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28497605发布日期:2022-01-15 04:21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1.本发明涉及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失眠作为一种症状,相当多见,我国学者推测,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20%。许多人认为失眠是一种顽症,尤其是对于顽固性失眠,人们以往认为这是由于“神经衰弱”所致,但这种方法也已遭到普遍的否定。其实失眠不是一个孤立的症状,如果是顽固性、长期性的失眠,80%都可能是焦虑症引起。一些心理研究发现,顽固性失眠主要是由于失眠者入睡前对入睡、睡眠质量、睡眠时声音干扰、早醒等现象的过敏情绪反应和过度的焦虑、紧张情绪而引发的。失眠的分类中,顽固性失眠是一种常见病,而且与继发性失眠相比,它的治疗难度会更大。顽固性失眠往往由于心理因素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及维持睡眠困难,日间疲倦感,夜晚越想尽快入睡越难以入睡,加重心理冲突,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不稳、过度担心,自觉痛苦更导致失眠,形成恶性循环。
3.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病性有虚有实,且虚多实少。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不寐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有关。基本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病理性质有虚实两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神不安为实;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心神失养为虚,但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
4.中国专利文献cn110496195a公开了一种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20-40g、党参10-20g、茯神12-28g、远志4-8g、炒酸枣仁20-40g、龙眼肉8-16g、山萸肉10-20g、当归8-16g、桑椹20-40g、清半夏10-20g、高粱米20-40g、合欢花6-14g、代代花6-14g、黄连1-4g和甘草4-8g,中国专利文献cn105999113a公开了一种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是由当归、赤芍、白芍、郁金、红花、桃仁、丹参、枸杞子、菊花、生地黄、制何首乌、女贞子、墨旱莲、夜交藤、酸枣仁、柏子仁、浮小麦、大枣、百合、茯苓、甘草、珍珠母、煅龙骨、煅牡蛎等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的。但是关于本发明一种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组合物。
6.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7.本发明的另一的目的是,提供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应用。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9.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它具体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柴胡10-15份、当归5-15份、生牡蛎25-35份、煅龙骨25-35份、制半夏6-12份、北秫米25-35份、白芍
25-35份、桂枝25-35份、甘草6-12份、莪术15-20份、生白术25-35份、乳香1-5份、朱茯苓25-30份、朱灯草0.3-0.9份、生地黄25-35份、没药1-5份、灵磁石25-35份、生铁落25-35份。
10.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柴胡11-13份、当归8-13份、生牡蛎28-33份、煅龙骨28-33份、制半夏8-10份、北秫米28-33份、白芍28-33份、桂枝28-33份、甘草8-10份、莪术17-19份、生白术28-33份、乳香2-4份、朱茯苓26-28份、朱灯草0.4-0.8份、生地黄28-33份、没药2-4份、灵磁石28-33份、生铁落28-33份。
11.更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柴胡12份、当归10份、生牡蛎30份、煅龙骨30份、制半夏9份、北秫米30份、白芍30份、桂枝30份、甘草9份、莪术18份、生白术30份、乳香3份、朱茯苓27份、朱灯草0.6份、生地黄30份、没药3份、灵磁石30份、生铁落30份。
12.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13.如上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配比称取原料药,分别粉碎、混匀,得到药物混合物,加入相当于药物混合物总重量3-5倍的水,以水煎两次,文火煎煮30-60分钟,每次取汁200ml,过滤,收集滤液即得。
14.为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15.如上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失眠药物中的应用。
16.优选地,所述的药物剂型为口服制剂。
17.更优选地,所述的口服制剂剂型为水煎剂、颗粒剂、片剂、丸剂、散剂、冲剂、口服液或胶囊。
18.优选地,所述的失眠为顽固性失眠症。
19.更优选地,所述的失眠为肝郁脾虚型顽固性失眠症。
20.本发明优点在于:
21.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疏肝安神汤)符合“君臣佐使”配伍原则,本发明的治疗原则为疏肝健脾、宁心安神。在疏肝安神汤中,柴胡、当归、白芍均可归于肝经,柴胡疏肝清肝,当归、白芍养肝血为君药,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归心、肝、肾经,既可养血清热和营,又可监制重镇安神之品的温燥之性,与柴胡、当归、白芍共为君药。半夏与秫米相配伍最早出自于《灵枢
·
邪客》“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
……
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张锡纯说:“半夏生当夏半,乃阴阳交换之时,实为由阳入阴之候,故能通阴阳,合表里,使心中之阳渐渐潜藏于阴,而入睡乡也。”《本草纲目》中提出秫米是“取其益阴气而利大肠也,大肠利则阳不盛矣”。半夏和秫米相配伍,既和胃逐饮、引阳入阴,又益阳明之燥,使人阴阳调和而安眠。桂枝与白芍相配虽出自桂枝汤,又取小建中之意,意在“解表不伤阴,敛阴不碍邪”之意。《经方实验录》中说“盖桂枝汤一方,外证治太阳,内证治太阴”,所以该配伍在本方中,主要作用为温中健脾、益胃生津,一阴一阳谓之道,暗合太阴阳明中焦枢机之功用。故半夏、秫米、桂枝、白芍均能入中焦脾胃,温阳健脾生津,共为臣药。另外,莪术性辛、苦、温,归肝、脾经,白术性苦、甘、温,归脾、胃经,莪术、白术同入脾胃二经,有活血健脾之功。诸药活血温阳健脾、益胃生津共为臣药。朱茯苓、朱灯草,均经朱砂拌衣炮制,朱砂色赤,性甘,微寒,水煎无毒,直入心经,宁心安神有特殊功效。茯苓有利水渗湿、宁心健脾之功,灯芯草则有清心火、利小便之效,二者相合,兼具朱砂沉降之性,有宁心安神之功;龙
骨、牡蛎可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磁石具有镇静、抗惊厥、镇痛等作用,铁落有补血和镇静的作用,诸药相须配伍使用,可平肝潜阳、宁心安神共为佐药。乳香、没药等芳香之品,具通络开窍之功效,为使药,可引诸药上行至脑,直达病所,大大提高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甘草调和诸药。
22.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失眠症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3.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适合长期使用,安全无毒,原料药丰富易得,价格便宜,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24.图1.治疗组、对照组性别分布。
25.图2.两组治疗前后睡眠时间交互作用示意图。
26.图3.两组治疗前后psqi指数交互作用示意图。
27.图4.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交互作用示意图。
28.图5.两组治疗前后入睡时间交互作用示意图。
29.图6.两组治疗前后睡眠时间交互作用示意图。
30.图7.两组治疗前后睡眠效率交互作用示意图。
31.图8.两组治疗前后睡眠障碍交互作用示意图。
32.图9.两组治疗前后日间功能障碍交互作用示意图。
33.图10.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交互作用示意图。
34.图11.两组psqi量表评分疗效对比。
35.图12.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37.实施例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一)
38.按重量份配比称取柴胡12份、当归10份、生牡蛎30份、煅龙骨30份、制半夏9份、北秫米30份、白芍30份、桂枝30份、甘草9份、莪术18份、生白术30份、乳香3份、朱茯苓27份、朱灯草0.6份、生地黄30份、没药3份、灵磁石30份、生铁落30份。
39.实施例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二)
40.按重量份配比称取柴胡10份、当归5份、生牡蛎25份、煅龙骨25份、制半夏6份、北秫米25份、白芍25份、桂枝25份、甘草6份、莪术15份、生白术25份、乳香1份、朱茯苓25份、朱灯草0.3份、生地黄25份、没药1份、灵磁石25份、生铁落25份。
41.实施例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三)
42.按重量份配比称取柴胡15份、当归15份、生牡蛎35份、煅龙骨35份、制半夏12份、北秫米35份、白芍35份、桂枝35份、甘草12份、莪术20份、生白术35份、乳香5份、朱茯苓30份、朱灯草0.9份、生地黄35份、没药5份、灵磁石35份、生铁落35份。
43.实施例4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四)
44.按重量份配比称取柴胡13份、当归13份、生牡蛎33份、煅龙骨33份、制半夏10份、北
秫米33份、白芍33份、桂枝33份、甘草10份、莪术19份、生白术33份、乳香4份、朱茯苓28份、朱灯草0.8份、生地黄33份、没药4份、灵磁石33份、生铁落33份。
45.实施例5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五)
46.按重量份配比称取柴胡11份、当归8份、生牡蛎28份、煅龙骨28份、制半夏8份、北秫米28份、白芍28份、桂枝28份、甘草8份、莪术17份、生白术28份、乳香2份、朱茯苓26份、朱灯草0.4份、生地黄28份、没药2份、灵磁石28份、生铁落28份。
47.实施例6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六)
48.按重量份配比称取柴胡10份、当归10份、生牡蛎30份、煅龙骨30份、制半夏9份、北秫米30份、白芍30份、桂枝30份、甘草9份、莪术18份、生白术30份、乳香3份、朱茯苓27份、朱灯草0.6份、生地黄30份、没药3份、灵磁石30份、生铁落30份。
49.实施例7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七)
50.按重量份配比称取柴胡10份、当归5份、生牡蛎30份、煅龙骨30份、制半夏9份、北秫米30份、白芍30份、桂枝30份、甘草9份、莪术18份、生白术30份、乳香3份、朱茯苓27份、朱灯草0.6份、生地黄30份、没药3份、灵磁石30份、生铁落30份。
51.实施例8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八)
52.按重量份配比称取柴胡10份、当归5份、生牡蛎25份、煅龙骨30份、制半夏9份、北秫米30份、白芍30份、桂枝30份、甘草9份、莪术18份、生白术30份、乳香3份、朱茯苓27份、朱灯草0.6份、生地黄30份、没药3份、灵磁石30份、生铁落30份。
53.实施例9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九)
54.按重量份配比称取柴胡10份、当归5份、生牡蛎25份、煅龙骨25份、制半夏9份、北秫米30份、白芍30份、桂枝30份、甘草9份、莪术18份、生白术30份、乳香3份、朱茯苓27份、朱灯草0.6份、生地黄30份、没药3份、灵磁石30份、生铁落30份。
55.实施例10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十)
56.按重量份配比称取柴胡10份、当归5份、生牡蛎25份、煅龙骨25份、制半夏9份、北秫米25份、白芍30份、桂枝30份、甘草9份、莪术18份、生白术30份、乳香3份、朱茯苓27份、朱灯草0.6份、生地黄30份、没药3份、灵磁石30份、生铁落30份。
57.实施例1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水煎剂的制备(十一)
58.按照实施例1-10任一所述的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药,混匀,加入3-5倍的水,文火煎煮30-60分钟,水煎两次,(两层医用纱布)过滤,每次取汁200ml,收集滤液即得水煎剂。
59.实施例1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剂的制备(十二)
60.按照实施例1-10任一所述的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加水煎煮3次,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清膏加入乙醇,静置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的稠膏。稠膏进行喷雾干燥,得干膏细粉。将干膏细粉加入糊精,混合均匀,按常规方法制粒,干燥,制成颗粒剂。
61.实施例1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片剂的制备(十三)
62.按照实施例1-10任一所述的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加水煎煮3次,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干膏细粉。将干膏细粉与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按常规方法制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镁、二氧化硅,混匀,按常规方法压片,制成分散片。
63.实施例14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胶囊剂的制备(十四)
64.按照实施例1-10任一所述的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加水煎煮3次,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的清膏。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干膏细粉。加入硬脂酸镁、滑石粉,混匀,按常规方法加入空心胶囊,制成胶囊剂。
65.实施例15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滴丸剂的制备(十五)
66.按照实施例1-10任一所述的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加水煎煮3次,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的清膏。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细粉。加入适量水或/和黄酒,制成水丸剂。或加入适量乙醇和大豆油制成软材,软材用微丸制丸机制丸,干燥,过筛,制成微丸。或以聚乙二醇为基质、二甲基硅油为冷凝液,滴制成丸,制成滴丸剂。
67.实施例16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口服液的制备(十六)
68.按照实施例1-10任一所述的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加水煎煮3次,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清膏加入乙醇,静置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的稠膏。按常规方法取甜菊糖溶解于纯水中,加入苯甲酸钠、纯化水,与稠膏混合均匀,制成口服液。
69.实施例17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实验
70.1研究对象
71.1.1样本来源
72.本实验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医学科就诊的肝郁脾虚型顽固性失眠症患者92例,利用统计软件spss 25.00产生随机数字,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
73.1.2诊断标准
74.(一)疾病诊断
75.1.中医诊断标准: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76.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难眠,连续4周以上;常伴有多梦、心烦、头昏头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无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和诱因。
77.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78.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
79.(1)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80.(2)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81.(3)睡眠质和/或量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82.(二)证候诊断
83.1.肝火扰心证: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易入睡或入睡后多梦惊醒,胸胁胀闷,善太息,口苦咽干,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84.2.痰热扰心证:失眠时作,恶梦纷纭,易惊易醒,头目昏沉,脘腹痞闷,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舌质红苔黄腻或滑腻,脉滑数。
85.3.胃气失和证:失眠多发生在饮食后,脘腹痞闷,食滞不化,嗳腐酸臭,大便臭秽,纳呆食少,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或滑数。
86.4.肝郁脾虚证:反复发作入睡困难、早醒或多梦,常伴心悸,头晕、头痛,胃院或胁
肋胀痛,腹胀,食少纳呆,便溏不爽,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善太息,肠鸣矢气,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舌苔白或腻,脉弦或细。
87.5.瘀血内阻证:失眠日久,躁扰不宁,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夜多惊梦,夜不能睡,夜寐不安,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舌质暗红、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88.6.心脾两虚证:不易入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复寐,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纳谷不香,面色萎黄,口淡无味,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89.7.心胆气虚证: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90.8.心肾不交证:夜难入寐,甚则彻夜不眠,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男子梦遗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尖红少苔,脉细。
91.2研究方法
92.2.1治疗方法
93.2.1.1治疗用药
94.治疗组:给予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疏肝安神汤):柴胡12g、当归10g、生牡蛎30g、煅龙骨30g、制半夏9g、北秫米30g、白芍30g、桂枝30g、甘草9g、莪术18g、生白术30g、乳香3g、朱茯苓27g、朱灯草0.6g、生地30g、没药3g、灵磁石30g、生铁落30g。
95.对照组:给予舒乐安定(主要成分为艾司唑仑,化学名称为:6-苯基-8-氯-4h-〔1,2,4〕-三氮唑〔4,3-α〕(1,4)苯并二氮杂卓。国药准字h33020353,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mg/片)。
96.2.1.2治疗方案
97.治疗组患者应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疏肝安神汤)每日1帖,以水煎两次,取汁200ml/次,分早晚饭后半小时两次服用;对照组患者服用舒乐安定1mg/次,1次/天,每日睡前服用,共治疗4周。
98.2.1.3治疗疗程
99.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进行随访,完成crf表填写。
100.2.2观察指标
101.2.2.1一般观察指标
102.年龄、性别和bmi。
103.2.2.2疗效性观察指标
104.睡眠时间;
1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分数和psqi总分;
106.中医证候积分。
107.2.3疗效判定标准
108.2.3.1临床总体疗效评定
109.参照1993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疗效制定判定标准[7]:
[0110]
临控: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6h,睡眠深度正常,醒后精力充沛。
[0111]
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睡眠深度增加。
[0112]
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睡眠时间增加不足3h。
[0113]
无效:经治疗睡眠无改善,甚至加重。
[0114]
临床疗效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
×
100%。
[0115]
2.3.2睡眠质量评定
[0116]
用psqi评分进行治疗前后评分[9]:
[0117]
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
100%
[0118]
临控:减分率≥75%。
[0119]
显效:50%≤减分率≤74%。
[0120]
有效:25%≤减分率≤49%。
[0121]
无效:减分率<25%。
[0122]
2.3.3中医证侯疗效判定
[0123]
采用尼莫地平法进行疗效评定:
[0124]
临控: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
[0125]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0126]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0127]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0128]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
100%。
[0129]
2.4统计学方法
[0130]
数据应用spss 2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处理。
[0131]
年龄、bmi、睡眠时间、psqi指数、中医证候积分均为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
±
标准差来描述,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
[0132]
性别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两组数据有可比性。
[0133]
logistic二元回归计算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以其作为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因子的相对危险度的近似值。
[0134]
重复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方差测量。
[0135]
3实验结果
[0136]
3.1一般观察指标分析
[0137]
本实验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收集病人92例,其中完成临床试验病人共计84例,治疗组、对照组各脱落4例。治疗2周,脱落3例患者(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因其未门诊随访,电话询问1例男病人和1例女病人因其出差未能及时门诊随访,1例女病人自诉症状好转自愿退出试验。治疗4周,脱落5例患者(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因其未门诊随访,电话无人接听。
[0138]
表1两组病例纳入情况
[0139]
[0140]
3.1.1性别
[0141]
治疗组共纳入男性8例,占比19.05%,女性34例,占比80.95%。对照组共纳入男性10例,占比23.81%,女性32例,占比76.19%。两组性别属计数资料,总例数=84,所有单元格的理论频数t≥5,经卡方检验得出χ2=0.85,p=0.357>0.05,故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见表2、图1。
[0142]
表2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0143][0144]
3.1.2年龄、bmi
[0145]
两组年龄属计量资料,治疗组平均年龄为42.17
±
9.95,对照组平均年龄为47.26
±
15.55。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不完全符合正态分析,经秩和检验得出z=-1.73,p=0.084>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平均bmi为21.29
±
2.33,对照组平均bmi为21.54
±
2.95。治疗组与对照组bmi不全服从正态分布,经秩和检验得出z=-0.58,p=0.560>0.05,两组年龄、bmi差值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见表3。
[0146]
表3两组患者年龄与bmi比较
[0147][0148]
注:#表示组间相比,p>0.05。
[0149]
3.2疗效性观察指标
[0150]
3.2.1睡眠时间
[0151]
治疗前两组睡眠时间比较,作为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治疗前治疗组平均睡眠时间为5.52
±
1.11,对照组平均睡眠时间为4.67
±
0.9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数值均不符合正态分布,经秩和检验得出z=-3.54,p<0.001,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两周后经秩和检验得出z=-1.85,p=0.064,两组治疗两周后不具有显著差异。治疗四周后经秩和检验得出z=-2.21,p=0.027,两组治疗四周后具有显著差异,见表4。
[0152]
对治疗前、第2周、第4周三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160.34,p<0.001,表明治疗前后两组睡眠时间有显著差异,见表5,说明两组药物改善失眠患者睡眠时间方面均有疗效。且治疗第2周时对照组疗效更显著,治疗第4周时两组趋势一致,说明治疗组疗效不劣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5、图2。
[0153]
表4两组患者睡眠时间比较
[0154][0155]
注: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0156]
表5不同时间睡眠时间的差异
[0157][0158]
注:*表示组内相比,p<0.05;#表示组间相比,p<0.05。
[0159]
3.2.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析
[0160]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是buysse于1989年提出的,是评价睡眠质量的常用量表之一,已有国内学者进行其相关效度及信度检验,发现该量表也适用于国内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别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7个方面来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每一方面计分为0-3分,psqi总分范围为0-21,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0161]
(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
[0162]
治疗前两组psqi指数比较,作为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数值均符合正态分布,经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t=-1.90,p=0.060>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两周后两组数据不完全服从正态分布,经秩和检验得出z=-4.19,p<0.001,两组治疗后具有显著差异。治疗四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数值均不服从正态分布,经秩和检验得出z=-5.50,p<0.001,两组治疗后具有显著差异,见表6。
[0163]
对治疗前、第2周、第4周这三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205.63,p<0.001,表明治疗前后psqi指数有显著差异,且疗效差异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见表6。两组药物对失眠患者均有疗效,治疗后差别大于治疗前差别,说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延长,疗效差异进一步加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7、图3。
[0164]
表6两组患者psqi指数比较
[0165][0166]
注: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0167]
表7不同时间psqi指数的差异
[0168][0169]
注:*表示组内相比,p<0.05;#表示组间相比,p<0.05。
[0170]
(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各成份
[0171]
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等七个方面的三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在催眠药物方面,治疗组因未服用催眠药物,故得分均为0,对照组为3,无可比性,不予比较。对其余六个成份进行比较,组内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随着治疗,各方面的评分均有所改善;组间比较p>0.05,表明不同药物治疗在失眠病人的过程中,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等方面,疏肝安神汤疗效不劣于舒乐安定,见表8-表13、图4-图9。
[0172]
1)睡眠质量
[0173]
表8不同时间睡眠质量的差异
[0174][0175][0176]
注:*表示组内相比,p<0.05;#表示组间相比,p>0.05。
[0177]
2)入睡时间
[0178]
表9不同时间入睡时间的差异
[0179][0180]
注:*表示组内相比,p<0.05;#表示组间相比,p>0.05。
[0181]
3)睡眠时间
[0182]
表10不同时间睡眠时间的差异
[0183][0184]
注:*表示组内相比,p<0.05;#表示组间相比,p》0.05。
[0185]
4)睡眠效率
[0186]
表11不同时间睡眠效率的差异
[0187][0188]
注:*表示组内相比,p<0.05;#表示组间相比,p》0.05。
[0189]
5)睡眠障碍
[0190]
表12不同时间睡眠障碍的差异
[0191][0192][0193]
注:*表示组内相比,p<0.05;#表示组间相比,p》0.05。
[0194]
6)日间功能障碍
[0195]
表13不同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的差异
[0196][0197]
注:*表示组内相比,p<0.05;#表示组间相比,p》0.05。
[0198]
3.2.3中医证候积分
[0199]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积分为计量资料,通过正态性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数值均符合正态分析,经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t<0.01,p=1.000>0.05,表明两组具
有可比性。治疗两周后数据不全服从正态分布,经秩和检验得出z=-0.32,p=0.750>0.05,表明两组治疗两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四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不全服从正态分布,经秩和检验得出z=-2.98,p=0.003<0.05,两组具有显著差异,见表14。
[0200]
对治疗前、第2周、第4周的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10.74,p<0.001,表明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有显著差异,且差异随着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见表15。两组药物对失眠患者均有疗效,且治疗前2周时疗效相近,随着时间延长,两组疗效差异增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图10。
[0201]
表14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0202][0203]
注: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0204]
表15不同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
[0205][0206]
注:*表示组内相比,p<0.05;#表示组间相比,p>0.05。
[0207]
3.3疗效判定标准
[0208]
3.3.1临床总体疗效评定
[0209]
对治疗4周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方面,设定无效=0,有效=1,显效=2,临控=3,对其行秩和检验,得z=-2.54,p=0.011<0.005,表明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平均秩=48.29,对照组平均秩=36.71,说明治疗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6。
[0210]
表16治疗4周两组间临床总体疗效比较
[0211][0212]
注:#表示组间相比,p<0.05。
[0213]
3.3.2睡眠质量评定
[0214]
对治疗4周两组psqi量表评分疗效比较方面,设定无效=0,有效=1,显效=2,临控=3,秩和检验得z=-7.98,p<0.001,治疗组平均秩=160.68,对照组平均秩=92.32,表明两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说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显著改善失眠症状,见表17、图
11。
[0215]
表17治疗4周两组间psqi量表评分疗效比较
[0216][0217]
注:#表示组间相比,p<0.05。
[0218]
3.3.3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0219]
对治疗4周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总体疗效比较,设定无效=0,有效=1,显效=2,临控=3,对其行秩和检验,得z=-6.42,p<0.001,治疗组平均秩=149.89,对照组平均秩=103.11,表明两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说明治疗组治疗失眠伴随症状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18、图12。
[0220]
表18治疗4周两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0221][0222]
注:#表示组间相比,p<0.05。
[0223]
3.4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0224]
设无效=0,有效、显效、临控=1,对患者的psqi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考虑所有可能对疗效产生影响的自变量,选年龄、bmi、治疗方式、治疗时间,因两组患者男性比例明显小于女性,故不对性别进行统计。结果为治疗方式回归系数p<0.05,有显著差异,说明不同的治疗方式对psqi疗效与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均有显著影响,见表19、表20。
[0225]
表19各因素对psqi疗效的影响
[0226][0227]
注:参考类别是:无效。
[0228]
表20各因素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0229]
[0230]
注:参考类别是:无效。
[0231]
4结论
[0232]
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疏肝安神汤)治疗肝郁脾虚失眠症有显著临床疗效,且疗效优于舒乐安定。
[0233]
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疏肝安神汤)可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失眠症患者的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明显优于舒乐安定,且临床控制率较高。
[0234]
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疏肝安神汤)治疗时间越长,患者病情缓解趋势越显著。
[023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