拉链直通软舱顶部,保持美观同时方便用户不用弯腰也可以进出软舱;采用双风道的l型通风管结构传输气态的氮气,在离心风机的作用下可以迅速降低舱内温度,迅速达到冷疗效果,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液氮的制冷效力,同时经过换热后的部分“高温”氮气经l型通风管上的回气口回到液氮腔体,与刚完成蒸发过程的“低温”氮气混
合后重新送入软舱;通过控制台操作可以控制液氮喷入量,实现了温度-90℃到-180℃的可调;也本发明对人体刺激小,人容易承受,无副作用,通过液氮就可以冷疗,操作方便可以随时治疗。
附图说明
30.图1为一种便携式深低温冷疗软舱中冷疗舱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一种便携式深低温冷疗软舱中冷疗舱体的正视图;
32.图3为一种便携式深低温冷疗软舱中冷疗舱体的俯视图;
33.图4为一种便携式深低温冷疗软舱中控制台的示意图;
34.图5为一种便携式深低温冷疗软舱中l型通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一种便携式深低温冷疗软舱中控制台和l型通风管的连接图;
36.其中,1-外表层;2-内里层;3-充气支撑腔;4-冷疗空腔室;5-圆形通口;6-高强布;7-第一圆柱带;8-第二圆柱带;9-软舱门;10-进风通道;11-出风通道;12-离心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一种便携式深低温冷疗软舱,包括冷疗舱体和控制台,控制台和冷疗舱体之间通过l型通风管连接。
39.其中,如图1-图3所示,冷疗舱体包括外表层1和内里层2,外表层1和内里层2之间形成充气支撑腔3。充气支撑腔3在充气状态下,舱体整体呈空心圆柱体结构,舱体内部会形成供人站立的冷疗空腔室4,舱体顶部开有一圆形通口5;当人站立在冷疗空腔室4内,头部可通过圆形通口5伸出,并可以进行原地活动,所以人与舱体之间可以形成整体相对封闭的空间环境;另,圆形通口5内侧壁采用的是与舱体同色的棉质布料,可以保证人体脖子卡入处的舒适度,圆形通口5所设计的大小足够头部进行小幅度活动即可。
40.充气支撑腔3采用的是缝纫工艺,通过采用多条高强布6竖向拉筋成型,将整个充气支撑腔3的腔室分割成均匀分布的竖向区间。其中高强布采用的是涤纶经纬线平纹交织而成的高强超低温专用耐受材料,具有轻质、防阻燃、耐寒、耐磨等特点,也可以保证充气时空气的迅速流通;该高强布网格拉筋,充气后框架支撑、无需人为固定、结构稳定,放气后收纳方便。
41.冷疗舱体的正面设有一个软舱门9,软舱门9采用专用隐藏式l型拉链直通舱体顶部,保持美观的同时方便用户不用弯腰也可以进出冷疗舱体,同时根据人机工程,软舱门采用设置圆润倒角,方便开关。
42.冷疗舱体的侧壁还开有凸出且开口的第一圆柱带7和第二圆柱带8。其中,靠上方的第一圆柱带7为氮气进出口,直通冷疗空腔室4,用于通过l型通风管与控制台连接;靠下方的第二圆柱带8为空气进出口,直通充气支撑腔3,用于与鼓风机连接,第二圆柱带8内部缝入隔音棉-pe棉(pe棉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无毒无味,隔音吸音,轻质回弹性好,避免噪音污染),避免开启鼓风机时产生噪音污染。
43.其中,如图4所示,控制台上设置有控制屏,该控制屏采用的是高性能物联网触摸屏进行指令操作控制,可以控制启动鼓风机、启动液氮释放装置、液氮释放量,以及设置身
高体重;控制台内设置有控制板、一个离心风机12、液氮释放装置、鼓风机,离心风机12、液氮释放装置、鼓风机均与控制板电连接;控制台内还有一处可以容纳未充气状态下冷疗舱体的空腔,舱体使用完毕放气后可以折叠,折叠后体积小易收纳,所以可以完全收纳到冷疗控制台中,便于移动。
44.如图5所示,本发明中的l型通风管是针对复杂的通风管道提出的一种新型的通风管道,l型通风管内置两条通风管路,即进风通道10和出风通道11,控制台发泡体内放置离心风机12,用于完成管路内的进风出风循环,保证风速及温度的均匀性,控制台还设置一铜管13为液氮管路,故控制台与l型通风管连接后,风自进风通道10进、在出风通道11吹出的为超低温冷气,送入l型管后,可以保证舱体内达到深低温冷疗效果。
45.另外,其中用到的鼓风机也可以不通过控制台电连接,直接由第二圆柱带8外接一个鼓风机给充气支撑腔3充气即可。
46.该便携式深低温冷疗软舱的一次安装及工作过程为:从控制台空腔内取出冷疗软舱,将控制台内的鼓风机接入第二圆柱带8,操作人员操作控制台启动吹风机给舱体充气,空气进入成型的分割气室结构内部,塑造冷疗空间;充气完毕后,再将控制台内的液氮释放装置通过l型通风管接入第一圆柱带7,即将l型通风管的横向部分卡入第一圆柱带7,纵向部分处于冷疗空腔4内,然后再将l型通风管横向部分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台;都确认接入完毕后,拉开l型拉链打开软舱门9,需冷疗的人进入冷疗空腔室4内,再合上拉链关闭软舱门9,设定好需冷疗的人身高及体重后,点击开启冷疗功能按钮,电磁阀得电工作,液氮通道打开,在压力作用下进入液氮腔体,并在其中蒸发为氮气。随后在离心风机的作用下流经l型管的出风通道11进入软舱,迅速降低舱内温度,迅速达到冷疗效果,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液氮的制冷效力。经过换热后的部分“高温”氮气经l型通风管上的回气口(也就是进风通道10)回到液氮腔体,与刚完成蒸发过程的“低温”氮气混合后重新送入软舱。
47.本发明便携式冷疗软舱中的冷疗舱体部分实质上是作为深低温冷疗软舱的一个冷疗腔室,为液氮制冷对人体进行冷疗提供一个空间。通过液氮雾化后的超低温环境对人体体表进行2到3分钟的冷疗,通过控制台操作控制液氮喷入量,可以实现温度-90℃到-180℃的可调。
48.本发明对人体刺激小,人容易承受,无副作用,通过液氮就可以冷疗,操作方便可以随时治疗;可让运动员迅速消除疼痛,防止疼痛记忆的产生,从而及时消除反射性肌肉失能;防止长时间的疼痛和炎症所导致的受累关节活动受限;改善局部肌肉灌注和肌肉代谢并提高运动单元的活性;此外还可以增强运动员体质和提高运动能力,以及缩短恢复时间。
4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0.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